經濟核心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9 15:14: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經濟核心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國有經濟與國民經濟核心論文
自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開創改革開放事業以來,我國目前業已形成了以國有經濟為核心多種經濟力量交叉并存的生動局面,在經濟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但是,在國有經濟改革方面我們還面臨一些理論難題,特別是大中型國有企業的改革進程步履艱難,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如何穩妥地把我國龐大的國有經濟體系順利地引導到國際經濟軌道上來?本文利用規范的實體模型和合理的邏輯判斷,從組成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量子單位“一個社會人”的模型出發,對國有經濟改革的理論難題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一、所有制問題的基本理論
1.社會人的公私二像性
任何社會都是由一個個自然人組成的。過去我們總以為家庭是組成社會的基本細胞,而現在單個社會人或許更能代表社會基元的角色。如果一個公共設施或實體不能為任何一個社會人帶來利益,那么該公共設施或實體就沒必要存在,如果一個公共實施或實體只能為一個社會中的少數人帶來利益(無論是否損害他人利益),那么該公共設施或實體也就難以稱為“公共”二字。我們過去往往因為人口的眾多而經常忽略個人在社會中的兩面性特征:即社會中的個人既有自私性又具有公益性,因而就把私營企業那僅具有一點點公有性的成分也給完全抹殺了,盡管對股份企業的部分公有性我們一直堅信不疑。
(1)社會人的公私性比例模型
命題1假設一個發達社會中總共有n個人,每個人在發展機會上平等。問:該社會中的一個人的財富具有的私有性特征的比例為多少?公有性特征的比例為多少?
經濟法的核心分析論文
摘要:文章指出經濟法的產生、發展與政府有直接的關系,其本質圍繞著政府而展開,政府是經濟法的重要主體,經濟法的主要內容反映了政府的功能和活動。同時認為加入WTO后,更應進一步研究經濟法,以確保小政府對大社會的有效管理。
關鍵詞:經濟法本質政府有效管理
一、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與政府有直接的關系
在經濟法的產生問題上,國內外法學界主要有以下四種觀點。(1)認為經濟法是在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以后才產生的;(2)認為近代經濟法產生于19世紀末,但并不否認市民革命以前的經濟法的存在;(3)認為隨著國家與法律的產生,經濟法也就產生了,到了壟斷階段資本主義階段,經濟法形成為一個新的法的部門;(4)認為作為一個獨立的法的部門經濟法產生于古代社會。不論以上觀點孰是孰非,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國家是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經濟運行需要國家協調,經濟法是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之法。撇開以前的歷史階段不談,現在市場經濟發展到社會化大生產階段,政府被迫(動)或自覺地承擔起對經濟加以組織和協調的職能。西方經濟學者認為,不存在所有經濟決策都在自由市場中作出的“純粹”市場經濟。所有的市場經濟都是“混合的”,因為在任何現代社會里,政府都要起主要作用。
著名古典政治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提出了市場經濟應由“看不見的手”來調節,政府只應充當“守夜人”,干預越少的政府是越好的政府的理論。斯密的理論適用于完全競爭的自由資本主義階段,可如今的形勢已迥于從前。因此,凱恩斯提出了國家干預理論,并由羅斯福總統在實施“新政”時應用于實踐。二戰以后的絕大部分國家都加大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力度。從他們實行的經濟制度上來看,美國實行的是自由市場經濟,日本實行的是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德國實行的是社會市場經濟,韓國是政府主導型的市場經濟國家。其政府對經濟干預之意已十分明顯。更為大家所熟悉的是,新加坡是一個嚴格計劃的市場經濟國家,而其所取得的經濟成績亦為世人所矚目。
從法律角度來說,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亦屬必然。首先,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導致市場機制的失靈。在缺乏完全競爭的情況下,極易導致壟斷,市場自動調節失靈。市場經濟下的價格規律遭到破壞,產生了一種外部效果。另外,市場機制本身存在兩個弱點,一是不能完全實現公正的收入分配;二是市場調節本身具有不能避免的盲目性。其次,經濟法的形成是政府干預經濟的必然選擇。市場機制的失靈導致政府適度干預成為必要,而“適度”之形式表現為“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協調并用。在市場經濟社會中,民商法建立了基本的秩序,但是民商法遺留了大量的空白需要經濟法來調整,其中突出的一點是,民商法突出保護主體的私利益,其利益保護結構不適應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在國家干預經濟的各種方式中,法律手段是最有效、最易為社會所接受并最符合現代法治要求的一種方式。因此,政府實施宏觀經濟管理必須采取經濟法的形式。
產品質量管理經濟核心指標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國民經濟核算的公共產品屬性;我國國民經濟核算的質量問題——以GDP為例;產品質量控制下的國民經濟核算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國的國民經濟核算采用蘇聯的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有些認為中國官方統計的GDP數據偏高,有些則認為偏低、公共產品是因私人不愿意生產或無法生產而由政府提供的產品和勞務、國民經濟核算具有公共產品的兩大屬性,即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作為公共產品的國民經濟核算數據的供給屬于“政府生產”、GDP地區核算匯總數與國家核算數之間的統計誤差、國家核算GDP“生產法”與“支出法”之間的統計誤差、地方核算GDP“生產法”與“支出法”之間的統計誤差、建立完善的數據質量綜合管理體系、建立單項統計數據質量管理機制、應用不同的方法開展質量評估和管理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文章從國民經濟核算的公共產品屬性入手,認為國民經濟核算作為核算手段和結果都是一種公共產品,并以GDP數據為例分析了中國國民經濟核算的產品“缺陷”,即質量問題,最后討論了把產品質量控制(TQC)理念引入到中國的國民經濟核算中。
論文關鍵詞:國民經濟核算公共產品產品質量控制
從20世紀50年代到198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核算采用蘇聯的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MPS),1992年開始,中國實施了以GDP作為核心指標的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以國際上通行的國民經濟賬戶體系(SNA)作為改革目標。針對中國的GDP統計數據,在國內外的研究機構和學者中,有些認為中國官方統計的GDP數據偏高,有些則認為偏低。
本文主要從國民經濟核算的公共產品屬性人手,以GDP數據為例分析了我國國民經濟核算的質量問題,最后討論把產品質量控制(TQC)的理念引入到國民經濟核算中。
一、國民經濟核算的公共產品屬性
世界貿易經濟打造企業品牌核心論文
美國經濟的衰退和全球高新技術市場增長的滯緩,給尋求跨地域發展的企業投下了重重的陰影。中國企業目前所具有的競爭力只能保持3~5年的時間。加入WTO后,中國企業品牌的壽命周期將會大大縮短。面對國際、國內環境的巨大變化,企業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必須進行重新評價和創造。
一、企業核心競爭力??品牌競爭力的先決條件
品牌的競爭力已不容忽視。在日益動蕩多變的市場條件下,品牌已經成為贏得顧客忠誠和企業求得長期生存與成長的關鍵。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就要重新審視其品牌管理策略。特別是對于國內的企業,經濟全球化和新技術不斷創新的壓力已經直逼本土的企業必須將競爭的水平提升到國際水準,而不是“窩里斗”。
在全球環境下現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經越來越多地和產品品牌的競爭力聯系在了一起,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彼此制約、相互依存的,這是加入世貿之后的中國企業必須要保持清醒的一點。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指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要素,比如某些技術、技能和管理機制。一個連續成功的企業必定有其核心能力,這種能力需要開發、培養、不斷鞏固以及更新,因為即使建立了核心競爭力,也還有可能再瓦解。如何保持企業的競爭力就成了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問題。品牌競爭力是企業競爭力在市場上的商品化的表現,也可以說是企業競爭力物化的表現。
2002年元月12日,在第四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維迎教授談道,中國企業過去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能吃苦耐勞;二是具有廉價的資源;三是有限的產品優勢;四是關系網絡優勢。中國企業目前所具有的競爭力只能保持3~5年的時間。加入WTO之后,企業品牌的壽命周期將會大大縮短,這不能不說對現在的本土企業生存來講是一種極大的威脅。
人才安全是經濟安全核心要素論文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和我國開放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經濟領域融入到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之中。縱觀世界經濟發展,知識經濟的特征日趨明顯,人才資源已經成為經濟發展最為關鍵、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因素,人才安全已上升為經濟安全的核心內容。我國人才資源相對短缺,而且面臨著嚴重的流失。因此,加強人才管理,防止人才流失,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應當著力解決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人才資源;管理;經濟安全
一、人才安全是經濟安全的核心要素
從理論上講,經濟的安全程度與經濟的發展水平成正比,經濟越發展,安全系數就會越高,而經濟的發展程度歸根到底是由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的。總的來說,構成生產力的基本要素有兩個方面: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物的要素主要是指生產工具、生產資料、生產技術等;人的要素主要是指處于物質生產第一線的勞動者、科學技術工作者和經營管理者等。上述兩方面的要素在物質生產過程中相互結合共同起作用。在一般情況下,物的要素是生產力中的基礎因素,不可或缺;而人的要素是生產力中的主體性因素,對生產力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物的要素只有被人所掌握才能形成現實的生產力。關于人的因素在生產力中的地位,列寧早有明確的論斷:“全人類的首要的生產力就是工人,勞動者。”也說過:“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這說明人的因素是生產力發展的首要因素。從生產過程來看,提高生產能力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有效組織生產,把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有效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物的基礎作用和人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二是依托科學技術的進步,改進生產工具和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因此,優秀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以及市場營銷人才對經濟的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
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實物資本、貨幣資本和人才資本的作用是不一樣的。在農業社會和工業經濟的初期階段,經濟的增長主要靠實物資本。在工業經濟時期,主要依靠貨幣資本。在知識經濟時期,人才資本是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按著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舒爾茨的觀點,人力資源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因素,是國民財富的最終基礎。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也認為,人力資本能力建設是制約中國發展的瓶頸,是可持續發展最關鍵和最核心的問題。
目前,以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為主要內容的人才安全正日益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并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所謂人才安全,“是指一個國家、用人單位人才隊伍在國際、國內人才市場的競爭中不會引起無序或過度流失而使國家建設和經濟建設發展受到損害和威脅”。[1]人才安全作為一個國際化的普遍性問題,是由知識經濟的時代特征決定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才在經濟競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世界范圍的人才爭奪發展到了更為廣泛更為普遍化的程度,成為國家與國家之間競爭的焦點。這是因為在當今時代,國家“人才系統與經濟系統的協調發展是經濟社會良性發展的內在要求”。[2]中國入世后,隨著外國資本、外國企業和外國人才中介機構的涌入,我國面臨的人才競爭將更加激烈,這對于我國的人才安全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我國經濟熱潮與核心價值論文
內容摘要:在中國,GDP指標已經連續三年保持平均兩位數的高速增長,特別是已經過去的2006年更是達到10.7%,在世界經濟的舞臺上綻放出令人眩目的光環,伴隨而來的是人民幣的快速升值、房地產投資的空前高漲、重要商品價格的大幅上升、證券市場的持續走牛。文章對促成當前中國經濟熱潮的深層原因和未來變局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周期性,核心價值,經濟博弈
一、從理論的視角,正確看待我國宏觀經濟的內在周期性運動規律
辯證唯物主義是關于事物發展規律性的理論,對整個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做出了基于宏觀層面的科學界定。對于人類的經濟認識的總體趨勢,我們給出這樣的認識:即總的趨勢不斷向前發展,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曲折。縱觀近20年來的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軌跡,這種經濟周期的起伏波動貫穿始終。事物存在的質、量、度。事物發展中的量變和質變及其相互轉化。事物發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辯證關系。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矛盾。因此,宏觀經濟的冷熱、起伏等周期性問題是伴隨社會經濟發展全過程的。
西方經濟理論從不同方面對經濟周期性波動的原因做出了說明。傳統的經濟周期理論認為經濟中存在引起波動的內在力量;實際的經濟周期理論認為波動不過是隨機的和未預期到大沖擊的結果;貨幣主義者和新古典經濟學家把波動主要歸結為錯誤導向的貨幣政策的結果;而新凱恩斯主義者把波動看作來源于經濟內部和外部的各種原因,不過他們認為現代經濟的內在特征擴大了一些這樣的干擾,并使其作用持續存在。
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國經濟經歷了幾次周期性波動。引起波動的基本原因,是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不平衡的矛盾。隨著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機制的變化,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矛盾不斷緩和,經濟周期性波動的幅度趨于縮小。我國經濟周期性波動的主要原因是社會總需求的快速擴張與社會總供給的增長之間存在較大矛盾,因而經常引起社會總供求的失衡。這種矛盾的動態趨勢是在不斷減弱的,其原因分階段來看: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需求的迅速增長也帶動了供給能力的提高,總供求之間的差距隨著時間推移迅速減小。同時,經濟加快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嚴重通貨膨脹也使從政府到社會各方面對加強宏觀調控的認識趨于一致,政府對宏觀經濟的管理,越來越多地轉向通過市場進行宏觀調控,對客觀經濟規律越來越重視,宏觀調控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這是經濟周期性波動幅度減小的重要原因。
主流新聞媒體宏觀經濟報道的核心任務論文
一、為經濟健康、平穩運行提供輿論保障
一個國家經濟健康、平穩運行是社會穩定的基礎,主流新聞媒體在提供輿論保障方面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宏觀經濟報道是以報道宏觀經濟形勢和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為主要任務的,如果全社會不能在一個較大范圍內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形成共識的話,政府就無法制定宏觀調控政策,或者政策難以推行。就無法保證經濟的健康、平穩運行。在實踐中,主流新聞媒體在從事宏觀經濟報道時應當做到這樣幾點:首先,對經濟總體運行狀況的判斷應與中央保持一致。保持一個聲音,對內可以安定民心,為經濟發展創造好的輿論環境;對外則利于保持國家安定、經濟平穩發展的形象,有利于對外經濟交流與合作。另一方面,經濟運行中不免會有一些波動,新聞媒體應當強化大局意識,理清“波動”的來龍去脈,冷靜客觀的分析,不要以偏概全、以點帶面,做出對經濟發展造成傷害的錯誤判斷。另外,對于宏觀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則不能帶有炒作的心態,要站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立場上,做有建設性的報道。
例如:2005年7月,隨著上半年各項重要經濟數據的,一場關于中國經濟是熱、是冷的爭論又再度掀起(2003年關于中國經濟的“冷熱之辨”持續了將近一年)。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經濟自從2000年步入新的增長周期以來,長時間保持較高速度發展,部分行業過熱已有蔓延之勢,因此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居民消費價格(CPI)和商品零售價格(RPI)在2004年三季度達到最高值后,已呈下降趨勢,同時投資增長也已回落,而部分行業過熱帶來的產能過剩問題已經十分嚴重,消費又持續低迷,因此,中國經濟面臨通縮風險。可以說,兩種觀點都并非沒有依據,那么作為新聞媒體應當怎樣報道這場關于中國經濟冷熱問題的爭論呢?又如何作出負責任的判斷呢?《瞭望新聞周刊》就這一重大、敏感問題及時推出了一組名為《中國經濟趨勢研判》(2005年7月4日第27期)的專題報道。從標題上看,“研判”是研究判斷的意思,既不是草率的作出定論,又不是羅列各方觀點,而刊物的判斷模棱兩可。“研判”就是以一種審慎的態度研究問題、并作出帶有傾向性的,而非絕對的判斷。這非常符合《瞭望新聞周刊》的定位,對于這樣一個重大問題,作為主流權威的新聞周刊,不能避重就輕,要力求作出負責任的、有利于全局的、又不掩蓋問題的判斷,從而正確引導國內國際輿論。
在專題報道開篇的引文中寫道:“……事實上,自從90年代中后期中國經濟告別短缺格局后,經濟的復雜性便日益顯著,人們對于關鍵時期的關鍵數據自然也有不同的解讀。這之中,既有專家個人立場的原因,也與轉型期體制變化、結構變化及經濟周期的自然變化復雜交集密不可分。”這段話對于“冷熱”之爭發生的原因和背景作了交待,告訴讀者,由于中國經濟的復雜性,關于“冷熱”的問題并不是絕對的,而是“熱中有冷,冷中有熱”。從構成專題報道的篇目來看,《中國經濟步入溫和調整期》、《經濟放慢是合理減速》、《歷次宏觀調控的回顧與反思》組成了專題的主體;另有三篇配文是對持不同觀點的權威專家的采訪。整組專題一方面將不同的觀點和思考呈現給讀者,另一方面,主體文章通過對主流學者的深入訪談、對一手資料的精心梳理整合和編輯記者的反復研討,得出了屬于刊物的判斷:“新一輪經濟增長在經歷了三年上升期后,目前開始進入溫和調整期,雖然當前經濟處于一個較為理想的區間,但宏觀調控應未雨綢繆,防止未來出現滑坡。”
《中國經濟趨勢研判》發表之后,其主要文章和觀點得到國內外上百家權威媒體的引用,一場關于“冷熱”的爭論幾乎因為它的發表而平息了。報道起到了很好的輿論導向作用,減少了不必要的爭論,值得重視的問題和苗頭又得到了強調,為經濟全局的健康平穩運行作出了一個主流媒體應有的貢獻。
二、對宏觀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監督、預警
畢業論文寫作探析
摘要:新時代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對地方本科院校畢業論文質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管類畢業論文應更具“應用性”,體現問題意識,重點解決社會經濟管理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對邢臺學院會計學院310篇畢業論文的系統研究,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對論文各組成部分的作用和寫作要求進行分析,對畢業論文各部分的寫作和指導提出了具體建議。
關鍵詞:地方本科院校;畢業論文
地方本科院校肩負著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務,要實現辦學目標,提高辦學質量,就要不斷提升其人才培養目標與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之間的耦合度。因此,在地方本科院校畢業論文教學改革過程中,應當突出畢業論文的“應用性”,以實踐應用型論文為主要類型,以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為寫作目標,以簡潔明確、求真務實為寫作原則。畢業論文中各個部分都要圍繞上述目標和原則,有條不紊地展開寫作。
一、畢業論文題目的擬定
(一)論文選題原則。畢業論文選題應簡潔、明確、有概括性,字數不宜超過20個字。首先要遵循科學性原則,使選題符合客觀經濟、管理規律。其次要體現價值原則,使論題兼具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同時要有問題意識,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盡量體現應用性。再次,要堅持可行原則,充分考慮選題是否具備寫作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充分考慮學生的學術水平和駕馭能力,宜小、精、專,忌大、泛、空。最后,牢記創新原則,選擇具有發展前途和生長點、可持續發展的題目,創新不僅僅包括研究內容的創新,也包括研究方法、研究技術的創新。(二)題目的一般表達形式。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經管類畢業論文題目一般多用“研究”等表達形式,論文題目表達形式較為單一,很多適宜的表達方式被忽略了:如“論”字式標題,包括“論”、“簡論”、“試論”等表達方式;“析”字式標題,如“簡析”、“試析”、“分析”、“探析”等表達方式;“新”字式標題,如“新論”、“新探”、“新思考”等表達方式。另外,部分學者認為“淺論”、“淺析”、“淺議”等“淺”字式標題缺乏“精、深、專”的學術研究精神,不能體現學位論文應有的深度,因此,“淺”字式標題表達形式只適用于期刊論文,畢業論文命題時應盡量避免。
二、畢業論文摘要的寫作
醫學核心期刊論文編撰要點
一、醫學核心期刊論文的編撰辦法
不單是通常論文的寫作技巧和言語修辭,而是探求辦法和探求進程在文字上的一種科學的表述和再前進,是編撰者在實習進程中常識廣度和歸納才能的表現,也是醫學科學本身開展的結晶。
醫學核心期刊論文的編撰通常分為材料的準備、構思、擬定提綱、擬寫草稿、修正等進程。
醫學核心期刊論文寫作通常有幾種類型:總述、個案報導、病例剖析、臨床研討、科研課題論著、學位論文等等。醫學核心期刊論文的編撰要看你的閱歷和年資,這決議了您對疑問了解、了解的深度和廣度,也即是才能,扼要主張如下:
1、在校學生,通常只能寫總述等理論討論型的論文;
2、低年資者,總述、病例個案報導、回憶性病例剖析等。
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特征分析
高被引論文既是學術評價機構評定期刊質量的重要指標,又是學界捕捉理論熱點、把握研究現狀、預測研究趨勢的重要依據。國外學者對高被引論文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90年代以后高被引論文研究受到國內學界的關注。有鑒于高被引論文在學術研究中的重要性,本文以引用頻次為切入點和著力點,就我國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進行系統梳理和分析,以期厘清近年來此領域研究的整體樣態、理論聚焦和結構特征。
一、研究意義與文獻統計
(一)研究意義。國內綠色發展研究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熊映梧基于海南與臺灣產業政策比較視閾首次提出綠色發展的發展道路[1]。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資源需求不斷擴大、對環境影響日益明顯,以尊重自然和利用資源、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的價值導向的綠色發展理念受到學界、業界和政界的廣泛關注并進行深入研究,產生了一系列有價值的思想觀點和研究成果,對新時代如何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提升發展效率等提供了理論借鑒和實踐指導。及時回顧和總結綠色發展研究成果,是深化和拓展綠色發展研究的一個重要工作,也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理論的必然要求。本文以高被引論文為統計分析樣本,通過分析發文刊物、引用頻次、下載次數、發文年份、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論文作者、項目資助等情況來精準把握綠色發展研究進展和理論動態,為今后進一步推進綠色發展研究提供經驗和決策依據。(二)文獻統計。分析我國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的結構特征,離不開數據資料的有效支撐。本研究的數據資料主要來源于中國知網,依托中國知網期刊文獻庫和引文數據庫獲取研究數據。檢索時間為2019年1月6日。檢索范圍:中國知網查詢篇名中含有“綠色發展”的學術論文,學科領域包括工程科技I輯、社會科學I輯、社會科學II輯、基礎科學、經濟與管理科學、哲學與人文科學6項。檢索原則:為使數據更加精準、結論更加科學,有必要對學術論文進行甄別、遴選和處理,文獻檢索中的成果介紹、會議紀要等沒有納入本研究的數據統計范圍。檢索方法:以被引次數對中國知網收錄的綠色發展研究成果進行排名,整理出100篇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
二、高被引論文特征分析
基于中國知網收錄的文獻統計,擬從發文刊物、被引頻次、下載次數、發文年份、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論文作者、項目資助等方面對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進行計量分析和科學研判,尋繹國內綠色發展研究的大體樣貌和結構特征。(一)關于發文刊物的分析。通過對100篇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的統計發現,這些論文主要發表在《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環境保護》《當代經濟研究》《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經濟地理》等刊物,詳見表1。表1梳理了發表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篇數排名前10位的刊物。100篇高被引論文中,《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發文最多,共計8篇;《環境保護》發文量次之,共有5篇;發表3篇的刊物包括《當代經濟研究》和《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其余如《經濟地理》《地理研究》《經濟縱橫》《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鋼鐵》等刊物均發表2篇。排名前10位刊物共發表31篇高被引論文,占100篇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近三分之一。從發文刊物的級別來看,100篇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中,發表在核心期刊(主要包括“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共計89篇,可見核心期刊刊載論文的學術關注度和社會影響力更大。從刊物所屬機構來看,100篇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在科研機構刊物29篇,學會組織刊物28篇,高校刊物17篇,黨校刊物10篇,出版單位刊物9篇,行政機關刊物7篇。從刊物復合影響因子來看,100篇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中,29篇刊于復合影響因子低于1.0的刊物,45篇刊于復合影響因子介于1.0~3.0之間的刊物,26篇刊于復合影響因子高于3.0的刊物。(二)關于被引頻次的分析。高被引次數意味著較高的學術關注度和社會影響力,因此成為學術論文質量評價的重要標識之一。基于中國知網引文數據庫,筆者對國內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的被引頻次作了統計分析,詳見表2。表2列舉了我國綠色發展研究引用次數前10位的高被引論文。數據統計發現,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被引次數的平均值為44.6次,被引次數超過100次的論文有4篇,被引次數低于40次的論文有52篇。100篇高被引論文中,前10位論文與后10位的被引次數差距明顯,其中引用次數第1位論文(被引284次)是第100位論文(被引18次)的15倍多。被引次數前10位論文平均被引次數為122.9次,主要發表在《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社會主義研究》《中國社會科學》《當代經濟研究》《企業經濟》等刊物上,刊物的核心期刊比為100%,復合影響因子超過1.0的刊物有9種;被引次數后10位論文平均被引次數為20.4次,主要發表在《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經濟問題探索》《環境保護》《地理研究》等刊物上,刊物的核心期刊比為80%,復合影響因子超過1.0的刊物有7種。(三)關于下載次數的分析。下載次數也是衡量學術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高下載為高被引提供了可能性。鑒于此,筆者依托中國知網數據庫對綠色發展研究高下載論文作了統計,詳見表3。表3是我國綠色發展研究下載次數前10位的學術論文。統計結果表明,綠色發展研究下載次數前10位論文中,有3篇發表在《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上,可見該刊刊發的綠色發展研究成果在學術界影響頗大。綠色發展研究下載次數超過10000次的論文僅有1篇(胡鞍鋼、周紹杰《綠色發展:功能界定、機制分析與發展戰略》[2])。該文從綠色發展的功能、機制、能力、發展戰略四個層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綠色發展作了系統性分析,因而受到學界、業界和政界的高度關注。綠色發展研究成果下載次數介于5000~10000次的有3篇,介于2000~5000次的有35篇。基于表2和表3,筆者對綠色發展研究下載次數和引用次數前10位的論文進行多維比較發現,綠色發展研究下載次數前10位學術論文中有7篇位列引用次數前10位,可見下載次數與引用頻次密切相關,高下載往往預示著高被引。需要指出的是,胡鞍鋼、周紹杰的《綠色發展:功能界定、機制分析與發展戰略》一文在高下載和高被引中均居第1位。從刊物的級別來看,綠色發展研究下載次數前10位學術論文均發表在核心期刊上,影響因子超過1.0的刊物有8種。(四)關于發文年份的分析。隨著社會熱點的更迭和理論聚焦的轉移,學術論文不可避免地存在老化的問題,因此論文被引次數與發表年份密切相關。依托中國知網數據庫,筆者對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作了年度統計,詳見表4。表中數據表明,100篇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占年度發文比為2.14%,總體上看占比較低。從年度發文篇數來看,100篇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中,2016年篇數最多,共計18篇;2013年次之,共有15篇;2014、2015年各有12篇。被引次數前10位論文中,2014年最多,共計3篇,2011年有2篇,2009、2010、2012、2013、2015年各有1篇。從年度發文占比來看,100篇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年度發文占比前后變化較大,其中2010、2011年占比最大,2013年以來年度發文占比呈逐年下降趨勢。應當說明的是,近年來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比重下降并非成果質量問題,主要受到成果發表年份的影響。如馮之浚、周榮的《低碳經濟:中國實現綠色發展的根本途徑》發表于2010年4月15日,被學術論文引用81次,引用時間分別為2010年10次、2011年12次、2012年6次、2013年14次、2014年9次、2015年7次、2016年10次、2017年9次、2018年4次,其被引高峰期在后的2011年和2013年。(五)關于研究內容的分析。1.篇名主題詞統計分析。從篇名主題詞梳理統計來看,100篇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的內容選題相當廣泛,涉及綠色發展的基礎理論、應用評價及其與生態文明建設關系等。在基礎理論方面,如王玲玲、張艷國對綠色發展的概念內涵作了深度探析[3],黃志斌、姚燦、王新等對綠色發展理論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關系予以系統剖析等[4]。在評價機制方面,盧強、吳清華、周永章等以廣東省區域評價為例深入探討了工業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5],蘇利陽、鄭紅霞、基于綠色生產構建了工業綠色發展績效評估體系[6]。在個案研究方面,的綠色發展思想,綠色發展與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生態文明建設、可持續發展等受到理論界的高度關注和熱評熱議。此外,還有學者對國內外綠色發展問題進行比較分析,如石敏俊、劉艷艷運用定性和定量結合的方式對我國58個地級市和25個國際城市的綠色發展進行多維比較分析[7],等等。2.論文關鍵詞統計分析。關鍵詞是論文主體內容的凝練和體現,使用頻率高的關鍵詞表征著某一論域研究的理論聚焦和發展趨勢。但是,有些研究成果關鍵詞存在專指度低、與題目高度重合等問題。筆者整理過程中,剔除與“篇名”高度重合的“綠色發展”“綠色發展觀”等,這些詞匯沒有納入統計范圍,關鍵詞統計情況見表5。關鍵詞統計表明,在馬克思主義生態理論和綠色發展思想的指引下,近年來理論界緊扣綠色經濟發展的指數、效率、理念等核心議題開展基礎理論和應用評價研究,并通過模型建構擬定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以綠色技術為支撐,以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為宗旨,致力于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綠色增長,確保廣大民眾共享綠色生產、綠色發展帶來的綠色福利。(六)關于研究方法的分析。研究方法是開展學術研究的工具和手段,在研究過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方法運用得當有助于提高結論的科學性。基于中國知網期刊數據庫,筆者對100篇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的研究方法作了統計,詳見表6。數據統計表明,100篇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運用了多種研究方法。首先,實證研究法在研究中較為普遍,可見該論域研究具有鮮明的實踐指向性。其次,理論闡釋法在綠色發展研究中應用較廣。從被引次數前10位論文來看,運用理論闡釋法的有6篇,運用實證研究法的有4篇;從下載次數前10位論文來看,運用理論闡釋法的有7篇,運用實證研究法的有2篇,運用文獻解讀法的有1篇。需要指出的是,有些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運用了多種研究方法,如《城市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廣州市為例》(黃羿、楊蕾、王小興等)一文綜合運用了案例分析法、模型建構法、實證分析法等研究方法[8]。(七)關于論文作者的分析。基于中國知網引文數據庫,筆者對100篇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作者(第一作者,下同)進行統計分析,作者發文篇數排名情況見表7。基于中國知網數據,87位作者共發表100篇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人均發文量為1.15篇。其中,胡鞍鋼發文最多,共有6篇;趙建軍發文次之,共有3篇;發表2篇成果的有馮之浚、方世南、秦書生、王兵、劉思華、李曉西等6位學者。從作者構成數量來看,100篇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平均作者數為2.39名,其中32%的高被引論文只有1個作者,35%的高被引論文有2個作者,16%的高被引論文有3個作者,8%的高被引論文有4個作者,作者數為5個及以上的高被引論文占9%。從被引次數前10位論文來看,1個作者論文有1篇,2個作者論文有6篇,3個作者論文有2篇,6個作者論文有1篇;從下載次數前10位論文來看,1個作者論文有1篇,2個作者論文有5篇,3個作者論文有3篇,8個作者論文有1篇。數據統計發現,下載次數和引用次數前10位論文中,1個作者論文都只有1篇。這充分說明,我國綠色發展研究基本形成了多作者協作的學術共同體。從作者單位屬性來看,100篇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作者中,62篇作者來自高等院校,22篇作者來自科研院所,11篇作者來自行政機關,5篇作者來自黨校系統。排名前10位高被引論文作者中,8位來自高等院校,1位來自行政機關,1位來自科研院所;排名前10位高下載論文作者中,7位來自高等院校,2位來自行政機關,1位來自科研院所。可見,高校作者是我國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的主要作者群。從作者單位合作來看,100篇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中,同一單位獨立完成的成果有60篇,兩個單位合作完成的成果有25篇,三個單位合作完成的成果有9篇,四個單位合作完成的成果有1篇,五個單位合作完成的成果有1篇,課題組共同完成的成果有4篇。被引次數前10位論文中,同一單位獨立完成的成果有6篇,兩個單位合作完成的成果有3篇,三個單位合作完成的成果有1篇;下載次數前10位論文中,同一單位獨立完成的成果有5篇,兩個單位合作完成的成果有4篇,七個單位合作完成的成果有1篇。可見,我國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以同一單位獨立完成為主,但多單位合作完成的成果數量日漸增多。從作者分布區域來看,100篇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廣泛分布于全國各省市區,其中北京作者有52篇,可見北京是國內綠色發展研究的重鎮,這與北京作為全國政治文化教育中心的定位高度契合。其余48篇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中,湖南、廣東、遼寧作者各有6篇,江蘇、湖北、山東作者各有4篇,四川作者有3篇,江西、吉林、青海、重慶作者各有2篇,其他如安徽、天津、寧夏、云南、山西、廣西、福建等作者各有1篇。數據統計表明,我國綠色發展研究的作者主要來自于經濟發達的省市,區域分布呈不均衡性。(八)關于項目資助的分析。基金項目作為研究經費的重要來源,為研究的有序推進提供了資金支撐。依托中國知網期刊數據庫,筆者對100篇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項目資助情況作了梳理統計(見表8)。數據統計表明,100篇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項目資助共計85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6項,占資助項目總數的30.6%。從項目資助的篇數來看,100篇綠色發展研究高被引論文共有46篇論文獲得項目資助,可見項目資助篇數占比不大。從被引次數前10位論文來看,項目資助論文6篇,其中國家級基金項目資助論文5篇;從下載次數前10位論文來看,項目資助論文6篇,其中國家級基金項目資助論文4篇。項目資助與成果質量固然沒有直接關聯,但充裕的經費支持有助于研究者潛心問道、安心治學,繼而撰寫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結論及經驗啟示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