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文化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6 14:08:5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節日文化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校傳統節日文化教育論文
1傳統節日文化在高校文化教育中的作用
1.1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
傳統節日具有民族性、歷史性、周期性、參與性等特點,這些特點都有利于增強大學生們的民族認同感。首先,中國傳統節日從形式和內涵上區別于其他國家及地區的節日,它跨越階層和地域,讓來自不同省份、具有不同民族的大學生都能有“一家人”的感受。其次,傳統節日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它能讓大學生追溯祖先曾經經歷的事件、分享他們的感受,在潛移默化中加強了情感上的共鳴。再次,傳統節日具有周期性,它們能年復一年的加強大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感知。最后,傳統節日需要大學生們的廣泛參與,集體參與能形成一種群體驅動力讓大學生們形成過節的慣性,從而增強他們的認同感。
1.2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傳統節日文化有豐富的內涵,思政工作者可以取其精華,把傳統節日作為德育教育的重要契機。我國傳統節日包含了愛國主義、尊老愛幼、尊重自然、團結和諧等理念,這些理念所代表的價值取向正是這個時代青年應有的道德品質。比如,端午節所蘊含的歷史典故可以讓大學生們感受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操、重陽節作為敬老愛老的節日能夠引導大學生孝順父母、尊敬師長。
1.3緩解大學生的壓力,調節大學生的心理狀態
傳統節日文化與大眾休閑文化的關系論文
【摘要】傳統節日文化是中華民族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里世代相傳的文化習俗,它是民族精神、倫理道德、價值觀念的全面藝術展現。因此,我們在休閑文化建設過程中要深刻理解大眾休閑文化的公眾性和公益性特征,讓更多的人在節假日休閑中歡度人生。
【關鍵詞】傳統節日文化;大眾休閑文化;公眾性;公益性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中華民族在不同的社會歷史發展階段創造了特色鮮明的節日文化。形成了漢民族所共有的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延續了上千年的傳統節日文化形式,這是華夏兒女世代傳承的文化精華。
一、傳統節日文化
“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在傳統節日慶典活動中展現的具有一定地域文化特征、帶有強烈民俗文化色彩、包涵倫理道德和精神內涵、具有獨特歌舞形式、曲藝音樂特點的傳統文化精華。中華民族在傳統節日里不僅擁有共同的民間慶典習俗,同時還擁有是充分張揚地方個性、思想內容真摯純潔、表現形式浪漫開放,形象鮮明的圖騰和神仙崇拜等極其豐富的民間文藝表演形式,是中華傳統文化絢麗多彩的表現形式。另外,從節日文化的角度看休閑文化,一個共性的東西,那就是祥和安逸;在傳統節日中無一例外地張顯出漢族文化的厚重,那就是天人和一、喜慶團圓、和諧共榮,因而形成了傳統節日的共同習俗。在傳統文化民俗文化的視角看休閑文化,還有一個共性的東西就是山水文化,寄情于山水是漢民族旅游休閑的開始,千百年來,著名的山水名勝區從來都是人們真心向往的好地方,在許多名山大川中都留有歷代文人、雅士、高道、圣僧的碑刻、居室、觀堂、寺院,成為人們觀光覽勝、談古論今、緬懷先賢的好場所。再有,不同地域的名山、古鎮、村落擁有不同的宗教(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教文化)、民俗和一些約定俗成的民間文化娛樂節目,就是祈福、平安。這是人們渴望得到的和欣賞的,因此,人們在休閑的時刻深深地沉浸在了這種濃濃的情誼中。傳統文化、民俗文化是休閑文化的母體,其文化的基因是一脈相傳的。
二、大眾休閑文化
詮釋臺灣節日文化變遷與未來發展趨勢
摘要:節日是相對于平常之日而言的,臺灣傳統節日文化源于中國傳統文化,由于主政者的更迭和社會力量的推動,臺灣節日文化的內容有一些改變,但在兩岸和諧共處的大前提下,從有利于兩岸溝通交流的角度出發,有必要努力建構一個開放的、自由的節日公共領域,在提升傳統節日的文化認同感、增強節日的娛樂休閑功能及開發節日的經濟社會效能三個方面注意其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臺灣;節日文化變遷;未來趨勢。
節日“是被賦予了特殊的社會文化意義并穿插于日常之間的日子,節日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歷日,就在于這期間飽含著特定的風俗、習慣……節日的組成要素可以劃分為下列三項:(1)特定的日期;(2)祭祀或紀念的對象,包括相關的神話、傳說、俗信、禁忌等觀念性要素;(3)人們相沿成習的儀式性的、社交性以及娛樂性的活動。”[1]202由此可見,節日這種特殊的日子因為有了文化的內涵而被傳承、解構與重建。當代的節日大體可分為傳統歲時節日和現代紀念節日兩大類,“根據臺灣‘行政院內政部’公布的‘2007年紀念日及節日表’,臺灣登記在案的節日,大約七八十個。”[2]93其中屬于傳統歲時節日的主要有民族性節日,如除夕、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宗教性節日,如媽祖誕辰日、保生大帝誕辰等;屬于現代紀念節日的主要有政治性節日,如二二八和平紀念日、臺灣光復節、行憲紀念日等;行業性節日,如教師節、記者節、護士節等;人物紀念性節日,如孔子誕辰紀念、國父誕辰紀念、誕辰紀念等;國際性節日,如婦女節、兒童節、勞動節等。
一、臺灣節日文化內容的變遷。
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臺灣島歷史上曾與祖國大陸連為一體,原住民其實是最早的一批從大陸東南沿海直接進入臺灣的人。……臺灣人大多數是明清以來的移民,人口中的78%祖籍來自閩。……此外,臺灣還有大陸其地區的移民,大多是在1949年前后去臺灣的,他們深受中華文化熏陶,到了臺灣后致力于傳統文化的傳播,使之深植于臺灣。”[3]97這說明,臺灣文化與中華文化有極深的淵源,因此,臺灣傳統節日文化必定帶有不可磨滅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痕跡,當然,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由于主政者的更迭和社會力量的推動,臺灣節日文化的內容也有一些改變。主要表現在:
1.政治性節日的“強化”與“弱化”。在臺灣,國民黨執政時期,非常重視國父誕辰紀念、誕辰紀念這樣的節日,每到類似節日全臺灣都要遵照一定的儀式和程序進行紀念,隨著國民黨在臺灣政治力量的式微,這些紀念日逐漸遭到弱化,民進黨上臺后,更是通過一系列措施來“去權威”乃至“去中國化”,2007年,臺灣“內政部”廢除了與有關的節日。對于和“中華民國”相關的節日,如“國父誕辰紀念”同時又是中華文化復興節和醫師節,國民黨執政時通過幾節聯過的方式來達到強化的目的,在節日當天既有肯定孫中山三民主義思想的活動,也有慶祝中華文化復興和醫師節的活動,到陳水扁當政時基本忽略前二節而只慶祝醫師節了。二二八和平紀念日則是民進黨試圖通過新設這樣的一個節日,以此來提醒臺灣民眾對那段歷史的回顧,強化臺灣民眾與祖國大陸的沖突;“民進黨和臺聯等獨派政黨將3月14日定為‘反侵略日’;2007年,將7月15日定為解嚴紀念日,這兩個節日的制定,是為彰顯‘臺灣主體’而特意創生,主事官員曾指出:這兩個紀念日一是凸顯中國(大陸)對臺政治軍事威脅打壓,一是象征臺灣從威權走向民主自由,足以形成強烈的對比。”[2]95由此可見,臺灣節日文化的政治性因素極為濃厚,節日成為執政者手中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娘”,為自己的政治利益服務。
節日習俗的廣告傳播透視論文
論文摘要:節日習俗是人們在長期的傳播活動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習尚和風俗。在節日期間,廣告主往往巧妙利用消費者獨特的文化心理和消費心理,有針對性地設計廣告訴求的內容。本文針對節日期間廣告傳播習俗現象展開了具體的文化分析,并從中得出了一定的結論。
論文關鍵詞:節日習俗民俗文化廣告傳播
節日習俗,是長期相沿積久成俗的社會風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類物質和文化成果的總和,它既是人類自身活動在一定社會層面上的文化反映,也反映著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重大的風俗習慣和傳播活動。同時,從文化形態的構成方面來說,節日習俗的種種廣告行為和傳播方式也有著宗教和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思想基礎和文化基礎。正是由于民俗的基礎性地位和巨大的包容性內涵,這也使得它在基礎文化形態領域中的地位被大大地提升了。因此,從傳播學角度研究民間習俗,得出其中潛在的社會心理和文脈關系無疑是相當重要而且具有現實意義的。
近年來,隨著傳播學學科的進一步發展,以此為基礎手段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領域也被拓展開來,并在許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雖然傳播學是一門新興學科,但傳播活動卻是由來已久的,并且始終伴隨著漫長的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也正是在這個層面上,“人們在長期的傳播活動中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傾向和習慣—傳播習俗形成了。”從傳播學的意義上來說,傳播習俗也是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具有習慣性、風尚性特征的傳播現象。也可以說,在整個社會傳播活動中,傳播習俗是具有著基因性意義的。
節日習俗及其傳播活動也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將采用學科式、定性的研究方法來對節日習俗進行傳播學意義上的解讀和闡釋,從而也對蘊含其中的文化概念和民族心理進行重新評價與定位。事實上,節日習俗的產生和發展始終是伴隨著節日廣告的形式出現的,因為節日習俗乃是一個相當寬泛的概念,其具體形式的確立和內容的傳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具體的傳播手段和傳播方式來實現的,也就是說,其整個的操作過程和民俗內容都是在節日廣告的運作范疇中實現的。
節日廣告其實就是指在各種節日期間(包括傳統節日和其他由官方確定的慶典日、紀念日等)針對某一節日特有的習俗而的有針對性的各類廣告。在這個過程中,廣告主利用消費者在節日特殊氛圍中的消費心理大做廣告,就會有眾多的受眾被打動,其所取得的傳播效果當然也是驚人的。并且,眾多的節日廣告業主還根據這一商機的特點專門設計廣告訴求的具體內容。
跨文化傳播對文化意識的影響透視論文
[論文摘要]隨著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和大眾媒介跨文化傳播的日益發展,現代大學生的文化意識也多樣化了。基于此,文章對于跨文化傳播給現代大學生服飾、飲食、節日、娛樂文化意識帶來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論文關鍵詞]跨文化傳播;現代大學生;文化意識
“魚是否知道自己是濕的?”這是文化、媒介評論家馬歇爾·麥克盧漢經常提出的一個問題。對于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是“不知道”。魚的生存是由水決定的,只有在沒有水的情況下,魚才會感覺到自己的處境。這個例子對于人和大眾媒介來說是同一個道理。媒介已經完全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以至我們經常感覺不到它的存在,更感覺不到它對我們產生的影響。媒介向我們傳遞信息,給我們提供娛樂,使我們興高采烈,讓我們煩惱困惑。媒介改變我們的情緒,挑戰我們的文化意識,侮辱我們的理智。
在經濟全球化的、世界變為“地球村”的今天,大眾媒介在跨文化傳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在改變傳統文化邊界,拓展文化空間的過程中,推進著跨文化傳播,進行著文化的整合,同時也攜帶著政治與資本的力量,推行著文化霸權主義。
跨文化傳播是一種伴隨著人類發展的歷史文化現象,是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更是文化發展的內在動力。各種文化正是由于不斷地吸收不同文化的有益因素,使自己不斷得到更新、豐富和發展。
現在越來越活躍和頻繁的跨文化傳播使我們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充滿了新鮮內容,校園媒介也開始在跨文化傳播中扮演著一定的角色。例如,大學生們穿的是“韓國風”和“歐美風”帶來的、款式多樣的、休閑時尚的衣服;戴的是“韓國風”吹來韻有著光亮色彩的、能展現大學生青春活力的、精細幽雅的飾品;我們的手機彩鈴是現在最流行的韓文或英文歌曲;宿舍墻上貼的是安在旭、Rain、張東健、金喜善等韓國影星的巨幅海報;手機、鑰匙或書包上掛的是“冬日戀歌”的插圖或Rain、輩勇俊等英俊韓星的小型照片;課余休閑時,我們在網上看韓國最新的浪漫愛情劇或美國現在最受歡迎的連續劇;我們模仿韓劇男女主角的流行發型和發色,現在我們最想去的城市是漢城……
優衣庫跨文化營銷策略分析
摘要:優衣庫在日本服裝零售業中獨占鰲頭后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截至2019年8月底,已拓展至全球20個地區市場,中國是其第二大市場。雖中日兩國作為一衣帶水的鄰邦,但文化上仍存在差異,那優衣庫是如何跨越文化屏障在中國穩健地發展?本文運用霍夫斯泰德五個維度文化理論淺析中日文化差異,通過考察優衣庫(UNIQLO)在中國市場中的營銷組合,發現它實施標準化戰略的同時積極根據中國文化調整營銷策略,做到了變與不變的完美統一。
關鍵詞:跨文化營銷策略;中日文化;優衣庫
一、中日文化差異
(一)中國文化對中國服飾文化的影響。中國文化延綿千年,其主體是漢文化,但以多民族融合為特色,形成這一特色主要由于中國傳統文化兩個核心思想:“和合”和“中庸”。“和合”文化促進中國服飾融合發展,而做到“和合”的根本方法就是“中庸”,即恪守事物的“度”,既不過度,也不要不及。自20世紀以來,中國服飾文化開始走向自由、平等、開放。同時,在世界各國更加開放的經濟文化的交流中,服飾設計的理念也日益協同,這為優衣庫進入中國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礎。(二)根據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五維度理論衡量中日文化。霍夫斯泰德文化模型的五個維度用于區別國家間的文化差異。這五個維度分別是權力距離、不確定性規避、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事業成功與工作質量、長期導向與短期導向。下面以霍夫斯泰德文化量表中的指數為依據,分析中日兩國之間的差異。1.權力距離。權力距離(PD)是指在一個人對權力差距和等級制度的接受程度。中國的權力距離指數為63,日本的權力距離指數為54。中國因受儒家文化影響人們遵從并維護等級差別的規則,權力意識強烈,權力距離較大。日本雖受過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但因地理環境等其他因素影響權力距離相比中國較小。在埃拉•格里克森的研究中顯示:服務失敗后,高PD的研究對象,對輕度憤怒的顧客的補償比對極度憤怒的顧客的補償更多,而低PD的研究對象則恰恰相反。2.不確定性規避。不確定性規避是文化成員對于不確定的或未知的形式感到威脅的程度。在不確定性規避較高的文化環境下,人們喜歡清晰的規則和明了的形式。中國的不確定性規避指數為49,在中國文化背景下,人們較容易接受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對于出現在生活中的新事物較容易接受;日本的不確定性規避指數極高,為92,優衣庫在此社會環境下,推出的服飾基本為基本款式,以應對各種不確定性。3.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中國是崇尚集體主義的社會,強調集體或家庭的歸屬感,員工對組織有一種感情依賴,較容易構建員工和管理者之間和諧的關系。日本則更傾向于個人主義,將自己看作單獨的個體,每個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4.事業成功與生活質量。事業成功與生活質量指的是追求物質還是強調人際和諧。中國屬于追求人際和諧的社會。中國受儒家文化的影響,講究“仁義禮智信”,重義輕利,因此,更加強調人際和諧。優衣庫在面對服務中有產生的問題時,對待中國顧客要更加尊重、理解、以和諧的方式解決問題。5.長期導向與短期導向。長期導向表示對待長期生活的態度,對于當下的決策是受現在的影響大還是受將來的影響大。中國的長期導向指數為118,屬于長期導向,對于未來,人們普遍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較大的壓力,這因為中國的特殊國情決定:人口、資源、經濟發展。而日本的長期導向指數只有80,這是因為日本已經擺脫中產階級陷阱,步入發達國家行列,人們對未來充滿樂觀心態。
二、優衣庫概況
(一)簡介。優衣庫(UNIQLO)建立于1984年,為日本迅銷公司的核心品牌。優衣庫現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柳井正經營初期參觀了美國的大學生活協會,由此得到靈感,在日本首次引進了大賣場式的服裝銷售方式,通過獨特的商品策劃、開發和銷售體系來實現店鋪運作的低成本化,引發了優衣庫的熱賣潮。(二)公司目標和愿景。優衣庫的目標是以合理可信的價格,不斷提供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都可以穿著,具備一定時尚性的高品質休閑服裝。愿景是最終成為世界一流的休閑服裝零售企業。(三)優衣庫在中國的發展。在中國,“服裝零售”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困難。尤其對于年輕人來說,在著裝方面,他們更關心品牌、性價比、服裝舒適度,更關心服裝所傳遞的個性、愛好和生活態度。相較于其他服裝品牌,優衣庫卻在中國穩健發展,據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2019年年終財務報表顯示,中國市場的收益為502565百萬日元,占比26.5%,成為優衣庫全球第二大市場。截至2019年底,優衣庫在中國的店鋪數量超過711家,遍布中國150多個城市。
旅游宣傳資料漢譯英論文
摘要:旅游資料的宣傳不僅是一種經濟活動,也是一種文化交流,其翻譯則是跨國界、跨文化、跨社會的宣傳活動。翻譯工作者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又面臨各國文化與語言差異所帶來的各種困難,加之旅游資料屬“呼喚鼓動”類型的文稿,有宣傳鼓動、加強影響的功能,它的英譯不同于其它文體的翻譯,譯者需具備語言、社會文化、民俗、美學、心理學、市場經濟學、廣告原理等多方面的知識,翻譯時必須變通手法體現原語功能。
關鍵詞:旅游資料跨文化交流語言文化差異翻譯方法
一、中國旅游資料英譯的重要性
人們通過國際旅游活動,不僅可以觀賞風景名勝與文物古跡,英語論文了解和探究異國他鄉的風土人情和文化歷史傳統,而且可以進行極有意義的學術交流、藝術交流以及商談貿易,購買土特產品或工藝品.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燦爛文明、壯麗景色的國家,隨著中國文明的發展,許多美麗的景點和歷史遺址,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得以形成和保存下來。有壯觀的古建筑群,以及大量的歷史遺跡,為研究中國古代文化和歷史奠定了重要基礎。它的自然地理條件變化多樣,東西南北景色各異,高山大川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如此優越的地理條件形成了無數自然景觀。1985年中國加入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協定;從1987年至1998年,中國有21個景區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單,其中的3個世界遺產為自然風景區: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九賽溝風景名勝區、黃龍風景名勝區;還有3個是自然和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景區:泰山、黃山和樂山大佛。中國是一個旅游資源大國,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統一的國家,各民族不同的習俗和文化不僅給中國,也給世界留下豐富而寶貴的多姿多
彩的民族風情(民族歌舞、戲曲、習俗和飲食文化),以及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文化(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等),另加濃郁的宗教文化(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薩滿教、東正教、東巴教等)[1]。當今的全球化時代和中國的入世對于宏揚中國旅游文化提供了機遇。通過信息和通訊,整個世界成為一個地球村,如此一個信息社會濃縮了傳統的時空概念,人們交往更直接,更方便,隨著全球化的出現,世界不同文化日益歸一,我們在因特網上可獲取大量信息,而且不同社會、文化和國家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其中語言起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英語,故旅游資料的漢英翻譯就顯得尤為重要和不可缺少。為吸引更多的外國游客來華旅游,對中國旅游業和旅游資源有更清楚的了解,展開大規模的國際旅游市場促銷活動,把“中國的世界遺產——21世紀的世界級旅游景點”的品牌作為中國的拳頭產品推向國際旅游市場,以旅游促開放、促發展,把發展旅游作為入世后的經濟增長點。中國作為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國,一直是外國游人神往的地方,那么如何向海外游客推薦我國旅游品牌?這就顯現出最重要的媒質——旅游資料跨國界、跨文化翻譯的迫切性、重要性。
二、旅游資料中的文化因素的中、外對比
旅游宣傳資料漢譯英
一、中國旅游資料英譯的重要性
人們通過國際旅游活動,不僅可以觀賞風景名勝與文物古跡,英語論文了解和探究異國他鄉的風土人情和文化歷史傳統,而且可以進行極有意義的學術交流、藝術交流以及商談貿易,購買土特產品或工藝品.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燦爛文明、壯麗景色的國家,隨著中國文明的發展,許多美麗的景點和歷史遺址,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得以形成和保存下來。有壯觀的古建筑群,以及大量的歷史遺跡,為研究中國古代文化和歷史奠定了重要基礎。它的自然地理條件變化多樣,東西南北景色各異,高山大川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如此優越的地理條件形成了無數自然景觀。1985年中國加入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協定;從1987年至1998年,中國有21個景區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單,其中的3個世界遺產為自然風景區: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九賽溝風景名勝區、黃龍風景名勝區;還有3個是自然和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景區:泰山、黃山和樂山大佛。中國是一個旅游資源大國,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統一的國家,各民族不同的習俗和文化不僅給中國,也給世界留下豐富而寶貴的多姿多
彩的民族風情(民族歌舞、戲曲、習俗和飲食文化),以及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文化(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等),另加濃郁的宗教文化(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薩滿教、東正教、東巴教等)[1]。當今的全球化時代和中國的入世對于宏揚中國旅游文化提供了機遇。通過信息和通訊,整個世界成為一個地球村,如此一個信息社會濃縮了傳統的時空概念,人們交往更直接,更方便,隨著全球化的出現,世界不同文化日益歸一,我們在因特網上可獲取大量信息,而且不同社會、文化和國家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其中語言起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英語,故旅游資料的漢英翻譯就顯得尤為重要和不可缺少。為吸引更多的外國游客來華旅游,對中國旅游業和旅游資源有更清楚的了解,展開大規模的國際旅游市場促銷活動,把“中國的世界遺產——21世紀的世界級旅游景點”的品牌作為中國的拳頭產品推向國際旅游市場,以旅游促開放、促發展,把發展旅游作為入世后的經濟增長點。中國作為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國,一直是外國游人神往的地方,那么如何向海外游客推薦我國旅游品牌?這就顯現出最重要的媒質——旅游資料跨國界、跨文化翻譯的迫切性、重要性。
二、旅游資料中的文化因素的中、外對比
中國旅游資源包括自然旅游資源和社會文化旅游資源,前者包括地形、水文、氣候、特殊動植物等可供人們休養、游覽、觀光和考察等旅游活動的天然資源;后者則包括歷史文物古跡、古建筑、革命紀念地、民族傳統節日、社會文化風貌、特殊的工藝品和烹調技藝、文化體育活動、現代建筑和美術等能夠吸引人們旅游的古今人類活動的文化成就,它是古今人類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要把中文旅游資料中的這些文化信息準確翻譯并傳達給外來游客,讓他們了解中國景觀的文化底蘊,從而吸引國外游客,有必要了解旅游資料中表現出的中西文化差異。
1、語言對比:漢語屬漢藏語系、分析型、表意文字、聲調語、隱含性語法、重意合,而英語屬印歐語系、畢業論文分析和綜合型、拼音文字、語調語言、外顯性語法、重形合。
文體局年終工作報告及明年要點
年,我局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通過全體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按照縣委、政府提出的實施“旅游文化活縣”戰略,著力打造“文化、風情茶鄉、普洱茶都”為契機,認真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全縣文化體育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
一、文化工作
(一)群眾文化百花齊放
1.藝術精品迭出
年,創作音樂作品540余首,其中,茶歌、酒歌90余首,收編民族風情歌曲150余首,新創作歌曲300余首。出版了cd音樂專輯《風情老普洱歌曲選》1碟和出刊《民族禮儀歌曲集》1本。舞蹈作品20余個,所編排的舞蹈《彝山歡歌》參加全市體育系統的文藝調演獲一等獎,舞蹈《茶戀》在全市首屆青年演員大賽中獲舞蹈一等獎。文學、論文作品40余篇,均在省、市、縣級以上刊物發表。器樂作品20余支,《咪土豪些米么多》、《順江邊》、《哈尼情歌》、《啊臘達世》4個作品參加普洱市民族民間才藝大賽,其中,作品《啊臘達世》獲演奏一等獎。技藝展示作品1個,剪紙技藝《孔雀開屏》在普洱市民族民間才藝大賽中獲優秀獎。
2.群眾活動大放異彩
創建山花工程 繁榮山區群眾文化
×××族自治縣××鄉,位于縣城以北50公里處,海拔1030米之高山盤地,常年平均氣溫在22℃左右,素有“云中桃源”、“避暑勝地”之美稱,2002年古建筑群“時思寺”被批準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豐富的地方文化底蘊,為創建“文化山花鄉鎮”這一活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2003年鄉黨委、政府兩套班子經過細致的分析與研究,一致認為只有不斷地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構筑文化山花鄉鎮的良好氛圍,促進了××鄉農村“兩個文明”建設,使各項工作更富有凝聚力。創建中具體落實了以下措施:
一、加強組織建設,完善機制,保證先進文化戰略目標具體落實
實施“東海明珠·山花工程”是農村群眾文化走向正軌的重要途徑,也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兩為”方針的有效載體。對加快我鄉經濟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為了使我鄉“山花工程”創建工作能夠符合文化部門的要求,早日實現“文化繁榮、經濟活躍、旅游強鄉”的目標,鄉黨委、政府協調組織,加強管理:一是成立了由黨委書記任組長,宣傳委員任副組長,團委、婦聯、老協、學校、文化站等有關人員組成的文化創建領導小組,切合實際加強對文化中心創建工作的監督與管理,各行政村成立了文、教、衛組織,逐步完善“打基礎、建網絡、改設施”的文化發展機制,為加快文化建設步伐,構筑起良好的領導機制。二是根據實施“東海明珠·山花工程”的要求和當地實際,制定出切合實際的創建規劃,使文化建設有序地推進,建立健全文化站各項規章制度。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站容站貌
為了改變原有的落后設施,一年來,鄉黨委、政府從緊張的財政中擠出經費投入到文化建設中,用于場地建設、購置圖書等硬件設施累計投入10萬余元。籌集資金修建起1000m2的綜合文化樓,綜合文化樓內文化設施齊全,嶄新的活動中心內設多功能放映廳、演出舞臺、棋類活動室、牌類活動室、康樂球室、乒乓球室、圖書室、閱覽室、音樂舞美室、美術書法室、展覽廳、工作人員辦公室等活動室一應俱全。有了寬暢的場地,舉辦各類室內棋藝賽、知識競賽、美術書法展覽、讀書會等文娛活動就面廣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讓當地村民真正感受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氛圍。修建黑板報宣傳欄3處,有線電視網絡遍布全鄉8個行政村,購置圖書4000多冊,訂閱《演講與口才》、《知音》、《作家》等刊物,為豐富我鄉農民的業余生活,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去處。
三、加強文化隊伍建設,抓好本土特色文化的宣傳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