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傳統節日文化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09 05:03:15

導語:高校傳統節日文化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傳統節日文化教育論文

1傳統節日文化在高校文化教育中的作用

1.1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

傳統節日具有民族性、歷史性、周期性、參與性等特點,這些特點都有利于增強大學生們的民族認同感。首先,中國傳統節日從形式和內涵上區別于其他國家及地區的節日,它跨越階層和地域,讓來自不同省份、具有不同民族的大學生都能有“一家人”的感受。其次,傳統節日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它能讓大學生追溯祖先曾經經歷的事件、分享他們的感受,在潛移默化中加強了情感上的共鳴。再次,傳統節日具有周期性,它們能年復一年的加強大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感知。最后,傳統節日需要大學生們的廣泛參與,集體參與能形成一種群體驅動力讓大學生們形成過節的慣性,從而增強他們的認同感。

1.2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傳統節日文化有豐富的內涵,思政工作者可以取其精華,把傳統節日作為德育教育的重要契機。我國傳統節日包含了愛國主義、尊老愛幼、尊重自然、團結和諧等理念,這些理念所代表的價值取向正是這個時代青年應有的道德品質。比如,端午節所蘊含的歷史典故可以讓大學生們感受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操、重陽節作為敬老愛老的節日能夠引導大學生孝順父母、尊敬師長。

1.3緩解大學生的壓力,調節大學生的心理狀態

大學生在大學學習生活上難免會遇到來自學習、人際、工作各方面的壓力,正處于青春期晚期的他們情緒較為敏感、容易被不良情緒左右,因此心理上的減壓和疏導就顯得極為重要。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注重團聚和和諧,節日氛圍溫馨而祥和,這種氛圍能讓大學生敞開心扉、廣交朋友。另外,大學生們通過參與有趣、有意義節日活動,能夠舒緩身心、調整心理狀態。

2當前高校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現狀及其成因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發展,其他國家或者民族的文化從未像今天這樣深遠的影響著我國。相比之下,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影響已經日漸減少,許多節日的內涵衰退。在這種背景下,雖然有一些高校的思政工作者意識到了加強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但是,從實際成果看,這項教育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個現狀既有外部客觀因素的影響、也有高校思政工作宣傳引導不到位所致。

2.1西方節日吸引了大學生的注意力

西方節日已經日漸被大學生們所了解并接受,大學生覺得西方節日洋氣、浪漫、趣味性強,因此他們也熱衷于參與西方節日。2014年底,上海外灘跨年夜現場擁擠的人流就足以顯示出西方節日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除了西方節日契合了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外,商業炒作和媒體宣傳也是西方節日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

2.2高校在傳統節日文化教育上的缺失

當前大學生對傳統節日的了解主要源于幼時的家庭教育,他們很少能在高校里感受到傳統節日文化的熏陶。這首先表現在高校在課程上很少或沒有開設相關課程。另外,高校開展的實踐活動大多與專業相關,即使有傳統節日的主題活動也只是流于表面、缺乏內涵,學生們無法從中獲得深刻的體驗。再次,部分高校對開展德育工作不夠重視,過分關注就業率、升學率等指標,忽視了對大學生進行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3高校加強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途徑

3.1豐富傳統節日內涵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節日的內涵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年輕人的需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須結合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實際,根據他們的心理狀態和心理需求賦予傳統節日新的內涵。比如,端午節可以舉辦一些愛國歷史人物的講壇,對大學生進行英雄主義教育;七夕節可以對大學生進行戀愛心理教育,指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擇偶觀、價值觀;重陽節可以組織經驗豐富的教師教育大學生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等。另外,豐富傳統節日的內涵必須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了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始終,摒棄傳統節日文化中落后、愚昧的部分,發揚其進步、和諧的文化內涵。

3.2舉辦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活動

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是加強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重要環節,大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把感受到的理念內化于心。首先,傳統節日活動要凸顯大學生的主體性。現在大學生多為90后,他們對單向灌輸式教育十分反感。在活動過程中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被激發,從而真正的吸引住大學生。其次,活動形式必須具有創新性和參與性。一個形式新穎的活動能激發大學生的認同和欣賞,并最終讓大學生對活動留下深刻印象。而提高活動的參與性能使大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彰顯,大學生會感覺到和傳統節日拉近了距離。最后,傳統節日文化的開展應注意廣泛性和安全性相結合。活動場地有限的情況下應該控制人流量,提前做好應急工作預警。主要活動有:

(1)舉辦傳統文化節日名家學者系列講座。在各部門協商并推薦人選的基礎上,邀請一批省內外知名傳統文化節日學者、名家大師,到高校作國學經典、文學藝術、文明禮儀等系列專題講座。

(2)建立傳統文化節日名家學者專家庫。各部門聯合推薦并篩選一批傳統文化節日名家,組建我省傳統文化節日名家學者專家庫,并及時推薦給各高校。列入專家庫名單的專家主要承擔到高校舉辦專題講座、向大學生推薦經典名著閱讀書目等任務。

(3)設立傳統文化節日大講堂。各高校要依托現有資源,普遍設立傳統文化節日大講堂,經常性地邀請知名學者、傳統文化節日名家到學校開講座、作報告,定期舉辦活動,形成長效機制。(4)活躍大學生社團活動。鼓勵各高校學生社團經常開展小型化和學生自主化的傳統文化節日活動,推動以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為重點的校園傳統文化節日建設,融入并滲透到大學生校園學習、生活中。

3.3加強網絡對傳統節日活動的宣傳

傳統節日活動在宣傳上應該利用網絡和各種新媒體。網絡具有受眾廣、傳播快、吸引力強等特點,如果高校思政工作者不利用網絡,它就會為其他文化、其他思想所服務。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須在網絡陣地上立足并擴大影響。具體來說,思政工作者可以在學校的網頁上開設節日文化專欄、也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等開展微小說征集或者照片征集、同時可以制作畫面精美、內涵豐富的短片或者游戲,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傳統節日文化教育。在當前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只有充分利用網絡開展活動宣傳才能把活動的影響最大化。

3.4走近經典

引導大學生閱讀經典、品鑒經典,通過開展經典名著導讀、高雅藝術展演、非物質傳統文化節日遺產進校園等活動,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增強大學生汲取人類優秀傳統文化節日遺產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傳統文化節日的責任感、使命感,提升大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培養深厚的家國情懷,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主要活動有:

(1)開展“我們的節日——中華優秀傳統傳統文化節日”主題活動。以春節、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中華傳統節日為契機,設立不同主題開展活動。各高校都要開設中華優秀傳統傳統文化節日相關的選修課,不斷拓寬選修課覆蓋面,體現“家國情懷、社會關愛、人格修養”等教育內容。把優秀民俗傳統文化節日和鄉土藝術引入高校,邀請非物質傳統文化節日遺產傳承人進校園、進課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傳統文化節日的傳承和弘揚。鼓勵高校開展“兩岸名家話經典”等活動,促進兩岸大學生傳統文化節日交流。

(2)建設校園傳統文化節日經典資源庫。組織專家每年推薦一批有代表性的高校校園傳統文化節日優秀成果、經典詩文、經典劇目等,建設我省高校校園傳統文化節日經典資源庫,通過教育電視臺、網絡社區以及手機客戶端等多種媒體進行宣傳和展示,豐富大學生的學習內容。

總之,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今天,要加強大學生的民族文化教育、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就應該不斷豐富和發展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為建設文化強國構建一個堅固的基石。

作者:尚以迪單位:天津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