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思想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1 00:20: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自由思想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自由思想

洛克的自由思想

內容摘要:

洛克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政治思想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形成了他獨特的思想。《政府論》是他的代表作,也是集中論述自由與法治思想的地方。如果撇開這種思想的階級因素及歷史局限性,他的這些思想對于現代我國行政管理實踐仍舊有著借鑒價值。

關鍵詞:自由;法治思想;啟示

一、洛克自由與法治思想的基本內容

洛克生活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是英國現代政治制度的奠基者之一。他的《政府論》就是在緊張的政治與思想斗爭中寫成的。可以說他是近代英國影響最大的啟蒙思想家,而且是對西方政治理論在近現代的發展影響十分深遠的人物,美國哲學家梯利認為:“他代表了近代的精神:即獨立和批評的精神,個人主義的精神,民主的精神,表現在16、17世紀宗教改革和政治革命中,并在18世紀英國啟蒙運動中達到頂點的那種精神。沒有一個哲學家比洛克的思想更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的精神和制度。”研讀了他的《政府論》,尤其是下篇,對他政治理論中的自由與法治思想深有體會,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人無法與自由分離,法律是自由的保障

查看全文

馬克思早期自由思想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馬克思;早期;自由思想

論文摘要:關于法律命題的敘述馬克思鮮有專論,論文Ⅰ是其少有的因而愈加顯得彌足珍貴的關于法與自由這樣的經典法理學論題的著作范例之一。馬克思對于辨論的總體評價是無論是出版自由的辯護者也好,還是出版自由的反對者,其實并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只是傾向上的不同。馬克思對這些人的態度是堅決而明確的“愿上帝讓我擺脫我的這些朋友吧!”

論文關鍵詞:馬克思;早期;自由思想



關于法律命題的敘述馬克思鮮有專論,論文Ⅰ是其少有的因而愈加顯得彌足珍貴的關于法與自由這樣的經典法理學論題的著作范例之一。其中匯集眾多至今仍膾炙人口廣為引證的經典論述。幾乎不加掩飾的,激情洋溢的批判與戲謔令我們讀來唏噓不已,或許這是不成熟的馬克思,而是保留過多黑格爾、費爾巴哈印記的馬克思,或許這也不像穩重而隱晦的哲學家,而更像激情而武斷的批判者,但這些能夠成為我們閱讀的障礙嗎?在光明缺失的暗夜,即便是門縫中擠進一縷燈光也會給人帶來過豁然開朗的喜悅和歡欣鼓舞的快樂。

文本的內容是直白又明顯的,我們從中幾乎看不到黑格爾那種類型的論說。敘事的風格也是層次清晰而又流暢的,完全不見德國哲學家慣有的晦澀。單就哲學價值而言,本文可能算不上什么上層之作,但是對于法科學生而言,要研讀馬克思法律理論文本又是必讀文本之一。青年時期的馬克思基于對普魯士社會狀況和政治的洞察入微了解,首先展開了對國家權力的批判,包括對君權、立法權、行政權這三大權力的批判。本文是其早期著作系列中對于立法權深刻批判的集中之作。通過對第六屆萊因省議會的辯論中關于出版自由和等級議會的探討,旨在說明辯論的實質不過是等級特殊利益的集中亮相,當時的普魯士仍然處于自由不完善的境地,出版自由還不曾成為一種真正的普遍的自由。自由需要通過法律加以實現,那么出版法因而顯得不可或缺。以下我將立足于法理學學科來具體分析文本中關于自由思想的表達。

查看全文

小議馬克思在經濟學哲學自由思想

摘要:《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文中簡稱《手稿》)是馬克思在青年時期對政治經濟學進行探索的結果,也是對其自身的政治哲學經濟思想進行思考總結的結果。長久以來,人們只看到《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所涉及到的各個細節,但未從整體來仔細思考馬克思的自由思想。本文擬從《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涉及到的人的本質、人與自然的關系和共產主義三個方面進行具體的論述。

關鍵詞:人的本質;共產主義;自由

一、馬克思的自由思想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體現

(一)馬克思“自由思想”與“異化”的關系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建立在對黑格爾的批判和對費爾巴哈的推崇之上。馬克思繼承吸收了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思想,認為費爾巴哈的人道主義和自然主義才是實證的,是其批判的基礎。在序言中,馬克思說到:“對國民經濟學的批判,以及整個實證的批判,全靠費爾巴哈的發現給他打下真正的基礎。從費爾巴哈起才開始了實證的人道主義的和自然主義的批判。費爾巴哈的著作越不被宣揚,這些著作的影響就越扎實、深刻、廣泛和持久,費爾巴哈的著作是繼黑格爾的《現象學》和《邏輯學》之后包含著真正理論革命的唯一著作。”在《手稿》中,馬克思對人的本質的思考是從“異化勞動”開始的。馬克思認為,“異化勞動使人自己的身體,同樣使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質,他的人的本質同人相異化。”馬克思對于異化勞動的批判是從四個層次:勞動產品、勞動、人的類本質和人自身四個方面層層遞進進行論述。馬克思從資本主義當前的經濟事實出發,認識到“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產品的力量和數量越大,他就越貧窮。工人創造的商品越大,他就越變成廉價的商品。……”馬克思認為勞動的對象化是工人貧窮的原因,工人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即勞動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于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因此,工人無法把握自己生產的勞動產品,其生產出來的商品與工人之間的關系是一種異己的關系。工人在勞動中消耗的勞動越多,勞動產品對于工人的反抗力量就越強大。

在分析勞動產品同工人相異化的同時,馬克思認識到,“異化不僅表現在結果上,而且表現在生產行為中,表現在生產活動本身中。”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動對于工人來說,不是工人自身的東西,而是用來否定工人的東西。勞動不再屬于人的本質。工人參加勞動不是感到幸福,而且感到不幸,不是自由的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受摧殘。工人只有在勞動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勞動中則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勞動時覺得舒暢,而在勞動時就覺得不舒暢。

查看全文

我國新聞學對密爾思想內涵引用論文

論文摘要:約翰?密爾的《論自由》,是19世紀歐洲言論自由理論的經典闡述。由于歷史原因,很多人對密爾的自由觀存在一定的誤讀和忽略。當下,結合中國新聞實踐,從理念認識和實踐操作兩個層面,密爾的自由思想有了切合解讀的語境。

論文關鍵詞:密爾;自由主義;積極的自由;中國新聞實踐

一、密爾自由主義基本觀點及時代語境

19世紀英國思想家約翰?密爾的自由觀是西方理性傳統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在代表作《論自由》中強調了思想自由和個體情趣的自由,其第二章題為《論思想自由和討論自由》,是其言論自由思想的集中體現,被譽為“英語世界里最經典的關于新聞自由的辯護詞”。…對于思想討論的自由,他圍繞真理和真理的利益進行了辯護。首先,他認為這種自由是人們獲得真理的保證;其次,這種自由是我們確信真理并使真理保持活力的手段;再者,自由討論是使不完全的、片面的真理得以變得完全、全面的條件。此外,密爾在書中還強調了個性的自由發展。他在把人的行為劃分為涉己和涉他兩部分的基礎上,提出傷害原則作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權力界限的準則。他主張“任何人的行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須對社會負責。在僅涉及本人的那部分,他的獨立性在權利上則是絕對的。對于本人自己,對于他自己的身和心,個人乃是最高主權者”。

每個思想家都是他們時代的孩子。密爾所處的時代,社會結構正在發生根本的轉變:英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古代社會以縱向的政治統治權力和等級次序為特征的社會結構,正被現代社會水平方向的政治經濟生活所代替。政治上,隨著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建立,對于政治統治者暴虐的防御需要已不復存在。但它的問題也逐漸暴露了,密爾認為,當時世界上廣泛地存在著一種日益增長的傾向,即社會凌駕于個人的權力不適當地延伸。經濟上,生產的社會化和有序性使得個人的影響力迅速下降;另一方面,私人生活和個人獨立性開始在相互平等的自由貿易中變得重要起來。能否尊重彼此私域的權利,直接決定了以經濟生活為中心的新社會運轉的有效程度。因此,密爾深切地感到資產階級民主制社會的建立并不能“自動地”保護個人和少數人的自由,他迫切地感到需要明確地提出一個界定個人與社會的權利界限的準則。

由此,密爾在開篇即明確指出“這里所要討論的乃是公民自由或稱社會自由,也就是要探討社會所能合法施用于個人的權力的性質和限度。””他從更廣闊的社會生活領域探討個人自由,把以往僅限于個人與國家間關系的政治自由擴展到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之中。他格外強調人的個性的自由發展,對“多數的暴虐”和“習俗的勢力”有著高度的警惕和譴責。

查看全文

貢斯當政治思想探究論文

【內容摘要】:二戰以后,邦雅曼·貢斯當的政治思想在西方政治理論界逐漸占有一席之地,但國內開始研究貢斯當的政治思想還是最近幾年的事。關于貢斯當政治思想的研究目前主要側重于貢斯當政治思想復興、貢斯當的自由思想研究、貢斯當對法國大革命的態度以及貢斯當對盧梭人民主權學說的反思等四個方面。

【關鍵詞】:貢斯當;自由;人民主權;法國大革命

導論

二戰以后,伴隨著人們對極權主義的反思,貢斯當(BenjaminConstant)的政治思想逐漸在西方政治理論界占有一席之地。貢斯當對兩種自由觀的區分、對代議制的追求以及對專制主義的批評在當代自由主義者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英國哲學家以賽亞·伯林(IsaiahBerlin)對貢斯當極為推崇,哈耶克和意大利學者薩爾沃·馬斯泰羅內都曾對貢斯當做出了較高的評價(以賽亞·伯林,2003:194,236;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1997:79;薩爾沃·馬斯泰羅內,1998:284),可以說二戰以后幾乎所有論及自由主義思想的著作都會提及貢斯當的貢獻。但國內開始研究貢斯當的政治思想還是最近幾年的事,大概最早肇始于《中國大百科全書·政治學卷》(1992:195,其中稱“BenjaminConstant”為“孔斯坦,B”),以李強撰寫的《貢斯當與現代自由主義》一文最為全面。概觀有關貢斯當政治思想研究的文獻,以筆者所能收集到的而言,可以分為如下幾方面。

一、貢斯當政治思想的復興

作為近代自由主義的奠基者之一(戴維·米勒等,2002:173),貢斯當的政治思想引起人們的重視只是晚近的事。二戰以前他在學術上的地位主要由于其著名小說《阿道爾夫》而僅局限于文學方面。而其政治思想在西方政治理論界長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法國也長期游離于人們的視野之外,很長時間在法蘭西民族的政治認同中處于邊緣位置。就貢斯當政治思復興的原因而言,BenjaminConstant:PoliticalWritings一書的英譯者BiancamariaFontana在“Introduction”中曾做出過這樣的解釋:在二戰中,戰爭的經歷以及專制和征服統治重返歐洲的心臟,這使得貢斯當為自由和代議制政府所做的辯護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在冷戰期間,社會主義和自由主義意識形態之爭,使貢斯當發出的警告具有了新的意義,因為貢斯當曾提醒人民小心革命套話中所隱含的種種騙局,同時提醒人們不要對市場社會的資源抱有過高的信心(BiancamariaFontana,1988:3)。

查看全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贊自由軟件(三)

摘要:自由軟件是當今的世界潮流。自由軟件的自由思想,自由軟件的奉獻精神,自由軟件的浪漫情懷,自由軟件的燦爛前景,閃爍著信息時代的耀眼光輝,預示出人類社會的美好未來。全世界的眾多軟件高手漚心瀝血,成就了自由軟件Linux今日的輝煌。公開程序源代碼,共享軟件技術,開發自由軟件,擁抱網絡文化,是本文的中心概要。現將全部六集借水工網站一角度,歡迎討論我批判。

關鍵詞:自由軟件Linux源代碼計算機操作系統網絡

筆者在《贊自由軟件》一文中,將軟件按商業性質進行了分類,闡述了自由軟件的世界潮流,淺析了自由軟件的存在基礎,界定了水利水電系統內的專業軟件是“還沒有成為商品軟件的轉讓軟件”,極力倡導自由軟件的廣泛交流。接著在《再贊自由軟件》中,介紹了自由軟件的起源、自由軟件的國際國內組織、Internet上的自由軟件資源,對自由軟件的意義、自由軟件的思想、自由軟件的情懷等等,進行了一些浪漫式的理想主義的探討。本文《還贊自由軟件》,對自由軟件的崇拜已經到了極其瘋狂的程度。

是筆者的神經質?還是業界正在超越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在市場經濟形勢下,自由軟件真的就如此美妙絕倫,如此魅力無窮,如此的值得我們一贊、再贊仍不過癮,乃至今天還要大張旗鼓地贊之又贊?這里請讀者隨著神經質的誘導,讓我們先看看Linux后再說吧。

1Linux是什么

Linux是什么?首先,她是一個軟件,一個優秀的自由軟件!一個被稱之為自由軟件的典型代表作,被封為軟件業界的自由女神,目前敢與微軟叫板的操作系統。看過《泰坦尼克號》嗎?這部1998年轟動全球的巨片,制作時,數百臺計算機上動畫翻滾的工作平臺就是在Linux系統上完成的。Linux是千真萬確名副其實的自由軟件,是1998年軟件技術的最大熱點,這是圈內業界無人不知,沒人不曉的。《計算機世界》列出的1998年國際IT業界十大新聞中,將Linux譽為“明日之星”。筆者在這里先賣弄一番,從各類報刊雜志甚至Internet之類的時髦媒體上東摘西錄一些關于Linux的出身、成長、成熟、壯大、出名、流行和火爆的精彩片斷,供圈外朋友們過把癮。

查看全文

透析新聞教學與大學生德育建設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影響,把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轉化為個體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教育。這個定義包括德育教學的兩個的主體:教師和學生。這是我們在新聞教學中提高德育的研究路徑。

一、新聞教學中德育問題出現的原因分析

1.教師方面的原因

德育意識不強。一些老師認為,大學生已經成人,應該已經樹立起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所以在教學中只是傳授知識,而忽視育人。一些教師認為新聞這個行業技能很重要,只要讓學生掌握專業技能就可以了,德育教學可有可無。

德育教學方式比較單調。在德育教學中許多教師習慣于灌輸,這是由于缺乏對德育的根本性認識與有效模式的參考與借鑒,因而陷入知識傳授式或空洞說教式的困境中。這種單調的教學方式,導致了德育教學效果低下。

2.學生方面的原因

查看全文

斯密經濟自由主義借鑒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經濟自由主義市場經濟轉軌借鑒

論文摘要:亞當·斯密的經濟思想是經濟自由主義思想的一面旗幟。在我國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時期,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想對我國社會倫理道德建設、市場主體建設、理論研究開展和政府行為實施等方面都有借鑒意義。

一、斯密經濟自由主義思想的產生背景

亞當·斯密(1723--1790)是英國產業革命前期工場手工業時期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是英國古典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創立者。斯密所處的時代是英國資本主義的成長時期,一方面殘余的封建制度和重商主義的限制政策束縛著英國產業革命的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基督教的謙恭順從、禁欲、忍耐等傳統信條也束縛著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進取心和創造力。處于青年時期的英國資產階級,為了清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迫切要求一個自由的經濟學說體系。在英國資產階級力求實現商業自由競爭的呼聲中,斯密從理論上論述了資產階級經濟自由思想。1759年,斯密在倫理學講義的基礎上整理出版了《道德情操論》,反映了斯密早期的經濟思想;1776年他的巨著《國富論》出版,總結了近代初期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驗,在批判吸收了當時有關重要經濟理論的基礎上,就整個國民經濟運動過程作了較系統、較明白的描述,被許多資產階級學者奉為至寶。在實踐中,斯密的經濟學思想適應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理論上,它成為了經濟自由主義的一面旗幟。經濟自由主義,競爭和勞動價值論,是古典經濟學的主要特征,斯密的思想是這一學派的重要部分,而且成為新古典經濟學的基礎。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想,對處于轉軌期的我國的政策選擇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斯密經濟自由主義思想的內容

一種經濟思想總是有它的哲學基礎的,斯密在《天文學史》中集中表達了他的哲學思想。他認為,哲學是關于自然界相互聯系規律的科學,而哲學體系在很多方面就像機器,發明它是為了在想象之中把現實中已經產生的不同活動和后果連接起來。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想是以自然法則的哲學思想為基礎的。斯密受到赫奇森的哲學思想影響,赫奇森特別強調分工的重要性,主張人人都有為自身經濟利益而活動的自由。斯密還受到大衛·休漠思想的影響,特別是其“同情學說”。休漠認為一切科學都或多或少與人性有關,在其著作《人性論》中認為人的德行是利他的,人的同情心使“利己”和“利他”相一致。經濟自由主義思想扎根于斯密的哲學思想之中,這種哲學思想也構成了《國富論》的一個基本部分。

查看全文

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自由觀透析

馬克思曾經說過:“自由不僅包括我靠什么什么生存,而且也包括我怎樣生存,不僅包括我實現自由,而且也包括我在自由地實現自由。”[1]77在馬克思那里,作為人的本質的自由,是通過人的實踐活動來實現的。人類的歷史就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自由是一個被不斷實踐的過程,即是一種價值取向。馬克思把人理解為實踐的存在,人類在實踐上的歷史進行就是對自由探求的過程。自由沒有終點,但是是有方向的,馬克思主義體系的宗旨是達到全人類的解放,并不是個人、集團或者某個階級的解放。自由的指向就是人類的全面發展。但是馬克思主義的根基就是個體的自由。馬克思曾經提出“每個人的自由是全體人自由的前提”,“自由人的聯合體”之類諸概念。因此,脫離類的自由的存在主義的個體自由是不切實際的。可以概括地說,馬克思所謂的自由是人通過揚棄異化的力量對自己的外在支配達到的自律。“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已經被群眾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1]P460。由此可見,馬克思的自由是與行動、革命相結合的。馬克思認為,自由王國在于真正物質生產領域的彼岸,而不是一種知識論的自由。因為知識論的自由僅僅是認識了的必然,但“這個領域始終是個必然王國”[1]P927共產主義在馬克思思想里,是一種具體的歷史的理想,他要求解決人類最基本的問題,永恒的革新世界。馬克思的自由思想是一個內容復雜的實踐過程,但也不缺乏形而上的價值維度,它擁有著人類最美好的憧憬。

達到全人類的解放一直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宗旨。馬克思的諸多著作,與其說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想,不如說是政治斗爭史。人類只有獲得解放,才能達到彼岸的自由。馬克思主義的自由思想中,一再闡明和發揮“自由人的聯合體”的概念。1848年《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明確規定了共產主義的社會政治理想,“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2]P273。1867年在《資本論》中再一次把“自由人的聯合體”作為歷史運動的最高目標,馬克思指出:“讓我們換一個方面,設想有一個自由人的聯合體,他們用公共的生產資料進行勞動,并且自覺地把他們許多個人勞動力當作一個社會勞動力來使用。”[4]P95“自由人的聯合體”是馬克思偉大的政治抱負,它表明了馬克思如何理解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方向,以及將共產主義與人類本身的發展緊密結合。“自由人的聯合體”在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含義。在馬克思的青年時代,他把世界歷史分為不自由的時期和自由的時期。馬克思認為自由既是人的目的也是歷史的目的。不自由的時期是指封建專制以前的時期,那個時期人類之間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這時的馬克思主義自由觀明顯受到了黑格爾歷史哲學的影響。在黑格爾看來,理性是世界的主宰,世界歷史是合理的完成的。自由作為一種抽象的客觀意識發揮著作用。而馬克思以自己的實踐的自由觀區別于黑格爾,馬克思強調自由的歷史的目的性,為了現實中的人獲得自由。另外,青年的馬克思也受到了民主主義的影響。馬克思認為,自由是人的天性,“各種自由向來就是存在的,不過有時表現為特權,有時表現為普遍權利而已”。

歷史的任務在于把自由的本質表現為普遍的自由。青年馬克思看來,要實現人的自由需要設立合理的政治機構,必須變革封建政治。盡管此時馬克思的自由觀不是徹底的唯物主義,但它賦予自由的革命意義諸如爭取民主的革命精神、反對封建統治等等,是確定無疑的,正是由于馬克思偉大的出發點,才使他的自由觀更加科學化。馬克思還研究了英國古典經濟學的分工理論。亞當?斯密的理論體系以勞動分工為基礎,勞動分工是人類改造自然創造財富的基本方式。馬克思從分工理論看見了人的自由在現實生活中受到的限制。分工在現實生活中受到生產力發展的限制。分工有著強制的性質,隨著大工業的發展,人們只有通過分工勞動才能獲取基本的生活資料。分工所導致的社會生活一方面“聚合為一種通知我們的、不受我們控制的、與我們愿望背道而馳的并且把我們的打算化為無憂的物質力量”。[2]P38另一方面,又“擴大了生產力”。人們的勞動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變為異己的、外在的力量,壓迫者人類自身,。這不是人類的“自身聯合的力量”,不是人的自由。私有制的存在導致了分工,精神勞動和物質勞動的分工,城鄉的分工使人們屈從與分工,成為受局限的“動物”,喪失了自由。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高度的分工促成了人們的不自由。所以只有占有現有的生產力總和,才能獲得去的自由的條件。而這個主體只能是無產階級,因為現代生產力的總和是無產階級創造的,只有無產階級才有適應生產力的能力。但是由于占有都是有局限性,有限的生產工具和交往束縛著人的自主活動。占有要通過聯合才能實現,聯合要通過革命才能真正實現。所以,只有在集體中才能有個人自由。無產階級要聯合起來,才能對抗異己的力量。人類自由地實現要消滅分工,重新駕馭物的力量,而“沒有集體,這是不能實現的。

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期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能有個人自由”。[1]P84馬克思對私有財產的考察,也豐富了他的自由思想。盧梭曾認為,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就在于私有制的存在,私有制分化了階級。馬克思把現實中很多矛盾的對立歸結為私有財產與人的對立。“獨立的私有財產,及抽象的私有財產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私人,是政治國家的最高構成。政治的‘獨立’被說成‘獨立的私有財產’和‘擁有這種獨立的私有財產的人’”。[1]P375在這里,沒有人擁有自由。馬克思向往的自由是一切人的自由,是自由人的聯合體。在財產私有的條件下,人的自由遭到否定。這個否定的力量就是異化勞動,異化勞動表現為勞動的對象作為異己的存在物與勞動相對立。勞動“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幸福,而是不行,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之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1]P93馬克思認為,消滅私有制是回復人自由的關鍵。他指出:“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斗爭的真正解決。”人的自由不僅有國家和法律即具體的人與人的關系來決定,而且生產方式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揚棄私有財產,就是占有人的生命,氧氣一切異化,從而揚棄宗教、國家,消滅階級,消滅剝削,實現人的自由。馬克思的自由是一種積極的自由,是受到物質生產關系制約的,是通過實踐中升華的狀態,而不是抽象的消極的自由。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深刻的剖析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確立了勞動價值論。資本主義中的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實現的自由是打破封建的桎梏、掙脫封建的人身依附而取得的人身的自由。而這個自由并不是“彼岸王國”中的自由。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研究剩余價值,是要找出真正束縛人類自由的原因。資本主義雖然掙脫了了封建制度人身限制。但是馬克思從資本總公式G-W-G’矛盾的解決說明勞動力這種特殊商品能夠創造價值,勞動所有者要把勞動力當做勞動出賣,他首先是要成為自己的肉體的“自由所有者”。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窮的一無所有,工人為了生存,只得出賣自身。馬克思深刻的揭示出資本中的“自由”的內涵:“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力當做自己的商品來支配,另一方面,他沒有別的商品可以出賣,自由得一無所有,沒有任何實現自己的勞動力所必需的東西。”[4]P112要揚棄資本主義國家政治自由的局限性,實現無產階級對生產力總和的占有,馬克思主張建立無產階級當家做主的國家。首先,要享有政治自由的經濟基礎,其次,無產階級要獲得政治自由,不能依靠資產階級的政權,不能通過資產階級的法律途徑。而是要拿起革命的武器,不能被資產階級的表象迷惑而動搖實現真正自由的決心。馬克思賦予人的自由的本質是人們的物質生產活動的解放,“克服這種障礙本身,就是自由地實現,而且進一步說,外在目的失掉了單純外在必然性的外觀,被看做個人自我提出的目的,因而被看做自我實現,主題的物化,也就是實在的自由———而這種自由見之于活動恰恰就是勞動”。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未來社會的基本原則是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1]649人的自由發展就意味著人不由任何生物所控制,充分發揮人的精神力量以及一切人自身的力量,到那時,人不是作為手段,而是作為一種目的。總之,馬克思政治哲學自由的觀點是建立在批判資產階級自有局限性基礎之上的,馬克思一針見血的指出資本主義社會虛假的政治自由,無產階級獲得政治自由,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同時,真正的自由只有在“真實的集體”中即共產主義社會才能實現。

其實理解自由,取決于兩方面的領會:一方面“自由是什么”,另一方面“自由不是什么”。從馬克思的這些思想中,我們可以看到,馬克思把生產力的發展史為實現人的自由的重要力量。恩格斯也指出:“自由是在于根據對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認識來支配我們自己和外部自然界;因此它必然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最初的、從動物分離出來的人,在一切本質方面和動物本身一樣不自由;但是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唯有借助于這些生產力,才有可能去實現這樣一種社會制度,在這種制度下不再有任何階級差別,不再有任何對個人生活資料的憂慮。”[3]P154人對自然獲得了自由,對社會也就獲得自由。

查看全文

貢斯當政治思想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二戰以后,邦雅曼·貢斯當的政治思想在西方政治理論界逐漸占有一席之地,但國內開始研究貢斯當的政治思想還是最近幾年的事。關于貢斯當政治思想的研究目前主要側重于貢斯當政治思想復興、貢斯當的自由思想研究、貢斯當對法國大革命的態度以及貢斯當對盧梭人民主權學說的反思等四個方面。

【關鍵詞】:貢斯當;自由;人民主權;法國大革命

導論

二戰以后,伴隨著人們對極權主義的反思,貢斯當(BenjaminConstant)的政治思想逐漸在西方政治理論界占有一席之地。貢斯當對兩種自由觀的區分、對代議制的追求以及對專制主義的批評在當代自由主義者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英國哲學家以賽亞·伯林(IsaiahBerlin)對貢斯當極為推崇,哈耶克和意大利學者薩爾沃·馬斯泰羅內都曾對貢斯當做出了較高的評價(以賽亞·伯林,2003:194,236;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1997:79;薩爾沃·馬斯泰羅內,1998:284),可以說二戰以后幾乎所有論及自由主義思想的著作都會提及貢斯當的貢獻。但國內開始研究貢斯當的政治思想還是最近幾年的事,大概最早肇始于《中國大百科全書·政治學卷》(1992:195,其中稱“BenjaminConstant”為“孔斯坦,B”),以李強撰寫的《貢斯當與現代自由主義》一文最為全面。概觀有關貢斯當政治思想研究的文獻,以筆者所能收集到的而言,可以分為如下幾方面。

一、貢斯當政治思想的復興

作為近代自由主義的奠基者之一(戴維·米勒等,2002:173),貢斯當的政治思想引起人們的重視只是晚近的事。二戰以前他在學術上的地位主要由于其著名小說《阿道爾夫》而僅局限于文學方面。而其政治思想在西方政治理論界長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法國也長期游離于人們的視野之外,很長時間在法蘭西民族的政治認同中處于邊緣位置。就貢斯當政治思復興的原因而言,BenjaminConstant:PoliticalWritings一書的英譯者BiancamariaFontana在“Introduction”中曾做出過這樣的解釋:在二戰中,戰爭的經歷以及專制和征服統治重返歐洲的心臟,這使得貢斯當為自由和代議制政府所做的辯護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在冷戰期間,社會主義和自由主義意識形態之爭,使貢斯當發出的警告具有了新的意義,因為貢斯當曾提醒人民小心革命套話中所隱含的種種騙局,同時提醒人們不要對市場社會的資源抱有過高的信心(BiancamariaFontana,1988:3)。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