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特點范文
時間:2024-04-19 16:18: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國內4個自貿試驗區建設經驗
在重慶等7個自貿試驗區獲批之前,我國的自貿試驗區有4個,分別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它們相對成熟的政策與配套值得重慶借鑒。
上海自貿試驗區
3年多來,上海自貿試驗區始終抓住5個關鍵點探索創新。
一是參照與國際通行規則相一致的市場準入方式,建立健全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負面清單3年多縮減36%,90%的行業對外資實現了準入前國民待遇,超過90%的外資企業通過備案方式設立,外資企業新設立數為前20年的總和。
二是對標國際便利化程度和效率最高的自貿區,建立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貿易監管體系。進出境時間較全關區平均水平分別縮短78.5%和31.9%,通過“單一窗口”辦理的船舶申報達99%,口岸貨物申報超過80%,互聯網申報僅需1―2分鐘。
三是著眼于形成符合市場經濟的全過程政府監管體系,建立健全行政許可和行政執法相對分離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初步形成了信息查詢、協同監管、聯合懲戒、行刑銜接、社會監督、數據分析和雙告知、雙隨機的“6+2”功能框架,實現了部門間協同監管和分類監管。
四是著力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探索適應經濟全球化環境中有效防范風險的金融開放創新。自貿試驗區累計開立自由貿易賬戶6.4萬個,累計辦理跨境結算約10.5萬億元,業務涉及118個國家和地區,沒有發生金融風險事件。
五是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關鍵,深入推進政府自身改革,實施浦東新區地方一級政府管理體制整體創新。落實國家和上海市要求,全部取消64項地方設定的行政審批事項,改革審批制度,優化政府服務,企業辦理相關證照由原先26個工作日減少到9個工作日。
天津自貿試驗區
適當放開政策限制。依據天津實體經濟優勢的特點,在政策上進一步放寬,適當放開政策限制,制訂調整負面清單。
創新金融租賃。將互聯網金融作為金融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發展,使現有金融w系結構更具活力,更加服務于實體經濟,也更加為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困境。
重視服務行業。注重引進技術含量高、帶動作用強的項目來推動產業向高端化發展,又注重能夠發展民生的服務行業。
廣東自貿試驗區
改善投資環境和產業機構。加強自貿試驗區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政府職能由主導型向服務型轉變。
堅持技術創新道路,全面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加大研發資金的投入力度,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為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提供人才支持。
福建自貿試驗區
構建閩臺協同經貿圈。協同發展包括內生協同發展模式和外生協同發展模式,以投資、貿易為主導,以金融領域合作為突破,全面對接臺灣自由經濟示范區“六海一空一區”,逐步實現信息共享,推進投資、貿易、金融等自由化進程,共建海峽兩岸一體化自由貿易區的經濟協同發展模式。
承接臺灣高端產業轉移。采取直接復制推廣、逐步復制推廣、建章立制后復制推廣等三個層次甄別、消化和吸收,與臺灣自由經濟示范區對接合作,建立一個與國際高標準開放體制接軌和相容的高效管理體制。
國外自貿區建設經驗
與國際先進自貿區建設相比,我國自貿試驗區建設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對此,本刊特梳理出新加坡自貿區和美國紐約港自由貿易園區的發展經驗。
新加坡自貿區
實行雙層自貿區市場管理模式。依據新加坡《自由貿易區法》和《自由貿易區條例》,新加坡自貿區主要是由本國中央政府和自貿區內特定企業分別進行管理,即中央政府進行引領規劃,區內特定公司從事日常經營,是典型的雙層級自貿區管理模式。
專設國際商業法庭處理國際商事糾紛。2015年1月5日,新加坡國際商業法庭正式成立,專門處理包含自貿區在內的本國涉外商事糾紛,具有專業、高效、公平公正的特點,國際商業法庭設置于新加坡高院體系之中,是新加坡最高等級司法審判機關的一部分,其判決具有最高效力,可最大程度保障判決結果得到他國承認和認可。
較為完善的外資市場監管制度。新加坡自貿區對外自由開放的局面離不開本國較為完善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2004 年《新加坡競爭法》正式頒布,通過該法減緩了市場開放對本國內部市場的沖擊,維護了本國對外交易市場安全,對于有序市場競爭也有一定促進作用。
區內賦稅優惠制度。新加坡自貿區內實行統一企業所得稅政策,除合伙企業與個人獨資企業外,區內繳納企業所得稅的義務人包括按照新加坡法律依法成立的國內公司、在新加坡依法注冊登記的外資公司,以及雖不在新加坡注冊登記但依照新加坡屬地管轄原則有來自于新加坡應納稅款的域外公司。在區內稅率方面,自2010年起,新加坡自貿區內采取百分之十七的公司稅率,所有區內企業可享有前三十萬元應稅所得部分豁免優惠待遇。
自貿區大金融監管模式。目前,新加坡自貿區金融監管事宜主要是由新加坡金融監管局負責,其具有央行金融調控與金融監管兩大職責。2008 年世界金融危機后,為加強管理和控制風險,新加坡進一步擴大了金融監管局的職權范圍,除屬于央行職責的貨幣發行權力外,新加坡金融監管局同時對本國銀行、證券、保險業等全部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進行統一規范管理。大金融監管模式具有集中、高效、統一的特點,有利于提升自貿區內的金融監管效率。
美國紐約港自由貿易園區
明確主要服務功能。紐約港自貿區屬于一個綜合性的自由貿易園區,伴隨著自由貿易園區數量的不斷增加,紐約港也在與時俱進,持續明確其服務功能。比如,紐約港主要采用圍網等方式將片區分隔封閉,擔任貨物中轉、區內自由貿易交換的功能。另外,紐約港自貿區在區外專門劃分若干區域,主要經營包括手表、汽車、制藥以及飲料等進出口加工制造業務。
創新體制機制。紐約港自貿區大部分園區分布于新澤西州,但園區的管理者并不是單獨由新澤西政府進行負責,而是由地跨兩州的紐約―新澤西港務局全權負責。紐約―新澤西港務局在法律上獨立于兩州存在,配備自己的警察執法力量,其統一的跨州機構確保了整個大紐約地區港務業務的流暢運行,為紐約港自貿區的發展奠定了政治基礎。
篇2
關鍵詞:離岸金融 金融自由化 人民幣國際化 對策研究
引言
全球經濟進入后金融危機時代,經濟增長模式需要轉變,金融格局也需要調整。為了順應全球經濟金融發展的新形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成立。服務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是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的重點。服務貿易型離岸金融業務可以先行先試,符合條件的中資銀行可以在區內從事離岸金融業務。這種金融創新形式有望獲得巨大發展,形成重要的國際離岸金融市場。
離岸金融是適應經濟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發展趨勢,對金融市場的一種創新。離岸金融市場是向非居民投資者提供境外貨幣借貸與投資、國際貿易轉賬結算、外匯貴金屬買賣、再保險服務、債券交易等金融服務的一種金融市場。離岸市場與國內市場隔離,隔離程度因采用的離岸市場模式不同而不同。離岸市場金融管理體制和稅收制度不受業務開展國或貨幣發行國限制,高度自由。離岸金融業務的主要特點是信息比較充分,交易成本低,借貸利率市場化,資金進出自由順暢。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縮小了各國金融市場的時間和空間距離,為全球范圍內金融資源的低成本高速度流動提供了便利條件,促進了金融國際化、一體化和自由化。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離岸金融市場的意義
(一)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離岸金融市場是中國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內在要求
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相輔相成、互為因果。金融深化發展能夠促進經濟增長,而經濟增長反過來又能推動金融發展。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二大貿易國,但金融體制改革遲緩,已經成為阻礙經濟深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設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不僅有助于促進貿易活動,更能加速包括資本在內的各種要素的流動。發展國際貿易,需要大量的資金借貸、外匯買賣等交易。通過離岸金融平臺,可以利用全供應鏈貿易融資、離岸船舶融資等多種融資工具,為國際貿易提供融資支持。上海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離岸金融市場是重點。不僅能夠推動上海本地經貿發展,而且對于長三角乃至整個中國經濟的加速發展也具有輻射帶動作用。因此,自貿區發展離岸金融業務,建設離岸金融市場,從根本上說是保障中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需要。
(二)有利于穩步推進中國金融自由化進程
中國的金融體制需要進行漸進式改革,逐步實現金融自由化,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最終形成利率市場化、浮動匯率制、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流出入基本無限制的金融體系,使金融發揮高效的資源配置功能。在資本項目控制和外匯管制的前提下,以自貿區離岸金融市場作為金融開放實驗場地,進行風險可控的實驗,將取得的成功經驗推廣到在岸金融市場,可以穩妥推進金融體制改革進程,減少金融體制改革的失誤。資本項目的完全開放人民幣國際化、離岸金融產品創新以及國際金融準則的對接都可以在離岸金融市場上進行嘗試和探索。發展離岸金融市場,也是中國滿足發達國家的要求,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的表現。同時也為中國銀行業提供一個緩沖期,中國銀行業可以在緩沖器期內增加國際金融服務經驗,提高自身競爭能力,為最終開放金融市場奠定基礎。
(三)有利于推動資本的國際化流動和優化配置
隨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發展,資本也要由在國內流動轉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以取得更大的比較優勢,賺取更多的比較利潤。離岸金融市場與在岸金融市場相比,制度約束更少,有助于逐利資本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低成本高效率配置。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離岸金融市場,為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內地提供了一條合法渠道,國際資本可以離岸金融市場為跳板進入中國市場。中國龐大的國際化發展的企業需要大量資金,迫切要求母國銀行能夠提供及時、便捷的境外金融服務,包括境外融資、貿易結算、集團財務管理等。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海外機構網絡還十分有限,我國商業銀行向這些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既可以降低這些企業的成本,又可以使我國商業銀行形成新的業務增長點。
(四) 有利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
受國內經濟增長趨緩、金融體制改革進程緩慢的制約,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困難不小。中國政局穩定,上海已有全球不少知名跨國銀行入駐,自貿區政策優惠。開辦離岸金融業務能使其較快地形成國際金融中心。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離岸金融市場的主要條件
上海在政治經濟條件、地理區位、政府政策等方面具備了建設離岸金融市場的基礎條件。在基本條件具備的前提下,只要妥善處理好各金融主體之間、民間資本與國有資本之間、信貸和融資之間、內生增長和出口創匯之間、股市運作和實體運營之間的關系,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的區位優勢就會轉化為政策優勢和投資優勢。具體講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發展離岸金融市場的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治經濟環境穩定
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及國際地位的提高,為離岸金融市場的建立創造了先決條件。我國政局穩定,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政府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我國先后加入了一些國際性和區域性的金融組織,與這些組織的合作與交流逐漸加強,與國外中央銀行和其它金融組織的業務往來日益密切。
(二)上海經濟金融實力雄厚
發展離岸金融市場所需具備的核心條件是強大的經濟金融實力。上海以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為目標,經濟增長的協調性增強。上海經濟總量已經超過新加坡和香港,躋身世界中等發達經濟體之列。以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經濟圈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上海金融市場主體完備,交易規模居于世界前列,集聚效應較強。上海建有證券、期貨黃金、產權、外匯等交易所或交易中心,各類商業銀行以及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期貨經紀公司、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齊全,各種金融商品及衍生品的成交總額和規模連續大幅度增長,位于中國乃至世界前列。外資金融機構數量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我國的國有銀行在國際業務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已經開發了全球授信業務、外保內貸業務、離岸出口押匯等多項離岸金融創新產品。
(三)上海發展離岸金融市場具有優越的地理條件
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這個相對封閉的區域,建立有形的離岸金融市場,集中發展離岸業務,有利于擴大業務規模,產生集聚效應,最大限度的防控離岸市場業務向在岸市場蔓延。上海地理位置、時差條件對開展離岸金融業務十分有利。從國內看,上海處于中國漫長海岸線的中心,世界運量最大河流長江的入海口,是南北經濟、內外經濟接軌的重要樞紐。上海港是中國綜合競爭力最強的港口。從上海在地球上所處位置來看,其處在太平洋西海岸,周圍鄰近的國際金融中心有東京、香港、新加坡等。與世界上大的國際金融中心紐約、倫敦、東京等開閉市時間能相互銜接。
(四)各級政府政策推動
上海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中央政府的重大決策,中央和地方政府利益一致。中央、上海市和浦東區三級政府形成聯合推動力,大大加快了自貿區建設的步伐。自貿區建設的核心突破是政策法規和金融創新。中央政府不遺余力地排除政策法規障礙,地方政府也陸續制定出臺多項優惠政策,有力推動了離岸金融業務開展和離岸金融市場建設。
(五)上海金融通訊設施先進且中介體系完備
發達的國際金融中心必須具有發達的通訊技術條件和完備的中介體系。上海金融業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通訊設備和技術,可滿足離岸金融市場建設對通訊設施信息傳遞、數據處理和網絡安全等的要求。目前上海金融市場已經形成完整的中介機構體系,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等儲備了大批能辦理涉外業務的高級人才,能夠滿足離岸金融市場發展對人才的需要。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離岸金融市場發展的對策措施
離岸金融的發展是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要結合我國國情,不斷地對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離岸金融政策進行調整平衡,選擇適當的離岸金融市場模式,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建立透明公正的監管體制,嚴密監控資本的流動,逐步放松管制。
(一)采用內外分離型離岸金融市場模式
離岸金融市場模式有一體型、內外分離型和避稅型三種模式。一個國家的離岸金融市場應該根據經濟市場化程度和金融監管水平的不同,選擇最適合的模式。目前我國經濟還處于深化改革階段,金融市場化還有進一步推進的空間,金融監管能力還不夠強,對抗外來資本沖擊的干預能力還比較弱。我國金融管制仍然比較嚴格,金融市場化改革進展緩慢,外匯體制仍然實行結售匯制,資本項目也沒有完全開放,匯率形成機制還沒有完全市場化,因此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離岸金融市場建立離岸金融市場須持謹慎態度。上海自由貿易區離岸金融市場宜采用內外分離型模式,采用這種模式,在岸業務與離岸業務建立防火墻,既方便監管當局對離岸業務加以監控,又可在出現國際金融危機時,有效地加以阻擋,減少對國內的沖擊。離岸金融業務的開展要循序漸進,風險可控。初期要對準入嚴格審批,以后逐漸放開。目前中資銀行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內的分行經過批準,可以設立離岸業務部,申請離岸業務執照,開展離岸業務。銀行離岸業務與在岸業務必須嚴格分離,為客戶開立單獨離岸賬戶,與在岸賬戶平行使用,相互獨立。銀行要建立離岸業務合規操作準則。
(二)逐步放松管制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離岸金融市場要考慮金融自由化的速度與次序,適時調整,逐步放松管制,建設成為全業務、多層次的離岸金融市場。放松管制的進程需要與國內金融市場的自由化水平、監管部門監管能力的提高相適應,是漸進過程。管制放松包括:取消對非居民的外匯管制,實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對試驗區內與境內區外之間的資金流動按“跨境”原則進行管理;利率完全市場化;允許更多的金融機構進入市場;在堅持巴塞爾協議資本充足率8%基本要求前提下,銀行離岸業務資本充足率要求可適度寬松;對離岸外匯存款和人民幣存款,免交準備金,放松對離岸金融機構流動性比率和清償力的要求。
(三)實行稅收優惠政策
稅收優惠是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離岸金融市場初期的吸引力所在。立法機關應抓緊時間制定離岸稅收法規,創造依法征稅的環境。離岸業務的稅種要少于在岸業務,稅率要低于在岸業務。
(四)加強對離岸金融市場的監管
自貿區離岸金融業務既要擴大規模,鼓勵創新,又要加強監管。該市場的發展會影響我國的貨幣供應量與貨幣政策的實施,對加強監管提出較高的要求。金融監管部門要建立成熟的調控機制,具備強大的市場干預能力。探索建立離岸業務負面清單,逐步建立以全面監測、現場檢查和事后調查為主的監管體系。要加強對市場準入和業務的監督管理。只有獲取離岸業務執照的銀行才能開展此項業務,其他任何機構不得超范圍經營。銀行要對離岸業務加強風險管理,建立健全內控機制,強化內部稽查。離岸業務的各項報表要根據規定向監管部門報送,以便監管部門監督執行各項管理規定的情況,掌握離岸業務的發展規模,確保積極穩妥地發展離岸業務。
參考文獻:
1.連平.離岸金融研究[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
2.巴曙松,郭云釗.離岸金融市場發展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左連村,王洪良.國際離岸金融市場理論與實踐[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
4.鄔群華.我國發展離岸金融市場研究[D].暨南大學,2002.4
篇3
[關鍵詞]自由貿易園區 FTA FTZ
一、引言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經濟國際化程度也不斷提高,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區域經濟貿易有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自中國加入WTO以來,隨著各種入世政策的逐步放開,中國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躍居全球經濟總量第二,更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但是,自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以來,中國經濟也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因而,切實有效的拉動經濟發展成為了當下最為迫切的事情,中國各自貿區也應運而生。
二、自貿區的概念
自由貿易區有兩個本質上存在很大差異的概念:一個是FTA,另一個是FTZ。FTA(Free Trade Area):是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關稅主體之間,就貿易自由化取消關稅和其他限制性貿易法規。其特點是由兩個或多個經濟體組成集團,集團成員相互之間實質上取消關稅和其它貿易限制,但又各自獨立保留自己的對外貿易政策。
FTZ(Free Trade Zone):是締約方境內的一部分,進入這部分的任何貨物,就進口關稅而言,通常視為關境之外。其特點是一個關境內的一小塊區域,是單個國家(地區)的行為,一般需要進行圍網隔離,且對境外入區貨物的關稅實施免稅或保稅,而不是降低關稅。
中國自由貿易區是指在國境內關外設立的,以優惠稅收和海關特殊監管政策為主要手段,以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經濟性特區,屬于FTZ類型。
三、中國四大自貿區簡介
(一)上海自貿區
國務院總理于2013年7月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大對外開放,從而拉動經濟發展。
上海作為中國最早開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以其悠久的發展歷史、良好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優勢、高度的對外開放程度等原因成為國家設置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園區。上海自貿區也將成為國家推進改革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試驗田”,并發揮示范帶動、服務全國的積極作用,促進各地區共同發展。
(二)廣東自貿區
廣東自貿區由南沙新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和珠海橫琴新區片區三部分組成,主要面向港澳,側重服務貿易自由化。
廣東自貿區的定位首先是突出同香港澳門的合作,特別是加強對香港澳門服務業的開放和銜接。服務業開放將對提升廣東制造業實力有巨大幫助,而廣東制造業則為服務業提供了良好的載體,兩者可互相促進。其次,廣東作為中國的南大門,也起到面向東盟的作用。此外,廣東是海上絲綢之路上很重要的節點,自貿區平臺亦可發揮作用。
(三)天津自貿區
天津自貿區作為北方首個自貿區,主要由天津港片區、天津機場片區和濱海新區中心商務片區組成,主要面向東北亞,側重于促進京津冀制造業升級。
天津自貿區的建設主要著眼京津冀的協同發展,服務于北方經濟,促進環渤海經濟帶的產業結構調整,同時加強與東北亞的經濟往來。天津港片區己形成航運、物流、租賃、航運融資等特色產業集群;天津機場片區,在航空航天、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方面已形成規模;而濱海新區中心商務片區,則定位為我國北方金融改革創新基地、總部經濟區、商業貿易中心和現代服務業聚集區2。
(四)福建自貿區
福建自貿區由平潭片區、廈門片區和福州片區組成,主要面向臺灣,側重促進兩岸經貿活動自由化、便利化。
福建自貿區以其對臺和僑務方面獨特的優勢將圍繞立足兩岸、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鷴砸求,營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率先推進與臺灣地區投資貿易自由化進程,把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示范區,充分發揮對外開放前沿優勢,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形成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四、新增自貿區簡介
上海、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建成投入以來,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顯著,因而2017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在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等省市再設立7個新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并為其賦予各自的使命以及試點任務。
遼寧自貿區由大連片區、沈陽片區和營口片區組成,主要任務為提升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整體競爭力和對外開放水平的新引擎。
浙江自貿區主要由舟山離島片區、舟山島北部片區和舟山島南部片區組成,主要任務為建設成為東部地區重要海上開放門戶示范區、國際大宗商品貿易自由化先導區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資源配置基地。
河南自貿區主要由鄭州片區、開封片區和洛陽片區組成,主要任務為建設成為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全面改革開放試驗田和內陸開放型經濟示范區。
湖北自貿區由武漢片區、襄陽片區和宜昌片區組成,主要任務為建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集聚區、全面改革開放試驗田和內陸對外開放新高地。
重慶自貿區由兩江片區、西永片區和果園港片區組成,主要任務為建設成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互聯互通重要樞紐、西部大開發戰略重要支點。
四川自貿區主要由成都天府新區片區、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和川南臨港片區組成,主要任務為建設成為西部門戶城市開發開放引領區、內陸開放戰略支撐帶先導區、國際開放通道樞紐區、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示范區。
陜西自貿區主要由中心片區、西安國際港務區片區和西安高新綜合保稅區組成,主要任務為建設成為全面改革開放試驗田、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點。
篇4
【關鍵詞】上海自貿區 經濟金融 影響 策略
2013年9月27日,國務院全文公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其中金融領域最受關注,方案提出“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可在試驗區內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等方面創造條件進行先行先試”。根據《總體方案》的部署,中國人民銀行于2013年12月2日了《關于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從創新有利于風險管理的賬戶體系、探索投融資匯兌便利、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深化外匯管理改革等方面提出了30條意見。對于與上海密切接壤的蘇州來說,既有地緣優勢帶來的機遇,也有自貿區強大的聚集功能帶來的挑戰。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分享改革開放以來又一重大“紅利”,是擺在蘇州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上海自貿區及金融改革的相關概述
根據《總體方案》,試驗區范圍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總面積28.78平方公里。試驗區的主要任務是要探索我國對外開放的新路徑和新模式,推動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和行政體制改革,促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優化經濟結構,實現以改革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服務全國的發展。
在金融改革方面,《意見》提出,自貿區將堅持改革創新、先行先試,著力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和外匯管理等領域改革試點。其具體的內容和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上海自貿區將成為離岸人民幣市場,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意見》提出,試驗區內將創新有利于風險管理的賬戶體系,居民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外賬戶、境內區外的非居民賬戶、非居民自由貿易賬戶以及其他居民自有貿易賬戶之間的資金可自由劃轉。居民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內區外的銀行結算賬戶之間產生的資金流動視同跨境業務管理。以及在自貿區內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完善區內居民自由貿易賬戶和非居民自由貿易賬戶本外幣資金利率的市場化定價監測機制等。這些措施表明上海自貿區內的人民幣,它的利率及匯率等價格形成機制、使用范圍都將和境內人民幣有重大區別。目前境外人民幣的歸集地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而上海擁有全國最全的交易所、銀行間市場和要素市場,自貿區的有利條件將使上海有可能成為人民幣回流最大的目的地和集散地,成為離岸人民幣的交易、定價和使用、儲備中心。
《意見》還提出,條件成熟時,居民自由貿易賬戶及非居民自由貿易賬戶內的本外幣資金可自由兌換,這表明在上海自貿區的試驗田里將進一步探索完善人民幣的全球循環路徑,并且最終在風險可控的條件下打通資本賬戶,進行雙向投資、相互滲透,實現金融資源的全球優化配置,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二)上海自貿易區將為企業提供貿易、資金高效運作的平臺
《意見》在探索投融資匯兌便利、深化外匯管理改革等方面出臺了相關措施,主要包括對外投資便利化、對外融資便利化、放開資本市場、支持試驗區發展總部經濟和新型貿易,簡化相關手續等內容。
這一系列措施表明,自貿區內將促進跨國企業全球資金集約化運營,降低資金成本,規避匯兌風險,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自貿區為區內客戶全球貿易和跨國資金管理活動提供更便捷的新平臺。自貿區一系列投資貿易便利化措施的出臺和配套的金融開放創新,使之成為連通境內外市場、覆蓋本外幣業務的天然紐帶,構建一個區內與境外資金自由流通的金融市場,為企業跨境融資、跨境資金流動、全球投資布局以及大宗商品交易等貿易活動提供更豐富選擇和渠道,促進貿易方式創新和金融創新,使企業能快捷地安排貿易活動,更自由地實現資金流動,更為方便地選擇交易幣種,更充分地利用境內外兩種資源、兩種市場。
(三)上海自貿區將呈現金融集聚和金融創新特征
《意見》提出,試驗區內中外資企業、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其他經濟組織可按規定從境外融入本外資金,試驗區內機構可按規定在區內或境外開展風險對沖管理,試驗區內機構可開展集團內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以及進一步簡化外幣資金池管理。這些措施將促進上海自貿區實現更大程度的金融集聚和更高水平的金融創新。
從目前來看,境外資金普遍比境內資金便宜很多,國內的很多企業會尋求在自貿區內設立財務公司,來接受境外的美元、日元、離岸人民幣等資金的貸款。而一些有海外業務的大企業也更愿意將一些總部功能尤其是財務中心、結算中心等放到自貿區,這將進一步促進上海自貿區實現金融集聚,再加上自貿區內資金與境外自由流動,并直接參與國外市場的投資、融資以及風險對沖,也將促使自貿區內實現更高水平的金融創新。
二、上海自貿區成立對蘇州經濟金融的可能影響分析
上海自貿區的設立將對全國的經濟特別是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產生巨大的帶動作用。對于蘇州來說,上海自貿區的啟動不僅意味著可以憑借地緣優勢分享更多的機遇,同時也意味著短期內不可避免的虹吸效應、沖擊效應以及更高的轉型要求。
(一)面臨的機遇
1.上海自貿區可能成為蘇州眾多企業境外投資最便捷的“首選地”。上海自貿區在擴大服務業方面的意義巨大,選擇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服務以及社會服務領域擴大開放,暫停或取消投資者資質要求、股權比例限制、經營范圍限制等準入限制措施,營造有利于各類投資者平等準入的市場環境。蘇州外向型經濟發達,與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上海自貿區的服務業開放將為蘇州企業帶來較大的投資機會:一是蘇州本地部分實力較強的企業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如與外資合作)到上海自貿區設立各類投融資主體;二是蘇州本地許多實力較強的建筑企業將直接參與上海自貿區房地產投資及工程項目承包;三是原來設立在香港、新加坡等國際金融中心的蘇州企業投融資平臺性質的分支機構有相當部分可能會“回歸”到上海自貿區。
2.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逐步實現跨境融資自由化。從金融制度創新內容看,上海自貿區的設立有利于企業利用境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實現跨境融資自由化。上海自貿區成立后,蘇州企業除可從上海原有的金融機構、銀行間市場、資本市場等渠道引入資金外,還可以更加便利地在自貿區實現跨境融資。從自貿區直接間接從國際金融市場籌資低成本資金的主要渠道可能有:一是有利于蘇州企業從自貿區內的中外資銀行機構融入信貸資金;二是有利于蘇州企業直接或間接從自貿區內的銀行間市場交易平臺融入資金;三是有利于蘇州企業從自貿區內的資本市場融入資金。比如,實力較強的蘇州企業可以通過在上海自貿區設立的“窗口”發行人民幣債券并將發債所籌集到的低成本資金調回省內使用;四是蘇州當地的法人金融機構可以爭取到上海自貿區設立分支機構,充分利用自貿區的政策紅利;五是對于部分融資平臺企業來說,在當前控制地方債務融資規模的大背景下,也給這些具備條件的融資平臺企業帶來了一定的機遇。
3.擴大進出口規模,有利于蘇州經濟轉型升級。上海自貿區是一個平臺,將起到銜接中國和世界的作用。蘇州企業可以利用臨近上海的區位優勢,利用上海建設自貿區的契機和政策,一方面擴大出口、穩定外需,自貿區內開放度提升,外匯管制相對寬松,跨境資金流動相對自由,將大大促進貿易自由化和多元化,尤其是離岸人民幣市場和在岸人民幣市場的有機結合,能為蘇州企業帶來更大的便利,有效提升出口競爭力。另一方面,蘇州企業可以利用自貿區的“窗口”優勢,引進國際最新的技術,尤其是進口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所需的現金裝備與前沿技術,可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蘇州與上海的區域分工和聯動發展。
4.學習借鑒上海經驗,為全面開放做好充分準備。根據《意見》來看,投融資匯兌便利化、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資本項目等政策的放開,外資銀行業務的拓寬,將對自貿區本土金融機構帶來挑戰,金融機構的經營模式、管理模式、盈利模式都將進行調整,自貿區金融機構的實踐,對蘇州金融業尤其是地方性金融機構將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另外,自貿區在貿易、投資和金融自由化之外,還有一些輔的配套措施,諸如建立綜合執法體系、“一口受理”行政服務機制、“先入區后報關”海關監管模式、企業“虛擬注冊”機制等等,這些配套措施雖然也需要海關、工商等中央部門的同意和支持才能實施,但與貿易、投資、金融自由化的主要措施相比,實施難度較小,蘇州可以學習和借鑒這些經驗,積極行動,在允許的范圍內深化體制改革,為全面開放做好充分準備。
(二)面臨的挑戰
中央政府賦予上海自貿區種種突破性政策,比如中資企業可從境外融入本外幣資金、跨境直接投資與前置核準脫鉤、區內個人可按規定在境外投資等等,均是目前全國絕大多數地方不具有的政策,這些政策不可避免地會在短期內對蘇州的資源產生一定的虹吸效應和沖擊效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可能會影響蘇州的進出口總量和稅源。自貿區賦予企業的國際化運營、貿易便利化、金融自由化等優惠政策以及免稅、保稅、完稅等功能,會直接促使蘇州地區有海外業務的大企業更愿意把一些總部功能尤其是財務中心、運營中心等放到上海,特別是目前已經在蘇州落戶的部分大型企業,本身就在上海設有總部或是經營機構,自貿區的設立可能會進一步加劇這些企業把蘇州工廠直接變為加工車間,把更多的貿易、進出口、結算等功能移動自貿區內,形成稅源外流。另外,蘇州本地具有國際業務的民營企業如常熟的波司登、張家港的沙鋼集團、吳江的亨通光電以及昆山的AB集團、好孩子等,是否會在上海設立總部或是結算中心,這些也將直接影響蘇州的外貿總量和稅源。
2.可能對蘇州轉型升級和發展總部經濟形成制約。近年來,蘇州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著力發展總部經濟,蘇州的優勢在于緊鄰上海交通便捷以及比上海更低的成本優勢,以及向上爭取到的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試點的政策,在自貿區設立之前,這些還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自貿區設立后,其“境內關外”的模式以及區內稅收制度的改革等,將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如高端服務業、制造業等形成強大的吸引力,這將對蘇州實現轉型升級形成制約和壓力。同時,自貿區在人民幣資金池、外幣資金池、跨境投融資等方面的便利性,將進一步加速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削弱已經落戶蘇州的總部經濟企業的競爭力或直接外流,對蘇州發展總部經濟將形成直接的影響。
3.可能對現有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中新金融合作區以及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發展空間形成壓縮。目前,蘇州地區擁有眾多特殊監管區域,包括3家綜合保稅區(蘇州高新區綜合保稅區、園區綜合保稅區和昆山綜合保稅區)以及4家出口加工區(常熟出口加工區、吳江出口加工區、吳中出口加工區、太倉港出口加工工業園)以及張家港保稅港區,并在2013年年初經國務院批復在昆山設立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上海自貿區不僅涵蓋了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等綜合功能,而且較昆山試驗區個人跨境人民幣業務和跨境雙向借款業務具有更多更全面的政策,這些功能和政策將壓縮現有昆山試驗區、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等的發展空間,弱化相關載體的功能。
三、對策建議
(一)政府部門應主動接軌、分享自貿區建設帶來的機遇
隨著長三角地區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蘇州與上海兩地的聯系將更加緊密。一是高度重視,主動對接。蘇州要充分認識上海在長三角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龍頭地位及自貿區建設對長三角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主動學習上海、接軌上海和融入上海,抓住自貿區建設機遇,深化蘇滬合作與交流,實現產業共贏發展,分享難得的改革紅利。二是轉變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如前文提到的建立綜合執法體系、“一口受理”行政服務機制、“先入區后報關”海關監管模式、企業“虛擬注冊”機制,地方政府在自貿區政策未全面鋪開之前,在這些方面積極探索,轉變職能,做好服務,更好的優化市場環境。三是搶抓機遇,加快金融改革步伐。要加快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蘇州工業園區中新金融合作試驗區的金融改革步伐,爭取早日復制上海自貿區的成功經驗,另外,對于蘇州已經爭取到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以及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的政策,也應加快步伐,搶占先機。
(二)金融監管部門要加強監測,防范跨區域資金異常流動的風險
貿易自由化特別是境內境外兩個市場的融資自由化是一柄雙刃劍,實際運行后,包括人民銀行、外匯管理部門等在內的金融監管部門要加強對資金跨區域(跨境)流動情況的監測和預警,因勢利導,趨利避害,既要對外開放積極引進外資,又要嚴防跨境資金大進大出可能對蘇州經濟金融帶來的沖擊,既要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又要防止盲目投資帶來的產能過剩風險,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推動蘇州經濟金融轉型升級、穩健發展。
(三)金融機構應加強聯系,主動作為,未雨綢繆
《意見》的公布表明,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外匯管理放開等金融改革的突破是大勢所趨,上海自貿區金融機構的先行先試,關鍵在于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全國的經驗。因此,蘇州地區的金融機構要加強聯系,未雨綢繆,一是走出去,鼓勵蘇州地區實力較強的金融機構到上海自貿區設立分支機構;二是引起來,要吸引上海自貿區的境內外金融機構到蘇州來設立分支機構;三是爭取“離岸金融”業務的有關政策,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有關金融機構要爭取離岸金融業務的有關權限,便利企業利用境內境外兩種資金來源;四是為應對金融的全面市場化蓄積能量。蘇州金融機構尤其是地方性金融機構要加強與上海金融機構的聯系和互動,將它們的實踐經驗與蘇州當地的實際相結合,蓄積應對金融市場化的能力。
(四)企業應積極轉型升級,參與競爭
篇5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自貿區”)總體方案草案幾經修改,目前已基本定稿,也已走完相關法律程序,即將對外公布。方案公布后,上海將出臺自貿區管理暫行辦法。
自貿區總體方案涉及近100項試點任務,包括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探索投資管理模式創新、擴大服務業開放、加快轉變貿易發展方式、深化金融領域的開放創新、建立與試驗區相適應的監管等制度環境等,其中超過一半屬于制度創新的范疇。
制度創新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擴大投資領域的開放、推進貿易發展方式的轉變、金融領域的開放以及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
自貿區將探索建立試驗區金融監管新體制,會有一攬子制度創新,包括人民幣自由兌換、資金自由流通等。
上海外高橋基隆路9號,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大樓已成為最受矚目的地方之一。不久后,原來立在門外的“外高橋保稅區2號門”的牌子將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新牌子。(來源:《上海證券報》 2013年9月11日)
義烏金改重在貿易金融和人民幣跨境業務
9月17日,《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金融專項方案》公布。《方案》重在貿易金融、跨境人民幣業務、外匯管理體制和民間資本管理方面的創新。
《方案》帶有針對性、專業性和配套性的特點,提出要加快貿易金融產品創新,如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創新內保外貸、境外融資貸款等結構性貿易融資業務,支持設立第三方支付平臺,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鼓勵保險公司推廣出口信用保險。
除了貿易金融,義烏金改的另一重點是人民幣跨境業務的創新。義烏的經濟活動,以“小商品”和“國際貿易”為主,為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小商品。《方案》提出,要鼓勵金融機構加強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服務力度,深化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進出口貿易,推進本地金融機構加強與境外金融機構的長期合作。(來源:新華網 2013年9月18日)
國有林場改革7省試點
醞釀多年、社會企盼已久的國有林場改革,邁出了實質性步伐。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國家林業局8月5日正式批復了河北、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湖南、甘肅7個省的國有林場改革試點方案,標志著我國國有林場改革試點進入了實質推進階段。
國有林場改革是我國林業繼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的又一項重大改革。7個試點省份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批復后,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工作小組將組織成員單位組成調研督導組,分赴試點省份對國有林場改革進行調研和督導。在開展國有林場改革試點的同時,積極指導推動面上的國有林場改革工作,將根據各地國有林場改革進展情況適時擴大試點范圍。
本次國有林場改革試點時間為兩年。國有林場和國有林區改革工作小組將于2015年上半年對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工作進行驗收。(來源:《中國改革報》 2013年9月3日)
公共服務由政府“配餐”轉向百姓“點餐”
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江西、廣東等地已建立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制度,其中廣東在省級財政設立專項基金用于政府購買服務。在各地進行的這場構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制度體系的探索中,不僅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多更好的服務,政府角色也在逐漸轉變,社會組織得到孵化,公共服務市場變得更有活力。政府購買服務是近年出現的新鮮事,它實質是政府開放公共產品采購市場,在供給機制中引入競爭,從原來的獨家提供改為多家公開招標競爭提供。
篇6
既是搖錢樹 又是突破口
自貿區在國外早就成了搖錢樹。據《經濟》記者調查發現,美國有對外貿易區92個之多。在2008年,美國宣布加入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并在之后成為了該組織的主導者。之后,美國和歐盟又開啟了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定)的談判。
記者還發現,美國境內的自貿區,首先在區內改革關稅,吸引了國際投資。其次每年可以為美國提供至少32萬個就業崗位;同時,在對亞太和歐美的貿易中增加了數十億美元的貿易額。
其實,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美國就明確提出,可在自由貿易區發展以出口加工為主要目標的制造業。上世紀60年代后期,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利用這一形式,并將它建成為特殊的工業區,逐步發展成為出口加工區。上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的自由貿易區積極向高技術、知識和資本密集型發展,形成科技型自由貿易區。但遺憾的是,這些自貿區都將我國排除在外。
縱觀當今世界,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形勢愈加迅猛,在全球范圍內其數量已經達到數十個,范圍遍及各大洲,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主要形式之一。世界各國都更加重視通過建立和發展自由貿易區來為自己的經濟發展服務。
為追逐世界的步伐,我國十幾年來不懈努力,目前在建自貿區18個,涉及31個國家和地區,中國-東盟自貿區是我們得以驕傲的成果,其已經躋身世界三大自貿區行列。
而我國的香港自貿區已經取得了成就。據港媒統計,目前我國境外共有約1萬億元存款,其中約7000億元在香港,這令香港成為全球最重要的人民幣市場。從香港自貿區的發展可以看出,上海自貿區的發展有著良好的前景。
外界也普遍認為,上海自由貿易區將成為內地試行重大改革政策的試驗場,以促進跨境商品和資本的流動。其中,匯豐和渣打兩家銀行有望成為第一批在上海自貿區提供廣泛銀行業務的外國銀行。分析人士表示,上述舉措是中央政府協助上海成立國內首個自由貿易區的一個計劃;上海成立自由貿易區后,將有助我國達到成為全球商業中心及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
9月1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全球副主席朱民在達沃斯論壇期間表示,上海自貿區的建立會影響到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因對包括影子銀行在內等金融問題的關注,中國在啟動新一輪改革時,將金融改革作為重要的突破口,上海自貿區正是金融改革的一塊試驗田。
朱民表示,上海自貿區是對整個中國經濟、金融改革開放的一個重大的戰略性的部署。從過去所有的金融危機來看,一半是改革形成的,一半是不改革形成的。所以金融改革的度的把握是很困難的。政府現在提出上海自貿區的方案既堅持改革,又進行有風險的掌控,把它放在大規模蓄水池里,一旦這個大規模的蓄水池逐步擴大,而且運行機制完善,就可以全面打開。
概念股走勢紅火
自貿區概念為多個產業帶來巨大商機。上海自貿區相關個股出現大漲,主要是對港口、物流、貿易、地產、文化等行業構成利好。
文化出版企業有一個體會,看熱鬧的博覽會多,實際下單的交易會少。自貿區意味著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交易機會大大增加。文化產品、文化技術、文化信息以及各類產業延伸出的創意、信息數據都是文化企業可以發展的領域。版權、書籍、電商、藝術品買賣、收藏、廣告、展會,都是有可能進入并快速發展的領域,可以形成有社會影響力、經濟增長率的產業板塊。
總理提及的“松綁”無疑表明了自貿區在金融、交易、機構審批的各個環節上將有大規模松綁。一些領域在現有程序上比較難進入的,在自貿區會大規模開放,包括文化企業都可以大規模的進入,這中間有無窮的商機。
就相關產業機會而言,上下游紙張、光碟、印刷機械、相關設備的交易,國際藝術品拍賣、展覽與廣告、教育和培訓等各種服務,甚至作為中小文化企業的孵化器都空間無限。
各大公司都在為自貿區的來臨做準備。其中,自貿區涉及三港三區與上港集團密切相關。上港集團公司董事長陳戌源日前在機構投資者交流會上表示,“若自貿區獲批,將有效帶動長三角地區出口加工、貿易、服務產業的發展,對上港集團的港口主業形成巨大的推動作用”。
浦發銀行也期待在自貿區中覓得商機,其具體戰略目標就是發展成為與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進程相適應的金融旗艦企業。上海物貿是一個有色金屬進出口貿易公司,其年貿易量達幾百億元,其董秘李偉表示,公司目前正在討論如何在自貿區的框架內操作轉口貿易,有色金屬的轉口貿易具有一定的金融屬性,這是一個比較好的融資平臺。
險企也在瞄準商機。一位分析人士對《經濟》記者表示:“上海自貿區在開發、建設上投資或達到千億級別,如此之大的資金需求不是僅一兩家險企可以滿足的,險企的參與還要看競爭力。”據了解,已有一些險企積極準備,預計不久將提前介入到自貿區建設的大潮中。“上海自貿區建立后,貿易活動必然更加活躍,有利于航運業務的增長,可以預計利好財險業務。”
AIG保險的高經理對《經濟》記者表示,“未來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都將逐步受益。”
據消息人士透露,政府還將鼓勵民企與外企在自由貿易區成立金融服務公司,如會計師事務所和評級機構。在正常情況下,外資銀行須先在內地設立代表辦事處,以進行聯絡和咨詢工作。代表辦事處運作兩年后,若無違規行為,就可向中國銀監會申請升級為銀行分行。如外資銀行有意增設分行,特別是希望在其他城市設立分行,或打算成立全資子公司,則必須經過冗長的審批過程。
在稅收上,自貿區也給予企業以一定的優惠。據了解,位列鼓勵類產業投資目錄的企業,將按15%的所得稅優惠稅率,大部分企業仍按25%征收。然而,稅收優惠不是自貿區開放探索的主要目的。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的企業所得稅為16.5%,上海自貿區內的一般企業與區外一樣,都為25%,高于前者。
除了鼓勵類產業投資目錄外,自貿區內對進口稅的減免將大大利好加工貿易企業。
進口產品需要繳納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進口環節消費稅。進口環節消費稅根據產品種類不同,額度不一,奢侈品以及高檔汽車額度較高。在自貿區內注冊的企業,如果進口產品是終端消費品且在自貿區范圍內,將免除這三道進口稅。
“對于關內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意義在于變審批制為備案制,以前注冊建新項目需要跑多部門蓋章,現在只需登記備案就可以了。”日信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陳樂天對《經濟》記者說。
“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有望實行
繼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上海自由貿易區后,包括娛樂性外資企業注冊建立、游戲主機生產等在內的一系列文化領域政策也有望在上海自貿區放開,并有望試行“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
陳樂天表示,上海正在與北京方面溝通相關的文化政策,北京方面預計會出臺一份“負面清單”。相對而言,娛樂性外資企業在自貿區注冊建立的難度會有所降低。
所謂負面清單管理,即針對與外商投資相關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單方式列明。現行的“正面清單管理”是規定企業“只能做什么”,而“負面清單管理”是僅限定企業“不能做什么”,并以“清單”方式進行列示,這體現了“放權”的改革思路。例如,此前的文化審批權和許可權都在北京,不在上海,如果北京方面出臺負面清單,就是最好的政策和利好。此前熱傳的游戲禁令有望解除。預計游戲主機生產商可在自貿區內進行生產,但面向內地的銷售市場能否放開,還未可知。
目前主管部門也正在研究解除電玩游戲機禁售令的方案,未來在內地銷售的游戲機品種可能會增加,即在原來基礎上實現較大的突破。不過,鑒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有條款禁止文物拍賣,因而自貿區內會否允許外資性質的企業從事文物拍賣相關業務,還有待繼續觀察。
金融服務功能將有所增強
在上海報送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設計中,重點提到了要深化金融領域的開放創新。
對此,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上海自貿區建立后,將會推動一系列的金融體制改革,其中主要包括貨幣可自由兌換、利率和匯率市場化、跨境融資自由化等。
據介紹,上海自貿區將增強金融服務功能,可能包含以下幾點:其一,金融服務業要對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和外資金融機構開放,并且支持在區內設立外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其二,允許金融市場在區內建立面向國際的交易平臺;其三,對于一向禁止境外企業參與的商品期貨市場也將放開,并逐步允許境外企業參與商品期貨交易。而在這些改革的推動下,未來將會產生一系列金融市場的創新產品。
朱民指出,上海自貿區的試點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對金融的開放。包括對金融業務的開放、對股權結構的開放、對整個資本賬戶開放。“資本賬戶的開放歷來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現在資本項目共計40多項,已經開放了30多項,大概還有十幾項將在中國逐漸開放。”
但是在這個過程里,掌控風險非常重要,朱民表示,中國的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特別是金融系統,所以就需要像上海這樣的區域試點產生。資本賬戶的調整,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平衡,因為它是一個價格,用以平衡國際和國內兩個需求的供給平衡。
而上海自貿區的建立是否會對原有的自貿區造成影響?朱民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中國是一個大國,需要不同的金融服務,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的金融中心,有自己的特點,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香港的地位還是很重要的。”他認為,上海自貿區和香港自貿區,都應該服務于中國整體實體的概念。
上海自貿區最讓人關注的還是金融業的開放尺度。上海自貿區對關內的金融業來說有兩個消息利好,一是利率市場化,二是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
“目前來看,利率市場化難度系數相對較小。”上海股權投資協會副會長、亞商資本合伙人朱海彤稱,這幾年一些商業銀行逐步嘗試根據市場供需調整利率水平。根據自貿區制度創新,應該可以做到完全由市場來決定利率水平。
對于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朱海彤認為政府先期可能會采取穩健手段,不像利率市場化那般放開尺度較大。據悉,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醞釀在自貿區內掛牌成立自貿區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即企業股權交易投融資平臺。
潛在“新星”大盤點
早在2005年,上海、深圳、天津、成渝地區等地都曾向國務院及各部委提交了關于保稅區轉型自由貿易(園)區的建議。之后,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先后多次到這些地區進行調研。
而今批了上海自貿區之后,天津和廣東都在力爭第二個“自貿區”。據《經濟》記者統計,上海自貿區獲批的方案,引發包括浙江舟山、廣州南沙、天津濱海新區等多個地區的自貿區申請“熱潮”,期待搭上自貿區試點的“順風車”。
天津方面透露,具體方案已經上報國務院。而廣東省省長朱小丹亦向媒體證實,廣東省政府給國務院的請示已經正式上報,南沙、前海、橫琴將申請設立國家自由貿易區,并將其定位為“粵港澳自由貿易區”。
誰將成為繼上海之后的第二個自貿區,仍是未知數。但無論是天津還是珠江三角洲,申請能否成功也只是時間的問題。自貿區絕不只上海一個,也不會僅限于沿海,在內陸以及邊疆地區均可考慮。
對此,國家發改委明確表示,將重點加快浦東新區、濱海新區、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福建平潭、舟山群島新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功能區建設,加快重點領域改革和先行先試,通過制度創新為轉型發展提供新動力。
從區域布局上看,除上海之外,環渤海地區的天津、珠三角的廣州、海西經濟區的廈門,都可考慮設立。同時,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促進區域的協調發展,也可在相對落后的地區,逐步考慮、規劃一些自由貿易區,例如重慶已成為內陸非常重要的貿易口岸,開辟自由貿易區在未來也是有可能的。
《經濟》記者還從商務部新聞司了解到,山東也想在自貿區建設方面“攙和一把”。 山東省濰坊市副市長王樹華對《經濟》記者表示,中韓自貿區談判正在進行,山東濰坊是這次談判的東道主,建立中韓自貿區是整體的發展趨勢,濰坊會積極爭取、盡快布局。“相對于其他城市而言,我們的優勢在于濰坊現在就有保稅區,今后方便直接升級成為自貿區。”
篇7
一、連云港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主要任務
優越的區位條件、疊加的戰略優勢、有力的港口支撐、成熟的港產城發展模式、良好的對外開放基礎、便利的口岸環境,使得連云港能夠較好地完成自貿區的各項試驗任務。總體來看,連云港自貿區建設主要是九項任務:調整與轉變政府職能、全面提升“一帶一路”交匯點的戰略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加強上合組織口岸物流建設力度、培育區域聯動新優勢、擴大投資領域對外開放、增強港航服務功能、轉變貿易發展方式、積極推進貿易監管制度創新和推進完善金融服務功能。其中與海事職能相關的內容主要有: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綜合執法;加快建成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強海河聯運;重點推進中哈(連云港)國際物流中轉基地和上海合作組織出海基地建設;挖掘海鐵聯運示范港的潛力;開放國際船舶運輸和國際船舶管理業務;允許中資公司擁有或控股擁有的非五星旗船;試點開展外貿集裝箱在國內沿海港口和連云港港之間的沿海捎帶業務;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加強自貿試驗區電子口岸建設。
二、海事在連云港港發展中發揮的作用分析
貿易需要通道、需要運輸工具,沒有這兩者的橋梁和傳輸作用,自貿區就是一座缺乏新陳代謝功能、毫無生機的孤島,就會消亡。
1、維護通航秩序,安排船舶安全快速進出港
隨著江蘇沿海開發戰略深入推進實施,連云港港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特別是3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正式開通使用,使得連云港港正式邁人大船大港時代。港口目前交通流量已達10萬余艘次,每年有300余艘次15萬噸級船舶進出港,每周2艘次1萬標箱集裝箱班輪按時進出港。與此同時,日益增長的交通流量需要更加科學、高效、合理的交通組織予以保障,即要求在保證船舶安全進出港的同時,減少船舶待港時間,確保船舶快速進出港。
2、推動口岸開放,增強港口服務經濟發展能力
《連云港港總體規劃》確立了建設港口群、發展組合港的思路,提出了以現有港區為主題,跳出現有港池,向南北兩翼拓展的發展戰略。其中北翼以贛榆縣城為中心,依托贛榆港區發展柘汪、海頭片區石化和重型制造業;南翼依托徐圩港區和灌河港區發展鋼鐵、石化等臨港重型產業。贛榆港區和徐圩港區的開港試通航,標志著連云港市“一體兩翼”組合大港從藍圖變成為現實,連云港促進江蘇沿海開發和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兩大國家戰略建設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3、發揮海事保障職能,為港口發揮集疏運功能和高效營運提供強力支撐
碼頭、航道和錨地等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政府基本投資建設項目,具有建設周期長、投人大、危險因素多和收益大等特點。它們的建設與使用需要海事管理機構對在港區內使用岸線、在沿海水域進行水上水下施工以及劃定相應的安全作業區的行為進行準人許可,并行使安全監管責任。與此同時,海上搜救、事故調查處理、司法協助執行等事權的正確行使,能夠較好地提高涉水工程的建設效率,幫助航道、碼頭等盡快投人生產,降低港航企業營運成本,縮短船舶非生產性待港時間。
4、履行航運監管與服務職責,拉動航運經濟發展
海事機構作為船舶建造的的把關單位,能夠推動船舶的建造質量的提升,維護航運市場的公平,促進船舶產業的發展。船舶登記工作則在確認權屬,保護交易雙方的利益,維護船舶交易的秩序,產生明示和對抗效力,促使資金健康有序的流動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海上運輸行業和航運經濟的發展鞏固基礎。監督航運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和運行,能夠提高行業整體安全水平和促進航運公司健康發展。船員職業準人、船員履職監管、船員職業保障等職能則為航運發展提供了最核心的人才保障,并維護了船員市場的公平競爭以及船員生命健康權,保障了船舶和貨物的安全。
三、創新海事監管,服務自貿區經濟發展
創建自貿區的核心是“自由貿易”,必定有自由的國際航運為其配套,這不僅涉及到包含船舶交易、船舶租賃、航運保險等在內的現代服務業范疇內的現代“航運經濟”,還涉及到船舶注冊、航運通關、航運金融等等完整的監管服務鏈,涉及航運相關的政策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開放,簡便手續流程、創新監管體制等方面內容。
1、進一步轉變職能,增強簡政放權實效
從整個海事系統來看,轉變職能和簡政放權的力度很大,特別是已經取消的船舶港務費和即將取消的船舶簽證,可以說都是以前海事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內容。下一步,應重點推進行政審批等事權下放工作。一是將審批事權下放至自貿區所在地分支海事局。部海事局通過制定和修改標準進行宏觀調控,直屬海事局通過工作檢查和業務指導對審批事權進行監督。二是在分支海事局內部取消多級審批程序。實行“一個窗口”工作機制,把審批流程簡化為受理-審批-送達三個環節,對政務中心充分授權,簡單事權實行一級審批、當場辦結,復雜事權整合受理和初審環節以及復審和審批環節,實現政務事項不出政務中心即可完全辦結。三是積極推進放寬船舶引航限制。國民待遇原則是自由貿易的其中一項重要原則,我國現行法規法規要求對外國籍船舶實施強制引航,在自貿區范圍內,可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放寬船舶引航限制,如配備齊全有效的航海圖書資料且船長具備一定的進出該自貿區的航行經驗情況下,將由我國公民或企業所有的或經營的、且由中國籍船員駕駛的外國籍船舶納入非強制引航船舶序列。四是建立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吸引更多的中資“方便旗”船回歸,促進船舶融資、航運保險、船舶檢修等相關產業發展,積聚航運要素,同時也可以壯大“五星旗”船隊。五是建立權責統一的監督機制。科學界定受理(初審)崗位和審批(復審)崗位責任,并實行嚴格的行政審批責任制和過錯追究制。
2、健全法規體系,規范執法業務活動
在自貿區海事管理機構重點完善“三個清單”、“兩個公開”和“一個流程”。一是編制并公開權力清單。統一界定海事事權的法律性質,特別是船舶登記、事故調查、海事簽證、作業報備等方面行為,應按照“行政許可、非行政許可審批、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征收、行政給付、行政裁決、行政確認、行政獎勵和其他行政權力”的分類方法給出清晰界定。二是梳理出清晰的責任清單。梳理海事部門的主要職責,并細化具體工作事項,確定內外部邊界劃分,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監管制度,明確公共服務事項,并通過編寫案例更加直觀明確海事部門必須承擔哪些責任、必須做哪些事情,形成海事部門的責任清單并予以公開。三是引人投資領域的負面清單理念。海事法律、法規、規章以及規范性文件所禁止的事項予以匯總公開,并輔以相關責任和案例說明等形式幫助社會公眾更好的理解負面清單內容。四是深化政務公開和執法公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繼續深化政務公開,并通過公開行政處罰、行政執法監督檢查等方面信息來規范自由裁量權行使,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五是統一簡化海事業務工作流程。通過統一執法制度、執法程序、執法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標準來減少內部運轉環節,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規范各級海事部門的管理行為。
3、完善誠信管理制度,提高監管效能
目前,海事管理機構已經在船舶、航運公司、國際航行船舶,船載危險貨物申報和集裝箱裝箱等監管領域實行誠信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服務自貿區建設過程中,應進一步完善誠信管理制度,更好的提高監管效能,服務航運經濟發展。一是擴大誠信管理的范圍。將船員、船員培訓與服務機構、船舶建造和修理廠家、船舶污染作業單位、國內船舶單位和人員等相關方都納入誠信管理的范疇,在更大范圍內發揮誠信管理的優勢。二是深化誠信管理的內涵。以基本狀況、違規記錄和事故信息等參數作為信用誠信等級評定的依據,為信譽良好的對象提供海事業務“綠色通道”,簡化監管手續,優先辦理行政許可事項,精簡行政檢查的頻次和項目,為其盡可能的節省時間和經濟成本。三是提高誠信管理結果應用效力。利用網絡平臺,將誠信管理情況在一定范圍內通報,建立信息披露和共享機制,掃除港航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比如將船舶信用等級評定結果通報港航企業、銀行、保險業,為引導港航運市場的誠信管理發揮積極作用。
篇8
關鍵詞:新聞標題;用詞
1.中泰新聞標題的用詞特點對比
新聞標題受空間局限性比較大,一個成功的新聞標題就要求結構簡潔明了,突出重點。因此,新聞工作者就從新聞標題的用詞上著手,通過使用一些強有力的詞,省略結構,運用流行語等方式言簡意賅地表達新聞內容吸引讀者注意力。中泰兩國在新聞標題用詞上有以下特點:
1.1 短語
受新聞標題的空間和版面的局限,新聞標題用詞須精簡,使語句之間聯系更緊密,故此中泰漢語新聞標題常使用單音節詞如:
(1)"???? ????"?????????????.?????(2015-4-10)
[?????-????????????]
泰德仍參加美國總統競選
(2)?.?.?.????????????????? ?????????????????????????(2015-4-10)
[????-????????]
泰國工業聯合會主席支持取消OPA 篤定游客會增漲
(3)從翔安出發 8小時抵北京(2015-3-26日)
(4)汽柴油-內第三漲幾無懸念(2015-4-10日)
在上述例子中括號內表示詞語的完整形式,中泰語新聞標題常將信息含量較少的詞濃縮為一個單音節詞。如例句(1)中用“?????”替代“????????????” “?????”是口語化的詞, “????????????”是正式的書面語,兩個詞的意思一樣但由于“????????????”篇幅較長,作者就用口語代替書面語;例句(2)中“????”替代“????????” “????”本身就含有支持的意思, “????????”也是支持的意思,一般泰國人喜歡將兩個意思相近的詞連用,使聽者感到悅耳押韻,但在新聞標題中為了節約版面常常用單音節詞替代信息含量較少的多音節詞;例句(3)中“抵”原應該為“抵達”“抵”本身就含有“到達”的意思,因此用“抵”一次就能表達“抵達”的意思;例句(4)中“幾”是指“幾乎”“幾”含有數量少的意思,用來表大概,“幾乎”表示近于、接近于、差點兒,兩個詞的意思相近,因此把“幾乎”省略為“幾”。
1.2 縮略語
由于新聞標題追求簡明了當,言簡意賅,因此在新聞標題里常出現縮略語。中泰新聞標題中都有出現縮略語但是采取的縮略方法不同。泰語報紙中常出現的縮略語有首字母提取法 ,省略法 :
(1)?????.??????????????????????????4.8 ????????.(
[??.----?????? ?.---??? ]
莫斯科教師協會會長攜款4.8億泰銖潛逃 被捉拿歸案
(2)???.???? ‘???? C????’??????????.(
[??? ---??????????? ????? ---?????????? ?? ---????????]
內閣設立文化巡視員職位
(3)福建自貿試驗區方案通過(2015-3-25)
[自貿試驗區方案---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總體方案]
(4)光落獅域(2015-3-24)
[獅域---新加坡]
上述例子中中括號內表示省略前的完整形式。例句(1)和(3)中的省略運用了首字母提取法,例句(2)運用省略法,把??????????中的??????用省略符號”?”替代;例句(3)運用混合法把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總體方案混合成自貿試驗區方案,例句(4)運用替代法,用“光落”替代李光耀逝世,用“獅域”替代“新加坡”眾所周知獅域是新加坡的別稱,該事實主要講述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逝世,標題用“光落”給人一種天地黯然失色的感覺突出李光耀的逝世給新加坡人民帶來的承重打擊。
1.3 流行語
新聞能不能抓住讀者取決于新聞標題,而流行語以其通俗易懂,詼諧幽默能夠引起受眾共鳴的特點已成為新聞標題吸引讀者的法寶之一,在中泰新聞標題中對于流行語的運用比比皆是如:
(1)‘????????????’ ??????’????????- ????????’(
胖小孩有患心臟病和抑郁癥的風險
(2)????????! ????????????????????????????????"???? ???????"(2015-3-17)
美爆了 印度富翁為俄米達拉差一擲千金
(3)閩七條“補刀” 樓市有點小興奮(2015-3-25)
(4)治“僵尸車”要猛活也要慢活
新聞標題中的流行語常來源于流行歌曲,暢銷小說,熱門電影,民謠等,隨著網絡的普及大部分來流行語自于網絡,如例句(1)中的“????????????”是指胖乎乎,肉嘟嘟的小孩,契合新聞內容對肥胖小孩的定義,這類詞語簡單易懂拉近了事實內容與讀者的距離,一個肉滾滾的小孩形象躍然出現在讀者的腦海使讀者樂意往下閱讀;例句(2)中 “????????”是表達“美爆了”的意思,讀者一看到這詞就立刻明白該則新聞人物顏值很高比用其他華麗的辭藻來修飾更加直接。除此之外常見的泰語流行語還有“ ???????青少年”; “???????????豐腴的女性或目標未達成,想要的東西沒得到”等詞;例句(3)中的“補刀”本是網絡游戲用語,意思是“搶最后一次攻擊殺死小兵的技術”在標題中是指政策出臺壓低房價,用“補刀”一詞非常貼切,讀者能輕松明白該政策給瘋漲的樓價沉重一擊;例句(4)的新聞內容主要表達需要對那些長期無人使用維護,落滿灰塵的車輛進行整治,標題用“僵尸車”一詞生動形象的概括了這類車輛。
2.中泰新聞標題在語言上存在差異的原因
筆者在上面對中泰新聞標題的用語進行了對比,發現二者存在相同之處例如,使用單音節詞,流行語,縮略語等,但由于漢語和泰語屬于不同的語言,因此在新聞標題用語具體運用上必然存在不同的特點, 筆者認為具體原因有以下二點:
2.1漢語和泰語在語言本身就存在不同特點
第一,雖然漢語泰語同屬于漢藏語系,但是漢語是單音節的表意語, 每一個漢字都能代表一個或更多的含意,泰語是拼音文字,因此在運用縮略語的時候漢語常常采用數字歸納法,混合法和替代法,而泰語則采用首字母提取法和縮略法。
第二,漢泰對于書面語和口語劃分層次不同。雖然漢語和泰語都有書面語和口頭語,但是漢語的書面語比泰語更加豐富,而且漢語的書面語和口頭語之間的差異比泰語更加明顯。所以在漢語新聞標題和泰語新聞標題相比顯得更正式,而泰語新聞標題則多使用一些擬聲詞,象聲詞。
2.2 漢語和泰語的文化及大眾觀念差異
中泰兩國的文化以及大眾觀念差異,主要體現在泰語新聞標題常常采用雅稱或小名來代替人物的姓名。第一,泰國受歐美影響深厚,思想觀念較為開放,崇尚言論自由和平等,新聞媒體言論較為自由而中國自古以來言論較為保守。第二,泰國人民喜歡幽默詼諧,在新聞標題中給知名人物取外號深受讀者追捧。而中國對報刊用語要求較嚴格,隨意用綽號代替人物原名不符合中國人對新聞嚴謹性的要求。第三, 泰國人姓名較長采用雅稱或小名能夠節約報紙版面,在中國則不存在這一現象。
3.結束語
新聞標題在中泰人民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由于兩國的社會背景,思維方式和風俗習慣不同,人們在新聞標題語言運用情況也不盡相同。這種語言運用的差異不但反映了各自的文化特色,而且也導致中泰學生在閱讀報刊時容易受母語負遷移影響而產生偏誤。因此,把中泰新聞標題語言進行對比,有助于克服母語干擾,有助于中泰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新聞內容,對于新聞翻譯者也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曹鐵根.修辭與漢文化[J].湘潭師范學院報,1998(2):66-70.
篇9
關鍵詞:自貿區;航運金融;促進
一、 引言
2013年9月27日,國務院印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其中明確指出:“擴大投資領域的開放,提升我國在國際航運領域的服務能級,積極探索國際船舶管理、航運金融以及國際航運經紀等航運相關產業,并加快發展航運金融領域的運價指數衍生品交易業務”。方案中明確指出了要積極發展航運服務業中的航運金融業,并且強調以運價指數衍生品交易業務為突破口。方案的出臺,將極大的刺激航運金融產業的發展,對于發展前景看好,但進展并不順利的航運金融產業是極大的利好。航運金融金融相關部門,一定要利用好此次良機,出臺相關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真正把上海乃至全國的航運金融產業做大、做強。
方案中關于航運金融給出的只是指導性框架,具體內容還需要相關部門實施,下面本文將具體分析自貿區將如何促進上海航運金融產業的發展,以及應該具體如何實施。
二、 上海自貿區的本質及其內涵
自由貿易區是一個相對成熟的概念,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一般認為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Zone)是指兩個及以上的國家或者地區,通過簽訂一系列的自由貿易協定的方式,互相取消絕大部分貨物或者是服務的關稅及其配額等非關稅壁壘,取消絕大多數服務部門的市場準入門檻限制,鼓勵開放投資,從而促進商品、服務、資本、技術以及人才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這是國際上通用的自貿區的一般廣義概念,而上海的自貿區是指狹義的自貿區概念,即在一個國家領土范圍內,劃出一定的特殊區域,進入該區域內的貨物就進口關稅及其他稅種而言,屬于在關境以外,并免于海關監管。和國內各類保稅區不同的是,自由貿易區的最大特色是“境內關外”的特殊海關監管制度,即“一線(自貿區與國境線)放開,二線(自貿區與非自貿區)管住”。
上海的自貿區是富有中國特色的自貿區,與西方國家的自貿區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不同:
(1)從本質上看,上海的自貿區實行的仍是“境內關內”政策,而國際通行的自貿區則實行“境內關外”政策,也就是放開一線(國境線),管住二線(與非自由貿易園區的連接線),在區內免除海關通常監管等等。
(2)由于西方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是全面開放的,不存在金融方面的障礙,而上海自貿區存在著“資本項目未開放、利率未市場化”等等問題,而且市場經濟體系也不發達,因此我國上海建立的自貿區需要突破的政策問題比較多。
(3)上海的自貿區是離岸市場和在案市場共存。有人可能認為二者矛盾,其實不然,這就象我國對香港的“一國兩制”的制度體系是一樣的。離岸市場是與中國隔離的另外一套市場體系,允許境外機構參與;在岸市場是在中國金融、法律、行政制度下的金融市場體系,全國各地機構都能夠參與。
三、 對上海自貿區的進一步理解
從根本上講,上海自貿區的本質是借鑒全球市場制度,創建融入全球的跨境服務業市場。它是中國服務業市場開放和建設的一個戰略步驟。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自由貿易”所引發的一般貨物貿易及轉口貿易的增加只是表象,更深層次應該體現在金融領域的的政策突破,包括資本項目開放、人民幣可兌換和利率市場化等。但這些政策突破要穩步進行,要有科學合理的戰略規劃。根據我國目前的現實情況,要充分考慮到中小企業的利益,實施金融創新,形成一個在金融體系支撐下的自貿區發展模式。
從未來的發展看,是自貿區要從前端的“產業金融”向后端的“商務金融”延伸和轉型。打造航運金融、租賃金融、倉儲金融乃至物流金融等創新金融業務,促進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快速發展。
四、 上海航運金融業存在問題分析
航運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其發展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依賴度很高,同時航運業的金融需求也對金融業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兩者相輔相成。對于承擔超過 90%的國際貿易運輸量的航運業,其需求龐大、日益復雜的國際化金融業務創新成為金融行業創新的主要動力和源泉。
上海的航運金融業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具體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受到政策制度的制約較多,而且缺乏相關的稅收扶持力度 航運金融業的發展需要良好的國際金融環境,需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的有力支撐,但目前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方面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進展緩慢,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政策突破。缺少國際金融中心的支持,是上海航運金融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上海在船舶融資成本、船舶租賃項目財政稅收政策及交易透明度等方面,與倫敦、紐約等地區存在著非常大的差距,這些方面成為影響我國發展航運金融業務的限制性制約因素。
(2)航運服務產業鏈不完善,導致船舶融資發展滯后。目前,國內很多銀行都成立了航運金融業務部門,并且開展了一些船舶融資業務,但我國的航運企業還主要以傳統的貸款為主,真正意義上的船舶融資業務很少。船舶融資具有很高的專業性,涉及的環節較多,如船舶檢驗、船舶登記、船價評估、以及法律、會計等多個環節。目前我國的航運服務產業鏈主要集中在貨運、船舶等附加值較低的環節,
在船價評估、法律以及會計等高端環節非常薄弱,致使船舶融資行業發展非常不順利。另外,由于我國外匯管制的原因,國際性航運企業在全球資金配置和回籠過程中途經中國時存在一定限制,企業只能設立離岸賬戶的方法解決。這不僅增加交易成本,而且與立足本土、為客戶提供具有全球化視野的清算服務的期望是相背離的。
(3)航運保險險種少,相關保險機構國際性程度不高。航運保險屬于專業性較強且高端的保險種類,進入門檻相對較高,一直是國內保險業的短板,也是我國航運金融產業急需加強的領域。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保險公司在航運險領域實力比較強,它們往往擁有遍布世界主要港口的理賠、保險檢驗、追償網絡以及全球性的航運保險產品,這是從事國際航運保險的必備的關鍵因素。國內保險業,包括上海的保險業還缺少統一的航運保險信息綜合平臺;缺少相關專業的高端人才,大部分保險公司還主要承保一些市場準入門檻較低的短期貨運險種,基本沒有保險公司有能力開展遠洋貨運保險。另外,由于航運保險機構數量少、規模小、國際知名度不高、經營管理水平相對落后、風險定價能力不足、保險條款各方面未能與國際接軌、不能提供較為全面的保險服務等缺陷,在與實力強大的國外保險機構競爭時,往往流失了很多航運保險業務。
(4)高端運價衍生服務尚處在初級階段。近幾年,航運業價格波動非常頻繁,運價指數衍生品是規避運價風險的主要工具,是與航運業發展高度匹配風險控制手段。航運金融衍生品市場是航運金融領域的高端業態,是航運金融領域向縱深發展的必經階段,但由于我國在航運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起步很晚,只是在這兩年才有一定的進展,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產品品種偏少,產品設計方面的科學性也存在爭議,而且缺少國際性的航運企業和金融機構參與。縱觀國際上航運金融衍生品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航運金融衍生品未來在中國必然會非常好的發展前景。
(5)航運金融相關人才極度短缺。航運金融屬于航運業和金融業的交叉行業,在我國屬于新興行業。作為航運金融業的從業人員,必須同時需要掌握物流、金融、會計、法律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需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國內金融業和航運業,包括大型商業銀行和大型航運企業涉足航運金融業務領域時間很短,幾乎不超過5年,因此普遍缺乏懂既金融又懂航運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在航運金融專業人才的積累上方面,我國與國外銀行、航運企業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上海高級國際航運學院院長余思勤教授(筆者)日前在接受東方衛視記者的采訪中也指出:“目前,航運金融是我國航運業的短板,軟實力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而且最主要的是缺乏航運金融方面的人才”。
(6)航運金融領域的國際結算便捷度偏低。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一直以來對外匯管制相對嚴格,近幾年有所放寬,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是限制很多。目前,我國在資本項目方面還沒有實現自由兌換,外資跨境資金流動受到較大的限制,境內外匯資金劃轉也同樣受到很大的限制,致使資金的流動和劃轉都要加上很多的人為審核環節,致使我國在航運金融的國際結算方面的效率非常低下。人民幣結算方面,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相對較好,但各商業銀行電子結算系統重復建設嚴重且水平不高,基本不具備專門針對航運企業的特色系統或相關模塊。整體上看,航運金融領域的結算便捷度較低。
五、 上海自貿區對航運金融業的促進作用分析
自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下稱“上海自貿區”)獲批以來,人們對自貿區內的各項改革寄予厚望。上海自貿區改革主要任務是投資和貿易的便利化,而這些,需要金融領域改革的支持,因此自貿區建設中,必然引起一系列金融領域的改革。另外,自貿區建設必然會推動新的航運政策的出臺,從而提升我國國際航運服務的能級。自貿區若能推行與國際水準持平的航運標準,那么相應也將帶動金融體制的改革,與國際航運金融接軌。具體來說,自貿區建設,將對航運金融行業產生以下幾個方面的促進作用:
(1)航運金融業將直接受益于上海自貿區帶來的貿易提升。航運金融業的發展,需要以金融業和航運業的快速發展為基礎,很難想象,一個國家的金融業和航運業都不發達,而航運金融業卻非常發達。因此,航運金融業是以航運業和金融業的發展為依托。自貿區建設,必然將加大我國的國際貿易量,包括轉口貿易,貿易量的增加,必然會引起對航運需求的增加,從而也會導致對航運金融需求的增加。金融改革將是自貿區最大亮點,會引起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匯兌,金融業對外開放、產品創新等方面的改革。這些改革將非常有利于航運金融金融業的快速發展。
(2)自貿區建設,將為我國航運保險業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隨著上海自貿區內不斷發展完善,航運保險未來發展環境優越。上海保險監管部門充分地利用了上海成立自貿區的大好時機,迅速采取行動。為配合上海航運保險適應上海自貿區發展的需要,上海保監局成立了保險創新業務監管領導小組。該小組全面負責對航運保險和自由貿易試驗區保險的監管工作,旨在探索保險創新業務監管的思路、制度和方法,更好地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保險從業機構也正在加大產品創新的力度,以適應自貿區所帶來的對航運保險需求的需要。
(3)上海自貿區的設立為航運金融衍生品創新帶來了新的機遇。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已經出臺,其中明確指出:“要積極發揮洋山深水港、外高橋港、浦東空港國際樞紐港的聯動作用,探索并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航運發展制度和運作模式;創造條件,加快發展航運運價指數衍生品交易業務”。上海航運交易所,應自貿區政策要求,于近期推出了南北線煤炭運力衍生品運價合同,這是全球第一個運力交割型航運金融衍生品。通過實物交割,該衍生品更貼近實體經濟的實際需求,這是上海航運交易所的大膽創新。公司還計劃在明年(2014年)推出基于國際干散貨的衍生品,也將對現有的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衍生品進行改造升級。可見,上海航運交易所利用上海成立自貿區的時機,不斷推出新產品。
另外,如果在自貿區內能夠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的話,會有吸引國外的成熟交易者參與我國的運價衍生品交易,這將改變我國衍生品交易中沒有國外投資者參與的窘境,使我國航運運價衍生品的投資者隊伍更加合理。
(4)利用上海成立自貿區的契機,不斷健全金融服務方式和手段,提高航運金融業結算便捷度。為了提高航運金融結算的便利性,利用自貿區內很可能放開外匯管制的時機,積極籌建大型航運公司的中國資金管理中心和業務結算中心。在人民幣結算方面,建議國內有條件的商業銀行利用自貿區的便利條件,積極加大研究和開發力度,并盡力結合航運企業的行業結算特點,提高結算便捷程度。
某國際航運巨頭集團提出將在近期和國內某商業銀行共同開發建設統一的運費清算中心,用以作為我國航運業通用的一個結算平臺,清算船公司及其公司之間的資金和票據,加快結算的便捷度。目前我國國內的航運企業還沒有這方面的動作,為此建議,國內商業銀行和大型航運企業,也應該抓住上海成立自貿區的有利時機,實現強強聯手,在航運金融結算方面實現較大的突破。
(5)大力培育航運金融相關專業人才,充分做好人才儲備。國內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應該盡快著手建立有關航運金融人才的相關制度,形成相對完善的航運金融人才的引進機制和培養機制,既要為形成人才流動提供便利,而且更要注重航運金融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儲備。上海相關部門應該利用自貿區成立的機會,出臺相關政策,為真正掌握航運金融的人才提供一系列的優惠措施和政策,吸引國際人才參與到我國的航運金融建設中來。另外,還要加大本土培養力度,政府部門要出去措施,聯合研究機構,進行聯合培養。上海海事大學利用上海成立自貿區的時機,成立“中國自貿區供應鏈研究院”。該研究院將在與自貿區供應鏈相關的航運、物流、金融、法律等領域開展研究咨詢、政產學研合作、境外合作、高端教育培訓、情報等工作。相關政府部門,也可以利用這一平臺,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機制,真正培養出大量的航運金融專業人才。
另外,我國在發展航運金融產業過程中,不能將關注點僅僅放在大型的航運企業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方面,不同層次的航運企業對航運金融服務的需求程度不同、依賴程度也不一樣。在航運金融產業的不同發展階段,所提供的航運金融服務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別。當前,我國的航運金融業剛剛起步,其所能夠提供的服務能力相對層次偏低,這正好與我國小型的航運企業的需求相對應。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國內的中小航運企業對于航運金融市場的依賴度要比大型航運企業的要高得多,尤其是融資方面。因此,我國的商業銀行也要將中小航運企業作為其主要的服務對象,這與我國航運金融市場發展階段相對應,這是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這就要求我國的大型商業銀行切不可好高騖遠,忽略對小型航運企業的服務供給。
總之,隨著國家相關優惠政策的落實,上海自貿區內的貨物將實現自由貿易、金融也將自由流通,必然導致進出口服務貿易會更加活躍。而貨物和服務自由貿易活躍度的提高,必將推動航運金融產業的發展。上海自貿區的建立,對航運金融的影響也不會僅僅停留在自貿區內的相關企業,它將帶動整個航運金融產業的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百度百科:http://
2. 馮偉.上海自貿區給港口帶來什么.中國交通報,2013-09-03.
3. 高連奎.上海自貿區面臨三大投資機會.企業家日版,2013-10-28.
4. 航運保險:柳暗之后便是花明航運交易公報 2012-05-28.
5. 金鑫.我國航運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生產力研究,2013,(4).
6. 童志康.銀行業如何加快航運金融業務發展.上海金融報,2013-05-17.
7. 查貴勇,高峰.上海發展航運金融的SWOT及其路徑分析.國際商務研究,2010,(6).
基金項目:上海海事大學校級基金項目(項目號:20120122)。
篇10
關鍵詞?演長三角一體化;新機遇;挑戰;當下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461(2015)10-0065-04
一、引 言
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和國家戰略疊加地,在“十二五”規劃收官和“十三五”規劃開啟之際,長三角地區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長三角一體化、上海自由貿易區建設、江蘇沿海地區開發、舟山群島新區開發、長江經濟帶、絲綢之路經濟帶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在長三角地區次第展開,不斷為其提供新的動力和發展機遇。
自2008年長三角一體化提升至國家發展戰略以來,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2014年12月滬、浙、蘇、皖商務部門簽署了“推進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有力地推動了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和市場一體化;2015年3月26日,長三角公路交通運輸一體化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在上海舉行,標志著長三角交通一體化邁入了新階段;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副司長鄒勇2015年3月表示,隨著交通網絡的不斷完善,長三角城市群絕大多數城市處于上海3小時經濟圈內,一體化程度在不斷提升。
然而,長三角一體化進程并非一蹴而就,歷經十數年努力,且目前仍是機遇挑戰并存,問題桎梏同在,而梳理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緊抓長三角一體化新機遇,挖掘長三角一體化深層問題,進而提出有效措施來應對長三角一體化的新形勢,不僅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迫切要求,更是長三角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必備條件,也是本文研究的重難點所在。
二、長三角一體化進程
在國家戰略及經濟內生因素的共同推動下,長三角一體化進程正在加速推進,目前已由“淺表一體化”延伸至“深層一體化”。具體而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體歷經4個階段,即一體化萌芽階段(1982~1988年)、一體化展開階段(1990~2000年)、一體化加快階段(2000~2008年)、一體化深入階段(2008年至今)(夏寶龍,2014)[1],各階段發展動力與成果如表1所示。
不可否認的是,長三角一體化不同階段的發展都離不開政府的合作與推動,在一體化加快階段尤為明顯(孟濤、馬燕,2015)[2],具體政府舉措及發展成效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推動與支持,同時,新常態下的國家發展戰略調整也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三、長三角一體化面臨的新機遇
1. 機遇一:國家戰略聚焦與疊加機遇
近年來,國家和地區積極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率先發展,先后出臺了《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規劃》、《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推進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長三角檢驗檢疫一體化合作備忘錄》、《關于開展長江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的公告》、《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安徽承接產業轉移若干政策建議》《長三角地區率先實現旅游一體化行動綱領》、《建立聯合整治機制,推進長三角生態環保一體化》等一系列政策,短時間內如此密集與全方位的政策歷史罕見,而這些政策皆旨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無疑是長三角一體化的重大機遇。
2. 機遇二:產業轉型升級機遇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進入新常態,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是新常態的重要特征之一。長三角地區在發展過程中長期受到產業同構和低效率重復建設的困擾,阻礙了區域一體化的分工協作,而新常態下國家整體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規劃無疑為長三角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且“十二五”規劃強調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發展文化產業,“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也強調了發展若干重點產業,長三角地區產業定位于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國家政策對這些產業的支持為長三角產業轉型及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3. 機遇三:上海自由貿易區發展機遇
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被寄望成為新形勢下上海改革開放基因的“培養皿”。目前上海自貿試驗區已經形成經過實踐檢驗且確實管用有效的基本管理制度,特別是隨著上海自貿區的擴區,其帶來的巨大“溢出效應”和“輻射效應”已初現端倪。上海作為長三角的龍頭城市,與長三角其他城市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化相通,有著長期良好合作的基礎(滕永樂、沈坤榮,2014)[3]。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上海與周邊城市的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同發展的空間將不斷拓展。上海將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長三角區域發展規劃,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為平臺,努力做好加快自身發展與主動服務長三角、服務全國這兩篇大文章,與長三角兄弟省市一起,共享改革開放新機遇,共同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作出應有貢獻。
4. 機遇四:城市圈及城鎮化建設機遇
長三角被譽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30個城市的經濟總量超過10萬億元,是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王牌”。深化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利于在參與國際競爭中形成集群優勢,有利于在統籌東中西區域發展中發揮先導作用,有利于在深化城市合作中提升整體競爭合力。2015年3月26日至27日,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五次市長聯席會議召開,本次會議致力于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建設更高水平世界級城市群為目標,深化區域合作,強化創新驅動,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進一步擴大上海自貿區的輻射效應,促進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繼續在制度創新、科技進步、產業升級、綠色發展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在新的起點上共同打造長三角經濟“升級版”。
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挑戰
1. 挑戰一:政府機制和市場機制的不協調
由表2可知,長三角一體化的開啟是政治動員的產物,因此長三角的發展至今仍受到政治的牽絆,逐漸形成了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該種發展模式面臨著巨大的弊端,一方面由于政府決策的科學性、政府能力的有限性以及政府行為的可監督性無法保障,可能使長三角一體化未能沿著最佳路徑推進;另一方面受傳統地方政績考核的影響,政府間尚未達成一致的利益協調機制,在非合作性博弈中,地方政府有動力也有能力在區域一體化合作中違約,為追求地方利益的最大化,“以鄰為壑”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張顥瀚(2013)列示了市場機制下的都市圈經濟與政府機制下的行政區經濟之間的主要區別和矛盾[4],見表3。
由表3可知,政府間利益協調機制的不健全,致使政府頻頻對市場產生干預,造成政府機制與市場機制間根本性的矛盾,正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面臨的最大阻礙和桎梏,也是長三角完全一體化要應對的首要挑戰。
2. 挑戰二: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
雖然長三角地區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但區域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依然嚴峻,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形成了制約。除政治和制度因素影響外,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包括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在內的要素差異,從目前情況來看,上海、蘇南、浙北地區的要素資源比較豐富,而蘇北和浙南的資源相對匱乏,導致長三角發展呈現出“上海――蘇南(浙北)――蘇北(浙南)”的梯度差異;要素差異的直接影響是產業差異,要素資源豐富地區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而不具備優勢產業的地區發展則相對落后和被動,長期以來則直接導致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異。據調查,自1995年起,長三角內部59縣(市)之間的差異一直處于不斷擴大趨勢,嚴重制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3. 挑戰三:產業同構嚴重,集聚水平不足,缺乏擁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由于客觀條件相似以及政府利益驅動下的投資方向一致,長三角地區產業同構現象嚴重。不僅產業相似系數高(禚金吉等,2011)[5],同一層次中的產業結構也相同,城市特點缺乏鮮明性。據調查,長三角核心區16個城市中,分別有11個、8個、12個城市將汽車、石化、通信作為重點發展產業(解艷波、陸建康,2010)[6]。雖然產業同構客觀上為產業集聚創造了條件,但產業集聚不是簡單的重復和集中,而是產業的鏈接和產城的融合,產業集聚的目的是實現資源集約利用和產業功能整合,要求企業之間加強信息交流和合作,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競爭、鏈接發展,進而提升整體競爭力。然而,目前長三角地區的產業在利益驅動下重復建設嚴重,難以實現集群效應,造成資源大量浪費,也無法培養品牌競爭力。
4. 挑戰四:城市間協調聯動性不足,難以發揮城市群效應
城市群建設有助于促進城市圈內經濟的增長和發展,并通過“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來逐漸縮小地區間差距。然而,從目前長三角城市群發展現狀來看,合理的城市層級和分工體系尚未形成,存在較為嚴重的“簡單均衡”或“一城獨大”現象,城市間協調聯動性不足,難以發揮城市群效應,影響一體化發展(王振,2015)[7]。此外,從城市群發展效率來看,由于各城市圈中心城市的輻射半徑差異,致使圈外被輻射區域的“塌陷區”和“重疊區”同時存在,資源浪費和短缺同時并舉(袁賀,2011)[8];從城市群發展質量來看,資源與環境壓力逐年加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持續上揚而生活環境質量不斷下降,城市群的發展質量面臨考驗,城市群可持續發展的前景不容樂觀。
五、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對策建議
1. 推進政府層面改革,創新一體化的體制機制
在長三角一體化中,政府作用不可或缺,但政府之間必須突破行政壁壘和體制障礙,積極探索、構建有利于推動資本、技術、產權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的制度安排,形成金融市場、技術市場、人才市場、旅游市場乃至口岸、生態環保、公共服務一體化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為保障長三角一體化順利實現,政府要主動破除一切影響一體化進程的制度,加快形成相互協同的管理機制、合作機制、服務機制和推進機制。此外,在“十三五”規劃啟動之際,長三角各省市政府有必要實現省市間“十三五”規劃的有效銜接,從制度層面上指導、引導各城市協調發展。
2. 緊抓發展機遇,促進重點領域一體化的率先突破
長三角一體化涵蓋諸多方面,所有方面同步實現一體化是不可能的,長三角應緊抓發展機遇,利用優勢依托,促進重點領域一體化率先突破。具體而言,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可以強化長三角城市間公交、地鐵和城鐵等公共交通設施的延伸和聯通;在互聯互通方面,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為武裝,打造物流平臺,形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的長三角物流網。在生態環保方面上,可以探索建立長三角環境監測數據及空氣質量預測預警信息共享機制,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機制,太湖流域水污染共防共治機制等;此外,要促進區域內信息、產權等非實物性產品的交流和共享,實現區域內網絡全覆蓋以促進信息交流和共享,在相應的前提條件下實現產權共享,弱化區域間的經濟邊界和市場邊界,縮小地區間差異,實現經濟一體化發展。
3. 推動產業集群一體化轉型
緊抓我國新常態下經濟發展轉型升級機遇,推動長三角產業集群一體化轉型發展。首先,從長三角整體規劃的視角出發,依據各地區的比較優勢,明確其產業分工和定位,實現產業互補和錯位發展。其次,針對產業同構致使效率低下的問題,鼓勵同一區域內企業實行兼并重組,實行資源集約利用,進而產生規模經濟,形成集聚效應,為產業集群創造條件。再次,在空間上,以產業集群的發展和升級作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載體,嘗試以地區資本融合為紐帶,建立大型企業集團,相互關聯的企業集團鏈接發展,打造特色產業鏈,發揮產業集群效應,培育并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和整體實力,共創長三角特色國際化品牌,例如依托上海服務業集群降低江浙地區制造業交易成本的優勢,形成以上海現代服務業集群服務于江浙制造業集群的特色產業鏈。
4. 復制推廣“龍頭”效應,積極參與國家發展戰略
緊抓上海自貿區發展契機,以大虹橋為中心,構建長三角自由貿易網(徐冠舉,2015)[9]。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的復制推廣效應,依托浦西自由貿易園區的區位優勢,與周邊蘇州自由貿易園區、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南通綜合保稅區等各類開放型經濟區,建立更加便利化的物流、人流、資金流合作機制與平臺,真正發揮上海服務長三角、帶動長江流域經濟支撐帶的龍頭作用。此外,還要緊抓國家戰略發展機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將三省一市的援疆、、援滇、西部大開放等重要任務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緊密結合(吳志軍,2015)[10];把聯動實施江蘇沿海開發、浙江海洋經濟和舟山群島新區、安徽皖江示范區、上海“四個中心”建設等國家戰略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結合起來,加強區域間經貿合作機制和平臺建設;積極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加強沿江重要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打造江海聯運服務基地,統籌推進鐵路、公路、航空、油氣管網建設,逐步形成網絡化、標準化、智能化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和能源通道;以國家戰略聚焦和疊加為契機,全方位深層次的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夏寶龍.學習改革創新經驗深化拓展交流合作[N].新華日報,2014-07-05.
[2] 孟濤,馬燕.“長三角一體化”恰逢“一帶一路”新機遇,江浙滬打造升級版“兄弟連”[N].揚子晚報,2015-03-12.
[3] 滕永樂,沈坤榮.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對江蘇經濟的影響分析[J].江蘇社會科學,2014(1):261-268.
[4] 張顥瀚.區域一體化轉型與融合體制建設研究――以長三角一體化為例[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3(1): 69-76.
[5] 禚金吉,魏守華,劉小靜.產業同構背景下長三角產業一體化發展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 2011(2):24-29.
[6] 解艷波,陸建康.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思路研究[J]. 江蘇社會科學,2010(2): 249-256.
[7] 王振.上海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戰略目標、瓶頸制約與對策建議[J].上海經濟研究,2015(2):3-13.
[8] 袁賀.基于多模型的長三角中心城市區域經濟聯系定量分析[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1):31-36.
[9] 徐冠舉.打破行政區域壁壘構建長三角自由貿易網絡[N].錢江晚報,2015-03-12.
[10] 吳志軍.長江中游城市群協調發展及合作路徑[J].經濟地理,2015(3):60-65.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n the New Normal
Sun Yanan
(School of Business,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