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體運動范文
時間:2023-03-14 21:31: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自由落體運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下周一,就將上《勻變速直線運動實例———自由落體運動》一課,是否按教材的資源導入新課,一手抓住硬幣,一手抓住紙團,在相同的高度,同時松手,讓硬幣、紙團同時下落,讓學生觀察結果,問:為什么硬幣比紙團先落地?……你能得出什么結論?這樣引入很好。
但是,想一想,有可能學生通過預習,看了多遍教材,也參閱課外各種資料,教材上的提問,已經弄得差不多,這樣的問題,再提出來,讓學生回答,有可能是多余的,倒不如直截了當地用牛頓管做實驗,讓事實告訴學生硬幣比紙團先落地原因和規律,使學生從書面上的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再根據教材上,圖3—26小球做自由落體運動的頻閃照片的資料,通過計算說明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那么自由落體的加速度是多少?學生通過預習,也幾乎弄懂,這里只根據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運動公式,讓學生轉化為自由落體的運動公式,再出一些例題分析講解,加深學生對自由落體的運動公式理解及靈活運用,自由落體運動規律探索的回眸,學生通過預習,也知道是伽利略大破神話,超越夢想。但是,對于伽利略如何引入數學分析,找尋物理規律,學生有可能還是漂在面上,要著重講解,同時,對驗證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構思,伽利略將直落轉化為斜面運動的驗證,再將斜面運動規律理想化為自由落體運動規律成立的科學方法。讓學生了解科學家的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從中得到智慧,學好物理,用好物理。
最后,讓學生完成51—52頁6道作業題,這是我對《勻變速直線運動實例———自由落體運動》備課的一點思路。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自由落體運動》是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 節的內容. 本節內容編排在勻變速直線運動等知識之后,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例。通過對自由落體這種常見的特殊的運動的研究,即能復習和鞏固前面的知識,加強課本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又能通過在授課過程中講授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思路和科學方法,為以后研究比較復雜的運動規律打下良好的基礎。基于對教材的這些認識,根據對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2、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自由落體運動概念、性質、規律;重力加速度。至于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應用我主要把它作為以后要考慮的重點。
本節課的難點我認為至少有兩點:
難點(1)對物體下落快慢與物體輕、重無關的理解
落體運動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學生很容易根據生活經驗形成錯誤的前概念,就是“物體越重,下落越快” ,這種前概念對于學生建立“自由落體運動”的正確概念是非常不利的。
難點(2)如何引導學生探究自由落體運動性質的過程
探究過程難點在于,要盡可能放手讓學生獨立地設計實驗方案,要確保實驗能夠成功,能讓學生在對實驗數據處理后,總結出正確的結論。
二、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在物理知識方面要求:
(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體運動;
(2)自由落體產生的條件;
(3)認識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
(4)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2.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概括出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通過相關物理量變化規律的學習,培養分析、推理能力。
3.滲透物理方法的教育,發展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擬采用探究式綜合教學法。具體說就是,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分析與推理(設計實驗進行實驗)總結歸納。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對學生來說,主要是啟發主動參與、善于思考、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注重搜集和處理信息,不僅要注重知識的結論,而且要經歷知識的發現過程,領悟科學思想方法,提高科學素養。具體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
1、導課
先通過問題“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物體的下落快慢在不少情況下是不同的.從蘋果樹上落下的蘋果和飄下的樹葉能一起同時下落嗎?” 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興趣。
然后通過演示1:硬幣和紙袋分別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同時下落,觀察下落速度,從表面上看得到結論,“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
繼續演示2:將等大的正方形紙片,一張揉成紙團,讓紙團與紙張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同時下落,觀察下落速度,對得到的不同結果,讓學生討論,提出猜想:物體下落的快慢除了跟重力有關外,還與物體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有關。
演示3:展示和介紹牛頓管,說明里面裝有金屬片和羽毛兩個物體,已經抽掉了空氣,再把玻璃筒倒立過來。問:誰下落得快呢?
篇3
但是,我借助工具書和網絡等資料來源查找有關資料后發現,伽利略提出的“自由落體運動”是要有一定的條件的。即要在沒有任何阻力的情況下才能成立。但這種沒有任何阻力的情況在自然環境中是不存在的,因為有空氣阻力的存在。但伽利略的實驗結果為什么是同時著落呢?這是因為伽利略的實驗地點??比薩斜塔僅有50多米高,而鐵球和木球都是比較重的物體,在底空落下時空氣阻力幾乎沒有影響,因此用肉眼看是同時落地。可是如果用精密的儀器進行檢測,就會發現其中的差異:鐵球比木球先著地。我們由此可以得出:在有空氣阻力的情況下,兩個物體同時在同樣高度的位置同時下落,一定是較重的物體先落地。
我們可以用實驗來證明這一點。同樣是50米,下落物體是羽毛和塑料泡沫,在無風的天氣進行實驗。同時將羽毛和塑料泡沫在同一高度下落,結果塑料泡沫先落地。也可以運用資料來證明:氣象臺曾經測量過一滴雨的下落速度:雨點直徑是1毫米的小雨,落地速度是4米/秒;雨點直徑為2毫米的大雨,落地速度為6米/秒;雨點直徑為3毫米的暴雨,落地速度為8/秒。
這種現象怎么解釋呢?想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必須先理解物體下落的“終極速度”。所謂的“終極速度”,就是一個物體在幾百米乃至幾千米的高空中,向地面下落時,落下的速度會不斷的增加,會越來越快。與此同時,空氣在與物體摩擦的過程中,空氣阻力會越來越大。到了一定的程度時,由于物體重量是一個固定的值,在落下時不會增加,空氣阻力就會與物體本身的重量平衡,使物體的下落的速度不會在增加,并保持著空氣阻力與物體的重量平衡時的速度,這時候的速度就是物體的終極速度。終極速度也可以理解為物體下落時的最高速度。
終極速度和物體著陸時的快慢有什么關聯呢?由于每個物每的重量不同,所以終極速度不一樣。一個物體越重,受空氣阻力的影響就越小,下落的速度就會比較慢到達終極速度,因為空氣阻力對一個自由下落的物體影響越小,空氣阻力與落體的重量平衡所花的時間就會越長。而輕的物體正好相反,到達終極速度的時間就越短。落體的下落速度與時間是成正比的,晚些到達終極速度的物體,它們的終極速度就會比先到達終極速度的物體快。換句話說,就是重量越大的物體,它下落時的終極速度就越大,從開始下落到落地的時間就越短。
篇4
關鍵詞:FLASH動畫;自由落體;運用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21-053-1
“自由落體運動”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內容,本節要使學生理解什么是自由落體運動,知道它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理解什么是自由落體加速度,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教學重點之一是說明不同物體自由下落時的加速度都相同。教學重點之二是利用頻閃照片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這也是教學難點。另一難點是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的快慢與物體的重力無關。但學生由于受日常經驗的影響,如同亞里士多德一樣,重的物體下落得快是學生學習自由落體運動之前的一個“前概念”。它來源于生活實際,并經過學生的頭腦加工,以信仰的形式存在于自己的“知識”之中。要消除這種與科學概念不同的“前概念”對教學的影響,就必須設置恰當的矛盾情景,使學生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誘發學生對問題的正確思考,以破除“成見”,建立科學概念,本節課我在實驗的基礎上,借助幾個FLASH小動畫,很好地解決了這些重難點。
一、用FLASH動畫模擬不同物體的下落實驗,澄清錯誤認識
學生對物體的墜落普遍存在重快輕慢的錯誤認識,為此,我設計了三個演示實驗:(1)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一張等大的紙片與鐵片,可以看到鐵片比紙片下落快。(2)兩個同樣的紙片,把其中的一張紙團成一個紙團,再讓它們同時下落,可以看到紙團先落地。(3)讓紙片與輕紙團同時下落,結果它們幾乎同時落地。但這些小實驗都在不到1秒的時間內完成,學生很難留下較深的印象。接著我就用三個FLASH動畫,生動形象地播放了三個小實驗的模擬過程,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由于空氣阻力的存在,造成情況很復雜。
二、用FLASH動畫播放動漫,滲透物理方法教學
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在真空中才能發生的運動,是一種理想運動。但日常生活中許多物體的下落運動,當所受重力遠遠大于空氣阻力時,都可以看成是自由落體運動。這里實際上用了物理學中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理想化方法,即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自由落體。這種方法在整個高中物理教學中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也是本節課的難點。我用FLASH動畫播放了一個簡短的動漫。幾十秒鐘的畫面,生動、形象、具體、直觀,使學生好像身臨其境,豐富的感性材料誘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十分新鮮和好奇中展開想象的翅膀,打開創造性的思維去探索其中的奧秘,學生看了兩遍還意猶未盡。看完后,對兩個人的受力情況進行分析,他們都受兩個力的作用:重力和空氣阻力。老師提出問題:兩個人回到地面上的結果為何不同?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回答……本來很抽象的問題,借助動畫,一下子迎刃而解。
三、用FLASH動畫模擬牛頓管實驗,理解自由落體運動
上面這些實驗現象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空氣阻力的存在掩蓋了自由下落的物體的規律,需要排除空氣阻力的影響才能發現自由下落物體的運動規律,引導學生提出假設:假如沒有空氣阻力,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快慢會相同。假設是否正確,要用實驗來驗證,很自然地引出了牛頓管對比實驗。先讓學生觀察羽毛、金屬片在真空的牛頓管中同時下落,它們幾乎同時落到管底;打開進氣閥,再讓學生觀察,它們的下落快慢不同。但是班上有五十多位同學,牛頓管的可見度很小,即使重復幾次,也只能有小部分同學才能看清。所以,我又用了一個FLASH動畫,模擬實驗過程,用三個牛頓管作對比。一個充滿空氣,一個抽出部分空氣,一個真空,按下播放按鈕,紅色金屬小球和一片樹葉下落的快慢形成鮮明對比。在充滿空氣的牛頓管里,樹葉、金屬球下落速度差別最大,在真空管里小球和樹葉總在同一水平高度。強烈的反差給學生的心理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學生情緒激昂,一是為自己的假設得到驗證而感到興奮,更為物理實驗的魅力所折服。由此而產生的對物理學科的情感是用其它方法無法獲得的。到這兒,學生都能理解自由落體是一種只受重力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
四、用FLASH動畫模擬頻閃照相,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
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什么性質的運動?也必須用實驗來研究,但自由落體運動物體的位置變化得比較快,憑目測難以觀察和記錄,用頻閃照相就可以記錄下運動物體每隔相等時間所在的位置,這樣的照片可以用來對運動進行分析,教材中多處用到頻閃照片,如自由落體運動、平拋運動、碰撞、彈簧振子的振動等。可是學生對頻閃照片是如何拍攝不是很清楚,中學又無法提供這些器材,造成學生研究問題時心理和認識上的障礙。針對這個問題,我使用了清華同方的教學軟件:“自由落體頻閃照片的拍攝”,該軟件用Flas,生動地模擬了頻閃照片的拍攝過程,使學生直觀了解到頻閃照相的全過程,物體運動的各個瞬間位置動態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非常興奮和激動,為學生掌握本課重點提供了傳統教學方式所不能提供的方便。
篇5
關鍵詞:自由落體運動;三維目標;教學過程
物理新課程理念中要求教師能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力求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融合,使學生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實現知識與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發展。而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是和他們在學習中的相關行為聯系在一起的,要發展某種能力,就必須經歷相關的學習過程。因此,教師教的過程和學生學的過程應該以物理知識為基礎,以科學方法為中介,相互和諧、融合,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實現新課程的三維目標。下面以“自由落體運動”一節的教學為例,說說我在新課程教學中就三維目標的體現方面的嘗試!
案例:自由落體運動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自由落體運動和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
2.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
3.掌握如何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推出自由落體運動規
律,并能夠運用自由落體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利用物理語言歸納總結規律的能力。
2.引導學生養成進行簡單物理研究的習慣,根據現象進行合理假設與猜想。
3.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數據,歸納總結自由落體的加速度g隨緯度變化的規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意識。
2.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從實際問題中分析規律。
4.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和協作意識,敢于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師生共同活動舉例說明生活中的各種落體運動,比如:蘋果從樹上下落;工地上的工人要戴安全帽防止重物下落擊傷;樹葉的下落;下雨等等。
演示實驗:(1)紙片和鐵片的下落;(2)紙團和鐵片的下落。
讓學生仔細觀察物體的下落運動,顯然同樣的一張紙做成紙片還是紙團它的下落速度卻分別比鐵片慢和比鐵片快。那就是說,物體的輕重不是下落快慢的影響因素,對比剛才的實驗,是什么因素影響了物體的下落呢?
學生討論后回答:是空氣的作用。空氣對紙片的阻力比對紙團的阻力影響大,所以下落的情況不一樣。
教師提問:如果在沒有空氣的空間里,不同的物體下落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呢?
演示實驗:牛頓管實驗。
現象:在沒有空氣阻力作用的空間里,不同物體(如羽毛和鐵片)的下落一樣快慢。
意圖:通過實驗和分析,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養成實驗研究的意識和嚴謹的科學思維品質。學會一些基本的推理方法,初步養成置疑的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課教與學
1.自由落體運動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的下落叫做自由落體運動。強調兩個特征:只受重力和初速度為零。
意圖:培養學生利用物理語言,歸納總結規律的能力。
在現實生活中落體運動,沒有阻力的空間是沒有的,因此當空氣的阻力影響很小時,可視為沒有空氣阻力的影響而只受重力的作用,比如小球、鐵塊、石子從靜止到下落等等可看成是自由落體運動,而紙片、羽毛等的自由下落則不可視為自由落體運動。我們對自由落體運動已有了一個初步的正確認識,其實,古人對自由落體運動的認識也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2000多年前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速度和其重量成正比,即10磅的球落地速度是同高度下落的1磅的球的落地速度的10倍。300多年前的伽利略用精妙的邏輯――歸謬法否定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據說伽利略還做了震驚當時世人的比薩斜塔實驗――兩個鐵球同時落地。回顧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他開創了科學推理和實驗研究相結合的科學方法,為后人研究自然科學樹立了典范。我們也可以用伽利略的方法來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特征。
2.自由落體加速度
教師活動:自由落體運動既然是勻變速直線運動,那么它的加速度是怎樣的呢?(啟發學生利用剛才的實驗數據進行推算,實驗安排時事先用不同的物體讓學生做自由落體實驗。)
學生活動: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知識計算重力加速度,通過比較得出結論:不同物體在同一地點的重力的自由落體加速度是一樣的。
篇6
1“活動”因“學”而定
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僅以實現“雙基”為目標,以“教師中心、課本中心和課堂中心”的觀念為支撐,漠視以學生生命全面發展為本.而活動教學是旨在構建以學生主體的自主建構為目的的動態生命課堂,即從“學跟教走”轉變為“活動”因“學”而定.因此活動設計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例如:在自由落體運動概念的建構過程中,學生對自由落體運動并無感官認知,但學生對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落體運動有著直觀的感知.首先教師當堂演示橡皮、紙片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釋放的下落運動,橡皮下落得快;將紙片揉成紙團與橡皮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釋放的下落運動,兩者下落差不多一樣快.學生觀察對比實驗,小組合作討論,自然得出紙片下落慢是因為受空氣阻力影響大的緣故.教師進一步拓展若在月球表面做該實驗,三者下落的快慢如何?學生:一樣快,因為月球上物體不受空氣阻力的影響.教師演示牛頓管實驗(模擬月球上的真空狀態),使學生進一步產生視覺沖擊.教師總結提升: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不同物體下落的快慢一樣,物理上將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因此活動設計應從學生現有的認知出發,層層遞進,抽絲剝繭,逐步揭示未知領域的奧秘,使規律自然生成.
2活動內容生活化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物理學科與生產、生活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對社會的發展、科技進步和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高中生會接觸到很多與物理相關的生活問題,活動情境應來源于生活,使物理走進生活、服務生活.活動生活化要注意以下三點:(1)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2)注重課本知識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3)注重學生生活的合理建構.例如自由落體運動概念的建構過程中的實驗情境來源于生活.讓學生在對生活化物理情景的活動探究過程,真正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
3規律建構活動探究化傳統規律的呈現是教師單一化的灌輸,學生被動式的接受.活動教學是通過豐富多彩的主體性活動實現規律的自主建構.例如:自由落體運動性質的探究.教師:猜想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是勻變速直線運動還是非勻變速直線運動?學生:可能是勻變速直線運動.教師:設計一個實驗、驗證你的猜想(小組討論).學生匯報:利用打點計時器、頻閃照片等獲取重物自由下落的相關實驗數據,分析處理實驗數據.教師:請同學們對人教版必修一課本45頁圖2.5-4所提供的頻閃照片進行分析處理,小組合作探究如何分析處理實驗數據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學生合作探究,小組代表展示交流:有的小組算出在誤差允許的情況,連續相等的時間間隔的位移之差為恒量;有的小組算出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連續相等時間間隔內的位移之比滿足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比例關系;有的小組繪出小球自由下落的v-t圖象呈線性關系.“活動建構”實質上就是一種主體性探究活動.
4活動多維互動化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是壟斷性地獨占課堂,學生則基本上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教師由此幾乎成了課堂教學中唯一的信息來源.而活動教學的課堂中教學主體間互動交往形式多姿多彩,多維互動.包括:(1)師生互動,即教師與學生個體、學習小組、整個班集體間的交往互動.(2)生生互動,即學生個體與學生個體、學生個體與學習小組、學生個體與整個班集體、學習小組與學習小組間的交往互動、學習小組與整個班集體間的交往互動.在“自由落體運動”的活動建構教學的過程中,多維互動貫穿始終.既有生生之間的個體自由表達、自由交流、小組與小組間互動交流,也有師生間的互動交流.這種“多維互動”的課堂教學體系,不僅能激活學生思維,而且能提供或從中生成豐富的、動態的、有價值的教學信息資源,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健康發展.
篇7
[摘要]建構主義 中師物理教學 運用
一、問題的提出
物理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自然學科。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物理已滲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學生進入中師后,普遍覺得物理難學。究其原因有中師物理與初中物理比較,中師物理無論深度,還是廣度較初中物理有很大的提高;學習物理的方法不對路,物理重在“悟”。物理知識不管老師講得如何透徹,學生未領悟,結果學生是學生,知識是知識,更何況有些物理知識是講不清楚的,如“時間”,沒有人能講清楚,但學生能領悟,一說“時間”就知道是么回事了。建構主義給學生領悟物理知識或現象提供了平臺。
二、建構主義及其教學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也譯作結構主義,是近幾十年來隨著學習者的主體作用的加強而形成的,是認知主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獨特的學習觀,學習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的學習方法是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包含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問題學習”是建構主義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圍繞問題而展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識,相信每個學生的智慧和能力,倡導自己學習和自由探索。學生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
三、建構主義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學生利用已學習的一些物理知識和對自然界的一些物理現象構建自己的物理知識體系,這樣他們就不覺得物理是空洞洞的理論,而是實實在在的,從實際中來,到實際中去,并且可利用自己身邊的材料進行物理實驗,不局限于苛刻的精密的專門的儀器。這樣就可將已有的生活體驗與物理知識緊密聯系起來,就可感到物理是實在的,有用的。
案例:中師物理學第一冊自由落體運動,教師首先復習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速度和時間的關系vt=v0+at及位移和時間的關系s=v0t+1/2at2。
創設情境:一張紙片和一個重物在同一高度下落,觀察它們運動的快慢。
問題1:自由下落的物體誰先落地?
學生討論,一種結論:重的物體快,輕的物體慢(由觀察中得出);另一種結論:一樣快(伽利略的斜塔實驗: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問題2:怎樣驗證結論?
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和實驗方法驗證自己的想法(討論),最后不外乎兩種想法:質量一樣的物體會不會同時著地;質量不同的物體會不會同時著地。
學生根據身邊的材料進行實驗:①一樣的紙片,把其中的一張折成紙團,同時從同一高度下落,觀察下落得先后;②紙團和重物同時從同一高度下落,觀察下落得先后;③紙片和重物同時從同一高度下落,分別觀察落地的先后順序。
對上述三個實驗進行討論。
形成結論:同時著地。
分析為什么剛開始會有快有慢,是因為空氣阻力的影響,然后用毛錢管驗證,最后形成自由落體的定義:在只有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
問題3:自由落體的規律怎樣呢?
看書中照片,從圖中看運動的距離越來越大,肯定是加速運動,可能有些同學說是勻加速運動,教師肯定學生的想法并讓學生看書上的結論: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學生討論得出自由落體的運動特點:
1.僅受重力作用(阻力相對重力很小時可近似認為是自由落體);轉貼于
2.初速度為0;
3.勻加速直線運動。
運動規律:1.速度和時間關系vt=gt;2.位移和時間關系s=1/2gt2。最后作鞏固練習。
留給學生思考的問題:重力加速度g與G=mg的g是否相同?
四、評析
篇8
但是,多媒體課件它并不能代替物理實驗。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同時也是一門實驗科學,還是一門崇尚理性、重視邏輯推理的科學。而且物理學是一門與自然、生活、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有著最廣泛聯系的科學。對于青少年來說,它可以揭開大千世界的奧秘,有可以使他們志向高遠,憧憬未來,是學生們最為鐘情的一門課程。為了幫助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物理課本中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就顯得很重要。而且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但它卻是非常真實的。也是探索自然規律所必需具備的。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電腦的普及使得許多多媒體課件在物理教學中的使用。使用PPT、flas等軟件制作課件、模擬物理實驗過程。
筆者在這幾年的物理教學中也非常注重實驗的演示和使用,同時也制作和使用過課件。在互聯網上也下載過一些實驗演示課件,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時發現存在一些問題,那就是用制作的課件代替課本中的實驗,使得物理實驗離課堂越來越遠,對物理教學產生的效果并不好。課件的確對學生理解物理知識、物理過程、物理規律有一定的幫助。但動畫畢竟是模擬的,它很難代替真實的實驗。怎樣才能使多媒體課件與物理實驗很好的結合,在物理課堂中和諧的使用呢?怎樣才能讓學生很好的接受物理知識和物理規律呢?筆者覺得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 必要的、課堂可操作的宏觀實驗一定要做,通過課件展示人眼不易觀察到現象。
下面以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5節《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談談我自己的看法。某個教師對《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設計如下:首先通過紙團和紙片的下落引出自由落體的課題,通過課件模擬自由落體運動,介紹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及其條件。然后通過課件上的幻燈片展示實驗中某條紙帶。并引導學生分析,并得出自由落體的規律……。我覺得這節課只能說是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但學生對自由落體的運動的特點及其規律只是硬性的接受了。我覺得這節課的一個演示和一個實驗是必須要做的。演示通過牛頓筒能夠讓學生非常直觀的看到金屬片和小羽毛在真空管中下落的一樣快,讓學生看到真正的自由落體運動,加深對自由落體的認識,同時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本中的實驗通過學生運用前面所學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和對紙帶的分析方法自己去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處理數據的能力。應該講這兩項課件都不能替代,但是我們也可以利用課件把某個小球自由下落的頻閃照片一張一張的放映,然后引導學生去分析。這樣可以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自由落體運動及其規律。
2 通過多媒體課件模擬抽象的、微觀的實驗。將微觀的世界的一些結構和規律通過課件形象的模擬來幫助學生理解。
對于選修3-1中電場和磁場中的許多實驗,一些鄉鎮偏遠的中學,硬件設施不夠,沒有許多電學實驗儀器的情況下,此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模擬一些實驗。下面就選修3-1中《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力》一節中洛倫茲力方向的教學說說我的設計。首先介紹陰極射線管的結構,再演示課本第95頁的演示―觀察陰極射線在磁場中的偏轉,在演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未加磁場時和加了磁場時射線管內徑跡的特點,以及在磁場方向改變時徑跡的偏轉方向。然后通過事先做好的動畫模擬出剛剛實驗演示中看到的現象,并將幾種現象集中在一張幻燈片上引導學生觀察磁場的方向與粒子的偏轉是否有關、粒子的運動方向與粒子的偏轉是否有關、粒子的帶電屬性與粒子的偏轉是否有關。通過這樣的設計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學生能夠很好的掌握洛倫茲力方向的判斷。
我們也可以通過農遠教育網絡下載一些視頻或制作一些動畫模擬實驗的現象。在選修3-5中一些粒子的微觀結構以及原子核的一些核反應,還有原子彈以及氫彈的結構及其爆炸的威力,我們都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這樣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同時也讓學生直觀的了解到原子物理學的一些微觀結構和規律,并對一些抽象的物理模型加深了印象。
3 讓多媒體課件走進實驗室,通過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進行實驗。
通常學生物理實驗總是老師先在教室對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過程和數據處理作出介紹,然后帶領學生進實驗室,由學生自己操作完成。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這種方法對于程度好的學生有一定的效果,但對于程度中等或偏差的學生效果不是很好。其次,對于一些操作過程復雜的實驗,許多學生總是做到某一步,后面的操作又忘了,很難達到預定的效果,學生對一些的規律的理解也不是很好。基本是在實驗室里浪費了時間。為了能形象的、直觀的、有效的指導全體學生很好的完成實驗筆者覺得應該讓多媒體課件走進實驗室。具體操作可如下:事先由幾個物理教師在實驗室里,將實驗所需器材按要求擺放整齊,正確的、有順序的、規范的完成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攝像機將整個操作過程錄下來。在學生做實驗時可以通過投影儀放給學生看,當學生忘記步驟時或是對一些步驟理解錯了,此時課件可以提醒學生,這樣可能會比原來效果要好些。
篇9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問題;解決對策
一、初中物理教學問題分析
(一)教學模式不科學
與“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理念相對應的是“填鴨式”和“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法,這種方法雖然能在短時間快速豐富學生的物理知識,但其缺點也顯而易見,那就是把學生當成了學習機器,成了只會“紙上談兵”的物理書呆子,在提倡素質教育的教育新時代,這顯然與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相悖。
(二)師生互動效率不高
師生互動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沒有從心理上接受教師,認為教師和自己不在一個起點甚至不在一個世界,而且初中階段的學生普遍思想活躍,性格叛逆,教師的耳提面命在他們看來是對自我性格發展的束縛。長此以往,教師難以親近學生,學生難以接納老師,物理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也越來越差。
(三)教學理念不先進
傳統物理課堂中,教師的教學理念是以教師為核心,學生作為附屬,沒有很多自主探究和學習的機會,這背離了物理作為一種探究性和實驗性學科的本質。在此教學理念的錯誤引領下,教師讓學生做什么學生就做什么,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均不強。
二、初中物理教學對策分析
(一)教學模式的轉變
1.實踐教學,提高學生能力——實踐教學。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有趣的物理力學現象引導學生進行物理實踐,例如在教學水的浮力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制作帆船,而在制作的過程中,由于船身龍骨的制作部分需要用到水的浮力知識,所以學生會自主學習相關知識,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自然可帶動教學效率的逐步提升。2.情境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情境教學。在教學光現象時,教師可創設“我是攝影師”的教學情境:首先展示參觀風景區時拍攝的一些照片,然后通過講解照片拍攝的一些角度問題來引入照相機成像的光學原理,從而啟發學生的思維,然后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利用光學知識分析照片的拍攝角度、光影效果等等,整個過程非常有趣,也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二)提高課堂師生互動
1.以合作學習促進師生互動。學生師生合作意識的培養需要教師利用好教材內容,然后借助游戲教學、角色扮演等趣味化合作方式實現寓教于樂,繼而培養學生的師生合作意識。例如在教學自由落體運動時,教師可結合伽利略的相關研究,設計“假如我是伽利略”的合作學習活動,通過師生合作的方式重現伽利略的整個研究過程。利用這樣的活動,就可以提高課堂師生互動效率,培養學生的師生合作意識。2.以生活話題促進師生互動。承接上例,教師可以創設生活話題:“談一談自由落體運動在生活中的表現。”這是典型的生活話題,教師可以與學生互相討論,例如有的學生說雨從天上落下來是自由落體運動,有的學生則說真實生活中不存在自由落體運動,基于兩大論點,教師可以繼續深入生活話題:“真實生活中物體自由落體時的受力情況分析。”繼續與學生進行話題交流,并引導學生畫出受力分析圖,并與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相對比,從而得出結論——自由落體運動在實際中并不存在,只是理想狀態。
篇10
關鍵詞: 導數概念 頭發生長率 兩點的坡度 自由落體運動 瞬時速度
導數概念是高等數學的一個難點,在職業學校的教學中,學生往往還沒有學習就先把自己嚇倒,說導數和微積分根本學不懂,等著考試“掛紅燈”.老師要想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最好的方式莫過于上一堂讓學生真的感受到高等數學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引入課,讓學生樹立學習的決心和信心.
一、常規導數概念的講解學生似懂非懂
常規講解導數概念一般分以下幾個步驟.
1.定義的陳述:設函數y=f(x)在x及其近旁有定義,當自變量x在x處有增量x時,函數y=f(x)相應的有增量y=f(x+x)-f(x),當x0時,比值的極限存在,我們稱這個極限就是函數y=f(x)在x處的導數,記為y′|.
即:f′(x)==.
2.理解概念要注意的幾個要點:①函數應在x的近旁有定義.②x0但不能為0,y可以為0.③導數是一個局部的概念,與x的取值無關,只與函數y=f(x)在x旁的函數值有關.④若比值的極限不存在,我們說y=f(x)在x處的導數不存在.
3.通過一點的導數,推廣講解函數在一個區間內的導數,再推廣到一個函數的導數.
4.回顧定義,總結出計算導數的三個步驟:①求增量y=f(x+x)-f(x),②算比值,③求極限.
5.通過例題鞏固導數的概念.
這樣講解,符合數學學科的嚴謹性和科學性,但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教學的效果并不好,我通過下面與生活相關的例子進行引入,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寫出來與同行共享.
二、生活中三個實例的通俗講解幫助學生對導數概念的把握
實例一:你的頭發,在過去的一年中,平均每秒增長多長毫米?在過去的半年中,平均每秒增長毫米?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平均每秒增長多少毫米?在過去的一星期中,平均每秒增長多少毫米?在過去的12小時中,平均每秒增長多長毫米?在過去的10分鐘內,平均每秒增長多少毫米?在過去的10秒內,平均每秒增長多少毫米?在過去的0.1秒內,平均增長多少毫米?在過去的0.001秒內,平均增長多少毫米?在過去的0.00001秒內,平均增長多少毫米?……時間越來越短,當時間段接近于0秒時,這個平均增長速度就是你的頭發在這個時刻的增長速度.這里頭發的生長率,就是導數的概念,是長度對時間的求導.
由平時學生不會考慮的頭發增長速度的問題講解聯系到課堂要學習的導數,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去除了學生對導數微積分學習的畏懼心理,為師生的學習合作打下基礎.
實例二:我們爬一座山,一座山的高度與上山的路程的比,就是我們上山的平均坡度;山一半的高度與半山腰到山頂上山路程的比,就是我們上山后一半的坡度;山三分之一的高度與后三分之一的上山路程的比,就是我們上山后三分之一的坡度……距離越來越短,一直這樣無止境縮小下去,當距離縮短到接近于0時,就是我們站在那一個點的坡度值.這一點的坡度,也是我們講的導數的概念,是高度對距離的求導.
由縱向的高度與橫向的距離比的引入為導數幾何意義的學習打下基礎,避免我們的學生因害怕圖形,阻礙對導數概念的進一步理解.
實例三:物理上我們會計算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但我們不能計算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某一個時刻的速度,但導數解決了這個生活中的難題.我們以自由落體運動在2秒時的瞬時速度為例,看看如何能夠計算出物體的瞬時速度.
附:自由落體運動在2秒到3秒內部分時刻的平均速度表
解讀表格,分析時間越接近2秒,平均速度越接近2秒時的自由落體運動的瞬時速度,當時間無限趨近于2秒時的平均速度的極限值就是自由落體運動物體在2秒時的瞬時速度.
即:==
=
=
=×9.8×(4+4t)=19.8=v(2)
由極限值正好等于2秒時刻的瞬時速度值,告訴學生這不是一個偶然的巧合,這是數學發展史上經過大量的驗證與演繹逐漸得出來的導數的概念.這不僅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科與物理學科的聯系,而且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科與我們生活的息息相關,數學的發展更離不開數學家們堅持不懈的努力與非凡的意志力.我們也要在學習生活中不斷培養自己的耐心與鉆研精神,同時堅信我們的努力定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