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會計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3 09:25: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責任會計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責任會計的激勵職能及實現詮釋
一、責任會計的基本職能-激勵
責任會計是以企業內部劃分的責任中心為會計主體,確定其在經濟活動中應負的經濟責任,并同記錄、考核、評價其業績的會計工作相結合而形成的會計制度。它適應了企業內部分權管理的需要,將企業經營管理上的責任同會計的職能方法結合起來,成為企業內部實施會計管理的基本形式。
關于責任會計的職能,目前理論界的歸納有多種,如計劃、控制、反映、考核、調節等等,但是對責任會計的激勵職能則很少提及,通常都把激勵作為責任會計實施中應貫徹的原則。實際上,責任會計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激勵作用。責任會計將現代行為科學引入到會計管理中來,按照行為科學確立的原理和方法來實施會計管理,引導和激勵員工在生產經營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爭取實現企業最大的經濟效益。
所以,責任會計無論是其機構設置、組織劃分還是操作方法無不遵循著行為科學的激勵理論,履行著激勵的職能。責任會計的激勵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內在激勵。根據現代行為科學的觀念,工作本身的興趣、價值、挑戰性和工作者的責任感及成就感是更直接的激勵,可以激發人們內在的積極性,因而稱之為內在激勵,運用內在激勵能得到更強的動力。責任會計根據責權范圍的不同,將企業內部各級單位劃分為不同性質的責任中心。一方面,通過劃清責任來避免責任中心之間相互扯皮、推卸責任的現象,給他們造成壓力感、責任感,促使其盡職盡責;另一方面,通過決策授權給責任中心的管理人員創造發揮其才干的機會,使其工作本身產生挑戰性、趣味性,因而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即使他們的自身價值得到體現,又能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作出貢獻。
(二)目標激勵。目標的設置可以引發人們行為的動機并規定行為的指向。一般來說,目標的激勵作用主要受目標的難度、目標的明確性、人們對目標的接受程度等幾個因素的影響。責任會計綜合考慮了這些因素來實施目標激勵。首先,責任會計根據企業的整體目標來為各責任中心分別編制責任預算。責任預算規定了責任中心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及所要達成的目標,成為激勵他們的有形的可測量的成功標準。其次,責任會計通過各責任中心自己參與編預算,能夠使責任預算難度適中、切實可行。同時這樣也可以激發廣大職工參與經營管理的熱情。最后,企業根據預算的完成情況對責任中心人員進行獎勵,有利于企業目標與個體目標相融合,增強員工對責任目標的接受程度。
從責任會計到業績管理
一、責任會計系統與業績管理
責任會計的要旨就是把任何一個的組織,包括盈利的和不盈利的,化為若干個細小的單位,按照其承擔的責任,賦予一定的權力;依據其財務業績完成情況給予其一定的報酬,從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我國通常稱為“劃小核算單位”。
然而,僅僅通過建立傳統的責任會計系統以達到長期改善業績是不充分的。
第一,積極性的調動與人的信仰、習慣、責任范圍、權利大小;報酬高低有關;員工積極性的調動,取決于多方面,不僅僅是財務報酬本身。
第二,傳統責任會計體系側重于財務方面,往往與我國的經營承包責任制異曲同工,容易導致責任單位的短期利益。我國80年代中期大規模的承包制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不爭的事實。
第三,傳統責任會計系統沒有與公司的戰略目標銜接,造成責任中心的任務完成而公司總體目標沒有達到。
企業責任會計信息的需求思索
1968年,美國會計學家戴維·F·林諾維斯(DavidF.Linones)發表了《會計職業和社會進步》一文,初步提出了社會責任會計的概念,揭開了社會責任會計研究的序幕87。美國著名會計學者貝爾科伊在他所著的《會計史論》一書中,對會計的發展史作出了歷史性的劃分,將社會責任會計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此后,一系列對社會責任會計進行系統論述的著作相繼問世,英國的特雷佛·干布林著的《社會會計學》一書,除了對社會責任的概念性問題進行探討之外,還對未來社會責任會計的發展方向進行了預測,這是有關該課題的較權威的一本著作。
一、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研究述評
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企業社會責任及其披露問題進行了研究。如LeeBurke和JeanneM.Logsdon(1996)認為,應從戰略上重新定位企業社會責任理念,把社會責任作為企業的一項長期投資,而不是當期的成本或費用,研究旨在更好地評估社會責任活動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可以使企業、社會均受益[4]25-29。近年來,許多學者熱衷于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進行實證研究。Carol(1994)使用問卷調查方法,研究了壓力集團對于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影響,研究表明,壓力集團是社會責任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之一,他們認為企業所披露的社會責任信息非常不足[5]。HeleddJenkins和NataliaYakovlva(2005)通過對全球十大礦業公司的調查研究發現:盡管報告的模式和內容不一,但披露社會責任和環境信息成為他們的共同舉措[6]。
我國財政部于1995年公布了企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其中第九項“社會貢獻率”和第十項“社會積累率”是評價企業社會效益的指標,社會責任會計自此受到有關方面重視。2007年12月28日,中國首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指南———《國家電網公司履行社會責任指南》在北京,為全面提高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提供了組織和制度保障,標志著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步入規范化階段。復旦大學張文賢教授通過向國內知名會計學家進行調查,來研究社會責任會計的發展現狀。廖洪主編的《會計理論及其應用分析》中,從會計與國際接軌以及企業需求的角度,對有關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問題進行了探討[7]。殷格非從全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入手,結合國內外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制經驗,對報告編制的組織、撰寫、設計、等各個環節逐一進行詳細的介紹和論述。這填補了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領域的空白,是我國首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撰寫指南,對報告編制實踐具有指導意義[8]。
明確社會責任會計的內涵首先應明確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劉剛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社會責任將經濟責任視為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將企業社會責任分為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及慈善責任,這種觀點使得企業社會責任基本上與企業責任等同起來,導致企業社會責任內涵過于龐大,在一定程度上模糊甚至掩蓋了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經濟責任可能出現的矛盾;狹義的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與企業經濟責任相對應的概念,強調企業在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時,必須采取行動以保護和改進公眾利益[9]。本文采納狹義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指的是企業在創造物質財富、滿足投資人利益的同時,還要承擔對企業員工、消費者、供應商、社區等利益相關者的責任。
關于社會責任會計的概念,陽秋林(2005)認為:社會責任會計是會計學的一個分支,它是運用會計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種計量屬性和手段,對企業的社會責任及其履行情況進行反映和監督,以便向相關利害關系人提供有用的社會責任信息,其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社會效益[10]。這一定義比較符合我國實際。
責任會計制度下消防財務管理分析
現代管理會計體系是以財務會計為基礎,經過不斷升級發展而來的,責任會計制度就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責任會計工作的開展,需要由財務會計信息作為支撐,并從財務層面對目標單位進行管理。將責任會計制度應用到消防財務管理中,能夠實現對資金流動及使用的全面管理。
一、責任會計理論概述
現代管理會計體系復雜而系統,其中主要包含三大部分,分別是決策管理會計、規劃管理會計和責任會計。其中責任會計是管理會計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子系統。可以將責任會計理解為,在企業運營與發展過程中,根據分權管理的原則,將企業內部管理工作按照一定層次性進行劃分,使每一部分具備相應的職責和義務。將權限規范在一定范圍內,然后借助于考核評價的方式,查看每個有關方面的真實業績,檢查其是否確切完成了規定內的責任義務。通過責任制度,能夠顯著提升企業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在我國制定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提出,企業在對員工進行績效考評時,需要以責任制度為基礎,建立一套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從而確保績效制度的規范性。在責任會計管理制度中,應當對責任會計的工作內容、考核標準以及管理措施等內容進行明確。由此可以表明,責任會計管理對于企業運行與發展的重要性。不僅如此,責任會計制度的建立,能夠為企業員工的晉升、獎勵、懲罰、辭退等,提供充足的理論依據。
二、消防財務管理適用于責任會計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一)責任會計是消防財務管理的發展趨勢
消防財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財務管理對象,尤其是在消防院校中,消防財務是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及學校發展的重要財務內容。近年來,我國對消防事業發展提高了重視程度,消防院校的發展也受到了國家相關部門的大力扶持,其中包含資金支持、政策鼓勵等。因此,消防院校的資金金額快速上升,資金配置愈加靈活多樣,基于此,消防財務管理工作的自主性顯著增強。但是與此同時,在消防資金管理工作中,也出現了更多的新問題和隱患,對于消防財務管理工作的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具體來看,表現在資金控制和財務監督兩個方面。這就需要消防財務管理工作能夠進行針對性的改變,以適應消防院校的不斷發展。在此形勢下,責任會計制度作為一種創新性會計管理手段,受到了會計管理人員的關注,將其應用到消防會計管理工作中,提升了消防財務管理的規范性和實效性,產生了非常顯著的應用效果。
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論文
摘要:隨著人們社會責任意識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要求企業越來越多地披露有關社會責任方面的信息。文章簡要分析了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應披露的內容,借鑒西方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提出了適合我國企業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模式。
關鍵詞: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
目前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表現為信息披露不充分全面、信息披露形式單一、缺乏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進行獨立報告的意識等問題,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所披露信息的可理解性。
一、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
(一)生態環境方面
加強自然環境的保護、治理環境污染是企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企業應披露對環境保護所做貢獻的信息,包括企業對環境的損害情況及治理措施;企業控制污染的措施及效果,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稀有資源耗用,及對社會性環境治理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企業對有害環境影響結果進行保險以及政府對此的補助金運用情況;企業治理環境的長遠目標及行動等。
企業責任會計信息的需求研究論文
摘要:我國對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及其信息披露的研究起步較晚,并且進展緩慢。這就需要我國會計學者根據我國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需求的實際情況,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方法。通過調查分析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需求的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和對策,以期促進我國企業與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企業社會責任;企業會計;社會責任會計;會計信息;信息需求;信息披露;和諧發展
1968年,美國會計學家戴維·F·林諾維斯(DavidF.Linones)發表了《會計職業和社會進步》一文,初步提出了社會責任會計的概念,揭開了社會責任會計研究的序幕[1]87。美國著名會計學者貝爾科伊在他所著的《會計史論》一書中,對會計的發展史作出了歷史性的劃分,將社會責任會計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2]。此后,一系列對社會責任會計進行系統論述的著作相繼問世,英國的特雷佛·干布林著的《社會會計學》一書,除了對社會責任的概念性問題進行探討之外,還對未來社會責任會計的發展方向進行了預測[3],這是有關該課題的較權威的一本著作。
一、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研究述評
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企業社會責任及其披露問題進行了研究。如LeeBurke和JeanneM.Logsdon(1996)認為,應從戰略上重新定位企業社會責任理念,把社會責任作為企業的一項長期投資,而不是當期的成本或費用,研究旨在更好地評估社會責任活動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可以使企業、社會均受益[4]25-29。近年來,許多學者熱衷于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進行實證研究。Carol(1994)使用問卷調查方法,研究了壓力集團對于企業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影響,研究表明,壓力集團是社會責任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之一,他們認為企業所披露的社會責任信息非常不足[5]。HeleddJenkins和NataliaYakovlva(2005)通過對全球十大礦業公司的調查研究發現:盡管報告的模式和內容不一,但披露社會責任和環境信息成為他們的共同舉措[6]。
我國財政部于1995年公布了企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其中第九項“社會貢獻率”和第十項“社會積累率”是評價企業社會效益的指標,社會責任會計自此受到有關方面重視。2007年12月28日,中國首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指南———《國家電網公司履行社會責任指南》在北京,為全面提高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提供了組織和制度保障,標志著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步入規范化階段。復旦大學張文賢教授通過向國內知名會計學家進行調查,來研究社會責任會計的發展現狀。廖洪主編的《會計理論及其應用分析》中,從會計與國際接軌以及企業需求的角度,對有關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問題進行了探討[7]。殷格非從全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入手,結合國內外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制經驗,對報告編制的組織、撰寫、設計、等各個環節逐一進行詳細的介紹和論述。這填補了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研究領域的空白,是我國首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撰寫指南,對報告編制實踐具有指導意義[8]。
社會責任會計問題分析論文
摘要:社會責任會計是近年來頗受關注的會計學新領域。目前,我國社會責任會計存在如下問題:企業社會責任意識不強;社會責任相關法規不健全;沒有確立相應社會責任會計核算內容;各種計量方法不成體系;社會責任會計報告絕大多數以非會計基礎型為主。加快推行社會責任會計需要采取如下措施: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完善社會責任的法規建設;合理確定社會責任會計的核算內容;靈活選擇計量方法;多編制以會計基礎型披露方法為主的報告。
關鍵詞:社會責任會計;社會環境;核算體系
一、社會責任會計的含義
經濟的發展、社會日益激烈的競爭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如環境污染、偽劣產品銷售、作假賬、職工生活無保障等。企業在創造利潤、對所有者的利益負責的同時,還應承擔對員工、對消費者、對社區和環境的社會責任,包括遵守商業道德、保障生產安全和職業健康、支持慈善事業、保護弱勢群體等。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會計的新興分枝——社會責任會計。社會責任會計是探討、研究如何更好地維護人類可持續發展,為企業管理當局、政府、社會公眾的相關利益集團和個人的決策提供特定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會計信息系統,其直接目的是通過計算和記錄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社會成本和社會收益,向政府及公民全面反映企業對社會的各種影響,最終實現社會凈貢獻最大化。
二、我國推行社會責任會計的必要性
推行社會責任會計、加快社會責任會計核算體系研究的腳步對企業自身、對我國會計學界的發展、乃至對整個國家的經濟管理、宏觀調控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小議社會責任會計計量和披露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國際社會強烈的呼吁企業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現在一些跨國公司已經把社會責任提升到了公司戰略層次,把它視為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標志。我國2006年《公司法》企業明確要求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公司法》總則第五條規定: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2006年《企業會計準則》將企業社會責任原則引入到會計核算系統中,如固定資產準則規定,企業在確認固定資產時應當考慮資產棄置費用。2006年,國家電網公司首次對外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這是我國中央企業正式的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2006年9月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鼓勵上市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自愿披露社會責任信息。但是,據(《2008年中國上市公司100強公司公司治理評價報告》顯示,百強上市公司中只有10%的公司正式發表了”公司社會責任報告“,高達63%的百強上市公司對環境保護和社區發展等公益事業貢獻甚微,即使企業披露的社會責任信息既不規范,也不完整。所以,迫切要求建立社會責任會計并對其計量和披露進行規范,以督促企業切實履行社會責任。
一、企業社會責任計量方法的選擇
社會責任會計的對象主要是社會貢獻和社會損耗,但是,社會貢獻和社會損耗的范圍卻是十分廣泛的,并且通常不以商品交易的形式出現。所以社會責任會計必須借助于歷史成本、公允價值以外的特殊的計量方法,如聲譽評分法、內容分析法和指數法等,對企業的社會貢獻和社會損耗進行計量。例如,為了計量企業社會責任收益信息,可以采用聲譽評分法,通過向被調查人發放問卷,由被調查者對問卷中企業的各個指標進行打分,以取得企業社會聲譽信息。聲譽評分法的信息質量,不可避免地受指標選擇、指標賦值以及被調查者的主觀判斷影響。為此,只能是不斷擴大指標數量和被調查者的人數,其結果必然導致信息成本的增加和可操作性的下降。由于社會責任難以計量的這一特性,一直是制約社會責任會計應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模式的選擇
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的方式,主要有在年度報告中的董事會報告,會計報表附注等列示。
(一)年報中分散披露。年度報告內的分散披露形式是指企業社會責任信息存在于年度報告的不同部分,在現有報表中添加新項目(如在資產負債表固定資產項目增加社會性固定資產,但是由于該種方法導致導致會計報表冗長,所以會計實務中極少采用),在附注中進行敘述性反映。在附注中分散披露社會責任信息,操作性強,信息直觀,是目前我國企業用得最多的一種披露方式。但是,該方式披露的信息極其分散,使用人分析成本非常高。
構建適應大學后勤企業的責任會計
1999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務院辦公廳在上海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工作會議,對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工作進行了全面動員和部署。會議指出在管理體制上,改革就是把高校的后勤服務經營人員和相應的資源從學校行政管理系統中分離出來,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組建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學校后勤服務實體,一般叫后勤公司。
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核心是適應市場的需要,告別福利性質的行政管理,在保證為教學科研、師生員工提供良好服務的同時,考慮自身發展需要,同時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要達到這一目的,需要在管理體制上進行深刻變革,就財務核算管理方面而言,傳統的會計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后勤服務公司的發展要求了,應當引進適合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新的財務模式,責任會計應運而生。
責任會計是現代管理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按照分權管理的思想劃分企業內部各個管理層次的相應職責、權限及所承擔義務的范圍和內容,通過會計數值同經濟責任、會計控制同業績考評相結合,對企業內部各有關方面履行責任的情況及工作業績進行計量、檢查和考核的一種內部控制制度。
一、責任會計制度的基本原則:
(一)責任原則。即確定責任單位,明確責任指標,使企業內部的各個單位都有定量的經濟責任指標,企業的總指標都能分解落實到責任單位。有些高校后勤的服務公司,根據實際職能需要,設有近十個責任中心,每個中心都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各部門的經濟責任。
(二)定價結算原則。即按一定價格,分各個責任中心或單位進行核算,包括各中心或單位之間往來結算和各責任中心或單位的責任指標完成情況的核算。如物業管理中心從學校承接的物業管理合同,其中的維修費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轉入修建中心,會議室接待服務費按照一定的金額轉入接待服務中心。
企業責任會計管理運用開題報告
一、選題背景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生存發展,必須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采取各種有效方法來提高經濟效益。責任會計是適應現代分權管理而形成的一個會計信息系統。因此要想搞活現代企業,增強其競爭力,責任會計的運用是極為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責任會計制度源于西方國家,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隨著西方國家生產力急劇增長,公司組織的普遍化及其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為實行有效的管理和保證盈利,對企業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企業內部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各級人員各司其職并且獎懲分明。要保證企業總體目標的實現,就必須考核評價各部門的工作業績,及時掌握會計信息,進行事中控制和經營決策,而傳統的財務會計遠不能適應這一新情況,于是責任會計應運而生。
在我國,責任會計在企業推行經濟責任制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傳統的責任會計制度是與傳統的職能管理相適應的,在新的經濟和管理環境下,傳統責任會計制度漸漸暴露出自身的弱點,這嚴重影響了責任會計在企業中的實施。在新的經濟和管理環境下,為使責任會計制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有必要對其進行改造和創新。
二、文獻綜述
21世紀的競爭最核心的問題不是技術、資本、而是人。姚巧英(2005)指出,責任會計是在行為科學的理論基礎上產生的,本質上是一種“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湯蕙(2005)指出,成功建立以責任會計為主要形式的企業會計管理體系對企業的作用表現在通過在企業內部建立市場來減少企業總交易成本和實行有效激勵兩個方面。深化會計改革必須建立以責任會計為主要形式的企業會計管理體系。張宏麗(2006)指出,責任會計目標的實現是通過對企業內部各級責任單位或責任人實施責任會計管理活動來達到的,是對過程的“控制和觀念的總結”。劉杰瑜(2005)指出,責任會計制度強調對責任中心進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過程管理,其實質是將會計的職能與管理的職能直接結合起來,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的一種管理模式。推行責任會計制度是實現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各方面目標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