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因子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8 06:40: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影響因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期刊影響因子及論文

很多時候在評審人員選擇刊物時,就會有人說這本刊物的影響因子是多說呀,什么的。然而很多人不清楚為何要看期刊的影響因子呢?到底什么是期刊的影響因子呢?

一般的來說期刊的影響因子是對于期刊影響大小的一項定量指標。一般的來說影響因子指數越大則期刊的影響力度就越大,并且期刊的質量就會越好,并且征收與檢測的要求也就會比較嚴格,因此大家在選擇刊物時要酌情的進行選擇。

期刊影響因子可以通過一些數值來進行計算,一般的來說主要的計算方式為:IF(k)=(nk-1+nk-2)/(Nk-1+Nk-2)。k為某年,Nk-1+Nk-2為該刊在前一兩年發表的論文數量,nk-1和nk-2該刊在k年的被引用數量。也就是說,某刊在2005年的影響因子是其2004和2003兩年刊載的論文在2005年的被引總數除該刊在2004和2003這兩年的載文總數(可引論文)。

對于期刊的影響因子來說故為重要,對于你選擇刊物是否符合期刊的要求和論文的格式是否規范來說也尤為重要,對于當前期刊論文的征收上要注意每一個細節,則你的論文被收錄發表才能順利!

可以自己查,也可以交給我們查,前還有一定的格式矯正、內容潤色,提高通過率。對于上的各項指標是不同的,這個方面主要就是看投稿的期刊的等級和專業方面的要求了。

省級類的刊物對于比較松一些,一般來說要求論文的率不得超過30%。

查看全文

科技期刊排名與影響因子

1影響因子與期刊質量

影響因子實際表征了某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用它來衡量期刊的學術水平是基于如下幾個理想狀態的假設:1)一本期刊的學術質量與它每篇文章的平均被引次數正相關;2)科技后被引高峰期基本都在2年左右;3)可以通過遴選一定數量的“好的”期刊作為檢索數據庫,從而使得該庫包含幾乎所有有價值的引用。可以看出,在這幾個假設下,影響因子和需要其度量的期刊學術水平之間存在不小的誤差[2]。首先,假設1)就存在不小的問題。單從一篇文章看,它的被引頻次并不能準確衡量其學術水平。由于各學科的發展規模不盡相同,規模大、研究人員多的學科文章平均被引頻次更高。例如醫學、生物學、材料科學等學科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明顯高于其他大部分學科,如數學、物理,這個差距可達幾倍、十幾倍。但顯然不能認為醫學、生物學、材料科學等學科的研究水平就高于數學、物理等學科,因此影響因子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它不能用于跨學科間的期刊比較。而在同學科期刊的評價中影響因子是有效的,不過依然有偏差。造成這方面的原因很多,例如,一般偏應用的期刊和文章比偏基礎的影響因子和被引頻次更高。歷史上狹義相對論剛提出的時候,全世界只有幾位科學家能看懂,更別說在此基礎上做出新工作。當時雖然沒有影響因子等概念,但可以想象在文章發表后的一段時間內其被引頻次幾乎是零。時至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這種艱深的開創性工作還不時會出現。甚至《PNAS》上刊登過一項有趣的研究:學術水平相當的生物學文章因為更多地使用公式來描述使得被引頻次大幅減少[3]。除此之外,對參考文獻的非正常引用,如過度自引、人情互引、集中標引、亂引等不規范引用,以及批判性引用都大大增加了影響因子評價期刊學術質量的誤差[4-6]。因此單純用影響因子來評價期刊的學術水平有不小偏差。其次,對于假設2),科技期刊的被引高峰期為2年也并不完全符合實際情況。影響因子的統計年限設定為2年主要基于以下2點:①要統計刊齡在幾十上百年的期刊所有論文的全部被引次數是一項工作量很大而難以完成的任務[2],設定合理的統計年限是影響因子評價可操作性的關鍵;②國際著名科學計量學家Price在統計和分析大量文獻后指出科技論文的被引高峰期是發表后2年內[7]。但實際證實也有不少學科的期刊被引高峰期遠超2年[8]。尚宇紅等[9]統計了國內幾十種水平較高的自然科學類期刊,發現其中數學、物理、化學類期刊的被引高峰期均在3~10年。其實不難想象:應用類學科的被引高峰期較早;而基礎類學科的被引高峰期較晚。最后,假設3)似乎看起來是最靠譜的。事實上,SCI檢索系統也確實將絕大部分各學科的優秀期刊收錄其中,約占世界期刊總量的3%[6]。可是即便如此,收錄期刊仍存在國家和語言所導致的不均衡[6],例如許多俄羅斯的高水平期刊因為政治原因沒有被SCI收錄[2],而一些法文、德文等非英文的學術水平不錯的期刊因為語言原因也未被收錄。同時,一些好的結果并未發表在SCI期刊上的情況就更是不勝枚舉,這其中有對文章價值的誤判、民族情結、團隊情感,甚至一些學科結果的地域性限制[10]等各種成因。但相對來說,這條假設是最接近實際情況的,從世界范圍看,絕大部分優秀的科研成果也確實發表在SCI源期刊上。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用影響因子去評價期刊的學術水平是有不小偏差的。但它依然被全世界科研領域的大部分學者所接受,這是因為目前還找不到更有效的評價方法[9]。尤其在中國,影響因子評價的接受度是大大高于歐美發達國家的,在目前中國學術誠信和科研體制完善度相對更低的情況下,同行評議的效果也是低于發達國家的。這就不難理解為何中國科技界尤為重視影響因子—雖然偏差大,但是人為干擾小。

2綜合類期刊排名與學科分布

相似于SCI源期刊的遴選,在中國影響因子也是中文核心期刊和CSCD的源期刊遴選的重要指標。各期刊在其所屬學科中影響因子排名對其能否入選源期刊影響很大,這樣的遴選方式也較為合理,因為影響因子可以用于同學科的期刊評價[9-10],但能否用于綜合類期刊就很值得商榷。綜合類科技期刊是指涵蓋自然科學中多個學科的學術類連續出版物;由于歷史原因,它在中國具有一定數量和特色,如絕大部分高校學報都屬于這類期刊。在中國,科技類的高校學報一般分為理、工、農、醫等版塊,它的歷史伴隨著中國高等院校的發展,是集中展示高校科研成果的窗口。但隨著中國科研與教育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種綜合類、雜而全的期刊已經不適應學科體系高度分化、專業方向更加深入的科研現狀,其發展明顯滯后于許多專業類期刊。綜合類科技期刊影響因子的排名一般是按照理、工、農、醫等版塊來劃分,這種劃分雖然比以前文理綜合要細一些,但又遠不如專業期刊來得細。這就導致其影響因子排名與實際學術水平誤差更大,造成這一誤差的主要原因如下。每本綜合類期刊刊登的各學科文章并不均衡。例如,同為學報理學版(也叫自然科學版),有的學報數學文章最多,有的化學文章最多,有的生物文章最多,還有的地理文章最多。筆者調查了四川省內各個學報(自然科學版)的載文學科分布[11],選取了幾個較典型的例子,如圖1所示。其中可以看到這種學科的不均衡性不僅存在,而且還比較嚴重。不少學校的強勢學科的稿件刊載量已經超過了總刊載量的一半。這不僅在自然科學大類里存在,甚至在小類里也存在,圖2是6種師范類學報的載文學科分布[11]。造成這種學科分布不均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不同學報來稿有一定的偏向性。這種偏向性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如果稿件大部分是校內稿,而每個學校各學科發展規模與學術水平不均衡,強勢學科的來稿就會比較多。但反過來也會出現一些很好的高校強勢學科太強,大部分文章都投到了校外更好的雜志,反而一些正在發展階段的學科來稿量很大的情況。如果大部分稿件都是校外稿,各學科的來稿量在通常情況下也不平均。這與學報所在高校的強勢學科也有一定關系,一個學校的物理強,作者很容易聯想到該學校學報的物理專欄會辦得比較好,從而更愿意選擇向其投稿。此外,學報過往刊發的文章的偏好也會對作者來稿造成影響,刊發文章較多的學科更會吸引相關讀者的來稿。還有主編的學術專長也會吸引許多相關領域學者的來稿。甚至與該學校相鄰的高校的強勢學科也有可能成為其主要稿件來源。這種相關的影響因素還有很多,這是從來稿方面分析,另外選稿方面也有諸多因素會對學科偏好造成影響。最顯而易見的是主編以及編輯的選稿偏好,這當然和主編及編輯的學科知識結構有關。例如生物系出身的主編會偏向于多收生物稿,數學系出身的主編會偏向于數學稿。當然也有可能關注某些熱點研究方向而加大該學科稿件的收稿量,或者依托學校承辦某個學術會議而邀約大量的相關研究稿件,這些相關原因也非常多。這種稿件學科的不均衡會極大地影響綜合類期刊的影響因子,因為眾所周知不同學科期刊影響因子的平均值相差極大。換句話說,如果綜合類期刊的數學文章占大多數,那么它的影響因子會較低,即使這些數學文章質量都很好,因為數學類文章較少的平均被引頻次拉低了整本期刊的影響因子;如果生物類的文章較多,其普遍較高的被引頻次可以拉高整本期刊的影響因子,而此時也并不需要這些生物類文章都具有很高的學術水平。相似地,基礎研究與技術應用類文章平均被引頻次的差別也會對選擇它們的期刊的影響因子產生較大影響。可以看出,對于綜合類期刊影響因子的排名與評價體系的合理性是大大低于專業類期刊的。

3綜合類期刊影響因子修正

要改進這種排名方法和評價體系,使之更合理,更能準確地代表各期刊的學術水平,筆者很自然地想到利用前人研究過的影響因子修正方法[6,8-9,12-15]。影響因子修正的方法有很多,其本質都是對影響因子作標準化處理,使得各學科的影響因子可以在同一尺度下做比較。例如,王偉[6]和尚宇紅等[9]提出:首先計算每個專業各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Fi,然后將某一專業的Fi作為標準影響因子重新記為Fs,再計算出每個專業平均影響因子關于標準影響因子的比值Fi/Fs,之后可用每本期刊的影響因子Fij除以對應專業的Fi/Fs值得到標準化后的該期刊影響因子Fij。其實該標準化方法還有更簡化的操作,即直接計算各期刊影響因子Fij與所在專業平均影響因子Fi的比值Fij/Fi,也能得到標準化影響因子Fij=Fij/Fi。杜志波等[8,12]提出對影響因子進行正態轉換,即令Y=(Fij-Fi)/S,其中,Fij和Fi定義如上,S為影響因子的標準差。由于所得數值可能為負,為方便應用,再對Y作線形變換Fij=10+2Y得到標準化影響因子Fij。這里要注意的是各種影響因子標準化所得的結果其實已不能代表影響因子表示平均被引頻次的本意了,但它用于跨學科間期刊學術質量的比較十分有效。有了對專業期刊影響因子標準化的方法后,筆者進一步想到了綜合類期刊影響因子標準化的方法,即加權平均法。對于一本綜合類期刊,分別計算它各學科文章的影響因子fij,用各學科期刊平均影響因子Fi對fij做以上的一種標準化得到fij,假設該學科刊載文章在這本綜合類期刊中所占比例為xi,則得到該綜合類期刊的標準化影響因子為∑fijxifj=,從而可以利用fj對綜合類期刊的學術質量進行更有效的比較。此評價方法雖然有效,但也存在一個困難,那就是應用的工作量太大,正如文獻[6,8-9,12-15]中所提,對各專業期刊做影響因子標準化處理是很大的工作量,而這里更需要對每本期刊各學科文章的影響因子作標準化處理,然后再加權平均,這無疑是更巨大的工作量。另外一些可操作的方案適用性很窄。例如可以考慮將學科偏向性很大的一些綜合類期刊劃分到相應的專業類期刊領域,盡管此方法也不完全合理,但對于一些強勢學科載文量超過60%甚至80%的綜合類期刊,這種劃分對于影響因子評價體系可能更有效。而事實上,已有不少大學學報是劃到其強勢學科的專業類期刊領域,如《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屬于地質類期刊;而《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是屬于電子信息科學類期刊,盡管它刊發的氣象類文章也占很大比例。更多的綜合類期刊并沒有明顯的學科偏向性,不適合這種劃分,如《四川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也有學科偏向明顯的綜合類期刊暫時未被劃到專業期刊類,如《四川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目前屬于師范類綜合,但其數學類文章刊載量已接近70%。所以目前綜合類期刊影響因子排名不合理的問題雖然存在,但暫時還沒有十分有效的解決方法。也希望專家學者們能更多地關注這一問題,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查看全文

影響因子低的sci期刊審稿情況

對于SCI期刊的影響因子來說低的審稿更快一些,但是也需要注意的是刊物的分區情況。而當前的SCI刊物來說主要有四個區,一般的來說1、2區的刊物難,對于3、4區的刊物來說就會比較容易一些,為此大家在選擇刊物是不僅要注意刊物的影響因子還需注意相關的區域劃分情況。

對于SCI刊物來說要找正規的刊物進行發表與投稿,而搜發表知識網就有不錯的SCI刊物有各個方向與刊物,大家在選擇時可以按照大分類和小分類以及刊物的區域、影響因子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刊物。

當選定了刊物的時候就要注意所選刊物的征收時間、刊物的征收論文格式規范信息,這些是對于論文初步審稿中要注意的一些事項,在此之前要對所投稿的論文進行檢測,這個方面大家可不能忽視了,不然論文有可能不被收錄。

當然了除了上述所說的這些,對于SCI期刊的選擇中還需注意刊物的版面費用,畢竟當前論文的發表需要一定的費用,而SCI的費用也不少,大家一定要選擇自己能夠承擔起的刊物來進行自己論文的投稿!小編也希望大家的論文都能順利發表成功!

對于論文準備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有以下這些方面。

1、論文方向的確定,也就是對于你的主要內容的研究進行確定,這樣才有利于下一步的準備展開。

查看全文

小議影響廢紙進口貿易因子計量

1前言

廢紙,又稱二次纖維,是廢紙漿的主要原料,在造紙工業中是一種低消耗、低污染的再生資源。與傳統木材纖維及非木材纖維原料相比,用廢紙作為原料制漿造紙,一般不需要進行化學蒸煮和煮后洗滌等工序,因此,這就極大降低了水、電等的消耗,同時,由于廢紙制漿過程中化學藥劑的使用量較小,使得生產過程中幾乎無廢氣排放,產生的廢水也較易處理,對環境的污染負荷較小。所以,采用廢紙為原料來造紙可以有效緩解造紙工業水資源短缺、耗能較大、污水排放嚴重三大問題。1996年以來,中國造紙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到2009年紙和紙板產量已達到8640萬t。由于國內木材纖維供應不足,非木材纖維中大部分原料對環境的污染嚴重,因此,對廢紙的利用成為中國造紙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為此,2007年,由國家發改委制定的《造紙產業發展政策》要求逐步形成以木材纖維和廢紙為主、非木材纖維為輔的造紙原料結構。但是,國內廢紙所含木材纖維較低,僅能夠滿足低檔紙產品的生產,再加之目前回收分類簡單、回收的相對質量偏低、回收的質量較差,造紙企業幾乎難以利用國內廢紙進行紙產品的加工生產;相比之下,進口的廢紙含有大量木材纖維,價格便宜,質量好,生產中高檔紙產品的利用價值高,使得中國許多造紙企業采用進口廢紙制紙,與之相對應,近年來,中國的廢紙進口量也不斷激增,從1996年的137萬t增長至2009年的2750萬t(具體見圖1),折合廢紙漿2200萬t,占當年紙漿總消耗的27.57%,這表明中國造紙原料對進口廢紙依賴嚴重。而過分依賴進口廢紙作為造紙原料,從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中國造紙工業的未來發展,景華(2006)指出,廢紙已經成為中國造紙工業最重要的造紙原料,然而,未來作為國際貿易的廢紙總量會有一定增加,但增幅不會太大,這勢必會影響中國造紙業對原料的需求,進而影響整個造紙業的未來發展。

王磊等(2010)也認為,中國造紙原料已嚴重依賴進口廢紙,對中國造紙企業造成了巨大影響。一旦世界各大廢紙出口國趁機炒作廢紙出口價格,勢必將對我國造紙行業產生巨大沖擊,造成我國造紙生產成本較高,削減我國造紙企業國際競爭力。若國內對進口廢紙的需求量繼續大幅上升,一旦世界廢紙價格暴漲到企業難以承受或世界發生突發事件從而影響廢紙的正常運輸時,對中國造紙工業所產生的后果將十分嚴重,大量依賴進口廢紙,成為中國造紙工業未來發展的瓶頸。為此,本文通過搜集年鑒資料中的有關數據,以定量分析中的回歸分析法,探究相關因素對中國廢紙進口量產生的影響,量化因確定因素的變動而引起的廢紙進口增減量,以衡量這些因素對廢紙進口量的影響程度,并以此為依據,提出相應的對策,以緩解中國造紙原料對進口廢紙的依賴。

2影響中國廢紙進口量的因素分析及理論假設

2.1因素分析

對于影響中國廢紙進口量激增的因素,國內一些學者結合中國造紙行業的背景,通過對年鑒資料的分析,給出了個人的觀點。胡孟春(2010)、侯慶喜等(2008)認為,我國面臨著對進口廢紙資源依賴程度高的問題,而廢紙進口量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來源于紙和紙板消費量的快速增長。顧民達(2005)針對該問題也指出,中國進口廢紙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歸結于造紙工業的發展需要大量木材纖維,但國內木材供應不足,非木材資源也存在問題,因此,進口廢紙作為造紙原料,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詹懷宇(2010)則認為,近年來廢紙進口量持續增長與非木材纖維制漿造紙的減少密切相關。非木材纖維仍是我國不可或缺的造紙原料,特別是在我國木材資源匱乏的國情下,只要科學合理地利用,非木材纖維制漿造紙仍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并提出未來造紙原料必須走多元化、多渠道之路才能擺脫對進口廢紙的原料依賴。與此同時,國外學者BillMoore(2007)也提出中國廢紙需求的增長還源于傳統的主要纖維原料非木材纖維用量的減少。結合目前中國造紙纖維原料的實際使用情況,以上學者的部分觀點得到了進一步的驗證。圖2給出了2000~2009年中國國產木漿供需差額情況,木材纖維產出的木漿缺口的不斷增大充分印證了該種類造紙原料在國內市場上的嚴重短缺,再加之中國森林資源相對匱乏,可用于增產木漿的木材原料相對有限,國內的木漿供應增長速度已遠跟不上造紙業對木漿的需求增長速度,而這一部分差額成為推動中國加速進口國外廢紙原料的重要原因。而圖3按造紙所用原料的不同種類,顯示了各生產用原料的比例變化,其中,起初與廢紙漿同為主要原料的非木漿比例大幅下降,廢紙漿比例逐年增加,而木漿比例則基本持平。說明進口的大量廢紙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因非木材纖維使用減少導致的生產性原料的短缺部分,驗證了學者認為中國廢紙進口量激增與非木材纖維原料的使用減少密切相關的觀點。為此,筆者在綜合考究以上國內外學者的文獻資料后,結合宏觀、微觀與國際經濟學中的相關理論,認為應從社會發展進步、生產制造現狀以及國際貿易變化三個角度探究影響中國造紙工業大量進口廢紙的原因,并進一步細化以上三個層面,選取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紙板消費量兩項指標反映社會發展與廢紙進口量的關系,以造紙原料漿所含廢紙漿及非木漿的比例變化代表生產工藝對廢紙進口量的影響,以國內生產紙漿供需差額、木片進口量、廢紙進口價格、紙及紙板進口價格來衡量國際貿易因素對廢紙進口量起到的抑制或促進作用。

查看全文

企業家回鄉投資影響因子探究

(一)企業家社會資本與企業家回鄉投資決策

法國人類學家布爾迪厄在1979年首先提出社會資本的概念,并認為社會資本是與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并列的三種資本形式之一。科爾曼(1990)隨后在《社會理論的基礎》一書中深化了社會資本的內涵,將其定義為一種能實現某個目標的生產要素,是基于信任的關系資源。波提斯(1995)在科爾曼觀點的基礎上指出,社會資本是一種調動關系的能力,以來個人社會網絡或網絡成員之間互相調配稀缺資源的能力。房路生(2010)以初創業的企業家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企業家社會資本結構維度、關系維度、認知維度指標的分析發現,企業家關系維度和認知維度社會資本對創業生存績效有顯著影響;企業家結構維度的社會資本對創業生存與成功績效都有顯著影響。陸濤(2012)研究發現,企業家自我效能通過企業家社會資本對戰略變革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耿新(2010,2011)以小型民營企業為研究對象,發現企業家社會資本對企業動態能力有顯著影響,并且通過企業動態能力的中介作用影響企業的經營績效。按照關系網絡層的社會資本的解釋,社會關系網絡能降低風險和不確定性,從而能夠保護風險投資。任何投資活動都有風險,企業家回歸投資也不乏風險。因而,對社會關系網絡的依賴是企業家回鄉投資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二)企業(家)政治關聯狀況與企業家回鄉投資決策

關于政治關聯的界定,國內外學者針對不同的研究對象,給出了各自的概念。Roberts(1990)指出政治關聯是指企業與參議員有利益關系;Fan、Wong、Zhang(2007)專門對我國的公司進行了研究,提出如果公司的CEO任職或曾任職于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門,或者軍隊,那么這家企業是政治關聯的。Ferguson和Voth(2008)則根據對德國企業的研究提出,如果公司經理或者董事會成員與執政黨關系密切,則公司屬于政治關聯的。Allen等認為,中國之所以能夠在投資者法律保護不充分的情況下取得上述成就的關鍵在于,中國存在著相應的投資者法律保護替代機制,但是他們并沒有對什么是替代機制做深入地分析。胡旭陽(2006)認為民營企業家政治身份在市場經濟法制不健全的情況下,是法律保護的替代機制之一。其通過對浙江省2004年百強民營企業研究發現,民營企業家的政身份通過信號傳遞機制降低了民營企業進入金融業的壁壘,提高了民營企業的資本獲得力。羅黨論、甄麗明(2008)通過對上市民營企業的經驗數據研究表明,沒政治關系的民營企業相對于有政治關系的民營企業的政治約束要多;同時,越是在金融發展水平低的地區,民營企業的政治關系對其融資的幫助越明顯。由于我國經濟發展仍處于轉型階段,各項制度還不完善,企業家為了獲得政府政策信息、政府資助、融資便利條件等,會盡力和政府發生關聯。固始縣作為固始籍企業家出生和成長的地方,在成長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人脈關系和政治關系。企業家回歸產業轉移過程中,必定與當地政府部門發生各種關系或聯系。企業家豐富的家鄉地區的政府關系是吸引其回鄉投資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三)家鄉地人力資本狀況與企業家回鄉投資決策

段建(2007)通過對FDI式產業轉移的研究分析發現,人力資本是國外對我國進行直接投資式的產業轉移的重要影響因素。劉家強、王春蕊等通過農民工就業地選擇決策的影響因素分析發現,農民工就業地選擇過程中,年齡選擇特征和技能遴選效應明顯,年齡每增加10歲,其選擇外地就業的概率就會降低3.67%;并且,居住地經濟越發達,農民工越傾向于選擇本地就業。同時,居住地的就業途徑、交通便利度等也影響農民工的就業地選擇。企業家回鄉投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增加了本地的就業途徑、改善了當地的交通狀況。因而,在促進固始當地老年人就業的同時,也減少了青壯年農民外出務工的數量,而是選擇本地就業。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沿海發達地區“民工荒”的狀況越來越嚴重,因而,企業都傾向于選擇勞動力數量豐富、成本較低的地區作為投資區域,尤其是企業經營產業屬于勞動力密集產業的時候。固始縣作為全國第一人口大縣,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且對當地的風土人情都很熟悉和了解,這些都對企業家回鄉投資決策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查看全文

期刊質量權重m年影響因子的應用

一、引言

1972年,依據普賴斯的峰值理論,美國著名情報學家尤金•加菲爾德首次提出了影響因子的概念[1]。自此,針對“影響因子”的相關研究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如不同統計源產生的復合影響因子、綜合影響因子;不同統計時間窗口產生的累積影響因子、歷史影響因子、生命周期影響因子、5年影響因子、即年影響因子;以及衍生細化的特征因子、加權影響因子、論文計數影響因子等[2]。影響因子自進入我國以來,國內許多學者開展了廣泛而又深入的研究[3-11]。如劉雪立[3]、韓維棟[4]、戴麗瓊[5]等認為,“高被引文章貢獻了主要的期刊影響因子”;張壘[6]提出“高被引論文一般引用影響因子較高的期刊”;李佳悅、邵桂芳[7]針對“高被引論文一般引用高影響因子”問題,研究了“單篇高被引文獻與期刊影響因子波動內在關系”。而對傳統期刊影響因子在不同學科間不具備可比性問題,吳亞蓓、李小紅、李運景[8]、劉雪立[9]等提出了“不同學科之間期刊影響因子的標準化方法”。張新玲[10]對傳統影響因子只考慮被引用篇數問題,提出綜合運用影響因子及被引次數來評價被引期刊的影響力;鄭美鶯[11]對傳統影響因子未考慮被引用期刊質量的缺陷,構造了以期刊質量為權重的新的影響因子計算式;林曉[12]在鄭美鶯研究的基礎上,分年度細化了期刊質量為權重的影響因子計算式。可以說,迄今為止,傳統的影響因子或與傳統影響因子相關的概念指標在對期刊的評價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鑒于當前出版技術和傳播手段的迅猛發展,期刊被引高峰期也相應發生變化。鄭美鶯[11]和林曉[12]給出的計算方法均無法對不同時限要求、不同科研發展速率的期刊質量情況做出準確評價。本研究在鄭美鶯[11]和林曉[12]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了基于期刊質量權重的m年影響因子計算方法,并以7種教育類刊物為例,實證了“若A刊被幾本高影響因子的頂級刊物引用,而B刊被眾多低影響因子的一般刊物引用,則A刊質量可能比B刊質量更高”這一猜想在m=5時的正確性,且當m年取其他值時可同理例證。

二、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

(一)研究對象與數據來源

文章以教育類7種期刊為研究對象,綜合考慮每種期刊2016-2020年的影響因子、發文總量和7種期刊相互引用情況,進行5年影響因子和m年影響因子修正的研究。這里,期刊的影響因子選擇統計源為期刊的綜合影響因子,發文總量選擇該刊所有可被引文獻量(不包括新聞、咨詢、廣告等非研究類文章)。本文通過福州大學圖書館CNKI鏡像數據,采用文獻計量法對7種刊物的2016-2020年每年的綜合影響因子、發文總量、相互引用篇數進行查詢統計,具體如表1、表2。

(二)研究方法與計算

查看全文

酒店職工忠誠度的影響因子分析

1高星級酒店員工忠誠度的影響因子分析

1.1問卷的效度和信度分析

本研究實際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共收回186份,扣除14份回答不完全的無效問卷,效度為86%,大于80%,說明調查問卷的效度較好。通過SPSS13.0軟件的信度檢驗,得出本問卷的信度系數=0.881>0.8,接近0.9(見表1),表明調查問卷總量表的信度非常可靠,作為員工忠誠度的測量工具是可行的。

1.2因子分析

在調查問卷中,設計了影響員工忠誠度的34個影響指標,為了提高指標代表性和量表的可靠性,運用了方差最大正交旋轉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和信度分析法,來剔除原始數據中代表性較差、影響整個量表可靠性的冗余指標。通過因子分析,34個指標被濃縮為10個公共因子(見表5),其中KMO值=0.861(見表2),表明這個數據非常適合做因子分析。10個公共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是72.324%,這表明10個公共因子共解釋了72.324%的差異性,從總體變異量表中可以看出(見表3),我們取了總體變異量為72.324%以上的特征值及其因子,共計10個因子,從數學統計學可知總體的累積貢獻率大于70%即為合格的分析結果,信息丟失量不嚴重,具備因子分析的前提條件。34個指標的信度系數=0.929>0.99(見表4),表明量表具有非常好的信度,分析更加準確可靠。由表5可看出,變量“高層領導的戰略眼光”“、管理者專業素質”“、管理者知識儲備”“、管理者酒店管理資歷”“、管理者凝聚力”、“管理者對酒店服務質量重視程度”“、管理者對酒店文化建設推進力度”這7個指標在公共因子1上有較大的載荷,可以將因子1命名為“領導者影響力”。變量“員工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員工個人目標和企業目標的一致性”“、員工從事酒店工作的意愿”“、員工對工作勝任度”“、員工對工作敬業度”這五個指標在公共因子2上有較大的載荷,可以將因子2命名為“員工的基本素質”。變量“員工獲得公平晉升的機會”“、酒店公平競爭環境”“、獎懲分明”“、工作對個人能力的提升”這4個指標在公共因子3上有較大的載荷,可以將因子3命名為“員工競爭環境”。變量“工作環境”“、工作強度”“、工作的安全感”“、工作的成就感”這四個指標在因子4上有較大的載荷,可以將因子4命名為“工作本身”。變量“酒店薪酬”“、酒店福利”“、員工精神獎勵”這三個指標在因子5上有較大的載荷,可以將因子5命名為“酒店薪酬制度”。變量“定期舉辦員工培訓”“、培訓內容形式多樣”“、培訓效果”這三個指標因子6上有較大的載荷,可以將因子6命名為“員工培訓”。變量“同事間的相互協作”“、同事之間的融洽程度”這兩個指標在因子7上有較大的載荷,可以將因子7命名為“酒店人際關系狀況”。變量“酒店業績”“、發展目標的明確性”這兩個指標在因子8上有較大的載荷,可以將因子8命名為“酒店發展狀況”。變量“管理的科學性”“、制度的合理性”這兩個指標在因子9上有較大的載荷,可以將因子9命名為“酒店管理制度”。變量“酒店幫助員工制訂個人發展計劃”“、上下級間信息溝通”這兩個指標在因子10上有較大的載荷,可以將因子10命名為“信息溝通”。

2結語

查看全文

有影響因子的期刊好發表嗎

一般來說有影響因子的期刊主要是期刊的影響力度大,關于論文的發表錄入來說有很大的協助。現在咱們在挑選期刊的投稿時也比較熱衷挑選這類的期刊,關于投稿來說并非咱們想的這么難,只要了解了期刊的各項信息,并且關于投稿的各項要求都把握了,那么論文的投稿發表就會容易許多了。

對于期刊來說影響因子越大期刊的質量度和影響力就會大的許多。現在來說咱們要想投稿這類的期刊就要按照各個要求與模式來進行刊物的投稿發表。一般來說投稿時需求注意的方面有以下這些事項:

期刊的影響因子了解把握的一起還需求對期刊的定位發表文章的性質進行相關的把握。有的期刊是理工類、有的期刊是社科類,還有的是綜合類等等,所以在進行投稿時,一定要挑選與自己專業相關的期刊。

當然了咱們還需求對期刊的等級與其刊載的文章呈正比關系。作者在初度投稿時,不妨先考慮一下更高層次的雜志,比方核心期刊。最快速的辦法仍是尋求專業學科教師或同行的協助,由于他們的投稿經驗可認為第一次寫文章提供有效的輔導。

關于期刊征收的日期來說自然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投稿時的各個日期咱們要把握清楚,要在合理的時間段內進行相關期刊的投稿發表,這樣關于論文的投稿也才有協助。

很多人都經歷過時間不充裕的情況,尤其是評職稱的論文,到了要遞交材料的時候,論文卻還沒見刊,有些情況下論文是可以加急發表的,有合作征稿的期刊是可以申請加急的,您可以向編輯老師說一下您的文章方向,方便介紹適合投稿的期刊。

查看全文

正確認識與使用期刊影響因子

作為衡量期刊影響力的重要指標,影響因子曾發揮積極作用。然而,近年來影響因子在使用中被一些評價體系異化,引起了一系列爭議。當前,我國期刊界乃至全球期刊界對影響因子的局限性提出了許多質疑和批評。影響因子給期刊發展帶來什么影響?當前應如何正確認識和合理使用影響因子?日前,本報記者圍繞相關問題采訪了浙江師范大學教育評論研究所所長劉堯教授。刻意炒作影響因子帶來人為偏差《中國社會科學報》:從最初作為文獻計量學概念出現,到被廣泛運用于當今期刊評價體系,影響因子給學術期刊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

劉堯:期刊影響因子(JournalIm-pactFactor,JIF)又稱影響因子(Impactfactor,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時期被引用的頻率。1955年尤金•加菲爾德(EugeneGarfield)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引文索引用于科學》的論文,率先提出將一篇論文的被引用次數作為影響因子。其后影響因子這個相對統計量經過發展,逐漸成為學術界采用的一種衡量期刊有用性、顯示度與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國際期刊生態、學術生態以及學術著作的發表機制也由于影響因子的出現而改變了面貌。

影響因子作為國際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其設計初衷主要是為圖書館員制定文獻收藏計劃和經費預算、向讀者推薦優秀期刊等服務。除此之外,影響因子還可以有多種應用。但是,當影響因子被用于期刊評價以及學術評價之后引發了一系列爭議。影響因子是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從計算公式看,影響因子只與被引次數和論文數直接相關。實際上影響因子還與許多因素相關聯,比如論文的出版時滯、長度、類型和合作者數目,不同學科的期刊數目、引證半衰期,研究人員的數量和社會知名度,等等。因此,期刊與學術評價必須聯系實際情況合理使用影響因子,如果過分強調被引用或收錄情況,就會給影響因子帶來人為偏差。

從理想角度講,一家期刊發表的高質量論文越多,這些論文的觀點或結論被其他學者論文引用的次數越多,影響因子越高,期刊的影響力就越大。如果影響因子得到合理使用,那么影響因子與稿件質量是相得益彰的。但在現實中,有一些期刊采取各種辦法有意炒作影響因子。如辦刊者明示或者暗示作者多引用自己期刊的文章,由此提高影響因子。采用這些方法后,期刊的影響因子排序可以顯著提高。期刊利用炒作手段,看似迅速提升了影響因子,但卻破壞了期刊生態和學術生態。

在實際的期刊評價與學術評價過程中,影響因子的原始功能在擴展中被逐漸異化。全球各地許多研究機構和高校基于影響因子制定了本機構的教學和科研人員績效考核辦法,進一步放大了影響因子的激勵導向效應。影響因子在學術界開始引起廣泛爭議。國內外一些期刊或出版集團聯合呼吁不予重視甚至不再支持影響因子,并提出重塑期刊評價體系。

過度依賴影響因子阻礙學術發展《中國社會科學報》:過度依賴影響因子作為評價指標,對學術發展帶來怎樣的弊端?

查看全文

正確認識和使用期刊影響因子

作為衡量期刊影響力的重要指標,影響因子曾發揮積極作用。然而,近年來影響因子在使用中被一些評價體系異化,引起了一系列爭議。當前,我國期刊界乃至全球期刊界對影響因子的局限性提出了許多質疑和批評。影響因子給期刊發展帶來什么影響?當前應如何正確認識和合理使用影響因子?日前,本報記者圍繞相關問題采訪了浙江師范大學教育評論研究所所長劉堯教授。

刻意炒作影響因子帶來人為偏差

《中國社會科學報》:從最初作為文獻計量學概念出現,到被廣泛運用于當今期刊評價體系,影響因子給學術期刊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

劉堯:期刊影響因子(JournalIm-pactFactor,JIF)又稱影響因子(Impactfactor,IF),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時期被引用的頻率。1955年尤金•加菲爾德(EugeneGarfield)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引文索引用于科學》的論文,率先提出將一篇論文的被引用次數作為影響因子。其后影響因子這個相對統計量經過發展,逐漸成為學術界采用的一種衡量期刊有用性、顯示度與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國際期刊生態、學術生態以及學術著作的發表機制也由于影響因子的出現而改變了面貌。

影響因子作為國際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其設計初衷主要是為圖書館員制定文獻收藏計劃和經費預算、向讀者推薦優秀期刊等服務。除此之外,影響因子還可以有多種應用。但是,當影響因子被用于期刊評價以及學術評價之后引發了一系列爭議。影響因子是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從計算公式看,影響因子只與被引次數和論文數直接相關。實際上影響因子還與許多因素相關聯,比如論文的出版時滯、長度、類型和合作者數目,不同學科的期刊數目、引證半衰期,研究人員的數量和社會知名度,等等。因此,期刊與學術評價必須聯系實際情況合理使用影響因子,如果過分強調被引用或收錄情況,就會給影響因子帶來人為偏差。

從理想角度講,一家期刊發表的高質量論文越多,這些論文的觀點或結論被其他學者論文引用的次數越多,影響因子越高,期刊的影響力就越大。如果影響因子得到合理使用,那么影響因子與稿件質量是相得益彰的。但在現實中,有一些期刊采取各種辦法有意炒作影響因子。如辦刊者明示或者暗示作者多引用自己期刊的文章,由此提高影響因子。采用這些方法后,期刊的影響因子排序可以顯著提高。期刊利用炒作手段,看似迅速提升了影響因子,但卻破壞了期刊生態和學術生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