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發展戰略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3 21:10: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外向發展戰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外向發展戰略探討論文
對外貿易的功能
從理論和實踐來說,開展對外貿易可以通過實現規模生產和參與競爭提升技術水平來實現多個方面的利益。
在沒有對外貿易的情況下,生產規模取決于國內市場需求規模,而在有國際貿易的情況下,生產規模取決于世界市場的需求。為世界市場生產,一則可以突破國內市場的規模限制,發展以世界市場需求為基礎的生產。這樣,不僅可以發展大產品大市場,也可以發展小產品大市場,這對于那些國內市場狹小的小國來說特別重要。在此情況下,只要生產的條件具備,產品具有競爭力,就可以實現小國大產業。同時,規模生產可以降低成本,從而可以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二則可以突破國內市場需求的限制,發展面向國際市場但國內沒有需求(或需求甚少)的產業。在沒有國際貿易的情況下,如果國內沒有需求,則不可能生產,或者需求有限,產生資源的剩余。而在面向國際市場的情況下,則可以完全不受國內市場需求的限制,僅為國外市場生產,或者把剩余的部分作為出口。這對于那些新產品來說特別重要,可以一開始就面向國外市場,對于擁有豐足資源的國家來說,則提供了資源的利用空間(出口)。同時,生產的條件也可以突破國內經濟條件的限制,通過引進外資進行生產。通過引進外資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利用本國的要素資源優勢(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低成本勞動力),發展加工制造業或高起點產業。
這樣,通過發展規模產業,可以實現整體經濟規模的擴大,從而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的大幅度增長,對于一些小國來說,這開辟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國際貿易交換是一個開放的競爭空間。一種產品進行交換首先要有需求,但是,在存在多方交易參與的情況下,需求的實現就要通過競爭來實現,即只有那些符合需求條件的最優產品(價格、質量)才可能被接受。如果沒有競爭,生產者就不會改進產品,因為在市場保護的情況下,需求也被壓制在一種靜態的空間。而在競爭條件下,產品改進的動力不僅來自供給競爭者,而且也來自不斷變化的需求壓力。
競爭的過程就是提升的過程,因此,對于出口者來說,必須不斷對產品進行革新(包括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改進性能或品位),以使其具有競爭優勢。這樣,國際貿易就變成了一種動態的發展過程,競爭成為產品(產業)不斷提升的推進器。
我國外向發展戰略分析論文
對外貿易的功能
從理論和實踐來說,開展對外貿易可以通過實現規模生產和參與競爭提升技術水平來實現多個方面的利益。
在沒有對外貿易的情況下,生產規模取決于國內市場需求規模,而在有國際貿易的情況下,生產規模取決于世界市場的需求。為世界市場生產,一則可以突破國內市場的規模限制,發展以世界市場需求為基礎的生產。這樣,不僅可以發展大產品大市場,也可以發展小產品大市場,這對于那些國內市場狹小的小國來說特別重要。在此情況下,只要生產的條件具備,產品具有競爭力,就可以實現小國大產業。同時,規模生產可以降低成本,從而可以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二則可以突破國內市場需求的限制,發展面向國際市場但國內沒有需求(或需求甚少)的產業。在沒有國際貿易的情況下,如果國內沒有需求,則不可能生產,或者需求有限,產生資源的剩余。而在面向國際市場的情況下,則可以完全不受國內市場需求的限制,僅為國外市場生產,或者把剩余的部分作為出口。這對于那些新產品來說特別重要,可以一開始就面向國外市場,對于擁有豐足資源的國家來說,則提供了資源的利用空間(出口)。同時,生產的條件也可以突破國內經濟條件的限制,通過引進外資進行生產。通過引進外資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利用本國的要素資源優勢(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低成本勞動力),發展加工制造業或高起點產業。
這樣,通過發展規模產業,可以實現整體經濟規模的擴大,從而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的大幅度增長,對于一些小國來說,這開辟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國際貿易交換是一個開放的競爭空間。一種產品進行交換首先要有需求,但是,在存在多方交易參與的情況下,需求的實現就要通過競爭來實現,即只有那些符合需求條件的最優產品(價格、質量)才可能被接受。如果沒有競爭,生產者就不會改進產品,因為在市場保護的情況下,需求也被壓制在一種靜態的空間。而在競爭條件下,產品改進的動力不僅來自供給競爭者,而且也來自不斷變化的需求壓力。
競爭的過程就是提升的過程,因此,對于出口者來說,必須不斷對產品進行革新(包括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改進性能或品位),以使其具有競爭優勢。這樣,國際貿易就變成了一種動態的發展過程,競爭成為產品(產業)不斷提升的推進器。
旅游興省戰略研究論文
摘要:徐光春提出的“旅游立省”戰略,是關系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和長遠的重大發展戰略,符合河南資源、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內外部環境的實際,是河南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正確選擇。本文分析了河南旅游業的發展現狀,指出存在對旅游業認識不清、地位不明、體制弊病、缺乏統一形象、產業鏈短、外向性薄弱、企業弱小等問題。就如何實施“旅游立省”戰略提出12項對策建議,包括統一認識、加強旅游立法、政府主導、統一規劃、樹立形象、發展入境旅游、打造精品、拉長產業鏈,組建企業集團與解決“三農”問題、文化強省戰略、中原城市群戰略相結合等對策。
關鍵詞:旅游立??;產業;發展;戰略;對策
2008年11月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提出了“旅游立省”的發展戰略,這是一重大的帶有全局性的戰略。在河南經濟社會發展處于關鍵時刻,提出該發展戰略對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對兩個“跨越式”發展目標的實現,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實踐意義。認真研究和論證“旅游立省”發展戰略的內涵,制定實施該戰略的措施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旅游立省”戰略的內涵和意義
1.內涵
首先,“旅游立省”戰略對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全局意義。旅游立省不僅是把旅游業作為一項重要產業發展,而是要通過其發展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旅游業是經濟的基石和支柱產業,是經濟社會中優先發展的主導產業。
“一帶一路”外向型經濟發展方略研究
摘要:從“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提出和研究綜述入手,分析了南通經貿總體情況、外經貿具體情況等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提出“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南通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對策建議:確立“‘一帶一路’聯動發展戰略支點”的定位;構建地方城市參與實施國家戰略的體制機制;高度重視“引進來、走出去”的具體戰術制定。
關鍵詞:“一帶一路”戰略;外向型經濟;南通
一、引言
“一帶一路”是新一屆黨和國家領導人力推的重大國家戰略。2015年3月,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一帶一路”路線圖正式,由“頂層設計”走向“分層實施”。國外尤其亞歐學者,對“古絲綢之路”的研究有著悠久的學術傳統。我國政府向全世界發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不僅沿線國家政府普遍給予支持,各國智庫、學者和媒體也表現出較高的研究熱情和報道熱情,成為海外圖書出版的重要選題和國際智庫研究的重點課題[1]。國內相關成果,最早見于2013年年底以來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研究,如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及其挑戰[2],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縱深背景與地緣戰略等[3]。2015年以來,有關“一帶一路”戰略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筍:宏觀研究主要集中在戰略背景、戰略重點、意義機遇、風險挑戰等方面[4-6];專項研究主要有貿易格局、對外投資、產業轉移等,如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格局及其經濟貢獻、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直接投資空間格局、“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制造業海外轉移問題研究等[7-9]。上述研究多集中在宏觀層面、國家尺度,地方城市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發展外向型經濟的研究尚不多見。本文即以江蘇南通為例,探討其在該戰略背景下發展外向型經濟的相關方略。
二、南通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
1.南通經貿總體情況
適應新要求 出臺新舉措
市委召開書記辦會會,聽取了市干部培訓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全國、全省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會議精神的匯報,并專題研究了全市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會議決定,近期召開全市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會議。會議還就全市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若干重大問題作出了決定。會議要求,今后幾年要根據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對領導人才的需求,把干部國(境)外培訓工作作為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一項重點內容加以規劃和落實,重點突出緊缺人才、專門人才和后繼人才的培訓。要進一步改革和創新干部教育培訓的內容、方法和途徑,著力提高培訓質量和效益,全面推進我市高素質干部隊伍建設。市干部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就認真貫徹會議精神,做好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干部教育培訓若干重點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大國(境)外培訓力度,建立相對穩定的境外培訓基地。要結合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領導人才的需求,今后幾年要把干部國(境)外培訓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內容加以規劃和落實。
1、在培訓對象上,要把急需人才的培訓和遠線人才的培養儲備結合起來,重點突出緊缺人才、專門人才和后續人才的培訓。要以“入世”為契機,抓緊培養熟悉外向型經濟、熟悉國際經濟運作及其規則、熟練掌握外語等緊缺人才,為我市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持;抓緊做好科技、法律、環保、教育、衛生、農業等部門拔尖人才的培訓,培養一定批量的專門人才;開展前置性的培訓,每年選拔一定數量綜合素質較好、知識層次較高、年紀較輕、發展潛力大的年輕處科級干部,委托高校強化語言和經濟知識的培訓,經考試合格,選送到境外培訓3-6個月,為南京發展儲備外向型經濟及精通外語的領導人才。
2、在培訓內容上,要把綜合知識培訓和各類專門知識培訓結合起來,重點開展各類專門知識的培訓。在選題上側重于外向型經濟發展、現代企業發展與管理、國際商法、金融證券、中介服務等內容,尤其是對我市經濟發展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中亟需解決的課題要給予重點關注。在繼續辦好綜合經濟知識培訓班的同時,從明年開始,由市委組織部牽頭并會同市有關部門研究確定可行的培訓專題,舉辦各種專題培訓。重點專題是:政府對經濟的宏觀管理、現代企業發展戰略、城市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法律與仲裁公證、金融投資與資本市場運作、信息技術、農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化發展、人力資源管理、國外教育衛生發展狀況等。要積極研究和探索干部出國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教育培訓。
3、在培訓的形式上,把長期專門培訓和短期速成培訓結合起來,以短期速成培訓為主。短期培訓時間一般安排三周左右,側重于某個專題的考察研討。中長期專門培訓時間一般安排8-12周。也應探索開展半年至一年的培訓。今后每年舉辦1-2個中長期培訓班,2-3個專題培訓班。
4、切實保證培訓經費的投入。根據每年市干部培訓領導小組辦公室擬訂的下年度國外培訓經費預算,由市財政劃撥固定專項經費,經費額度不低于400萬元人民幣。與此同時,隨著辦班規模的擴大和市財政收入的增長,適時增加市財政的經費投入。本著節省的原則,國外培訓應充分挖潛,精打細算,力爭少花錢,多辦事,以發揮境外培訓的最大效益。
西部經濟對外貿易戰略選擇論文
實施西部開發戰略,縮小東西部發展差異,促進各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新世紀我們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和艱巨任務。實施西部開發戰略,應運用新思路、新辦法,“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經濟開放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經濟發展也總是從經濟開放部門與經濟開放區域起步。面對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趨勢,西部的開發、發展與大開放的關系將更為密切。而開放離不開貿易,對外貿易不僅是各國對外經濟開發最古老的形式,而且迄今為止仍然是對外經濟開放中最重要、最大量的活動。在對外貿易中,培養、發揮本國的比較優勢及正確選擇對外貿易戰略,從而獲得貿易利益是對外貿易研究的核心所在。因此,對西部地區(主要包括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云南、貴州、四川及西藏等九省和自治區)而言,分析研究該地區的比較優勢并選擇有利于發揮該優勢(或潛在優勢)的對外貿易戰略,無疑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西部地區對外貿易的淵源與現狀
西部地區是我國對外開放較早的地區,有著悠久的貿易傳統。在歷史上曾經作為我國古代的“經濟特區”,發揮了對外(特別是對中亞地區)交流的窗口作用。中國西部地區與中亞地區的經貿合作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著名的“絲綢之路”使得我國的西部地區與中亞地區的經貿關系非常密切。日本早稻田大學長澤和俊教授曾指出:“絲綢之路是古代罕見的國際貿易通道,是聯結歐亞大陸的動脈、世界發展的主軸、現代文明的母胎,它為歐亞廣大地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自漢代以來,經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當時西北地區與中亞地區諸國的貿易往來達到空前規模。至清朝,西北地區與中亞出現了頗具規模的自由貿易。只是到了近代,西部地區的沙漠化傾向以及其它一些因素,致使“絲綢之路”輝煌不再。
改革開放以來,盡管我國的對外貿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一躍成為世界第十大貿易強國。但是西部地區的對外貿易一度低迷,一直在低水平、低層次上徘徊,對外貿易依存度長期偏低,1996年,整個西部地區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僅為9.4%,而全國平均水平為35.55%,東部則高達48.49%;其貿易絕對額只有109.75億美元,約為廣東省的1/10,僅占全國貿易總額的3.78%。
在進出口商品結構與地理方向上,首先從進口來看,西部地區處于能源、礦產資源大規模開發的前期,原材料供給較為充足,因而主要進口機電產品、鋼材、化工材料、汽車及其配件、化肥、農藥等物資生產資料,且主要是從發達國家和地區進口,如美國、德國、意大利、香港等。其次,從出口來看,西部地區主要出口原材料、初級產品和工業制成品,近年來工業制成品比重逐步上升,出口商品結構已初步完成了以出口初級產品為主向出口工業品為主的第一梯級轉換。以較具代表性的甘肅為例,1998年該省出口初級產品比重占11.5%,工業制成品占88.5%,其中,工礦產品占78.4%,農副加工品占12.6%,農副初級產品占9%。迄今為止西部地區出口遍及7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對香港、日本、美國、獨聯體、德國、意大利、英國、法國、瑞典等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就占西部地區出口總額的80%以上。近年來中亞和西亞地區在西部地區出口貿易中所占的比重也開始加大。
二西部地區的對外貿易比較優勢分析
西部貿易開放探析比較論文
實施西部開發戰略,縮小東西部發展差異,促進各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新世紀我們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和艱巨任務。實施西部開發戰略,應運用新思路、新辦法,“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經濟開放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經濟發展也總是從經濟開放部門與經濟開放區域起步。面對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趨勢,西部的開發、發展與大開放的關系將更為密切。而開放離不開貿易,對外貿易不僅是各國對外經濟開發最古老的形式,而且迄今為止仍然是對外經濟開放中最重要、最大量的活動。在對外貿易中,培養、發揮本國的比較優勢及正確選擇對外貿易戰略,從而獲得貿易利益是對外貿易研究的核心所在。因此,對西部地區(主要包括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云南、貴州、四川及西藏等九省和自治區)而言,分析研究該地區的比較優勢并選擇有利于發揮該優勢(或潛在優勢)的對外貿易戰略,無疑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西部地區對外貿易的淵源與現狀
西部地區是我國對外開放較早的地區,有著悠久的貿易傳統。在歷史上曾經作為我國古代的“經濟特區”,發揮了對外(特別是對中亞地區)交流的窗口作用。中國西部地區與中亞地區的經貿合作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著名的“絲綢之路”使得我國的西部地區與中亞地區的經貿關系非常密切。日本早稻田大學長澤和俊教授曾指出:“絲綢之路是古代罕見的國際貿易通道,是聯結歐亞大陸的動脈、世界發展的主軸、現代文明的母胎,它為歐亞廣大地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弊詽h代以來,經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當時西北地區與中亞地區諸國的貿易往來達到空前規模。至清朝,西北地區與中亞出現了頗具規模的自由貿易。只是到了近代,西部地區的沙漠化傾向以及其它一些因素,致使“絲綢之路”輝煌不再。
改革開放以來,盡管我國的對外貿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一躍成為世界第十大貿易強國。但是西部地區的對外貿易一度低迷,一直在低水平、低層次上徘徊,對外貿易依存度長期偏低,1996年,整個西部地區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僅為9.4%,而全國平均水平為35.55%,東部則高達48.49%;其貿易絕對額只有109.75億美元,約為廣東省的1/10,僅占全國貿易總額的3.78%。
在進出口商品結構與地理方向上,首先從進口來看,西部地區處于能源、礦產資源大規模開發的前期,原材料供給較為充足,因而主要進口機電產品、鋼材、化工材料、汽車及其配件、化肥、農藥等物資生產資料,且主要是從發達國家和地區進口,如美國、德國、意大利、香港等。其次,從出口來看,西部地區主要出口原材料、初級產品和工業制成品,近年來工業制成品比重逐步上升,出口商品結構已初步完成了以出口初級產品為主向出口工業品為主的第一梯級轉換。以較具代表性的甘肅為例,1998年該省出口初級產品比重占11.5%,工業制成品占88.5%,其中,工礦產品占78.4%,農副加工品占12.6%,農副初級產品占9%。迄今為止西部地區出口遍及7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對香港、日本、美國、獨聯體、德國、意大利、英國、法國、瑞典等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就占西部地區出口總額的80%以上。近年來中亞和西亞地區在西部地區出口貿易中所占的比重也開始加大。
二西部地區的對外貿易比較優勢分析
試議城市在區域經濟下發展戰略
鹽城經濟外向度低于蘇北平均水平。
近十多年來,外資外貿成績縱向比較進步較為明顯,但橫向比較特別是出口總額效果并不佳。2012年,鹽城出口總額占全省的比重回升至2000年1.1%的水平。2000年,鹽城出口總額占蘇北的比重為25.8%,2012年該比重僅為18.2%,不足蘇北的五分之一。
未來的發展戰略區域關聯發展戰略。
鹽城、南通和連云港位于我國沿海、沿江和隴海——蘭新鐵路沿線三大生產力布局主軸線的交匯區域。同時,鹽城又是“長三角”經濟圈和“淮?!备沟氐慕粎R區,發展潛力巨大。為此,鹽城應“立足淮海,融入長三角”,將區位優勢發揮到最大。
沿??缭桨l展戰略。
鹽城要搶抓江蘇沿海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兩大機遇帶來的紅利。
外向型國際化管理論文
摘要:2004年12月“聯想”公司巨資收購IBMPC部,引起巨大震動,標志著聯想借力“國際戰略聯盟”走外向型國際化道路的開始。本文分析聯想的國際化之路,認為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市場環境,聯想還需打造自身比較優勢,通過整合了IBM的品牌、管理、渠道優勢,形成獨特的競爭力。
關鍵詞:國際戰略聯盟外向型國際化比較優勢
北京時間2004年12月8日,聯想集團在北京正式宣布,以總價12.5億美元收購IBM的全球PC業務,其中包括臺式機業務和筆記本業務。具體而言,聯想集團付出的12.5億美元包括6.5億美元現金和6億美元的聯想股票構成,中方股東、聯想控股將擁有聯想集團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將擁有18.5%左右的股份。同時聯想集團宣布了高層的變更調整,IBM高級副總裁史蒂芬·沃德將出任聯想集團新CEO,楊元慶則改任公司董事長。
聯系此前的2004年3月26日,聯想與國際奧委會簽約,簽約儀式主題為:讓世界聯想中國。聯想正式成為國際奧委會第6期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簡稱:TOP)。聯想的國際化征程早已開始,這次收購實際上是中美兩家IT廠商的戰略合作行為,聯想借“國際戰略聯盟”將由內向型國際化轉向走外向型國際化之路。
聯想的國際化發展之路
聯想從成立至今已跨越兩個臺階:20世紀90年代前,聯想主要是一家貿易型的企業,生存是主要的目的;之后十多年是第二個臺階,是發展自有品牌的階段。經過20年的發展,聯想在計算機行業已經穩居亞洲第一,在中國市場稱雄,未來的空間是全球市場,參與全球競爭。
外向型國際化策略解析論文
摘要:2004年12月“聯想”公司巨資收購IBMPC部,引起巨大震動,標志著聯想借力“國際戰略聯盟”走外向型國際化道路的開始。本文分析聯想的國際化之路,認為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市場環境,聯想還需打造自身比較優勢,通過整合了IBM的品牌、管理、渠道優勢,形成獨特的競爭力。
關鍵詞:國際戰略聯盟外向型國際化比較優勢
北京時間2004年12月8日,聯想集團在北京正式宣布,以總價12.5億美元收購IBM的全球PC業務,其中包括臺式機業務和筆記本業務。具體而言,聯想集團付出的12.5億美元包括6.5億美元現金和6億美元的聯想股票構成,中方股東、聯想控股將擁有聯想集團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將擁有18.5%左右的股份。同時聯想集團宣布了高層的變更調整,IBM高級副總裁史蒂芬·沃德將出任聯想集團新CEO,楊元慶則改任公司董事長。
聯系此前的2004年3月26日,聯想與國際奧委會簽約,簽約儀式主題為:讓世界聯想中國。聯想正式成為國際奧委會第6期奧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簡稱:TOP)。聯想的國際化征程早已開始,這次收購實際上是中美兩家IT廠商的戰略合作行為,聯想借“國際戰略聯盟”將由內向型國際化轉向走外向型國際化之路。
聯想的國際化發展之路
聯想從成立至今已跨越兩個臺階:20世紀90年代前,聯想主要是一家貿易型的企業,生存是主要的目的;之后十多年是第二個臺階,是發展自有品牌的階段。經過20年的發展,聯想在計算機行業已經穩居亞洲第一,在中國市場稱雄,未來的空間是全球市場,參與全球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