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興省戰略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5 03:11:00

導語:旅游興省戰略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興省戰略研究論文

摘要:徐光春提出的“旅游立省”戰略,是關系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和長遠的重大發展戰略,符合河南資源、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內外部環境的實際,是河南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正確選擇。本文分析了河南旅游業的發展現狀,指出存在對旅游業認識不清、地位不明、體制弊病、缺乏統一形象、產業鏈短、外向性薄弱、企業弱小等問題。就如何實施“旅游立省”戰略提出12項對策建議,包括統一認識、加強旅游立法、政府主導、統一規劃、樹立形象、發展入境旅游、打造精品、拉長產業鏈,組建企業集團與解決“三農”問題、文化強省戰略、中原城市群戰略相結合等對策。

關鍵詞:旅游立省;產業;發展;戰略;對策

2008年11月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提出了“旅游立省”的發展戰略,這是一重大的帶有全局性的戰略。在河南經濟社會發展處于關鍵時刻,提出該發展戰略對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對兩個“跨越式”發展目標的實現,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實踐意義。認真研究和論證“旅游立省”發展戰略的內涵,制定實施該戰略的措施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旅游立省”戰略的內涵和意義

1.內涵

首先,“旅游立省”戰略對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全局意義。旅游立省不僅是把旅游業作為一項重要產業發展,而是要通過其發展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旅游業是經濟的基石和支柱產業,是經濟社會中優先發展的主導產業。

其次,“旅游立省”戰略是重要的社會發展戰略。通過旅游的跨越式發展,將帶動社會建設多方面事業的發展。

再次,“旅游立省”戰略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遠大計,是兼顧當代和未來的戰略。

最后,“旅游立省”戰略是整體性戰略。在全省總體目標和規劃的指導下,全省各地區各方面協調一致發展。

綜上所述,“旅游立省”戰略是關于河南長遠可持續發展,關系全局,帶動經濟社會建設各項事業實施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

2.意義

①“旅游立省”戰略是發揮河南資源優勢的科學發展戰略。河南是經濟大省,經濟總量處于全國前列,但人均GDP處于全國中下游水平;河南缺乏能源(煤炭除外)和礦產等發展工業的資源,卻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乃中華乃至世界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大省;河南是第一農業大省,但4700萬農村勞動力中有2800萬的剩余勞動力,人均耕地僅1.4畝,是一個農村經濟較為落后、耕地資源稀缺的省份;河南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具有極豐富的人力資源且人力成本低廉;河南具有極其優越的區位優勢,發達方便的鐵路和公路交通使區位優勢得以極大發揮,更突出了發展旅游的優勢地位。

分析比較河南的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從省情出發揚長避短,最適合發展的產業應是旅游業。“旅游立省”戰略正是在深刻分析了河南省情后提出的,是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適合發展需要,促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科學戰略。

②河南的產業結構需要發展旅游業。經濟大而不強已成為人們對河南經濟的共識,其重要的原因是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三產業比重較低且發展緩慢。2007年河南第三產業所占比重為29.3%,落后于全國平均水9.8個百分點。另一重要原因是城鄉發展不協調,城鎮化率較低,2007年全省城鎮化率僅為34%,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10.9個百分點。農村經濟形式單一,大量剩余勞動力得不到有效穩定轉移,勞動生產率較低,直接影響農民收入的提高。上述問題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瓶頸。河南經濟要由大變強,必須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發展農村各項事業,穩定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城鎮化率。

旅游業是產業鏈條長,關聯度高,帶動性強,能源消耗低,勞動密集型產業。實施“旅游立省”戰略,可以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特別是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吸納大量剩余勞動力,擴大就業,是河南調整產業結構,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

旅游業在應對世界金融危機,拉動內需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旅游已漸成人們一種重要的生活方式,2007年我國國內旅游達16.10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達7770.62億元人民幣,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部分。旅游業的大力發展,高水平的旅游服務必將催生人們的旅游動機,增大旅游消費拉動內需。

旅游業是外向型產業,旅游業為我國對外開放,創收外匯作出了重大貢獻。我省經濟外向型比較弱,旅游業可以憑借旅游資源和旅游服務吸引大量外國游客到河南消費,以最經濟的能源消耗和環境成本,實現外向型經濟發展。

分析河南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情況,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穩定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拉動內需,發展外向型經濟,都需要大力發展旅游業。所以說“旅游立省”戰略,是河南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建立外向型經濟,拉動內需擴大就業,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戰略。

③“旅游立省”是實現兩個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實現從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從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實現跨越式發展。實施“旅游立省”戰略將會對經濟建設起到巨大的推進和帶動作用,是增強經濟實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經濟建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

旅游活動與文化活動是互相聯系互相滲透的社會活動,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是關聯度很高的產業。實施“旅游立省”戰略尋找文化和旅游的最佳結合點,可把兩者有機結合形成文化旅游產業。通過產業結合,旅游的文化內涵得到提高和深化,增強吸引力;文化產業借旅游業開發市場發展繁榮;兩者互相延伸,互相滲透,結成有機體形成新的產業。文化旅游將成為文化產業的生力軍,成為旅游產業的優質板塊。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是文化產業發展的突破口和重頭戲。因此,實施“旅游立省”戰略將推動文化產業迅速發展。

綜上分析,“旅游立省”戰略符合河南資源、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內外部環境的實際,實施“旅游立省”戰略是實現我省從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是實現省委、省政府總體發展目標的重要戰略,是保證發展目標實現的有力抓手和突破口。

二、河南旅游業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30年,河南旅游業取得了巨大成績。2007年全省累計接待海內外游客1.7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352億元人民幣,相當于全省GDP的9%,旅游業的總體收入排在全國前列。但旅游業無論從規模、效益、質量和地位都與豐富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不相稱,與旅游發達地區及周邊省份有著一定差距。河南雖是旅游資源和旅游業大省但并非旅游強省,之所以大而不強綜合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對旅游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清

雖各級政府都提出大力發展旅游業,但并沒有真正認識到旅游業的地位和作用。只是把旅游業作為一個輔助的、裝點性行業,甚至把旅游業混同于接來送往。在建設項目安排、人才培育、資金投入、政策扶持等實質方面旅游業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2.旅游業法律地位不明確

旅游業法律地位不明確,法律法規沒有明確旅游業的地位。使得旅游業發展沒有法律依據,往往因領導人的更迭或政府換屆,對旅游業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態度。

3.缺乏對旅游發展的統一管理體制

旅游資源、旅游企業,被多個部門和地方分割管理,自成體系,從各自利益出發,往往互相掣肘形不成發展合力。旅游行政主管部門,不具備對旅游業發展的統籌及協調的職能和能力。

4.全省缺乏統一的旅游形象

河南沒有一個統一的、鮮明的旅游形象,對宣傳河南,吸引旅游者和投資者很不利。

5.旅游產業規模小,產業鏈條較短

旅游業的產業規模較小,與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優越的旅游區域優勢不相稱。旅游業產業鏈條較短,沒有充分發揮拉動作用。在旅游總體收入中門票收入占了主要部分,有人稱河南旅游經濟為門票經濟。在諸如旅游商品生產、銷售,文化娛樂等方面一直是旅游業的“短腿”。1999~2007年,河南旅游商品銷售收入占該省旅游總收入的15%左右,遠低于全國25%的平均水平,較旅游發達省份的40%更低。旅游業缺乏與其它產業的結合,沒有形成新的共同發展的產業。

6.旅游業的外向型較弱

入境旅游一直是河南旅游的薄弱環節,入境客源人數少,收入低,客源目的地單一。2007年入境旅游為88.09萬人次,入境旅游接待收入3.18億美元,分別居全國第19位和20位,在中部6省中居第4位。客源分布國家和地區較少,主要來自港、澳、臺、南韓、日本、東南亞,歐美游客比例很小。薄弱的外向型旅游限制了旅游對外向型經濟的拉動,減弱了對外形象傳播的作用。

7.旅游企業弱小,缺乏核心競爭力

河南旅游企業普遍弱小,缺乏核心競爭力。旅行社業是旅游業的龍頭行業,河南旅行社業基本可以用小、散、弱、亂評價。全省991家旅行社,每年進入全國百強的旅行社僅有一家,大大落后與其他省份。近年河南高檔次的星級飯店增加較多,但沒有世界著名的飯店,整體實力不強,服務質量、管理水平不高。旅游交通是河南一大優勢,河南是全國重要鐵路和公路交通樞紐。但國際航空航線少、航班稀,入境旅游進入性較差,成為制約入境旅游的重要因素。旅游景區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龍門石窟、少林寺等國家五A級景區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影響,吸引了眾多的游客。但對全省的旅游資源缺乏統一的評價、規劃和整合,缺乏合力。

三、實施“旅游立省”戰略對策建議

1.增強和統一對“旅游立省”戰略的認識

各級政府應增強對“旅游戰略”的認識,深刻理解其意義和內涵,認清旅游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旅游業與其他產業的關系,科學認識河南發展旅游業的優勢、現狀和差距。全省上下對“旅游立省”戰略形成共識。

2.加強立法確立旅游業地位

加強旅游立法工作,將“旅游立省”從法律上確立為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期戰略。結合本省實際,在制定地方旅游法規方面走在全國前面,加強旅游執法的質量和力度,使旅游業發展納入法制軌道健康發展。

3.在旅游業發展中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通過制定適合旅游業發展的財政稅收政策、開發利用旅游資源政策、人才政策,政府投資導向等舉措,引導旅游業健康快速發展,使政府始終處于旅游發展的主導地位。建議成立省旅游委員會,統一領導全省的旅游工作,協調隸屬于各地、政府各部門的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行使法律賦予的省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門的職權。

4.樹立全省統一的旅游形象

在對旅游資源進行調查和評價的基礎上,深入研究資源的文化特點和內涵,設計河南旅游形象。采取統一的具有鮮明特點的語言、圖形、音樂符號表達和傳播旅游形象。反復宣傳和傳播,使之逐漸深入人心。

5.制定統一的長期旅游發展規劃

旅游發展規劃先行,統一規劃,明確發展目標。旅游資源的開發、保護、利用要在總的規劃下進行,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旅游項目建設要突出特點,彰顯中原文化特色,力求體現項目的唯一性,增加競爭力和吸引力。

6.“旅游立省”戰略要和“文化強省”戰略有機結合

實施“旅游立省”戰略和“文化強省”戰略有機結合。尋找旅游和文化的最佳結合點,合理開發利用文化旅游資源打造文化旅游產業,增強旅游的文化內涵,拉長旅游產業鏈,拓展文化產業。

7.“旅游立省”戰略要與解決“三農”問題相結合

實施“旅游立省”戰略要與解決“三農”問題緊密相結合,應將發展鄉村旅游作為重點,通過利用現有資源形成新的產業,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穩定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

8.“旅游立省”戰略要與中原城市群戰略相結合

實施“旅游立省”戰略要與中原城市群戰略相結合。在中原城市群的建設中,整合城市群內各城市的資源、規模結構和功能分工,打破行政區劃的束縛,形成統一的旅游大市場。逐步實現城市群的資源共享、產業互補、生態共建、各具特色、協調發展,構筑中原城市群旅游經濟隆起帶。

9.拉長旅游產業鏈充分發揮旅游的帶動作用

實施“旅游立省”戰略,發揮旅游業的帶動作用。首先從拉長旅游產業鏈做起,在旅游的吃、住、行、游、購、娛六個方面做足文章,提升旅游綜合功能,形成完善的旅游產業鏈。加快發展相關配套產業。制定政策鼓勵旅游文化產品的創新,對旅游商品的設計和生產,給予資金、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對民間工藝品、藝術品、傳統產品要挖掘、保護,培養傳人,積極扶持生產和銷售。

10.大力發展入境旅游,增強河南旅游的外向型

發展入境旅游應在打造有特色的旅游精品基礎上,加強對外旅游宣傳和促銷,拓展客源市場。打破常規走在其他省市前面,采取吸引外國旅行商投資辦旅行社的策略。目前重點應對日、韓、美、德、英、法、澳、意等客源國和港、臺的大旅行商采取優惠政策,吸引他們到河南開辦旅行社,利用其客源市場資源發展入境旅游。

11.打造世界級旅游精品

對旅游資源科學評價、認真整合,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突出其特點,改善環境,提高服務品質,極大增加對旅游者的吸引力。以龍門石窟、少林寺等知名景區點為核心內容,打造具有壟斷性的,代表河南形象,國內人人皆知、國際著名的世界級旅游精品。

12.組建旅游企業集團,提升旅游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以資金為紐帶,以資源為依托、以人才為核心,打破地區、部門的分割和限制,沖破體制束縛,招商引資,整合資源組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旅游企業集團。

“旅游立省”戰略是一項重大決策,實施此項戰略關系到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關系到億萬河南人民的切身利益。我們必須認真研究關于“旅游立省”戰略的理論,積極科學的實施“旅游立省”戰略。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完善理論。在實施“旅游立省”戰略的過程中,要與時俱進,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積極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破解決各種難題。不斷的努力和探索,確保“旅游立省”戰略的正確實施,推進河南經濟社會建設又快又好的健康發展。[論*文*網]

參考文獻:

[1]河南“旅游立省”研討會專家發言摘要[EB/OL].河南旅游咨詢網,2008.

[2]EdwardInskeep,張凌云譯.旅游規劃[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3]劉懷廉.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新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

[4]王大悟,魏小安.新編旅游經濟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十一五”旅游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06.

[6]邵琪偉.發展鄉村旅游促進新農村建設[J].旅游調研,2007,(01).

[7]國家旅游局.2007年中國旅游業統計公報[EB/OL].中國旅游網,2008.

本文關鍵詞:旅游立省產業發展戰略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