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式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0 15:50:2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討論式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嵌入式營銷研討論文
[摘要]隨著營銷實踐的發展,營銷理念也在不斷地推進與創新。嵌入式營銷便是一種基于顧客價值鏈的產業營銷新思維,其體現了現代營銷的三個核心理念:顧客滿意、競爭導向和關系營銷。本文將從嵌入式營銷的核心理念、一般程序、基本方式和主要特征入手,探討嵌入式營銷的理論結構。
[關鍵詞]嵌入式營銷關系營銷價值鏈產業營銷
一、嵌入式營銷的核心理念
嵌入式營銷是一種基于顧客價值鏈的新型產業營銷方式,在對產業顧客價值鏈分析的基礎上,綜合考慮顧客需求和競爭對手的行動,尋找企業資源能力與顧客盈利模式之間獨特的價值匹配,并將其嵌入到顧客的價值鏈上,使營銷活動成為顧客創造價值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而建立長期穩定的營銷關系。
嵌入式營銷體現了現代營銷中的顧客滿意、競爭導向和關系營銷三個核心理念。第一,嵌入式營銷關注顧客滿意,在保證顧客滿意的基礎上,提供價值鏈增值服務;第二,嵌入式營銷在為顧客提供附加價值的同時,需要考慮競爭者的反應與行動,只有采取與競爭者不同的營銷活動才能達到嵌入式營銷的目的;第三,嵌入式營銷是注重關系的營銷新思維,將自身的營銷活動嵌入到顧客的價值鏈中,有利于企業與顧客建立起長久且穩定的營銷關系。在嵌入式營銷所涉及的三種營銷理念中,關系營銷居于核心地位,嵌入式營銷的實質是要與顧客建立一種顧客穩固的營銷關系。
二、嵌入式營銷的主要特征
職業醫學討論式案例教學思考
1職業醫學課程性質和課程要求
職業醫學雖然是預防醫學的一門分支學科,但是與其他的預防醫學課程有很明顯的不同,尤其與臨床疾病聯系緊密,甚至其部分職業病的治療同臨床內科治療相同,課程中關于疾病的臨床表現、診斷以及發病機制與臨床疾病具有很強的相似性,所以,在職業醫學這門課程的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模式非常適合,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綜合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對于職業病的診斷、治療以及預防控制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增強學生適應崗位的基本職業能力。而教學重點突出體現在職業性有害因素的預防控制和職業病臨床知識方面,此外,職業性有害因素的識別、評價和危害性認定難度也較大,而案例教學可以通過多方面渠道解決這一難題,使學生融入到案例所設的場景之中,通過相互的討論,能加深對教材知識的了解,并有長時間的記憶力,實踐證明,討論式案例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和創新能力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4,5]。
2討論式案例教學的實施
案例教學模式在課堂中的實施主要有三個環節:案例的引入、案例的討論和分析、案例總結[6]。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案例討論式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教師不僅要全面掌握教材里相關難點和重點,還要結合教材知識選擇相關性較高的案例,并設計合適的問題供學生討論,案例討論的問題是案例教學環節的重點,好的問題能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能貫穿課程中的相關知識點。此外,也需要教師有較強的組織能力,所以,教師在準備案例教學時要充分備課,并選擇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新近發生的案例。討論式教學模式也可以整合到傳統式教學方法中,在傳授相關知識的同時穿插一些針對性強的小案例,將理論教學和實際案例結合起來,使課堂講解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7]。
2.1案例的引入
教師在課堂上呈現案例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根據教材中相關知識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方式,可以采用書面形式的案例材料,將文字材料發放到各個討論組,根據提出的問題要求學生進行有目的的討論,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介紹職業中毒病例的發生經過,并且結合圖片和影音視頻資源提供給學生,形成視覺聽覺以及文字的強烈印象,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案例的選擇非常重要,一方面要緊密聯系教材知識,另一方面盡量選取有一定社會影響的案例,尤其是經過新聞報道的案例,如果學生已經通過其他渠道了解了案例的大致情況,則更能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的。比如:河南省新密市張海超的"開胸驗肺"事件可以結合職業病的特點、診斷原則和預防控制等相關知識進行討論,并可以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目前我國在職業病診斷方面存在的不足。還有河北省白溝鎮的群體性苯中毒事故,通過這個案例討論可以使學生了解苯中毒的臨床表現、常見的職業性接觸機會、苯中毒的預防控制措施以及目前國內關于職業中毒監管方面存在的不足等等多方面的知識。此外,結合鉛中毒的病例討論職業史在職業病診斷方面的意義,學習鉛中毒的臨床表現、職業性接觸機會以及鉛中毒的治療等方面的知識。最后,結合一些意外中毒事故討論急性中毒事故的現場處理原則、勞動場所現場調查內容以及中毒現場組織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可以增強學生的現場處置能力,不明原因中毒的現場調查等與工作實踐密切聯系的相關知識。此方面的案例很多,需要教師在課堂中合理的設計和組織。
農村高中地理“討論式”教學策略
由于高中地理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相對比較枯燥,學生缺乏生活閱歷,在課堂學習中常常是教師在講臺上激情澎湃,學生在講臺下云里霧里,在遇到實際問題時一籌莫展,教師還埋怨學生:“這個知識點我已經講了多少次,你們怎么還錯?”其實,高中地理課堂想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必須強化自我素質,緊緊圍繞課堂教學,優化教學方略,尋求合適的教學切入點,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學中筆者依據所在農村高中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恰當的方法,以“討論式”教學為主,盡量讓學生在自我發現和生生探究交流中優化學習效果。
一、科學設計課堂教學,確定合理的討論主題
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只要教師課前做好了準備,討論就一定能達到應有的效果。教師不僅要準備討論的內容,還應設計好總問題和分問題及學生可能出現思考的預案。絕不能讓討論流于形式。如在學習新課標湘教版必修I時,很多同學對“黃赤交角”的知識理解存在較大的困難,部分學生因此可能會產生厭學心理,筆者依據實際在前面三個單元內容學習結束后設計問題,讓學生討論與“黃赤交角”相關的地理現象。學生在已經學習該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交流討論,得出:(1)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2)正午太陽高度及晝夜長短的變化;(3)四季和五帶;(4)晨昏線與經線之間的關系;(5)地中海和熱帶草原氣候的成因;(6)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7)南亞夏季風的成因;(8)北印度洋季風環流成因等結論。教師接著要求學生進行討論,5分鐘后各討論小組組員就已經得到的8個結論發表見解。這種遞進式的教學安排既能對自然地理前面三個單元已經學過的內容進行梳理,更可以對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中最核心且較難的內容強化。很多學生在討論結束后均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一直比較困惑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再如新課標湘教版必修II中可持續發展內容,很多學生缺少必要的生活體驗,即使能夠有所思考也往往浮于表面。在學習時筆者巧妙利用假期引導學生主動關心身邊的環境問題,將生活在城鎮和鄉村的學生分別分組,按照教師的要求有目的地考察所在地與可持續發展有關的地理現象,進行整理并搜集資料加以思考。教師在課堂教學前對學生們的發現加以匯總,問題設置時引導學生將發現的環境問題歸類,參考教材和導學案分析環境問題的成因,進而就全球氣候變暖、酸雨、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問題讓學生選擇他們覺得最熟悉的部分分析原因、造成的危害和治理措施,教師最后以全球氣候變暖為例整理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指導學生建立對基本問題的分析思路。
二、恰當課堂評價,準確調節課堂氛圍
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促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好地保持,恰當的課堂評價是確保良好課堂學習氛圍形成的重要保障。“討論式”教學對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要求很高,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課堂評價要適時、適度。對基礎相對較弱的可以降低要求,能力要求較高的設問主要安排在討論后請學習小組組長發言,其他同學補充,教師及時整理、總結。筆者評價學生的方式有很多,如激勵的眼神、掌聲、小小的實物獎勵等等。當然若學生對問題的思考不夠認真,也會適度批評,但盡量以鼓勵為主,較為嚴厲的批評通常在課后和學生的個體交流中進行。這樣的課堂評價對課堂學習氛圍能夠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學生既可以自由思考、積極展示,也會遵守課堂紀律,確保課堂教學順利推進。由于高中地理學科課時限制,為達成教學目的,教師們總是覺得時間太有限,不愿意犧牲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去激勵學生,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善意的批評。將學生能自行或通過討論解決的問題交給學生自主完成,學習效果遠比教師一講到底強很多,學習也會增添樂趣,我們更能收獲學生思維碰撞的精妙。
三、機智因勢利導,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
“生物化學”討論式課堂的設計和實踐
摘要:討論式教學是一種開放式課堂教學方法,通過討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形成一種互動式、合作式的學習方式。本文通過討論式教學課堂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設計和實踐,對討論內容的來源、討論過程的實施進行了探討,并對討論式教學的教學效果、缺點和應對方法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討論式教學;課堂設計;生物化學
生物化學課程由于信息量大、內容錯綜復雜,新知識和新技術層出不窮,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一直是教師們在生物化學教學中思考的問題。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包括互動式、組合式、討論式等讓學生充分進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來,在大學教學中受到廣大一線教師的重視[1-4]。討論式教學作為一種開放式課堂教學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討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形成一種互動式、合作式的學習方式,從而讓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更深入地掌握教學內容,完成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4,5]。本文通過討論式教學課堂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設計和實踐,對討論內容的來源、討論過程的實施進行了探討,并對教學效果、討論式教學存在的缺點和應對方法進行了簡要分析。
1討論式課堂中討論內容的來源和設計
在生物化學教學中采用討論式教學課堂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化學的理論知識、實際應用及學科進展并在討論中學會思考,因此討論內容的類型主要是問題式和信息式的。問題式內容重點在對一個復雜的問題通過討論得出結論,對規定內容讓學生圍繞題目來討論,更有成效。信息式內容則重點在對沒有答案或沒有唯一答案或有爭議的問題即開放式問題,鼓勵學生參與討論而不用擔心不正確,讓學生有相當的自由來充分表達其觀點。通常討論內容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1.1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
造林參與式質管措施分析探討論文
參與式管理作為林業外資項目常用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近年來已被國內林業管理人員普遍接受。參與式管理可定義為在造林決策過程中各利益相關者,包括政府、社區、村民和經營者的自愿、平等介入,包括確立目標、制訂規劃、明確造林權屬、實施及評估、分享獲得的利益。在現行管理情形下,主要是促進社區群眾在造林過程中的決策參與。
一、項目區基本狀況
青陽縣地處長江南岸,皖南山區北沿,是安徽省重點山區縣之一,2003年起實施《中德財政合作安徽二期造林項目》(簡稱德援項目),項目造林實行參與式管理,造林目標、任務、經營形式、規劃設計、技術準備、材料準備、后期管護等都由項目利益相關者———項目主管部門、技術人員、社區負責人、村民和經營者共同討論決定。改變了過去由項目主管部門下達任務,技術人員按任務做作業設計,經營者按既定的方案進行實施,忽視了社區、村民的參與和影響,基層組織和村民的意愿沒有參與到項目之中。德援項目實施四年來,造林2·1萬畝獲得成功并取得預期效果,造林面積保存率100%,成活率(保存率)90%。總體成效好于其它造林項目。青陽縣東部酉華、喬木、新河、木鎮、丁橋等鄉鎮有石灰巖山場4萬余畝,屬集體林地,由于山場巖石多、土層薄、水肥貧瘠、保水保肥能力差,植被自然恢復慢。2003-2005年,我縣實施德援造林項目,項目以生態建設為主,要求在上述植被極難恢復的林地上開展人工造林或封山補植,造林經費主要由德方無償援助,但項目管理極其嚴格,必須按參與式理念管理項目。造林是一項社會性很強的工作,造林質量管理和控制涉及的不單純是技術性問題,造林過程涉及各級政府、當地社區和村民等多個利益相關者。通過對當前影響造林質量因素的診斷,一個基本事實是:在影響造林質量的各種因素中,技術層面的因素實際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而決定造林質量高低更多的是非技術因素,一是由于體制所形成的還沒有走出計劃經濟的模式,層層下達造林計劃,基層為完成任務而造林,行政命令多,自覺自愿少;二是產權機制問題,產權不清晰,責權不明,加之林業周期長,效益相對較低,影響造林者造林和管護的積極性;三是科技水平低,沿襲多年的造林技術,不適地適樹,不重視種苗、整地、水保、栽植、管理等諸方面質量。其中根本在于是否充分調動了群眾參與造林的積極性,使群眾通過參與造林真正獲益。項目參與者和村民普遍認識到:造林質量管理必須進一步強調對造林主導功能認識,即不僅要滿足國家和社會對木材或生態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需要滿足當地利益相關者尤其是當地群眾的需求,充分考慮造林對當地群眾生產、生活等生存環境及變化的影響,以及這種影響可能對造林過程中行為的影響。
二、規劃設計階段的主要任務
規劃設計參與式管理是關系到造林成敗的關鍵階段,在將目標社區(鄉、村、自然村)有意向地納入了造林項目總體規劃范圍之后,了解當地自然、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和當地林業發展需求,進行項目規劃,落實造林地塊、造林權屬,確定造林收益分成和造林樹種、造林模式、時間進度并簽訂造林合同等關鍵問題,所有這些都是通過參與形式得以落實。具體做法是:
2·1加強宣傳提高認識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探討論文
全要素生產率不高
國內學者將近幾十年中國經濟發展方式歸納為“趕超戰略”、“低價工業化模式”、“過度工業化”、“低價競爭模式”等,認為發展主要靠要素積累推動,技術進步較低,發展的可持續性差,潛臺詞是中國經濟發展要走提高技術進步之路。但如何轉變發展方式并非易事,因為經濟發展方式的形成與一國經濟所處的特定環境和發展階段相關,不可能脫離該客觀基礎去人為構造新的發展方式。
筆者認為,從一國經濟成長的長期歷史看,人均產量增長分為兩個階段。在人均資本存量處于較低水平的階段,隨著人均資本的增加,人均產值呈加速增長之勢,具有規模收益遞增的特征。中國近幾十年的高速增長符合這一規律,所以高投入是對的,它是使中國迅速脫離貧困的最好選擇。
但要注意到,增長路徑還有后半段,當人均資本存量達到某一水平時,資本存量的進一步增加,人均產出將在越過該水平后呈遞減的增長趨勢,即規模收益遞減,這時再加大資源投入,效果會很差,最終使增長不可持續。中國目前應該到達了該水平,因為真正意義上的沒有資本的潛在勞動力基本消失了。好在我們并非只有這一條路可走,技術進步使經濟能持續增長。經濟學家通常把全要素生產率(或稱總和要素生產率,TFP)提高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作為衡量技術進步的標準,如果在生產過程中,生產要素投入的總量未變而產出水平增加,則說明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了。中國目前TFP水平不高,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就是要減少要素投入,提高TFP水平。
自主創新需求仍較少
上面討論的是生產問題,經濟過程包括需求和生產兩個環節,而且生產與需求的關系日益緊密,需求創造供給的力量不斷強化,這就要求分析經濟發展應包括整個商品鏈,從產品的最初投入到最終消費。
歷史教學方式探討論文
目前,中學歷史教學出現了一些新的改革趨勢,即從過去的單純依靠教師死板的滿堂灌教學,逐步轉變為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在課堂教學中,也采用了一些掛圖、幻燈等教具進行直觀教學,從而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增加了一些感性認識。然而,由于每一章節的每個部分不可能都采取這種方式來展現當時的情境。因此,要想每節課都充分再現歷史情境,真正做到輕松、愉快地教學,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如何徹底地改變這種修修補補的教學模式,充分使學生感受到歷史課的樂趣,再現歷史情境,使學生比較易于理解過去尤其是數千數百年前的陳年舊事,加深對歷史知識的感性認識,從中培養他們理性思考歷史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樂?筆者認為,歷史教學應該大膽借鑒音樂電視(MTV)的做法,即將每一章節的教學內容制作成一集或幾集的歷史電視,我們姑且把它稱為HTV(HistoryTelevision)。
把中學歷史教科書上的內容制作成HTV,歷史學科具有獨特的學科優勢。
首先,歷史學科每一章節內容都是一個或幾個比較完整的故事,它們具有一定的情節。這一點是其他學科所缺乏的。而且即便是在教學中,有時也不得不對某些情節進行渲染。這是制作HTV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是當今歷史題材影視劇得以風靡的重要原因。據粗略統計,從商周到明清,歷代有名的帝王將相、文人學士、才子佳人差不多都搬上了銀屏。如《東周列國志》、《封神榜》、《秦始皇》、《西楚霸王》、《艷后呂雉》、《三國演義》、《隋唐演義》、《唐太宗李世民》、《武則天》、《水滸傳》、《朱元璋》、《戲說乾隆》……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應該說這些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是學生學習了解歷史知識的較好途徑,但是由于這些電視劇中情節虛實混雜,不僅學生無法分辨,就是專家學者也不可能去考證這些歷史劇中情節的虛實。因此如果把這些娛樂大眾的消遣品作為一種正確無誤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顯然是不嚴肅的。況且這些歷史影視劇特別是電視連續劇往往是長篇大作、恢宏巨制。一部《三國演義》就長達80多集,照此下去,何年何月才能學完歷史?再者,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只注重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文人學士,對歷史的其他方面如社會經濟、文化生活、普通民眾則關心不夠。僅講偉人、能人、名人,忽視眾人、凡人也不合乎“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真正主人”這一偉大論斷。所以依靠現有的有關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來進行形象化教學,顯然是行不通的。
那么作為教學所用的HTV,就必須是短小精悍型的。也就是說,在介紹歷史人物、講述故事情節時要借鑒歷史劇制作的方法但又要講究精練、注意必須與史實相吻合。具體說來,要符合課堂教學的要求,內容不宜過多,以教材中所述為主,不宜作更多的發揮,否則便難免有重蹈歷史劇覆轍之嫌;時間不宜過長,一節課的內容以半個小時左右為宜,要有一定的空余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同時老師也可作適當的歸納和分析。
其次,已經發掘的遺址、化石或留存下來的遺跡為HTV的制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制作HTV不僅需要通過人物表演使故事形象化,對于歷史上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的講述,則最好把相關的遺跡、遺址、化石拍攝下來,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這樣學生在學習課文內容時,腦海中就有了直觀的印象,而不必等課程早已結束時再組織學生外出去博物館、紀念館參觀。因為到那時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已經是見似已見、學似已學,兩者已難劃等號了。何況中華之大,歷史遺跡之多,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都有分布,要組織學生全部去實地考察、學習,只能是一句空話,而HTV就能解決這個難題。
歷史教學方式探討論文
目前,中學歷史教學出現了一些新的改革趨勢,即從過去的單純依靠教師死板的滿堂灌教學,逐步轉變為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在課堂教學中,也采用了一些掛圖、幻燈等教具進行直觀教學,從而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增加了一些感性認識。然而,由于每一章節的每個部分不可能都采取這種方式來展現當時的情境。因此,要想每節課都充分再現歷史情境,真正做到輕松、愉快地教學,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如何徹底地改變這種修修補補的教學模式,充分使學生感受到歷史課的樂趣,再現歷史情境,使學生比較易于理解過去尤其是數千數百年前的陳年舊事,加深對歷史知識的感性認識,從中培養他們理性思考歷史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寓教于樂?筆者認為,歷史教學應該大膽借鑒音樂電視(MTV)的做法,即將每一章節的教學內容制作成一集或幾集的歷史電視,我們姑且把它稱為HTV(HistoryTelevision)。
把中學歷史教科書上的內容制作成HTV,歷史學科具有獨特的學科優勢。
首先,歷史學科每一章節內容都是一個或幾個比較完整的故事,它們具有一定的情節。這一點是其他學科所缺乏的。而且即便是在教學中,有時也不得不對某些情節進行渲染。這是制作HTV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是當今歷史題材影視劇得以風靡的重要原因。據粗略統計,從商周到明清,歷代有名的帝王將相、文人學士、才子佳人差不多都搬上了銀屏。如《東周列國志》、《封神榜》、《秦始皇》、《西楚霸王》、《艷后呂雉》、《三國演義》、《隋唐演義》、《唐太宗李世民》、《武則天》、《水滸傳》、《朱元璋》、《戲說乾隆》……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應該說這些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是學生學習了解歷史知識的較好途徑,但是由于這些電視劇中情節虛實混雜,不僅學生無法分辨,就是專家學者也不可能去考證這些歷史劇中情節的虛實。因此如果把這些娛樂大眾的消遣品作為一種正確無誤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顯然是不嚴肅的。況且這些歷史影視劇特別是電視連續劇往往是長篇大作、恢宏巨制。一部《三國演義》就長達80多集,照此下去,何年何月才能學完歷史?再者,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只注重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文人學士,對歷史的其他方面如社會經濟、文化生活、普通民眾則關心不夠。僅講偉人、能人、名人,忽視眾人、凡人也不合乎“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真正主人”這一偉大論斷。所以依靠現有的有關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來進行形象化教學,顯然是行不通的。
那么作為教學所用的HTV,就必須是短小精悍型的。也就是說,在介紹歷史人物、講述故事情節時要借鑒歷史劇制作的方法但又要講究精練、注意必須與史實相吻合。具體說來,要符合課堂教學的要求,內容不宜過多,以教材中所述為主,不宜作更多的發揮,否則便難免有重蹈歷史劇覆轍之嫌;時間不宜過長,一節課的內容以半個小時左右為宜,要有一定的空余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同時老師也可作適當的歸納和分析。
其次,已經發掘的遺址、化石或留存下來的遺跡為HTV的制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制作HTV不僅需要通過人物表演使故事形象化,對于歷史上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的講述,則最好把相關的遺跡、遺址、化石拍攝下來,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這樣學生在學習課文內容時,腦海中就有了直觀的印象,而不必等課程早已結束時再組織學生外出去博物館、紀念館參觀。因為到那時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已經是見似已見、學似已學,兩者已難劃等號了。何況中華之大,歷史遺跡之多,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都有分布,要組織學生全部去實地考察、學習,只能是一句空話,而HTV就能解決這個難題。
分布式能源發展探討論文
【摘要】節能既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也是當前一項緊迫的任務。節能工作要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節約資源基本國策,堅持開發與節約并舉,節約優先的方針,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加快技術進步為根本,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淘汰落后技術和設備,加快發展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產業的整體技術裝備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國的分布式能源發展方興未艾,從7-8年前的分布式能源概念的引進提出,到大家現在普遍的認知,能源專家和有關部門做了大量推動和普及工作。分布式發電有時也稱為分散式發電,電力的生產和使用在同一地點或限制在局部區域內,在集中供電的大電網覆蓋地區,電力用戶一側建設的電源點或電力消費限制在配電網內的電源點可作為分布式發電看待。
分布式發電主要包括熱電聯產、用戶側太陽能光伏發電、燃料電池、農村小水電、小型獨立電站、廢棄生物質發電、煤矸石發電,以及余熱、余氣、余壓發電等。熱電聯產受供熱范圍限制,一般要按照熱用戶的位置分散布點;離網的分散電源點受人口密度限制,布點也是分散的;各種廢棄物資源數量有限,受能量密度限制,也需要分散利用。以上條件決定了分布式發電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也決定了分布式發電的獨特優勢。
燃天然氣冷熱電聯供分布式能源系統項目具有節約能源、改善環境、提高供能質量、增加電力供應,應對突發事件等綜合效益,是城市治理大氣污染、調整燃料結構和提高能源綜合利用率的必要手段之一,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公益性基礎設施,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要措施,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和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
分布式能源發展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熱電專業委員會1999年的濟南年會、2000年的寧波年會、2001年的重慶年會和2002年昆明年會中均有一些學術論文積極宣傳、推廣小型全能量系統,實現小型熱、電、冷聯產。2002年9月份熱電專委會還專門在南京召開“天然氣在熱電聯產應用專題研討會”。2003年海口年會論文集,2003年12月又在上海召開分布式能源熱電冷聯產研討會,出版論文集并提出“關于發展分布式能源熱電冷聯產的建議”。2004年10月在北京與國際分布式能源聯盟共同主辦了“第五屆國際熱電聯產分布式能源聯盟年會”。
跨越式發展研討論文
一、比較優勢戰略理論及其科學性
林毅夫等從對趕超戰略的批判入手,借助于國際分工和貿易的比較優勢理論,提出了經濟發展的比較優勢戰略理論。該理論認為,落后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根本差別在于要素稟賦結構的差別。一國最具競爭能力的產業、技術結構是由其要素稟賦結構決定的。一個經濟系統中產業結構和技術結構總體水平的升級,從根本上說,依賴于該經濟中要素稟賦結構的變化。因此,發展中國家要趕上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目標應該定位于盡快地提升本國的要素稟賦結構。而提升本國的要素稟賦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該國所遵循的經濟發展戰略。遵循比較優勢發展,會使得整個經濟具有競爭力,經濟發展速度加快,資本積累的速度將遠高于勞動力和自然資源增加的速度,要素稟賦結構得到較快的提升。隨著要素稟賦結構和比較優勢的動態變化,一個經濟的產業和技術結構也會自然而然地升級。
正如比較優勢理論揭示了國際分工和貿易的一般原理和規律一樣,林毅夫教授的比較優勢戰略理論揭示了一國資源稟賦結構與產業發展關系的一般原理和規律。(1)要素稟賦差異是落后國與發達國的差異所在這一論斷,指出了經濟演講過程的特點,經濟的發展表現為要素稟賦結構的不斷提升。(2)揭示了要素稟賦結構與產業結構的對應性。不可否認,一國要素稟賦結構狀況對該國產業結構的形成具有重要制約作用,一個經濟的產業結構狀況與其要素稟賦結構狀況存在對應關系。無論采取何種經濟發展戰略,要素稟賦結構都是最重要的既定外生變量。合理的產業結構是以要素稟賦結構為基礎和支撐的,而一國產業結構的演變和升級無疑也要反映該國要素稟賦結構的變動。符合要素稟賦結構的產業發展會得到促進,不符合要素稟賦結構的產業發展會受阻。(3)要素稟賦結構的升級是產業發展以至于一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決定因素。發展中國家要想實現產業結構的快速演進,接近并趕超發達國家,必須注重要素稟賦結構的提升,從比較優勢上尋求突破。
比較優勢戰略的合理性和適用性是由比較優勢理論的合理性和適用性決定的。比較優勢理論是國際分工和貿易的基礎,由斯密的絕對成本論到李嘉圖的比較成本論,再到赫克歇爾和俄林的要素稟賦理論,比較優勢理論形成了完整的體系。這個理論揭示了國際貿易領域客觀存在的經濟運行的一般原則和規律,薩繆爾森稱之為“國際貿易不可動搖的基礎”。絕對成本論不僅指出了產品的絕對成本是一國貿易的基礎,第一次論證了國際貿易的互利性質,而且揭示了絕對成本優勢的來源:一是自然稟賦的優勢,二是人民的特殊技巧和工藝上的優勢。比較成本論的“兩優擇重,兩劣擇輕”思想則揭示了分工和貿易互利性的一般特征,指出不論一國處于什么發展階段,都可按照比較優勢的原則參與國際分工和貿易并從中獲利。要素稟賦理論從各國要素稟賦差異的角度說明了比較成本產生的原因,提出了通過要素選擇和合理組合降低成本,獲取貿易利益的思想。
二、比較優勢戰略理論的不足
比較優勢發展戰略在理論界得到一定的認同,但也遭遇到大量的批評。郎永清(2004)認為,要素稟賦對產業結構的形成的確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規模經濟和集聚經濟的存在,一國的產業結構并非僅由要素稟賦結構先天決定。一國的經濟能否實現持續增長主要取決于其在國際分工格局中的位置。如果一國的要素稟賦在較為落后的產業方面具有比較優勢,那么,根據比較優勢戰略理論,該國在國際分工中將一直處于不利位置。因此,如果片面強調要素稟賦對產業選擇的決定作用,有可能損害一個國家長期發展的可能性。胡漢昌和郭熙保(2002)認為,比較優勢戰略存在的問題表現在:第一,就現實的對外貿易而言,比較優勢產品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收益不可能長期化。第二,就長期的對外貿易而言,比較優勢產品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也不能自動、自發地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轉變。第三,就整個國民經濟發展而言,比較優勢戰略不能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戰略。理由在于,一是大國對外貿易作用的局限性和復雜性,二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無力帶動產業結構升級,三是對外貿易的引擎作用是有條件的。第四,比較優勢戰略忽略了制度和文化對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此,漸進式、分步式的追趕戰略即后發優勢戰略是可行的選擇。郭克莎(2003)認為,中國的對外貿易戰略雖然要重視發揮比較優勢,但不能以比較優勢戰略作為基本的戰略模式,而需要突破以比較優勢理論為基礎的傳統國際分工模式的束縛。中國對外貿易戰略的理論依據,是以動態比較優勢為基礎。以比較優勢的轉換為導向,同時有選擇地利用靜態比較優勢,有重點地推行逆比較優勢戰略。廖國民和王永欽(2003)認為,一國即使具有資源稟賦的比較優勢,如果存在技術劣勢和競爭劣勢,該國的產業也必將缺乏國際競爭力,不可能從專業化分工和國際貿易中獲得持久的好處。而一國哪怕不具有資源稟賦的比較優勢,但如果交易效率和規模經濟存在比較優勢,該國在分工中同樣具有競爭力,能夠充分享受到專業化分工和規模經濟所帶來的內生比較利益,從而能較快地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并實現向發達國家的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