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法教學方法的案例范文
時間:2023-10-12 17:17: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討論法教學方法的案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財務管理專業;經濟法;教學改革
經濟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財務管理專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財務管理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中,往往更加重視培養學生財務管理的專業知識,而經濟法課程雖然也是一項必修基礎課程,但學生往往對于經濟法的學習缺乏重視。同時,傳統的以講授法、案例教學法和討論法為體系的教學方法,在當代的經濟法教學中明顯存在不適用的問題,導致了財務管理專業經濟法教學的效果較差,難以實現經濟法教學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因此,在新時期下,需要對傳統的經濟法課程教學進行改革,改正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從而達到提升財務管理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水平的核心目的。
一、財務管理專業經濟法教學的教學方法
(一)講授法
講授法也就是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和教學,從而讓學生從中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最基礎也是最常用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應用于財務管理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還應用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方方面面。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了課堂教學當中,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但其實質上仍然是講授法。
對于經濟法教學而言,由于法律本身就具有大量的理論知識,并且這些理論知識又是以文字的形式進行表達的,因此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除此之外,財務管理專業學生通常并非法律出身,其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相對較為薄弱,利用講授法的方式灌輸經濟法的基礎知識,學生的接受能力較差,即使能夠結合多媒體技術,使得講授法更加生動,但同樣難以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也就導致了經濟法教學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二)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一種脫胎于傳統的講授法,通過引入實例,使實例與講解的內容相結合,從而講知識點更直觀的體現出來,更方便學生學習和理解的教學方法。目前,案例教學法已經廣泛應用到多種學科,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國教學體系中,案例分析法依然處于比較簡單的階段,其效果有限,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改革。
案例分析法與傳統的講授法融合多媒體技術教學有著本質上的差別,講授法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雖然也會利用多媒體課件提出案例,但這些課件或圖片主要起到說明作用而非案例作用。而案例分析法則是需要在某一個案例的基礎上,通過結合所學知識,對案例中發生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提升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在經濟法中,大量法律條款的消化和理解,都需要實際案例的支持。因此,在財務管理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中,案例分析法相比講授法具有更高的優越性。
(三)討論法
討論法也就是一種通過教師提出問題或主題,引導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從而獲取新知識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主要優勢,在于能夠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產生多種不同的觀點,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討論法在國外高校中應用較為頻繁,主要體現在經濟或法律類課程中。在財務管理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由于討論法需要學生全員參與,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知識基礎,而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往往缺乏法律素養和知識,也就導致了在財務管理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中開展討論法教學會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財務管理專業經濟法教學的主要問題
(一)講授法的主要問題
對于絕大多數課程而言,講授法都是最基礎的教學方法,講授法的質量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的質量。但在實際應用中,講授法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經濟法的知識結構與學生本身的知識結構沖突。對于已經有了一定法律學知識基礎的學生而言,講授法能夠起到較好的作用。而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往往沒有法律學知識基礎,因此,在利用講授法進行教學時,學生往往很難理解經濟法中的各種概念和理論,導致了經濟法的知識結構與學生本身的知識結構存在沖突。
其次,開展信息化教學存在一定的限制。信息化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能夠將所講解的理論知識,利用更直觀的方式體現出來,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消化和理解的水平。但對于經濟法而言,經濟法的知識通常是以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其主要原因是法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很難通過其他形式體現出來。這也就導致了在經濟法教學中開展信息化教學存在一定的困難。
最后,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講授法作為一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長期被動接受知識,沒有注重在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除此之外,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通常沒有接觸過法律學習,對于經濟法這種具有高度抽象性并且枯燥的內容缺乏學習興趣,也就導致了采用講授法教學,學生往往存在著學習積極性偏低的問題。
(二)案例分析法的主要問題
案例分析法能夠提出一些實際生活中出現過的問題,這種教學方式有效的降低了經濟法的理論性,是一種更被學生喜愛的教學方式。但案例分析法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為了給學生理清案例的過程,更易于學生分析和理解,教師通常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為學生構建情景,必然會導致理論知識的學習時間下降。同時,案例分析法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而學生往往缺乏經濟法基礎,導致了案例分析缺乏理論深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案例教學法需要大量實際案例的作為載體,而對于經濟法尤其是細分到財務管理專業中,往往存在著案例稀缺的問題,同時許多案例的典型性較差,難以起到案例分析法應有的作用。
(三)討論法的主要問題
討論法最大限度的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投入到學習中來,有效的激發了學生整體的學習積極性。然而,在財務管理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與案例分析法相同,討論法也對于學生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制約,學生的基礎知識不足,在討論的過程中就會產生不懂得如何討論、無話可說的問題。另一方面,對于法律而言,法律的規定和案例都不一定只有一種結論,很有可能會產生多種討論結果。這也就導致了討論法容易出現意見無法統一的問題。
三、財務管理專業經濟法教學的改革思路
(一)優化財務管理專業經濟法課程體系設置
經濟法課程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對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就目前而言,財務管理專業的經濟法教學課時往往較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經濟法教師經常加快課程進度,著重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這也就導致了財務管理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很難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利于提升經濟法的教學質量。因此,需要提高經濟法的課時,使其與其他財務管理專業的基礎課程課時持平,可以為經濟法教學提供更廣闊的發揮空間,從而提升經濟法教學質量。在獲得了更多的課時之后,經濟法課程教學可以適當的降低講授法的比重,提高對案例分析法和討論法的使用時間,能夠優化財務管理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模式,從而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
目前,財務管理專業經濟法的教學教師往往是由財務管理教師兼職的,還有部分是專業的法學教師從事經濟學課程的講解。但這一部分教師往往對于財務管理的了解程度偏低,而既對財務管理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又具備扎實的法律基礎的教師數量偏低,導致了經濟法的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提升。因此,高校要對教師隊伍的建設有足夠的重視,一方面,要邀請業內的專家學者來到高校中,通過論壇或講座等方式,培養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另一方面,還要定期組織優秀骨干教師進行專業能力的培養,對于促進教師整體教學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重視討論法的作用
討論法在財務管理專業經濟法教學中能夠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這種方法對于教師和學生的知識基礎有較高的要求。因此,不能夠在任何情況下都開展討論法教學。財務管理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主要可以在以下幾種情況下使用:首先,是教學時間充足的情況下。討論法一般會消耗較多的教學時間,如果課時緊張仍然采取討論法,極有可能產生反作用。因此,討論法應該主要在課時充足的情況下進行。其次,是學生開展預習之后進行。討論法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對于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只有在進行預習之后才會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討論能力。最后,更加注重探討案例問題,理論問題則需要有一定規劃后再開展。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普遍缺乏法律知識基礎,開展理論問題的探討會具有較高的難度。而對于案例問題,學生在財務管理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必定會潛移默化的收到一定的經濟法教育,在案例問題中開展討論法教學,能夠更易于學生接受,因此應該重視開展案例討論教學,理論討論教學則需要在課程有一定進展后再進行。
四、結語
從過往的教學經驗可知,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會有其優點和缺點,完全摒棄或追捧一種教學方法,不僅難以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會導致課堂教學生態環境產生混亂的問題。講授法、案例分析法和討論法都是在財經管理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方式,將其進行結合和優化設置,可以有效的起到提升經濟學教學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齊晉.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模式構建——基于法學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模式的對比分析[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2,15(03):47-52.
[2]王艷.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06):48-49.
[3]鄭翔,丁琪,李佩.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的問題與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運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5,31(03):76-78.
[4]白泉旺.高校經濟法的教學方法改革研究——以經濟管理類本科生《經濟法》課程為視角[J].經濟師,2008(03):105-106.
篇2
[關鍵詞]創新教學;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擬法;分組討論法
[中圖分類號]G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5-0146-02
2003年,我國教育部正式把消費者行為學規定為市場營銷專業必須開設的專業主干課。該課程對于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如何提高消費者行為學的授課效果,如何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成為消費者行為學授課教師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 消費者行為學課程的特點
消費者行為學學科的獨特特點使得在教學過程中要尤其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進。
1.1 課程的實踐性強
消費者行為學是管理學中唯一一門可以使學生以雙重身份來體驗營銷過程和消費行為的一門課程,每個學生都是既作為消費者存在,又要以營銷者的身份和角度來分析消費行為。對消費者行為的研究是許多企業制定營銷策略和戰略的前提,極強的實踐性使得消費者行為學必須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進才能讓學生收獲更多的知識和體驗,能深刻理解和感受消費者行為學的實踐應用價值。
1.2 知識的多學科融合
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和企業家開始關注消費者行為過程及其影響因素,消費者行為學成為一門涉及學科范圍廣、輻射領域多的新興學科,因此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人類學、人口學等知識在消費者行為學中有很多體現,課程的特點要求授課教師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很強的課堂駕馭能力,能夠啟發學生思考各學科間的關聯性,也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從消費者行為學課程的學習中增強對市場營銷的興趣。
1.3 對先修課程要求高
消費者行為學的先修課程是市場營銷學和心理學,學生對市場營銷學知識的扎實掌握和對心理學知識的了解是學習好消費者行為學的前提,先修課程的學習對于增強消費者行為學的授課效果很有幫助。
2 消費者行為學教學中存在的難點
考慮到學科特點,老師要想把消費者行為學課程講好,讓學生深刻領會學科內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授課教師在思路安排、備課、授課過程中都需要不斷努力,不斷探索,不斷進步,才能應對消費者行為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難點。
2.1 課程內容體系不統一
由于消費者行為存在多樣性、復雜性、可引導性和可探索性等特點,這使得關于消費者行為學的著作的研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目前國內學者對于消費者行為學的研究體系很不統一,不過學術界普遍認為符國群編著的《消費者行為學》的體系是比較簡明的,直接圍繞消費者決策過程和影響因素進行內容的安排,框架清晰合理,美中不足的是,他的著作主要以國外的研究理論和數據為主,對本土情況兼顧不夠。在授課過程中,我們在框架上主要參照符國群的體系,在具體內容講解上更多地依靠教師的材料收集和合理安排。
2.2 心理學知識傳授難度大
消費者行為學的先修課程是市場營銷學和心理學,對多數學校來講,市場營銷學的先行講述為消費者行為學的教學奠定了良好基礎。而心理學在許多學校屬于選修課,學生心理學基礎知識薄弱增加了學生學習消費者行為學的難度,教師也要思索如何以更好的方法來講述心理學相關知識。
2.3 教學方式過于單一
對于很多高校而言,消費者行為學課程的教學方式大都是采用課堂授課加上多媒體課件展示,目前多數高校尚沒有專門的消費者行為學實驗室和模擬軟件,在學科中開設實踐課時的學校也不多,教學工具上的缺乏和消費者行為學本身的內隱性特點限制了多種教學方法的應用,過于單一的教學方式限制了該學科的靈活性和實踐性的發揮。
2.4 考核形式與實踐性要求不一致
很多學校消費者行為學教課程的考核以卷面考核為主,這種考核形式與學科的實踐性不統一,嚴重制約了授課效果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實踐環節的融入,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考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實踐分析能力。
3 消費者行為學教學創新方法的應用
通過多年教學實踐和摸索,我們在消費者行為學課堂上采用多媒體授課的同時,還嘗試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創新式教學,實現理論和實踐并重。下面就幾種我們采用的教學方法和大家做一個交流和探討。
3.1 案例分析法的應用
案例分析法一直被譽為最能發揮學生創新思維和提高教學效果的方法之一,在消費者行為學的很多章節中,我們采用案例分析法來進行知識的傳授,比如在消費者滿意與不滿章節中我們讓學生討論最近兩年的日本本田和豐田汽車召回事件,分析召回事件對企業和消費者的影響,讓學生分析QQ和奇虎360之間的沖突對消費者購后心理的影響。學生反應熱烈,分析積極。
具體做法是,事前一周布置案例題目,在學生準備充分之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對這些案例進行分析,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考慮到課時的有限性,我們一般建議以小組形式發言,學生們各抒己見,對案例的分析比較深刻和透徹,收到了很不錯的效果,學生也比較歡迎這種形式的教學。
3.2 情景模擬法的應用
由于消費者行為學有很強的實踐性,非常貼近生活,我們嘗試在課堂上讓學生模擬生活中的某些營銷場景來體驗不同的營銷因素對消費者行為的促動作用,比如關于商場折扣、營銷人員推介技巧、服務過程等方面的知識,通過情景模擬方法讓學生有的模擬營業員角色,有的模擬顧客,來加深對消費者行為學知識的理解和把握。
3.3 分組討論法的應用
在消費者行為學的教學過程中,分組討論法是值得推薦的一種效果很好的方法,該方法與案例分析法的不同之處在于我們事先并不給定學生討論的題目和范圍,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把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形成邏輯性強、觀點清晰的語言進行表述,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嘗試用分組討論法討論如何減少廣告逃避、名人廣告利與弊等知識點,同學們非常踴躍地發言,都反映受益良多。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案例分析法和分組討論法中并不建議把學生固定地分為幾組,而是在不同的問題上自由組合分組,這樣可以讓每位同學都有上臺表述觀點的機會,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語言表達能力很有幫助。
3.4 視頻展示法的應用
在授課過程中,我們的視頻展示法主要應用廣告訴求方式和社會階層等章節中,通過一些相關廣告信息和故事情節的播放,使學生加深對該環節的理解。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的應用為生動化的消費者行為學教學課堂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4 消費者行為學創新教學方法的設想
通過以上教學方法的應用,我們在教學方法和授課效果上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還有繼續努力的空間,在消費者行為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進一步嘗試。
4.1 增加網絡互動平臺
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創建專業課程網站,實現師生在教學網站上的互動和交流,教學網站上可以上傳本課程的教學材料和教學文章以及教學視頻,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課程網站的開通為消費者行為學的學習提供了一個跨越時空的媒體和平臺。另外也可以給那些不開設該課程但對消費者行為學感興趣的學生一個學習的平臺。
4.2 創新式教學方法的發揚和改進
除了以上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急需實施之外,我們還需要注意這些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完善,比如,小組討論法的發言方式是否可以改變?是否能夠把情景模擬和案例分析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多樣化教學的優點,使得教學兩相宜。學生愛學,老師愛教,各有所獲。
4.3 精心設置課程內容和框架
消費者行為學課程內容的多學科性對教師的知識水平和知識結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能夠合理安排課程框架,科學設置授課內容,同時要高度注意授課內容的實踐性和時效性,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對于熱點問題的敏感度很高,印象很深刻,很容易記憶,對此類材料的分析能夠使學生對相關理論和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所以就要求授課教師在授課時充分利用多種渠道來源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時效性很強的案例作為授課材料,加深學生印象。
4.4 完善課程考核方式
消費者行為學的學科特點決定了該學科的靈活性,所以要從課程的設置和考核方式上重點體現出實踐性的特點。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可以考慮增加學生平時課堂討論和實踐作業的考核比例,而不是過度依賴卷面考核。通過在課程設置上安排若干個實踐學時,讓學生在實踐學時內完成一個關于消費者行為學方面的調查或訪談作業,形成書面材料,另外,還要把案例討論、小組討論等課堂表現也作為考核的重要依據。期末也可改變以往的卷面考核方式,采用提交論文或報告的形式來完成,考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科學的考核方式并不會抹殺課程的重要性和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于顯輝,徐長冬.消費者行為學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北方經貿,2008(10):144.
篇3
1.1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
本次調研中,女生占絕對主體,占樣本量的86.87%,男生僅為13.13%,再現旅游專業學生性別現狀。少數民族學生占總調研樣本量的33.13%,主要有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蒙古族、回族和滿族。統計分析發現,學生反映喜歡的教學方法依次為:實習法、直觀演示法、現場教學法和實驗法,不喜歡是讀書指導法、任務驅動法、自主學習法和練習法,見表1。其中,實習法的喜歡度高,新疆教育學院學生對直觀演示法的喜歡度高達17.86%,實驗法在8.33%~14.41%之間;讀書指導法、任務驅動法的喜歡度較低。教育學院對教學方法的喜好度幅度差距最大,在17.86%~0%之間。新大學生最為接受的方法為直觀演示、實習、討論法和參觀教學法,新財大最為接受的是現場教學、直觀演示和實習法,新農大喜好實習、現場教學和參觀教學,教育學院的學生喜歡直觀演示、實習、現場教學法和實驗,烏職大接受現場教學、直觀演示、實習和討論法。
1.2六門專業核心課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
本次調研的教師均為中青年,女性占主體,占樣本量的67.57%,碩士占較大比重,學士和博士比例相當,講師和副教授比例幾近92%,教齡多樣,少數民族教師占總調研樣本量的32.5%,主要有維吾爾族、回族和哈薩克族。綜合來看,各院校教師在各課程中至少采用三種教學方法,講授法均有提及。新疆教育學院《旅游規劃與開發》講授法所占課時比例高達90%;《旅行社經營與管理》采用的教學方法較多樣,5—7種;新農大在每門課程中均采用任務驅動法,且比例較高,尤其是酒店管理專業核心課高達70%。橫向比較來看,教育學院講授法在每門課程中所占比例均較高,40%~90%之間,新財大和烏職大相對其他院校,各門課程采用的教學方法較多元化,見表2(本表僅列舉三種教學方法)。
1.3六門專業核心課學生喜好的教學方法
學生調查表中,請學生依據自己的理解和偏好,填寫6門課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本文僅選擇所占比例較高的4種教學方法,為此,每門課程中教學方法比重加和小于1。統計發現,學生非常期待多元教學方法,講授法必不可少,在不同院校不同課程中所占比例差距較大,旅游規劃與開發課程中,講授所占比例在10.48%~38.89%之間。
1.4教師教法與學生喜好“教法”的比較
根據表2和表3,學生期待教師采用多樣且合適的教學方法及課時比例。相對來說,新財和烏職大的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較為被學生認可、接受,新大教師要靈活運用講授法,新農大應弱化任務驅動法的使用,教育學院需降低講授法所占課時比例。《導游業務》中,教師常采用的教學方法數量明顯少于學生期待的。學生期待的講授法、直觀演示法均所占課時比例較高,分別在22.50%、10.47%以上,新疆教育學院教師的講授比例高達70%,遠高于學生期待的29.96%;烏職大體現就業導向,教師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所占比例45%,但學生不買賬,不認可該法。《旅游規劃與開發》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的有新大、新農大和烏職大,新財大學生期待任務驅動法。新農大任務驅動法在教師教學和學生期待該法中比例分別為25%、8.2%,說明學生認可該教學方法的同時,希望所占課時比例降低,新大的學生基本否定任務驅動法。新財大講授法、案例教學法占總課時的50%,學生希望教師能使用任務驅動法。教育學院常用的教學方法只有兩種,且講授法為絕對優勢,學生期待通過練習法、討論法、案例和直觀演示將其內容具體化、直觀化。《旅游市場營銷》中,學生偏好的講授法和案例教學法所占課程比例幅度差距較小,分別在17.95%~27.91%、16.48%~10.64%之間。新大和新農大學生期待教師使用讀書指導法,且比例在10%左右,說明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輔導。采用任務驅動教學的新農大和烏職大應稍降低其比例。相對來說,教育學院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多樣。從調查看,《旅行社經營與管理》是高校中采用教學方法最多的課程,并與學生期待的較為吻合。其中,講授法、任務驅動法、案例教學法,教師均有采用,除教育學院外,其他4所高校還選擇了實習法。這樣看來,烏職大采用的教學方法及其比重最為學生青睞。新大和新財大采用情景模擬法,其他三所院校通過參觀教學法讓學生了解旅行社業務操作流程。新農大教師講授法所占《餐飲管理》的比例僅為15%,其他4所院校均在40%左右,除新農大外,其他院校均采用案例教學法。新大采用直觀演示且比例高達40%,學生希望降為8.16%;教育學院采用練習法,比例高達40%,學生希望采用直觀演示和參觀教學法,且占課程比重分別為15.09%、11.33%。新農大、新財大、烏職大均有任務驅動法,且比例依次為70%、21.67%和15%,學生對該法的認可度非常低,在6.12%~0%之間。由此,新農大急需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新財大應弱化講授、討論和任務驅動,強化現場教學、實習和練習的比重,新大應適當增加任務驅動法。《前廳與客房管理》是學生喜好教學方法重復率最高的課程。除講授外,學生均提及實習法、現場教學法、直觀演示法的運用,案例教學和練習法出現頻率也較高。新大學生期待的講授比例接近30%,其他院校在17.31%~11.11%之間;烏職大現場教學比例需降低,教育學院要大幅降低講授,增加實習比例。
2.總結與不足
2.1總結
本文通過對新疆五所代表性高校旅游管理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實習法、直觀演示法、現場教學法較受學生歡迎,學生對讀書指導法、任務驅動法、自主學習法較為抵觸。六門專業核心課中,講授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法教師采用較多,學生期待教師運用更多樣的教學方法,同時優化各種教學方法所占課時比例。相對來說,新財大和烏職大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較為被學生認可、接受,新大需要根據課程性質適時適量選擇講授法,新農大教師應弱化任務驅動,教育學院要降低講授比例。目前,教師教學方法使用和學生認可的教學方法存在較差異大的是《旅游規劃與開發》,《旅行社經營與管理》是教師采用最多教學方法的課程,并且與學生期待的教學方法較吻合,《前廳與客房管理》是學生期待的教學方法相同度最高的課程,主要有講授法、實習法、現場教學法和直觀演示法。
2.2不足
篇4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理論性、抽象性、概括性和靈活性要求較高的的課程。如果想上好思想政治課,教師就必須在教學方法實踐中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化解難點,使學生真正享受政治課的趣味性、現實性、主體性。以下是我在高中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常用的幾種教學方法的一點體會。
一、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基于情景學習論、認知彈性論,以學生為主體,憑借具有潛在價值的“案例”,引導學習者進入科學探索和學習過程的一種教學方法。同時它是通過對一些典型案例的判定、分析和研究來闡明對某一問題的具體認識,從而使學生了解、掌握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中案例的選擇很重要,只有適用的案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案例的選擇首先要本著為教學目標服務,要達到反映和說明教材內容的目的。其次,案例的選擇要貼近社會和生活實際,體現時代特征,從而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取得預想的效果。再次,案例選擇要適合學生現有的知識和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有熱情和能力去參與討論分析,才能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講“人的認識從何而來”一課時,我選取了修建青藏鐵路這一案例,這一案例貼近生活,是學生所熟知和感興趣的。案例材料的設計目的明確,即讓學生通過分析能夠自主構建生成知識。
通過青藏鐵路概況的介紹,提出問題:(1)修建青藏鐵路是誰在從事活動?(2)活動的對象是什么?是在認識世界還是在改造世界?(3)是不是純主觀的思維活動?學生通過思考,自主生成實踐這一概念。
通過介紹修建過程中需要克服的種種困難,以及介紹從最初的設計到全面的施工中每一階段工作的情況及特點,學生進行討論分析,總結歸納出實踐的特點,即主觀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
通過青藏鐵路設計原則的制定,修建過程中三大困難的解決,以及我們用最終的鐵路開通這一事實回應外國媒體曾經的質疑,讓學生自主生成實踐與認識的關系。
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引導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并且一個案例貫穿始終,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實現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二、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為了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而創設問題情境,以培養學生獨立探求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生動的情境設置,可以引起學生的親切感和新鮮感,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利用學生感受后的興奮狀態引導他們對問題深入思考。整個過程體現了學習者主動的發現、研究和探索。
情境教學法的具體過程大致為:情境設計——過程體驗——分享交流——總結提升。
情境設計是情境教學的一個重要開始。學生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體驗和感悟,從而思考、總結和提升。在進行情境設計時,一定要本著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原則,緊扣重、難點知識。同時情境設計既要與社會關注點結合,也要與學生實際相結合,這樣才能引起學生共鳴與參與,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與解決問題的欲望。
如在講“勞動與就業”一課時,我設計現場招聘會這一活動,學生通過模擬招聘者、求職者的角色,切身體驗自主擇業的感受,感悟正確的就業觀,同時也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學以致用的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等。
課前,我先設計了一份關于就業的調查問卷,主要涉及職業及未來發展方向、地域、環境、工資等,全體同學填寫上交后,我進行統計,課上感悟正確就業觀時作為備用材料。
結合大連的實際特點及學生的能力范圍,我們選定的招聘對象為導游。為了完成課上的“現場招聘”,課前先選定一名主持人,四名應聘者(課上時間所限)和一位招聘者(其余學生為其智囊團),同時設計好招聘者所提問題(4個)。整個活動過程以招聘者提問,應聘者回答,招聘者及智囊團打分的形式進行,每個問題淘汰一名應聘者,最后選取一位獲勝者。活動結束后請參加活動的學生及其余智囊團學生談體驗、感受。
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并沒有向學生傳授關于就業的相關知識,而是大家在參與、體驗、感悟、傾聽、交流中獲得的。這種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和學以致用的能力,課堂效果非常好。
三、課堂討論法
討論法,是指在教學中,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以事先擬定的問題為載體,采用同桌之間、小組之間或全班集體討論或者辯論的方式,由學生對課文知識或者背景材料進行探討、爭論、交流、研究,從而主動獲得知識、解決困惑、培養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布魯納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得的主動參與者。”
學生通過討論,自己去認識、去思考,才能真正理解知識、運用知識,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比較、鑒別能力,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表達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準確評價能力,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通過討論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直接參與教學活動,并進行自我教育。同時還有利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平等交流,從而促進教學相長。
課堂討論問題的設計除了要體現課堂教學的基本知識外,還要有意義,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夠解釋生活現象,而且討論的問題要能夠促使學生去深層次思考。
例如,我在講《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一課時,學生通過各種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各種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后,提出討論問題:“面對不同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企業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策略?”這個問題既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又具有現實意義,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而且拓展、深化了本節課知識,同時也為后面“公司的經營”作了鋪墊,課堂效果非常好。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教學方法,比如:講授法,歸納法,實驗法,對比法,事例法,談話法……總之,教師無論采取何種教學方法,都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輕松愉快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吳松年.政治新課程與學科素質培養:思想政治課教學藝術.中國紡織出版社,2002.
篇5
【關鍵詞】會計 教學方法 完善
一般而言,高校會計教育教學的目的不在于如何訓練大學生在畢業時成為一個會計專業人員,而是應該培養大學生在未來成為一個稱職乃至優秀的會計專業人員應當具備的全面素質。與此相應的是高校的會計教學活動提倡要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要重視會計理論與實踐知識的傳授,還要更加重視開發大學生的智能與思維,這對高校會計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教學方法的界定及其分類
高校教學方法是隨著高校的教學活動而出現并逐漸發展起來的。一般認為,高校教學方法是高校教師和大學生為了達到特定的教學目的而共同進行認識與實踐活動的途徑和手段,可以簡單理解為高校教師如何教,大學生如何學的問題。狹義的高校教學方法,可以指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高校教師如何對大學生施以影響,如何把科學知識和專業素養傳授給大學生并逐步培養大學生的能力、發展其智力的具體的教學手段。高校的教學方法是在教學中為了完成一定的學科教學目的與任務而采取的教學途徑與程序,是高校在校師生共同活動的教學方式、手段、辦法的系統方法體系,是施教與求學方法的總和,其包含的基本要素是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與信息傳輸的載體等。
高校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標準有著不同的分類。目前對包括高校在內的教學方法實施分類主要可以分為三類:一是高校教師如何運用語言向大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比如講授法、問答法與討論法等;二是高校教師如何指導大學生利用直觀感知去獲得知識與技能,比如實驗實習法、演示法與參觀法等;三是高校教師指導大學生如何獨立獲取知識與技能,譬如自學指導法與練習法等。如果根據從具體到抽象的層級,高校教學方法大致由三個層次構成:一是原理性教學方法,運用啟發式、發現式、設計教學法與注入式方法等;二是技術性教學方法,運用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參觀法、實驗法、練習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實習作業法等。
二、國內外高校會計教學方法
國內高校會計教學方法比較強調實踐性。很多種教學方法的實踐性體現出以下特征:教學互動性,比較重視學生的參與;根據會計專業的實際情況合理地確定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適當比例;強調大學生的學業與就業以及創業進行緊密結合。國內高校會計教學方法較常用的有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與角色扮演法以及案例法等。講授法的會計教師通過口頭語言來表述與講解已經講演等形式系統地向大學生傳授會計相關知識的方法,主要包括講述與講解以及講讀等多種方式。討論法是大學生在教師的具體指導下組織起來,各抒己見進行討論,以便于取得共識的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演示法是會計教學的教師在課堂展示各種會計實物與直觀教具或對某一會計技能與操作程序進行示范,運用多媒體等手段進行展示等。角色扮演法是通過賦予大學生一個假定的會計角色,使大學生更形象地參與與體驗會計工作場景。
國外先進的高校會計教學方法比較具有創新性。一是項目教學法。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與引導下,獨立或積極配合完成一項完整的項目而開展的教學活動。一般是為了完成一件具體而有實用價值的產品或服務為教學任務,這種項目任務與企業實際的生產過程或者現實的商業經營活動有著直接的關聯性。而且具有一定的難度,大學生要自己克服和處理在項目工作中所出現的困難與問題。二是張貼板教學法。高校會計教師在塑料薄板上別上并且寫有討論或教學內容的紙片或卡片,教師通過添加與移動、拿掉與更換由大學生各自填寫的卡片來進行討論的研討與教學的方法,可以促使大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海量信息。三是頭腦風暴教學法。教師組織會計學生就某一個會計的理論與實務問題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但并不需要為大學生自己的觀點陳述相應的原因,從而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多的思想與觀點的教學方法。會計大學生通過頭腦風暴法討論與收集解決實際問題的建議與意見,經過集體討論達到集思廣益,通過彼此之間的相互激勵引發起思考與學習的連鎖反應。
三、高校會計教學方法的完善
一直以來,我國高校會計教學方法基本是以高校教師為中心來展開系列教學活動,單向注重知識的傳授與灌輸,課堂上缺乏進行創造性思維的時間與空間等條件,會計教學方法呆板,沒有能激發大學生關注自身能力與素質培養的教學藝術,會計專業對新生而言自然就更會感到陌生,高校急需改進相應的會計教學方法。
首先,更新高校教師會計教育理念,自覺重視會計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探索。高校會計教師必須用現代教育系統觀念與方法才能進行有效的會計教學。學校可以組織或鼓勵并支持會計專業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高等會計專業的培訓活動,邀請著名會計教育專家或會計界成功人士來校進行專題講座指導等。有目的地加強會計教師的教學方法研究活動,從而不斷改進與完善會計教學方法,積極開展教學內部教研活動等。
其次,積極推廣會計案例教學法。會計案例教學法通過大學生的主動參與,提高大學生的基本技能,通過透視會計實務案例,從而真正體現出因材施教,促使大學生所學會計知識可操作性強,進一步培養出來實用型會計人才。會計專業課的實踐操作性非常強,從歷年的教學實踐來看,單單依靠傳統的會計課堂教學無法實現,在會計教學中廣泛采用案例教學法,引導大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多角度分析與解剖,目的是充分調動大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能夠較好地達到了解會計實務與綜合運用會計理論專業知識。通過給出案例,開展案例討論,進行案例模擬,扮演購銷雙方與企業會計人員,以及銀行柜臺交易人員,表演會計業務系列過程;最后撰寫高質量的案例分析報告[4]。
第三,妥善引入會計項目教學法。一般根據會計知識結構的特點,具體分成一個或幾個具體的會計理論與實務的項目,進而分別引導大學生參與學習,在積極拓展大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與廣度時,能夠盡量讓會計專業學生接觸到會計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與難點,自如運用已學過的會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第四,大力提高會計專業教師的素質。就目前會計專業教師的自身素質仍不能夠適應會計先進教學方法實施需要,這就必然要求加強會計教師開展教育理論的學習,最大化提高會計教育水平;必然要求加強會計教師專業知識的更新與吸收,最大化地提高會計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會計理論和實務同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緊密關系,具體操作層面的會計法規與會計準則也在與時俱進地不斷更新,任何會計專業的教師均應主動學習達到更新自己的知識,完善會計知識結構。高校應鼓勵與支持會計教師參加各類會計專業研討會,積極鼓勵會計教師出去學習與進修,及時了解最新的會計行業信息與理論知識。
第五,逐步改善會計教學條件,為高校會計教學方法的運用提供充分的物質保障。高校會計教學需要加大對會計模擬實驗室的理性投資,從而更好地為大學生建立一個科學的仿真會計工作環境;盡量充分配備多媒體會計教學設備,促使會計教師能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互聯網應用于會計教學也將是未來發展趨勢,高校可充分利用目前的網絡資源逐步建立開放型網絡會計精品課程視聽中心、網絡會計微格教學中心與網絡虛擬會計模擬實驗室,以及網絡會計在線指導及會計專業圖書資料中心等。
總之,目前我國經濟處在高速發展期,由此必然產生大量的會計專業人才的現實需求。高校教育必須適應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求與要求,高度重視對會計教學方法的研究與運用,理性選用科學、恰當的會計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大學生對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學習積極性,從而為社會培養適應時代潮流的優秀會計專業從業人員。
【參考文獻】
[1]等.高等職業教育理論探索與實踐[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11):297.
[2]陳小川.大學教學方法研究之我見[J].高教研究,2007(3).
篇6
一、案例辯論式教學概述
案例辯論法的出現與實施,推動了教學模式的巨大發展,各界學者對這一方法的討論日益激烈,由于案例辯論法呈現出的教學優點,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案例辯論教學也可以被稱為“蘇格拉底式教學方法”,這一方法廣泛應用于英、美、法等發達國家的法律教學中。案例辯論教學方法能夠最大程度幫助學生進行各項法律問題的學習和思考,并從中提高學生對與法律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案例辯論教學法要求教師在課堂中緊抓知識重點,對其中涉及的法律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與分析。
二、實施案例辯論式教學的特點和規律
1.案例辯論式教學法符合當代大學生教育
案例辯論式教學之所以在法律教學中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效是因為這一方法從根本上適應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特點,符合當代大學生活躍的思維方式。現如今的大學生不論是在思想還是在能力方面都呈現出進步與新潮的特點,他們不再需要死記硬背的枯燥學習方式,來提高自己的考試分數。現如今的教育應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傳統的教育方式不再適應現代學生與社會發展的需求。案例辯論式教學方式能夠適應當代活躍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
2.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往往是以教師的教育活動為中心的,教師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是教學活動中的中心,學生只有聽和記的學習手段,聽從教師的傳授。然而在案例辯論教學方法中,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在其中扮演著引導啟發的功能,幫助學生融入到學習的活動中去,教師通過案例教學方法,分析案件中問題,從中指出學習重點并進行討論,使學生在與教師相互交流的的活動中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點。
3.學習過程的活躍性
在運用案例辯論方法進行教學時,要將理論知識、思想活動與經驗相互融合,塑造教師與學生融洽的交流氛圍,使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互動。這個互動過程的實現,就是打開學生思維的手段,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到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這一知識點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探討,加深對知識點的多層次認識。這一學習過程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與同學的經驗共享中總結思想,以此來達到更加全面更加主動的學習效果。
4.教學與學習效率的提高
案例辯論教學方法與以往的教學方法相比更加注重知識點以外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倡教師與學生建立相互學習的關系。教師運用案例辯論方法使抽象難懂的法律知識融入到實際案例中,變得更加貼合實際,簡單生動,不僅更加容易使學生了解其知識點,也能夠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印象更加深刻,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教師的教學效率。
三、案例辯論式教學方法在法律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1.案例辯論式教學的運用原則
(1)教育性原則
案例辯論法的適用是為了更好的完成法律教學的目的,因此具有的教育性原則是其中需要具備的第一原則。在進行教學案例的選取時,要將思想、政治的意識融入其中,這樣才能夠保證法律教學的順利實施。教師應對分析案件時學生的法律和政治思想進行重點培養。
(2)適應性原則
辯論式教學在選取案例時要選擇適當難度,來平衡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差異。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偏好都存在差別,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特征來選擇適合的案例進行教學。例如,針對更進入大學校園的大一新生,由于他們的法律基礎知識非常薄弱,并沒有形成一定的法律意識和邏輯分析能力,因此就需要教師選擇較為簡單的案例進行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典型性原則
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進一步增強法律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選取案例時需要貫徹典型性的原則。教師要將社會的的熱點問題融入其中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并與教學內容相互關聯,只有這樣才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辯論式教學方法發揮更加強大的教學功能。
2.案例辯論式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1)案例導讀與設問
教師作為案例辯論式教學的發起者和引導者,將教案例融入到法律教學活動中,利用案例導讀的方式發揮對學生的學習引導功能。例如,教師選擇適合的案例進行教學,根據案件背景以及法律關鍵點,引導學生進行自助分析與探討,對案例進行剖析和判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其中對于案件的設問非常重要,教師需要提出與教學相關的法律問題,是學生通過各種手段去解決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討論。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學習能夠掌握案例背后的法律知識點,并且也擁有了一定案件分析經驗,這要能夠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和積極性。
(2)案例辯論
這一環節是存在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師提出設問后,學生通過查找資料以及相互合作的方式,針對問題進行辯論的環節。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辯論,相互闡述各自的觀點,在根據情況適時的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學生通過這個問題的引導,來找出案件背后的學習內容。
篇7
國際商法課程雖然在國貿專業的教學培養計劃中被列入了專業基礎課,但是課程的安排不甚合理。一是先前鋪墊課程少,在學習國際商法課程之前,幾乎沒有接觸到相應的法學理論課程。這就導致了學習過程中解決案例或者一些相關問題的時候,用經濟學思維去解決應當運用法學思維來解決的問題。二是作為被"邊緣化"的專業基礎課,教學課時被壓縮到僅為30學時,15個教學周,學習時間太短,況且面對多為大四的學生,許多學生正忙于各種考證、考研或者考公務員等考試,相當部分同學無心上課,這就導致國際商法教學效果不佳的現象,并且陷入一種死循環現象。
2國貿專業《國際商法》教學目標的定位
國際商法課程的教學目標定位應當與國貿專業的培養目標相一致,國貿專業所要達到的培養目標就是培養能夠從事國際經貿活動的實用型人才。這個和法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有很大不同。在國貿專業的教學計劃中,國際商法課程的設置主要是為了使學生能夠掌握相關的國際商事法律基本知識,包括理解有關國際公約、國際慣例和不同法律傳統的國家國內法的差異性規定,為畢業之后從事對外經貿活動打下基礎,能夠運用所學知識來處理實際問題。所以國際商法課程的目標定位,應當重在讓學生對基本法律觀念有所了解并且學會運用。
3國貿專業《國際商法》教學內容的定位
根據國貿專業的教學培養目標,《國際商法》的教學內容應體現系統化、模塊化和邏輯化的特點。具體來說,可圍繞"商事組織法"、"商事行為法"和"商事爭議解決"三部分展開,突出教學的重點和實用性。例如,"商事組織法"部分應以公司法為重點,"商事行為法"部分以商事合同法、國際貨物買賣法為重點,商事爭議解決規則以國際商事仲裁為重點。同時,在梳理國際商法理論時,力求簡明扼要,不做過多的闡述。國際商法是以貨物買賣為中心,突出商事組織法和商事行為法的內容,盡可能體現國內外有關國際商法的立法、司法等最新研究成果,比如UCP600的新規則。在教學內容的取舍上,注意與《經濟法》和《國際貿易實務》的交叉和側重點。
4國貿專業《國際商法》教學方法的改進
由于課時的有限性和《國際商法》教學內容的龐雜性,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滿足教學效果的需要,因此,需要更多地嘗試采用現代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將單向的灌輸授課改為雙向的互動教學,學生由被動吸收變為主動參與。
4.1案例教學法的運用"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體會到,對相關知識點闡述完之后,許多學生還是會有不理解的地方,就需要我們結合案例進行講解。案例的選取,國際貿易專業側重于貿易糾紛案,著重相關實務問題的解決;在分析案例時,結合具體案例以及國際貿易中的一些有關的情況與學生們共同討論,應注意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務相銜接。一般來說,案例的真實度越高、時效性越強,就越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參與度也就越高。這就要求老師要及時關注國際商事領域最新發生的一些的典型案例,及時更新自己的案例資料。
4.2模擬法庭教學法的運用
模擬法庭教學是法學類專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對于國貿專業的《國際商法》教學同樣適用。特別是在講解國際商事爭議的解決時,可采用此教學方法。讓學生扮演法官、仲裁員、原告、被告、律師、人等身份,使其深刻體會不同群體的自我權利保護,生動形象地再現法庭審理過程,了解法律程序。當如,如果條件許可,可組織學生到實際法庭現場觀摩。
4.3情景教學法的運用
雖然《國際商法》是理論性強且較抽象的一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盡量設計各種各樣的情境。比如,在講解商事組織法時,首先,讓同學們設想大學畢業后的自主創業,將會選取哪種組織形式,接著依次講解各類組織的設立條件、設立程序、治理模式、解散與清算等問題,最后,讓學生自己總結各種組織形式的特點及優劣。
4.4小組討論法的運用
不僅是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更要有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而小組討論法就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在討論中碰撞出火花,提出質疑、進行分析。小組討論是將學生分為若干組,對一些有爭議的議題展開討論,各抒己見,通過組內成員思想的交流和組間成員觀念的碰撞,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5結語
篇8
隨著國家實施新的經濟發展戰略以及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特別是近期國內國際經濟形勢,使職業教育的服務領域、培養目標、就業渠道和就業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新的形勢要求我們必須切實加強對學生的職業指導,增強學生應對經濟形勢變化,調整就業思路,認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培養學生從點滴做起、務實求真、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磨礪出不怕困難、吃苦耐勞、愈挫愈勇的工作品質。作為指導學生就業的主干課程《職業指導》應當幫助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提前做好就業或創業的心理、知識和技能準備,走上愛崗敬業,自主成長之路。而對傳統的教法進行探索,推陳出新,則更有利于教學改革進程的推進。下面筆者根據近幾年職業指導課的教學實踐以及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對原有的教法提出嘗試性的創新和探索。
一、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指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方法,教師以適當的知識材料通過語言呈現給學生,學生則通過聽講的形式對教師所提供的知識材料加以理解,領會并保持在記憶中。傳統的做法是教師根據大綱式教學計劃,制定教學目標和任務,再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進行重點、難點講解,劃分成一個一個具體的知識點,對學生進行教授。然而針對職業指導課這種教法,學生不太感興趣,教師單純的把重點放在了知識點上,而忽略了課程的意義,把職業指導課變成了枯燥的說教,往往正確的理論變成了死板的教條,對學生將來的就業和創業意義不大,學生自然不愿接受,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教師在運用講授法講解職業指導課時,應注意幾點:
1.明確目的性。職業指導課的目的就是指導學生成功取得工作以及取得工作成功,那么所有的教學知識點的劃分都應圍繞這一目標,為這個目標服務。教材的內容要根據這一目標進行大膽的取舍,那些內容空洞,實用性不強的文字就應少講或不講,而對于學生有幫助的知識、案例、典故則要大量補充,使得講授的內容生動有益。這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參考大量的信息,并根據教學目標需要進行選用。
2.內容的邏輯性。教師所選取的教學素材,要運用準確的概念和教學語言,內容有系統性,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邏輯嚴密,層次分明,闡釋問題要有章法,要注意結構的完整和前后的因果關系,切忌“東一錘,西一棒”,弄得學生摸不著頭腦。比如講授“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按照職業生涯的主要階段及每個階段的特點和職業對策去展開;也可以分析成功者的成功要素。然后,對于如何獲取這些成功要素(花費的時間、個人的努力以及目標實現的困難程度)給自己制定一個規劃。要強調的是可行性和指導性是職業生涯規劃的根本屬性,脫離實踐,不切實際或者目標不明確的規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3.語言的感染性、生動性。在講授法中,教師的語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學工具,教師的語言水平和能力直接決定了講授法的教學效果。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科學、準確,又要生動、形象、有感染力,有時一個風趣有益的話題對于活躍課堂氣氛,引發學生的積極性大有好處。在這些年職業指導教學的實踐中發現,只有教師的語言生動、富有感染力,學生才愿意聽講并去思考,只有學生的認真聽講、勤于思考,課堂教學才會有效率,教學目標才能得以貫徹,教學任務才有可能完成。可見教師的教學語言十分重要。
二、討論法
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一定的問題經過準備,在課堂上各抒己見、相互討論的教學方法。運用討論法,有助于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開闊思路,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立活動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討論法的精髓是師生間互動,學生間互動,并在互動中使學生的認識和教學的知識得以融合,并衍生新的觀念,這種觀念就是學生自己掌握的并且得以討論的。這種教法的優點就是變學生的被動受知轉為在教師引導下和同學之間通過討論,交換各自意見、主張,最后由教師歸納總結到教學目標上,討論的過程就是對知識思考、篩選、取舍、加工、成果產出的過程,這使得學生求知的主動性大大提高,而且掌握的知識不易忘記。教師利用討論法教學要注意幾點:
1.選擇好討論的題目。應選擇教學內容中比較關鍵的內容或是學習中帶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的問題,題目的難度適中,一般應是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可以回答但是個體學生不太可能給出全面答案,題目大都出自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比方說,讓學生討論“新時期遵守職業道德的必要性”“為何要愛崗敬業”等等。
2.靈活引導與控制。教師應從學生實際出發,相機誘導、激發思維、活躍情緒、引發爭辯。教師在設計討論題目的同時就應對學生的大致反映做出預判,并制定出應對方法,不論討論多激烈,思想碰撞多強烈,都應把學生的總體思路引導到教學目標上去,不能面對學生束手無策,更不應被學生的突發奇想所左右。比方說我在設計讓學生討論“為什么要愛崗敬業”時就已經預料到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①學生被動學習,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無太多自己的見解,但也未必認同書本上或教師的觀點,只是表面上的應付,人云亦云。而對這類學生,要激發他們的自主能動性,鼓勵他們參與進來,樹立主人翁意識,并對他們的觀點做出細致認真的點評,使他們有成就感,主動的說出自己的想法。②有思想,但是不正確。現代社會形形,多種價值觀交織著影響學生的主觀判斷,存在著這樣的學生,認為工作只是為了錢,金錢至上,愛崗敬業過時了,給多少錢,干多少活。更消極的還有,只為掙錢,不擇手段,不談愛不愛崗敬不敬業,更別提什么職業道德。這種情況下,教師切忌大發雷霆,訓斥學生,應心平氣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錯,社會上的確存在這樣的人為了金錢不擇手段,似乎也能夠發財。但是我們設想一下,假如你身邊的人都抱有這一態度去對待工作、對待你,你還能不能覺得這是對的?假如某天你去吃飯,飯店老板只顧賺錢,不管用餐的環境衛生情況,也不問飯菜質量和口味,面對這樣的情況,你會有何感想?再假如你出門坐車,司機開車隨心所欲,東倒西歪,一腳急剎車,你不留神,跌倒在地,眼鏡片碎了,眼睛流血了,趕快去醫院吧,可是到了下班時間,醫生告訴你明天再來,現在休息,好說歹說,開了點藥,買了藥,回家去服,結果藥品生產廠家心太黑,藥品原料進口不把關,藥性大大降低,不但不治病,而且損傷身體……假設至此,你還認為那些只顧賺錢不問良心、只講自己不講道德、只去應付工作不顧產品質量的做法是對的嗎?這個時候,學生自己也會有所感悟,動搖那種錯誤的觀念,漸漸向正確觀念靠攏。
在應用討論法教學中,教師應當尤為注意的是要以討論者中平等一員的身份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學生平等地共同討論、交流思想,以學生發言為主,教師及時引導討論的進程,討論結束后,教師根據討論的情況,歸納總結并做出進一步的提示,留待學生更深入思考和討論。
三、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首創的,是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進行教學的方法,通過組織學生討論分析一系列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針對案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使學生掌握有關的專業知識理論和實踐技能。案例教學法的運用,要掌握好三個關鍵環節:
1.選編好案例。案例的選編要符合典型性、真實性、分析價值三個原則要求,典型性是指具有代表此類問題的共同特征,有鮮明的個性。真實性是指案例的取材來自實踐,不能脫離現實,不可只為說明問題而杜撰出不存在或違背常理的事情。案例的分析價值是選編案例的最為重要之處,案例選取的恰當與否,其價值是否能夠充分說明教師需要講解的問題是關鍵。比如,四川“雅安”地震發生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全國上下共同命運、同抗天災。其中涌現出的四川同胞在困難面前協助友愛、相互鼓舞的事例恰恰說明了團隊協作精神的重要性,而廣大的指戰員、公安消防官兵在救援當中廢寢忘食、任勞任怨正是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崇高的職業道德精神的完美詮釋。
2.組織好討論。討論應在學生做了充分準備、教師寫好方案的基礎上進行。教師要對學生的不同觀點具有預見性,要做好引導工作,尤其是對于那些容易使學生產生歧義或學生的理解與教師的本意相去甚遠的案例。比如,在講授成功創業案例之時,要引導學生不要僅僅關注成功者的表面榮耀,更要從創業的艱辛、執業的風雨歷程方面去體會“成功來之不易”“沒有什么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對于學生的不同觀點,不要急于表態但也不能使他們離題太遠,最終要回歸到教學目標上來。
篇9
關鍵詞:初三;化學;新型;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4)05-0233-02
唯物觀認為,任何事物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也有著很多的區別與不同。從而我們得知,不同的學科之間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的特點。而正是這些不同之處,很好地將化學這門學科與別的學科區別開來。因此,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也應該注意把握好這些特點,不斷地更新教學觀與學習觀。這就要求教師使用較為恰當的教學方法,并且教育學生站在化學這個學科的特別角度,去認識相關的化學基礎知識,不斷地探索問題,使用正確的化學學習方法來解決相關的化學問題。一般來講,在初三化學的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涉及到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演示法、實驗法、練習法、討論法等方法。而本文涉及的新型教學方法多為對這些教學方法的優化與改進,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案例教學法
從化學這門學科的特點來看,它是一門適用性和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它與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息息相關,相比初三的其他學科而言,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得更為緊密。那么,在初三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觀點來指導教學活動。
案例教學法也是通過理論聯系實踐的方法所指導的,具有較強的科學性與可行性。具體來說,案例教學法就是以案例為基礎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列舉一系列的實際事件,與相應的學習內容進行聯系,以此更好地揭示所示案例情景與所學理論原理之間的聯系。運用此種方法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啟發、引導、組織和管理,應該提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教師在對案例進行展示之后,應該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地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索和討論,對所示案例進行積極發言與評價。
在初三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應該詳細地講授化學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穿插一系列的實際案例來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與補充。只有在理論和實踐的融合之下,以及在教師高效、科學的教學方法的指導下,才能使教學內容得到較好的詮釋。當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三學生只有在較高的化學學習興趣的前提下,才會有較強的學習動力,才可能對化學這門學科產生良好的學習態度,才會不斷改進學習方法,通過提高學習能力,以此來全神貫注地學好這門學科。通過理論與實踐的不斷聯系,初三學生可以從一系列豐富多彩而且奇妙的化學反應中得到強烈的學習欲望與學習興趣,能夠得到學習化學的無限樂趣和歡愉,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化學的興趣、愛好、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成效等方面得到良性的循環,最終促進整個化學教學的發展。
二、討論法
討論法,主張在教師的引導之下,以學生為主體地位而展開教學活動。此種方法提倡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閱讀、思考、積極討論,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這不僅有利于教師自身素養的增強,更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學習能力的進步與發展。一般來說,教學內容中的敘述性內容多采取此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從目前初三化學學科教學中所使用的教材來看,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適合采用該種方法進行教學。比如那些文字表述通俗易懂、表達較為活潑生動,而且在內容設計上具有圖文并茂效果的內容等。運用該種教學方法,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應該擬定好可供學生使用的自學提綱。提綱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自學開展的步驟和程序,設計好的相關問題,編制好的相應習題以及對習題進行的詳細解析。第二,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反饋情況進行及時的指導、啟發,從各個知識點的難點和要點中找出其中容易出錯的共性問題。第三,要進行總結與評價。當然,這個步驟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同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進行。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進行獨立閱讀與思考、并且積極開展討論,進行評價與總結,最后教師再進行綜合性的總結與評價。教師還應該對初三化學的閱讀的方法和技巧進行系統以及詳細的講解,對學生學習化學的閱讀能力進行不斷地訓練,這樣才能逐漸提高初三學生學習化學的學習能力,才能使得初三化學的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三、實踐法
化學這門學科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在其中會涉及到各種各樣的實驗。對于初三的學生來說,才剛剛接觸這個新的學科,如何能夠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信心,就需要這些神奇的實驗來使得這些教學活動得到有效的開展與進行。因為通過這些實驗,能夠讓化學學科的相關知識得到很好的詮釋,能夠增強教學活動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實踐法”與一般的“實驗教學法”有著密切的聯系,它是在“實驗教學法”的基礎之上延伸出來的,同時對其進行優化之后的一種教學方法。
“實踐法”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僅包括“實驗教學法”當中的步驟和要求,即要求初三化學教師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使學生能夠明白相關的實驗設備和材料如何使用與操作,通過控制和改變相關的條件來引起實驗對象發生不同的變化,從這些不同的變化和結果中,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和總結,從而獲取相應的化學方面的新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實踐法”要求教師對初三化學學科的實驗進行一一演示之外,更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獨立性,充分發揮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親自參與化學實驗中來。從實驗之前條件設備的選擇與準備,到實驗開展當中出現的各種反應與變化的觀察,再到最后的實驗報告的撰寫與總結,都應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來。從中能夠發現化學規律,獲取化學知識,掌握相應的化學學習技能。
通過“實踐法”的實施與使用,學生能夠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自己的實踐經驗結合與聯系起來。這樣初三學生在學習化學之時,既能夠獲得較為全面的理論知識,又能夠提高自身的實踐素養與動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能夠使得自身獨立探索科學知識與規律的專業精神得到提升與陶冶。這些都能夠為以后化學學科的學習乃至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可以使得其學習態度得到端正,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獨立性都能夠得到一定的發展。
當然,在初三化學的教學活動中離不開那些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比如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參觀法、練習法、實驗法、實習法等。如何將這些教學方法進行優化與整合,是化學學科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應該思考的問題以及急需解決的問題。只有根據實際的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將這些教學方法進行整合與優化,才能提高初三化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上文所述的三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各有特點,教師可以根據化學學科教學的不同的需要進行運用和發展。通過使用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教師能夠提升自身的教學素質和能力,能夠促進初三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也可以促使整個初三學生學習成績得到進步與提高。
參考文獻:
[1]周大海.淺析初三化學教學方法[J].新課程(教研),2010(09):34.
[2]朱俊杰.初三化學課堂教學方法研究[J].才智,2013(23):91.
[3]方翠萍.初三化學教學探討[J].新課程(教師),2010(05):46.
篇10
[關鍵詞] 民事訴訟法課程;教學改革;理論教學;案例教學;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s of Civil Procedure Act
JIN Meilan
Abstract: Civil procedure act is an applied science of law and theoretical jurisprudence with rich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To foster legal personnel with strong theory knowledge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teaching target should be set on both theoretical learning and practice capability training with elicitation teaching and interactive teaching in theory and case studies and practices in ways that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he courses. Only by designing the courses in all dimensions, could the high-quality, socialist, and legal personnel be cultivated.
Key words: courses of civil procedure act, teaching reform, theoretical teaching, case-based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民事訴訟法作為與實體法相對應的程序法,是法學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民事訴訟法其內容豐富,法條數量龐大,相關司法解釋不斷增多,使現有的課堂教學、教師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以滿足現有的學科特性,需通過專門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才能充分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可以說,民事訴訟法是一門應用法學,也是一門極具豐富理論內涵的理論法學,為了培養理論知識扎實,應用能力較強的法律人才,在教學目標設置上應當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并重。
一、啟發式、互動式的理論教學
教師在課堂授課民事訴訟法,一般依據教材和專門的民事訴訟法條選集、司法解釋,采用講授的教學方式,學生被動地學習知識。這種情況下教師一般對民事訴訟法課程中的基本概念、特點、規則等內容進行口頭講解,學生單方面被動接受。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法律技能的訓練和法律思維的培養,改革此種課堂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教師在課堂講授的目的就是把知識傳遞給學生,因此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模式也應緊緊圍繞這個模式進行。教師在上課時,要用啟發式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帶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以提問、暗示等方式,引導學生用邏輯思維,自己得出正確的結論,并去領悟課程的基本邏輯和原理。另外,可以讓學生們對所學知識點進行互相討論,得出結論,對有爭議的內容教師也可以介入進行探討。
實踐證明,民事訴訟課程是可以采取多元化教學模式的,現在網絡模式的教學方法盛行,民事訴訟法也可以采用這種教學方式。比如,現在流行的“微課”等,學生通過網絡平臺觀看授課視頻,圍繞某個知識點,與教師進行互動,這種教學方法是當代教學新型的一種模式,應當大力推廣、敢于嘗試。
二、運用案例教學
近幾年有關民事訴訟教學改革的研究中,也涉及到了案例教學的內容。這種教學法具有教學目的明確、教學形式靈活生動、教學內容導向社會現實與社會實踐等特點。現實中,有關民事訴訟法案例匯編教材數不勝數,那么,如何選擇適合的案例是至關重要的環節。選擇案例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選擇典型的案例
所謂案例的典型性是指單例應當具有普遍意義。案例法教學離不開教師的講解,教師應緊緊圍繞教學目的和主題精心設計,從具體通俗的材料入手,用生動的語言表達,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參與討論。其實,案例教學法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讓其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在自由的教學氣氛中獲得新的理論知識。
(二)選擇難易適當的案例
民事訴訟法是大學本科二年級時開設的課程,學生處在法學基礎知識吸收階段,如果選擇難易度高的案例,學生就會喪失興趣,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但是,案例太過簡單,學生不經認真思考過程一看就知道答案,會降低對案例的討論價值和教學質量。因此,對案例選用的標準尺度的把握,有助于按照教學進度表進行課程進度,提高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三)案例的新穎性
選擇的案例如果時間較長,就會陳舊過時,不能體現時代特色。而且民事訴訟法不斷修改,新的司法解釋陸續出臺,時間較長的案例都不可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要不斷地加強對案例的搜集和研究,補充最新案例,保證案例的及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