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法的作用范文
時間:2024-03-25 17:58: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討論法的作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討論法;德育工作;實踐能力
討論法在教學實踐中并不鮮見,其實,運用于德育工作中也有很大的作用,主要是既能啟發學生思維又能達到教育效果,增強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因為當代中學生求知欲強,信息量大,思維敏捷,面對市場經濟社會的各種思潮沖擊,有一定見解,但是非標準不清,而且對簡單空泛的說教常會表現出強烈的不滿。另外,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也是教育的主體,由他們自己辨證討論出來的結論更具說服力,筆者就此發表幾點淺見。
一、運用討論法的可行性
1.通過討論,可以使學生集體進行自我教育
作為班主任,不可能時刻守著學生,而要使班集體在學習和行為上的目標管理高度統一,保持強的凝聚力、戰斗力,就必須使學生自己管好自己,變“他控”為“自控”,達到“他控”和“自控”的辯證統一。無論學生接受哪種思想,還是克服哪種思想,都需要以學生的自覺性為基礎,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討論法正是達到此目的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在進行有關交通安全教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無證駕駛行嗎?借車出事故的話,車主是否負責任?對此,學生有的結合交通規則來說明,有的學生從人的情感角度去分析,有的學生還引用了當時中央臺播放的有關一輛從某公司借出的大貨車撞傷人的案例進行分析論證。通過交流各自的看法,最后達到樹立交通安全意識的目的,印象也極為深刻。
2.通過討論,使學生敞開思路,提高思想認識
對于同一論題,不同學生有不同的觀點,持同一觀點者又有不同角度的論證。例如,筆者曾在新生入學初圍繞“讀書為了什么”展開討論,相信很少有人真正去思考讀書是為了什么,小學教科書中有描寫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生第一個聯系到也是這個,但態度就不是那么肯定了。討論過程中,有的學生認為讀書是為了父母,有的認為是為了爭口氣,有的認為是為了賺錢,有的認為讀書太苦太累……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現象,在大家暢所欲言之后,我引用了雁鳴在《儲蓄人生》中的一段話:“人生需要儲蓄的東西很多,儲蓄人生就是要儲蓄人生中那些最珍貴、最難忘、最精致的部分,儲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一個人懂得怎樣去儲蓄,實在是一種智慧與幸運。”這就引發了學生更深一層的思考,思考如何儲蓄知識、儲蓄友誼、儲蓄人生……更從不同程度上為自己高中三年生活初步立下了奮斗目標。
3.通過討論,集思廣益,增強班級凝聚力
作為成長中的學生,對周邊發生的事情不可能熟視無睹,身邊發生的也正是最好的討論材料,例如,針對吸煙、打架之事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他們又知道了為何香煙盒上有“吸煙有害健
康”之語,也了解到巴西等國所采取的措施等。這和班級凝聚力有何關系呢?筆者認為,在準備討論時必須找資料,那么學生之間的合作和處理事情的能力也就表現出來了,幾經合作后,又可增進同學之間的認識、了解,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而不同的論題又會有不同的組合,大家通過討論形成了遇事先思考而非主觀臆斷的習慣,也使得大家能和睦相處并積極合作。在這一過程中,可增強學生對論題的認識與理解,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辨別是非、分析問題的能力,也能在提高思想認識水平的同時也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恩格斯說過:“個人只有在集體中,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班級管理不能簡單地告訴學生能夠做什么,應該做什么,如果由他們自己去探索、去分析應該怎么做,這樣的效果才更為深刻有效。另外,除了在課堂上的口頭辯論,還可以在班里另辟宣傳欄,可署名可不署名,鼓勵學生寫出來,進行論戰。
二、必須注意的幾個原則
由于討論法最主要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作為教育者也必須加以引導,而不能任意夸大學生的主觀作用,否則會淡化學生受教育的必要性。因此,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原則
我國古代的教育學家就已提出思想品德的形成過程是一種“自求自得”的過程,主張“內省”和“躬行”,這是強調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教育為自我教育創造必要的前提,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又會受教育者的影響,所以,教育者對討論主題要有正確認識。只有經過教育者的正確引導,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結合起來,才能保證學生的自我教育活動朝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
2.言教與身教相結合原則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天天和他們接觸的班主任,因此,作為教育者更須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言行在教育學生中起到健康、積極的作用,若不以身作則,只怕會帶來負面效應,嚴重影響教育效果。
3.尊重信任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
篇2
關鍵詞:水能開發;經濟發展;地位;作用
海林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距中心城市哈爾濱285公里,地貌特征為“九山半水半分田”,素有“林海雪原、中國雪鄉”之美譽。全市轄8鎮1鄉123個行政村,總面積881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71.3%,行政區內共有大小河流140余條,大小河流總長度為2930km,年平均徑流量為33.79億m3,具有水能開發價值的河流14條,主要有海浪河、頭道河、二道河、三道河、二道海浪河、大楊木河、山市河、密江河等。這些河流均屬山區性河流,坡陡流急,自然落差大,流域植被良好,水份涵養區未被破壞。行政區內規劃常規電站23座,總裝機33.98萬kw,總投資35.14億元。規劃抽水蓄能電站9座,估算總裝機 1211 萬kw,總投資 591億元。
海林市改革開放較早、經濟較為發達,是國家級對外開放城市和全國縣級綜合改革試點市,2002年被國家批準為“十五”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試點縣,2003年被國家十六部委批準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2005年3月被聯合國人居署確定為中國三個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之一。
近年來,我們把握被列為電氣化縣試點的契機,立足資源優勢,將水能確定為海林最有希望、最有潛力的新財源和新產業,在國家水利部、省水利廳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舉全市之力推動水能開發快速發展。
一、豐富的資源優勢為水能開發奠定堅實基礎。海林境內資源非常富集,山川秀美,生態優良,森林覆蓋率71.3%。有大小河流144條,水資源總量78億立方米,河流總長度達到2930千米,年平均徑流量為33.79億立方米,開發潛力大。其中最具開發價值的有14條,主要是海浪河、頭道河、二道河、三道河等山區性河流,坡陡流急,自然落差大,流域植被良好,水份涵養區未被破壞。為使這些水能資源得到充分開發與利用,“十五”期間,海林市緊緊抓住被國家列為電氣化縣建設試點市的有利契機,堅持兩手抓原則,一手抓流域規劃,一手抓項目前期推進,加快推動水能開發。分別委托東勘院、黑龍江省水利勘測設計研究院,先后完成了海浪河、二道河、三道河、二道海浪河四條流域規劃,共規劃常規電站23座,總裝機33.98萬千瓦,總投資35.14億元。同時,委托東勘院、省水利設計院相繼完成了雙橋、釣魚臺、青云山、三道、板橋、樺木橋、紅旗等電站項目的可研工作,此外,由東勘院規劃了荒溝、開化、老黑頂子等9個抽水蓄能電站,總裝機1211萬千瓦,總投資約591億元。應當說,豐富的水能資源,規劃的超前運作以及獨特的區位優勢,為海林市電氣化縣建設和水能產業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抓好水能資源開發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培育立市產業的必然選擇。水電是清潔、無污染、可再生能源項目,優先發展水電是我國能源發展的重要方針。為此,國家出臺政策加大了對水電開發的扶持力度,在水電農村電氣化縣項目和以電代燃生態電站建設上給予專項資金扶持,并將水電建設納入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項目。面對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海林市依托豐富的水能資源,借助電氣化建設試點市的政策扶持,牢牢抓住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可再生能源法》頒布實施的戰略機遇期,調整結構,乘勢而上,及時將水能作為全市的主導產業。
水電無論是作為一項清潔能源還是基礎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作用。在全面加快小康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水電產業應該擔當起發展區域經濟、增加農民和財政收入、改善農村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的重任,為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支撐。雖然我市的水能開發與全國、全省其他兄弟市縣相比較起步較晚,但是發展的潛力非常大。經過我們的積極爭取和艱苦努力,總裝機120萬千瓦,總投資40億元,年均發電18億度的荒溝抽水蓄能電站,成為了我省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首選項目,是我省唯一一個列入國家“十一五”電力發展規劃備選項目。
三、水能開發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今后一個時期要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財政增收為主線,以建設大項目,構筑新產業,辟建新財源為重點,加快水能開發,抓好水能建設,建成已規劃的常規水電站23處和荒溝抽水蓄能電站,建成后每年可實現稅費3億元,使我市財政收入翻一番。同時,長遠目標是其余9處抽水蓄能電站全部建成后地方財政收入可實現10億元,安置就業人員1000余人。通過大力開發水電,將為全市帶來經濟大發展、社會大進步、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大改善。一是經濟效益。水電開發不僅能夠優化能源結構,還可以為其他產業的發展提供能源支持,推動區域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調整經濟結構。水電開發過程中修建的交通、通信和能源等設施,為地方城鎮建設和產業發展提供幫助,水電工程建設將帶動農田、灌溉、水產養殖和旅游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將大幅度增加財政收入,有效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從而使我市真正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二是社會效益。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將得到有效改善。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加快農村小康建設,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用電有了可靠的保證后,將極大地促進農村用能結構的改變,不再使用以往的燒柴、燒煤,而是向用電燒水做飯、取暖轉化。水電建設將大大增加電源工程發電能力,提高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用電水平,提高供電保證率,保證農業生產、農村經濟和居民生活的供電。有了電能的保證新農村建設力度加強了,道路寬闊平整了,增收致富的信心也足了。水電工程建設,提高了防洪抗旱能力,促進了中小河流綜合治理,農村生產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三是生態效益。保護了森林。全市林地面積6171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71.3%。在農村,人們歷來是以木材作為燒材,用于做飯、燒水和取暖,每戶每年燒掉木材10立方米。經過水電建設,以電代燃農戶增加到7萬戶,每年可減少燒材(木材)5萬立方米,僅此一項社會每年可獲得生態效益700萬元。隨著以電代燃戶數的增加,保護森林,保護生態環境的效益將更加明顯。減少了水土流失。水電建設帶動了各業的發展,同時也為人們提高了就業機會。隨著人口的增長,對就業的需求日益加大,人們在考慮就業時,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身邊的電能開展各項事業,這就減輕了向林地、草地開墾耕地的壓力,保護了自然植被。降低了空氣污染。人們用電燒水做飯、取暖,用電能取代其他能源,減少了污水、污氣的排放,僅農村居民以小水電代燃料一項每年可減少排放CO2、SO2、煙塵等有害氣體3000萬立方米,維持了良好的生態系統,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四、認真抓好水能的幾項工作。面對新形勢、新課題,面對當前實際,我們建議突出以下工作重點。一是強化法律保障。認真貫徹《可再生能源法》和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健全機構,創新機制,履行水能資源統一管理職責。加強對農村水電的依法行政和有效監管工作,推進農村水電建設,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公共安全,確保安全生產。二是把握好水電開發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在水能資源開發利用、農村土地征用、淹沒搬遷、農村水電企業改制等過程中,尊重農民、職工意見,維護群眾利益。三是與促進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把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以電代燃工程建設、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內容。充分發揮農村水電的特殊作用,讓更多的農民不出家門有工可做,同時增加非農就業。四是提高水電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大力推行水電企業現代化管理模式,實行無人值班、少人值守,全面提高水電企業的經濟效益。五是堅持電力體制改革方向,打破壟斷,保證同網同價,平等競爭。
幾年來,我市在水能開發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最主要是得益于國家推行電氣化縣項目,為地方開發水電產業提供了思路,給予了動力。也正是由于水利部、省水利廳、省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和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以及我們水電人的努力拼搏,才有今天的局面。但是我們的水電工作還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主要表現為水電項目前期工作量大、費用大、審批手續繁多、土地林地征用難。同時,小水電一次性投入較大,回報期較長,這些都制約了水能開發速度。在此,我們也建議國家在實施水電農村電氣化項目和以電代燃項目扶持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出臺長效扶持政策,并根據南北方地域、氣候和水能狀況、發電效益、經濟效益的不同,在對北方特別是黑龍江省在小水電入網及電價方面給予傾斜,確保北方及我市水能資源能夠得到持續有效開發,為推動市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篇3
【關鍵詞】幼兒;科學教育活動;討論;交流
討論與交流是幼兒與同伴之間實現信息傳遞、情感溝通、經驗分享的有效形式,在討論與交流活動中,幼兒的思想與觀點相互碰撞、相互啟迪,共同建構知識,發展語言表達及人際交往等能力。在各科教學中,教師都應重視幼兒的討論與交流,要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促進幼兒表達與交流。下面筆者以科學課為例,就如何發揮討論與交流的重要作用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做法與感受。
一、為幼兒創設自由討論的時空,營造溫馨和諧的交流氛圍
關于討論與交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科學學科的“內容與要求”中指出:“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為此,筆者在課堂上提出相關的討論話題后,總是給幼兒提供充足的思考與交流的時間,并盡量保證每個幼兒都有參與交流的機會;同時還尤其注重創設和諧、寬松的交流環境。教學中筆者常常采用集中交流與小組交流、同桌交流相結合的辦法,以確保幼兒的參與面,使每個幼兒都有思考、表達與交流的機會。尤其是小組交流,通過小組成員的自由組合,讓有共同關注點、興趣點的幼兒圍坐在一起,更有助于每個幼兒暢談感受、發表意見,述說發現。筆者善于提出有利于引發幼兒討論與交流的問題,讓幼兒在討論與交流中分享彼此的經驗、實現思維的碰撞。教學中筆者尤其關注個別比較沉默、不愛發言的幼兒,積極為每一位幼兒創設放心交流、和諧交流的環境,以增強幼兒參與討論交流的勇氣與自信心。
幼兒年齡小、形象思維占優勢,交流活動的開展需要憑借直觀的事物和環境。真實的、具體的情境可以激發幼兒交流的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筆者常常創設更多的機會,讓幼兒在真實而具體的情境中討論與交流,憑借幼兒所熟悉的具體的事物來喚醒幼兒表達、交流的欲望,諸如在在觀察事物、動手操作等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幼兒用心發現、自由交流,豐富幼兒參與交流的感受,提升幼兒的表達能力。
二、尋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組織幼兒開展討論與交流
興趣是幼兒學習和探索新事物的最重要、最持久的動力,也是幼兒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先決條件。因此,科學活動課的內容要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貼近幼兒生活,新鮮而有趣。教師應及時捕捉幼兒日常生活中討論與交流的“興趣點”,為開展科學活動尋找課題和依據。
譬如,筆者發現幼兒課間對他們自己吹出的五顏六色的肥皂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筆者趁機去引導學生走近多彩的肥皂,了解肥皂的相關常識。為此筆者作了如下的準備工作:1.為每組幼兒準備形狀、顏色、氣味不同的洗衣皂、香皂、藥皂、嬰兒皂等等;2.吹肥皂泡瓶若干,盛水臉盆幾只。教學過程中,筆者首先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肥皂。“桌上有許多肥皂,你們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你的小手摸一摸、用鼻子聞一聞。看完一塊后再看另一塊。”在筆者的組織下,幼兒對肥皂進行了有序的細致的觀察。然后,筆者引導幼兒進行交流,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自己的同伴。幼兒饒有興趣地向同伴述說著自己的發現:肥皂的形狀有圓的、方的、橢圓的等,肥皂的顏色有紅的、綠的、黃的、白的等,肥皂的氣味是不同的,有的很香,有的還有藥味。接下來,筆者引導幼兒去探索肥皂的用途:“現在你們用肥皂洗洗自己的小手。然后看看自己的手和盆里的水有什么變化。”幼兒洗完手后,筆者問道:“小朋友,你們發現盆里的水和自己的小手有什么變化?”幼兒紛紛回答:“手變得干凈了,盆里的水臟了。”“哦,原來肥皂能幫助你把手上的臟東西洗掉。它真是各咱們的好朋友哇!那么,肥皂還有別的用處嗎?”幼兒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爭先恐后地回答:“媽媽用肥皂給我洗衣服。”“爸爸用肥皂給我洗澡,能把身上的灰洗衣掉。”“藥皂還能消毒。”……最后,筆者組織幼兒玩吹泡泡游戲:“想一想,我們可以用肥皂來做什么游戲呀?”“吹泡泡!”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現在我們請幾位小朋友來吹泡泡,大家看誰吹得大,吹得多!”孩子們在歡樂愉快的游戲中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體驗。
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達成了如下的教學目標:一是使幼兒觀察了肥皂的各種不同的外形、顏色,教會幼兒學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樣的肥皂;二是引導幼兒了解了肥皂去污的用途;三是通過吹泡泡活動,增添幼兒生活的樂趣。
三、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討論與交流,張揚幼兒的個性
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每個幼兒都有表達的欲望,教師要調動幼兒參與討論與交流的積極性,注意傾聽,適時點撥。不要脫離幼兒的直接經驗去傳授知識或直接告訴幼兒有關結論。要善于用點頭、微笑或富有情感的語言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踴躍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譬如,筆者發現初夏時節大班幼兒對蝸牛挺感興趣,經常自發地去尋找緩緩爬行的蝸牛,放在桌子上觀察,十分入迷。利用這個機會讓幼兒來了解蝸牛可謂是“天賜良機”,于是筆者讓孩子們把捉到的蝸牛拿出來,用放大鏡觀察,還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蝸牛生活在哪里?二是蝸牛有沒有嘴巴?孩子們帶著問題去觀察、思考,然后討論、交流。幼兒表達的積極性非常高,一個個搶著發言,尤其對于蝸牛有沒有嘴巴這個問題爭論得較為激烈。筆者相機引導、啟發他們思考:“怎樣才能知道蝸牛有沒有嘴巴呢?”孩子們安靜了一會兒,有幼兒說:“我們把它養起來,弄點東西給它吃,它吃了就說明蝸牛有嘴巴,沒吃就沒嘴巴。”這個推測的過程,充分反映了該幼兒的思維判斷能力達到了較高的發展水平。孩子們在討論與交流活動中,張揚了自己的個性,發展了自己的思維。
事實證明,在科學活動中經常有意識地為幼兒提供討論與交流的機會,既能幫助幼兒積累了科學知識和經驗,促進幼兒認知水平的提高,又能讓幼兒感受到討論與交流的樂趣,獲得成功感與滿足感,進而激發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
【參考文獻】
篇4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斷發展與深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已經成為了當今素質教育的主題。同時,選擇何種教學方法,也成為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活動討論法是一種被賦予了新含義的教學方法,將其應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活動討論法的應用方法進行分析,著重研究活動討論法的應用具體措施與意義。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活動討論法;應用方法
隨著我國社會的逐漸發展和時代的不斷變化,教育教學方法也處理不斷變革發展的時期。而初中思想品的教學課程,也需要在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上發揮其應有效用。同時,由于當今時代初中學生自我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因而對思想品德教學方法的改革情況也提出相應要求。活動討論法即在教學模式變化與課程改革要求中應運而生。活動討論法不僅充分保護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與自主性,還可有效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教學效率。
1.在初中思想品德磕磣教學中活動討論法的特征與優點
1.1活動討論法的概念與特征
活動討論法,指的是在教師帶領與引導之下,學生圍繞某一社會現象或者具體問題作為主題進行討論、并在最終解決所討論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在討論時,可以班級或者小組為一個單位進行,學生之間通過互相啟發、共同討論而了解問題,最后共同解決問題。活動討論法可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加到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夠使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得到知識,增加對于新事物的理解,還能從中得到深刻印象。
1.2活動討論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應用的優點
首先,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應用活動討論法,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自主思維意識。由于活動討論法所采取的是平等交流方式,因而能幫助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發揮其主體意識和自主性。同時,活動討論法可促使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能夠獨立的理解、思考與解決,從而提高學生對于知識及事物現象的自主探索能力。此外,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課堂上應用活動討論法,可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有利于調動其學習興趣與學習主動性,獲得良好教學效果。其次,活動討論法與初中學生教學模式和學習特點相符合。初中的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理論性強,且抽象概念比較多。而初中學生的思維活躍,且正處于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階段,對于新事物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然而,傳統課程教學方法,容易使師生陷入枯燥、乏味而單一的抽象概念解釋教學模式中,從而扼殺初中學生學習興趣。而相比之下,活動討論法風格活潑、形式多樣,更為尊重學生思維方式,充分調動起學習的主動性。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活動討論法具體應用方法
2.1思想品德教師應在活動討論法教學中發揮其主導作用
雖然在活動討論法教學模式中學生占據主體地位,但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其主導作用。活動討論法教學模式具有靈活多變的教學風格,但不能根據學生思維方向而任其發展。教師對于學生思維方向應給予啟發,依據具體討論的內容,由淺而深的提出相應問題,引導學生圍繞課堂主題進行討論。同時,教學還需促使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培養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并注意開闊學生的知識領域,收集新思想,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全面把握程度。
2.2教師與學生需在活動討論課堂上做好相應準備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應用活動討論法這一教學模式,要求學生與教師各自做好課前準備,以充實其教學內容,避免其討論偏離了課程教學目的。因此,教師在上課前,要告知學生活動討論課堂的主題,同時為學生布置相應任務,使得學生有足夠時間做課前準備。選擇討論主題,是組織活動討論課的關鍵。教師在制定討論題目時,要注意將學生現實體驗感受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偏離了教材內容,會失去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意義,偏離學生實際,會使得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無話可說,兩者均無法獲得預期教學成效。因此教師在制定討論主題時,要結合學生實際和教材主題內容,比如蘇人版七年級的《思想品德》上冊第三課,其課程主題為“知恥近乎勇”,教師需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明白何為自尊、何為知恥,了解自尊、虛榮之間的不同,并能夠采用正確方法對待羞恥感,因“記恥”而奮發向上,從而發揮其“知恥”的積極作用。教師在設置討論主題時,可聯系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實際,比如將主題制定為“知恥之心在避免考試作弊中的作用”,學生能夠通過對考試作弊現象負面意義的討論,了解考試作弊是一種羞恥行為,其反應了作弊者不良道德品質和虛榮心。因此學生在考試時需避免這類行為,培養正確的自尊心態。學生在對這一主題討論時,不僅能明白何為知恥之心,還有助于其在心中建立是非、善惡標準,增強學生的個人自律。
3.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的教學中應用活動討論法教學方式,不僅能尊重學生的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信息交流,調動其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還能使得學生在掌握基本原理與知識概念的基礎上,培養自身收集信息、獨立思考、推理分析和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活動討論法還能增加學生之間合作機會,使得每個學生都有表達自身看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與表達能力。活動討論法有助于實現當今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教育目標,滿足當今及未來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應強加其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劉文娟 單位:江蘇省如東縣岔河中學
[參考文獻]
[1]孫紅艷.增強思想品德課情景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篇5
關鍵詞:小組討論;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1-0179-01
由于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時代對學生的合作意識與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合作學習得到教育界的大力倡導與推行。如實施得法,確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若組織不力,效果并不盡如人意。
一、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對小組討論法定位不準。隨著課改的推進使合作學習的觀念已深入基礎教育中相當部分教師的心中,大家都在教學中力爭體現這種教學方法。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他們在教學中體現出的合作學習就是小組討論。因為在課堂上,合作學了小組討論外幾乎沒有其他形式。許多教學研究資料上也同樣這樣認為:只要使用了小組討論法,便就是采用了合作學習的方法。其實小組討論法與合作學習之間是不能劃等號的。
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被認為是與小組教學同質的,它是指“把一個班級暫分為若干小組,由教師規定共同的學習任務并由學生分組學習的班級教學組織形式”。顯然小組合作學習凸顯的是對生際交往的重視,它重視的是小組成員之間的協作、對話與溝通。
小組合作學習可以發生在課內,也可以發生在課外,而小組討論法主要發生在課內。若將小組合作學習與小組討論等同,一方面不能使小組合作學習發揮應有功效,另一方面會過分夸大小組討論法的作用。
(二)小組討論法在使用中缺乏實效性。小組討論法之所以備受關注,主要是因為對學生的發展有特殊的作用。而在現實教學中,常常是課堂呈現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而學生的收效甚微。
在幾乎所有的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這說明,教師已經有意識地把這種形式引入課堂。但是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多數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師一宣布小組討論,前排的同學唰地回頭,教室里都是嗡嗡的聲音,各個小組里,人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么。幾分鐘后,老師一喊“停”,學生立即安靜下來,站起發言的學生一張嘴就是:“我怎么看”。“我覺得應該如何如何”。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么樣”。此種情況是目前基礎教育教學中小組討論法使用現狀的生動寫照,雖然形式上很熱鬧,而實質上卻沒有效果。結果是為了使用小組討論法而使用小組討論法。
(三)小組討論法在實踐中被泛化。小組討論固然是一種好的教學方法,但它也有自己的使用范圍和界限。在現實的教學中只要上課,差不多就有小組討論法,至少每次公開課是如此。當然其中不乏使用的好的情況,但它卻給人一種印象:小組討論可以適用于一切課程一切班級。實際上并非如此,小組討論法的泛化現象正如前文所述,乃因為對其定位不準所致。
二、小組討論法的應對策略
(一)正確認識小組討論法的利與弊。小組討論法相比于班級授課制有自己的優點,但也有自己的不足。要正確運用小組討論教學法,必須對它的利弊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
小組討論法的主要優點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利于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與組織領導能力;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促使學生民主參與、合作精神的形成;有利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領域的教學目標的實現;利于中后等生的進步。
小組討論法的主要不足是:教學控制較難,各組的進度與目標很難一致;學習效率較低,各組內成員之間要交換觀點與意見,費時較多。
(二)抓住時機,高效完成教學任務。正由于小組討論利弊兼有,要發揮小組討論的效用,必須在適當的條件下使用。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教師要充分掌握合作時機,適時合作,既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又要加強指導。指導學生選擇有價值的、自己關心的、有興趣的、不懂的問題,特別是有關積累、理解、運用語言方面的問題;教師要善于示范,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問題讓學生討論,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當遇到問題含有多解性時,應發動學生展開爭論,訓練多向思維,使學生的悟性、靈性得到解放。
(三)正確掌握小組討論法的操作技術
1.分組方法
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如何分組關鍵在教師。45人左右的班級分組應以5至6人為宜,并根據學生個性、水平、能力、興趣愛好、性別等合理搭配,每小組男女比例近3:2,學習成績高、中、低的比例為準2:3或1:3:1。這樣條件均衡,優勢互補,利于組內合作和組際競爭。組內要形成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學風,使每個同學都敢說、敢想,能虛心聽取別人意見,能幫助學困生釋疑解惑,實現問題共解,過程共同經歷,結果共同分享的合作目標。
2.訓練合作技能,教會學生探索
小組合作學習要有章可循,學生從聽老師講到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要有一個訓練的過程。訓練時可布置一些有難度的謎語、思考題等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體驗怎樣合作,從中學會傾聽,補充或否定;有分歧時,大家分析比較,歸納形成共識;小組之間的合作方式、方法,師生之間的合作要領、討論目標也要訓練。教師要明確告訴學生討論時應選的問題,教師要深入各小組,做到心中有數,并能指點個別;各小組所選問題要精當,要著重商討有廣度、難度的問題,老師要點撥、組織小組篩選問題,深入探索,高質量地進行合作學習。
3.合理評價,鼓勵到位
篇6
一、促進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
傳統課程中的討論大多是流于形式或是講授法的點綴,在被講授法占去大部分時間的課堂上,討論很難占有一席之地,即便是有,也是學生既無提前準備,教師又對討論結果報以無所謂態度的討論。而新課程中的討論法教學則是一種完全開放式的討論,它是不存在標準答案的,有時甚至連最佳方案都沒有,而且討論的時間較長,一般是用一堂課的時間或是設置連堂討論,所以學生就可以盡情發揮。在這種討論的氛圍下,由于學生在課前已經做了大量的準備,所以,在進入討論之后,他們就會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所查到的東西以及想法都表達出來。所以,每個學生都會從他人的發言中獲得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學到新的知識。
二、促進學生了解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為搜集到有力的證據,學生學會運用多種方法,如觀察、調查、實驗以及資料查閱等。例如,在對化學金屬的學習中就可以調查當地金屬礦物的開采和金屬的利用情況,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到煉鐵廠去參觀,以體驗收集資料的過程。對所收集的資料還要進行整理加工,學生也就可以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科學方法。
三、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討論法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則能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作用。討論前的準備階段可以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從收集資料到整理資料,整個過程都離不開思考。比如,化學中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所收集的資料是否可靠。那么,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結果的鑒定都需要學生不斷思考。另外,學生在收集資料時需要嚴格遵循討論的題目,需要確保資料來源的可靠性,進行實驗時需要嚴格遵循實驗步驟,尊重實驗結果,整理資料時需要遵循科學方法。所有這些都有助于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篇7
【論文關鍵詞】討論法 討論主題 時間節奏 主體參與 點拔
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活動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善于交流與合作,使學生探究有關思維活動和行為表現,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獲得全面發展的能力和形成科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而討論法不失為適應新課改要求、符合新課程理念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討論法以問題為中心,以課堂討論交流為主要形式。讓學生通過積極探討,互相啟發,共同尋找最佳答案,領會知識本身的意義,提高學生科學地觀察分析問題、全面辯證地認識事物的能力。因而討論法是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經常運用的教學方式。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應當如何恰當有效地運用討論法呢?
首先,課堂討論法實施之前,教師要預先設計好討論的主題。討論主題要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啟發性。要根據本地本校實際情況、學生的實際認知程度和能力水平來設計問題,要基于課本,又不拘泥于課本;符合實際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所討論的問題在深度上要適度,要具備一定難度。簡單鮮明、一目了然的問題就不需再去討論了;而難度太大的問題,學生又回答不出來,討論陷入冷場和僵局,課堂活動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所討論問題設計在廣度上不能太寬泛空洞,題目太大會讓學生無從談起,無法談清、談透問題,可能會啟而不發,變成空喊理論;如果討論主題范圍過窄,會影響討論的深度與廣度,制約學生的思維和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主動性,會影響討論的深度與廣度。如:在講授《財政的作用》一課時,關于財政在促進教育和民生方面的作用,我設計的討論題是:結合學校新建教學樓和自己家近幾年生活水平的變化說說財政的作用。這樣討論題切合了學生實際,角度不大,但可談的話題很多,有利于展開討論。
同時還要注意課堂討論的時間和節奏。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適時有效地把握和控制討論的時間和節奏。討論活動時間不能過長,不能整節課都在讓學生討論,而沒有了總結歸納深化主題的時間,沒有了教師點評、點撥、引導、啟發的時間;也不能把討論的時間安排的過于倉促,討論還沒有展開或深入就匆匆讓學生說兩句來結束討論,裝樣子走過場,實際上還是教師在注入和灌輸,學生的主體性并沒有很好地體現和發揮。討論活動時間既要服從于整節課的課時進度安排,又要結合課文內容和學生的知識能力實際靈活機動,這就需要教師有掌控課堂教學的能力和水平。討論活動開展起來時,就要有啟有發,既不能啟而不發,也不能啟而濫發,甚至啟而亂發。當學生思路狹窄,思考問題較為片面時,教師要適時予以點撥指導,指點方向,拓展思路,拓寬話題,引導學生言所欲言,暢所欲言;當學生探討的過程中,把話題扯遠了,偏離原來主題時,教師要及時予以阻止,并重新將話題引向討論主題,或者結束討論,將各方面觀點總結歸納。而決不能聽之任之,撒手不管,讓學生隨意亂談胡侃,否則就失去了討論的意義了。我一般一節課安排的討論有兩或三個,每次時間在5分鐘左右。在《勞動與就業》一課中我安排了兩次討論:①勞動者應該在哪些方面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增加就業機會?②國家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增加就業?對于具體工作情況不要求學生討論。
另外,討論的主體是學生,因而要盡可能體現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在討論式教學活動中必須堅持“三個面向”原則,堅持“為了一切學生”的原則,根據學生的認識程度和能力水平分小組、分層次、分觀點、分角色、分階段討論。其中最常使用的是分小組討論,可以讓學生根據座位縱向或橫排分成若干個小組,還可以就近前后左右隨意組成小組討論,也可以根據不同觀點立場分成正反雙方兩組討論。讓學生主動而創造性地介入到討論活動的各個環節,參與到討論的各個方面,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發展的能力,促使學生之間通過觀點的碰撞、匯聚、交流,提高學生合作探究、共同研討的能力,使學生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合作交往,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尋答案、領悟知識、提高能力、培養情感。在學習《影響價格的因素》一課時,我讓學生從國家、企業、個人三方面分成三個小組進行討論,通過分角色討論,不僅使討論更深入和充分,而且節約了課堂時間,更有利于學生間的交流與探討,充分體現了每個同學都能參與其中的教學活動的要求。
篇8
討論教學是讓學生成為教學參與的主體,自發的針對某些經濟法的基礎理論進行認知討論,大家在互相探討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會提高學生理解知識的效率。
二、高校經管專業經濟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講授法存在的問題
針對當前高校經管類經濟法的教學現狀,教師講授主要有以下不足:1.教學知識抽象,學生難以理解。現在高校經濟法的編者,為了體現本身學識淵博,將教材編寫的晦澀難懂來提高教材的質量高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是云里霧里。講授法應該多結合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手段,利用圖像影音的方式,將知識以視覺沖擊的方式呈現,會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提高教學效率。2.講授法無法調動課堂積極性。現在的好多老師,只是一味的在講臺傳授自己的知識,不管下面的學生是否理解,是否聽課,也不與學生互動來了解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以方便隨時更改教學計劃。
(二)案例分析中存在的問題
案例分析在高校經濟法教學中十分受到學生歡迎,但是現階段的案例分析教學尚且存在一些不足:1.理論深度不夠。案例分析是結合實際的案例,在分析實際的過程中學習和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因為課時的限制,在案例分析教學中,對案例的講述就占據很大一部分時間,這樣就壓縮了理論知識的傳授時間。2.教學模式不系統。案例分析是將實際的經濟法相關案件與法律知識進行融合。3.缺少恰當合適的案例。因為經濟法的知識十分多,所以需要大量的對應案例的支持。
(三)討論法存在問題
討論法是學生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參與整個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1.討論法的參與學生必須有扎實的法學基礎,但是經管類學生對于法學的一些基礎理論了解不夠。2.討論法不容易與多媒體手段相結合,因為討論法的過程與結果可能都不是唯一的,無法形成系統的課件,只能根據教師自身的理論知識和個人能力來引導判斷學生們的討論觀點。實時的參與學生們討論,給予點評。3.因為經管類學生法學基礎薄弱的原因,討論法進行的深度可能會不夠,課堂效果不以確定。
三、如何改革完善高校經管類專業經濟法教學模式
篇9
[關鍵詞]病例討論法;臨床醫學專業;教學質量
臨床醫學專業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結合較強的學科。過去,在臨床醫學專業的教學中,多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方式固然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的理論知識,但由于學生是被動地接受,因此無法較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從而使教學質量大打折扣。近年來,病例討論法在臨床醫學專業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病例討論法注重對學科的特異性概念進行闡述,并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和思維能力等[1]。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探討病例討論法在提升臨床醫學專業教學質量中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取達州職業技術學院2013級臨床醫學專業的76名學生和2014級臨床醫學專業的76名學生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2013級臨床醫學專業的76名學生設為比照組,將2014級臨床醫學專業的76名學生設為試驗組。在比照組中,有男49名,女27名;其年齡為22~25歲,平均年齡為(24.3±11.2)歲。在試驗組中,有男50名,女26名;其年齡為22~26歲,平均年齡為(23.9±12.1)歲。兩組學生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比照組學生采用常規教學法進行教學,方法是:采用大班授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采用傳統教材和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進行課堂授課,學生以聽課為主。對試驗組學生采用病例討論法進行教學,具體的方法是:1)設疑。在對學生進行授課前,教師應首先選取較為典型的病例資料,并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應有學生10~12名),讓他們對病歷資料進行討論。之后讓學生總結討論的結果,并擬寫發言提綱,提綱的基本內容應涉及病理診斷、診斷的依據、癥狀和體征等相關內容。2)討論。教師要對課堂討論進行精心的設計,使學生充分明確討論的目的和意義。教師要對病歷資料中的疑點和難點進行介紹,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進行分組討論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充分展示其思維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熱烈的討論,以了解他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積累程度。3)陳述和點評。教師要注意調動課堂的氛圍,并對討論的進程予以控制。在分組討論結束后,教師要讓每組選出一位代表陳述該組的討論結果。在學生陳述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知傾聽,不要打斷或駁斥學生。在學生陳述結束后,教師要逐一對每組學生代表的發言進行點評。對正確的觀點或結論進行表揚和肯定,對于錯誤的觀點或結論應指出其錯在哪里,然后鼓勵學生再次進行討論和發言。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的優良率。將學生期末考試的成績分為優、良、可、差四個等級。優:考試成績>90分。良:考試成績為80~90分。可:考試成績為60~79分。差:考試成績低于60分。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調查兩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此調查問卷將兩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等級。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
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²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x±)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優良率的比較
試驗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的優良率為94.74%,比照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的優良率為81.58%。試驗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的優良率高于比照組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學生對教學方法滿意度的比較
試驗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總滿意率為96.05%,比照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總滿意率為80.26%。試驗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總滿意率高于比照組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病例討論法可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其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另外,此教學方法通過組織學生對具體的病例資料進行討論,可對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2]。在進行病例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從而可最大程度地展示其才華和能力[3]。有學者曾用病例討論法對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進行教學,結果發現,90%以上的學生都對病例討論法印象深刻,并指出其已掙脫了死記硬背的牢籠。在本次研究中,筆者采用病例討論法對76名學生進行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這與蔣贊利等[4]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綜上所述,將病例討論法應用到臨床醫學專業的教學中,能有效地提升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洪常青.病例討論法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5):56-57
[2]孫瑞紅,李芳.案例教學法在神經病學教學中應用的體會[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2):370-372.
[3]高志偉,倪耀輝.病例討論式教學在神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5):2386-2387.
篇10
一、思想品德課運用討論法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傳統教學論雖認為教學是一種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但它卻否定了學生同伴之間的相互影響,將教學活動過于簡單化了,這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體現。討論活動的開展,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課堂活動為中心的主要形式,針對某些問題或課文重難點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
(2)主動性原則。同以往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相比較,討論式教學更能激發、調動學生和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特別是有助于養成學生動腦、動手的好習慣。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發表自己觀點的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了師生共同創新,共同發展。
(3)合作性原則。課堂討論法不僅是在教學形式上對傳統教學的更新,同時,也是教學思想上的更新。它是對傳統家長式的教學觀念的批判,主張并強調教學過程的民主性、平等性。課堂討論只有實現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平等、互助、合作的關系,才能達到暢所欲言,充分交流的目的。
(4)探索性原則。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說,教會學生探索真理比交給學生真理更重要。課堂討論法的教學活動應該強調和堅持這種探索精神,這是討論法的本質特征。應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探索,不要急于告訴學生答案,應該引導學生在討論中和探索過程中自己去獲得結論。
(5)互補性原則。討論式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能緊緊把教師和學生連在一起,學生和教師都能各自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疑問,但同時又都在傾聽別人對某一問題的闡述。這樣一來教師在傾聽學生發言的同時,不斷調整自己的思維方法,并用自己的言行把討論引向,同時也是在對課堂討論進行協調。教師和學生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形成了師生之間朋友式的平等關系,形成知識的互補。
二、思想品德課運用討論法的要求
1.營造寬松的討論氛圍
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從本質上講,創造性活動必定是異樣的,從而必定是異常的行為。對一個人的表揚贊許乃是促進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當一個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時,他就不會害怕表現和發展他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他可以在進行發散思維時無須處于防御狀態,從而保持心理的自由。”因此,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氛圍,使每個學生能夠無拘無束,暢所欲言,是討論式教學順利進行的必然前提。
2.精心設計討論題
(1)確保討論的主題具有深刻的意義。課堂討論的目的,在于達成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以不是所有問題都需要拿來討論。設計的問題既要有一定的深度,要面向大多數學生;既不能過于簡單,又不能太難。
(2)選擇那些有爭議的話題展開討論。選擇那些有爭議的話題展開討論,可以使整個討論充滿活力。如《自我保護》一課中,教師創設了這么一則教學情境:某校初二學生小麗,經常上網聊天,結識了幾位非常談得來的網友。一天,網友“風流才子”在與小麗聊天時提出兩人見一面并一塊外出游玩,小麗非常猶豫,一時拿不定主意。由此設問:“小麗該不該與網友見面?”。這個問題在學生討論中引起了激烈的爭論,也引出了不同的答案,學生各自談了去與不去的理由,通過模擬情景,讓學生思考討論,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思想品德教學和現實生活距離最近,容易和學生思想認識產生共鳴。教師應充分利用當地德育資源,以活生生的洋溢著鄉土氣息的材料對學生進行教育,賦予生活中的平凡事件以思想品德教育的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靈活運用討論的方式、方法
課堂討論的形式一般分為:同桌討論、小組討論、全班討論等。一般來說,重要、難度大的問題應先進行小組討論。討論的方法是靈活多樣的,有頭腦風暴式、座談式、分享式、批判式、環環緊逼式等,可采用辯論賽、實話實說、案例聚集和熱點掃描等。
4.合理調控討論過程
教師要給學生留有適當進行個別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深入的獨立思考,讓學生帶著自己的觀點或思維結果的雛形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去,這樣學生才能有話可說,有觀點可講。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當討論出現爭執不下的現象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討論中學會傾聽、學會尊重,意見實在無法統一時,可通過寫小文章等方式讓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對處于“混亂”狀態中的討論,教師要適時介入,可以適時地做簡短的階段性小結。對學生的獨到見解或創新思維,要及時給以鼓勵和表揚,以激發其繼續探討的興趣和熱情,并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5.做好討論的總結工作
總結工作作為討論法的最后一道程序,一般有兩種方式:教師總結和學生總結。從培養學生的能力角度來講,從一開始就要注意多讓學生總結,這樣的過程既是剛才討論過程的重現,又可以使學生形成明確的認識,達成共識,完成既定的任務。
三、思想品德課運用討論法應注意的問題
(1)討論式教學法,應該像市場管理那樣,“放而不亂,管而不死”。所謂“放”,就是教師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講究課堂民主,不搞一言堂,讓學生在平和的氛圍中學有所得。所謂“管”,就是教師對學生的討論不能放任自流,要進行有效指導和調控。
(2)為了使課堂討論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應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課堂討論的規則,并引導學生自覺遵守,以使每次討論都能秩序井然、快速高效。
(3)在討論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并不是說教師就不起作用,聽之任之。相反,教師在整個討論的過程中要起到一個“暗線引領”的作用,合理調控討論過程。討論開始前、討論過程中、討論結束后,都需要教師精心設計,精心準備,精心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