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學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4 09:12: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市場學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大眾文化市場學術研討論文
由上海大學中國當代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和《文學評論》編輯部聯合召開的“當代文學與‘大眾文化市場’學術研討會”于2002年11月2-3日在江蘇省昆山市周莊鎮舉行。來自北京、上海、廣東、山東、江蘇、浙江、湖北、福建、新疆等地的三十多位學者出席會議,并就當前中國的文化和文學生產機制,最近十年的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及其新的可能性等問題各抒己見,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討論。
上海大學的王曉明首先代表會議組織者介紹本次會議的緣起、主題和基本設想。他說,從80年代至今這二十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文學與社會的變化同步,進入到一個關鍵、但又令人感覺困惑的階段。我們都認為現實環境所呈現出的一切已經改變了我們以往的生活;而對那些引起文學和現實生活變化的各種因素卻又缺乏認真的分析研究和透徹的見解,對其中新的可能性的方向并不明朗。他指出,要想回答大家的困惑所指,短期內靠個人的努力并不能完成,需要我們大家一起討論,充分交流彼此的意見。他還說,為避免這次學術討論會異化為一種形式,我們沒有驚動學術界的前輩,也沒有請各級領導為會議“打開場鑼鼓”,甚至沒有按照所謂國際會議的慣例,要求提交并宣讀論文,更不組織旅游活動;而是充分利用會議的四個半天共八個時段(每個半天分發言與討論兩個時段),討論中你來我往,使問題從表層而至深入,在充分展開批評和反批評中,使真正有價值的思想觀念在分歧中慢慢呈現出來。
(一)
如何認識當前文化/文學生產機制是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王曉明認為,當前文化與文學的生產機制與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以文學為例,五六十年代國家主要通過作家協會和出版機構來組織和管理文學活動,現在這種管理的重心明顯向出版方面轉移;而出版社一方面產業化,以追求利潤為原則,另一方面又是國家體制的一部分,具有壟斷性,它對文學的管理就尤具特色。他同時列舉從文學教育到社會對歷史的集體記憶等多方面的因素,認為這些都構成了當前文化和文學生產機制的重要部分。他強調,今天的文學研究應該充分考慮生產機制的影響,才可能對當下的文學創作和批評作出貼切而深入的分析。他同時認為,這方面的研究,如果僅僅援用“文化工業”、“大眾文化”之類西方概念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切實而具體的研究探索新的觀念和方法。福建師范大學的南帆說,在這個新的機制中有幾個環節是他特別關注的:一是關于市場的概念,在這里,“利潤”是好字眼,但不能僅僅把創造利潤當作衡量作品好壞的標準。目前文化產業的利潤僅次于航天業,文化產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但他認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家都在談論市場,但是文化市場是值得進一步分析的。現在市場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公平交易的平臺,市場已經成熟到可以制造熱點的地步,比如,如果你沒讀過一本十分幼稚的暢銷書,你就是落伍的人,等等,這就是市場所形成的一種新意識形態。二是市場與話語權力的結合,80年代建立了這種想象:市場是與思想解放聯系在一起的;特別在文化人想象中,市場是與民主聯系在一起的,對市場的好感主要來自這方面。三是市場與大眾復雜的聯系,30年代提倡大眾化,連同40年代提倡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當時的“大眾”是革命主力軍;而現在在“大眾文化市場”中,“大眾”是創造利潤的人,雖然都使用“大眾”一詞,但其間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轉化,市場掩蓋了許多復雜的歷史關系。
南帆的發言還強調了文學與意識形態的關系。他說,文化是意識形態的一個層面,即使了解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政治與意識形態的關系,并不一定了解文化與意識形態的關系。他引用阿爾都塞關于集體記憶的理論,說明一種想象性關系所形成的控制力量。他說,文化層面的意識形態不容易察覺,它通過符號體系發揮作用,例如在文學中,在武俠小說中,都可以傳遞出諸如種族、性別等意識形態的信息。在文化里面,文學是意識形態變化中非常活躍的因素,文學往往以敏銳而深刻的感性洞察力來宣布恩格斯所說的“現實主義的最偉大的勝利”。《視界》主編李陀在發言中探討了文化/文學生產機制的動力問題,他認為不能忽略民族國家這個動力。在20世紀的世界局勢中,地緣政治成為國際政治最重要的方面,跨國資本在中國經濟領域的滲透與反滲透所形成的張力,已經進入中國文學、文化生活領域。他特別強調應該充分認識這種動力中的張力關系,比如建設社會主義民族國家與西方啟蒙傳統的緊張關系,當前不僅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社會與市場之間也有沖突,我們的會議就體現為與市場的一種緊張關系,對知識界不能下簡單結論。鑒于動力中復雜的張力關系,李陀認為,必須意識到套用西方理論解釋中國經驗的有限性,雖然這是一份可貴的理論資源,但對中國經驗而言,它不足以提供有效的反思,也就無法作出有效的闡釋。對當代文明面臨的危機進行新的闡釋性描述,這是人文知識分子的重要任務,否則無論科技為我們提供多少物質方便,人類都還是沒有擺脫黑暗。總之,李陀認為,我們必須注意分析動力機制的復雜性。
在一般人看來,當今發達的傳媒業正在不斷縮小傳統意義上文學的空間。對此,上海大學的蔡翔在發言中探討了“紙面媒體與文學生產經驗”的關系。他先著眼于微觀,分析時尚類雜志生產的特點:一,不靠發行獲取利潤,利潤主要來源于廣告,并根據對讀者群的定位尋找廣告商,再由此組織刊物的敘述方式,因此,它面對的其實是“小眾”而不是“大眾”;二,當刊物確定它的讀者群的概念后就是敘述,即表達一種生活方式,并以此來檢驗我們的生活是否“時尚”;三,極力抓住未來的可能性,提供關于未來而不是關于過去的想象,比如關于“家庭”、“幸福”、“身份”、“健康”的未來想象與可能性。蔡翔認為,正是第二、三部分轉化為一種意識形態,由某種生活方式轉化為表意敘事,并成為既定生活模式,生活方式由此被文化工業生產出來,以“時尚”或“不時尚”的觀念來控制我們。再來看文學,從表面看,出版社鼓勵長篇小說的繁榮,但實際上版稅的影響非常大,藝術創新在版稅制度面前退縮了,目前中短篇小說創作正不斷萎縮,使文學創作的基礎被削弱,這將影響后十年長篇小說的繁榮。另外,文學雜志要進入市場,也產生分層現象,一部分雜志專為“白領”,一部分專為“頂級富人”……但蔡翔最后表示,有一種真正的大眾也許還沒進入我們的視野,他們不屬于“時尚的”高檔消費群體;就此而言,尋找新的讀者也就是尋找沒有被遺忘的精神訴求和歷史記憶。南京師范大學高小康關于“市場與文學關系”的發言傾向于尋找文學與市場的同一性。他說,古人有所謂“著書都為稻粱謀”,對此我們不應該僅僅理解為作家放棄了精神自主性,也應該理解為是古代文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是他們和社會的交換方式。當代文化市場與傳統相比自然發生了根本變化,但正如歷史上商業的發展非但沒有破壞文學的精英價值,而且高效率的市場運行機制將增進文學向多種文化形態發展的可能性,大眾傳媒也將促進文學活動的傳播。
建構主義的金融市場學論文
一、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原則
傳統教育以教師課堂授課為中心,而學生則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這與建構主義的觀點相悖。建構主義認為,教育應該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使學生從傳統的知識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而教師的作用也由傳統的以教授知識為主要職責轉變為以引導、帶領學生自主學習和激發學生學習激情為主。因此在建構主義者眼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需要提出一種與建構主義相配合的教學方式。[2]結合現有相關研究,我們可將建構主義的主要教學設計原則概括如下:
(一)以學生為中心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學習并建構其知識體系的過程。而傳統的教學方式則是以教師傳授為主,學生只是充當被動的接受者。建構主義者認為教師應該轉變其在教學中主導的作用,而致力于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引導并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教學設計時應時刻突出“以學生為中心”這一主題,使學生做到以下幾點:一是主動學習。建構主義認為建構知識應該是一個人主動的過程,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應該是自發的、主動的。二是積極運用知識。學生應該在多種不同環境下積極運用知識,將所學的知識“外化”。三是努力實現自我反饋。根據自身行為的反饋信息,學生能夠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并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
(二)強調學習環境
建構主義者對教學環境與學習環境進行了區分,前者是由教師控制并主導的,而后者則更加自由。在學習環境中,學習是主動且自由的,學生不僅可以利用環境中的工具和資源完成自己的學習,也可以得到教師的指導和其他學習者的協作與幫助。自由開放式學習環境的設計需要更加注重情景的構造,因為知識總是與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相聯系的,且在不同情景下對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是建構知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創造各種與現實相似的虛擬情景,激發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愿望,使其對知識進行主動的探索和自主的學習。
金融市場學課程教學論文
一、概述
金融市場學課程,是學習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一個入門課程,幾乎所有開設經濟管理專業的高校在教學中都安排了教學任務,但是由于授課老師教學質量水平和教學方式方法的影響,學生對金融市場學的認識和最終的學習效果不盡相同,隨著高校課改工作的不斷深入,金融市場學的教學方法改革工作也正在穩步展開。
二、金融市場學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教學思想陳舊
之所以經濟管理專業將金融市場學列為經濟管理專業的入門課程,主要是因為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經濟管理體系在國民經濟建設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這個體系的建設,與非公有制經濟實體所做出的貢獻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由于受到計劃經濟體制下固態思維模式的影響,很多任課講師對非公有制經濟一直持排斥態度,以至于在講金融市場學的時候,更多的內容側重于“金融”,而刻意的忽視“市場”,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誤導了學生對金融市場學的正確認識,還使學生對了解整個金融經濟體的構件格局產生了影響,實屬人為因素。
(二)教學環境單一
金融市場學案例教學方法
1.案例選取應具備典型性、相關性、時效性
高質量的案例是案例教學實施成功的關鍵。教師精選出的案例要具備以下特點:一要具備典型性、代表性,要集合金融市場學的重點難點問題、金融市場的熱點前沿問題選取。二要具備相關性,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提高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案例選取要緊扣教學內容,三要具備時效性,金融市場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波動的金融市場提供了很多精彩案例,如97年亞洲金融危機、08年次貸危機等,由于金融市場發展日新月異,案例要及時更新,與時俱進。
2.教師要完成從講授者向設計師、組織者、總結者角色的轉變
案例教學并不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說明一定的理論或概念進行的舉例分析,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做周密的策劃和準備。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要對案例教學進行系統的設計,在對案例進行認真甄選的基礎上,要吃透教學內容和案例,設計的問題要有針對性,要體現教學目標與要求,要具備一定的難度與廣度,要符合學生的思維能力。如1997年泰國金融危機,可以讓學生思考以索羅斯為首的金融投機者通過哪些途徑使得泰銖貶值,中國與周邊國家受到的影響,這樣一方面學生對衍生金融市場的金融工具有了更直接的認識,充分認識到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另一方面,可以從國家的角度,深入認識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及如何有效防范。在案例討論階段,教師起著組織者的角色,首先,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可以采用班級討論、小組討論的方式。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運用金融市場理論對案例進行討論并深入分析,啟發學生進行發散式思維,案例討論多數情況下答案并不是唯一的,重要的是讓學生進行自由思考,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第三,作為組織者,教師要對學生的觀點進行恰當簡短的評價,評價既可以是對學生的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也可以是對學生的反駁,引導其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之,作為組織者,教師要充分調動起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達到既定教學目標。在案例總結階段,教師要對討論及案例進行簡短總結,首先,對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表現進行分析,要把討論結果進行概括,在肯定成績的基礎上,指出不足,其次,對案例進行簡單分析,提出案例中的關鍵點,指出涉及到的理論內容,通過總結,使學生對案例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對自己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3.合理分配案例教學和理論教學的課時
案例教學是輔助理論教學的一種教學手段,是為理論教學服務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案例分析討論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夠更加深入掌握理論知識。而傳統的理論教學有固有的優勢,連貫性強,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理論的介紹離不開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只有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對案例進行深入分析和討論,因此,在課時分配上,不能重案例輕理論,也不能輕理論重案例,要合理分配理論教學和案例教學的課時,引用案例不能過度,不必對所有的理論內容進行案例分析,結合教學目標、學生的接受能力、金融市場實際,選擇性地選取教學內容進行案例分析。
我國營銷理論探究論文
我國市場營銷理論研究的發展脈絡
筆者遵循我國營銷文獻發表的時間規律,將1978年至2008年30年間的理論研究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78-1989年,為理論學習期;第二階段:1990-1999年,為理論研究期;第三階段:2000-2008年,為理論應用期。筆者將通過對這三個階段文獻數量與主題構成的對比分析,揭示出我國市場營銷研究的主要發展軌跡。
(一)1979-1989年理論學習期
基礎性研究占絕大多數。從圖1中可以看出,文獻中對營銷理論進行基礎性介紹的文章占據了37%的比例,其中包括12%的講座、書評形式的純教學型文章;而占據23%比例的以營銷策略為主題的文章也主要是從基礎性的營銷組合策略的介紹和分析入手,兩者相加共占據了全部營銷專業文獻60%的比例。
案例研究數量較少。在當時公開發表的營銷題名論文中,以營銷案例為主題的文章只有5%左右,且其中大多只是對事件的簡單介紹,分析也較為粗淺,遠遠不能達到理論指導實踐的目的。
國際營銷較受關注。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年間發表的二百余篇營銷文獻中,以國際營銷為主題的文章就有五十多篇,占據22%的比重,在文章數量上僅次于營銷理論和營銷策略。但是從內容上看,這些文章大多是照搬國際市場營銷中較為成熟的理論,而且仍然停留在對純理論的介紹和學習階段。
我國市場營銷發展方向論文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行為有了很大改變,企業的營銷觀念和運作策略也有了明顯提升,而我國的營銷專業研究水平已與3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為了準確把握我國市場營銷研究的重心和脈絡,筆者以中國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中國知網)為檢索數據庫,專門針對改革開放以來發表在專業期刊上的以“營銷”為題名關鍵詞(以下簡稱“營銷”題名)的文獻進行了統計分析,試圖從專業文獻的數量和主題構成的變化中總結出我國市場營銷研究的發展特點和規律,并在相關影響因素分析的基礎上,對我國未來市場營銷研究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做出合理預測。
我國市場營銷理論研究的發展脈絡
筆者遵循我國營銷文獻發表的時間規律,將1978年至2008年30年間的理論研究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78-1989年,為理論學習期;第二階段:1990-1999年,為理論研究期;第三階段:2000-2008年,為理論應用期。筆者將通過對這三個階段文獻數量與主題構成的對比分析,揭示出我國市場營銷研究的主要發展軌跡。
(一)1979-1989年理論學習期
基礎性研究占絕大多數。從可以看出,文獻中對營銷理論進行基礎性介紹的文章占據了37%的比例,其中包括12%的講座、書評形式的純教學型文章;而占據23%比例的以營銷策略為主題的文章也主要是從基礎性的營銷組合策略的介紹和分析入手,兩者相加共占據了全部營銷專業文獻60%的比例。
案例研究數量較少。在當時公開發表的營銷題名論文中,以營銷案例為主題的文章只有5%左右,且其中大多只是對事件的簡單介紹,分析也較為粗淺,遠遠不能達到理論指導實踐的目的。
國內營銷理論發展策略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行為有了很大改變,企業的營銷觀念和運作策略也有了明顯提升,而我國的營銷專業研究水平已與3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為了準確把握我國市場營銷研究的重心和脈絡,筆者以中國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中國知網)為檢索數據庫,專門針對改革開放以來發表在專業期刊上的以“營銷”為題名關鍵詞(以下簡稱“營銷”題名)的文獻進行了統計分析,試圖從專業文獻的數量和主題構成的變化中總結出我國市場營銷研究的發展特點和規律,并在相關影響因素分析的基礎上,對我國未來市場營銷研究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做出合理預測。
我國市場營銷理論研究的發展脈絡
筆者遵循我國營銷文獻發表的時間規律,將1978年至2008年30年間的理論研究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78-1989年,為理論學習期;第二階段:1990-1999年,為理論研究期;第三階段:2000-2008年,為理論應用期。筆者將通過對這三個階段文獻數量與主題構成的對比分析,揭示出我國市場營銷研究的主要發展軌跡。
(一)1979-1989年理論學習期
基礎性研究占絕大多數。從圖1中可以看出,文獻中對營銷理論進行基礎性介紹的文章占據了37%的比例,其中包括12%的講座、書評形式的純教學型文章;而占據23%比例的以營銷策略為主題的文章也主要是從基礎性的營銷組合策略的介紹和分析入手,兩者相加共占據了全部營銷專業文獻60%的比例。
案例研究數量較少。在當時公開發表的營銷題名論文中,以營銷案例為主題的文章只有5%左右,且其中大多只是對事件的簡單介紹,分析也較為粗淺,遠遠不能達到理論指導實踐的目的。
證券投資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摘要:作為地方性綜合院校金融學專業教學實驗實訓的重要課程之一,證券投資綜合實驗的設立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論文重點探討證券投資綜合實驗實驗實訓課程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提出了軟硬件相配合、科學設計課時、設定考核標準、增強師資力量和搭建學生實習平臺等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革建議,以不斷完善證券投資綜合實驗課程各個教學環節的具體工作,提高實驗實訓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證券投資綜合實驗;實驗實訓課;改革;探討
1證券投資綜合實驗設立和發展的重要性
作為地方性綜合院校金融學專業實驗實訓教學的重要課程之一,證券投資綜合實驗的設立、發展和不斷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課程構成為培養金融學專業創新和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一環。1)證券投資綜合實驗與金融專業其他課程相輔相成。金融市場學課程使金融專業學生能夠初步了解金融市場運作概況,而證券投資綜合實驗則被視為以金融市場學為基礎,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綜合性課程。該課程應成為地方性綜合院校在金融市場學理論框架下,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體系,確保學生獲得證券投資操作實訓機會的主干課程。證券投資綜合實驗與商業銀行技能綜合實訓、保險營銷綜合實驗共同構成金融學專業實驗實訓課程體系,形成全方位培養學生金融三大領域———證券、銀行和保險領域實踐操作技能的實驗實訓課程體系。2)證券投資綜合實驗是連接證券領域專業基礎理論與實踐操作技能的橋梁。地方性綜合院校通過開設金融市場學、證券投資學和期貨投資學等課程,能夠實現培養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式地學習證券領域專業基礎知識的教學目標。實際上,學生通過前期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必修課程的學習,在掌握一定的證券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證券投資綜合實驗課程可以高仿真度或實盤進行證券投資實踐操作,便于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專業理論知識,同時循序漸進地培養和提高相應的實踐操作能力,實現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能力的有機結合。3)證券投資綜合實驗是院校培養專業人才的重要課程。金融學專業的教學內容涵蓋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性強的技術應用,以培養綜合性專業應用型人才為教學目標。證券投資綜合實驗順應了金融學科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學科特征,滿足了金融學專業實踐技能教學的需要,能夠不斷提升學生各項業務的實踐操作能力,保證學生更為深入地掌握證券領域的相關專業知識。
2證券投資綜合實驗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
2.1課程軟硬件設施配合度欠缺
擴大學生國際財務視野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市場定位;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現狀與課程體系建設;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改革中的幾個關鍵問題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許多高校尤其是財經類大學,陸續開始招生、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歸根到底取決于人才市場的需求、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可以定位為成為未來的工商企業的財務總監、對于財務管理專業建設,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培養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體體現在專業基礎課與專業主干課的設置上、如何體現財務管理專業的特色、財務管理課程與高級財務管理課程內容的劃分、如何培養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否需要單獨開設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等,具體請詳情見。
摘要:對于財務管理專業建設,各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和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上仍然存在很大差異。首先明確了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市場定位,進而探討了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擴大學生的國際視野以及如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等問題。
關鍵詞:財務管理專業市場定位課程體系
財務管理專業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為管理學下的二級學科以來,許多高校尤其是財經類大學,陸續開始招生,目前已經有幾屆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走向人才市場。經過幾年的發展,財務管理專業雖然在學科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差異。究其原因,主要是對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不清晰,進而導致教學計劃、課程體系設置沒有充分體現出財務管理的專業特色。因此,有必要進行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以便更好地滿足社會對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
一、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市場定位
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歸根到底取決于人才市場的需求。如果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被人才市場接受,那么這個專業的生存與發展就存在問題了。碩士論文那么,財務管理專業應該培養什么樣的財務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關于財務管理專業的指導性教學方案中提出,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具備財務管理及相關的管理、經濟、法律、會計與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夠從事財務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級專門人才。
平面設計教學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平面設計教學思考建議
【論文摘要】設計在西方發展了百年,而在中國現代設計只有不到二十年的發展時間。因而受諸多因素影響,中國的早期平面設計教學從內容形式到制作方法都過于單調,傳統工藝美術型的設計教育已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市場的需求,在現代設計多元化發展的大趨勢下,新理念、新思維不斷介入人們的生活,中國的平面設計應在實踐與探索中思考與尋找設計的未來之路。這為中國現代平面設計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現代平面設計教育在我國已有二三十年的歷史。面對中國偌大的設計市場,國內的美院、綜合性大學等紛紛開設設計系以應對這種局面。經過這么多年的設計教育,各高等院校也順應時代需要做出一些相應的改革。其中,就過去美術院校的“工藝系”到今天的“藝術設計系”名稱的改變可窺到設計教育中改革的印記。作為一個青年教師,我想當前平面設計教學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當前平面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平面設計本身是種對生活方式的創造。在人類歷史上,設計成為一種獨立的活動時也標志著
人類文明進程的前進步伐。但客觀地看,目前的平面設計教學自身還不很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