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建設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4 01:11: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設施建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設施建設

治污設施建設情況報告材料

尊敬的各位領導:

根據會議的安排,下面我就縣治污設施建設工作情況作如下匯報,不妥之處,敬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一、治污設施建設工作情況

根據州人民政府與縣人民政府簽訂年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責任書的要求,縣年內須完成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程建設任務,并完成項目總體驗收;年內開工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我縣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制定工作方案,完善措施,精心組織,穩步推進治污設施建設。

(一)污水設施建設工作開展情況。一是做好污水處理廠建設前期工作。積極配合州城鄉投資公司“治污”項目平臺達建工作。二是爭取利用世行貸款城市環境建設項目建設。污水處理廠選址于縣城東郊河,建設內容:縣城主截污管道及部分建成區排水管網的建設。新建直徑400~1200毫米排水管網22.8公里,其中合流制管道7603米,新建檢查井408座。建設規模:近期處理規模為6000立方米/日的污水處理廠,接納排水管網收集的城市污水進行處理后達標排放。總投資及資金籌措:項目估算總投資為4654萬人民幣。其中:國內配套1865萬元,爭取世行貸款2789萬元。目前項目地勘工作已完成,初設已通過省發改委審批,正在做施工圖和技術標書。三是自籌資金335萬元對老城區大沙溝進行治理,疏通排污管道。四是新城區規劃排水管網建設實行雨污分流,通過政府自籌資金和招商引資,投資1017萬元完成壩新城區雨污管網建設49.7公里,建成檢查井1656座。

(二)城鎮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情況。縣城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程位于至廣南公路6公里處的小洛利,項目總投資為1944.83萬元,資金來源為中央預算內資金投資、省級預算內資金及地方配套。建設內容包括垃圾處理場主體工程及附屬設施、設備和環保措施,配套收運系統的設施、設備。建設規模為日均處理垃圾60噸,總庫容47萬立方米,設計填埋年限為20年。項目于年月開工建設,完成投資1213.9萬元,完成土建工程、管理用房建設和部分設備購置,項目場區建設工程已完工投入試運行。

查看全文

文化設施建設實施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提出的“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精神,進一步加強我區基層文化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健全和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充分發揮鎮、村兩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在豐富社區(農村)群眾文化生活、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更好地滿足廣大群眾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21號)、《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中辦發[20*]27號)和《*市人民政府關于完善社區服務促進社區建設實施意見》(滬府發〔20*〕19號)等有關文件的精神,結合本區實際,就加強我區基層文化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切實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和管理,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基本文化權益問題,加強對全區基層文化陣地、文化隊伍、文化活動及其內容和方式的管理和創新,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我區社會經濟既好又快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二)總體目標:按照結構合理、發展均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百姓的原則,政府主導、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社會支持、群眾參與,努力建設以公共文化設施健全、文化產品供給、組織支撐、資金保障、運行規范為框架的覆蓋全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形成基層文化設施完備、文化活動活躍、隊伍健康發展、機制運行有效的良性運作格局。到20*年,全區各街鎮(*工業區)建成符合標準規范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各村(居)委會擁有設施配置相對統一的多功能文化活動室;到2010年,全區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和管理的主要指標達到全市中上水平,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在促進全區經濟發展、生活寬裕、民風文明、市容整潔、管理民主等方面切實發揮重要作用。

二、加強基層兩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措施

(三)要把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納入城鄉總體規劃。各鎮人民政府、石化街道辦事處、*工業區管委會應當將本區域內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納入城鎮總體規劃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落實到詳細規劃與村域規劃中。文化設施的規劃、建設、維修等,要嚴格按照《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執行,從規劃、立項、資金、征地等方面提供保證和支持,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維修、管理資金,必須列入各街鎮(*工業區)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和財政預算。基層兩級文化設施的建設規模以及布局,應當根據各街鎮(*工業區)和村(居)委會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人口結構、環境條件以及當地群眾對文化生活的實際需要,統籌兼顧,優化配置。基層公共文化設施規劃建設選址,應當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便民利民的原則,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就近、經常和有選擇地參加文化活動需要。

查看全文

文化設施建設實施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提出的“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精神,進一步加強我區基層文化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健全和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充分發揮鎮、村兩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在豐富社區(農村)群眾文化生活、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更好地滿足廣大群眾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21號)、《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中辦發[20*]27號)和《*市人民政府關于完善社區服務促進社區建設實施意見》(滬府發〔20*〕19號)等有關文件的精神,結合本區實際,就加強我區基層文化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切實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和管理,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基本文化權益問題,加強對全區基層文化陣地、文化隊伍、文化活動及其內容和方式的管理和創新,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我區社會經濟既好又快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二)總體目標:按照結構合理、發展均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百姓的原則,政府主導、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社會支持、群眾參與,努力建設以公共文化設施健全、文化產品供給、組織支撐、資金保障、運行規范為框架的覆蓋全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形成基層文化設施完備、文化活動活躍、隊伍健康發展、機制運行有效的良性運作格局。到20*年,全區各街鎮(*工業區)建成符合標準規范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各村(居)委會擁有設施配置相對統一的多功能文化活動室;到2010年,全區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和管理的主要指標達到全市中上水平,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在促進全區經濟發展、生活寬裕、民風文明、市容整潔、管理民主等方面切實發揮重要作用。

二、加強基層兩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措施

(三)要把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納入城鄉總體規劃。各鎮人民政府、石化街道辦事處、*工業區管委會應當將本區域內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納入城鎮總體規劃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落實到詳細規劃與村域規劃中。文化設施的規劃、建設、維修等,要嚴格按照《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執行,從規劃、立項、資金、征地等方面提供保證和支持,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維修、管理資金,必須列入各街鎮(*工業區)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和財政預算。基層兩級文化設施的建設規模以及布局,應當根據各街鎮(*工業區)和村(居)委會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人口結構、環境條件以及當地群眾對文化生活的實際需要,統籌兼顧,優化配置。基層公共文化設施規劃建設選址,應當符合人口集中、交通便利、便民利民的原則,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就近、經常和有選擇地參加文化活動需要。

查看全文

城市文化設施建設實施計劃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實施《關于加快推進“文化興縣”戰略若干問題的意見》,進一步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廣泛開展群眾樂與參與、便與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著力構建全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苦干三年,打造嶄新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年,重點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抓好文化設施建設

1、加強鄉鎮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一是加大推動力度,年底完成18個鄉鎮文體活動中心建設,并力爭投入使用。二是在完善提升農家書屋建設的基礎上,大力推進村文化活動室建設,年內在全縣有條件的行政村建成220個村級文化活動室。三是進一步加強縣文化信息資源分中心建設,年內建成18個鄉鎮基層文化信息資源服務中心。

2、加快建設和改造縣城公共文化設施。一是積極推動落實文化活動中心建設規劃。二是提升“兩館一院”服務水平。按照國家縣級一級館標準,加強圖書館環境、設施、技術裝備建設,建設擁有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多種服務功能的現代化圖書館;加強縣文化館建設,使其成為我縣群眾文化活動中心、輔導培訓中心、創作研究中心、文物保護中心;加強書畫院建設,建設集書畫展銷、研究創作、鑒賞交流、培訓輔導為一體的書畫藝術中心。三是建設娛樂休閑城。改造縣電影公司,規劃建設一座集電影放映廳、小劇場、娛樂茶館、休閑健身和商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元化的娛樂休閑城。

二、精心組織群眾樂與參與、便與參與的文化活動

查看全文

財力支持水利設施建設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進一步明確政府支持農田水利建設的重點;進一步提高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比重;進一步豐富參與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形式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國財政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長期不足,不能滿足建設需要、一旦停發國債,對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又會大幅度下降、我國政府支持農田水利建設在重心方面主要存在兩方面問題、全國有效灌溉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比重僅為44‰在有效灌溉面積中、財政對直接作用于農業生產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投入比重偏低、我國財政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比重不高、推行農村集體公益事業建設的“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制度、資金問題、勞動力問題、組織的問題、中央把建設主體下移到地方,省、市級地方政府又繼續將其下移到基層等,具體請詳見。

我國財政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長期不足,不能滿足建設需要,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滯后已成為制約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瓶頸”。1998年以來,國家增發大量國債用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之后國債資金K占年度間中央預算內農業基建投資的70%以上。但只靠發行國債籌集資金不是長久之計,一旦停發國債,對農田水利建設的投入又會大幅度下降,不利于農業的發展和農村經濟的平穩。實際上,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已使我國綜合國力有了很大提高。數據顯示,全國財政收入繼2003年突破2萬億元、2005年突破3萬億元以來,2006年又接近4萬億元達到39343.62億元,2007年更是史無前例地突破5萬億元。這表明,我國已經具備了進一步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的財力條件。

一、進一步明確政府支持農田水利建設的重點

我國政府支持農田水利建設在重心方面主要存在兩方面問題。其一,財政對農田水利設施投入的比重偏低。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包括中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中低產田改造等,既是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撐條件,又是促進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必要前提。由于我國財政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心主要偏向大江大河治理、大型水利建設等,加之我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歷史欠賬較多,底子薄、基礎差,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還遠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我國大多數地區的中小河流缺乏必要的調蓄設施,不能很好地滿足農業灌溉用水需要,大部分地區農田水利設施還不健全,農業靠天吃飯的現象還比較嚴重。數據顯示,2000-2006年各年間我國有效灌溉面積增長速度均低于1%,截至2006年底,全國有效灌溉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比重僅為44‰在有效灌溉面積中,節水灌溉面積又僅占到41%;已建成的8億多畝灌溉面積,普遍存在灌溉設施標準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嚴重等問題,全國農田平均每年受旱面積達3億畝以上,灌區中等干旱年缺水300億立方米,因旱減產糧食數百億公斤。

財政對直接作用于農業生產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投入比重偏低,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財政用于帶有廣泛社會性的大型水利建設(如大江大河治理、大型水利工程建設等)的支出比重偏高。“九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大型水利建設資金達1100多億元,約占我國“九五”期間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總量的70%左右,而且大部分大型水利建設資金又被應急投入到了防洪、抗旱、灌溉等救急性工程項目上。同時,林業生態建設投入資金所占比重也較高,2000年所占比重達到18.2%。大型水利、林業的特點是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其受益對象不僅僅局限于農業,而在統計數據時,這部分投入都是計入對農業的投人中的。因此,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真正直接得到的財政支持,以及在建設中農民真正直接得到的切身實惠被放大了。

二、進一步提高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比重

查看全文

全鎮村級公益設施建設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改善農村基礎公益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統籌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全面提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根據《區關于加快推進村級基礎公益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經鎮黨委政府研究決定,自2011年起至2013年,利用三年的時間,在全鎮推動村級基礎公益設施建設。為確保此項行動扎實有效推進,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方略,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目標,按照實施國家戰略建設高效生態經濟區和藍色經濟區的總體要求,不斷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搭建農村公共管理服務平臺,著力推進基礎公益設施建設向農村延伸、公共管理服務向農村覆蓋、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實現城鄉互動、共同繁榮,努力構建具有特色的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二、目標任務

從今年起,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在全鎮開展村級基礎公益設施建設,著力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使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新農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經過努力基本達到:中心村擁有設施完善、功能配套、服務快捷的農村社區綜合服務場所和基本完善的基礎公益設施;自然村主干道路路面硬化,村民用上自來水,村內有固定垃圾收集點,有體育健身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村容村貌明顯改觀,社會事業明顯進步,推動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上新臺階。

實施基礎公益設施建設重點項目,2011年主要包括頤和家園農村集中居住區建設、生態濕地綠化項目建設、仁韓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幼兒園、**幼兒園和幼兒園等共八項重大工程;2012年主要包括三合社區農村集中居住區建設、**舊村改造、**園生態綠化項目等工程。

查看全文

服務設施建設管理通知

各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

為認真貫徹落實民政部等十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社區組織的工作用房、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民發〔**〕85號)精神,加快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社區組織工作環境,改善工作條件,強化社區管理,推進社區建設,現就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整合資源,切實解決社區組織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

社區組織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是社區組織開展工作、提供公共服務的基本條件,也是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和活動的重要平臺。各地要根據社區建設工作的需要,進一步整合資源,多渠道、多形式解決好社區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一是社區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屬租借財政撥款行政事業單位公房的,租借單位應當繼續予以優惠、免收租金。二是從國有企業剝離出來主要服務對象仍為原企業職工和家屬的社區組織,其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國有企業應當繼續交給社區組織無償使用。如遇企業改制、分離辦社會職能、出售職工住房等情況,應當將租借給社區組織的房屋產權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無償劃轉給社區組織。三是除企業以外的單位型社區,應由單位無償為社區組織提供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四是有建房土地但無建設資金的社區,各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應為社區自建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提供資金。五是新建或改建住宅小區,開發建設單位應按每100戶15平方米的標準無償提供社區組織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開發區域或人數達到建一個居委會標準,而提供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面積不能滿足社區組織的工作及公益性服務需要的,不足部分由各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負責解決。開發區域或人數不足建一個社區居委會的,開發建設單位按應提供社區組織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的建設成本價款交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由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在規劃范圍內統一購買。開發建設單位按標準無償提供的社區組織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用房部分,免交土地出讓金和各項稅費。六是各級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統籌安排,逐步解決社區組織的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務設施。七是倡導駐社區單位自愿贊助。

二、健全功能,切實優化社區組織的工作和服務環境

新建(改建、擴建)社區組織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用房,面積要與工作需要相適應,除完善室內功能外,要有一定的室外活動場地配套(因條件限制,室內、外設施不能在同一地點的,可在同一社區內分設)。室內辦公和活動用房要配備電腦、電視、音像播放設備等必要設施,室外活動場地要配有適合老年人、未成年人以及其他居民群眾的娛樂、健身器材。社區組織開展工作和公益性服務的用水、用氣,按居民用水、用氣價格執行,用電按有關政策執行。對無力承擔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的管理及維修費、水電氣費的社區,當地政府應根據不同情況予以必要的財政補助。

查看全文

縣治污設施建設工作總結

尊敬的各位領導:

根據會議的安排,下面我就縣治污設施建設工作情況作如下匯報,不妥之處,敬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一、治污設施建設工作情況

根據州人民政府與縣人民政府簽訂年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責任書的要求,縣年內須完成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程建設任務,并完成項目總體驗收;年內開工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我縣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制定工作方案,完善措施,精心組織,穩步推進治污設施建設。

(一)污水設施建設工作開展情況。一是做好污水處理廠建設前期工作。積極配合州城鄉投資公司“治污”項目平臺達建工作。二是爭取利用世行貸款城市環境建設項目建設。污水處理廠選址于縣城東郊三岔河,建設內容:縣城主截污管道及部分建成區排水管網的建設。新建直徑400~1200毫米排水管網22.8公里,其中合流制管道7603米,新建檢查井408座。建設規模:近期處理規模為6000立方米/日的污水處理廠,接納排水管網收集的城市污水進行處理后達標排放。總投資及資金籌措:項目估算總投資為4654萬人民幣。其中:國內配套1865萬元,爭取世行貸款2789萬元。目前項目地勘工作已完成,初設已通過省發改委審批,正在做施工圖和技術標書。三是自籌資金335萬元對老城區大沙溝進行治理,疏通排污管道2.公里。四是新城區規劃排水管網建設實行雨污分流,通過政府自籌資金和招商引資,投資1017萬元完成石缸壩新城區雨污管網建設49.7公里,建成檢查井1656座。

(二)城鎮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情況。縣城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程位于至廣南公路6公里處的小洛利,項目總投資為1944.83萬元,資金來源為中央預算內資金投資、省級預算內資金及地方配套。建設內容包括垃圾處理場主體工程及附屬設施、設備和環保措施,配套收運系統的設施、設備。建設規模為日均處理垃圾60噸,總庫容47萬立方米,設計填埋年限為20年。項目于2006年9月開工建設,完成投資1213.9萬元,完成土建工程、管理用房建設和部分設備購置,項目場區建設工程已完工投入試運行。

查看全文

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工作匯報

園區規劃面積1.2萬畝,分南北兩區建設,入園企業共93家,其中投資億元項目21家。配套是園區發展的重中之重,一直以來縣委縣政府都將配套設施建設作為助推園區發展、企業發展的關鍵著點規劃、加快建設。

一、建設情況

1、科學規劃、完善布局。一是完善生產性功能規劃。規劃了22萬伏輸變電站、110千伏輸變電站、污水處理廠、天然氣站及整個園區路網、水電管網建設,目前已基本建設到位,滿足了所有企業生產建設需求。二是完善生活功能配套。規劃了商務功能區,啟動商貿區、公租房和廉租房、新市民公寓、四星級商務酒店等生活性配套設施建設,目前園區已完成8000多平方米商住區建設,公租房和廉租房已完成搖號即將入住,新市民公寓已完成搖號入住,園區商住環境進一步提升。

2、政府引導、逐步完善。逐步引導園區商住服務區繁榮發展,園區已有商務酒店、副食、百貨、餐飲等行業近30家個體工商戶落戶,園區商住娛配套更加健全,員工生產生活更加便捷。

3、政策推動、合理建設。根據園區實際、企業實際,加快園區文化活動生活配套建設,對符合條件的公司鼓勵、引導興建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室等運動場所,樂豐科技、云利紡織等部分企業都已實施了各類運動設施建設。

二、下一步工作意見

查看全文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報告

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基本情況

今年以來,我縣始終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來抓,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新農村建設為統攬,以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抓手,以改善民生為目標,突出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不斷強化農村發展能力建設,農業農村經濟繼續保持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6.6億元,同比增長18.8%;實現夏糧總產10.1萬噸,油脂產量位居全省之首;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987元,同比增長27.2%。

(一)突出重點,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加快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狠抓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抓緊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危橋改造工程,加強耕地保護和土壤改良。2007年以來,累計投資5974萬元,完成土石方383萬立方米,整修渠道177公里,其中硬化渠道49公里,疏浚店埠河3.68公里,建設大中塘264口,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8.8萬畝,發展節水灌溉面積6萬畝,解決了4萬多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和飲水困難問題;完成危橋改造工程15座、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9座,出色完成了國家級小(一)型水庫重點項目稻香水庫主體工程。

(二)構建網絡,加快農村公路建設。今年,我縣要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建設任務260.3公里,目前已完成路基基層177.93公里、混凝土面層55.94公里。國債項目范欄路、石高路全長33公里,已經完成全部征地、拆遷工作,沿線橋涵配套設施全部建成,路基土方工程完成25%;省交通廳通鄉公路項目馬店路、王黃路、八青路共38公里的三、四級油路、水泥路改建任務,已經完成12公里路基補強工程;合寧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已完成店埠河大橋、南淝河大橋東段建設,路基土方工程完成80%以上。

(三)美化環境,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新村居建設日新月異。白龍清水、八斗小普、馬湖小陶等新村居建設基本完成,設施配套基本完善,特色產業優勢漸顯,土地復墾全面展開,拆遷農戶陸續入住。其中白龍清水村原村址占地335畝,規劃新建后僅占地60畝,新增耕地275畝。二是村莊環境整治初見成效。完成村莊環境整治村4個;完成農村改水3.9萬立方米、改廁1631個,植樹17萬株,建設垃圾填埋場1.2萬平方米;城中村、鎮中村、園中村改造快速推進,拆遷房屋60余萬平方米。三是生態家園建設蒸蒸日上。啟動100立方米沼氣工程建設2處,改造和新建沼氣池340口、鞏固已建沼氣池2600口、推廣太陽能熱水器780平方米、推廣以沼氣為紐帶的豬-沼-菜、豬-沼-果、豬-沼-漁等生態生產模式1300余戶,戶均每年可節支增收2000多元。四是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有序推進。高質量完成了我縣生態農業發展和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8個,總投資近10億元,部分項目已通過專家評審并被批準立項。五是“縮村讓地”和“整村推進”等項目亮點紛呈。上半年,實施國家、省、市、縣土地整理項目55個,總規模7.1萬畝,新增耕地1.38萬畝。其中白龍鎮長王村“整村推進”項目,涉及15個自然村莊、1227戶拆遷,總規模1.3萬畝、預算投資1.3億元。目前,已完成土地丈量測繪、規劃設計、論證評審等工作,新村居建設已經展開。六是農業產業蓬勃發展。按照做大糧油業、做強畜牧業、做優蔬菜園藝業的思路,把著力調整種植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中之重來抓,全縣涌現出一大批規模較大、特色各異、市場反應較好的專業村和主導產業品種。清水的花卉、小陶的果樹、建華的凈菜等都初具規模。其中元疃豐寶科技示范園已發展成為合肥市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也是安徽省最大的平菇生產基地之一;撮鎮建華社區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引導群眾以土地經營權等入股,發展合作生產,帶動周邊8000多農民共同致富。規模養殖進一步擴大,1-6月份,完成養殖業投資近2億元,新增養殖場(小區)200多個,規模養殖比重達65%以上。

(四)精益求精,繼續推進農村電網改造。精心實施農村配網建設“四大工程”,即基本性支出工程、農網完善工程、雪災恢復重建工程、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工程等,總投資2686萬元。已新建和改造10KV線路53.6公里、400V線路185.9公里、新增和更換配電變壓器55臺。其中,新農村電氣化建設重點落實一個電氣化鎮(元疃鎮)和15個電氣化村建設任務,總投資1020萬元。目前,前期勘察、測量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中馬湖鄉小陶電氣化村一期建設已經竣工;省級10KV農網組合式配電臺區建設試點工作也在白龍鎮長王新村順利啟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