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型外貿企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2 10:11:2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生產型外貿企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生產型外貿企業發展分析論文
一、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特點
1.能源資源價格猛漲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屢創新高,由年初的突破100美元大關節節攀升至目前的140美元,而且還有不斷上升的趨勢。隨油價突破每桶100美元已成為現實,高盛認為在有“突發事件”時,油價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上漲至每桶200美元。隨著全世界對石油需求的不斷上升,而石油供給卻有可能在未來有減少的趨勢,油價上漲已經變成一個大家公認的事實。
除了油價外,今年鐵礦石價格比去年大漲了65%,鐵礦石大漲了刺激銅價突破8000美元高位,并刺激銅礦股大漲。受鐵礦石大漲65%影響,倫敦期貨交易市場金屬價格全面上漲。尤其是倫銅一舉突破8000美元/噸大關。
2.貨幣政策繼續緊縮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07年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舉行。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貨幣政策如今將由“穩健”直接改為“從緊”,從緊的貨幣政策由此“全新登場”,并將在明年的宏觀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今年上半年,銀行貸款增速過快以及銀行流動性偏多是目前我國經濟比較突出的兩大問題。為抑制流動性過剩和緩解貸款增速過快,央行除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之外,還三次運用加息、減征利息稅等手段,連續出臺多項政策,打出宏觀調控組合拳。
生產型外貿企業發展論文
一、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特點
1.能源資源價格猛漲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屢創新高,由年初的突破100美元大關節節攀升至目前的140美元,而且還有不斷上升的趨勢。隨油價突破每桶100美元已成為現實,高盛認為在有“突發事件”時,油價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上漲至每桶200美元。隨著全世界對石油需求的不斷上升,而石油供給卻有可能在未來有減少的趨勢,油價上漲已經變成一個大家公認的事實。
除了油價外,今年鐵礦石價格比去年大漲了65%,鐵礦石大漲了刺激銅價突破8000美元高位,并刺激銅礦股大漲。受鐵礦石大漲65%影響,倫敦期貨交易市場金屬價格全面上漲。尤其是倫銅一舉突破8000美元/噸大關。
2.貨幣政策繼續緊縮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07年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舉行。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貨幣政策如今將由“穩健”直接改為“從緊”,從緊的貨幣政策由此“全新登場”,并將在明年的宏觀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今年上半年,銀行貸款增速過快以及銀行流動性偏多是目前我國經濟比較突出的兩大問題。為抑制流動性過剩和緩解貸款增速過快,央行除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之外,還三次運用加息、減征利息稅等手段,連續出臺多項政策,打出宏觀調控組合拳。
外匯風險對外貿企業影響論文
摘要:以外匯風險為研究對象,詳細分析了其對中小型外貿企業的影響。首先分析了我國的匯率制度,然后闡述了人民幣匯率風險的現狀,最后探討了外匯風險對中小型外貿企業的影響。研究能夠對中小型外貿企業的發展起到指導和幫助的作用。
關鍵詞:外匯制度;外匯風險;外貿企業
1我國的匯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經國務院批準,在堅持“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三原則的前提下,中國人民銀行了《關于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公告》宣告放棄單一盯住美元的人民幣匯率制度,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即日從美元兌8.2765元人民幣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一次性升值2.05%。這次歷史性的匯率制度改革,向銀行和外貿企業傳遞了應充分重視匯率風險并采取必要的手段防范匯率風險的信號。
為了適應新的匯率制度和銀行、企業規避外匯風險的需要,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和中國銀監會在近兩年內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放寬對資本兌換的管制,推動外匯交易市場建設,內容包括:改革交易的模式,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詢價交易;增加外匯的交易品種,先后在零售市場和銀行間市場推出遠期交易和掉期交易,提供避險工具;放松外匯業務限制,放寬市場準入資格;給銀行更大的匯率定價權。到此,一個功能齊全、與國際接軌的規范化市場框架基本形成,也奠定了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的市場基礎。
2人民幣匯率風險的現狀
外匯風險對外貿企業影響探討論文
摘要:以外匯風險為研究對象,詳細分析了其對中小型外貿企業的影響。首先分析了我國的匯率制度,然后闡述了人民幣匯率風險的現狀,最后探討了外匯風險對中小型外貿企業的影響。研究能夠對中小型外貿企業的發展起到指導和幫助的作用。
關鍵詞:外匯制度;外匯風險;外貿企業
1我國的匯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經國務院批準,在堅持“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三原則的前提下,中國人民銀行了《關于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公告》宣告放棄單一盯住美元的人民幣匯率制度,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即日從美元兌8.2765元人民幣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一次性升值2.05%。這次歷史性的匯率制度改革,向銀行和外貿企業傳遞了應充分重視匯率風險并采取必要的手段防范匯率風險的信號。
為了適應新的匯率制度和銀行、企業規避外匯風險的需要,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和中國銀監會在近兩年內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放寬對資本兌換的管制,推動外匯交易市場建設,內容包括:改革交易的模式,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詢價交易;增加外匯的交易品種,先后在零售市場和銀行間市場推出遠期交易和掉期交易,提供避險工具;放松外匯業務限制,放寬市場準入資格;給銀行更大的匯率定價權。到此,一個功能齊全、與國際接軌的規范化市場框架基本形成,也奠定了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的市場基礎。
2人民幣匯率風險的現狀
外匯風險對中小型外貿企業影響試析論文
1我國的匯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經國務院批準,在堅持“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三原則的前提下,中國人民銀行了《關于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公告》宣告放棄單一盯住美元的人民幣匯率制度,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即日從美元兌8.2765元人民幣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一次性升值2.05%。這次歷史性的匯率制度改革,向銀行和外貿企業傳遞了應充分重視匯率風險并采取必要的手段防范匯率風險的信號。
為了適應新的匯率制度和銀行、企業規避外匯風險的需要,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和中國銀監會在近兩年內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放寬對資本兌換的管制,推動外匯交易市場建設,內容包括:改革交易的模式,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詢價交易;增加外匯的交易品種,先后在零售市場和銀行間市場推出遠期交易和掉期交易,提供避險工具;放松外匯業務限制,放寬市場準入資格;給銀行更大的匯率定價權。到此,一個功能齊全、與國際接軌的規范化市場框架基本形成,也奠定了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的市場基礎。
2人民幣匯率風險的現狀
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按照改革要求實現了雙向波動,綜觀近兩年人民幣走勢,人民幣匯率水平已經開始反映出市場供求水平,波動幅度相比匯改前明顯增強,人民幣對幾種主要貨幣亦呈現出“漲跌互現”的風險。
2.1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風險
外匯風險影響外貿企業論文
摘要:以外匯風險為研究對象,詳細分析了其對中小型外貿企業的影響。首先分析了我國的匯率制度,然后闡述了人民幣匯率風險的現狀,最后探討了外匯風險對中小型外貿企業的影響。研究能夠對中小型外貿企業的發展起到指導和幫助的作用。
關鍵詞:外匯制度;外匯風險;外貿企業
1我國的匯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經國務院批準,在堅持“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三原則的前提下,中國人民銀行了《關于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公告》宣告放棄單一盯住美元的人民幣匯率制度,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即日從美元兌8.2765元人民幣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一次性升值2.05%。這次歷史性的匯率制度改革,向銀行和外貿企業傳遞了應充分重視匯率風險并采取必要的手段防范匯率風險的信號。
為了適應新的匯率制度和銀行、企業規避外匯風險的需要,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和中國銀監會在近兩年內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放寬對資本兌換的管制,推動外匯交易市場建設,內容包括:改革交易的模式,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詢價交易;增加外匯的交易品種,先后在零售市場和銀行間市場推出遠期交易和掉期交易,提供避險工具;放松外匯業務限制,放寬市場準入資格;給銀行更大的匯率定價權。到此,一個功能齊全、與國際接軌的規范化市場框架基本形成,也奠定了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的市場基礎。
2人民幣匯率風險的現狀
外貿對接“一帶一路”挑戰及對策
一、新余外貿發展的現狀
(一)新余市外貿發展總體情況。2017年,新余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82.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同)增長46.7%。其中,出口總額85.4億元,同比增1.5%;進口總額97億元,同比增長1.4倍。新余進出口總額列江西省第八位出口總額列江西省第九位,出口總額列江西省四個小設區市第二。(二)新余市進出口增速居全省第一。2017年,新余市進出口總值達182.3億元,同比增長46.7%,超出全省進出口漲幅32.3個百分點;其中進口97億元,增長1.4倍,增長幅度僅次于瑞昌和萍鄉,居江西省第三位。(三)一般貿易占進出口比重大,加工貿易增長迅速。從貿易方式看,2017年,新余市一般貿易進出口166.1億元,增長41.8%,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91.1%。其中出口75.7億元,下降4.6%;進口90.4億元,增長1.4倍。加工貿易進出口15.5億元,增長1.2倍。其中出口9.7億元,增長1.1倍;進口5.9億元,增長1.5倍。(四)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出口大幅增長。從企業類別看,2017年,新余市民營企業進出口總值為111.3億元,增長88.8%,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61.1%;出口總值為59億元,增長16.78%,占全市出口總值的69.1%。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9.1億元,增長1.1倍,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10.5%;出口8.9億元,增長10.67%,占全市出口總值的10.5%。民營企業成為新余出口第一經營主體,是拉動外貿增長的主力軍。(五)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2017年,以沃格、億鉑、偉恒數碼等企業為代表的光電信息產業累計實現出口21億元,同比增長39.4%,占全市出口總額的24.6%,超過鋼鐵產業出口量成為我市第一大出口產業;以贛鋒鋰業、雅保等企業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實現出口12.5億元,實現同比增長4.6%;以瀚德科技、澳力特等企業為代表的裝備制造產業實現出口7392萬元,同比增長140.3%。新余外貿產業正逐步從“一鋼獨大”向光電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等多產業并舉發展。(六)機電產品出口持續增長。2017年,新余市機電產品出口35.4億元,增長21.5%,占全市出口總值的41.4%;高新技術產品(與機電產品有重合)出口23.5億元,下降1.7%,占全市出口總值的27.5%;鋼材出口17.3億元,下降32.3%,占全市出口總值的20.2%。(七)生產型企業進出口占比達七成。2017年,新余市生產型企業進出口131.7億元,增長27.3%,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72.2%。其中,新余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贛鋒鋰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沃格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為新余市2017年外貿進出口總值前三甲企業,進出口總值分別為51.2、20.9、11.6億元,其中江西贛鋒鋰業股份有限公司增長1.4倍,江西沃格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增長2.8倍。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新余外貿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機遇。1.“一帶一路”戰略助推工業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多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地域廣闊、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貿易伙伴。2016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GDP之和和人口分別約為12萬億美元和32.1億,約占全球的16.0%和43.4%,對外貿易額占全球貿易總額的21.7%。2017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額7.4萬億元,同比增長17.8%,增速高于全國外貿增速3.6個百分點,體現了全球經濟緩慢恢復的背景下,“一帶一路”貿易合作的良好態勢。“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有助于推動工業出口的輸出,蘊含的巨大機遇將給新余外貿帶來發展良機。2.貿易便利促進外貿發展。隨著沿線國家對貿易的重視,他們的貿易逐步擴張,規模日益增大,加速了中國與沿線國家在鐵路、公路、港口、通信等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隨著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日益完善,交通、通信實現互聯互通,在貿易便利性方面突飛猛進,極大推動了技術、資金、人才的輸出,降低了貿易合作成本。隨著貿易便利性的日益增強,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將享受到“一帶一路”政策帶來的紅利。3.加快促外貿企業優化轉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每個國家的發展情況各有不同,而我國與這些國家都已具備良好的合作關系,這為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開展對外貿易奠定了必要的基礎,并且在進行貿易的同時,有利于我國外貿企業的優化轉型。一方面,中國是沿線大多數國家的最大貿易國,開展對外貿易有利于我國外貿企業的資產積累,為企業優化轉型提供物質條件;另一方面,企業為了擴大出口,必須加快研究各國的產品偏好,提升技術來滿足進口國的需求,從而加快促進我國外貿企業優化轉型。(二)挑戰。1.地緣政治不穩定等因素為外貿發展帶來風險。“一帶一路”沿線地緣環境和社會形勢復雜多變,某些地區仍存在地區沖突、政治不穩定,“一帶一路”戰略被某些國家猜忌,甚至被某些宗教勢力挑戰。文化差別、經濟差異、宗教沖突、種族歧視等因素都使得“一帶一路”市場處于較高風險水平。這些政治風險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巨大挑戰,也是新余外貿企業拓展該區域市場面臨的巨大難題。2.貿易壁壘為貿易發展帶來挑戰。“一帶一路”沿線最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占比較高,其關稅稅率也普遍較高,將對我國與其之間的貿易發展造成阻礙。此外,隨著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貿易順差的擴大,產能過剩和產業同質化競爭加劇,勢必導致更多的貿易摩擦,我國外貿企業面臨貿易摩擦加劇升級的挑戰。關稅壁壘與非關稅壁壘普遍較高將影響新余外貿企業進一步開拓“一帶一路”國家市場。3.國際貿易規則體系還不夠完善。目前來看,由于“一帶一路”協定不是緊密型區域協定的原因,我國與沿線相關國家的貿易往來還是基于WTO框架下的貿易規則,例如,多邊貿易,雙方協定等。一方面來講,一些沿線國家并未加入到WTO的體系中,他們本國的貿易規則不利于我國開展自由貿易;另一方面,只有少數沿線國家與我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也對我國的外貿發展形成阻力。總體而言,國際貿易規則體系的不完善也將對新余外貿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市場帶來不利影響。
三、加快新余外貿發展的對策
(一)著力開拓“一帶一路”國家市場。新余市應堅持以品牌、質量、技術、服務為核心,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推動優勢產業參與國際、國內產業分工,多形式、多渠道支持企業主動“走出去”。新余市應主動對接融入重大發展戰略,積極把握“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機遇,引導光電信息、裝備制造、新能源、苧麻紡織及加工、特色農產品等企業全方位拓展市場渠道,穩定歐美、東南亞等傳統目標市場,大力開拓中東、非洲、東歐、南美等新興市場,全力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構建外貿市場的全球布局,積極鼓勵建筑企業通過走出去承包工程帶動建材、成套設備、家電等產品出口模式,真正實現外貿發展多條腿走路。(二)著力優化外貿產業結構。一方面,推動新余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動延伸產業鏈,加快淘汰過剩、落后產能,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推動產業向中高端發展。重點實施鋼鐵產業品牌提升工程,全力支持新鋼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強做優鋼鐵主業,延長產業鏈、做精深加工,提高鋼鐵產業本地化、區域化協作水平。另一方面,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對接“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重點實施鋰電、手機觸控、LED、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三年倍增計劃;光電信息產業重點發展手機、LED、光電玻璃、觸控屏等產品,加快建設電鍍、公共檢測、模具制造中心等公共平臺,推動木林森、沃格光電等企業向產業鏈高端邁進;裝備制造產業重點推動“新余制造”向“新余智造”轉變,著力打造汽車零部件、農用機械、關鍵基礎件三大制造業基地。(三)著力優化外貿主體結構。重點支持生產企業做大做強,鼓勵流通企業促進本地產品出口,提高生產型企業自營出口和出口本市產品的貿易公司出口比重。穩定鋼鐵等國有企業出口,鼓勵民營企業發揮自身經營優勢開拓國際市場,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擴大出口份額,提高民營企業占新余出口額比重。創新新余出口促進機制,鼓勵縣區充分發揮工業園區外貿主平臺作用,促進園區企業擴大出口規模,進一步提高園區出口比重,著重推動新余高新區成為新余乃至江西省的外貿重要基地。(四)著力優化外貿業態結構。電子商務借助于物聯網信息平臺,有利于化解內陸地區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下區位優勢欠缺、配套設施落后的先天不足,有效帶動區域內外生產、制造、營銷、物流等產業鏈環節發展,推動外貿出口由量變到質變。我市應依托現有的上百家電商企業,借力國家和省、市促進電商發展的系列優惠政策,借助互聯網+平臺繼續加大電商普及力度,本著量質并重先做大再做優的思路完善本土電商孵化器建設,重點依托萬商紅市場打造在贛西乃至全省具有品牌效應的電商產業孵化園,為我市在急速發展的電商產業領域爭得一席之地。結合當前國家促進外貿轉型升級,加快服務貿易發展的利好,以我市新能源、新能材料及光電信息等重點優勢產業為基礎,大力推動國際服務外包、跨境電商等新形勢下我市外貿新業態加快發展,積極探索市場采購貿易模式,為實現外貿長期穩定增長夯實多元化發展基礎。(五)著力推進基地、平臺和營銷網絡建設。加快全市產品檢測、研發技改等公共平臺建設,支持光電信息企業向終端產品延伸,支持裝備制造企業向汽車零配件、農用工程機械發展,支持苧麻加工企業加快產品創新升級,加強服務,加快外貿出口基地建設,促進對外貿易擴量提質。加大外貿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力度,發揮政策引導作用,積極引進第三方模式,按照市場運作原則培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打造自有營銷渠道,擴大產品出口,大力開拓非洲、拉美及“一帶一路”沿線出口市場。(六)深入優化外貿發展綜合環境。全面落實中央、省、市一系列穩定外貿發展的改革措施,推進市、縣(區)外貿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全面實施關檢合作“三個一”通關新模式,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實施檢驗檢疫一體化放行模式、全國檢驗檢疫一體化放行模式,對進出口貨物(負面清單外)實施出口直放,進口直通。發揮市進出口工作推進領導小組作用,及時協調相關部門為企業排憂解難。為外向型企業提供外貿全程服務,鼓勵更多的內貿企業積極開拓出口市場。
商務局外資外貿匯報
一、1—6月份工作進展情況
(一)利用外資
2012年,市下達我縣利用外資任務為:實際利用外資2700萬美元,其中現匯進資1080萬美元。
1-6月份,我縣新報批外資項目4個,報批合同外資額1593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457萬美元,占全年目標(2700萬美元)54%,同比增長584%;其中現匯進資357萬美元(永恒服裝服飾129萬美元、偉力升實業38萬美元、華邦銅業100萬美元、市劃轉90萬美元),占全年目標(1080萬美元)33%,同比增長67.6%。
(二)外貿出口
2012年,市下達我縣外貿出口任務為1億美元。
漫談地區加工貿易現狀
一、蘇州加工貿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附加值低,處于價值鏈的低端盡管這些年來蘇州經濟經歷了快速的增長,進出口總額亦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然而在開放經濟模式下,企業的出口擴張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雖然地區內相對形成了較為完善的IT業供應鏈體系,但是在全球價值鏈分工日益細化的背景下,蘇州生產型企業主要依靠的是代工或OEM貼牌的方式嵌入到有國際大采購商與跨國公司主導的全球價值鏈當中,85%的企業被“俘獲”進入到依靠勞動力優勢的低技術含量的低端生產、制造、加工、裝配和組裝環節,出于產業鏈上附加值較低的環節。雖然近年來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已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0%,但是在本課題的抽樣調研研究中發現,大多數企業從事的是OEM,由客戶來樣、來料/進料,完成生產,獲利能力相對降低,產業結構事實上仍以勞動密集型生產為主。
(二)價值鏈短,加工貿易增值率增長緩慢加工貿易增值率能反應出加工生產環節的附加值程度,尤其是加工環節的技術含量和資本密集程度。自2008-2011年間,蘇州加工貿易增值率在0.63-0.73之間波動,但是相對于加工貿易總額的大幅度增長,加工貿易增值率的增長還是顯得較為緩慢。進一步也可以說明,蘇州的加工貿易企業本質上不具備真正的生產技術上的優勢,只是從國外進口原材料、零部件,在部分產品出口返銷的同時,采取深加工結轉方式將產品結轉給國內的終端產品生產廠家再加工的經營方式更為普遍。從產品的產業鏈來看,生產中間產品的,國內結轉多,加工貿易增值率低,甚至是負。如友達光電(蘇州)有限公司,加工貿易增值率2010年僅為-43.8%。但是生產終端產品的,國內基本無結轉,加工貿易增值率高。
(三)本土企業參與程度低蘇州加工貿易屬于典型的“外來嵌入式”,將近97%的加工貿易出口額來自外資企業,由此所形成的制造業生產網絡和產業集群也主要由外資組成。根據統計,蘇州加工收益的80%屬于國外產值的轉移,說明外貿企業與內資企業尚未形成緊密聯系。內資企業為外資加工貿易企業提供的原材料、零配件等配套不足,外資企業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都通過進口貿易或者本地的外資企業的采購,而并非由內資企業提供,國內采購率較低。其主要原因:一是內資企業在技術、管理和產品質量上與外資企業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蘇州在引進外資時,引入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使得本土企業無法實現和外資企業的配套;三是涉及進出口關稅等一些政策問題。
(四)技術溢出作用不明顯盡管一些跨國企業研發中心開始逐步進駐蘇州,但相較于龐大的加工制造規模,比例極低。大多數加工貿易企業屬于外資企業,其產品以及關鍵零配件的建設、渠道建設、營銷建設等環節仍然被跨國母公司所控制。雖然少數本土企業已意識到附加值有限的問題,但研發經費和高端科研人員數量的不足嚴重制約了本土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發達國家在研發投入方面的比例高達20%以上,而我國僅有0.31%,這直接造成了我國制造業一直處于全球價值鏈低端。從技術含量上看,蘇州乃至全國的本土加工制造業很大程度上是“模仿—淘汰”周而復始的成長之路,原發性自主創新的缺失使得內資生產型外貿企業不斷地陷入研發缺失的困境,長期甚至會會導致我國生產型企業在全球分工當中處于邊緣化地位。
(五)高耗能、高污染,環保問題亟待解決蘇州加工貿易高速發展成績顯著,但客觀上確實存在一些高能耗、高污染行業企業。2010年蘇州市萬元GDP能耗為0.824噸標準煤,比2005年下降20.98%,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然而,高能耗、高污染并非單純是加工貿易所帶來的,如果這些產能轉化為一般貿易,同樣會產生這些問題。因而,問題的關鍵不在加工貿易本身,而在于加強對資源能耗和環保問題的管理,提高加工貿易的門檻。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進程中,雖然最初引進外資以市場換技術收效甚微,但相對仍然帶來并積累了大量的資本。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中國總體的資本不再短缺,反而出現了流動性過剩,同時,加工貿易產業的成本競爭優勢也面臨多重危機。
略談商務英語實訓基地建設
一、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面臨的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上取得了較大進展,但通過參觀學習和實地調研,筆者發現商務英語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上還存在一些共同的問題。
1基地規模偏小且數量少商務英語專業就業崗位主要集中在涉外經貿部門及企事業單位的行政助理、商務翻譯、外貿業務員、跟單員等。而一般外貿企業或進出口公司規模都較小,人力資源、設備資源及資金使用都比較有限,無法投入過多的精力參與基地建設;同時,尚不健全的校企合作機制導致企業熱情不高。這些導致商務英語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規模都普遍較小,且數量偏少。
2實訓周期長導致受益學生面偏窄除了基地規模小、數量少外,外貿企業的工作性質決定商務英語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也很難滿足所有學生的實訓要求。在一般外貿企業,進出口貿易的絕大部分甚至全部流程基本都是由同一個人完成的,而且通常需要1至2個月。如此計算,如果每批安排5位學生進入基地實訓,即使寒暑假包括在內,每學年也只能滿足30位學生的實訓要求,而這顯然是不夠的。
3教學計劃與生產計劃矛盾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兼有教學實訓功能和產品生產功能,然而學校的教學計劃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企業的生產計劃是隨著市場波動變化的,不同的屬性導致兩者之間經常出現矛盾。
4欠缺有效的實訓組織模式導致管理松散“引企入校”是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要內容,然而有些基地將企業引入學校后,對實訓項目開發、實訓組織與管理等缺乏規劃與創新;同時,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使得企業重生產輕實訓,忽視了對學生的指導與管理。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實訓效果。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生產調度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