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1 08:09: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陜西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陜西省壽險需要影響原因
1問題的提出
經過20多年的洗禮,陜西保險市場在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的推動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新時期的保險體系,呈現出保險市場主體向多元化邁進的可喜局面,其中壽險市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保持了25%以上的年均增長速度,高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長速度(見表1)。截至2006年12月底,陜西省保險機構實現保費收入116.2億元,壽險保費收入85.2億元,比上年增長17.3%,但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均低于全國431.3元/人和2.8%的平均水平。
國務院于2006年6月26日頒布了《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放松了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加上國家對西部經濟發展的政策支持,陜西省保險業面臨著良好的宏觀發展環境,因此進一步探求陜西壽險需求的影響因素顯得尤為必要。
2文獻回顧
在壽險需求的研究方面,大部分學者使用國家層面的宏觀數據,既有對特定國家的分析,也包括多國的比較研究。在國內有許多學者運用多元回歸方法對人壽保險需求進行研究。卓志在2001年對我國壽險業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得出經濟發展是影響我國壽險需求的重要因素,我國較低的人口教育水平阻礙了壽險的發展。吳江鳴和林寶清2003年提出了加權個人可支配收入對壽險保費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均呈現正相關關系。閻建軍、王治超2002年用取對數的形式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分析GDP、名義利率對壽險需求的影響。陳之楚和劉曉敬實證了國內生產總值、個人可支配收入對壽險需求具有影響。2002年徐愛榮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表明國內生產總值對保險需求的正面影響以及物價指數對保險需求的負面影響。楊舸等在2005年運用自回歸分布滯后模型進行分析,表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是壽險需求增長的根本原因,而通貨膨脹率、老年贍養率對壽險需求的影響并不顯著。張偉通過對保險發展的規模、深度、密度進行分析,發現地區間保險發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經濟水平、開放程度和社會保障水平。
3模型與數據
陜西文化的機遇與戰略
本文作者:田新玲工作單位:渭南師范學院人文學院
陜西文化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強勁的發展勢頭,但一直未能走到全國前列,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文化結構調整緩慢,政策法規不完善。長期以來,陜西一些國有文化企業效益低下,文化產業結構不合理,重復建設和資源閑置嚴重。近幾年陜西相繼出臺了許多鼓勵文化產業的政策法規,但這些政策法規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欠缺,而市場需求變化快,產業經濟發展應有的條件難以使文化產業按自身的規律發展,仍然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其次,融資投資較難也是陜西文化產業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由于陜西省文化企業普遍規模偏小,資金投入較大、資金回報周期長、價值評估難于確定,文化產業項目難以取得銀行貸款,融資難問題始終是制約陜西省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難點[3]。在投資準入方面,對非公有制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某些領域還存在著諸多障礙,致使國有和非公有文化企業事實上處于一種二元結構的分離狀態,難以融為一體。各類文化企業在利用資本市場和產權市場改制融資、進行結構調整和規模擴張方面還存在著種種限制。不過,制約陜西文化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還是陜西較低的產業能力和保守的消費觀念。畢竟內陸的經濟發展要比東部遜色,陜西文化經濟除了西影、曲江新區等幾個知名的集團和基地外,還沒形成完善的產業鏈;而且,陜西文化消費差距較大,消費呈現出信息獲取渠道不平衡、文化產品消費形態較為單一、衍生產品消費關聯度不高等特點。文化群體的不健全、市場的不成熟,嚴重影響了陜西文化產業的投資者、管理者及政府部門的視野和決策力度[4]。鑒于目前陜西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十二五”期間應該采取哪些主要措施呢?
提高文化創意產業融合其他產業的能力,推進產業融合進程文化創意位于文化產業價值鏈的上端,它不僅為價值鏈下端提供原創文化和理念,而且還可以提升制造業的文化附加值,從而改變我國制造產品普遍缺乏品牌、創意的低端特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陜西的經濟增長主要還是依靠榆林和延安兩市組成的國家級陜北能源化工基地,然而,隨著開發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陜北能源化工基地資源匱乏日漸凸顯:水資源短缺、地表塌陷、水源污染、植被破壞以及能源資源浪費、開發收益分配不合理等問題日益突出,只有從黑色轉向綠色,陜西的能源化工產業才會在‘十二五’期間得到更加健康的發展,而陜西文化創意產業可在塑造陜北能源化工的綠色形象、品牌營銷與建設等方面促進陜西石化工業發展。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要取得突破。與“十一五”規劃相比,“十二五”規劃明顯加大了發展服務業的力度,包括對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的支持,具體包括金融服務業、現代物流業、高技術服務業等。那么,對于陜西來講,應該借助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機會,讓高新技術產業迅速發展。文化產業也是融合了網絡數字技術、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目前,西安曲江新區已經形成文化產業核心區和輻射區六大板塊,包括曲江文化景區、大明宮遺址保護區、法門寺文化景區、城墻景區、臨潼休閑度假區、樓觀臺道文化展示區等,跨區域融合發展大格局已經形成,只是在融合深度、廣度方面有待增強,比如:曲江八大文化產業包括文化旅游產業、影視投資產業、文化演藝產業、出版傳媒產業、數字文化產業、國際會展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和文化體育休閑產業,應該在文化產業內部增強互動程度。而在文化產業外部,陜西也應強化引導,促進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滲透,實現產業文化化。從結構上看,產業融合的過程是由縱向產業結構向橫向產業結構發展的過程。產業融合是一個多維空間的概念,它包括了技術、產品、企業組織及市場等多個維度。技術與制度的不斷創新,使不同產業和行業相互滲透,逐步融合為一體,這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期間有的產業逐漸消失,有的產生新型綜合的融合性產業和行業[5]?!笆濉逼陂g增強文化創意產業向其他產業的輻射能力、融合能力,推進產業融合進程,是陜西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一個戰略舉措。
與現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接軌,既能把國外文化“引進來”,又能使陜西文化“走出去”曲江新區把發展目標定為“建成世界級文化遺產保護示范區、華夏文明的重要展示基地、生態科技示范城區和西安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示范新區”。可以申請開辦“迪斯尼樂園”等現代化國際級別的主題公園,將國際元素融入陜西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中。文化產業發展必須與國際現代化相結合。主題公園作為一種后現代的旅游資源,是專門為旅游者、休閑者所設計的文化娛樂、購物、休閑場所,所具備的功能呈多元化和綜合性,而國際性的主題公園在文化的兼容性和功能的多樣性上則有更高的要求。陜西具有引進國際性主題公園的地理條件和文化優勢,完全可以進行考察并提出完備的申請建立的要求,一旦申辦成功,將大增陜西文化旅游業的現代色彩。要把陜西文化推廣到世界中去,應充分認識西方市場。海內外在文化觀念、價值取向、意識形態等方面存在著重大的短期內難以消除的差異,但中西不同文化之間也有著普適價值的存在,有著共通共融的方面,關鍵是看我們的傳媒人如何找準這個中外文化交流的對接口。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當代新載體來弘揚陜西文化,如網絡、直播衛星、影視等新的文化推廣工具;可以通過設立公共和民間、私人文化推廣基金會,以增強文化推廣的資金投入和文化推廣項目的具體實施;可以分析西方受眾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輸出文化數字產品,比如大唐長安的文學故事等。中國民間故事和古典文學資源盡管豐厚無比,卻沒能夠像希臘神話、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那樣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傳播,究其原因,在于挑選版權輸出題材時沒有找準對接口。陜西西安作為大唐長安的歷史名城享譽世界,可鑒于此向國際輸出歷史文化產品,發展外向型文化經濟。
提升城市傳媒整合能力,促進市民消費城市文化的一個象征往往是集團化的現代傳媒。提升城市傳媒的整合能力,是發展城市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策略。從傳播內容產品的開發來看,固化的、適合地方營銷和作為文化遺產來開發的文化產品或服務為第一代文化產業產品開發模式,比如旅游觀光業、體育盛會、嘉年華等偏重于城市物質環境的項目就屬于第一代傳統文化產業,其特點是不可移動。而第二代文化產業的特點是生產開發可移動和易傳播的文化產品或服務,如在全球范圍出口銷售的視聽產品、多媒體產品以及文化設計類的藝術產品,這類文化產業屬于以創意為中心的現代文化產業。城市是文化創意的中心,應當發揮其整合各種資源、實現集體創意的能力。當今時代,傳播科技高度發達,大眾傳媒的社會影響力無處不在,世界已經成為“地球村”,傳媒產業與文化產業因而具有了完全超出傳統含義的關聯性,兩者融合成為現代產業發展的向度。傳媒產業是現代文化產業的核心產業,城市傳媒集團是城市文化產業的主力軍。早在2001年,陜西省成功剝離原分屬省、市、縣三級的廣電網絡,組建了全國首家陜西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將陜西省傳媒業納入到了一個正規的發展渠道,展現出了強勁的發揮勢頭,然而報業整合能力較差,尤其在各地市甚至沒有商業報紙。在華商報業集團的示范下,陜西應該建立包括各地市縣級的大型集團,以便在文化資源開發過程中起到整合作用。在文化產品的流通中,市民消費是拉動文化產業的驅動力,除了運用傳媒進行消費宣傳與引導外,要注重有意識地培養當代消費者。再就是出臺一系列拉動消費的政策,比如減少市民工作時間,讓市民多一些時間進行消費;提高市民工資;完善一些文化公共服務設施,營造消費輿論環境等。只有提升市民的消費能力、提高他們的消費水平,文化產業才能實現良性循環,不斷推動經濟增長。此外,發揮陜西教育優勢、提高陜西高??蒲挟a業化水平、建構“高校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舉措,都是“十二五”期間陜西文化創意產業應該注重的??傊?,陜西應該抓住歷史機遇,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向文化強省邁進。
陜西省新型消費態勢探析
2019年前三個季度,陜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各季度分別增長7.5%、7.6%和7.3%,增速較全國平均水平分別高2.6、2.8和3.3個百分點,年內增長速度較為穩定,特別是新型消費正悄然成為陜西消費的新引擎。
一、新型消費服務模式引領消費的新趨勢
(一)網絡消費逐漸成長為主流消費模式。2019年前三季度,陜西限額以上企業(單位)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在5.5%左右,較2017年、2018年分別提高1.7和0.7個百分點。前三個季度分別增長14.9%、18.2%和20.1%,增速較全國平均水平分別低0.4、高0.4和高3.3個百分點,是陜西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的2倍多。2019年天貓雙11成交額統計排名中,陜西全天交易額為56.8億元,購買力居全國第17位。其中,西安市民網購消費額達到34.7億元,占全省總交易額的六成以上。從跨境網購消費看,陜西省榆林市躋身2019年亞馬遜海外購銷量增速排行前十大城市??梢?,陜西的網絡消費購買實力還是相當強的。(二)體驗式消費服務提升消費者參與感。隨著消費觀念的轉變,消費者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單純的購物,而是趨于追求就餐、娛樂、閱讀、健身、兒童教育培訓、購物等一站式體驗型消費。西安小寨賽格、渭南信達廣場、榆林榆星廣場、漢中萬邦時代廣場等綜合性購物商場正是通過豐富多樣的體驗獲得較高的人氣。僅2019年,西安就新開了四海唐人街等20余家綜合購物中心……(三)“雙線”互動融合購物模式成新潮。實體電器銷售商、知名品牌廠商、大型商場超市的電商銷售服務平臺、移動端手機APP如雨后春筍一般層出不窮,為消費者及時推送促銷信息、進行在線產品銷售、提供相關服務,再有自身實體店資源優勢“加持”,“線下體驗+線上購買”的購物模式大大提升了消費的便利度和融入感。(四)夜間消費興起,激發文旅消費潛力?!耙顾迺辍?、“夜趣海洋館”、“夜游博物館”等趣味橫生的夜間文化體驗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孩子的眼球,夜間教育培訓為“上學族”、“上班族”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大餐”……夜間消費為居民提供了更多元化、更具品位的選擇,當仁不讓成為消費的新藍海。旅游已經是代表時尚消費的重要領域之一。目前,陜西省5A級旅游景區已增至9家,全省4A級以上景區游客聚集區實現WIFI全覆蓋。2018年陜西建設旅游集散中心20個、自駕車營地30個,為自駕游、自助旅游提供了更為便利的公共服務,同時有效帶動餐飲、住宿、零售等多種消費。
二、釋放新型消費潛力的SWOT因素分析
(一)優勢:出臺支持擴大消費政策,產品質量明顯升級。首先,2019年,國家先后印發《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等政策,重點對釋放汽車消費潛力、升級信息消費、支持綠色智能商品以舊換新、活躍夜間商業和市場、拓寬假日消費空間等消費領域發展給予支持,對于釋放新型消費潛力具有積極引導作用。其次,2019年上半年,陜西省級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產品總體合格率為95%,較2018年提高2.4個百分點,產品質量的提升有利于持續性地促進陜西居民擴大消費。(二)劣勢:居民收入基數低,新型消費品及服務迭代滯緩。首先,2019年前三季度,陜西居民消費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72%,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個百分點,可見陜西居民的消費能力并不弱,關鍵是收入水平相對低影響消費規模的有效擴大,而且收入偏低時購買食物以外產品的消費比重也相對較低(恩格爾系數),對擴大新型消費形成制約。其次,高端數碼、奢侈品、保健品等高科技含量的陜西名牌產品,以及教育培訓、健康、體育等知名的陜西本土服務品牌較少,較難滿足居民的新型消費需求。(三)機會: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城鎮化水平提升。首先,陜西人均生產總值將在2020年超過1萬美元,基本進入工業化高級階段,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能力將逐漸上升。同時,居民對教育、健康、心理滿足感等方面的需求將更大幅度的提升,會倒逼新型消費供給擴大,補消費領域供給之短板。其次,陜西省2018年城鎮化率達到58.13%,預計2025年達到65%左右。由于城鎮居民收入相對高,消費能力相對強,消費觀念相對新,消費方式更容易革新,因此城鎮化水平的提升將有利于推動新型消費的擴大。(四)威脅:住房醫療教育養老壓力大,人口漸趨老齡化。首先,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皆是剛性需求,且支出金額較大,必然會對占比較大的工薪階層群體的新型消費形成擠占效應。其次,陜西“未富先老”,人口老齡化形勢相當嚴峻。2018年,陜西60歲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17.5%,比2017年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11.4%,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老年人儲蓄意愿較高,更傾向于基本生活消費,接受新技術和學會操作新設備的能力逐漸衰退。
三、擴大消費基礎上提升新型消費的建議
陜西精準扶貧教育供給側探索
貧困是制約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問題。自《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實施以來,中國扶貧方式發生了三次重大轉變:一是由道義性扶貧向制度性扶貧轉變,二是由救濟式扶貧向開發式扶貧轉變,三是由經濟型扶貧向以經濟、教育、科技文化為內容的綜合型扶貧轉變。黨的十八大以后、特別是2015年11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又分別提出了實施“精準扶貧”、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新的扶貧指導思想。
一、教育具有扶貧的重要功能
20世紀60年代,國內外學者陸續關注起教育扶貧的功能。美國學者舒爾茨(T.W.Schultz)(1960年)在美國經濟學會上發表了題為“人力資本投資———一個經濟學家的觀點”的演說,提出經濟的發展取決于人的質量,而不是自然資源的豐瘠或資本存量的多寡。[1]加強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對人力資本的形成、經濟結構的轉換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199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盡快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把扶貧開發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農民素質的軌道上來”,在扶貧開發的內涵上拓展了教育扶貧的功能。林乘東(1997年)提出教育扶貧論。他認為,教育具有反貧困的功能,可以切斷貧困的惡性循環鏈;應該把教育納入扶貧的資源配置中,實現教育投資的多元化,使公共教育資源向貧困地區傾斜。嚴萬躍(2006年)認為,現代社會的貧困問題都是知識與能力貧困的表征和結果,發揮教育的扶貧功能不僅能增強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能力,還可以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廈門大學楊能良教授(2002年)認為,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公共產品。提高貧困人口的教育水平,使之接受幫助其脫離貧困的教育,需要建立一種普遍的社會保障體系,彌補貧困人口的收入缺口。20世紀中期以來,各國政府認識到教育貧困是制約地區或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從美國的“戰勝貧困計劃”(1964)、墨西哥的“機會工程”(1997)到我國“十三五”時期的“扶貧攻堅戰”,教育扶貧逐漸成為反貧困的重要內容。[2]針對我國貧困地區教育扶貧問題的實證研究也開始進行。
二、陜西貧困現狀及特點
2014年中國農村統計年鑒顯示,陜西省有43個國家級集中連片特困縣(市),主要分布在山區和農村地區。
(一)陜西經濟貧困的特點
陜西皮影化特征分析論文
編者按:不同的地域孕育了不同的文化特色,中國的皮影藝術也體現了這種地域間的文化差異。本欄目連續兩期分別介紹了山西孝義和陜西地區的皮影藝術,展現了兩地區皮影獨特的地域魅力和文化內涵,希望讀者讀后能對我國西部地區的皮影藝術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皮影藝術,是發祥于我國的古老而獨具魅力的民間美術之一,從皮影造型風格上看,大致分北方、西部、中南部三大藝術流派。陜西皮影是西部皮影藝術的主要代表,生活在八百里秦川上的陜西人,在這片豐沃的黃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形成了許多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民間美術和民俗,皮影藝術便是開在其中的一朵奇葩。一、陜西皮影藝術特征皮影,是對影戲和皮影制品(包括人物、場面道具景物)的通用稱謂,皮影制品有人物(頭茬、身段)、馬靠、神仙朵子、景片(彩簾子、室內外布景、車輦儀仗、飛禽走獸)等幾大類。陜西影戲又稱“牛皮娃娃影”或“拍板皮影”,舊時稱“隔簾說書”,其分布范圍幾乎遍及全省。皮影既是演出時的道具,又是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觀賞藝術品,陜西皮影尤以華縣、華陰一帶的皮影最佳,形體小巧、雕刻精細。1、取材牛皮,雕鏤繁密精美陜西皮影是用優質的牛皮(以4至6年的小母牛皮為最佳)雕刻成型。經處理過的牛皮為半透明的亞麻黃色,具有柔和的光澤和自然的肌理效果等自然形態特征,體現出天然的生命力和本真的親和力,造就了陜西牛皮影子的獨特審美意味和藝術個性。陜西皮影在全國幾大流派中,以雕鏤精細,圖案繁復且裝飾性強而見長。尤其在清末民初時,陜西皮影藝術達到了鼎盛時期,民間藝人創造了大量精雕細刻的皮影,其繁密的彩簾子、神仙朵子和細致入微的影人臉譜以及程式化的裝飾紋樣是我國皮影雕刻中空前絕后的藝術精品。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藝高人膽大的陜西皮影藝人,運用獨創的推皮走刀法,控制手勁推皮依線運轉而雕鏤,體現出高超精湛的手工藝??叹€主要有實線、虛線之分。實線去皮留線,造成鏤空效果,虛線去線留皮,造成實體效果,這虛實對比的雕鏤形式是皮影造型的主要手法。深植于民間哲學意識中的陰陽互補、虛實相生、互相轉換、生生不息的陰陽太極宇宙觀,在陜西皮影的雕鏤中得以完美的運用發展。如皮影人頭茬中生、旦角的鏤空白臉,突出了眉眼五官的個性特征;凈角的實體花臉,便于色彩渲染臉譜;丑角的半鏤空半實體臉,突出“白豆腐塊”,這幾種風格迥然相異的臉譜在影窗的光影搖曳中相得益彰。陜西皮影在簡練的外形輪廓之中,運用適形的手法雕鏤了大量的圖案及紋樣,其中繁與簡的對比,點線面的穿插關系均完美體現了形式美的法則。圖1可謂乍看眼花繚亂,再觀精美絕倫。2、寓意五色,施彩強烈鮮明陜西皮影的用色,以紅綠為主色調,黑色調和,隔色平涂逐層烘染。加上牛皮的黃色、鏤空處在影窗上呈現的白色,共有五色呈現。是民間傳統五行五色觀的包羅萬象、簡化歸類的體現運用。皮影人物角色的忠、勇、狡、奸等個性特征,分別以紅、黑、黃、白色比德表現。皮影藝人從陜西社火臉譜、地方戲劇臉譜吸收借鑒了色彩的搭配程式,尤以凈角的花臉呈現的特征最為明顯,不同色塊組合的隔色渲染細致描繪,配合變化有致的鏤空線條,形成角色各異的臉譜程式,圖3是陜西皮影中的最為吸引觀眾眼球的部分。施彩上非紅即綠的大眾審美意識,反映出陜西人民個性鮮明,感情強烈的特征。紅綠黑色的對比運用在繁復的景片中的廟宇樓閣、樹木山石上,與影人的色彩相呼應,使影窗上的整體色彩效果和諧一致,色調溫暖鮮明而沉穩。神仙朵子中的天官、仙姑(圖10)、童子、等神話形象及想像創造出的奇靈異獸,賦色主觀、夸張浪漫、幻想奇特,常見的有紅綠相映的祥云、火獅子(圖2)、大綠色的麒麟、大紅色的飛龍等。皮影藝人及盡想像之能事,創作構思不拘一格。[1][2][3][][]陜西皮影整體色調艷麗而不浮夸,對比鮮明又協調統一,具有很強的裝飾趣味,把傳統民間美術中的意蘊表現的絢爛至極。3、理想造型,人物善惡分明各地皮影人物造型均遵循“五分頭,七分相”的共性特征,即正側面的頭部與半側面的身子接合,是民間求全面面觀的體現。陜西皮影人物最為顯著的造型特征是無論生、旦、凈、丑均是高額頭的理想造型,稱為“巖顱”。人物前額飽滿圓滑突出,神氣十足。自古以來,“前庭飽滿”被普遍認為是聰慧、自信的特征,在陜西皮影中得以夸張強化。在陜西民間剪紙、鳳翔泥塑、年畫人物造型中也可找到相似的特征。自宋代以來,各地皮影臉譜造型均體現著“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1)的褒善貶惡鮮明特征。陜西皮影藝人極其重視面部表情的刻畫,對面部的個性特征進行細致入微的推敲把握。陜西華縣流傳的皮影諺語中有“一身的戲在臉上,一臉的戲在眼上”(2)的描述,女性為“彎彎眉,線線眼,櫻桃小口一點點”的溫柔秀美程式造型。面部的造型口決有“眉眼平,屬忠誠,圓眼睛,性必兇,線線眼,性情柔,豹子眼,性情暴”的造型規定,符合民間大眾在生活觀察中總結出的人物面相規律。具體人物臉譜特征與地方傳統戲臉譜相結合,創造出凈臉人物如張飛的豹頭圓眼張牙咧嘴(圖6),關羽的蠶眉鳳眼合嘴長須等典型形象(圖11)。為了襯托人物性格,奸詐臉譜多刻畫為粗細變化的結構線條,尤如蜿蜒的蛇形(圖7)。殘暴臉譜多刻畫為倒立的鋸齒狀毛發胡須,粗條狀橫肌紋。丑角臉譜為低額鼠目、張嘴嬉笑狀等(圖4),民間藝人通過夸張、概括的造型手法,突出強調了人物善惡美丑個性特征,達到一目了然的藝術效果。4、寓情入皮,操縱技藝高超皮影通過操縱人在幕后的技巧表演,配合各式的地方唱腔,呈現出鮮活的生命力。陜西皮影藝人的操縱技巧有“凈角要撐,旦角要松,生角要弓,武角取當中”“青衣兩手夾,閨門目不瞧,武旦風搖柳,梅旦手描腰”“提搶甩袖亮靴底兒,吹胡耍翎帽翅兒”,(3)這些程式化的操縱技巧,體現了假中求真,以少勝多的意象形態把握原則。影人側面造型的特征,便于藝人對大動勢的把握,抓住情節沖突,強化表演功能。陜西華縣的碗碗腔皮影,唱腔婉轉悠揚,拖音起伏跌宕,一波三折,堪稱原生態藝術中的經典。其分別以歡快、悲傷、平緩的不同情緒唱音配合影人入情入理的動態設計,再加上民間藝人幕后噴煙、燒酒松香、晃動燈光等虛擬特技手法烘托氣氛,觀眾無不為之動容。二、陜西皮影民俗文化特征民間皮影藝術歷史文化悠久,內涵豐富,是我國極其重要的民俗文化、民間娛樂的藝術形態。陜西是我國古老文明的發祥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秀的民族傳統,皮影藝術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和傳承,與民間習俗相互承載著地方傳統和民俗文化。1、陜西皮影的起源及形成關于我國皮影的起源地,早有始于唐代西安之說,齊如山在《故都百戲圖考》中便提出:“按此戲當然始于陜西,因西安建都數百年,玄宗又極愛提倡美術,各種技藝由陜西興起者甚多,則影戲始于此亦在意中?!保?)關于皮影戲的最早記載于宋代,從北宋的“素紙雕鏃”(5)發展到南宋的“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裝飾”(6)記載了宋代影戲達到繁榮。北宋末年,避靖康之亂的中原影戲藝人西出潼關,流入陜西地區,幾經時代變遷,中原影戲與當地生活習俗、鄉音俚曲、倫理道德相融合,逐漸形成以華縣、華陰等地皮影為中心的陜西皮影藝術。2、陜西皮影戲習俗及民俗文化中外古人早期均有把人影當作靈魂的觀念,被歷代巫術所用,使之形成民間“弄影還魂”之術。舞動的影像便是與想像中的神靈溝通,達到意愿傳達的載體。陜西皮影與眾多的民間習俗活動相關聯,在舊日廣大農村地區,皮影戲非常流行,人們在祈雨、祈晴、謝土神、廟會、寺院“開光”及個人求子、求仙藥等民間習俗活動后均有酬神還愿的影戲演出,稱為“報神”,在影戲中,出現大量的天上、人間、地下的各路神仙朵子,“天官大帝”、“招財童子”、“福祿壽三星”,和寓意吉祥的“和合二仙”、“五子奪魁”景片、彩簾子用于祈禱、許愿。影戲的唱詞則代替人們向神靈祈求吉祥平安。此外,在歡慶豐收、嫁娶生子之類的喜事,及為逝者超度亡靈的喪事時都有皮影戲上演,人們圖熱鬧,寄哀思。由于皮影被民間大眾賦予了神性,故陜西皮影中有許多約定俗成的規定,如男女影人不能對臉存放以免亂了陰陽,皮影的翻動要用簽桿不可用手等習俗、習慣。[][][1][2][3][][]在陜西皮影造型中出現了大量的民間傳統吉祥圖案,蘊涵著豐富的民俗文化觀念。如在武將的甲靠中運用最多的“萬字紋”(圖8)寓意綿長不斷,富貴不到頭。皮影景片中出現的“古錢紋”(圖5)為富壽雙全之意,“盤長紋”(圖9)又被陜西人稱之為“蛇盤九顆星”為四環貫徹,一切通明之意。另外眾多取諧音討口彩的復合圖案,如梅花和喜鵲為“喜上眉梢”,石頭和雄雞為“市上大吉”鹿和鶴為“六合同春等,均體現了民間美術“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造型傳統。與陜西皮影藝術相互依存的民俗文化,符合民間大眾向往美好幸福的主觀愿望,在皮影造型意識中更是沉淀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內涵。皮影從形式到內容上多褒善貶惡,蘊涵了人們希望戰勝自然的力量。歷代變遷,陜西皮影藝術已成為研究民間倫理道德、民間信仰及社會關系的百科全書。三、陜西皮影的藝術價值1、陜西皮影藝術是以中原影戲為源、長期流傳于民間、經歷展而形成,以華縣、華陰一帶皮影為主向各方向傳播,影響了晉南、甘肅、川北、青海等地的皮影藝術。陜西皮影在民間皮影藝術中具有很重要的歷史地位。2、陜西皮影是民間美術中集大成者,它廣泛吸收地方戲曲、民間剪紙、民間年畫藝術的造型特征,以其唯美主義的藝術追求,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創造了大量形態優美、雕刻精細、極具形式美感的影人和景片以及具有豐富想像力的神仙朵子,其造型中巧妙地運用民間傳統吉祥圖案,既豐富和充實了皮影的造型,又迎合了民間大眾的集體審美意識,具有黃河流域母體文化的藝術特征及內涵。3、陜西華縣皮影戲、華陰老腔、乾縣阿宮腔、富平縣弦板腔均以極高的藝術造詣及原生態文化特征列為國務院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項目》中,陜西皮影作為民間美術造型的經典在民間藝術品市場呈升值趨勢,其中蘊涵的文化價值逐漸被國內外學者所重視。研究保護陜西皮影藝術,對繼承發展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注釋:(1)、(5)、(6)吳自牧(南宋):《夢梁錄》,卷二十“百戲伎藝”條,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4)齊如山:《影戲——故都百戲之四》,載《大公報·劇壇》,1935年8月7日12版。(2)、(3)《華縣諺語集成》(中國民間文學集成陜西卷)[][][1][2][3]
陜西商人的經營分析
一、記賬碼字
如:漢字的自然數字寫法有多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這兩種在一般行文中常用。前一種字簡,但易涂改,后一種字繁,作為記賬則很不方便快捷。商人們創造了第三種寫法:表示數量的寫法:表示時間的寫法:上部為表示月份數字,左下為表示日子數字,右下為一個月字的符號。這種記賬書寫方法,使涂改數字和時間都變得十分困難。這既體現了商人之間的相互信任,不傷和氣,又體現了在信用基礎上的商家自我保護意識。
二、“典當”學問
當鋪最早現于隋代,宋代《清明上河圖》中已畫有當鋪。陜西許多地方由于市鎮經濟繁榮,當鋪也非常多。各個當鋪內組織嚴密,職責分明,有學徒、管包、寫票、柜臺和經理等不同崗位。人員崗位相對固定,一般不輕易變動。經理、管包、柜臺、寫票是最重要的崗位,稱為“四看柱”。一般由掌柜的親信擔任。小當鋪配員工3———4人,大當鋪一般十幾人。典當物分為金銀珠寶首飾、衣服、布匹,各種金屬器具,木材、傢俱、器皿等一應有價值,能保存的東西都可入當。當價一般為五折,面議成交后付給當票。當期分為三年、一年、五個月、三個月等。期滿憑當票贖回,利息一般為月息2分,若昨日當,今日贖,按1月計息。若1月零1天贖,則按2個月計息,俗稱“上利”。期滿后過期不贖者,視為“失當”、“死當”,典當物歸當鋪所有。由當鋪轉買稱為“劃當”,價格比當價高1倍。當事人當票丟失,可辦理掛失手續,稱為“揭票”,但須請擔保人,并付給當鋪相當當票面值20%的手續費,一半給保人,一半給經辦人。典當物期滿前第五日稱為“巧日”,這天典當人持票前來贖物的話,這一天的利息歸柜臺先生所得。當鋪內管理制度很嚴。學徒不滿三年不準回家探親,鋪內人員不準回家住宿,亦不準喝酒,鑰匙專人管理,每月結賬一次,以收檔業務總額的10%作為工資按職務等級分發給全體員工,這叫“串連”。民國二十五年(1936),陜西省農業銀行和信用合作社在各縣設立了分支機構,向農民和商人開展貸款業務。由于農行和信用社利息比當鋪低,并且無須實物抵押,手續方便,農民和商人樂于向銀行貸款,于是當鋪業務迅速萎縮。民國三十年(1940)后,市場不穩,物價一日三漲,當鋪生意普遍虧損,先后停業。當鋪內的設置完全不同于一般商鋪。古代當鋪門前設柵欄,如同衙門監獄。大門門楣低,進當鋪先要低頭,以示低人一等。柜臺一人多高,典當人要雙手舉著典當物仰視柜臺,望著柜臺先生的下巴才能搭上話。這就是民間把求人辦事叫做“望人下巴”的來歷。柜臺先生對典當人居高臨下,議價收物。這種設置讓典當人倍感壓抑和凄涼。既要承受經濟利益上的損害,又要承受人格尊嚴上的損害,是一種不得已的痛苦的交易活動。當了貴重物品,無力贖回的,往往十分后悔?!吧袭敗币辉~便由此而來。
三、用人之道
陜商產權制度中有一種形式稱為“水牌掌柜制”,在這種體制下,掌柜對商號沒有投資,只負有限經營責任,本質上是字號雇傭人員。[1]晉商聘用掌柜創制了如下做法,聘用之前,先由財東對此人進行嚴格的考察,確認其人有所作為,能守能攻,多謀善變,德才兼備,可以擔當經理之重任,便以重禮招聘,委以全權,并始終恪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之道[2]152。而陜商遴選掌柜的方式則有三種:一是東家募選誠實可靠,精通商務并在街面上有一定聲望的人擔任。二是毛遂自薦。具有經營才干,但缺少資金的人,自薦給有資金的財東,協助打理某一方面的生意。三是互相推薦。由幾個合得來的人共同出資,合伙經營的由合伙人推舉能勝任工作的人擔任經理。無論以何種形式產生的人選,只需到商會辦理一下登記手續即可上任。大的商號除設大掌柜外,還設有二掌柜、三掌柜。分頭主管某一方面業務。賬房先生即管賬,為中層管理人員,總管財務,管理銀錢往來及賬務會計,文書總務等事,管賬先生的位置極為重要,必須選擇頭腦清楚,手腳麻利,長于計算的人擔任。在營業高峰時好幾宗生意同時進行,加上零星客人紛至沓來,人頭攢動,但每宗生意的計價、收款、開票、貼印花、收放口袋、填寫欠款折子等事,管賬先生必須眼觀六路,指派得當,不出差錯。能力高的,可以做到幾宗生意結算同時報數,入耳不忘,即聞即算,不用寫不用記,運算速度超過算盤,令人稱奇。莊客專管購銷,為中層管理人員。其和賬房先生大略一樣,一般由掌柜延聘,也有由東家舉薦并征得掌柜同意后任用的。這些人都是掌柜認為“人品老誠、有才干、有文化且家庭富裕的人”?;镉?賬房和莊客以下的人員統稱伙計?;镉嫷匿浻靡话銖膶W徒開始,學徒也被稱呼為“學生”或“相公”。晉商對店員、學徒的錄用十分嚴格。學徒入號前,由主考人當面測試其智力,試其文字。通過者,擇日進號。[3]136陜商也有相應的要求,需有人舉薦,掌柜相中方可入號成為學徒。伙計依時間長短,分為大伙計、小伙計。學徒期多以三年為限,在學徒期間若違反了鋪規或掌柜禁令,隨時可以辭退。凡被認為能力差、粗心、舉薦人不得力的,一般要在當年年底打發回家。如若精明能干,掌柜賞識的,不滿三年也可破格提拔為“幫賬”、“站柜臺”等,成為大伙計。伙計有重大失誤,隨時可以開除辭退。掌柜也有一套考察、考驗伙計的辦法。如經常觀察了解伙計的社交情況,有無泄露本號商業機密情況。有時掌柜故意在顯眼處放些零錢,以檢驗伙計手腳是不是“干凈”。學徒初進商號,要從掃地、抹柜臺、劈柴、燒火、端水、倒茶等雜務做起。起的早,睡的晚。吃飯時,學徒要給掌柜、賬房及其他中層人員把飯盛上桌,自己才能吃飯。學徒一般不準吸煙、喝酒;不準隨便上街。學徒學習寫算技能,主要靠自己留心勤學勤問。晚上下班后練習寫字和打算盤。學徒期間,一般不開工錢,只管吃穿。但也有些寬厚的商號在年盡日滿時支給少量銀錢,以探望父母。學徒一般都很勤奮,對工作眼尖手快。養成了崇尚誠信、待人有禮、勤學好問、兢兢業業、節儉向上的好習慣。解放初,有許多“學徒”、“相公”成長為新中國的第一批基層干部。
陜西酒文化鄉村旅游發展路徑研究
摘要:為了發展具有陜西區域特色的文化鄉村旅游,分析了陜西酒文化鄉村旅游發展現狀,發現了旅游客源市場狹隘、陜西酒文化價值利用率較低以及旅游產品形式單一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設定新的陜西酒文化鄉村旅游發展路徑。通過酒文化消費觀念的普及工作,培養酒文化鄉村旅游核心人群;設定以陜西酒文化為背景的酒莊與主題酒店,開發弘揚當地的酒文化與鄉村文化的旅游產品;構建旅游路線規劃數據庫,得到游客的旅游偏好與消費偏好,實現酒文化鄉村旅游路線的優化。根據上述提出的創新性路徑,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酒文化旅游開發模式,為當地酒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活動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文化旅游;鄉村旅游;旅游資源開發
在黨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在報告中指出,堅持農業鄉村優先發展,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政策,推進鄉村現代化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這是繼“建設美麗鄉村”后,黨對鄉村建設提出的重要理念。在此之前,針對鄉村建設,黨和國家已經提出了大量的針對性建設意見,以此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1-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尋找具有可持續增長、可帶動當地勞動力發展、促進城鄉協同性、具有廣泛包容性的產業作為突破口。經過多次分析,選擇鄉村旅游作為發展鄉村經濟的重要途徑。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影響下,發展鄉村旅游具有重要意義[4-5]。但旅游產品同質化程度不斷加劇,傳統的鄉村旅游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鄉村旅游產品的需求[6],因此需要開發更加小眾且具有特色性的旅游產品。為此提出以陜西酒文化旅游作為研究對象,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融入當地特色與文化內涵,提升當地酒文化鄉村旅游競爭力。幫助當地釀酒企業進行產業延伸,賦予酒類商品的高端附加值。在開發當地酒文化旅游產品的過程中,實現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形成當地特有的旅游文化競爭力與影響力,以此實現陜西鄉村經濟振興與文化振興。
1酒文化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分析
1.1我國酒文化旅游發展現狀。通過文獻研究可知,目前國外酒文化旅游的發展與研究較為成熟,葡萄酒旅游的開展各方面都有所涉及[7-8]。但對于葡萄酒文化旅游的概念,在業內并沒有得到統一的觀點。綜合大量文獻研究結果發現,國外的酒文化旅游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興起階段較早,國外學者對于酒文化旅游概念沒有統一的認識,各有側重。對于酒文化旅游的重點主要集中在酒文化旅游市場影響、區域合作、開發優化以及社會影響等方面。研究方法多以描述性為主,部分文獻也會構建相應的模型。伴隨著酒文化旅游的不斷發展,其研究領域也逐步由市場經濟效益轉向社會文化效益。我國關于酒文化旅游的研究相對較晚,但隨著近年來國內酒文化旅游的興起,對其的研究也逐漸增加。目前,酒文化與旅游業的研究主要包含酒文化發展歷史、資源特征、功能內涵以及概念方法等等[9]。我國是傳統釀酒業的起源地區,釀酒歷史源遠流長,喝酒是各地人們的傳統生活習俗。當地人們大都喜好飲酒,通過飲酒調節人際關系。在傳統節慶更是無酒不歡,酒成為當地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隨著當地經濟的不斷發展,酒文化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依靠之一。將酒文化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不僅可以帶動當地酒類企業的營業收入。同時,還可以通過旅游業強大的聯動效用推動當地餐飲、交通、娛樂等多種行業的發展,從而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帶動相關行業進步,有利于該地區市場的繁榮穩定。其次,酒文化鄉村旅游有利于此地區的政企合作與資源共享。利用酒文化旅游吸引大量資本投入,進一步加強當地旅游市場的資源配置,提升旅游資源的利用率,調整旅游市場結構,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有利于該地區的酒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發展酒文化旅游保護傳統酒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此種方式可有效提升當地酒文化的影響力,使其受到社會的關注與支持,使酒文化資源得到科學的開發與保護。同時還可為當地勞動者提供工作崗位,增加就業,促進相關產業發展。1.2陜西酒文化鄉村旅游發展特征分析。在快速發展的經濟環境下,陜西酒企業正處于升級轉型的關鍵階段,面臨著大量的機遇與挑戰。同時,隨著釀酒企業的發展,其產量逐漸提升。2010—2014年間,陜西釀酒產業一直處于不溫不火,增長速度緩慢的階段,增長量只有10.3萬噸。2015年至今,陜西釀酒產業蓬勃發展,產量不斷提升,可見釀酒技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當地釀酒行業得到良好的發展,對于酒文化旅游具有一定的推動力。但通過研究可以發現,陜西酒文化旅游發展較為緩慢。當地旅游多以自然環境旅游為主,文化旅游發展現狀較差。由于經濟發展以及歷史問題,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較快,且具有當地特色的酒文化,因此對陜西酒文化旅游的熱情較低[10-11]。與此同時,陜西酒文化旅游與鄉村旅游融合度較低。兩種旅游活動交互能力不足,導致旅游產品開發方向混亂,對于當地的旅游發展具有阻礙作用。雖然,當前酒文化旅游被歸類于文化旅游之中,但文化旅游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并沒有十分成功的經驗可供陜西酒文化鄉村旅游進行借鑒。現階段,酒文化旅游尚處于發展階段,且多種文化旅游對酒文化旅游的客流量造成嚴重的沖擊。對酒產品的主要消費群體進行調研可知,紅酒與啤酒的消費比例遠高于白酒,這種情況決定了陜西酒文化旅游的受眾較小,酒文化鄉村旅游的發展面臨著嚴重的威脅。
2陜西酒文化鄉村旅游發展困境
陜西回族農業經濟研究論文
摘要:清代陜西回族廣泛分布在陜北、關中和陜南地區,尤以關中之同州府、西安府和鳳翔府為甚。元明以來農業就是整個回族的支柱產業,延至清代,回族以農業經濟為主的特征更加明顯。陜西回族不僅農業人口占大多數,而且農業經濟活動的分布地區、耕作技術、農產品種類和數量等方面也都有顯著發展。以農業為主而兼營畜牧業、牲畜販運業、屠宰業、清真飲食業等一直是陜西回族社會經濟結構的主要特色。
關鍵詞:清代;回族;農業經濟;陜西
回族自元代“回回遍天下”到明代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共同體登上歷史舞臺以來,從事農業便成為這個民族的重要產業之一。學術界對于回族農業經濟的研究較少關注,特別是對于清代陜西回族的農業經濟研究更是寥寥無幾,迄今為止僅有幾篇論及元、明、清時期或民國時期西北回族經濟狀況及其農業開發的文章。[1-3]這幾篇文章都對清代回族的農業及其經濟結構情況作了論述,但針對陜西回族的農業生產、經濟結構的專論篇幅非常有限。本文試圖就清代前期陜西回族農業經濟及其結構方面的特點與形成原因予以初步探索,以期推動學界對此問題的進一步研究。
一、清代陜西回族的形成及分布
清代陜西回族主要以元代駐陜西各地蒙古軍隊中的色目人如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亞等地信仰伊斯蘭教者構成。蒙古人為了統一全國,在西征過程中先后征調了大量被征服的中亞各族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等來參加元朝統一中國的戰爭。據記載,這些東來的穆斯林平民被編入探馬赤軍隨同蒙古軍一起作戰?!吧像R則備戰斗,下馬則屯聚牧養”。[4]2508探馬赤軍在陜西主要屯戍京兆路、延安路。[5]時任監察御史的王惲說:“京兆路州郡所有營盤草地極廣,舊為探馬赤軍牧馬地面”。[6]《元史》亦記載:“河東、陜西、鞏昌、延安、燕南、遼陽、河南、山東諸翼衛探馬赤軍爭草地,訟者二百余起?!保?]3212元世祖至元十年(公園1273年),令“探馬赤軍隨處入社,與編民等”[4]2356從事農業生產,以至形成“元時回回遍天下的”局面,這是陜西回族的主源。
其次,陜西回族的另外一部分來源即自唐宋以來留居今陜西地區的回鶻和西域胡人。據《續修大荔縣舊志存稿•宗教》卷四記載:“縣西南濱沙一帶昔年漢回雜處,漢遵孔教,回自安史后安插此處。千有余年,守其教不變,與漢不通婚姻”[7]5;該書同卷之風俗篇亦載“唐肅宗許回紇留沙苑”。[7]4另外《舊唐書•回紇傳》亦云“回紇戰兵,留在沙苑”[8]等,這些記載都足以證明這些回民主要是回紇助唐平定“安史之亂”后所滯留于同州(今大荔沙苑)的回回先民。另有唐宋以來聚居于長安等地的西域胡人,雖經唐末五代動亂,部分遷移,但仍有部分留居于今陜西關中等地,其中中亞昭武九姓胡不少,也構成陜西回族的來源之一。
陜西電視劇創作與地域文化關系研究論文
[摘要]陜西地域文化被人們概括為三秦文化,是從陜西分為關中、陜北、陜南三個自然區域這一地理特征來理解的。通過對三秦文化即關中、陜北、陜南不同地域文化特征的考證、分析與概括,以獲得中國電視劇金鷹、飛天、五個一工程獎三大獎項的陜西電視劇為例,就足以說明陜西電視劇創作一直在努力發掘和映現陜西地域特色,它與陜西地域文化即三秦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關鍵詞]陜西電視劇三秦地域文化關系
一、地域文化對人、對藝術的重要影響
地域文化或稱區域文化、地方文化,是指“在同一地域生活的人們在漫長的歷史中,在不斷的物質和精神的生產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文化體系?!钡赜蛭幕男纬捎衅浔厝恍?,正如李慕寒、沈守兵在《試論中國地域文化的地理特征》中所言。其“產生、發展受著地理環境的影響,不同地區居住的不同民族在生產方式、生活習俗、心理特征、民族傳統、社會組織形態等物質和精神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從而形成具有鮮明地理特征的地域文化”。可以說“沒有抽象的無地域的歷史和民族,任何民俗文化的歷史性、民族性都是附麗于地域而形成的,都是因地域的差別而彰顯其特點的。近些年來形成研究熱點的三秦文化、三晉文化、中原文化、荊楚文化、江南文化、嶺南文化等,無不與地域發生這樣那樣的緊密關聯。并因其不同的地域特色而引起人們的廣泛興趣?!?/p>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杰地靈”,“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等俗語,意思都是說,不同的環境會造就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社會風俗、生活習慣等,其實質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地域文化對人的重要影響。地域文化對人的影響,古今中外的人們對此也早有關注。近兩千年前的《漢·地理志》中說,“凡民
函五常之性,而其剛柔緩急,音聲不同,系水土之風氣:好惡取舍,動靜之常,隨君上之情欲?!币馑际钦f,人的性格、行為、觀念等,取決于水土之風氣和王侯的引導,也就是自然環境和社會結構。在很多的文章典籍中也有這樣相關的論述,如《管子·水地篇》中所說的,“齊之水道躁而復故民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則其民輕剽而賊”;《鄒縣志》中所說的,“鄒人東近沂泗,多質實;南近滕魚,多豪俠;西近濟寧,多浮華;北近滋曲。多儉嗇”;《陵縣志·序》也說,“平原故址,其地無高山危巒,其野少荊棘叢雜。馬頰高津,經流直下,無委蛇旁分之勢。故其人情亦平坦質實,機智不生。北近燕而不善悲歌:南近齊而不善蔣詐,民醇俗茂,悃幅無華。”說的都是地理環境對人的性格、民風、民俗的重要影響。
陜西板栗栽培技術方式論文
摘要:通過調研和實踐,對陜西的鄉土干果樹種板栗的營養價值、生物學特性、栽培技術、田間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等做詳細論述,很有推廣和實用價值。
關鍵詞:農業科技板栗栽培技術要點
板栗是斗科喬木經濟樹種,是我國特產的干果樹種之一,在陜西主要分布于秦嶺、大巴山、關中的秦嶺北麓、渭北的黃龍山區也有一定分布。在陜西栽培歷史悠久,約有3000多年歷史。果實富含營養,含淀粉67-70%,脂肪2-7%,糖分4%,蛋白質7%左右。既可生食、炒食、煮食、磨粉,又能制成糖果、糕點等,同時又是我國傳統出口商品。
一、生物學特性
板栗是落葉喬木,一般樹高10-20米,樹皮呈不規則深裂,褐色或黑褐色。葉互生,矩圓狀披針形,疏生鋸齒為短狀尖頭,長7-15厘米?;▎涡?、雌雄同株,雄花序直立、細長、雌花序著生于雄花序莖部。板栗不僅耐寒力強,而且相當耐熱、耐旱。在年平均溫度為10-15℃,四月間氣溫在16-20℃之間,冬季極端最低溫度不低于-25℃的地區,都適應于板栗生長。一般年降雨量在500-1000毫米的地區生長最適宜。對土質要求一般是微酸性土壤,PH值為4.6至7.5。陽性樹種,最忌陰蔽,幼苗在遮光條件下會因光合作用受限而枯死。樹冠郁閉內膛光照不足,易造成枝葉細弱,甚至枯死,致使結果部位外移,降低產量。因此栽植建園時要注意光照條件,密度合理和及時修剪。
二、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