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下陜西旅游小鎮功能定位研究
時間:2022-02-28 08:26:39
導語:絲綢之路下陜西旅游小鎮功能定位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思想由國家主席在2013年提出,陜西省是我國絲綢之路的旅游新高地。文章簡要闡述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理論背景以及當下陜西小鎮旅游業的現狀,并對陜西省旅游小鎮的定位展開研究,希望陜西省能夠憑借得天獨厚的旅游優勢,不斷開發小鎮旅游產業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絲綢之路;陜西省;旅游小鎮
1引言
憑借著文化傳播的優勢,絲綢之路經濟帶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已經將文化遺產旅游模式逐漸深入實施。但是,由于陜西省文化遺產分布空間跨度較大,旅游小鎮難以完成單獨保護與開發,需要遵循創新驅動新發展模式,對旅游小鎮的功能進行定位研究,應用小鎮旅游業帶動陜西省的經濟發展。
2“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理論背景
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別提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為“一帶一路”上的各國打造“利益共同體”,以實現共同發展與繁榮。因此,“一帶一路”指的就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經濟帶下陜西旅游經濟的定位為,在新的發展機遇下,陜西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的資源,確定旅游經濟發展定位。陜西作為旅游發展大省,需要契合“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將旅游經濟確定為經濟發展的首要突破口,統籌陜西城鄉一體化旅游,打造國際旅游文化交流中心,彰顯陜西華夏文明,讓陜西能夠成為旅游強省,中華文化旅游的經典之地,聞名全世界的旅游目的地。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陜西旅游將會產生更多的新業態、新品牌,智慧旅游將被大力推進,以促進陜西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陜西旅游注重將歷史文化全程化滲透,旅游景點實現生態全場化覆蓋,更加注重旅游產品的用戶個性化的體驗設計、旅游方面的基礎設施特色化建設,進一步推動市場旅游產品品牌化推廣,最終實現陜西旅游產業復合化拓展,為陜西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3陜西小鎮旅游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由于國民經濟收入不斷提升,當人們的物質需要被逐漸滿足時,開始尋求精神文化上的追求,我國的旅游業在此背景下發展迅速,各個城市中的旅游小鎮可以隨處可見,并依然在不斷擴大建設范圍。但是城市小鎮旅游總收入不斷增長,旅游產業值逐年提升,并不代表已經完成了旅游發展任務與目標。陜西省憑借自身獨特的民風與地域特色,其鄉村旅游發展水平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遙遙領先。在鄉村旅游模式中,旅游示范縣內的村民年收入持續增長,游客的數量也在呈現不斷上升的狀態,促進了陜西旅游的品牌化發展。在小鎮旅游模式發展的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時下各個城市中似乎都已經開始發展“小鎮旅游”模式,它們大多數由老街道、老的建筑群落改造而成,在進行翻新裝修之后,形成了一條條的商業旅游街。此種旅游小鎮為了滿足消費者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求,不斷開發新的旅游產品組合,使人們的休閑娛樂生活更為豐富。旅游小鎮正在被人們快速消費的過程中,逐漸走向膨脹發展的階段。小鎮中的旅游紀念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并且缺乏一定的文化特色,由于一些商家從外引進大量雷同商品,令陜西小鎮的旅游產品失去自身的獨特性與創新性,對小鎮整體的文化形象造成了不良影響。[1]當下現代化的旅游產業中,游客對于旅游產品的質量要求日益提升。但是在小鎮景區內交通狀況仍然有待改善,并且部分景區的交通基礎設施較為落后。還有一些小鎮景點的文化氛圍不足,景點的居住處不夠“整潔”與“便利”。陜西省作為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地域,其文物資源應當隸屬于全國首位,旅游資源自然數不勝數。盡管陜西省擁有眾多的可開發歷史文化資源,但是在小鎮旅游產業模式中,由于商家過分追求經濟利益,導致旅游產品中普遍缺乏文化創意。再有,一些地方政府管理統籌不規范,導致旅游環境不符合標準要求,一部分具有文化底蘊的小鎮被改造成了現代化購物廣場,令歷史文化資源無法發揮自身的價值。總之,結構單一的旅游產品與低層次的旅游模式,不利于小鎮旅游的長期發展,所以對陜西旅游小鎮的功能要進行準確定位。
4陜西旅游小鎮在絲綢之路背景下的功能定位分析
4.1開發小鎮創意旅游產品。開發小鎮創意旅游產品需要引進創新創意人才,來提升陜西小鎮的審美需求與文化消費層次。對此,小鎮旅游模式可以與當地各大高校聯盟,來培養旅游產品創新創意人才。比如,西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以及西安外國語大學,都對歷史文化有著較為深入的研究,開啟校企合作模式,創新創意人才的培養,有利于深刻挖掘陜西小鎮中的歷史文化內涵,進而研發出更具歷史內涵的旅游產品。陜西省的各個縣城具有獨具魅力的自然風景與民俗文化,豐富的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可以為小鎮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基礎。將旅游產業與文化遺產以及創意產業結合,能夠創造更多的經濟財富,利用當地的特色資源建設旅游產業鏈,充分挖掘當地具有特色與代表性的資源,創新創業旅游產品。例如,同樣位于西北地區的寧夏銀川鎮北堡鎮,以西夏文化與葡萄酒文化為核心展開建設特色旅游小鎮,依地域優勢種植“釀酒葡萄”,放大了附近賀蘭山旅游的輻射效應,令鎮北堡鎮旅游產業蓬勃發展,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并且有效傳承了當地的釀酒文化。由此可見,陜西小鎮也可效仿銀川鎮北堡鎮的創意發展模式,令經濟效益與文化產業一同發展。4.2打造文化旅游創新產品。在小鎮產業的發展中,要注重與陜西當地文化資源的結合,精確地找到自身發展定位,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出小鎮當地的文化特色。在“一帶一路”經濟模式的發展背景下,陜西旅游小鎮與當地文化結合是經濟發展的必然,有必要在建設的過程中緊抓歷史文化內涵,以此來創建旅游文化產品的主題。對于具有文化遺產遺跡的小鎮,要不斷擴大文化遺產的影響力,大力發展民俗文化類旅游產品,在小鎮旅游產品中展現出來歷史文化深厚性與連續性。在小鎮文化街區的建設中,可以將古代戰爭故事與歷史人物故事增添至“小鎮文化”建設中,用詩詞加以點綴,來增加歷史文化的靈性。旅游小鎮通過與當地文化特色產業相結合,能夠令游客更加了解小鎮的生活習俗與歷史故事,深化了旅游產品的內涵,對于中外游客來講,很好地宣揚了我國歷史文化。[2]當下“互聯網+”經濟模式的發展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所以陜西旅游小鎮創新文化旅游產品的研發也需緊隨時展,利用“互聯網+”模式進行智慧旅游建設,注重開發跨境電商創新旅游產品,不斷擴大陜西旅游小鎮的行業市場,打造品牌形象。4.3加強政府宣傳與統籌力度。在旅游經濟市場不斷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保障小鎮旅游產品的質量不僅是旅游企業的責任,也是政府統籌管轄范圍內的責任。雖說提高小鎮旅游產品的質量,關鍵在于提升旅游市場的競爭力,但是,政府作為小鎮旅游經濟活動的宏觀組織者與管理者,需要對當地旅游市場秩序進行維護,促進小鎮旅游經濟的健康發展,對旅游消費者的合法權利進行保護,對旅游產品的質量加強管理力度。在小鎮旅游模式的發展過程中,政府需要加強統一宣傳力度,不斷開發小鎮旅游市場。比如,以“絲綢之路”為品牌核心,在本城市進行“小鎮旅游”宣傳模式,并為小鎮設計一系列宣傳口號“絲路起源,中西樞紐”“唐人故里,絲路源泉”,并根據市場實際需求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產品。[3]運用不同的市場營銷策略,不斷開發和建設新、奇、特、險、樂為特點的旅游產品,如開通“長安號”絲綢之路旅游專列和“精彩游絲路”等專題旅游線,并同時加強沿線區域的產品配置、交通體系改善和產業優化升級等,實現產品系列營銷一體化,產品形象一致化。4.4合理設定小鎮旅游發展目標。陜西省可以建立絲綢之路陜西段文化遺產旅游合作管委會(以下簡稱管委會)。管委會建立的目的一方面打破各自為戰的分離局面,統一協調規劃該區域的旅游合作;另一方面整合資源,對于離西安較遠的彬縣大佛塔石窟和張騫墓,完善交通建設,建設互補性的旅游產品,突出區域特色,明確整體形象,形成各區域旅游的互補發展。通過管委會協調,使旅游合作突破政策瓶頸,為旅游者提供方便安全的旅行保障和標準化服務。旅游合作應該注重政府先行,堅持包容互信、合作共贏的原則,建立穩定的溝通聯絡機制,增加人員往來;組織和搭建合作平臺,鼓勵共同開拓擴內、國外市場。絲綢之路陜西段已經申遺或準備申遺的相關政府應該加快建立政府層面的合作機制,真正做到絲綢之路陜西段旅游的無障礙化。[4]設置合理的旅游小鎮發展目標,可以適當發展“第二產業”,比如,以小鎮特有文化底蘊建設“西部影視城”,開展手工藝品創意產業園,吸引游客參與剪紙、繪畫以及工藝品制作等活動,設定多樣化小鎮旅游發展目標。4.5完善小鎮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對于陜西旅游小鎮中不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籌集改造資金,對陳舊的基礎設施進行集中統一改造,并對小鎮內的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進行優化,對小鎮旅游區內的環境進行全面改善。當地的旅游企業需要做好服務協調工作,在不破壞當地文化遺址的基礎上令旅游業與商貿服務業相結合,強化小鎮旅游的服務承載功能,進一步提升小鎮景區的城鎮化水平。在完善小鎮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還可以打造影視文化中心以及休閑度假區,建設起“陜西小鎮”文化旅游品牌,令小鎮文化旅游服務體系日趨完善,以“富民強鎮”為發展目標,為全國特色小鎮建設提供借鑒。
5結論
綜合所述,在“一帶一路”的倡議發展背景之下,陜西旅游小鎮要尋求更好的發展,必須克服當下其中存在的問題,除了要滿足經濟發展需求以外,更需注重其文化內涵的傳達。在尋求發展的過程中大力發展旅游文化創意產業,以及絲綢之路遺產文化產業,令陜西省實現旅游新業態的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劉必強,王會戰.絲綢之路陜西段文化遺產旅游合作對策研究[J].度假旅游,2018(8):85,87.
[2]張武康.“絲綢之路”背景下陜西文化旅游產業國際競爭力演進評價[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7,30(5):63-71.
[3]王西婭.絲綢之路經濟帶需求下陜西旅游產品創新開發路徑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8):149-150.
[4]劉令貴,陳培強,蔣維樂.大遺址保護視域下移民安置適應性問題研究———以乾陵大唐絲綢之路風情小鎮設計為例[J].華中建筑,2018,36(1):93-96.
作者:李瀟 王蒙 周恩毅 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上一篇:企業會計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研討
- 下一篇:海灣資源旅游發展的特色和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