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文化的機遇與戰略
時間:2022-12-24 11:13:24
導語:陜西文化的機遇與戰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田新玲工作單位:渭南師范學院人文學院
陜西文化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強勁的發展勢頭,但一直未能走到全國前列,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文化結構調整緩慢,政策法規不完善。長期以來,陜西一些國有文化企業效益低下,文化產業結構不合理,重復建設和資源閑置嚴重。近幾年陜西相繼出臺了許多鼓勵文化產業的政策法規,但這些政策法規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欠缺,而市場需求變化快,產業經濟發展應有的條件難以使文化產業按自身的規律發展,仍然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其次,融資投資較難也是陜西文化產業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由于陜西省文化企業普遍規模偏小,資金投入較大、資金回報周期長、價值評估難于確定,文化產業項目難以取得銀行貸款,融資難問題始終是制約陜西省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難點[3]。在投資準入方面,對非公有制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某些領域還存在著諸多障礙,致使國有和非公有文化企業事實上處于一種二元結構的分離狀態,難以融為一體。各類文化企業在利用資本市場和產權市場改制融資、進行結構調整和規模擴張方面還存在著種種限制。不過,制約陜西文化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還是陜西較低的產業能力和保守的消費觀念。畢竟內陸的經濟發展要比東部遜色,陜西文化經濟除了西影、曲江新區等幾個知名的集團和基地外,還沒形成完善的產業鏈;而且,陜西文化消費差距較大,消費呈現出信息獲取渠道不平衡、文化產品消費形態較為單一、衍生產品消費關聯度不高等特點。文化群體的不健全、市場的不成熟,嚴重影響了陜西文化產業的投資者、管理者及政府部門的視野和決策力度[4]。鑒于目前陜西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十二五”期間應該采取哪些主要措施呢?
提高文化創意產業融合其他產業的能力,推進產業融合進程文化創意位于文化產業價值鏈的上端,它不僅為價值鏈下端提供原創文化和理念,而且還可以提升制造業的文化附加值,從而改變我國制造產品普遍缺乏品牌、創意的低端特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陜西的經濟增長主要還是依靠榆林和延安兩市組成的國家級陜北能源化工基地,然而,隨著開發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陜北能源化工基地資源匱乏日漸凸顯:水資源短缺、地表塌陷、水源污染、植被破壞以及能源資源浪費、開發收益分配不合理等問題日益突出,只有從黑色轉向綠色,陜西的能源化工產業才會在‘十二五’期間得到更加健康的發展,而陜西文化創意產業可在塑造陜北能源化工的綠色形象、品牌營銷與建設等方面促進陜西石化工業發展。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要取得突破。與“十一五”規劃相比,“十二五”規劃明顯加大了發展服務業的力度,包括對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的支持,具體包括金融服務業、現代物流業、高技術服務業等。那么,對于陜西來講,應該借助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機會,讓高新技術產業迅速發展。文化產業也是融合了網絡數字技術、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目前,西安曲江新區已經形成文化產業核心區和輻射區六大板塊,包括曲江文化景區、大明宮遺址保護區、法門寺文化景區、城墻景區、臨潼休閑度假區、樓觀臺道文化展示區等,跨區域融合發展大格局已經形成,只是在融合深度、廣度方面有待增強,比如:曲江八大文化產業包括文化旅游產業、影視投資產業、文化演藝產業、出版傳媒產業、數字文化產業、國際會展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和文化體育休閑產業,應該在文化產業內部增強互動程度。而在文化產業外部,陜西也應強化引導,促進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滲透,實現產業文化化。從結構上看,產業融合的過程是由縱向產業結構向橫向產業結構發展的過程。產業融合是一個多維空間的概念,它包括了技術、產品、企業組織及市場等多個維度。技術與制度的不斷創新,使不同產業和行業相互滲透,逐步融合為一體,這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期間有的產業逐漸消失,有的產生新型綜合的融合性產業和行業[5]。“十二五”期間增強文化創意產業向其他產業的輻射能力、融合能力,推進產業融合進程,是陜西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一個戰略舉措。
與現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接軌,既能把國外文化“引進來”,又能使陜西文化“走出去”曲江新區把發展目標定為“建成世界級文化遺產保護示范區、華夏文明的重要展示基地、生態科技示范城區和西安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示范新區”。可以申請開辦“迪斯尼樂園”等現代化國際級別的主題公園,將國際元素融入陜西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中。文化產業發展必須與國際現代化相結合。主題公園作為一種后現代的旅游資源,是專門為旅游者、休閑者所設計的文化娛樂、購物、休閑場所,所具備的功能呈多元化和綜合性,而國際性的主題公園在文化的兼容性和功能的多樣性上則有更高的要求。陜西具有引進國際性主題公園的地理條件和文化優勢,完全可以進行考察并提出完備的申請建立的要求,一旦申辦成功,將大增陜西文化旅游業的現代色彩。要把陜西文化推廣到世界中去,應充分認識西方市場。海內外在文化觀念、價值取向、意識形態等方面存在著重大的短期內難以消除的差異,但中西不同文化之間也有著普適價值的存在,有著共通共融的方面,關鍵是看我們的傳媒人如何找準這個中外文化交流的對接口。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當代新載體來弘揚陜西文化,如網絡、直播衛星、影視等新的文化推廣工具;可以通過設立公共和民間、私人文化推廣基金會,以增強文化推廣的資金投入和文化推廣項目的具體實施;可以分析西方受眾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輸出文化數字產品,比如大唐長安的文學故事等。中國民間故事和古典文學資源盡管豐厚無比,卻沒能夠像希臘神話、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那樣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傳播,究其原因,在于挑選版權輸出題材時沒有找準對接口。陜西西安作為大唐長安的歷史名城享譽世界,可鑒于此向國際輸出歷史文化產品,發展外向型文化經濟。
提升城市傳媒整合能力,促進市民消費城市文化的一個象征往往是集團化的現代傳媒。提升城市傳媒的整合能力,是發展城市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策略。從傳播內容產品的開發來看,固化的、適合地方營銷和作為文化遺產來開發的文化產品或服務為第一代文化產業產品開發模式,比如旅游觀光業、體育盛會、嘉年華等偏重于城市物質環境的項目就屬于第一代傳統文化產業,其特點是不可移動。而第二代文化產業的特點是生產開發可移動和易傳播的文化產品或服務,如在全球范圍出口銷售的視聽產品、多媒體產品以及文化設計類的藝術產品,這類文化產業屬于以創意為中心的現代文化產業。城市是文化創意的中心,應當發揮其整合各種資源、實現集體創意的能力。當今時代,傳播科技高度發達,大眾傳媒的社會影響力無處不在,世界已經成為“地球村”,傳媒產業與文化產業因而具有了完全超出傳統含義的關聯性,兩者融合成為現代產業發展的向度。傳媒產業是現代文化產業的核心產業,城市傳媒集團是城市文化產業的主力軍。早在2001年,陜西省成功剝離原分屬省、市、縣三級的廣電網絡,組建了全國首家陜西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將陜西省傳媒業納入到了一個正規的發展渠道,展現出了強勁的發揮勢頭,然而報業整合能力較差,尤其在各地市甚至沒有商業報紙。在華商報業集團的示范下,陜西應該建立包括各地市縣級的大型集團,以便在文化資源開發過程中起到整合作用。在文化產品的流通中,市民消費是拉動文化產業的驅動力,除了運用傳媒進行消費宣傳與引導外,要注重有意識地培養當代消費者。再就是出臺一系列拉動消費的政策,比如減少市民工作時間,讓市民多一些時間進行消費;提高市民工資;完善一些文化公共服務設施,營造消費輿論環境等。只有提升市民的消費能力、提高他們的消費水平,文化產業才能實現良性循環,不斷推動經濟增長。此外,發揮陜西教育優勢、提高陜西高校科研產業化水平、建構“高校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舉措,都是“十二五”期間陜西文化創意產業應該注重的。總之,陜西應該抓住歷史機遇,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向文化強省邁進。
- 上一篇:組織文化的跨越式發展探索
- 下一篇:檔案文化現存的問題與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