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塑造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8 03:21: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人格塑造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人格塑造

積極心理學人格塑造探討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地方發揮作用。青少年處在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需要積極心理學去干預,幫助他們塑造一個積極的人格,對于以后的工作、學習、生活等都有些重要作用。同時,也能夠對一些消極的心態進行矯正,避免出現一系列心理問題。

一、積極心理學和積極人格的內涵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領域的一場革命,也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中的一個新里程碑,是一門從積極角度研究傳統心理學研究的東西的新興科學。積極心理學作為一個研究領域的形成,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發表的論文《積極心理學導論》為標志。它采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以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積極人格特質是任何事情成功的基本要素。這類靈性資產包括樂觀、專注力、毅力、誠實、勇氣、真誠、勤奮,以及許多其他的特質。

二、積極心理學在初中生積極人格塑造中的重要意義

初中生正處在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是人生觀、價值觀、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在發生轉變,因此這一階段的初中生處在一個迷茫的階段。通過積極心理學的干預,來發現或者塑造積極人格,對初中生未來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在初中階段,應該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向他們灌輸和滲透一些積極健康的信息,這樣有利于他們積極人格的塑造是很重要的。同時,積極人格能夠幫助這些初中生們應對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挫折,應對挑戰,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更好的享受生活。對于那些消極頹廢的思想也能夠去除,是初中生們以信心滿滿的姿態來應對學習和生活上的壓力,取得優異的成績。

三、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初中生積極人格塑造的方法

查看全文

媒體對現代人格的塑造職能研究論文

摘要:實現現代化是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共同愿望。人的現代化是現代化實現的前提和根本途徑,它處于主體地位,具有終極取向的性質。現代人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為:民主參與性、高度時效感、獨立自主性和創新開放意識等,并體現為現代的人格。大眾媒體具有的“塑型”功能,使其在現代人格的倡導和塑造上能夠通過典型人物報道等方式對現代人的心態、情感、行為等人格結構發生重要影響。重新審視媒體在人格和人物報道中的價值取向和現實表現,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具有糾偏補正、修整重塑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大眾媒體;現代化;現代人格

一、對現代化與人的現代

化的理論思考隨著發達國家現代化進程的完成,實現現代化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共同愿望。但何謂現代化卻一直是一個有廣泛爭議的不斷發展的概念。塞繆爾•亨廷頓于1976年對現代化的解釋如下:“現代化是將人類及這個世界的安全、發展和完善,作為人類努力的目標和規范的尺度。現代化意指社會有能力發展起一種制度結構,它能適應不斷變化的挑戰和需求”。他認為現代化包括“工業化、城市化,以及識字率、教育水平、富裕程度、社會動員程度的提高和更復雜的、更多樣化的職業結構”[1]等內涵。20世紀五六十年代形成的經典現代化理論把社會現代化在不同領域的表現概括為“政治領域的民主化、法治化和科層化,經濟領域的工業化、專業化、規模化等,社會領域的城市化、福利化、分化和整合、人口流動、信息傳播等,人的開放性、參與性、獨立性、平等性等,文化領域的宗教世俗化、觀念理性化、經濟主義、現代主義、普及初中等教育”[2]等。70年代以后,隨著發達國家工業化的全部完成而出現的第二次現代化浪潮的主要特點,則是知識化、分散化、網絡化、全球化、創新化、個性化、多樣化、生態化、信息化和普及高等教育等。

理論界在對現代化的豐富內涵發生爭議的同時,對作為社會現代化主體的人卻有一個共同的見解:人的現代化是現代化實現的前提和根本途徑。在判定現代化水平時,除了宏觀評價外,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人口的總量(規模)是否趨于穩定以及人口的素質是否有很大的提高。“每一位理論家都以不同的建構應用到‘人’這個概念上”[3]。這就提出了人的現代化問題。雖然“人的現代化”也會隨社會變遷而有所變化,由物質而走向精神,由外在而側重內在,但其在現代化構建中的主體地位和終極取向卻是不變的。

那么,何謂“人的現代化”?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學系著名學者英格爾斯通過對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過程的大量實地考察和個案分析而形成的看法。他把“現代人”概括為12條基本特征:樂于接受新經驗、準備接受社會的變革、意見的成長、對信息的測量、時間性、效能感、計劃性、可依賴性或信任感、重視專門技術并承認以此作為分配報酬的正當基礎、教育與職業的志愿、了解并尊重別人的尊嚴的品質、了解生產及過程。[4]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為:民主參與性、高度時效感、獨立自主性和創新開放意識。

查看全文

行政文化在行政人格塑造中的作用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行政體系是一種新型的行政模式,它對行政人員有著較高的要求,即要求行政人員有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行政人員是行政的主體,行政人員能否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行政體系是否健全的標志,然而行政人員的“為人民服務”精神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由社會主義行政文化所提供的。這就要求我們在行政改革的過程中自覺地把行政文化建設放在一個重要的地位上,并通過行政文化的建設來培養社會主義的行政人格以及為這種行政人格提供永久性的保障。

一、行政文化是行政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國家的行政體系不僅包括行政機構、行政人員、行政法律和行政制度,還包括這個行政體系據以建立起來的思想理論和行政行為方式等,而且它的思想理論總會積淀為行政人員的一定的心理定勢并對行政人員的行政行為起著決定性的影響。一國的行政體系首先是一個行政文化體系,正是行政文化的不同才決定了這個國家的行政體系是具有自己的特色的行政體系。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行政體系總是與其文化傳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的,受著民族的風俗習慣、價值取向、善惡觀念、情感好惡的影響。這不僅是因為任何一種行政體制都必須與其國情民情相適應,而且這種行政體制的建立本身就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的。尤其是行政人員總是在既定的文化背景熏陶下成長起來的,當他作出行政行為的選擇時,文化因素必然潛在地發揮作用。

現代社會,在行政管理科學化、現代化的發展趨勢中,世界各國都竭力借鑒其他國家在行政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吸收一切行之有效的科學手段。確實,行政管理與一切社會活動的領域一樣,技術層面的因素是具有普遍適用的意義的,一個國家對其他國家行政管理中的先進經驗和進步手段采取“拿來主義”是可以迅速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但是任何一個國家的行政體系都不會與他國的行政體系完全相同,行政管理中的一切技術層面的因素也只有與這個國家的具體國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發揮作用。而文化特色作為一國國情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借鑒和吸收他國行政管理經驗和技術手段中起著關鍵性的取舍作用。但是在國與國的比較中,它們之間的行政體系是有著優劣之分的。如果一個國家的行政體系不能滿足于對其國家與社會管理的需要,從表面上看來可能會表現為行政體系的結構不合理、行政人員的素質較差、行政法律不完善、行政制度不健全等情況,而在實質上無非是兩種情況:一是這個國家的行政體系由于失去外部刺激而受到了自己文化的窒息,變得僵化了,從而滯后于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二是這個國家無視自己的國情,盲目照搬它國的行政體系,以致于喪失了自己的文化根基,因而脫離了其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正軌。所以,一個國家為保證其行政體系在社會政治經濟發展中的管理和引導地位,就必須時時刻刻地根據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去借鑒和吸取它國的行政管理先進經驗和科學手段:一方面通過這種借鑒和吸取打破自我的文化封閉,另一方面又運用自己的文化對這種借鑒和吸取進行改造和清洗。

一般意義上的文化或者說一國的傳統文化對行政體系的影響是間接的;在行政體系的運行中,行政體制的成長與變革、行政行為的發生與選擇、公共政策的制定與執行、行政人員的思想和精神狀態等是直接受著行政文化的影響的,或者說,一國的一般文化是通過轉化為行政文化而對公共行政產生直接影響的。

近年來,行政文化研究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但普遍認為行政文化是一定的政治思想體系在公共行政中的具體化,即公共行政的指導思想。這是非常片面的,也是對行政文化簡單化的理解。其實,行政文化是一個復合體,它雖包含著特定的政治思想和行政意識,但不等同于政治思想及行政意識;無論政治思想及行政意識以多么完善的思想體系的形式出現,也不具有行政文化的深廣內涵。就一定的行政體系的形成而言,一定的思想體系必然會制度化為一定的行政體制,表現在行政體系的結構上和以特定的法律形式出現,但是行政文化的主體性則是通過行政人員來實現的。也就是說,對于行政人員來說,思想體系是一種外在的精神存在,它如果要發揮作用的話,首先需要內化為行政人員共有的心理定勢。而在行政人員這種共有的心理定勢的形成中,思想體系其實只是多種因素中的一種,它是在與行政人員成長的文化背景、社會心理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中生成的。所以,行政文化在客觀上表現為行政體系的隱性結構,是一種貫穿于行政體制、行政法律、公共政策中的“客觀精神”;而在主觀上無非是既定的社會歷史時期中的一般文化、社會心理以及行政體系賴以建立起來的特定思想體系在行政人員身上造成的心理積淀,其中也包括行政管理技術層面上的因素。當行政體系由于體制的確立、法律的完善和制度的健全而擁有相對穩定的結構時,行政文化是通過行政人員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道德意識發揮作用的。然而人的心理因素是易變的,即使是一個群體共有的心理定勢也是不穩定的,而且當它通過行政人員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意識這些中介環節發揮作用時就會出現增值或減值的情況,進一步在行政人員的行為中表現出巨大的差異,所以一種行政文化穩定和持久發揮作用的途徑是塑造出合乎公共行政要求的行政人格。

查看全文

藝術教育與塑造健康和諧人格論文

摘要:21世紀對人類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世界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素質教育”,在普通高校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既符合教改精神,也切合年輕人的情感特點。文章從美術教育實踐,以及對普通高校美術教育現狀的調查了解,提出通過藝術欣賞過程中藝術作品的帶領與宣泄作用,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健康和諧人格的形成;通過藝術表現過程中自由表達的作用,能讓學生體驗快樂、培養自信,塑造健康和諧的人格。

關鍵詞:藝術教育素質教育健康和諧人格

我國提倡美育的先驅首推蔡元培先生,他早在1917年即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他歷任教育總長、北大校長時,大力倡導美育,其影響之大,可說是美育史上的盛事。

原國家教委何東昌同志在1986年也提出“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是我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方針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美育的任務不應看作是培養幾名藝術家,或者創作幾件藝術作品,而是要造就新的一代有敏銳的認識美、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的綜合能力,并能按照美的規律來塑造事物和建造美好世界。

在普通高校開展藝術教育,目的不在于培養設計師、畫家或者音樂家,更重要的是要擔負起培養“和諧健康的人”(藝術工作者)這一重要任務。美術課程是對美育具有實施意義與實踐效果的重要藝術課程之一,所以在普通高校的課程中,開設美術課(公共藝術選修課),對非藝術專業的大學生進行美術教育,是符合教改精神的,也符合年輕人的情感特點。

一、通過藝術的帶領與宣泄作用,促進健康和諧人格的形成

查看全文

學生人格塑造研究論文

雷鋒精神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新人”人格的代表,它既植根于中華民族文化的活土之中,又溶入了社會主義新人的內涵,閃耀著共產主義思想的光輝,是我們塑造小學生健康人格的理想風范。

健全人格教育是最基礎的素質教育。我們的宗旨是教會小學生做人,從小用雷鋒精神培養和塑造小學生的健康人格,促進他們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養成,為他們將來成為適應現代化需要的雷鋒式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矗研究用雷鋒精神培養和塑造小學生健康人格的規律和特點;探索實施“人格教育”的目標、內容、方法、途徑、評價體系,就是我們的工作目標。

小學生健康人格培養的要點

1.自尊自立,遵紀守法

小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也是自己的主人。學校應放棄“聽話”、“順從”教育,加強服理守法教育,使小學生把尊敬師長與保持自己的人格獨立結合起來,既不屈從他人意志而做違心的事,也不以傲慢無禮的態度侍人,同時具有較強的法制觀念和紀律觀念。

2.尊重科學,追求真理

查看全文

優秀班主任經驗交流:用人格塑造人格,用真情培育花朵

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我一直追求著這樣一種境界,在我的班級里,每一名學生都在明媚的陽光下追求真知、奉獻愛心、實現自我、感受成功;在工作中,我像保護荷葉的露珠一樣,關愛著每個生命個體的成長。不管是優秀的,還是發展有困難的,不帶任何功利的色彩,我和學生是朋友、是知己,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我們融為一體,互助互愛,共同發展,人人都能以寬容的心態去對待他人的每一次過失,用期待的心態去等待他人的每一點進步,用欣賞的目光去關注他人的每一個閃光點,用喜悅的心情去贊許他人的每一份成功。

一、用人格塑造人格

烏申斯基說過:“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學生對教師有著一種特殊的信任和依賴情感,接受和承認老師的權威,班主任的自身素質,道德修養,客觀上就是班級乃至班級中每一個體的楷模。因此,在班級工作中,我時刻注重身教,為人師表,以良好的形象率先示范,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激勵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和道德素質的提高,以期達到用人格塑造人格的理想教育境界。平時,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要求學生關心集體,我首先為集體著想;要求學生在勞動中積極肯干,我從不指手劃腳,袖手旁觀;要求學生上課不遲到,我往往早到,從不遲到;要求學生不亂扔臟物,我首先不扔贓物,發現地上有紙片,就馬上彎腰撿起來,也許有人說讓學生撿起來不就行了,但我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認為這樣并不一定起到很好的效果,因為這時候,學生往往都在認真學習,我們做老師的如果彎腰把紙撿起來,那效果就不同了。雖然這是一個細微的動作,但學生立刻意識到保持教室衛生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也包括老師,這時學生就不僅是用眼睛來看你,而且用心靈來感知你,學生會在你彎腰之際,集體的責任感在心中產生,我覺得這樣教育效果勝過千言萬語,教育光憑講大道理是不行的,更多的是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來教育學生。這就是榜樣的力量,這就是無聲的教育,我用我的行動感染、示范、教育著學生,他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以老師為榜樣,對照、激勵自己,使我看到了教師的人格魅力帶給學生的是無窮的力量和巨大的的影響,從而更讓我時刻要求自己要用健康向上的靈魂去凈化育人環境,用自己平實、堅韌的心態教學生學會戰勝困難,實現自我。

二、用愛培育遲開的花朵

對于我們教育者來講,師愛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把全部心靈和才智獻給孩子的愛,這樣愛是深沉的,它蘊含在為所有學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中,使學生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感覺到這種愛的真誠。我班學生李,是一個差生,每天到學校不是打鬧,就是不寫作業,成績也特別的差,上學期其中考試是全班倒數第一。看到這種狀況后,我從多方面找原因,走訪家長,了解到原來他媽媽是某個單位的理發員,每天工作特別忙,吃飯都在單位,他爸爸是個下崗工人,為了生活每天早出晚歸跑摩的,更是沒時間管他,以致他整天都臟兮兮的,養成懶散、不講衛生壞習慣。同學們也不愿意和他坐同桌,面對這種情況,一種強大的責任感促使我要下決心好好管管他,我多次找機會和他談心,和他拉家常,關心他、關注他,給他母親般的愛護。天冷了,我就噓寒問暖,提醒他要多穿衣服,預防感冒,臉臟了,把他拉到辦公室洗洗臉,作業沒有完成,放學了把他留下來看著他寫,還把他的座位調到班長的身邊,讓班長影響他、幫助他、鼓勵他、督促他。就這樣,日子久了,他開始慢慢的轉變了,突然有一天早上,他一到校,就興匆匆地跑到我的跟前幼稚地說:“吳老師,你看我的臉和手都洗干凈了,作業也完成了”。我接過作業本一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他的作業,多么干凈,多么整齊的作業呀!”我興奮極了,便趁熱打鐵,抓住機會在全班的同學面前,美美地表揚了他,并充分肯定他的進步,同學們也為他報以熱情、鼓勵的掌聲。此時,他的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快樂和幸福的甜蜜。從那以后他的作業幾乎每天都能完成,并且字體工整、干凈,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的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期末考試中,他的語文竟考出了85分的好成績。班主任的工作與學生接觸頻繁,班里的大小瑣碎的事班主任都要經手過目,從事這一工作一定要情緒穩定,處事冷靜,尊重學生。脾氣粗暴,用刺激性的語言批評學生是班主任的大忌,往往會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使問題變得更復雜。前一段時間,班上出現了過生日請吃飯的現象,同學之間互相邀請、點菜、送禮物、留紀念等無心學習。看到這種現象,我很惱火,真想狠狠地批評他們一頓,剎一剎這股風,可是冷靜下來想想,光批評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學生也會產生抵觸心理。為此,我決定開一次主題班隊會,以辯論會的形式,讓學生自己辯證“過生日請同學吃飯是好處多?還是害處多?”經過一番熱烈的辯論之后,最后結果是以過生日請客吃飯“助長攀比,擺闊氣的心理”、“增加父母負擔”、“浪費錢財”、“時間”等等害處不容置疑地壓倒過生日請同學“增進同學友誼”、“有一定紀念意義”等好處的辯論,會上大家一致表示,以后過生日不再請同學吃飯。這樣,我從學生的情感出發,以情傳情,讓學生在思考討論中達到教育自己的目的。

三、創設良好的班級氛圍,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

查看全文

音樂欣賞與學生人格的塑造透析

摘要:作為一個藝術教育工作者,如何運用論文音樂欣賞的審美功能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由美而求真向善,運用音樂欣賞的文化功能來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運用音樂欣賞的教化和心理功能啟迪學生的智慧,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塑造完美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學生音樂欣賞人格塑造

《樂記》的《樂象篇》中說:“樂者,德之華也。”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亦認為:“我們一向對于身體用教育,對于心靈用音樂。”同時還說:“節奏與樂調有最強烈的力量浸入心靈的深處,如果教育方式合適,它們就會拿美來浸潤心靈……”這些都說明了音樂可以引人向善,對人生價值與人性韻味的整體展現與提升有著重要作用。優秀的音樂作品能讓學生的情感在欣賞音樂的聯想中得到美的熏陶,精神上的滿足,達到陶冶情操、升華人格的目的,使德育教育滲透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這一點,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有體會,音樂欣賞對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塑造良好的人格有著很好的作用。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音樂欣賞對學生個性形成的影響

受到好的藝術作品的熏陶,對學生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有著積極的作用。

音樂欣賞的審美功能是最具音樂藝術本質性和價值性的功能。音樂的審美從類型上可分為陽剛性和陰柔性的美,從情緒發展上可分為悲劇性和喜劇性的美。陽剛性的作品包括反映人類與自然斗爭與命運斗爭的作品,正如貝多芬的《命運》,其宏偉的結構、彭湃的氣勢、熱情樂觀的精神使人胸懷壯闊、堅毅剛強,有助于學生奮發向上的性格形成,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

查看全文

讀現代教師人格塑造后有感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從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穩定而持久的職業動力;對工作的事業心與上進心;取得成就的動機與欲望;求知的欲望與興趣;良好的性格特征;對教育教學具有高度的自我調節和完善能力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一個教師的職業動力系統包括價值觀、職業道德、職業動機等組成部分,它決定了教師從事教學行為的內在動力和方向,是其工作積極性的源泉、教師本身的價值觀若不能和社會的發展相和諧,就無法有效地進行教育工作,就可能產生矛盾、沖突,影響整個教學生活和教學目標,也談不上工作的效能、教師的事業心是學生、教師和教育影響之外的第四教育要素、教師的成就動機是其從事并完成教育工作的重要動力基礎、教師的工作還表現為一種高超的智慧和技能的輸出,這種奉獻,直接決定著育人的效果、對己對事對人的積極態度上,優秀教師大都非常熱愛教育事業,對學生滿懷一片愛心、一個教師是通過自我意識對自己的教學心理和行為為進行不斷地調控和完善的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最近拜讀了浙江湖州師范學院王榮德教授編寫的一本教育書籍--《現代教師人格塑造》。對于本書的第六章“現代教師人格塑造與修養”的“優秀教師的人格特征與教師成長”一節中,對優秀教師的人格培養和具體特征進行了細致的論述,讀后深有感觸,現將幾個重點論述和讀后的感想略記下來,與同行共勉:

一個優秀教師的人格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

教師工作使一種價值引導工作。教師本身的價值觀若不能和社會的發展相和諧,就無法有效地進行教育工作,就可能產生矛盾、沖突,影響整個教學生活和教學目標,也談不上工作的效能。有些教師,在進入教師崗位初期對教師職業的社會價值與社會意義缺乏了解,甚至把教師僅僅當成謀生的手段。他們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把自己的職業感情培養出來。而優秀教師把從事教育事業看作一種使命,真知自己肩上的責任。他們擁有自己的職業信仰,那就是在外界出現干擾的情況下,一般教師往往放棄努力,甚至拋棄自己的職業理想,另謀他業。而優秀教師往往能夠始終堅持自己的職業信念,排除干擾與雜念,始終保持一種平和的、愉快的工作心境。

二、穩定而持久的職業動力

查看全文

塑造教師的人格魅力學習感悟

中學生正處于可塑性最強的年齡階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質的關鍵時期。一個人能否成才,首先取決于他是否具有足夠的辨別客觀事物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及性格。作為一個人內在特質的總和,人格包括了知、情、意、行幾個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就要在豐富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對學生心理結構進行改造、重組、升華。通過加強認知教育,形成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加強情感教育,形成積極的情緒體驗與反應;加強意志教育,形成剛強拼搏、敢為人先的精神;加強自我教育,形成自我調控、自我實現的能力。而學生良好人格的形成,與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是分不開的。

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因為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任何規章制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設想的多么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中教師人格力量的作用。”所謂人格的力量,是指教師個人的政治品格、知識才能、道德情感、意志作風等,即通過他們言傳身教,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真理的力量是巨大的,然而真理的力量通過教師的人格示范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教師的人品示范作用十分重要。

一、優良的政治品格是教師人格魅力的保證

在人格因素中,政治品格居于第一位,它體現在教師的一切言論和行動中。教師個人的示范,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教師要在政治思想、個人品德、價值觀念、行為習慣等方面,為學生樹立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統一。教師要求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自己卻不求上進,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講誠實守信,自己卻極其虛偽;講遵紀守法,自己卻常常上課遲到早退,這樣學生就會懷疑教育和教學的真理性,懷疑教師的人格和修養。教師只有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學生才會有法可效。因此,一位合格的教師必須講“政治”,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不糊涂、不迷航,有較強的政治鑒別力和敏銳性;必須為人正直、正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用自己的浩然正氣影響學生,面對喧囂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誘惑,守住一片寧靜,不被世俗塵埃所染,不為金錢物欲所動,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二、扎實的理論知識是教師人格魅力的基礎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換代異常迅速。教師必須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觀念、新知識,認真鉆研業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必須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必須勤奮好學,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學識淵博,業務精良,既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又具有廣博的相關知識,還具有堅實的理論功底和較強的業務能力。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深入淺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應手;才能使學生產生敬重感,自覺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導。

查看全文

堅持"八榮八恥" 塑造高尚人格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總書記在兩會中提出了“八榮八恥”,給我們每一位國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仔細的品位了字句中的含義,其實和我們從小就受到的教育,老人們長對我們說的話是有相似之處的,但是,我們的國家領導人為什么提出了這樣一個大家都很明了的問題呢?我覺得應該有點特別的意義。

文章的第一條就是"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請問所有的青年朋友,你們誰會不懂得這樣一句話呢?可是現在很多的年輕人,都覺得自己距離這句話很遙遠,你們錯了.祖國是母親,沒有母親的孩子會是什么樣的情景呢?國家的利益是最高利益。這個國家一定要統一昌盛才有人民的幸福。愛自己的國家,民族才有希望。從我小的時候,就是這樣教育的。“愛祖國,愛人民,鮮艷的紅領巾飄揚在前胸。”這首少先隊隊歌的歌詞至今還在我腦海里回響。國以民為先,民以國為重。國不能失民心,民不能沒有國。失去國權,就要做亡國奴,人民只能被涂炭。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就是人民愛國之心的展示。我曾經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感動,抗擊洪水的英雄,服弱救貧的善人,哪一個不是在為祖國母親奉賢自己的愛?

雖然還是個學生,沒開始面向社會,但是當我們在新聞上看到霸占國家財產的貪官污吏們,誰不深惡痛絕?"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看到一個個曾經教育我們好好做人的高官因為貪污等惡行關進鐵窗的時候,誰會不覺得青天霹靂般的心痛?“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錦濤總書記應該是在延續共產黨的一貫做法,黨要為民,官要為民,人民更要有“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意識。

"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這句話針對我們青少年是非常有用的.如今是科技在先的時代,每一個人如果沒有一定的科學知識量,是沒辦法在社會上生存的,也許你們會說,很多名人,他們沒有學歷,不會讀書,可是依然富有了起來.可是你們知道嗎?他們哪一個在擁有了物質財富后,而不因缺乏精神財富而感到空虛失落?所以,現在很多成人教育為什么迅速興起,很多明星,運動員,企業家為什么重新步入學堂,就有了解釋.崇尚科學,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愚昧就是封閉,自我陶醉,是現代社會的絆腳石。科學地發展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可能還有不如意的地方,只要科學地去總結,新時期的社會主義還是前途無量的。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這每疑懼話,都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去牢記,去作為行為思想的準則的.“八榮八恥”都是做人的道理,公民的義務。看是大事,但都是從小事做起。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和“八榮八恥”有著緊密的聯系,缺一不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