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聞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8 00:03:5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民生新聞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民生新聞與公共新聞傳播要素
由于電視民生新聞的各種局限性,眾多電視臺將公共新聞的理念引入其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電視民生新聞的視角,電視民生新聞和電視公共新聞都是新聞節目,只是在定義上有少許的不同,但是筆者認為電視公共新聞與電視民生新聞相比更具有權威性,公共新聞的誕生更具有公信力,所以說電視民生新聞與公共新聞有著本質的區別,以下就通過幾個重要的傳播要素來對電視公共新聞與民生新聞做比較。
1電視民生新聞與公共新聞的共同點
電視民生新聞與公共新聞的共同點就是兩者的傳播媒介相同,所謂傳播媒介就是指傳播渠道,兩者的傳播渠道都是通過電視來進行傳播,因為電視民生新聞和公共新聞都是電視類新聞節目。
2電視民生新聞與電視公共新聞在傳者上的不同
電視民生新聞主要是將話語權交給老百姓,將鏡頭對準百姓生活,讓老百姓可以在鏡頭前講述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電視民生新聞的主要特點是貼近生活,讓老百姓成為新聞的主體,反映了平民的具體生活狀況,所以電視民生新聞已經成為了老百姓的代言節目。電視公共新聞不僅僅局限與百姓對身邊發生事情的講述過程,電視公共新聞更重視的是發生事件的本身所詮釋出來的道理和解決辦法,這樣的傳者更具有公信力,公共新聞是在民生新聞的基礎之上將事情進行深度的剖析,注重的是解決辦法,公共新聞關注的不是新聞的內容,而是對事件的深層解讀,幫助老百姓解決問題,成為公共事務的解決者。
3電視民生新聞與電視公共新聞的訊息比較
民生新聞與公共新聞傳播要素
由于電視民生新聞的各種局限性,眾多電視臺將公共新聞的理念引入其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電視民生新聞的視角,電視民生新聞和電視公共新聞都是新聞節目,只是在定義上有少許的不同,但是筆者認為電視公共新聞與電視民生新聞相比更具有權威性,公共新聞的誕生更具有公信力,所以說電視民生新聞與公共新聞有著本質的區別,以下就通過幾個重要的傳播要素來對電視公共新聞與民生新聞做比較。
1電視民生新聞與公共新聞的共同點
電視民生新聞與公共新聞的共同點就是兩者的傳播媒介相同,所謂傳播媒介就是指傳播渠道,兩者的傳播渠道都是通過電視來進行傳播,因為電視民生新聞和公共新聞都是電視類新聞節目。
2電視民生新聞與電視公共新聞在傳者上的不同
電視民生新聞主要是將話語權交給老百姓,將鏡頭對準百姓生活,讓老百姓可以在鏡頭前講述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電視民生新聞的主要特點是貼近生活,讓老百姓成為新聞的主體,反映了平民的具體生活狀況,所以電視民生新聞已經成為了老百姓的代言節目。電視公共新聞不僅僅局限與百姓對身邊發生事情的講述過程,電視公共新聞更重視的是發生事件的本身所詮釋出來的道理和解決辦法,這樣的傳者更具有公信力,公共新聞是在民生新聞的基礎之上將事情進行深度的剖析,注重的是解決辦法,公共新聞關注的不是新聞的內容,而是對事件的深層解讀,幫助老百姓解決問題,成為公共事務的解決者。
3電視民生新聞與電視公共新聞的訊息比較
民生新聞發展論文
[摘要]電視民生新聞的迅猛發展,構成了電視新聞傳播層面的一道沖擊波,被譽為中國電視傳播層面的第三次革命。從其標志性欄目“南京零距離”創始至今,諸多業內期刊關于民生新聞的討論從來都沒有停止過,這樣一種新聞現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文章擬在一些學者論述的基礎上,結合社會學、政治學、文化學、傳播學等諸多學科知識,結合眾多民生新聞欄目的顯性表征,力圖進一步廓清民生新聞的報道對象、報道題材等基本性概念,審視和揭示其不同于傳統新聞的特性所在,從而在整體上對民生新聞的內涵進行界定,對其在理論認識上的一些誤解和實踐上存在的農民話語權缺失、背離新聞特性、同質化等誤區進行進一步辨析,并試著提出解決的辦法。
[關鍵詞]地方電視臺;民生新聞;發展
2002年元月1日,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南京零距離”節目正式開播。這檔新聞節目僅僅播出1周就顯出其不同凡響;第2周進入AC尼爾森南京地區電視榜;從第36周開始,名列AC尼爾森南京地區電視節目排行榜第一名至今。2004年7月,“南京零距離”平均收視率為8.3%,最高點收視率達到驚人的17.7%,創造國內地方電視新聞收視奇跡。因此研究地方電視臺民生新聞欄目的發展狀況及改進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價值。
一、電視民生新聞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反思
1盲目克隆,同質化競爭嚴重。傳播的同質化主要表現為在同一傳媒市場上大量信息產品風格接近、形式相仿、內容雷同。大量媒體擁擠在一個相對狹小的時段和區域內爭相開發民生新聞資源,必然會使競爭惡化、導致傳媒市場的混亂。具體表現為:一是地方臺各頻道之間同題材競爭激烈,一方面造成新聞資源浪費,另一方面導致電視新聞傳播市場的結構性失調(大量定位、風格、內容雷同的民生新聞節目在同一時段內爭奪受眾、分攤廣告);二是同一民生新聞節目報道題材狹窄且重復較多,容易使受眾產生模式化影響,弱化了觀眾的收視期待。但目前,這些欄目間的競爭已經從質量競爭淪落到為了金錢的競爭,大量的抽獎環節占據了原本應該給觀眾傳播信息的時段,這種新聞抽獎已經成了一種潮流,正在被其他地方的新聞節目效仿。這份聲明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全國省會城市各檔民生新聞節目問的激烈競爭。
古人云:“學我者死,似我者俗,叛我者生。”“零距離”的成功引起了全國范圍內創辦民生新聞欄目的浪潮,但地方臺的盲目克隆,使欄目同質化現象更加嚴重。雖然在定位上略有不同,但如果同質化競爭得不到根本改觀的話,節目運行成本的上升和經營利潤的下降將是必然結果。脫胎于新聞節目同質化競爭的泥淖,民生新聞迅速在電視新聞節目中脫穎而出,但民生新聞的誕生并不是新聞節目同質化競爭的終結,相反,同質化競爭在民生新聞領域更為激烈。民生新聞如何跳出同質化競爭的窠臼,如何在更高層次上健康發展,獲得新的生機,是學術界應該深入探討的命題,也是“零距離”們應該不斷實踐、不斷創新的課題。
民生新聞傳播敘事化
作為一門獨立的新興學科,敘事學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在結構主義學說推動下形成的,它主要研究文學敘事作品和敘述方法,按照1969年托多羅夫在其《〈十日談〉語法》中對敘事學給出的定義:“敘事學:關于敘事結構的理論。為了發現或描寫結構,敘事學研究者將敘事現象分解成組件,然后努力確定它們的功能和相互關系。”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敘事學將其觸角深入到與文本密切相關的諸種語境中,報紙、廣播、電視和網絡等大眾媒介也進入了敘事學的研究領域。隨著電視新聞的迅猛發展,民生新聞受到了業界和學界前所未有的關注。根據新聞的定義,“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新聞在本質上就是一種敘事,新聞是敘事的藝術。“民生新聞是關注普通人的生存和生活狀態,以及與他們切身利益相關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新聞”。百姓的生活、生命、生存、生計等民生素材成為電視民生新聞的源頭。相比傳統新聞,電視民生新聞在“敘事素材的市井原生性”、“敘事文本的傳播多樣性”、“敘事立場的民生大眾性”、“敘事傳播過程的豐富具體性”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傳播敘事優勢。本文引入敘事學和傳播學的理論對電視民生新聞文本傳播敘事策略進行探討,以期不斷提升電視民生新聞的品質和品位,進一步提高電視民生新聞的傳播效果,為電視新聞傳播敘事研究提供一些新思路,對電視民生新聞的實踐操作提供一些理論上的有益探索。
一、敘事素材的市井原生性
“敘事素材的市井原生性”包括了兩個層面的含義。第一,敘事素材的“市井性”,即本土化的特點。傳播學中一種受眾研究理論———使用與滿足論認為,受眾對媒介產品的消費是有目的的,旨在滿足某些個人的、經驗化的需求,因此,大眾媒介要想獲得成功,就不僅要盡力了解受眾對什么感興趣,還要了解為什么感興趣。也就是說,電視新聞要滿足電視觀眾的需求,它所選擇的敘事素材首要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人和日常生活中的事,換句話說,就是電視民生新聞的新聞素材應當是本地電視臺所在的城市的真真切切的市民生活,這也更加符合傳播的接近性原理。作為一般的受眾,依照傳播的接近性原理,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他們無論是作為地方臺節目的觀眾,還是作為當地報紙雜志的讀者,抑或是作為當地廣播的聽眾,對于他們自己非常熟悉的周圍的人和發生在他們自己身邊的特別熟悉的事,總是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和極強烈的心理上的共鳴,而且對于這些人和事,可以說是“特別關注”。隨著人們生活的節奏逐步加快,人際傳播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但人們又非常需要了解彼此的生存狀況以獲得相互認知和自我認知,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庫利在1927年提出的“鏡中之我”理論足可以說明這一點。加之民生新聞所創造的高收視率奇跡,它的不同凡響的表現,也使媒體“傳者本位”的傳播理念向受眾本位的傳播理念快速轉變,因此,市井原生性的敘事素材以其敘事空間的無限廣闊性展示了非凡的魅力,百姓的媒介“使用與滿足”需求與媒體的受眾本位基本理念也由此達成了高度的契合,這種近乎鬼斧神工般的完美契合,使市井原生性的敘事素材成為各大媒體無論是主流媒體還是非主流媒體民生新聞中最根本、最基礎的敘事素材。黑龍江電視臺的《新聞夜航》,始終用最親切而又溫暖的情懷關注著生活中的炎涼百態。《新聞夜航》的宗旨———“關注您生活中的世事百態,講述您身邊的大事小情”,這不僅僅是節目組對觀眾做出的鄭重承諾,更是辦好節目的銳利武器。近些年來,《新聞夜航》一貫堅持“關注民生,反映民意”的報道理念,讓平凡普通的“草根一族”成為節目的主角,運用百姓的鮮活語言,報道百姓的鮮活故事,讓普通觀眾在觀看節目時產生深深的共鳴:使之產生的是撲面而來的本土化的濃郁氣息,油然而生的是鄉土化的親切感。《新聞夜航》報道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成為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經國家廣電總局批準,“河南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更名為“河南電視臺民生頻道”,2008年1月1日,民生頻道已正式開播,這是全國第一家以“民生”命名的電視頻道。百姓市井中發生的原生素材以其“原汁原味”的鮮明本土特色,逐漸成為民生新聞的欄目宗旨和辦欄的理念,也為受眾所喜聞樂見,成為受眾“手心里的寶”。第二,敘事素材的“原生性”,即原創性,這是和本土性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一個特點。從地域的角度說,本地媒體對當地發生的新聞事件進行報道往往更能從當地的視野出發,也更容易以第一時間獲得獨一無二的和有當地鮮明特色的相關信息來源。所以,本地媒體獲得本地的文化資源是最便捷的,外來媒體很難與之競爭。著名的法蘭克福學派曾指責,電視作為一種“文化工業”具有較強的“可復制性”,這種可復制性對民生新聞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欄目風格的雷同和欄目設置的跟風上。在很多地方一個城市有多檔民生類節目,而且節目類型大體相同。而一個城市在一天之內所發生的各類新聞是有限的,因此,往往省臺做了的民生新聞,各市縣也在做,甚至同一臺的不同頻道都在做同一則新聞。這就出現了我們經常看到的題材重復、事件相似、人物相同的內容出現在各個民生新聞節目中。在頻道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電視欄目出現分眾化趨勢,使得有些電視民生新聞欄目的收視率明顯下降。敘事素材的市井原生性由于其原生性和不可復制性成為了新聞真實性的強有力保證。而我們以民眾豐富多彩的、各具特色的現實生活作為敘事素材的源頭,不必為新聞素材的問題而“用盡陳王八斗才”,冥思苦想、絞盡腦汁,因為百姓的生活就像是滔滔不絕的河江,源遠流長。
二、敘事文本的傳播多樣性
電視民生新聞所開創的收視率奇跡與它敘事文本的傳播多樣性是密不可分的,正是敘事文本的多樣性傳播,使新聞文本這一形式化的、符號化的、有限的新聞結構,達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電視民生新聞是如何吸引越來越挑剔的電視觀眾的眼球的呢?筆者認為,一要堅守兩個原則,二要采取多樣的敘事傳播策略。
(一)電視民生新聞必須堅守的兩個原則
民生新聞困難與出路綜述
以2002年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的《南京零距離》開播為標志,中國電視媒體業掀起了電視民生新聞熱。電視以其傳播內容的貼近性,傳播方式的互動性,傳播視角的平民化和播報方式的靈活性迅速拉近了與本地電視受眾的心理距離,贏得了可觀、穩定的電視收視群體。毫無疑問,電視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是,不容回避的是當前電視民生新聞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和困境,亟待我們妥善解決。
第一,電視民生新聞內容日漸膚淺。電視有別于傳統新聞高高在上和嚴肅正統的話語風格。它以平民化的視角和價值取向吸引普通觀眾的注意。但是在實際過程中,電視媒體往往刻意追求題材的“小”和視角的“低”,致使一些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內容日漸膚淺。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大量沒有多少新聞價值的瑣事、雜事充斥我們的電視。一些諸如鄰里糾紛,街頭打架,夫妻矛盾,被騙被盜的事情頻頻出現在電視上。這些新聞除了滿足一些受眾的好奇心、窺視欲以外,并沒有為受眾的生活提供多少的指導意義。另一方面。電視民生新聞大行“新聞娛樂化”之道。
第二,電視同質化問題嚴重。民生新聞多反映某一特定區域的百姓生活,它平民化的視角和巨大的親和力讓觀眾找回了“認同感”和“方位感”,使新聞真正回歸普通民眾。然而,民生新聞的這種地域性雖是優勢,但同時也是局限。可想而知,每天發生在一個地方,具有新聞意義的事件畢竟是有限的,在民生新聞欄目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內容和欄目設置的雷同化變得日益不可避免,多個欄目搶同一個新聞題材的事情經常發生。,另一方面,同質化的節目內容容易導致觀眾的視覺疲勞,使觀眾多樣化的需求僅僅局限在較為單一的層面。此外,在電視民生新聞中,主持人處在節目和觀眾的中介位置,地位十分重要,這就對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生新聞節目的主持人要利用自己本身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引導廣大觀眾思考如何正確地實現自我需求,如何正確地看待新聞事件。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主持人要注意形成自己的主持風格和特色,以此吸引受眾,帶動節目收視地增長。
第三,電視角色常常越位。現在有不少百姓悟出一個所謂的竅門:有事情找記者,想打官司找記者,業主搞開發商必定找記者,小區糾紛找記者等等。許多民生新聞欄目的制片人感嘆:“現在的電視新聞媒體與其說是在做新聞,不如說是在做“保姆”。什么尋人、找物這樣的小事都來找媒體,有時候連婚介、求職這樣的事情都做起來了。”
筆者認為,在當前我們大力提倡法制化社會的今天,作為重要的社會教化力量,媒體在用道德規范社會秩序的同時,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要什么事都包辦,更不要越俎代庖干預到其他部門的正常運作。要妥善解決當前電視存在的諸多問題,促使這一事業能夠長期、健康地發展,筆者認為,應該重點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處理好短,碎,快的新聞與深度報道的關系。在當今這個信息產品高速生產的時代,廣大受眾不僅需要短小、即時,碎片化的信息,而且需要媒體引導他們正確地看待社會事務。尤其是當前民生新聞的一部分觀眾群文化水平不高,對社會現象的洞察分析能力也不足,這就更加需要我們的電視新聞工作者提供適量的深度報道新聞,滿足他們思想、行為、決策的需要。因此,筆者認為,電視民生節目要快慢結合,長短合理搭配,張馳有度,除了報道新聞事件的具體現象,還要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把握事件今后的發展方向,努力將電視做細做透,為受眾的決策提供依據。
民生新聞傳播問題及策略
民生新聞的傳播價值在于它一定程度上滿足受眾對話語權和知情權的渴求、促進公共領域的構建,從而進一步提高受眾的公民意識;挖掘、傳承、發揚區域文化和培育大眾化特征的電視文化。然而,從目前的實踐來看,民生新聞有諸多不足,存在某些傳播困境,如出現壟斷話語權現象、粗制濫造、內容量多而質乏等,產生了不良的傳播效果,對于倡導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十分不利。由此,采取策略完善民生新聞,使之走出傳播困境,十分重要。
一、民生新聞的傳播困境分析
1.傳播主體存在壟斷話語權現象現今,在具體實踐中,民生新聞傳播的主體走進充滿刺激性的壟斷傳播話語權的困境,往往僅憑一家之言妄下論斷。這種壟斷的話語權,一旦出現矛盾的事件時,就對媒體的依賴極大,而不是尋求合法的法律手段來解決,只是一味地盲目崇拜媒體“權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眾的態度,如對政府和司法等的態度都會有影響。
2.傳播內容量多而質乏,過于表面化民生新聞的根本核心是民本取向,這就要求其在傳播內容上鎖定民眾,關注與民眾息息相關、對群眾有影響的事件。但事實上,許多民生新聞傳播的內容逐漸走向世俗化、庸俗化。具體體現在:主題事項過于繁多,以及大量完全沒新聞價值的新聞出現,反復渲染和停留在充滿刺激性的人或事件上,激發民眾的好奇心理,這些導致民生新聞傳播內容膚淺,根本不能真正反映出民生新聞的價值。
3.傳播技巧單一,采訪與編輯形式弱化這主要在三個方面體現出來:一是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不注重采訪的藝術,采訪簡單、通俗,選擇拍攝的新聞素材和角度都很隨意。二是目前許多民生新聞在后期編輯中將大量原始鏡頭隨意堆砌,甚至有的被采訪者話音未落就切換了鏡頭,可以說后期編輯十分粗糙。三是表現手法“娛樂化”,即借鑒娛樂手法,對偷盜搶劫、突發事件等新聞報道進行“情景再現”。然而新聞現場的第一手素材如果沒及時獲得,是無法客觀再現的。這違背了新聞真實性的原則,并不能獲得良好的傳播效果。綜合上述,我國民生新聞還存在許多傳播困境,已或多或少地造成了受眾的“審美疲勞”,使得傳播效果不佳。由此,為了能更長久地發展,新聞工作者應該積極采取措施,完善民生新聞報道,使之盡快走出傳播困境。
二、民生新聞的完善策略
電視民生新聞成功因素思索
“民生”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則不匱。”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辭海》對于“民生”的解釋是:“人民的生計。”是一個帶有人本思想和人文關懷的詞語,話語語境中顯然滲透著一種大眾情懷。“在現代社會中,民生和民主、民權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來的生產、生活資料,上升為生活形態、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質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體樣態”。市民階層開始爭取自身的話語權,“民生”與大眾傳播媒介的結合就變得勢在必行,于是,便出現了“民生新聞”這一概念。此外,我們正處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人們思想觀念轉變的速度越來越快,電子技術革新換代的時間間隔越來越短。一個新思潮的興起,一項新技術的出現,可能馬上就會改變人們舊的觀念、舊的生活習慣,這自然包括人們對新聞信息、節目內容的取舍態度。
一、民生新聞
從群眾日常生活中采制而來的新聞,內容上鎖定群眾的生存狀況、生存空間,關注群眾的冷暖痛癢、喜怒哀樂,形式上充分利用先進的傳播手段,提高新聞的時效性和互動性,拉近電視與觀眾的距離。民生新聞是“平民視角、民生內容、民本取向”[1]。在現實社會里,實際、生活、群眾,這三者的有機體是新聞工作的活水源頭。新聞媒體必須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的聯系與溝通。《民生大參考》作為河南電視臺的一檔品牌民生節目,開辦于2004年元月1日。播出頻率為河南電視臺民生頻道,覆蓋全省,每天晚上19點30準時與觀眾見面。她定位民生新聞,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關注百姓的生命、生存、生計、生活和情感狀態。節目深受百姓喜愛,最高收視率達7.16%,平均收視率5%,收視數據高居全省同類民生新聞節目的前位,2005年、2006年被中國廣播電視協會評為全國十佳新聞節目。
二、平民化的新聞視角,平易近人的主持風格
2008年6月,總書記在考察人民日報社時指出:“新聞報道要堅持以人為本,增強新聞報道的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2]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過程中,以人為本、彰顯人性已成為社會趨勢。新聞報道要處處體現人文關懷。民生新聞要真正做到“與生活同源與百姓同心”,就要貼近百姓生活,站在百姓的立場上關注民生問題,用“平視”而不是“俯視”的目光看待百姓,更多地反映他們的生存狀態。《民生大參考》欄目的取材是河南本省的民生新聞。節目以滿足群眾的衣、食、住、行這四大條件為前提,以促進生活質量的提高、達到生活的自由為目的,選取與百姓生活和生存緊密相關的消費信息、就職謀職、物價變動、社會保障、健康狀況、教育學習、勞動權利、財產權利等內容作為傳播的重點。這些題材把普通市民提升為新聞的主角,將普通人的特定生存狀況當做節目的中心,以更具親和力的平民化表達贏得了大眾的青睞。《民生大參考》欄目在民生新聞報道中體現出民生視野、民生態度和民生情懷。同時注重受眾的參與和雙向交流,注意探究新聞背后的新聞,提升新聞的品位,既體現主流媒體的話語權,又找到與百姓需求契合的點。民生新聞的內容多是關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尤以小事為主。作為連接電視新聞媒體和百姓的一個環節,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尤其應該注意在語言中體現人本思想和人文關懷,具有服務意識,在節目中的具體要求,體現為細說、善問和會評論。《民生大參考》主持人博學睿智、平易近人的主持風格,既讓觀眾喜聞樂見,又揭示了生活的真諦,給了觀眾很多思考和共鳴。欄目除了主持人的精彩講述和點評之外,主要配備記者出鏡和對觀眾的采訪。此時觀眾的采訪往往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觀眾往往會表達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語言或幽默、或犀利,一語中的。各種報道方式的結合使得《民生大參考》欄目更吸引人,從而形成了欄目特定的觀眾群,使收視率只增不減。
三、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深度挖掘新聞內涵
民生新聞研究論文
一、民生新聞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雛形、生成和成長
1.雛形階段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
此時民生新聞的某些構成要素開始在新聞傳播中萌芽。20世紀90年代初,晚報、都市報上的都市社會新聞、市井新聞就是民生新聞的萌芽狀態,這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華西都市報》、《成都晚報》等。1995年誕生的都市報,一開始就明確定位為“市民生活報”,“全方位報道各市民階層關心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科技、體育等各方面的內容”。其“市民新聞”與后來的“民生新聞”在題材選擇與價值取向上已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在電視熒屏上,1995年北京電視臺的《點點工作室》(1998年改名為《元元說話》,1999年至今叫《第七日》),都帶有了一些民生新聞的品質。1997年北京電視臺的《北京特快》與1999年成都電視臺推出的《今晚8:00》等,也都呈現出了民生新聞的一些特點。
2.民生新聞真正生成的標志是2002年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推出的《南京零距離》
《南京零距離》之所被新聞界和理論家們公認為是民生新聞的真正開始,就在于這個節目不但發揚光大了都市報、晚報的民生報道,而且將“實用資訊、生活投訴和社會新聞”這些內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民生新聞的典型范例,進而產生了普遍的“示范”效應,一時間,各電視臺爭相開辦起類似的民生新聞欄目,其中產生較大影響的有安徽臺的《第一時間》、湖南經視的《都市一時間》、重慶臺的《天天630》、福建臺的《現場》和杭州臺的《阿六頭說新聞》等。
江蘇廣播電視總臺城市頻道總監景志剛曾明確指出:“在我們的節目中,既有社會新聞,也有輿論監督,還有生活資訊,甚至時政新聞,反映的都是平民百姓日常狀態下的衣食住行,以致于用任何一種傳統新聞分類概念來概括都是片面和不合適的……我們需要新概念來概括并確認《南京零距離》這類已大量出現在我們新聞實踐中的節目樣態的內涵與價值”。他認為,對《南京零距離》及其同類節目“用舊有的諸如‘社會新聞’、‘輿論監督’等概念來概括已嚴重辭不達意。也許更適合使用的是‘民生新聞’這一概念。因為,這一概念不僅字面上比較切題,而且內容上比較準確地概括了這類新聞的平民視角以及民主的價值取向這樣一些本質性的內涵。”從這時起,民生新聞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不斷發展完善。
電視民生新聞論文
【論文關鍵詞】民生新聞;本土化
【論文摘要】民生新聞是本土化特色濃厚的新聞,目前,各地風生云起的電視民生新聞立足本土,體現人本,就是地方電視新聞本土化趨勢的表現。民生新聞與社會新聞具有顯著的區別。民生新聞的形式要突出地域特色化,電視本土化的實質,是要十分重視本地的實際情況和文化特色,并且要把這一基本觀點作為辦好各類節目的出發點。
隨著新聞的發展,在全國各媒體涌現出了越來越多以平民視角出發,關注平民百姓日常生活,關注百姓的生存狀態的電視新聞,這就是民生新聞。民生新聞是本土化特色濃厚的新聞,它以地方受眾為本位,在區域內具有強大的告知、傳遞、溝通、控制功能。民生新聞與社會新聞的顯著區別之一,就體現在它的民生的視野、民生的態度、民生的情懷。民生新聞與其他新聞類型不同的是,它可以最直接和廣泛的實現媒體下情上傳的功能,以及媒體的輿論監督在樹立社會公共道德和保障社會公共利益方面的積極作用。電視民生新聞是帶有本土化、人本色彩,為平民百姓所關注,并與之日常生活、生計相關信息的電視新聞報道。內容上鎖定群眾的生存狀況、生存空間、生存環境,關注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對群眾有影響的事件及訊息;形式上充分利用現代化傳播手段,提高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和互動性,以拉近電視與觀眾的距離。民生新聞的最大意義在于,開始了中國電視節目本土化的成功實踐。民生新聞立足國情,順應主流,與現行的新聞政策實行成功對接;其本地化追求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為構建城市認同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而準確把握民間的文化精神狀態,回歸民間,銳意創新,使它得到了民眾的普遍認同。
1民生新聞的選材要貼近百姓生活。
民生新聞的內容涉及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停水、缺水、漏水,失火、被盜、被騙,走失、糾紛、投訴、求助等諸多方面。它可以最直接和廣泛的實現媒體下情上傳的功能,以及媒體的輿論監督在樹立社會公共道德和保障社會公共利益方面的積極作用。同時,要做具有主流新聞意識的民生新聞。民生新聞不能走進誤區,比如在選題把握上,不能走極端,即把視角全部放在百姓日常生活上,新聞停留于瑣碎和表面,民生新聞也應考慮新聞事件的重要性和時效性,在從本地需求出發,做本地的內容的同時,學會找到時政、經濟等社會發展的主流問題與百姓生活的切入點,把時政和經濟新聞轉變成民生新聞,形成有主流新聞意識的本土民生新聞。內容為王似乎永不過時,電視新聞也不例外。從地方電視新聞的采訪內容看,節目都充分表現出發掘和弘揚本土文化習俗、文化習慣,內容上鎖定群眾的生存狀況,關注老百姓的喜怒哀樂,同時采用平民化的表述方式,突出了地域接近性的特點。地方電視新聞作為各地的大眾主流媒體,采訪對象基本上是本地區的,收看觀眾也是本地區的,因此,為了滿足觀眾了解身邊事的欲望,更大程度地吸引觀眾的眼球,地方電視新聞大篇幅地播發生在他們身邊的新聞,講他們喜聞樂見的新聞,還有與他們利益相關的新聞。這也最真實地回歸了新聞的本質。
2電視民生新聞的形式要突出地域特色化
談論民生新聞優勢體現
隨著民生新聞形式的興起,民生新聞形態的深入人心,民生新聞的傳播媒介不斷增多,諸如網絡、手機、廣播、報紙等。特別是網絡的普及使電視新聞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因為網絡的傳播快,電視新聞不再作為受眾得到第一手新聞的最佳途徑,而且網絡的涉及面寬,表達更為自由,人們互動交流的空間也更大。縱然網絡如此強大,電視民生新聞仍舊有其長期生存并發展的優勢。
一、電視民生新聞的形式更易與受眾拉近距離,更能體現民生之以民為本的內涵
以遼寧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新北方》為例,大部分的新聞并非生硬的以第三人稱為主的報道,而是以采訪的形式體現,將老百姓的聲音直接引入到節目中來,真正實現公眾的話語權。幾乎所有的民生新聞都增加了與觀眾互動的板塊,使觀眾真正感覺到自己就是節目的主體。電視民生新聞也更多提倡讓老百姓手中的手機、DV作為雖不專業但可能記錄第一手現場畫面的工具,從而吸收了非專業的老百姓作為第一傳播者,百姓的參與意識得到提升。而百姓的表達必然不同于職業的新聞廣播者,這種日常話語的直接進入,觀眾就會覺得親近,沒有距離感,表達觀眾心聲的同時也更能體現致力民生的民生新聞內涵。在電視民生新聞中關注國家法律法規政策性的大事是一種趨勢,目前也已被大多數地方民生新聞媒體作為欄目的一個重要部分。在談及嚴肅性話題的時候,電視民生新聞以老百姓自己的話語將國家的大事情講出來,就明顯深入淺出,使受眾覺得與自己的生活距離更近,接受起來更為容易。這種表達形式是電視民生新聞所特有的,因此電視民生新聞具備了生存下去的更堅強的群眾支撐。
二、社會生活需要民生新聞來反映,電視民生新聞更能體現出實現媒體社會服務的功能
現階段人們的維權意識得到增強,而民眾遇到困難時,更愿意找到電視媒體,因此民生欄目的電話永遠火熱,在大眾心目中,似乎事件得到曝光就能推進事情的解決,因此電視媒體更多的在體現輿論監督的職能。而真正能體現出電視民生新聞優勢的應是其輿論引導職能,而非單純的批評、表揚等直接曝光。現在更多的民生新聞媒體記者往往被老百姓當做救火隊員,去報道哪家供暖公司供暖不好、哪個行政部門辦事不力等等。通過報道和溝通,媒體記者可以幫助解決某人遇到的某件事,卻不可能做到包打天下,為老百姓解決所有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又是老百姓經常會遇到的,所以就會有更多的人求助于媒體記者,于是電視民生新聞中便經常出現對瑣碎的新聞事件的簡單重復。長此以往,觀眾也會覺得欄目內容沒有新意,不過是為民排憂解難的工具,使電視媒體的輿論引導職能嚴重偏離正軌。電視民生新聞要做的是幫助普通民眾樹立正確的媒體使用意識,報道老百姓的態度、視野和情懷,增強民生新聞的公共意識和公共因素,幫助人們參與到社會的公共事務中去,自主地行使作為一個公民的權利。這樣,才能不斷地增加電視民生新聞的厚度與可看性,也才能真正地長期吸引觀眾的目光。電視民生新聞在報道時既要做到還原事情的真相,更應力圖做到給觀眾指明解決類似問題的步驟和途徑,而非媒體記者事必躬親,這才是電視民生新聞實現社會服務功能的體現,也是電視民生新聞的優勢所在。網上的信息缺少整合,電視媒體卻可以在制作民生新聞時,對相關的職能部門進行采訪,引導觀眾按正確的流程處理事情,規避可能發生的風險。電視民生新聞應努力實現社會告知功能,要讓觀眾更多地通過法律、行政等可行渠道去解難維權,唯有這樣,我們這個社會才能真正實現民主、安定與和諧。
三、電視民生新聞可以摒棄媒體一味追求做第一傳播者的舊觀念,重在對新聞事件的剖析及制作、整合,更易提升節目品位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民生問題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