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問題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5 09:03:1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倫理問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倫理問題

倫理問題德育研究論文

[摘要]研究是一種窮根究底、懊而不舍的思考活動。倫理無時不在,道德無處不有。研究現實生活中的倫理的根本方法仍然是研究,除此之外,想尋找到一種靈丹妙方或點石成金之術,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即使能有一本現成的“方法論”,你按他的方法去研究,他按他的方法去研究,大家都按同一方法去研究,那么,方法的一般必然使成果也落人一般,面目雷同,毫無新意。

[關鍵詞]研究;現實生活;倫理

我們這門課叫“倫理的現實問題研究及方法”,今天開講。第一講“緒論”,準備講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什么叫研究”;第二個問題“倫理存在生活中”;第三個問題“研究的根本方法是研究”。

凡是能夠稱得上課程的,應該都有個緒論。我不知道你們的《相鄰學科簡介》有緒論沒有,《經典著作解讀》有緒論沒有,《倫理學前沿研究綜述》有緒論沒有,能夠上課程水平的課就應該有緒論。

什么叫做緒?緒就是“絲之頭”,緒論叫做從頭說起。上一門課,就是列入了教學計劃,就是教學目標培養實施的一個步驟,它當然就有一個從頭說起的任務,要講講這門課的研究對象,這門課包括什么內容,這門課研究的方法如何以及學科性質等等是必須要講的。在教科書里頭緒論都是這門課程的領頭人來寫的,因為只有他才了解這門課的來龍去脈,才能把握這門課的主要內容。如果有一門課沒有緒論,那就是沒有從頭說起,就是亂麻一團。

緒論和序、前言是不一樣的。緒論又叫做導言,導者就是領路,領路和從頭說起是一回事。但是緒論和序幕的序,和前言、開場白是不一樣的,序幕的序是一塊布,拉開幕布就叫序,表示戲已經開始了,敲鑼鼓,所以又叫開場鑼鼓。緒論,前面講了,是大專家來寫的。序,就不一定,誰都可以寫序,你寫了書就可以寫序,只是要把它寫好,因為它是臉面,千萬不要小看了書上的序,讀報讀題,讀書讀序。我說有些書,手一摸就可以心靈感應,就是因為看了那個序,讀書一定要讀序。但是我們好多作者寫序很馬虎,千第一律,老生常談,例如,黨的十六大召開了,提出了什么什么問題,為了迎接這個什么高潮,我們集中了好友共商,寫了這本書。這就是我們常常看到的序。這種序給讀者的臉面是一個蒼白的、千篇一律的、板著面孔的形象。我們去讀一讀馬克思著作的序,讀一讀恩格斯著作的序,讀一讀列寧著作中的序,一定要讀,找幾本馬克思的書,不同的書,只看他的序。每一本書的序是不一樣的,每一本書的序就是一篇閃光的散文。我們有的人寫理論文章,寫政治理論文章,寫思想理論文章都寫成了新華社的發言稿,寫成了日報的社論,很多都是這樣寫的。按照馬恩列的序的散文風格寫,有人還不習慣,還覺得不夠,不夠經典,不夠鏗鏘,這確實是個誤解。我是這樣看,馬克思的序、恩格斯的序,實際上就是散文,所以稱他們為作家、經典作家。

查看全文

國際貿易公正倫理問題探討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個國家、地區之間的經濟交流越來越多。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形式,國際貿易在世界經濟舞臺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但由于政治、經濟以及歷史等問題,許多國家在國際貿易過程中沒有受到公正的待遇,甚至成為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犧牲品。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整體處于停滯不前的困境,貿易公正失缺的問題無疑會給經濟發展滯慢現象雪上加霜。長久下去,會影響世界經濟的長遠發展與和平穩定。處理好國際貿易公正失缺問題,建立合理、新型的國際貿易體系成為了推進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本文深度剖析了國際貿易公正的現狀,從根源入手,分析了政治、經濟與環境三個方面國際貿易公正失缺的現象,希望能為建立新型國際貿易公正體系提供可行的建議,促進國際貿易公正與世界經濟的發展,縮小國與國間的經濟鴻溝,讓世界上的欠發達國家快速擺脫貧困,以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維護世界和平。

一、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公正內涵及其倫理價值

(一)國際貿易的內涵及其發展意義

國際貿易由各個國家對外貿易的總和構成,是各個國家經濟間的交換活動,也是各個國家間經濟依賴關系的體現。由于某些國家生產力的增大,國內出現大量的剩余產品,而其他國家對某些國家的剩余產品有需求,雙方達成了進出易需求,因此便出現了國際貿易。航海業的發展加速了國際間的來往,也使得國際貿易開啟了前所未有的里程。以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為例(見圖1),第三產業產值所占比例逐年提升,說明我國人民恩格爾系數逐年降低,人們更加注重精神享受,生活質量有所提升。

(二)國際貿易公正內涵及其基本原則

公正是國際貿易發展的主要道德原則,是國際貿易各項原則指定的首要前提。公正是國際貿易想健康有序方向發展的準則。堅持貿易公正,及時參與貿易的各個國家間遵循公開透明的貿易制度,堅持公平自由的準則。首先,在貿易起點上做到決策公正,消滅貿易保護主義;其次,在貿易過程中保證利益分配的公正;最后,在貿易完成后,保證在自然環境處理問題上的公正。

查看全文

管理倫理研究與問題分析論文

管理倫理是管理學和倫理學交叉研究的一個嶄新課題。20世紀80、90年代以來,管理與倫理結合的趨勢日趨明顯,管理學家幾乎把倫理提到了關系企業或組織生存與發展的至高地位:“企業通過競爭煥發活力,依靠倫理而得以生存”;“優秀企業的秘訣在于懂得人的價值觀和倫理,懂得如何把它們融合到公司戰略中”;管理追求卓越的“基本倫理是對人的尊重。”(注:R.EdwardFreemanandDanielR.Gibert,CorporateStrategyandtheSearchforEthics.

EnglewoodCliffs,1988,p.5.)等等,這種管理觀越來越成為管理界的共識。有人甚至指出,如果說泰羅的科學管理、梅約的行為科學是管理科學發展史上的兩個里程碑,那么,管理倫理學就是管理科學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注:張文賢等:《管理倫理學》,復旦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3頁。)。面對當今社會的歷史巨變,面對21世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管理倫理既顯示了倫理學亙古常新的生命活力,又預示著當代管理科學發展的新動向。科學揭示管理和倫理之間的關系及管理倫理的本質,對于完善人類的科學管理之道,充分發揮“管理也是生產力”的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一、管理倫理的研究進展與問題的提出

國內外理論界真正關注管理與倫理之間的聯系,并將管理的倫理問題在“管理倫理”的名稱下加以專門研究,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管理倫理問題最初圍繞企業的社會責任進行廣泛研究,“利潤先于倫理”還是“倫理先于利潤”,企業是否具有道德地位是研究的中心問題。隨著研究的發展,進而擴展到企業同有關的環境、社會,包括經濟制度和政府經濟政策方面的倫理問題研究。通過20多年的發展,管理倫理的研究進展大致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

其一,普遍意識到管理倫理的重要作用、地位和意義,注意管理的價值轉向和意義的尋求。由于現代社會是高度組織化的社會,管理早已超越企業范圍而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因此現代管理不應停留在傳統的組織技術方面,而應著重研究反映現代人性的人文價值,批判傳統管理學中的實證主義哲學觀,建構組織系統的價值模式和考察現代人的行為價值邏輯,管理應力圖“尋求使管理獲得一種價值行動的意義”,以使現代管理規范化(注:這里的“規范”一詞,不是指傳統管理所規定的團體或組織的規章制度,而是指管理組織所應遵循的社會倫理規范。在西方學術界,“規范”一詞是與“實證”相對應的概念。“規范化”同“倫理化”的意義相近。)、倫理化和哲學化;貝爾認為,管理學家努力追求的東西,“既是一種‘人性’,一種‘道德哲學’,一種‘精神科學’,又是一種‘嚴謹的科學’”(注:丹尼爾·貝爾:《經濟理論的危機》,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年,第29頁。)。

其二,研究的主要問題基本上分屬于三個層面:一是微觀層面,主要探討企業中單個人之間,即雇主和雇員、管理者或被管理者、同事、投資者、供應商和消費者這些單個人之間的倫理關系問題;二是中觀層面,主要研究各種管理組織之間,即各種經濟性組織如公司、廠家、貿易聯盟、消費者組織、行業學會、工會等組織之間的倫理關系問題;三是宏觀層面,主要研究社會或制度層次包括經濟制度和經濟條件的形態如經濟秩序、經濟政策、金融政策、社會政策、國際商務活動以及國際商務關系等方面的倫理問題和倫理責任。在這三個層面上,單個的人和管理組織都被認為是道德行為者,被假定有或多或少的決策自由度,這種自由中自然包含相應的道德責任和義務,其中尤其強調組織行為的倫理指向和倫理影響所具有的意義。

查看全文

傳統倫理反思問題分析論文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倫理型文化。自近代以來,傳統倫理的反思就此成為持續討論的熱點。但是,對傳統倫理的單純禮贊和輕率拒斥,妨礙人們建立起傳統倫理反思的確當問題意識。因此本文強調建立起這種問題意識的四個前提:告別二元對峙思路;告別單純的思想史定位;告別描述性的研究方法;告別與倫理實踐相疏離的玄思方式。進而以六大問題支撐起這種反思的合理性:凸顯傳統倫理的結構特點;比較中西倫理的異同;勾勒傳統倫理反思方法;刻畫倫理—社會互動情形;尋求現代倫理理論建構;摸索現代倫理實踐方式。

近代以來,傳統文化的命運成為一個中國人必須面對的思想文化難題。這是因為,近代中國社會遭遇了整體的文化困境:傳統文化在自己的整合方式難以發揮社會功能的條件下,日益面臨一個自我秩序崩解的危險。近代中國社會的人心秩序與社會秩序,已經無法在既

定的傳統文化范式內加以整合了。另一方面,自有源頭,并且自有承傳的西方文化價值理念與制度安排、生活方式,展現著不同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強大魅力,而且挾其經濟實力與政治強權,硬性楔入近代中國社會生活各個領域。這就帶給中國社會以完全不同的兩種社會模式。而且,從兩種社會生活模式的類型來講,具有內在的相斥性。這就注定了選擇其中一種生活模式,就必須放棄另一種生活模式。于是,從近代中國以來,所謂傳統與現代的“沖突”就此形成一種僵化性的文化格局。這種社會文化格局,造就了相應的思想文化格局。如果說系統描述這種思想文化格局,不是某個具體從事思想史研究的學者所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決定性地只能容許他從某個具體的角度去把握這一思想格局的話,那么,選取倫理道德的視角觀察這一格局的情況,是一個可以將整體情況收攝于“一斑”的最好視角。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乃是一種倫理型的文化。這一見解,是獲得了學術界的基本認同的。對此,可以從三個方面得到印證:第一,就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講,倫理道德構成了它的內涵。表現儒家道德理想主義的三綱八目、體現儒家倫理中心主義的三綱五常,在古典社會時段,發揮著整合中國人人心秩序與社會秩序的兩相關聯的作用。而進入近代社會,人們試圖告別古典歷史,也恰恰是從“吾人之最后覺悟是倫理的覺悟”這一角度來訣別傳統文化的。這兩個方面正好從正反兩面,證明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結構的特質所在。第二,就中國傳統的制度安排來講,倫理化是其基本取向。政治上的宗法制度、經濟上的均平格局、法律的儒家化教育的忠誠至上等等制度取向,都以其倫理化來顯示出它們的制度特質。假如從制度運作的過程來看,在制度安排的起點上,倫理動機決定著制度機制;在制度運作的實際過程中,人們的倫理境況則是制度功能得以發生、制度有效性得以保證、制度本身的狀態可以調整的依據;在制度運作的績效評價上,則也是以制度的倫理后果來作為評價的基礎的。假如制度安排的后果是人們在倫理上所難以接受的,那么它就必然不是一種好制度(比如,由此古典中國人排斥了競爭),假如制度安排的后果是人們在倫理上樂于見到的境況,那么它就是值得繼續施行的一定之規(比如,由此中國人養成了均等的心靈習性)。第三,就中國傳統的社會生活實際狀態而言,倫理道德也成為一種支配性的力量。人們的日常思想與行為方式,都是由倫理關系所決定的。就宗法社會講,齒序具有決定的作用。就人際關系調節言,中庸起著基本的指揮作用。就解決沖突的方式看,無訟成為人們追求的境界。就理想的社會狀態說,大同是為人們認同的目標。這些都是倫理性的東西.

這種倫理性的文化,在古典社會的范圍內,與古典社會和現代社會交替的邊緣狀態上,發揮作用的方式具有重大差異。如果說在前者言,它還不能說是完全適應的話,起碼也是基本協調的。但是就后者講,它則是完全無法給與社會運動過程以引力的了。就這種文化事實而言,人們早已經是不否認的了。

然而,復雜的是,這里涉及到的是一個微妙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與價值認同問題。價值選擇的公共性較弱,個體性特點較強。換言之,價值問題上的分歧,較之事實上的認知,分歧會更大。而且,價值問題是一個可以脫開現實世界,在精神世界獨立運作的思想領域。因此,某種價值主張完全可以以某種個人偏好為支撐、或以某種群體心理為支持。在事實與價值之間,尋求到相對的一致性,則是凸顯價值認同引導現實認知之路的要求。

這是一個價值難題。圍繞這一價值難題,近代中國逐漸形成了尖銳對立的兩種斷定傳統文化近代命運,以及以儒家倫理為中心的傳統倫理近代命運的判斷:否定傳統文化的近代功用者,吁求人們的“倫理覺悟”,形成所謂全盤反傳統主義的思路。肯定傳統文化的近代作用者,呼吁人們看到“花果飄零”之后的“靈根自植”事實,從而對于傳統中的近代因素進行耙梳,以便接通傳統與近代聯系的血脈。在兩者相互的衡量中,前者視后者為不可救藥的保守分子。后者視前者為數典忘祖的激進人物。而在兩者的思想學術努力中,前者將以儒家為代表的傳統倫理視為將一切社會要素化約為倫理的簡化思維,從而將這種基礎上形成的倫理中心主義思維,視為傳統文化的基本思維定勢,請求人們在現代背景下將之棄置不用。后者則認為以儒家為代表的傳統倫理思想與行為抉擇方式,恰好體現了現代社會中仍然期許的道德理想主義特質。而這是現代社會生活中所不可匱缺的東西。因此,傳統倫理的處境,不能簡單化為一個否定傳統、拋棄傳統的問題,而是要致力于將傳統中具有時代價值的東西盡力挖掘出來,為當下社會倫理道德建設所用.

查看全文

論網絡倫理問題產生的根源

【內容提要】網絡是現代進步的一個坐標,它給人類帶來美妙享受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網絡倫理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既與網絡技術及其運行的不完善有關,也與網絡中人性的異化有關;既有網絡倫理自身的理論根源,也有網絡運行的外部根源。本文旨在揭示網絡倫理問題產生的根源,以便為問題的解決和控制提供有價值的思路。

【摘要題】專題探討

【關鍵詞】網絡/網絡倫……

【正文】

網絡(Network),是指由電子計算機、遠程通訊等技術聯結世界各個國家、部門及個人的高速信息交互系統。它蘊藏了巨大的潛能,但隨著網絡技術和網絡建設的發展,也帶來了道德冷漠、人際情感疏遠、網民隱私受到侵犯、安全受到威脅等網絡倫理問題。也就是說,人們“應該”如何使用網絡;怎樣發揮其正面效能而避免其負面作用;怎樣使人“合理”、“善意”地使用網絡技術而不是利用其發生危害,已經成為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世人面前。建立相應的網絡倫理規范,以避免和制約網絡技術被盜用和加入惡意,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任務;而揭示問題產生的根源,無疑有助于認識和把握網絡倫理問題的實質,并為網絡倫理問題的解決和控制提供有價值的思路。本文將從以下四個方面探討網絡倫理問題產生的根源:

一、網絡倫理問題產生的技術內部根源

查看全文

營銷倫理失范問題論文

摘要:隨著消費者運動的開展和維護自身權益意識的覺醒,營銷活動中的倫理問題越來越引起消費者和社會輿論的重視。本文首先分析了營銷倫理在市場調研、產品、促銷、分銷、定價等營銷組合中的失范現象,從完善企業內部營銷倫理和營造良好外部營銷倫理氛圍兩個方面提出對策。

關鍵詞:市場營銷倫理營銷策略問題對策

近年來,在許多領域都出現了營銷倫理方面的問題。在銀行金融領域,出現包括內部交易、洗錢、經紀賬戶回扣、存貸丑聞等違反經濟倫理的行為;有化工企業、采伐企業常常蓄意破壞環境;食品企業出售摻假甚至摻有毒物質的食品。這些情況已引起了消費者和社會輿論的關注和批評。營銷活動作為企業最重要的活動之一,隨著消費者運動的開展和維護自身權益意識的覺醒,營銷活動中的倫理問題越來越引起消費者和社會輿論的重視。

西方營銷哲學演變經歷的生產觀念、產品觀念和推銷觀念都是以企業為導向的。其后的市場營銷觀念則重視消費者的需求,但在一味強調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忽略了營銷活動對社會環境的影響,大量的營銷活動過度地激發了消費者的欲望,造成了奢侈浪費、過度消費等社會問題。社會營銷觀念首次明確地提出了營銷倫理問題,要求營銷活動中考慮社會與道德問題,主張平衡好公司利益、消費者需求和公共利益之間的關系。世界著名營銷學權威菲利浦•科特勒就曾經說過:“公司需要用最后一種工具來評價他們究竟是否真正實行道德與社會責任營銷。世界上最令人羨慕的公司都遵守為公眾利益服務的準則,而不僅僅是為了他們自己”。企業只有充分、全面地考慮顧客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才能在市場上獲得真正的優勢。

營銷策略中倫理失范的表征

(一)市場調研倫理失范

查看全文

科技期刊出版倫理問題及要求

2018年11月發生的“人類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引發了全社會范圍對科學研究倫理問題的關注與擔憂。隨著生物醫學科學研究的快速發展和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工作的逐步深入,迫切需要加強科研倫理管理。除了各大科研高校以及教學醫院外,科技期刊出版過程也與科研倫理息息相關。文章將從4個部分分別介紹科技期刊出版中的倫理問題。

1、科研倫理的法律法規

現代生物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為診斷治療疾病、增進人類健康提供了新的手段,同時,因生物醫學新技術臨床研究風險和技術難度大,存在較多不可預料或不可控風險,當實施、管理不當時,便可能出現威脅公共安全、危害受試者健康權益的情況。在法律層面,已經列入修訂計劃的《刑法》、正在制定的《生物安全法》,全國人大正在審議的《民法典》、正在修訂《科學技術進步法》,正在編制《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等,科研倫理和醫學倫理都將作為重要問題在法律修訂過程中予以綜合考慮,并將對生物技術安全管理及其違法責任作出系統性表述。在法規層面,正在制定的《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安全管理條例》《生物醫學新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條例》和已經頒布的《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等,將建立起生物技術基礎研究、臨床研究、臨床應用的全鏈條行政管理體系。隨著這些法律法規的逐步頒布,中國科研倫理管制的法律法規體系將不斷健全。此外,正在修訂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也將進一步完善中國涉及人的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倫理審查的法律法規體系。與科技期刊出版物密切相關的細胞、動物實驗以及涉及人或取自人體標本的倫理要求也有各自的要求與規定。

2、細胞實驗的倫理要求

當從人和動物組織中提取細胞系時,應遵守當前的法律和道德要求如下:(1)一旦建立了人類細胞系,涉及人體組織樣本的研究將需要獲得倫理批準;(2)記錄患者姓名以及任何患者數據應根據《卡爾迪科特原則》CaldicottPrinciples進行管理。這些要求實驗室要有CaldicottGuardian,以確保有條件遵守這些準則;(3)1990年《人類受精和胚胎學法》(2008年修訂)對使用人類早期胚胎直至發育14天或原始條紋形成的最初跡象的研究進行立法,并由人類受精和胚胎學管理局HumanFertilisationandEmbryologyAuthority(HFEA)監管和許可。HFEA與后期胚胎或胎兒組織(例如異位妊娠或終止)無關;(4)材料轉移協議應與組織之間創建的細胞系的所有轉移同時進行,并應定義具體細節,包括所有權、知識產權和專利權;(5)《動物(科學程序)法》Animals(ScientificProcedures)Act(ASPA)與從已經被殺死的動物中獲得細胞系沒有直接關系。但是,任何需要規范的程序(例如活體動物組織活檢、物質給藥或遺傳改變的動物衍生),以及是否將細胞導入活體出生的動物或動物胚胎中需要遵守ASPA規范。此外,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以國衛科教發[2015]48號印發《干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對涉及人類胚胎干細胞研究和應用的倫理原則進行了規范:(1)禁止進行生殖性克隆人的任何研究;(2)用于研究的人胚胎干細胞只能以下列方式獲得:體外受精時多余的配子或囊胚;自然或自愿選擇流產的胎兒細胞;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所獲得的囊胚和單性分裂囊胚;自愿捐獻的生殖細胞。(3)進行人胚胎干細胞研究,必須遵守以下行為規范:利用體外受精、體細胞核移植、單性復制技術或遺傳修飾獲得的囊胚,其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14天不得將前款中獲得的已用于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任何其他動物的生殖系統不得將人的生殖細胞與其他物種的生殖細胞結合禁止買賣人類配子、受精卵、胚胎或胎兒組織進行人胚胎干細胞研究,必須認真貫徹知情同意與知情選擇原則,簽署知情同意書,保護受試者的隱私。從事人胚胎干細胞的研究單位應根據本指導原則制定本單位相應的實施細則或管理規程。

3、涉及在撰寫的動物實驗的倫理要求

查看全文

網絡倫理問題分析論文

摘要:網絡發展一方面為社會帶來極大福利,另一方面由于網絡社會結構缺陷,社會規范脫節及經濟利益驅動,導致了觀念的、規范的和行為的三個層面的網絡倫理問題。根據網絡倫理的表現形式和網絡倫理產生的原因,從三個方面闡述網絡倫理的構建,即技術監控,法律法規建設和倫理道德的規范以及倫理教育,旨在規范人們的網絡行為,凈化網絡空間。

關鍵詞:網絡倫理;道德規范;自律

Abstract:Internetdevelopmentontheonehandhasbroughttheenormouswelfareforthesociety,ontheotherhandasstructureflawofthenetworksocial,thesocialnorm’sfailureaswellastheeconomicdrive,hascausedethicsquestionsoftheidea,thecriterionandthebehaviorthreeaspects.ThispaperexpatiatesthecategoryofCyberspaceEthics,analyzesthesourceofCyberspaceEthicsandexpoundstheconstructionofCyberspaceEthicsfromthreeaspects,suchastechnicalmonitoring,lawsandregulation’sconstructionandethicseducation.Thiswillmakepeople''''snetworkbehaviormorecriterionandpurecyberspace.

Keywords:Cyberspaceethics;moralcriterion;self-discipline

引言

計算機技術與通訊技術的發展,使新型的商務模式電子商務獲得空前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一些負面東西,其中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網絡空間的道德失范現象,產生敗德行為,即在網絡上出現一些與傳統道德和倫理相違背的現象,我們姑且叫它“不倫理”現象。這些“不倫理”的現象并不是虛擬的,它根植于現實社會這塊肥沃土壤中并得以發展,有深刻的經濟根源、社會根源與歷史根源[1]。本文從網絡倫理表現形式談起,而后分析網絡倫理成因所在,通過分析網絡倫理產生的根源,最后對網絡倫理進行規范和構建。

查看全文

教師面臨的教育倫理問題思索

在市場經濟體系確立、完善的進程中,教育領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挑戰,尤其是在當代中國教育倫理體系的構建中,現代教師面臨諸多問題,需要加以認真研究,從而搞好適合新時期的教師倫理設計。

一、構建當代中國教育倫理體系.需要有教育權威作保障.形成民主化的教育倫理精神和結構

教育生活的民主化是現代社會轉型的大勢所趨,與這種民主化進程相適應,現代教師的教育權威要求新的教育權成為其支撐,要求對教育角色重新做出詮釋,要求教育責任和教育德性建立在中國現代化這樣一個新的背景之中。在傳統權威、家族宗法勢力、地域性教育權力、灌輸式教育形式、單純依靠教師的教育角色獲得教育權威的地方,也往往是教育生活缺乏教育民主的地方。它不可能使學生的個性自由、獨創性、靈活性和健全人格獲得真正的成長。在民主化進程中教育權威如何確立自身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就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倫理難題。

教育權威失序是中國社會從傳統封建專制社會向社會主義現代民主法制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必然遇到的現象,是完全抹殺人的自由個性和創造潛能發展的教育權威體系,是一種嚴重排拒教育民主的教育權威體系。對于我們今天的教育主體(教師和學生)來說,教育生活的民主化是新中國教育體翩告別傳統教育權威體系的一個異常鮮明的特征。但傳統的慣性仍然是非常強大的。隨著民主化進程的展開,當前中國教育權威處于一種轉型期的失序狀態:主要包括傳統式的教育權威失敗;現實的教育權威失范;理想的教育權威失落。民主化進程中傳統教育權威失效是指儒家式的教育模式在當今社會失去了教育權威的作用而不再有效;現實的教育權威失范是指用教條主義意識形態灌輸的方式樹立起來的教育權威與教育民主化的現代社會進程處于一種矛盾沖突的狀態;理想的教育權威失落是指主流的理想沾染了一種短視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弊端,“商品化的教育權威”的教育倫理危機的到來。

這是民主化進程中,教育權威必然經歷的重大轉折。傳統的以教師權威的天然合理性為基礎的教育倫理秩序必將被一種現代的、建立在道德證明或道德印證基礎上的教育倫理秩序所取代。這一轉變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表現為新舊價值觀和倫理觀之間的尖銳沖突,其核心是教育理念或教育基礎的現代性變革。進一步,教育權威的失序又急切地呼喚一種建立在新的教育倫理基礎上的教育權威的重建。我們看到,這有賴于一種民主化的教育倫理精神和結構的形成。比如,在這種民主化的教育倫理精神和結構中,“教一學”關系、“師一生”關系的良序進行將不再訴求于教育角色的權威性。教師必須尊重青少年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復雜性,尊重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由文化差異、代溝和青少年主體價值所造成的認同難度,以一種更民主的、更開放的、更寬容的精神進行一種旨在對話、交流、溝通和理解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活動。再如,學校的圍墻不再是學生與社會隔離起來的象征物,學校與杜會的界限日益淡化,教育權威不再依靠相對獨立的學校教育權力的外在控制,它更多地應當立足于一種內化發展,亦即教育權威不再由一種同一性的教育規范維系。學生中心論是民主辦學的基本教育理念,它要求教育權威從學生的受教育活動中產生出來。

應該看到,由教育權威的失序而產生的教育倫理危機,是社會民主化進程中的必然現象,它是教育現代化過程的必然產物,是教育進步的表現。失序和危機并不是教育倫理的后退,而是在民主化進程中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的預兆。因此,正確看待社會轉型時期教育權威面臨的各種道德難題,如時下人們所說的人生導師的缺席、生活意義的喪失、父輩對下一代教育支配權的終結、“師道尊嚴(一種傳統的等級人倫)威風掃地”、教育喪失了自己的尊嚴和嚴肅性等等,是教育精神和教育倫理走出轉型期教育民主化進程造成的諸多困惑的不可回避的一大課題。

查看全文

學校教師倫理問題論文

[摘要]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師倫理存在的問題表現為教師愛崗敬業意識淡薄、關愛學生力度不夠、嚴謹治學精神欠缺、忽視課堂教學、自律意識亟待提高等。教師職業信念不堅定,情感投入不到位,忽視專業素養的提升,產生職業倦怠是造成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有:突出師范特色的專業信念教育與管理,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搭建師生互動平臺,增強“師愛”意識,密切師生情感關系;樹立課程改革意識并合理規劃發展階段,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強化“兩代師表”意識,不斷尋求工作興奮點,克服教師職業倦怠。

[關鍵詞]師范院校;教師倫理;教師專業化

隨著教師專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教師倫理狀況日益受到各方關注。倫理本義是指人與人相處的各種道德準則,教師倫理則是在學校教育職業活動中,教師調節與他人和社會集體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教師倫理主要體現在師生關系中,反映了教育教學利益關系,是教師能夠承擔社會職責完成職業使命的依據和保證。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師專”)的主要任務是為義務教育學校培養師資,教師倫理水平直接影響其從教后的觀念和行為以及道德品質,直接影響著基礎教育事業發展水平。

一、存在的問題

(一)愛崗敬業意識淡薄,注重個人功利

愛崗敬業是教師倫理的基本要求。教師只有立志獻身教育事業,甘做人才成長階梯,才能滿腔熱情地投入到繁雜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對教育事業充滿高度的責任感,完成“百年樹人”的重任。筆者調查發現,部分師專教師愛崗敬業意識淡薄。同時,一些教師功利觀念過強,過分看重能給自己帶來名利的行為,而對需要奉獻的日常工作則不以為然,社會責任感降低。部分師專學生反映“老師上完課就走,不愿意在教室停留”“老師不太愛管事,對一些學生的違紀行為裝作看不見”“學生評價老師如果得分比較低,老師就生氣”。由此可見,一些教師對學生的發展和成長不負責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