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倫理問題分析論文
時間:2022-03-11 10:42:00
導語:網絡倫理問題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網絡發展一方面為社會帶來極大福利,另一方面由于網絡社會結構缺陷,社會規范脫節及經濟利益驅動,導致了觀念的、規范的和行為的三個層面的網絡倫理問題。根據網絡倫理的表現形式和網絡倫理產生的原因,從三個方面闡述網絡倫理的構建,即技術監控,法律法規建設和倫理道德的規范以及倫理教育,旨在規范人們的網絡行為,凈化網絡空間。
關鍵詞:網絡倫理;道德規范;自律
Abstract:Internetdevelopmentontheonehandhasbroughttheenormouswelfareforthesociety,ontheotherhandasstructureflawofthenetworksocial,thesocialnorm’sfailureaswellastheeconomicdrive,hascausedethicsquestionsoftheidea,thecriterionandthebehaviorthreeaspects.ThispaperexpatiatesthecategoryofCyberspaceEthics,analyzesthesourceofCyberspaceEthicsandexpoundstheconstructionofCyberspaceEthicsfromthreeaspects,suchastechnicalmonitoring,lawsandregulation’sconstructionandethicseducation.Thiswillmakepeople''''snetworkbehaviormorecriterionandpurecyberspace.
Keywords:Cyberspaceethics;moralcriterion;self-discipline
引言
計算機技術與通訊技術的發展,使新型的商務模式電子商務獲得空前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一些負面東西,其中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網絡空間的道德失范現象,產生敗德行為,即在網絡上出現一些與傳統道德和倫理相違背的現象,我們姑且叫它“不倫理”現象。這些“不倫理”的現象并不是虛擬的,它根植于現實社會這塊肥沃土壤中并得以發展,有深刻的經濟根源、社會根源與歷史根源[1]。本文從網絡倫理表現形式談起,而后分析網絡倫理成因所在,通過分析網絡倫理產生的根源,最后對網絡倫理進行規范和構建。
一、網絡倫理的表現形式
本文從倫理范疇三要素出發,即道德意識、道德規范和道德行為角度分析,認為網絡發展主要帶來的倫理問題有:道德意識方面,表現為道德懷疑主義,虛無主義和個人主義;道德規范方面,傳統道德規范對人的約束力越來越弱,表現為道德規范運行機制失靈;道德行為方面,網絡上出現許多有悖于傳統道德的行為,網絡上不道德行為正在蔓延,有時超乎人們想象。
1.觀念層面上,個人自由主義盛行
網絡社會是現實社會延伸,在網絡環境下,人們言行更自由放松,一定程度上,網絡空間里表現出來的自我更接近真實自我,是自我內心的釋放與展現。同時,道德虛無主義、自由無政府主義膨脹[2]。網絡道德虛無主義特征是:懷疑道德、否定道德,將個人視為自己網絡道德行為的唯一判斷者,甚至為實現內心自我而不顧他人感受,忽視社會傳統規范和禮儀甚至法律,造成不必要傷害,前段時間“網絡暴力第一案”就是很好佐證。同時,無政府主義者在網絡上宣言“完全自由”與“徹底民主”,主張取消政府,不要法制,不要道德,這和自由的實質是相違背的。而“黑客”成為“電腦英雄”代名詞,不少青少年盲目崇拜并效仿,將個人主義推向極致。這些個人主義思想在青少年人群中擴散,引起社會高度重視。
2.規范層面上,道德規范運行機制失靈
網絡倫理與傳統倫理不是相對的,而是對傳統倫理道德的繼承與發揚。但在虛擬網絡社會中,道德規范受到嚴峻挑戰,主要表現在兩方面。首先道德規范主體在虛擬社會中表現不完整,傳統的年齡、性別、相貌、職業、地位等屬性在虛擬社會中模糊,取代的是虛擬的文字或數字符號,給網絡欺騙和網絡犯罪留下空間[3]。處在此環境下的道德主體會產生主體感和社會感淡漠現象,不利于虛擬社會道德水平提高。其次,道德規范實施力量出現分化甚至消亡。現實社會中,人們面對面交往,道德規范通過社會輿論壓力和人們內心信念起作用。而虛擬社會是人機交流,人們之間互不熟識也能交往,很容易沖破道德底線,發生“逾越”行為。在此情況下,社會輿論承受的對象對個體來說不明確,直面的道德輿論抨擊難以進行,從而使社會輿論作用下降。由此說明,傳統道德規范運行機制受阻,對道德行為約束下降。
3.行為層面上,網絡不道德行為蔓延
網絡社會中,不道德行為處處可見,正蠶食道德領域。網絡上不道德行為表現為:商業欺詐、利用網絡散步虛假信息;制造大量垃圾郵件,造成網絡堵塞;利用網絡散布反動言論及一些黃、賭、毒等不良信息,擾亂社會秩序;網絡犯罪,利用病毒或者信息技術盜取他人密碼,給社會及個人造成經濟損失;網絡使人的傳統的社會性人格發生嬗變,網民社會責任感弱化,人際關系淡化,忽視自己作為社會人的存在,一味在網上欺騙別人,造成不利影響[4]。這些不道德的行為被一些人追捧,給青少年帶來不良影響,深深刺痛社會敏感的神經。
二、網絡倫理的成因分析
網絡倫理產生原因表現為:網絡結構缺陷、經濟利益驅動和網絡法律法規建設不健全等[5~6]。
1.網絡結構缺陷
網絡技術發展,一方面推動社會發展和商務運作,另一方面使整個社會分裂成兩種不同的空間——電子空間與物理空間,從而出現了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虛擬的網絡社會是離散的、開放的、無國界的,這使人們對網絡上他人行為的管理和監控較困難,容易滋生不倫理和不道德行為。有人往往認為,網絡上的言論和行為是自由的,他人是看不到的,也追蹤不了,因此經常在網絡上攻擊、謾罵別人,或者散布謠言,造成人心恐慌而不承擔責任。
2.經濟利益驅動
任何行為都有深刻經濟根源,網絡上出現不道德、不倫理現象和經濟也息息相關。正是由于不正當的經濟利益驅使人們鋌而走險,蔑視道德力量的約束和法律、法規的監控,在網絡社會中任意馳騁,侵害他人隱私和權益、盜取銀行密碼、網絡詐騙、網絡聚賭、制黃販黃、通過網絡即時通訊工具誘使他人犯罪等。這些是因為具有高額經濟回報,而通過網絡犯罪難搜尋線索,又很少有現有法律法規制裁,這給不道德行為者獲取非法利益留下運作空間。
3.網絡法律法規建設不健全
國家的政策法律制度作為一種硬性規范約束企業和個人行為,但目前我國網絡法律法規還很欠缺,各方面法律工作正在完善當中,有些需要進一步改進。雖然目前我國已出臺一些有關互聯網發展的政策和規定,例如,在2000年3月我國為了防治和監管計算機病毒,頒布《計算機病毒防治監管辦法》;同年9月20日國務院第三十一次常務會議制定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為了規范互聯網信息服務國務院于2000年10月頒布并施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2004年6月頒布實施《互聯網站禁止傳播淫穢、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規范》,依次規范公民的網上行為。但這些法規往往政策多,監督力度不夠,或者受到部門和地區限制,致使已出臺政策流于形式,不利于網絡資源融合和網絡空間的凈化。因此,應加強法律法規建設,通過法律的威懾作用規范網民行為,凈化網絡空氣,還原虛擬社會的本色。
三、網絡倫理的構建
為凈化網絡空間,規范網絡行為,需要從技術方面、法律方面和倫理教育方面著手,構建網絡倫理。
1.技術的監控
國家或網絡管理部門通過統一技術標準建立一套網絡安全體系,嚴格審查、控制網上信息內容和流通渠道。例如通過防火墻和加密技術防止網絡上的非法進入者;利用一些過濾軟件過濾掉有害的、不健康的信息,限制調閱網格中不健康的內容等;同時通過技術跟蹤手段,使有關機構可以對網絡責任主體的網上行為進行調查和控制,確定網絡主體應承擔的責任。
2.加強法律法規建設
以上倫理問題一方面可以通過法律手段調節和約束,另一方面則可以尋找其他途徑加以解決,如通過道德向量規范網民的行為。邊沁曾就倫理與法律的向量作了詳盡闡述,他認為倫理與法律不是對立的,二者是相互支持,相互補充。只有當一個人行為危害他人利益,并造成重大損失,且這種損失超過某一臨界點時才訴諸法律,而在達到某一臨界點之前,通過道德向量調節來規范人們行為是可行的。基于此,要求政府或民間團體出臺相應的網絡倫理規則,以規范交易主體的行為,這方面可以借鑒美國的經驗。美國計算機倫理協會就有“計算機倫理十戒”和美國計算機協會的《倫理與職業行為準則》等,這些都規范網絡交易主體行為,增加網絡間人們信任,減少道德風險。我國在這方面正在積極的開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加快法律法規的建設步伐,通過法律法規來規范人們的行為。另外若交易主體違背倫理規范應受到社會輿論的監督與懲罰,這樣才能起到威懾作用。
3.加強倫理教育
我國有幾千年倫理底蘊,只是網絡發展速度太快,人們在如此快的發展速度下可能迷失,因此國家在這個過程中應積極發揮引導作用。如上所述,首先制定相應的倫理道德規范,規范網民的行為,其次就是通過教育機制,從中小學開始就開設有關網絡倫理和計算機倫理方面課程,通過持久、深入教育,使網絡倫理思想深入人心,增強個人的道德責任心,提高國民的整體網絡倫理道德水準;再次就是開設相關講座,可以在大學剛入學時候就開設講座培養學生正確技術價值觀,使他們能在合理價值觀指導下,成為合格網絡公民。倫理、道德規范作為一種軟的約束機制,是人們自律基礎,通過規范網上企業道德行為,加強倫理教育。
四、結束語
技術就像一把“雙刃劍”,既可以給社會和人民帶來方便,又可以給人們生活帶來災難和不幸。而由于網絡技術發展帶來的網絡倫理問題需每個人行動起來,共同維護虛擬社會這共同家園,構建美好的數字化生存的倫理空間。
參考文獻:
[1]朱銀瑞.網絡倫理中的問題、原因與對策[J].教學與研究,2004,(11):34-38.
[2]劉新少.試論網絡倫理規約的或然性特征[J].懷化學院學報,2003,(6).13-16.
[3]陳萬求.網絡論題難題和網絡倫理建設[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4):43-44.
[4]黃寰.建設新型的網絡倫理[J].社會科學家,2004,(5):71-75.
[5]劉新少,羅文俊.網絡倫理問題研究綜述[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6):38-40.
[6]袁綱.網絡倫理研究現狀評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1):16-17.
- 上一篇:建設有特色藝術教育
- 下一篇:局域網影響原因與對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