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建設引領下工程倫理教育路徑
時間:2022-09-30 08:46:59
導語:新工科建設引領下工程倫理教育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工科建設以大工程觀教育理念為基礎,以社會價值為導向,注重工程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工程倫理精神的塑造,但由于工程倫理在我國高等工程教育中的長期缺位,工程倫理教學與實踐嚴重缺失,工科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與工匠精神匱乏,新形勢下提升工程倫理教育質量的有效路徑成為新工科建設的關鍵。課程思政是立德樹人標準下推進思政教育的重要場域,將工程倫理教育要素融入到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中,以新工科建設和課程思政為主要抓手,能夠提高工科學生的工程意識與工程倫理能力。
[關鍵詞]新工科建設;課程思政;工程倫理教育
1現實闕如與問題提出
新時代新形勢下,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適應國內國際形勢變化,人才強國、科教興國、創新驅動發展等戰略相繼部署與延續,同時,社會變革、產業升級、技術發展與高等工程教育彼此交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迫在眉睫[1]。“卓越工程師計劃”“加入《華盛頓協議》”“工程認證”等一系列舉措都在為中國高等工程教育朝著現代化、國際化、可持續化發展提供契機與場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也取得了切實有效的豐碩成果。伴隨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制造等技術的不斷革新,急需一大批心懷大工程理念、掌握信息化技術、具備工匠精神及創新意識的高級復合型人才,這需要高等工程教育朝向質量優先、內涵建設、高階發展邁進[2]。如何積極響應與主動適應這一變化,工程教育界提出了“回歸工程”的倡議。新工科建設順勢而為,成為中國高等工程教育轉型發展的重要節點。各院校也結合自身區域優勢、辦學特色、資源稟賦等,開展了前期探索與具體實踐[3]。長期以來,高校工程教育普遍存在重視專業技術教育而忽視工程倫理教育的傾向,導致工科畢業生的人文情懷、綜合創新能力、社會責任等缺失,社會倫理責任與職業道德缺乏,生態自然環境保護意識丟失[4]。高等工程教育不應該只教授工程方面的技術知識,還應該教授相應的道德倫理、價值準則、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等,注重學生的道德養成與價值實踐,使學生成為綜合發展的高專業素質、高道德素養、高創新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當前高校工程倫理教育注重學生社會道德及倫理素質的養成、民族精神及傳統觀念的宣教、人文素養及優秀品德的傳承,有助于培養學生工程美德,幫助學生獨立思考道德問題,提升道德判斷能力[5]。但是,如何講好復雜的工程項目,如何在復雜的工程實踐中提煉具體的倫理問題,如何判斷實際工程項目的工程倫理邊界及探尋可行的解決路徑,是值得深入探索的。相對而言,思政課教師的專業素養與工程實踐能力相對欠缺,僅依靠現行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來提升工科學生的工程倫理意識和道德修養顯得力不從心,難以達到專業工程倫理教育教學培養目標。此外,由于工程倫理意識和價值觀念無法轉化成直接的經濟效益,工程倫理教育的投入與產出無法具體衡量與評估,導致專門從事工程倫理教育的專業師資力量匱乏。因此,工程倫理教育與專業教育創新融合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顯而易見[6]。在“大思政”格局和“新思政”理念下,切實提升工科學生綜合素質,既是新工科建設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更是中國高等工程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外在表現。要建立科學有效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積極發掘、合理利用、有效轉換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資源及工程倫理要素,提高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要以課程思政為抓手,圍繞專業課程的專業屬性、價值理念、特色優勢,將專業教育與工程倫理教育相融合,形成立德樹人合力,在追求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共振”效應的基礎上提升工程倫理教育效果。
2新工科建設對工程倫理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新工科建設是強調“與未來合作”的工程教育,是加快推進高等教育“質量革命”“內涵發展”的有力舉措,是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關鍵節點[8]。新工科建設面對產業發展的新需求,具有強烈的當下性與介入性。為推動新工科建設的再改革、再發展、再突破、再創新,必須重新審視新工科建設的內涵與目標。新工科建設以立德樹人為立足點,注重工程倫理教育,以工科學生工程能力及工程意識培養為著力點,注重工匠精神及社會責任培養。因此,如何在高等工程教育體系中全過程、全方位融入工程倫理教育要素,已然成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發展和現代工程師培養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9]。
2.1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工程倫理教育的現實困境
隨著“創新驅動發展”“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不斷深入,科學技術與工程活動愈發具有創新性、復雜性、系統性、多變性等特征,高等工程教育要順應高質量發展,緊跟新興產業變革,加快推進人才體系建設。新工科建設正是中國高教界對新時代產業變革與未來信息技術發展的應對方案和行動準則,其目標是對接工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服務新經濟發展,促進高等工程教育變革,全面提升學生面對新技術發展的崗位適應能力、環境應變能力和創新發展能力[10]。高等工程教育作為工程倫理教育的主要渠道與關鍵環節,在培養學生工程倫理精神上有不可推脫的義務和責任。當前我國工程倫理教育的滯后狀況與邊緣化態勢客觀存在,這與高校相關課程設置不配套和學生價值導向缺失有很大關系。工科專業的工程應用屬性較為突出,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而工程倫理素養培育較為缺失,工程倫理教育旨在工程實踐中規范學生行為,引導學生遵循準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因此,工程教育不能忽視為國家、為人民、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這一根本宗旨,不能逾越把人類的安全與福祉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這一根本遵循,不能小覷價值體系中社會責任與工程倫理這一根本堅守[11]。而現階段的工程倫理教育碎片化、表面化、形式化較為嚴重,工程倫理專業課程設置匱乏,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實踐機會較少,找不到適當的教學模式及途徑進行工程倫理教育。工程倫理素養是未來工程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工程倫理教育應是全過程、全方位的教育,要通過專業課程教學這一主渠道,闡述工程主體及工程實踐過程中的倫理問題,重點培養工科學生工程倫理意識;要結合人文精神與時代主題傳遞工程價值觀,積極引導工科學生的工程倫理價值準則;要基于工程實踐中的典型案例與重大工程,訓練工科學生工程倫理綜合實踐創新能力[12]。
2.2新形勢下工程倫理教育的內涵
時代呼喚新的大工程觀教育理念和創新型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工程教育作為培養未來創新人才和領軍人才的主戰場,需要重構工科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重塑工科學生的精神、素養與創新意識,重培符合時代要求的未來創新型工程師。但近年來工科畢業生及工程師的社會認同感、專業自豪感、職業美譽度卻呈下降態勢,職業道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匱乏,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較差,這與近年來工科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弱化現象密切相關。因此,需要將工程倫理理念根植到工程價值觀、工程實踐觀和工程創新觀的教育過程中。此外,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多變、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飛速發展、工程實踐及環境異常復雜,重大工程項目和復雜工程系統管理共生,需要適應現代工程特征的高級工程人才來構建中國特色工程話語體系。因此,強化工科學生的工程倫理精神極為迫切。當前情境下,加強工程倫理教育力度,提升工科學生全方位素養,成為世界工程教育的發展主流與趨勢。我國高等工程教育要抓住技術產業變革與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改善我國工程倫理教育現狀,重構新工科人才應具備的素質結構,打造新工科人才能力標準體系,培養具有工程倫理素養、具備國際視野的創新型綜合型新工科人才。工程倫理教育應當涵蓋工程技術倫理、工程職業倫理和工程社會倫理,主要涉及工程安全觀、工程職業道德觀、工匠精神、社會責任等要素。《華盛頓協議》對工科畢業生在持續學習與創新、社會責任感、工程倫理、團隊協議與溝通等方面有著更為嚴格的素質標準要求。倘若缺乏工程倫理要素的引導,可能會出現安全事故、技術風險、破壞性影響、功利化結果等問題及困境。此種情勢下,工程教育必須要融合、滲透、加強工程倫理教育,積極引導、規范和建構工科學生行為,更加全面、系統、科學地培養學生的工程倫理判斷及決策能力、社會責任意識、工匠精神等。此外,高校工程倫理教育要注重新形勢、新技術、新經濟對技術、產業及人才的需求變化及影響程度。新工科建設要求未來工程師不僅要提升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還要注重公眾安全、工程創新、工程與生態環境、社會責任等,成為新工科人才培養能力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要圍繞新工科建設的內涵與趨勢,通過調整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注重學生的社會責任、職業道德和工程環境倫理等方面的教育,將工程教育內容與工程倫理教育要素相互促進、相互融合。因此,要注重培養擁有綜合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具有工程倫理意識及社會責任感、具備價值判斷能力與職業素養、能夠在工程活動中體現人文情懷與愛國情懷的現代新型高級工程人才[13]。
3課程思政為工程倫理教育提供了新路徑
加強工程倫理教育是現代工程發展的客觀需求。工程倫理教育作為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蘊含的德育資源非常豐富,更是工科專業課程思政的具體表征與重要載體。課程思政為工程倫理教育提供了新的模式與路徑,課程思政與工程倫理教育能夠同向、同心、同步,共同踐行“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
3.1課程思政的時代導向與工程倫理教育的微觀向度
現如今,思想觀點及思想理念日益多元、多樣、多變。大學生身處價值體系形成的關鍵期,凝聚思想共識、植根主流思想、引領學生思潮的任務復雜迫切。亟需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主戰場,培育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意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課程思政成為高校立德樹人、協同要素育人的重要場域與實踐路徑,課程思政基于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的育人理念,通過深入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科學設計體現思想意識、價值理念、功能屬性和創新程度的專業內容教學體系,采用混合式、沉浸式、集中授課等多元化專業教學模式,促進知識、能力、素質的深度融合,培養學生從事工程實踐及工程研究的理想信念力量、綜合實踐能力和持續創新精神[15]。工程倫理教育是工程專業教育和倫理教育的有機組合,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工程倫理價值觀,規范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打造學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根本上也屬于思政教育的范疇。工程倫理教育的微觀向度則是專業課程思政要素的集合,二者一脈相承、異曲同工。
3.2基于顯隱性課程思政要素的工程倫理教育路徑
課程思政是將學校立德樹人和工科專業工程倫理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的有效途徑。要突破思想認識的局限性,創新工程倫理教育模式,緊緊圍繞教師隊伍建設、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和專業課程思政要素挖掘,構建“顯性-隱形”思政要素結合的工程倫理教學模式。首先,課程思政具有普遍性與廣泛性。專業課程門數較多,涉及面廣,能夠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實踐技能和創新意識。在專業課程思政中滲透工程倫理教育,嘗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工程倫理核心素養共性的特征要素融合起來,能夠在內容上互為貫通,在效果上實現“一課雙贏”,這就為工程倫理教育模式提供了具體載體和有效路徑。其次,課程思政要素融入工程倫理教育具有正外部性和顯著性。將課程思政教育與工程倫理教育進行雙向融合,能夠促使專業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統一,將工程倫理教育“潤物細無聲”地帶入學生專業課程學習中。在專業教學過程中,通過真實鮮活的工程案例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及有效性,激發學生的專業自信力與自豪感,使學生感受工程技能與職業精神、工匠精神與社會責任等。因此,將課程思政教育融入工程倫理教育中,強化學習未來工程實踐中必備的綜合倫理素質,能夠有效提高專業課程教學效果,科學認知社會責任與職業道德的現實價值,充分掌握工程倫理原則與價值判斷準則。因此,在組織、策劃、實施學生專業教學及活動時,要增加工程職業素質、環境倫理、工程社會文化、工程倫理等內容,發揮顯性思政教育內容的宣傳性和導向性特點,旗幟鮮明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使其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社會責任與職業道德,為工程倫理教育實施提供價值目標要求[16]。最后,課程思政要素融入工程倫理教育具有隱教性和滲透性。要堅持深入挖掘與有機融入相結合,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挖掘思政元素,發揮育人效應,根據專業課程群的共性特征以及某一專業課程的個性特征深入挖掘專業知識體系中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此外,教育場域不再局限于課堂中,第二課程、“團學青”活動、日常社團活動等情境中都能夠體現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使受教育者在不察覺的狀態下受到價值熏陶。這就為工程倫理教育內容提供了價值資源體系。
4結語
我國當前正處于經濟轉型發展時期,工程與科學技術創新融合發展,急需工程領域領軍及創新人才,新工科建設首當其沖。因此,全面提升工程人才培養質量,加強工程倫理教育,促使工程技術教育與工程倫理教育相互融通,成為高等工程教育的主流。由于目前工程倫理的教育路徑并不成熟,需要采取系列措施革新工程倫理教育模式,通過將新工科核心素養培養與課程思政有效融合貫通,達到協同知識育人、能力育人及德育育人的有機統一,即以培養學生工程倫理意識為目標,以新工科建設和課程思政為主要抓手,構建工程倫理教育體系,著力將學生培養成為現代工程技術人才。
作者:張恒 戴道明 鄭兵云 唐根麗 單位:安徽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 上一篇:聲樂表演的要素及技巧
- 下一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