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8 15:04: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居家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移動居家骨科護理平臺研究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采用人工合成的假體,代替病損的關節,達到緩解關節疼痛,恢復關節功能的目的[1]。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有較長的康復期,隨著快速康復理念的融入,髖關節置換手術住院時間短,更多的康復訓練是出院后在家完成,居家護理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2]。而關節功能的康復對手術療效的評判和患者生活質量的恢復尤為重要。本研究探討移動居家骨科護理平臺服務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康復鍛煉中的應用,通過平臺定期互動隨訪,促進關節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采取隨機對照研究,選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骨關節科符合條件的100例患者,按照住院順序編號,依據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50例。其中男49例,女51例;年齡40~79歲,平均年齡(60.97±9.63)歲。納入標準:(1)診斷為股骨頭壞死,首次行單側人工髖關節置換。(2)有溝通能力,自行配合者。(3)患者或陪護者有使用微信平臺經歷。(4)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標準:(1)雙側髖關節置換患者。(2)合并其它部位骨折。(3)意識障礙或認知功能障礙患者。(4)有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或患有惡性腫瘤的患者。剔除標準:(1)患者死亡。(2)隨訪中資料收集不全。本研究經過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基線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1.2方法。1.2.1對照組。給予髖關節置換護理常規護理,出院后由責任護士每半個月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一次,出院后1個月、3個月、6個月門診復診。1.2.2干預組。1.2.1建立骨干團隊。骨干團隊由4名成員組成,主任醫師1名(顧問)、獲得江蘇省骨科專科護士證書的副主任護士1名(團長)、從事骨科??乒ぷ?0年以上的主管護師2名。研究前均進行統一培訓,確保指導用語的一致性,培訓內容包括髖關節置換術相關知識、術后功能鍛煉、用藥管理等相關專科知識、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居家骨科護理平臺的使用等。移動居家骨科護理平臺[2]是2015年江蘇省護理學會與公司合作開發,并在2016年初應用實施使用,由??谱o士進行專業指導,可為患者提供髖關節相關知識、用藥管理、康復鍛煉相關知識和視頻、慢性病管理等功能;患者可實時提問、也可上傳傷口圖片、功能鍛鍛煉照片或視頻,隨時與醫護進行互動。1.2.2具體實施步驟。由責任護士協助或幫助患者在入院后掃描護士診所二維碼加入居家護理,分階段對患者通過文字、圖譜、照片、視頻等方法推廣康復鍛煉相關知識技巧和日常生活指導(包括上下床、步行訓練、上下樓梯、坐姿、取物、穿鞋襪、更衣、如廁、沐浴、乘車指導、體育活動等)?;颊呋蚣覍僖部杉磿r上傳照片或視頻,讓??谱o士判斷其功能鍛煉的方式是否正確。出院前,由責任護士教會患者或家屬如何申請預約、互動問答、上傳照片視頻等功能。指導時間安排為患者出院后第1個月,每周1次;第2~4個月,每2周1次,第5個月后,每月1次。1.3效果評價。1.3.1髖關節功能回復。本研究采用Harris評分[3]對患者髖功能進行評定,從疼痛、功能、畸形和活動度4個方面對患者髖關節的功能效果進行評價,滿分為100分。其中關節活動5分、痛疼程度44分、畸形4分、關節功能47分。評分越高表示關節功能越好。評分90分及以上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尚可,70分以下為差。1.3.2生活質量。采用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該問卷由美國波士頓健康研究所于1990年研究發展而來,是一種多目的、簡明生活質量調查問卷在國際上廣泛用于評價生活質量[4]。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及健康變化8個維度,共36個條目來評定患者的健康狀況。各個條目的計分采用萬崇華等[5]介紹的方法進行,總分為145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高。1.3資料的收集。出院后,對照組由電話隨訪的方式進行資料的收集;干預組在患者出院后3、6個月互動后發放電子調查表。兩組資料的收集均由骨干團隊成員負責。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χ2檢驗比較兩組的基線資料;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對兩組患者的關節功能和生活質量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髖關節功能。Harris得分情況兩因素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經Mauchlys球形假設檢驗,x=33.747,P<0.001,不滿足球形假設;Harris評分計算出epsilon(ε)為0.773>0.75,采用Huynh-Feldt方法校正,見表2。由表2可知,干預方式和時間之間存在交互效應,隨干預時間的延長,干預組與對照組兩組Harris評分升高幅度不同,干預組的升高幅度大。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的得分情況。兩因素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經Mauchlys球形假設檢驗,x=50.363,P<0.001,不滿足球形假設;SF-36計算出epsilon(ε)為0.712<0.75,采用Greenhouse-Gei-sser方法校正,見表3。由表3可知,干預方式和時間之間存在交互效應,隨著干預時間的延長,兩組SF-36得分升高幅度不同,干預組的升高幅度較大。

3討論

查看全文

居家養老服務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發展改革委、教育廳(教委、教育局)、民政廳(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局)、財政廳(局)、建設廳(委、局)、衛生廳(局)、人口計生委、地方稅務局: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家庭養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養老服務已經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但目前我國居家養老服務供給不足、比重偏低、質量不高,不能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為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質量,提出如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

居家養老服務是指政府和社會力量依托社區,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務的一種服務形式。它是對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補充與更新,是我國發展社區服務,建立養老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

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是破解我國日趨尖銳的養老服務難題,切實提高廣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質量的重要出路;是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優良傳統,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選擇;是促進家庭和諧、社區和諧和代際和諧,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快發展服務業,擴大就業渠道和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

二、基本任務

查看全文

家庭醫療居家護理角色研究

【摘要】2016年日本老齡化率已經達到27.3%,預計2025年,日本戰后嬰兒潮時代邁入75歲大關,將衍生出長期照顧及臨終安排的問題。自1976年以來,日本人居家死亡逐漸被在醫院死亡取代,經過這幾年家庭醫療的發展,2016年,在家死亡的比率已升至12.7%。但是,日本將在2040年迎接人口死亡高峰,屆時每年將有167萬人死亡。因此,2012年日本政府強力推動“社區整體照顧系統”,居家護理在家庭醫療中責任重大。2016年日本有8613家居家護理機構,護理57萬在家療養的患者。作者通過綜述日本過去居家護理的發展狀況,旨在為我國居家護理的發展提供借鑒作用。

【關鍵詞】老齡社會;家庭醫療;居家護理;社區護理;居家養老

人口老齡化的同時伴隨著失能人口的增加,我國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且老齡化的速度不斷加快。中國社會科學院預測,到203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1]。到2050年,社會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急速高齡化是我國必須謹慎規劃與處理的問題。2016年日本高齡化率已經達到27.3%,2025年開始,戰后嬰兒潮邁入75歲之后,將衍生出長期照顧及臨終安排的問題,1976年之后,日本人的居家死亡逐漸被在醫院死亡取代,但經過近年來家庭醫療的努力推動,至2016年,日本人在家死亡的比率又升至12.7%,在醫院死亡的比率已經低于八成[2]。2025年,日本將開始進入“多死社會”(多死社會是指老齡化社會之后的社會形態),估計將在2040年到達高峰,屆時1年將有167萬人死亡,即使醫院維持滿載運營,醫療機構增加一倍,相較于2010年,也將會多出48萬死亡人數[3]。因此,日本過去的經驗和困境,值得我國借鑒。20世紀90年代日本家庭醫療的出現是以連續性護理到臨終為目標,通過365天、24小時不中斷的服務來處理居家個案的狀況,同時聯合其他專業的介入,希望落實“在地終活”(即:在家中或社區內生活到最后一刻)與居家臨終護理[3]。家庭醫療不只是一種醫療服務,且是一種以患者的“家”為中心的護理體系。20世紀50年代,日本有8成的人在家中出生,但到1976年,醫院出生的比例開始超越在家的比例,之后在家中出生的人數持續減少,同樣的至2005年約8成的患者在醫院過世,相比之下,在家過世的比例僅12%。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調查顯示,有40%的民眾希望能在家庭中接受照顧,60%的民眾希望臨終時盡可能待在自己的家中[4]。如今,家庭醫療已成為目前日本厚生勞動省“社區整體照顧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日本家庭醫療費用的支付主要來自醫療保險。居家護理是支持家庭醫療運作的重要角色,也是最典型的服務項目。以下介紹日本的居家護理概況及運作。

1日本居家護理的發展

日本的居家護理與出院準備有密切關系,與家庭醫療的發展,更是相互關聯。20世紀70年代,日本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1983年針對出院患者提供連續性護理,國民醫保為此支付“出院患者持續的護理指導費”。隨著人口結構持續高齡化,1988年開始支付“臥床老人居家護理指導費”。1989年,日本厚生勞動省開始“長者健康福利推廣十年策略”,是黃金計劃(GoldenPlan)中的一部分[5]。1992年,支付分為醫療部分的“臥床老人居家診療管理費”和護理部分的“老人居家護理療養費”。1994年,家庭醫療擴大保險支付項目,在“老人居家護理療養費”的基礎上,新增“居家護理療養費”,擴大了居家護理照顧范圍,可以為高齡者之外的對象提供服務。2000年,商業保險公司開設護理(介護)保險之后,居家護理的費用開始由醫療保險與護理保險兩種途徑支付,其中護理保險優先使用。隨著2006年創設“家庭療養支持診所”,護理服務的需求更顯重要。2012年確立以國中學區為單位,建立“社區整體照顧系統”,其中配套之一為創設“定期巡回、隨時訪問的居家治療與護理服務”,結合居家治療與居家護理的整合式服務,實現長期醫療護理一體化介入[4]。2014年,創設“機能強化型居家護理所”,每個護理所配置7位護理人員可以24h出勤(入宅服務)。

2日本的居家護理設置

查看全文

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研究論述

摘要:近些年研究以來,各級政府和學術界越來越關注農村的養老問題。本文將對農村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方面的研究進行總結、評述,并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未來研究的重點方向。

關鍵詞:農村;居家養老;需求

一、引言

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41億,呈現老齡化程度加深和老年人口不斷增多的趨勢,隨之而來急需面對的就是老年人的養老問題。過去計劃生育政策影響下的倒金字塔形的家庭結構,對于中年人、年輕人來說,家庭中老年人的養老壓力更加深重,單純依靠家人養老來應對目前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不太現實,需要尋求社會、政府、企業等各方面的力量來共同應對當下及未來的老年人養老問題。而在當前的養老模式中,居家養老模式融合了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兩種模式,能夠讓老年人足不出戶就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的養老服務,重要性越發體現出來。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于城鎮、老齡化速度快于城鎮,且地區之間差異大,所以農村老年人口的養老問題更為嚴重,任務也更加艱巨。因此解決農村老年人口的養老服務問題也就變得尤為重要,在眾多養老服務中居家養老是目前國際上較為通行的一種方式,具備成本低、效果好的特點。在我國,基于注重家庭的傳統思想,在家中養老更能被老年人接受。

二、“居家養老”的含義

我國關于居家養老的研究和討論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從已有研究來看,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理解“居家養老”的概念:第一,居家養老的場所。家庭是居家養老的主要場所,這里的家庭強調的是家庭這個住址場所帶給老年人熟悉的生活環境和一種情感上的歸屬,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家庭。第二,居家養老的責任主體。養老的責任主體不完全是家庭,同時也包括政府和社會。

查看全文

居家養老建設調研報告

根據省民政廳黨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體制機制建設“2+9”行動計劃的要求,省老齡辦于近期組織力量就我省“居家養老照護體系建設”問題進行了點面結合的專題調研。調查發現,我省居家養老照護體系建設走出了一條有特色的居家養老照護體系建設道路,取得了初步成效。通過調查,也發現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幾點建議。

一、居家養老照護體系建設的成效

自2004年《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老齡工辦省民政廳關于加強城市社區老齡工作意見的通知》下發以后,我省各地特別是大中城市實施了“3587工程”,開展了居家養老“生活照料網絡”建設。2006年4月,省政府出臺《關于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從政策上鼓勵各種社會力量投入“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照料為輔助”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絕大部分市和經濟強縣相繼出臺了具體實施意見,中心城區探索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初見成效,服務的內容涵蓋了緊急救助、家政服務、生活護理、日間照料、配送餐、精神慰藉等方面,初步形成了政府為特殊困難老人購買服務,專門服務機構為居家老人提供低償、微利服務,志愿者隊伍為居家老人提供無償服務的工作格局。從2007年起,有條件的地方如、等市的29個縣、市(區)還將居家養老服務向農村延伸,惠及更多的老年人。截止2008年10月,除15998名老人享受政府買單服務外,其他結對幫扶、志愿者照料和社區、中介組織低償或有償等服務也由點到面不斷擴大,廣大城鄉老年人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對此,陳加元副省長曾多次批示予以肯定,回良玉副總理也專門對市海曙區的經驗作過批示;《人民日報》、《日報》、中央及省市電視臺等主流媒體也多次進行報道。

概括各地居家養老照護體系建設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

(一)初步構建了政府主導、涉老部門協同、以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托、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大多數設區市和許多縣(市、區)專門出臺了促進居家養老服務的文件,有的還將其列入政府辦實事工程,建立工作機構,制定相應政策,初步形成了縣(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居)三級聯動,分工明確的工作網絡。各級政府加大了財政扶持和資金投入,據不完全統計,僅2007年全省共投入居家養老服務經費4167.56萬元,其中,財政投入3244.13萬元(不包括設施建設投入)。如市2006年至2008年,市、縣(市、區)兩級政府就投入4000多萬元,其中財政投入1400萬;2007年和2008年市民政局還下撥本級福彩公益金532萬元。各級民政部門及老齡辦為牽頭單位,各有關涉老部門特別是勞動保障、衛生、文化、體育、司法等積極配合,認真做好指導和督查工作。有條件的社區(村居)按照就近、方便、經濟的原則,新建、改擴建或綜合利用社區醫療服務站、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轄區養老機構、老年活動中心(室)等多種資源,搭建了一批具有日間托管、醫療保健、文化娛樂等功能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作為開展居家養老工作的服務平臺,為老年人提供日托、就餐、洗衣、保健、休閑、娛樂、學習等多種服務;同時,為行動不便和有特殊需求的居家老年人開展上門送餐、家政、照護等服務。有的地方還依托村(居)社區衛生服務站點,舉辦老年護理院,為高齡和困難老人提供離家不離村(居)的照護。這些服務實行非營利性運作,向老年人提供的服務項目基本采取無償或低償形式,服務中心(站)的建設投入和日常運作及管理費用,如水電費等支出,由財政或其他資金補助,較好地解決了部分最困難的老年人的居家養老照護問題,基本服務還覆蓋了廣大有需求的老年群體。有的地方還積極探索通過中介服務組織為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老年人提供有償或微利專業化服務的路子,有效地提高了居家養老服務的覆蓋面。

(二)組織了一支由專職照護人員和志愿者(義工)相結合的服務隊伍。全省現已組織了一支由2000名左右專職照護人員組成的居家養老照護服務隊伍,人員主要以下崗失業“405O”人員為主。其中,專職人員主要集中分布在和兩市,經過一定的基本服務技能培訓后上崗,實施為享受政府購買服務的居家老年人提供無償上門服務,并已逐步向自費老人提供低償和有償服務;助老志愿者(義工)組織各市均有分布,成員以低齡健康老人為骨干,以志愿服務和時間儲蓄的方式,對居家高齡空巢和失能老人實施結對幫扶、鄰里守望、安全巡視等公益性服務。如余姚市努力實踐適合山區特色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充分發揮農村老年人協會的作用,普遍建立自然村老年人鄰里守望互助會,由60歲以上70歲以下低齡健康老年人,與高齡、孤寡、空巢、失能老人進行上門結對服務。

查看全文

區居家養老服務幾項意見參考

各鎮、街道辦事處,縣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破解我縣社會養老服務難題,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切實提高廣大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大決策;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優良保守,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更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擴大就業渠道和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適應我縣人口老齡化發展需要。滿足城鄉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努力實現“老有善養”目標,根據市《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意見》市委〔2010〕24號)和《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政函〔2008〕239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就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制定以下實施意見。

一、重要意義

以社區(村)為依托,居家養老服務是指以家庭為核心。由社會服務機構或公益性組織向居家老年人提供以生活照料、家政服務、醫療保健、精神慰藉、文化體育等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養老服務形式。

對激進家庭養老模式的補充與更新,國發展社區服務,建立養老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

查看全文

居家養老經驗交流

離休干部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搞好離休干部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老干部工作部門義不容辭的工作職責。目前,在金閶區居住的離休干部共269人,平均年齡81.43歲,其中:區委老干部局管理的44人,蘇州市各區、局管理的有225人。在269人中:生活獨居的30人,空巢家庭67人,生活不能自理需半護理、全護理的28人。近年來,我們在區委、區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把提高離休干部社區居家養老工作水平,作為新時期城區老干部工作的重點課題進行研究,精心部署,扎實推進,取得較好成效。我們的主要做法和體會是:

一、從早部署,抓好試點,探索老干部社區居家養老新模式

隨著離休干部整體進入高齡化、高發病的“雙高期”,單純的組織服務已不適應老干部的需要。為此,我們從20*年開始,就依托社區探索建立居家養老新模式。一是調研早。20*年6月,區委老干部局會同區民政局、有關街道和社區居委會分管同志進行了充分調研,建立了離休干部居住社區的分布、家庭基本情況、住宅電話、健康狀況臺賬,為推廣老干部社區居家養老工作奠定了基礎。二是試點早。經過篩選,最終確定了硬件基礎好、服務熱情較高、老干部居住相對集中的石路街道彩香一村四區社區作為首家“居家養老”試點單位,以社區養老服務為依托,日間照料、家政服務和精神慰藉為主要內容,采取上門服務和社區日托等形式,為孤老、“獨居”、“空巢”和生活不能自理的離休干部居家養老,提供就近學習、就近活動、就近得到關心照顧、就近發揮作用的“四個就近”服務。三是推廣早。在試點過程中,我們堅持邊試點、邊逐步推開,20*年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在全區全面推廣,現已實現了全區老干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全覆蓋。

二、明確責任,規范管理,構建老干部社區居家養老新機制

為推進老干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經過試點,主要建立了三個機制。

一是建立網絡機制。為使老干部在家中、在社會上都有人問、有人管、有人提供服務,我們逐步構筑了以家庭為主體、街道(社區)為依托、老干部局和區有關部門為樞紐“四位一體”的工作機制和服務網絡,在明確區委老干部局、街道、社區居委會、具體服務人員義務責任的同時,各街道社區均明確了分管領導和專兼職工作人員,建立了街道老干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向獨居、空巢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干部發放服務聯系卡,制定了定期回訪制度,做到服務人員、服務內容、服務時間、服務方法“四落實”,實現了老干部居家養老管理模式網格化。

查看全文

居家骨科護理平臺設計及應用

摘要:[目的]設計居家骨科護理平臺,選取本院行膝或髖關節置換術后病人加入該平臺,出院后由??谱o士提供專業的居家護理。[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200例行膝髖關節置換術后病人為研究對象,將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100例,觀察組術后給予居家骨科護理平臺護理,對照組術后僅給予常規延續性護理,6個月后觀察并對比兩組病人髖關節功能情況、膝關節功能情況和生活質量。[結果]觀察組出院經過居家骨科護理平臺護理后3個月和6個月Harris量表評分、美國特種外科醫院(HSS)膝關節評分標準評分、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居家骨科護理平臺可以讓??谱o士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為病人提供優質的居家護理服務。

關鍵詞:居家;骨科;護理平臺;延續性護理;髖關節置換;膝關節置換;生活質量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慢性病病人也在逐年上升,骨科病人多是采用關節置換術治療,但是由于骨科疾病的特殊性,病人恢復時間比較漫長,但現今大多骨科病人在出院后的護理多是依靠其家屬,沒有得到專業的技術指導[1-2]。雖然骨科??谱o士是具有較高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水平的護士,也是適合對病人進行居家護理的人選,但是由于人數不足,不能夠滿足病人的需要[3-4]。為解決這一現象,本省護理學會開發了居家骨科護理平臺,通過該平臺有效提高護理服務?,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行膝或髖關節置換術后病人為研究對象,男94例,女106例;年齡30歲~70歲(54.30歲±14.90歲);將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100例,觀察組行膝或髖關節置換術后給予居家骨科護理平臺護理,對照組行膝或髖關節置換術后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時間為6個月,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兩組病人出院后均給予常規延續護理方法,即出院1個月內電話隨訪,出院后1個月、3個月、6個月門診復查。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再給予居家骨科護理平臺護理。1.2.1居家骨科護理平臺的設計此平臺的架構是用基礎平臺(微信)和服務器/網絡架設的,平臺分為骨科??谱o士端和病人端,在骨科專科護士端上,有問答申請、預約申請、康復鍛煉、上傳視頻/圖片等工具項,而病人則只需要在微信搜索公眾號就可以加入,病人端擁有提問、預約、復健等工具項,可以與骨科??谱o士進行實時互通[5-6]。另外骨科??谱o士端還有會診信息、工作日歷、我的病人、診所設置等工具,方便管理病人,公眾號還會每天推送健康知識。在安全方面,對于該平臺的訪問只開通微信訪問,訪問時需要注冊,用賬號登錄,同時還具有身份驗證、過期保護、請求過濾、短信驗證、敏感詞匯加密以及異常提示等[7]。在服務器和網絡上,由專人進行巡檢,數據定期備份,同時建立一個客服與技術團隊維護平臺運行。1.2.2專科護士的選拔居家骨科護理平臺的組建選擇本省骨科專科具有10年以上護理經驗的護士,并取得本省骨科專科護士資質的??谱o士。嚴格選拔護理人員,選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工作認真有責任心的護理人員。本次研究共選擇了20名骨科專科護士,職稱均在主管護師及以上,其中1名主任護師,14名副主任護師,5名主管護師。1.2.3??谱o士的工作職責所有骨科專科護都與病人在平臺上進行互動,作為診所的負責人。另外還要在居家骨科護理平臺應用之前建立一個包括康復師、骨科醫生、骨科專科護士的團隊,統稱為骨科康復專業團隊,此團隊的作用就是幫助專科護士解決遇到的康復、醫療等問題[8]。團隊中所有的??谱o士都需要在開展工作前進行培訓,保證研究的一致性,培訓內容包括:康復居家護理平臺的使用、膝髖關節置換術和術后功能鍛煉等知識;而培訓教師則為平臺的維護人員、康復師、骨科醫生等。1.2.4??谱o士的工作內容①出院前:觀察組病人在出院前就加入居家骨科護理平臺(微信公眾號),然后由骨科??谱o士教會病人及其家屬如何在居家骨科護理平臺進行互動,教會他們如何問答、預約、上傳視頻和照片等功能。②出院后:觀察組病人出院后除了進行常規的護理方法以外,病人還可以隨時在平臺上與??谱o士進行互動、交流,平臺頁面顯示有提問項,病人有不明白的問題可以向??谱o士提問,居家骨科護理平臺的工作時間為每周7d,每周24h也就是說??谱o士會在24h內回答病人問題。另外病人還可以上傳自己鍛煉的視頻以及康復情況照片,??谱o士還可以隨時查看病人鍛煉康復情況。而如果??谱o士也有疑問之處,可以向骨科康復專業團隊以及全體??谱o士人員進行分享該案例。如果病人想進行門診咨詢或者電話咨詢,可以點擊平臺的預約項,然后??谱o士在看到病人預約申請后,根據工作流程進行安排。通過以上交互方式,不僅病人可以及時提問,了解更多的疾病知識,??谱o士還可以查看病人恢復情況、鍛煉方法等。最后??谱o士將病人的基本情況納入“我的病人”中,對病人進行雙向轉診,如果病人同意,專科護士可以將其轉診到其他??谱o士診所中,等病人病情穩定后再轉回。另外平臺還具有提醒功能,即如果病人和??谱o士沒有及時查看狀態,該微信公眾號就會進行提醒,讓病人或??谱o士及時進行互動。病人與專科護士的互動第1個月每周進行1次,第2個月~第4個月兩周1次,第5個月、第6個月每月1次。另外該平臺還具有評價的功能,病人每次咨詢完成之后,可以為??谱o士的互動態度進行評分,而該平臺則可以根據這些評分給予相應的獎勵。1.3評價標準基于解剖學和骨科功能學上評價髖關節功能和膝關節功能,觀察并對比兩組病人髖關節功能情況、膝關節功能情況和生活質量。采用Harris評分量表評估病人髖關節功能情況[9]。采用美國特種外科醫院(HSS)膝關節評分標準評估病人膝關節功能情況[10]。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11]。1.4統計學處理選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完成組間臨床指標的比較,設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喉癌術后居家護理管理策略

摘要:目的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喉癌術后氣管切開患者護理管理策略,為出院后居家護理提供參考依據。方法將2021年2—8月喉癌術后氣管切開的2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10例)和觀察組(10例)。觀察組實施喉癌術后氣管切開患者居家護理管理策略,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措施。結果觀察組無一例感染新冠肺炎及堵管等并發癥,患者氣道管理依從性高;對照組有1例發生堵管,對癥處理后繼續使用導管。兩組并發癥發生率、依從性、焦慮及抑郁量表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對喉癌術后氣管切開患者實施居家護理管理,可有效預防其感染新冠肺炎,提高患者依從性,降低焦慮和抑郁風險,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喉癌;術后;居家護理

新冠肺炎主要經呼吸道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是傳染性極強的呼吸道疾病[1],人群具有普遍易感性。絕大部分喉癌術后患者需要長期或終身開放氣道,由于呼吸改道,氣管直接與外界相通,因此是新冠肺炎高風險人群,同時也給家庭護理帶來嚴峻挑戰。筆者針對喉癌術后氣管切開患者居家護理及防護重點、難點進行分析,旨在總結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喉癌術后氣管切開患者居家護理及防護要點,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選取2021年2—8月我院20例喉癌術后氣管切開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出院時均攜帶氣管套管?;颊呒{入標準:(1)無認知功能障礙,能配合調查。(2)出院時病情穩定。(3)知情同意,愿意參加本研究。家屬納入標準:(1)住院期間每天照護患者,出院后仍為主要照護者。(2)有良好溝通、書寫能力,會使用智能手機。患者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2)同時參加其他研究者。患者一般資料見表1。

2方法

查看全文

康養與居家養老服務調研報告

一、我縣老年人基本情況

縣幅員面積2200平方公里,轄30個鄉(鎮),436個村委會,86個居委會,全縣總人口數139萬人,60歲以上老年人約28.7萬人,占人口總數的20.6%。其中:80~89周歲老年人3.2746萬人;90~99周歲老年人0.4719萬人,100周歲以上老年人108人。按照老齡社會標準,我縣己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

二、購買服務對象、標準及內容

(一)服務對象。60周歲以上的散居特困人員;60周歲以上的居家養老城鄉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失智、傷殘、獨居老人;60周歲以上的居家養老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城鄉低收入家庭中80周歲以上居家養老的老年人。

(二)服務人數及標準。2018年居家養老服務人數為49624人,服務標準每人每年300元。2019年居家養老服務人數以實際申請且符合條件的人數為準。

(三)服務內容。根據省民政廳關于印發《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導則》的通知文件要求提供生活照料服務、助餐、助浴、助潔、助行、助醫、助急等服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