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動畫片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4 21:29:2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經典動畫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經典動畫片的搞笑風格論文
[論文關鍵詞]動畫片搞笑風格審美要素
[論文摘要]“搞笑”是這個時代很多年輕人的口頭禪,他們不再像老一代的人那樣說“可笑”、“好笑”,而是一概用“搞笑”這一詞,“搞笑”是寬容里的輕松,是善意下的幽默,在當今所有動畫片的制作中,“搞笑”也正在成為一種需要,一種潮流,就像是調味品,越是優秀的動畫片越是少不了它輕靈又灑脫的身影。
經典動畫片由于其在內容上的無所不包及形式上的多姿多彩,因此,在影片的風格上,制作商們除了最初的對雄壯與優美、凝重與典雅等等的追求之外,在近幾年,隨著社會發展節奏的加速,人們生活壓力的日趨沉重。一來為了使動畫片看起來更加輕松活潑,幽默詼諧,二來也可能基于一種更大的野心一即在吸引兒童的同時,試圖也能像日本和美國在這方面的成功做法一樣——潛移默化地也達到占領成人這一龐大的利潤市場的目的。制作商們于是不約而同地便把不斷搞笑也看成了他們努力追求的一種風格。筆者將廣受成年人和孩子們喜歡的或者是新版、或者屬于迪士尼大片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白雪公主》、《寶蓮燈》、《花木蘭》等一些動畫片中令人捧腹的地方大致做了一下統計。發現越是經典的動畫片。其搞笑的場景出現得便越是頻繁,與此同時,其搞笑的手法也相應地越是不拘一格。下面筆者就將這些手法作以簡要描述:
一、借助臺詞來搞笑
主要是通過對眾多時尚語言、當紅方言和名人名言的巧妙調侃來達到搞笑效果的。
最惹人注目的是《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一動畫片。在這部以凄美愛情為主線的“現代青春偶像劇”里,把現代氣息非常濃厚的時尚語言或大眾流行的口頭禪作為佐料——不是古為今用,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今為古用,其中說得最多、也可以說是最具特色的是丑角馬文才。馬文才一副當今高干子弟(而不是舊日紈绔子弟)的樣子——之所以這么稱呼,是因為他一副時尚做派,滿嘴現代詞匯——這可是那些曾經的紈绔子弟所望塵莫及的。“時髦”是馬文才第一次亮相的時候就給觀眾留下的深刻印象。影片把他處理成了一個閃亮眩目的舞臺形象。旋轉的燈光下,踏著動感十足的搖滾樂節拍,這位花花公子扭著瀟灑的街頭舞、操一口當今樂壇最流行的rap調。他的自我介紹是邊說邊唱的:“你不能不知道我是誰我是誰”。言語中句句都在炫耀和張揚。處處都充滿了“養老津貼”、“花花世界”、“迷倒妹妹”、“帳單我pay”、“蠟筆小新”之類的詞語。與梁山伯祝英臺第一次見面,他調侃了“見義勇為。這個詞被私塾里的老學究訓斥,他暗瞎地在喊的是:“搞定、搞定!”除了這位大活寶。《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一動畫片中其他的人。包括古典美女祝英臺,手拿戒尺、聲音蒼老得都在發抖的私塾老師、或粗俗或搗蛋的私塾學友,他們的嘴里也在時不時在冒著“白馬王子”、“女朋友”、“沒水準”、“高血壓”、“退貨”、“小姐不夠用了”、“太傷自尊了”、“爹地”、之類的令人嘩然的新詞,這一點無疑為動畫片贏得了此起彼伏的笑聲。其次,是《花木蘭》中與木蘭形影不離的小壁虎木須和已經修煉成佛了的孫悟空,它們的語言也值得一提,什么“宮爆雞丁”、“三點式”、“小白臉”、“事兒媽”、“臭流氓”、“面巾紙”、“小寶貝”、“不把他打個滿臉桃花,他就不知道花兒為什么這么紅”等等的也是防不勝防,惹得觀眾動輒捧腹大笑。
經典動畫片探討論文
一、借助臺詞來搞笑
主要是通過對眾多時尚語言、當紅方言和名人名言的巧妙調侃來達到搞笑效果的。
最惹人注目的是《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一動畫片。在這部以凄美愛情為主線的“現代青春偶像劇”里,把現代氣息非常濃厚的時尚語言或大眾流行的口頭禪作為佐料——不是古為今用,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今為古用,其中說得最多、也可以說是最具特色的是丑角馬文才。馬文才一副當今高干子弟(而不是舊日紈绔子弟)的樣子——之所以這么稱呼,是因為他一副時尚做派,滿嘴現代詞匯——這可是那些曾經的紈绔子弟所望塵莫及的。“時髦”是馬文才第一次亮相的時候就給觀眾留下的深刻印象。影片把他處理成了一個閃亮眩目的舞臺形象。旋轉的燈光下,踏著動感十足的搖滾樂節拍,這位花花公子扭著瀟灑的街頭舞、操一口當今樂壇最流行的rap調。他的自我介紹是邊說邊唱的:“你不能不知道我是誰我是誰”。言語中句句都在炫耀和張揚。處處都充滿了“養老津貼”、“花花世界”、“迷倒妹妹”、“帳單我pay”、“蠟筆小新”之類的詞語。與梁山伯祝英臺第一次見面,他調侃了“見義勇為。這個詞被私塾里的老學究訓斥,他暗瞎地在喊的是:“搞定、搞定!”除了這位大活寶。《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一動畫片中其他的人。包括古典美女祝英臺,手拿戒尺、聲音蒼老得都在發抖的私塾老師、或粗俗或搗蛋的私塾學友,他們的嘴里也在時不時在冒著“白馬王子”、“女朋友”、“沒水準”、“高血壓”、“退貨”、“小姐不夠用了”、“太傷自尊了”、“爹地”、之類的令人嘩然的新詞,這一點無疑為動畫片贏得了此起彼伏的笑聲。其次,是《花木蘭》中與木蘭形影不離的小壁虎木須和已經修煉成佛了的孫悟空,它們的語言也值得一提,什么“宮爆雞丁”、“三點式”、“小白臉”、“事兒媽”、“臭流氓”、“面巾紙”、“小寶貝”、“不把他打個滿臉桃花,他就不知道花兒為什么這么紅”等等的也是防不勝防,惹得觀眾動輒捧腹大笑。
二、借助人物的動作與行為來搞笑
動畫片為了惹人發笑。同時也可能是為了讓觀眾對劇中的人物過目不忘吧,于是他們不惜對主人公的動作和行為做過份的夸張和渲染,笑是笑過了,但與此同時,卻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對人物原形及故事原形的有意或無意的顛覆和破壞。比如,在動畫片中,祝英臺和花木蘭這兩個在中國歷史上極富傳統色彩的少女形象,就不幸被戲謔了個面目全非。動畫片中她們,其現代做派和西方化行為在使人噴飯的同時也讓人不禁目瞪口呆:祝英臺大膽而開放,路遇梁山伯前,與丫鬟坐在樹下對遠處過往的男人逐一品頭論足,活像個“不良少女”:學堂里,老師在上面提問,她卻在眾目睽睽之下盯著同桌梁山伯以至癡情得居然走了神:課間邀梁山伯去后山游玩,對呆鵝一樣的師兄一次次地挑逗,問人家有沒有女朋友、說她感到好幸福、希望時間凝固、雨最好永遠也不要停;借表演之機假戲真做給梁山伯深情獻吻……花木蘭的許多做法和舉動與祝英臺一比,筆者以為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待字閨中時的木蘭滿院子喊著小狗。小白!”“小白!”然后讓小狗代她負責養雞的可笑做法、與媒婆惡作劇時木蘭身上所表現出的中國女子罕見的調皮和搗蛋、軍中暗戀、戰勝匈奴后與皇帝擁抱、久別重逢與父親的擁抱,甚至連木蘭的老祖母,她的身上也都是美國人的幽默:“下次招兵我也要去!”——言外之意是羨慕她孫女從戰場上帶回來了戰利品——一個英俊的女婿……如此等等,笑自然是笑了,可笑過之后,觀眾的心里總是會留下一些揮之不去的怪異感覺,那就是:疙疙瘩瘩、別別扭扭。
三、借助內涵豐富的細節來搞笑
中國動畫片國際化傳播研究
摘要:經典文學改編視域背景之下,中國動畫片的國際化傳播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目前在中國動畫片的國際化傳播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不能確保傳播的效果。在此情況下,應樹立正確的觀念意識,在經典文學改編的視域之下,科學開展中國動畫片的國際化傳播工作,打破傳統的傳播形式與手段,為其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關鍵詞:經典文學改編視域;中國動畫片;國際化
傳播中國動畫片在經典文學改編的視域之下,開展國際化傳播的相關工作,應該形成正確的觀念意識,改革相關工作模式,并采用有效措施進行中國動畫片的國際化傳播,達到預期的工作目標。
一、經典文學改編視域下的中國動畫片國際化傳播問題
(一)過于本土化。近年來,在民族文化急于迎合國外受眾審美情趣因素的影響下,動畫片國際化傳播的發展經常會出現過于本土化的現象,希望利用文化的差異性,在海外受眾的心理形成獨立的動畫片形象。雖然可以將本土的文化傳播,但是,卻難以受到海外受眾的支持,尤其是一些動畫片的中國“精致符碼”元素,其中蘊含著較為深厚的文化內涵,可將民族元素融入其中,卻很難得到國外受眾的接受與理解,無法更好的促使中國動畫片的國際化傳播。(二)國外動畫片產業帶來的沖擊。眾所周知,美國的動漫產業是市場化發展的典型代表,并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甚至強勢基站我國在動畫片行業的發展渠道,在此情況下,我國在動畫片創作的過程中,很容易失去自信心,原創的動畫片相對較少,甚至會生硬的模仿其他國家作品,批量性的進行翻拍動畫片與改編動畫片的生產,陷入了動畫片的國際化傳播誤區。此類問題的出現,雖然可以提升我國動畫片的產量,但是,卻會導致質量降低,誘發資源浪費問題與同質化的問題,失去國際化傳播的重要價值[1]。
二、經典文學改編視域下中國動畫片的國際化傳播措施
審美趣味變遷管理論文
摘要當代中小學生的審美趣味受外來動畫人物形象的影響從傳統走向奇異,國產經典動畫匱乏、受眾群定位的偏頗以及學校忽視課堂審美指導等是造成中小學生審美趣味“崇洋媚外”的主要原因。建議學校構建合理的影視動畫課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取向。
關鍵詞中小學生影視動畫審美趣味變遷
動畫的英文Animation源自于拉丁文字根的anima,意思為靈魂,動詞animare是賦予生命,引申為使某物活起來的意思,所以animation可以解釋為經由創作者的安排,使原本不具生命的東西像獲得生命一般地活動。動畫可以通俗的理解為“連動的系列漫畫圖像”。將二維的漫畫加以改編就可以制作成二維的動畫,從美國迪斯尼等公司最先把“連環畫”制作成“動畫片”開始。動畫發展至今,出現了Flash動畫、3D動畫、全息動畫等。影視動畫是由許多靜止的畫面串聯起來連續播放的過程(以每秒16幀或以上去播放,使人的眼睛對連續的動作產生錯覺),俗稱“動畫片”。據“中國青少年喜愛的動漫作品”調查顯示:喜歡日本動漫的人占60%,歐美動漫占29%,而中國動漫(包括港臺地區)的比例只有11%。在中國中小學生最喜愛的20個動漫形象中,有19個是“外國人”,國內只剩下一個“孫悟空”。在孩子們心目中極具分量的史努比、米老鼠、HelloKitty、皮卡丘、機器貓等形象,僅所列這5位,每年就能從中國卡通市場上“掠走”6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大。動畫產品的繁榮,影視動畫內容、形式的多樣化,都深受中小學生的喜愛,中小學生動畫審美取向出現“崇洋媚外”的傾向,而動畫片伴隨著孩子們成長。與他們“形影不離”,潛移默化中必然會導致中小學生審美趣味、審美價值取向的遷移。這是值得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深刻反思的現實問題。
一、從傳統走向奇異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審美觀。當代中小學生的審美趣味偏離傳統,追求華而不實、新潮、變異以及個性化的事物。20世紀初,人們崇尚雅致樸素,洋娃娃式的形象美,六、七十年代人們追求“崇高、優美、典雅、高貴、靜穆”的美,而如今“80后”、“90后”的學生更多的是追求審美獵奇。“爽、酷、飆、新奇”這些詞經常掛在嘴邊,他們常用這些標準對事物做出“美”或“不美”的判斷。影視動畫之所以被廣大中小學生所喜愛,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影視動畫區別于漫畫的最大特點是它具有靈動性,它把原本靜止呆板的二維漫畫、三維漫畫變換成連貫運動的“四維空間”畫面,符合中小學生“酷”、“新奇”的審美要求。隨著人們胎教意識的不斷提高,很多準媽媽會不定期的收看動畫片對胎兒進行教育,因此,可以說很多中小學生打從娘胎起就已經不同程度的接觸到了“動畫片”。他們熱衷于動畫里的故事充滿神奇和傳奇色彩,動畫世界里的人物有些有著平凡的出身,卻承擔著不平凡的使命,從其發型,服飾,配飾,行為舉止,語言等都彰顯張揚的個性。現今影視動畫作品豐富多彩,充斥著中小學生的眼球,他們對其趨之若鶩,全盤接收,缺乏辨別好壞和提煉精華的能力。中小學生生長在一個開放的時代里,剛從傳統的文化氛圍里解脫出來,急于模仿動畫中的人物形象以凸顯自己的個性(如COSPLAY:角色扮演)(圖1)。小學生只買《迪迦奧特曼》的玩具、背包、書籍,中學生攀比MICKEY、SNOOPY、BEFFYBOOP的背包、衣物、皮帶、電子產品等(米奇、史努比是知名的品牌,均取自動畫形象),甚至成年人也崇尚和追求這些動畫產品,無形中養成一種風氣。他們認為擁有這些產品就是一種“時髦”。有些影視動畫充滿了血腥和暴力的思想,在他們看來“個性”、“奇裝異服”是一種美。“血腥、殘暴”也是一種美。由于影視動畫作品種類繁多,中小學生各自喜歡的作品也不盡相同,但是諸如《蠟筆小新》(圖2)、《櫻桃小丸子》、《名偵探柯南》的口頭禪和玩味的形象,大部分的學生都耳熟能詳,而對于本國的動畫和其隱含的歷史典故、文化精髓知之甚少,他們喜愛和選擇的服飾、配飾、文具用品,自身形象、個性的表達都受到外來動畫人物的影響,為什么?
二、原因分析
現代影視動畫民族化發展特征論文
論文關鍵詞:動畫藝術中國動畫學派原創性現代性民族化特征
論文摘要:中國影視動畫藝術歷史悠久,在輝煌時期的動畫片創作形式多樣,民族特色濃郁,制作技術精湛,有著鮮明的藝術特征,在國際動畫藝術界享有獨樹一幟的“中國動畫學派”美譽。改革開放后,中國動畫得到進一步發展,電視動畫片也涌現出很多優秀作品。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中國動畫創作相對于世界動畫發展開始滯后。面對中國動畫在國際中的尷尬境地,國產動畫該何去何從?如何在傳承民族文化基礎上創新,增強中國動畫產業的競爭力,搶回國內市場,并且以一種文化戰略走向世界,讓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現在的中國和中國文化。
進人21世紀,經濟全球化潮流決定了文化藝術的國際化和多元化。在世界動畫藝術的舞臺中,中國動畫同樣經受著全球化大浪的沖擊。它從20世紀20年代初誕生到現在,已經走過了80年的漫長歷程,但其前后的歷史風貌卻有著巨大的變化,從享有“中國動畫學派”美譽到現在與“動畫大國”存在較大差距。基于此點,我們只有站在整個動畫歷史發展視野下,通過比較中國動畫在萌芽階段、繁榮時期、黃金時期和如今低迷期發展,再來看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動畫在國際動畫中的變遷,來探析中國動畫的發展之路。
一、中國動畫的五個發展階段
1.1922-1945年是中國動畫的萌芽和探索時期。1926年,中國動畫電影創始人萬氏兄弟創作了第一部動畫短片《大鬧畫室》。1941年萬氏兄弟又推出中國動畫第一部也是亞洲第一部90分鐘動畫長片《鐵扇公主》。
2.1946-1956年是中國動畫片的穩定發展時期。這時期中國動畫人開始認真考慮中國動畫創作民族化的問題,致力于動畫技藝和藝術手法的提高。1955年木偶片《神筆》是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美術片。1956年《驕傲的將軍》民族特色十足,人物造型借鑒京劇臉譜,人物動作設計有京戲之風,畫面與中國戲曲音樂完美結合,洋溢著濃郁的民族化氣息。這兩部動畫電影是“中國動畫學派”的開山之作,為當時的民族風格探索起到極大的指引作用。
我國動畫民族原創性特色探索論文
摘要:中國動畫,已經從世界動畫誕生之初時的輝煌,走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而提高民族原創性是我們的動畫創作發展的關鍵,我們必須清醒地回顧我們在動畫藝術創作上的得失,對中國動畫創作的誤區及如何走出誤區進行清晰的研究和分析,來探詢當代中國動畫創作的振興之路。
關鍵詞:中國動畫民族原創性動畫創作
作為文化產業的一個獨立門類,動畫業已在全球娛樂經濟中呼風喚雨。它集影視、音像、印刷、旅游、廣告、教育、服裝、玩具、文具、網絡、電子娛樂等眾多產業于一體,在當代經濟格局中堪稱舉足輕重。加之動畫的受眾層面廣泛,既是兒童的摯愛,也是青少年的朋友,既是很多上班族的消遣內容、也是父母高度關注的熒屏“家教”,在各個年齡層都有與之難以割舍的忠實觀眾,其影響非同小可。因而,動畫產業的現狀在我國也越來越受到政府和全社會的關注。
我國民族動畫市場和產業形勢至今不容樂觀:走俏全球的日本片、美國片在國內市場暢行無阻——占據了我們的市場份額,帶動了日美動畫衍生產品營銷,并已經連續培養了幾代“進口片”的忠實觀眾,且這種狀況仍在繼續。長期遭受夾擊的民族動畫業,在種種因素綜合困擾之下,處境相當尷尬。
一、中國動畫產業的現狀
中國動畫曾有過不凡的表現:在迪斯尼拍出第一部動畫長片《白雪公主》不久,1941年9月萬氏兄弟就在上海成功推出了當時亞洲第一長動畫片《鐵扇公主》。該片不僅受到國人的歡迎,而且還轟動了南洋和日本。雖然在造型風格和動作表演等方面不無迪斯尼的痕跡,但取材于中國神話故事的《鐵扇公主》打破了美國卡通在中國影院的壟斷局面,開創了中國自己攝制動畫長片的歷史。20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是國產動畫片兩個閃光的時代。在1985年以前,國產動畫在國際上已經贏得了不可低估的聲譽——包括《大鬧天宮》、《牧笛》、《哪吒鬧海》、《三個和尚》、《鹿鈴》和《鷸蚌相爭》在內的29部動畫片曾44次獲得倫敦電影節、戛納電影節、西柏林電影節、莫斯科電影節以及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等多項獎項。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這些動畫片都堅持不懈地追求中國自己的民族特色,使作品充滿了鮮明的中國氣派和獨特的民族風格。
傳統視覺元素在動畫造型設計的應用
摘要:我國在國際動畫片市場上也曾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通過對傳統文化的運用使我國的動畫片具有非常鮮明的中國特色,在國際上被冠以“中國動畫學派”的稱號,可見世界對我國動畫片成就的承認。我國這種以傳統視覺元素為基礎,設計動畫角色和情節的創作手法是我國動畫事業曾經步入輝煌的主要原因,現在很多動畫片制作人依然想采用這種方式來設計動畫作品,但是無論從人物造型還是故事情節上看都只具備傳統視覺元素的表,而沒有體現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導致整部動畫片作品不倫不類。筆者再次提及傳統視覺元素在動畫造型設計中的應用并不是從主觀喜好出發,可是客觀闡述了如何才能對傳統視覺元素有更好的應用,從而創造出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動畫片,讓我國的動畫事業再次走向輝煌。
關鍵詞:傳統文化;視覺元素;動畫造型設計
很多人都非常喜愛動畫這種利用特殊手法向觀眾展現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的形式,同時我國的動畫更結合了本國特有的傳統文化,在世界動畫領域具有獨到的中國特色。我國動畫事業受傳統視覺元素的影響非常大,在人物、場景、色彩、線條等都充斥著中國特色,傳統視覺元素因此也成為了我國動畫作品的標志。在動畫市場被美、日等國家大部分占領的背景下,我國動畫行業面臨著發展的關鍵時期,該如何利用傳統視覺元素進一步發展動畫事業是所有動畫人都該嚴肅考慮的事情,因此對傳統視覺元素在動畫造型設計中應用所進行的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中國傳統視覺元素的內涵
我國的動畫事業要想再一次得到發展必須從基礎抓起,因為對一部優秀動畫作品影響最大的因素就是前期制作,所以在前期的策劃和造型設計上對動畫作品進行強化是我國動畫事業發展的關鍵要素。我們都知道在一部動畫作品中造型設計非常重要,如過能夠在造型設計的過程中結合我國的動畫特色,應用傳統視覺元素進行動畫造型的設計能夠有效提高動畫作品質量。所謂傳統視覺元素指的就是具有我國傳統文化韻味的中國元素,這其中包括語言、符號、形象等一系列構成,通過這些構成的組合能夠極大體現出我國獨有的精神特色和文化底蘊。如果一部動畫作品可以將很好的利用傳統視覺元素,那么在播放的過程中不僅能夠讓觀眾收獲良好的視覺體驗,更能實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例如早年的動畫作品《葫蘆娃》、《阿凡提》以及近年廣獲好評的《大圣歸來》等,都在造型設計上對傳統視覺元素有非常好的利用,因此在我國動畫事業未來發展的道路中,要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將傳統視覺元素應用到造型設計中。
二、中國傳統視覺元素在動畫造型設計中作用
高職動漫專業通識教育對策
摘要:通識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完整人格。針對動漫專業學生不能滿足動漫企業發展需求的問題,借鑒國內外優秀教育理念及經驗,多方位提出通過通識教育提升學生藝術修養,促進動漫專業科學合理發展的對策,為其他專業發展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動漫專業;通識教育;教育對策
1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和終身學習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完整的知識、人格及遠見卓識,在教育中備受關注。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注重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實行學術人才和應用人才分類、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培養制度,強化實踐教學,著力培養學生創意創新創業能力”;“加快學習型社會建設”[1]。這些規劃綱要的發展理念和建設目標,對高校通識教育發展方向有普遍的指導意義,通識教育成為各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研究的熱點。
2動漫專業現狀
由于國家對高職院校以及動漫產業的大力扶持,我國動漫產業得到蓬勃發展。但我國動漫市場存在以下問題:①限制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瓶頸是原創性;②動漫作品及動漫衍生產品得不到合理開發與推廣。動漫市場存在的這些問題,跟院校動漫專業人才培養不無關系:強調熟練軟件使用,弱化學生藝術修養的培養(即創意與表現能力的培養),學生不懂藝術,創作的劇本或造型設計缺少藝術性,毫無創造性。藝術修養是“對于各種藝術形態的認知、分析、判斷、情意與創作,這些藝術形態包含設計美感的人類活動及其產品”以及“個人對于藝術的解析、判斷與表現能力的綜合體。”[2]藝術修養體現在思想、知識、情感、藝術等四個方面。
小議卡通動畫藝術的民族性
要了解我國動畫的民族性,首先要關注其他國家的動畫的特點。美國動畫:為了恢復動畫藝術的本質,作品力求發揮作者的個性;UPA作品風格力求保持動畫本身的趣味,單純的任務線條隨著聲音活動,作品內容源于個人的自傳回憶,有些是對食宿標準價值觀的批判,有些從人性觀點出發體現出他們民族的歷史和政治文化。而法國動畫以一種精益求精的手法,利用變換的色調使物體活動起來再現了他們傳統細膩的藝術。前蘇聯動畫藝術家則以童話樣式的動畫片來反應現實生活。日本動畫在創作理念、制作風格、敘事結構、動畫語言的探索上顯出特殊的氣質和想象力。面對同一事物我們不難發現,對待它的方法卻是各異的。這是因為他們彼此的生活習慣、文化底蘊、思維方式的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結果(動畫片)。他們的動畫片具有各自民族的特性,打上了本民族的深刻烙印。由此可見越是民族的東西越具有世界性。那體現我國動畫的民族性的東西又在哪呢?
中國動畫曾在世界動畫歷史中留下光輝的一頁,充分說明中國動畫是有實力的,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全面了解中國動畫的過去,對于今天的動畫創作大有效益。既可從中借鑒優良傳統,學到它的精華,還可找出中國動畫的不足之處,找到一條更具民族性的發展道路。
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美術電影受到國內外觀眾的歡迎和贊賞。至1986年有29部影片在國內獲獎37次,31部影片在各種國際電影節上獲獎46次,國外輿論界贊揚中國美術片,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認為它的藝術風格已形成獨樹一幟的“中國學派”。(中國動畫史上)。
五十年代前期(1950-1956年)是中國動畫的成長階段,藝術人員的增加帶來創作的發展,通過制片實踐又培養了一大批年輕藝術、技術人才為美術電影事業發展奠定基礎,攝制了一批優秀影片如《好朋友》、《烏鴉為什么是黑的》,木偶片《機智的山羊》、《神筆》等,尤其是《驕傲的將軍》和《神筆》在探索民族風格方面作了成功的實驗。
1957—1968年是美術電影鼎盛時期,百花齊放形式多樣,美術特點得到充分發揮,民族風格更加成熟和完美,同時開辟了新的表現形式,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并一舉成功。由于它具有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而受到好評,開創了發展剪紙片的新路。1960年創造了水墨動畫片如《牧笛》,把典雅的中國水墨畫與動畫電影相結合,形成了據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動畫片。
1979年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動畫長片《哪吒鬧海》問世,這部被譽為“色彩鮮艷、風格雅致、想象豐富”的作品,深受國內外好評,民族風格在它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延續。動畫片《三個和尚》是繼承了傳統的藝術形式又吸收了外國現代的表現手法在發展民族風格上做了新一次嘗試。1984年的《金猴降妖》將“民族英雄”孫悟空搬上了動畫銀幕,在表現手法上通過將傳統的民族風格和現代音樂相融合,探索民族藝術的新發展。
動畫角色造型設計方法探析
[摘要]動漫產業的迅速發展,造成了動畫設計人才的短缺。作為動畫制作專業中的重要一環,動畫角色造型成為影視、動畫、游戲、廣告等與觀眾、玩家直接互動的紐帶。其造型形象完整展示角色的職業、性格、服裝、道具,它是觀眾和游戲玩家的第一印象,它揭示出影視動畫的整體創作風格,以及隨后的動畫衍生品的銷售。將市場上動畫角色造型主流設計和職業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多個角度試圖探索一條適合職業院校動漫專業的設計方法。如:采用夸張、變形的方法強化動畫角色的娛樂性;采用擬人化的設計方式,將它們賦予人類語言、性格特征;現實生活是動畫角色設計的源泉;動畫形象設計中融入傳統民族文化元素。
[關鍵詞]動畫產業;角色設計意義;設計方法;思維方式;民族特色
1動畫角色造型在影視動畫中的地位和作用
設計師根據動畫角色的特征,通過造型語言將動畫作品的內涵和自己的審美外化成可視形象,使觀眾在觀看過程中產生審美聯想,通過角色形象來理解作品的真正含義。角色設計是根據導演的劇本以具體形象再現,是整部影片拍攝的前提條件,以此來呈現整部影片的設計風格基調,相對于電影而言,動畫片的角色等同于演員,而選擇什么樣的演員,也是動畫制作的先決條件,我們的角色形象,也就是“演員”,能夠吸引觀眾,在觀眾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旦角色形象的確立,它將成為動畫片最耀眼的商標,它決定了一部動畫影片在上市后是否成功的關鍵。因此動畫角色設計在整個的動畫制作過程中處于核心地位。
2動畫角色設計的設計方法
常規的思維方式:這也是目前制約學生創造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很多學生不敢想,不敢畫,究其原因是長期養成常規思維意識,按部就班的學習方式所導致。當我們拿到劇本后,首先解讀故事梗概,了解劇本中各種角色的性格特征、職業習慣、再來確定整體的造型設計,以此吻合動畫片的風格特點。如何在角色設計中運用各種設計方法,其實是有規律可循的,具體可以歸納以下幾個方面:2.1用夸張、變形的方法強化動畫角色的娛樂性。動畫形象往往以簡單夸張、幽默的形象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設計中,我們可以在人物正常結構的基礎上進行拉伸和變形,可以拉伸主體,也可以拉伸局部,如:在動畫片《瘋狂美麗都》中的主人翁孤兒查賓,設計師采用拉伸的手法,將人物拉長,變形,上身粗壯,下身細短使人物顯得瘦弱,無助。這種設計風格從正面、背面、仰視、俯視的角度,緊緊抓住這部具有悲情主義色彩的故事基調,夸張的變形使得人物顯得有點冷幽默。但是在使用夸張變形方法時,我們也要把握尺度,往往根據人物、自然生物的內在骨骼、結構、毛發的生長規律以及運動變化來進行的,完全脫離實際的變形與夸張是不可取的。2.2性格擬人化設計。在動畫片中,很多動植物形象采用擬人化的設計方式,將它們賦予了人類語言、性格特征,并模擬人類的動作,使得它們看起來就像身邊的人,從而產生親切感,引起共鳴。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就采用了這種設計手法,將動畫片中的蝌蚪、青蛙、魚蝦、烏龜等動物賦予了人的語言性格特征,在動物一問一答的過程中,讓人感覺身臨其境,就像生活中所見所聞,品悟小蝌蚪身上體現出來的人性優點。在《熊出沒》中,熊大、熊二同樣采用了擬人化的方法,使得熊具有像人一般的善良、忠厚、可愛的特質,加上熊自身的頑皮形象,這些元素集中于一體特別能產生戲劇性效果,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唐老鴨》、《米老鼠》更是將人的特性演繹得淋漓盡致,在詼諧幽默中給世界人民帶來無限的快樂,至今經久不衰。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到,所謂擬人化,并不是簡簡單單地讓動植物像人一樣地行走,而是在保留動物原有的形象基礎上,進行一些附加設計,對一些局部進行夸張變形,然后再賦予它們人的性格特征。如在《米老鼠》中,將米老鼠的頭部進行放大,眼睛、鼻子、嘴巴也進行夸張設計,最后呈現出來是一副活潑可愛、頑皮幽默的米老鼠形象。對于一些植物,怎么進行擬人化設計呢?如在動畫片《番茄超人》中,設計師根據番茄的原本形象,給它加上眼睛、鼻子、嘴巴,將綠色的葉托巧妙地設計成頭發,加上身體,四肢的設計,深受觀眾的喜愛。《米老鼠》、《番茄超人》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夸張和變形,并給于它們人的外貌特征和性格傾向從而獲得成功的經典案例。2.3現實生活是動畫角色設計的源泉。動畫角色形象大都是從平時生活中得來的,設計本身就是一個認知的過程,作為設計主體,都是社會生活在頭腦里的一種審美的反映。設計師除了打好必要的基礎,要更多地去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能夠看到和體會到常人所看不到的事物。所謂“藝術來源與生活又高于生活”,這句話的含義是:雖然設計靈感來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照搬生活中事物,而是一種再創造,是對生活中的事物的再提煉和加工,采用取舍的方式,舍棄一些不必要的元素,留下有價值的元素,再加上設計師本人的設計理念,最后物化為藝術形象,因此藝術又高于生活。例如《熊出沒》這部動畫片,根據其導演丁亮的設計解說,光頭強這個人物設計的靈感來自于《熊出沒》電影的導演劉富源,而且其片中的好幾個角色都是來源于該公司的員工,如大馬猴和二狗就是根據該公司的兩位美術設計人員的性格與形象進行設計的。在經典動畫片《黑貓警長》中,黑貓警長的原型來源于一只黑白相間的短毛貓。HelloKitty承載了無數女生的少女夢的設計原型,根據官方公布的原型不是一只貓,而是一位1974年11月1日,出生于英國倫敦的,性格開朗、善良可愛女孩,名叫凱蒂•懷特(KittyWhite)的女孩。這些經典的動畫形象其實都來源于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人物、動物,但是通過設計師的加工和提煉最終設計出深受觀眾喜愛的角色形象。2.4傳統文化符號的運用。怎樣在動畫形象設計中融入傳統民族文化元素呢?首先我們有必要了解和學習中國傳統藝術。如:民間的年畫,石窟壁畫,剪紙藝術,蠟染。在戲曲方面,更是有許多的藝術元素值得我們去借鑒。如:京劇、越劇、黃梅戲等。我們可以借鑒這些戲曲中的人物造型,臉譜的妝飾,服裝樣式,包括演員們的各種戲曲動作、表情,將這些元素合理的與現代設計理念相融合,并結合數碼動畫技術來實現再創造。在《白頭葉猴之嘉猴壯壯》這一部動畫片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些地方特色的民族藝術融入其中。這部動畫片以壯族先祖在2000多年前花山巖畫為主要背景,影片中的動畫角色設計服飾則借鑒了壯族民族的壯錦元素,在道具設計方面則借鑒了壯族獨特的銅鼓、繡球等元素。特別是在動畫片中融入了壯族特有的民間歌舞和祭祀活動儀式。這部動畫片成功地將這些民族元素融入到其中,是一次大膽的嘗試,足可以證明在當今動畫領域,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政府和動畫人士的重視。那么,怎樣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動畫角色設計中呢?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1)了解學習中國各民族傳統文化藝術。包括傳統戲曲,各類巖畫、壁畫、泥人、糖人、剪紙藝術,皮影戲、木偶劇等。2)嘗試在角色造型設計中借鑒中國傳統戲曲的臉譜、服裝、道具、舞臺設計、語言與動作。3)裝飾色彩、圖案的運用。可以將戲曲臉譜、陶罐色彩紋樣,瓷器裝飾圖案、中國水墨山水、少數民族蠟染,刺繡等藝術,融入到動畫造型設計中,使角色形象更具傳統特色和寓意,這也是一個國家動畫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所以,我們應該主動地去挖掘、借鑒、探索傳統的藝術財富,依托現代數字技術,從而激發動畫創作靈感,創作出屬于世界的優秀的動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