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短篇文章范文
時間:2023-03-24 15:56: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經典短篇文章,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10年山東高考語文試題的整體特征可以用“中規中矩,四平八穩”來概括,試題難度較2009年有所下降,基礎知識、古文、詩歌、默寫、語言運用難度不大,社科文閱讀出題角度多變。下面筆者就今年高考的選做題做如下評析。
一、選用經典文本。文本思想價值較高
2010年的兩道選做題,文學類文本節選自老舍的小說代表作《駱駝祥子》,實用類文本選自普利策獲獎新聞作品。思想主旨上,小說著力從側面展現祥子樸實、勤勞、真誠的精神品格,而新聞《她只能活7小時》則體現了尊重生命、團結自信的精神信仰。兩篇文章都具備極高的精神價值和社會價值,對引導學生接觸經典、閱讀經典起到很好的引導和鼓勵作用。
二、均衡選作難度??s小得分差距
今年的選做題,在體裁上,一個是小說,一個是新聞,理解難度較往年(2009年為哲理散文和訪談)有所降低,兩者各自都緊扣文本特征出題,與此同時讓考生在得分上盡量縮小差距,保持平衡。小說《駱駝祥子》理解起來相對難度稍大,但出題角度緊貼文體特征,從小說的構思脈絡、人物特征、語言風格、謀篇特點等角度進行考察,均屬常規傳統題型,考生審題作答有的放矢、得分把握較大。新聞《她只能活7小時》的結構較為簡單,主旨理解難度不大,但審題作答的開放性較大,如第一題考察“這篇報道以順敘的方式寫作,并特別突出了時間”的構思目的,最后一題“評價這篇報道的社會價值”。這兩道題有利于學生開放思考的同時也增大了失分風險。
總而言之,2010年的兩道選做題成功地在文體特征、題型設置兩個方面實現了均衡難度,縮小了得分差距。
三、宏觀考察與微觀把握相結合
這兩篇文章既有在微觀上對段、句理解,如每篇文章的前兩題;又有對文章結構、語言、人物形象、思想主旨的宏觀把握。兩者賦分比例約為4:6,這在2010年全國各地的作品閱讀中非常明顯(見2010年高考現代文閱讀出題角度統計表)。
篇2
關鍵詞: 西班牙語專業 低年級 泛讀教材 選擇和使用
西班牙語在全球是僅次于英語和漢語的第三大語言,但長久以來在我國一直都定位為小語種,一般只在大學專業課或者二外課程中設置,開辦的學校也非常有限。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對外聯系和貿易活動的擴大和頻繁,我國對西班牙語的專業人才的需求呈現急劇增加。許多高校都新開設了西班牙語專業。
西班牙語教學在全國與同類其他語種相比是起步比較晚的,發展也比較緩慢。大多沿襲在國內最權威的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教學體系。其中,基礎課程中除了貫穿前后的精讀課程外,就數泛讀課程最重要了。在泛讀的教學中,教材的選擇和使用又至關重要。
國內西班牙語教學使用的教材主要有國內出版教材和國外原版教材兩種。
一、國內出版教材
(一)《新編西班牙語課本》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外研社出版的《西班牙語閱讀課本》基礎上更新出版的2000年《新編西班牙語閱讀課本》,主要由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老師選編,是市場上很長一段時間內唯一的一套泛讀教材。這套教材因為和精讀課程的教材《現代西班牙語》進度貼合,深受教師歡迎。
《新編西班牙語閱讀課本》一共是四冊。所有選編的文章都從國外原版教材或者書籍中摘取,保證了文章的原汁原味,而且每一冊的難度設計都是梯度上升的,是配合精讀教材的補充讀物,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閱讀能力,擴充詞匯量。課本的編寫人還給每篇文章附上了生詞的中文解釋,降低了閱讀的難度,減少了查閱字典的時間。
這套教材雖然是早前《西班牙語閱讀課本》的更新,但十年的使用周期,還是讓一代新過一代的學生覺得其中的文章稍微乏味或者古舊了一點。所以這套教材現在更適合作為學生課外的讀物,定期布置、定期抽查,然后在課堂上花少量的時間給學生解答其中的語言難點。
(二)《西班牙語閱讀教程》
《西班牙語閱讀教程》作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由上海外國語大學牽頭,聯合幾所知名高校的老師一同編寫,經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計劃出版四冊,截止到2010年8月已出版前三冊。
這套教材在很多方面都作了改善和擴充。首先,每本教材的體例都非常的清晰,每冊十八個單元,剛好用于一個學期。每個單元都設三篇文章,三篇文章對閱讀要求都作了不同的要求,在《編寫說明》中對如何使用作了詳細的說明。其次,這套教材不再是簡單的文章和材料的選取,增加了主題的設計和課后練習的內容。最后,對于文章中出現的疑難句型進行了解釋,文章中的生詞也采用了西語解釋,更有利于學生準確掌握生詞的意思。
通過這樣的編寫和設計,泛讀課本從簡單的閱讀材料的集合變成完整的有教學主題、教學內容和教學檢測的系統體系。而且,本套書籍沒有提供答案,雖然對于老師的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確實杜絕了學生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另外,課后習題的設計緊貼全國西班牙語專業四級考試的題型,也可以在資源極度匱乏的大環境下,提供給學生一些練習,可以更好地提高相應的應試技巧。
二、國外原版教材
(一)ANAYA出版的閱讀讀本
一般使用比較多的是ANAYA出版的一套經典作品縮寫改編的系列圖書。這套書籍一共分為初級、中極和高級,分別以黃、紅、綠三色區分。主要以篇幅長短、詞量多少來分等級。一本書即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每個故事后面有一些問題。書后還附有詞匯表和問題答案。這套書籍主要選取西班牙的經典文學作品,如《小賴子》、《熙德之歌》、《堂?吉訶德》、《三腳帽》、《玻璃碩士》等之類的名著改編,而且書前都有作品作者的一些簡單介紹。這可以讓學生對這些作品和作家有初步的了解,為將來他們閱讀原作打好基礎。這些書籍在近幾年的新版中都附帶朗讀的CD,即是有聲書的形式。所以,閱讀之余,還可以讓學生做聽力練習。
(二)SGEL出版的閱讀課本
SGEL出版的閱讀課本種類繁多,可以滿足各種不同需要。
《新西班牙語故事》(Nuevas narraciones espa?olas)是一套讓閱讀變得很輕松的一套叢書,一共是四本,也分初、中、高、特級。叢書全都圍繞一個叫托維斯(Tobías)主人公展開,每本包含五十個小故事,短小精悍,趣味無窮,有很典型的西班牙式的幽默。這套叢書出版較新,其中有一些非常實用地道的西班牙表達方式。每篇文章后也有一些詞組句型的西語解釋,還有一些設計的問題,但最有意義的是從文章延伸出的可供學生討論的話題。
這套叢書,或者讓學生課外閱讀,課堂上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或者老師在課堂上朗讀這些文章并提問,以聽力理解的方式來檢查學生理解的情況。最后,還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書后的話題。這樣的使用,可以讓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同步得到訓練和發展。
《短篇閱讀故事》(Historias breves para leer),這套書有初級、中級和高級三本,故事比《新西班牙語故事》中的略長,每篇大概有1500個詞,但都比較簡單。適合在大一下和大二上使用,而且因為篇后有很多關于語法、詞法的練習,這套書籍適合做課堂上的快速閱讀練習。
除了以上的兩套叢書外,SGEL還有許多專為學習西班牙語的外國人設計的消遣類的閱讀書籍,都是一些偵探類的小故事,也可以推薦給學生在課外使用。
以上主要羅列分析了國內外現有的可以利用的泛讀課教材,但這些大多僅適合在課堂上使用。泛讀課的教學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充學生的知識量和詞匯量,而這樣僅僅通過每周兩三頁的閱讀量是達不到目的的。所以,課外的大閱讀量是必需的。隨著網絡的普及,閱讀資源的收集雖然簡單很多,但是資料的篩選尤其重要,這其中教師需要承擔主要的責任。
三、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資料的選擇和使用
低年級的學生,因詞匯量有限,語法結構還不健全,所以適合的原文讀物并不是那么多。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選擇。
(一)國外的兒童讀物
從語言本身來說,這是最適合低年級學生的泛讀讀物。但是從內容上來說,有的時候會稍顯幼稚。需要選擇一些語言簡單,但思想性豐富的作品。總結使用過的一些材料,有這些推薦:關于一個戴眼鏡男生小馬諾林(Manolito Gafotas)的系列故事,女作家埃爾維拉(Elvira Lindo)為這個人物一共創作了七本小說,這個系列都適合低年級的學生閱讀,語言幽默,而且口語化。曾經獲得過西班牙行星獎(Premio Planeta)和納達爾獎(Premio Nadal)的女作家安娜?瑪利亞(Ana María Matute)的兒童文學作品也比較適合二年級的學生閱讀,雖然是講述以兒童為主人公的小說,但其中刻畫的卻是孩子的殘忍和無知,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其中如長篇《尤利西斯號的偷渡客》(El polizón del Ulises),短篇如《干枯的樹枝》(La rama seca)等都是很好的淺易讀物。
(二)從英文翻譯的西語作品
因為是翻譯作品,所以一般使用的詞語也比較簡單。從英文到西班牙語的翻譯比從英文到中文的翻譯保存了更多原文的風格,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初步體會一下翻譯的奧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哈利?波特系列。有中文譯文和電影的鋪墊,可以讓學生很快地融入到書籍中。
泛讀課程在西班牙語的基礎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課程。借用另外一種語言,打開另外一扇更大的門,直接了解更多的國外社會文化動態。不是單純學習語言本身,而是以文化文學為載體來學習并提高外語水平。相信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會從這樣的閱讀中受益匪淺。
參考文獻:
[1]岑楚蘭,蔡紹龍.新編西班牙語閱讀課本[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陸經生.西班牙語閱讀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篇3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自主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174-01
在新課改要求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以及自主能力培養,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興趣愛好,組織小學生自主閱讀,強化小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從基礎上奠定小學生熱愛閱讀,正確閱讀的能力,有效推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創新。
一、強化師生互動,營造良好環境
師生互動是促進課堂有效信息交流的關鍵,在培養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創設師生互動機制,教師作為小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與引領者,必須要以飽滿的熱情、高昂的情緒去感染學生,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示范導讀,將自己的情感傳遞給學生,同時配合音樂、語言、肢體動作,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喚起他們與教師互動、交流的欲望,進而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心態。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朗誦、表演等方式,強化他們對文章內容與內涵的理解,在強化學生自身情感體驗的同時,也增進了師生交流。
比如:《秋天》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秋天唯美畫面,或者利用肢體語言以及表演的形式,展現秋天落葉優美意境。在課堂上,教師首先為大家亮度課文,之后鼓勵學生來扮演課文中各種秋天的景象,之后教師帶領學生想象秋天的美妙情境。這樣學生對課文內涵的理解會更加深刻,這種師生互動的方式,能夠強化學生自主閱讀意識,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設置雙份主體,體會閱讀之趣
不同于高年級學生的語文知識理解能力,低年級學生對于課本的理解方式,與其有著鮮明的特點。出于對聲、韻有較強的敏感度,因此,可以對低年級學生采取多樣化閱讀教育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確保學生對課本知識有全新的理解和感悟。作為語文教學的主要范式,“以讀促思”的教育模式更適合低年級學生使用。將比較大型的文章縮短到篇幅較小的課文,學生閱讀更加容易,理解的也更為深刻、透亍1熱紓貉∪∫歡ǖ氖詞、短篇文章,讓學生找到語言平仄押韻規律,使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提高閱讀的興趣。教師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興趣,提高學生的個人閱讀能力。
例如:學生在學習《木蘭從軍》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要為學生解決字詞句障礙的問題,然后學生仔細閱讀整篇文章,并思考文章大意,教師應帶領學生進行思考,通過仔細閱讀文章的重點內容,培養學生發散式思維,讓學生結合一定的歷史資料和文獻,提高學生的個人理解能力,確保最終的理解方向不偏離主題。教師可以詢問:“為什么花木蘭要女扮男裝?為什么她從軍這么久沒人認出她是女的?”,學生按照教師的提問,仔細閱讀課文并找到問題答案。這種帶著問題思考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閱讀文章,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閱讀文章的迷茫,讓學生快速的找到所需要了解的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個人閱讀能力。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結合背景資料,掌握正確的閱讀和理解方法,教師要觀察學生是否提升了個人能力,成功地扮演引導者的角色。
在閱讀這篇文章以后,許多學生的思維仍然無法脫離文本內容,教師為了讓學生對文章有深層次的理解,需要降低姿態,與學生平等地進行交流,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想法,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三、精細文本解讀,激發閱讀之思
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應該注重文章的細節,發現那無法察覺的小處,才能擁有大的智慧。比如說,一個大型活動需要有多個小細節共同組成,雖然每個細節較小,但是卻能通過這些小的細節,反映出教育的智慧和哲學,成功的教師也一定對這些細節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和推敲。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點,是讓學生擁有自我分析并思考文章的能力。通過對字詞的認真分析,能夠進一步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從根本上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需要夜以繼日的磨練學生的意志,注重教學中的設計細節,確保學生在學習語文課程知識的同時,能夠更加關注文章中的細節,找到解決問題的“點”,并擁有堅持不懈認真學習的毅力,才能進一步提升個人能力,收獲自主學習、閱讀的快樂。
在小學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語文低段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顯得更加重要。語文教師要將學生實踐創新引導、豐富其人文內涵作為重點,以創設師生互動機制、深入挖掘課本價值、把握重點為主,真正落實學生自主閱讀培養,以此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本文對小學語文低年級學生自主閱讀教學中的相關策略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為相關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并為小學語文教育閱讀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有所促進。
參考文獻
[1] 陳美麗.切莫冷落小學語文“自讀課文”――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自主閱讀的重要性[J].課外語文.2017(01)
[2] 陳 芬.淺談農村小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養成[J].新課程(小學).2016(01)
篇4
關鍵詞: 小說《最危險的獵物》 扎洛夫人格分裂 社會達爾文主義
《最危險的獵物》(The Most Dangerous Game,1924)是美國短篇小說作家理查德?康奈爾(Richard Connell,1893―1949)的代表作,曾榮獲歐?亨利短篇小說獎,并被搬上銀幕,在美國幾乎家喻戶曉。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的《現代大學英語精讀4》和《現代大學英語閱讀4》同時收入這篇小說,可見作為美國短篇小說經典,它的地位毋庸置疑。本文通過細讀的方式來分析《現代大學英語精讀4》第九單元對該小說的節選,主要探究扎洛夫的雙重人格,從而揭示其人類中心論的價值觀所帶來的災難。
一、舉止優雅的文明人
扎洛夫給瑞斯福德留下的第一印象極深:舉止文明,談吐文雅,很有教養,長得也帥,尤其是他那漆黑的眉毛與胡子,簡直“像外面的夜色一樣黑”,還有那漆黑的眼睛,黝黑的面色。扎洛夫的彬彬有禮最先體現在他與瑞斯福德的對話當中:“榮幸地歡迎著名的獵手瑞斯福德先生光臨寒舍?!薄罢埌?,瑞斯福德先生,讓伊凡給你帶路。你需要換換衣服,吃點東西,休息一下。”扎洛夫禮貌的言語,周到而善解人意地款待瑞斯福德,使讀者對他產生一個好印象:良好的素養、謙遜和熱情好客。在向瑞斯福德提議進行獵人游戲時,他并沒有開門見山,而是說當天晚上他們兩個要打獵,似乎兩個人是地位平等的游戲參與者,而實際上扎洛夫是獵人,瑞斯福德成為了獵物。他還使用了這樣的句子:“我可否斗膽給你提個建議,你會發現我的游戲會比伊萬的要有意思得多?”他非常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意思:如果瑞斯福德不接受他的提議,就會被扎洛夫的助手伊萬鞭打致死。這樣把瑞斯福德逼上絕境,使他不得不參與這次殘忍的游戲。游戲開始之前,將軍也大方地說如果自己輸了會心甘情愿接受這個結果并立刻釋放瑞斯福德。他善意地提醒瑞斯福德那些危險的地方,比如“死亡沼澤”,還給他提供了不錯的裝備和足夠的時間來躲避他的捕獵。說完這些他深深鞠了一躬,非常紳士地離開了房間。這一切都體現了將軍盡量使這場較量變得公平。在幾個回合較量中,扎洛夫自己受了小傷,失去了助手,但他并沒有惱羞成怒,反而非常享受這種刺激的游戲。在第四輪較量中,瑞斯福德慌忙跳入大海,扎洛夫以為瑞斯福德喪命,然后回到住處。作者敘述的是一段非常悠閑、愜意和舒適的場景:扎羅夫輕呷著白蘭地,點燃一根香煙,哼起《蝴蝶夫人》的曲子,晚飯吃得格外的香,在書房里讀了好一會兒的書,到了十點鐘才起身前往臥室,他感到雖然疲倦但心情十分舒暢。即使發現瑞斯福德出現在臥室中,他也并沒有亂了陣腳,也沒有認輸,而是欣然接受和瑞斯福德的最后較量。所以,從整篇文章來看,一個文明人的形象躍然紙上,扎洛夫接受過良好的教育,通曉幾門外語,懂得欣賞歌劇,見多識廣,足智多謀,內心堅強。但是,讀者切不可被他彬彬有禮的外表所迷惑,在他文明的外衣下掩蓋的是一顆殘忍粗暴的心。
二、喪失人性、兇惡殘暴的野蠻人
扎洛夫曾是俄國的一名哥薩克將軍,十月革命后他逃離俄國,來到荒島,捕獵成為他生活的唯一內容,乃至全部意義。漸漸地捕獵對于他來說越來越輕而易舉,他也越來越厭倦,不僅厭倦了捕獵,而且厭倦了生活,簡直到了要自殺的地步。直到他想出了一個新的捕獵方法:獵捕人,因為人會思考,會推理,越難捕到,越能給他的捕獵過程增添刺激性為了尋求刺激,滿足自己捕獵人的需求,扎洛夫竟然利用燈光向海上的船只發送錯誤的信號,把船只引到滿是礁石的航道上,好讓船只觸礁,然后逼迫到島上尋求救援的船員成為他的獵物。這是不折不扣的謀殺,但在扎洛夫看來,這不過是一場游戲,是一種經過獵物自由選擇的、絕對公平的fair play,因為來客是“自愿”選擇打獵的。而瑞斯福德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狩獵家,他的到來意味著扎洛夫終于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對手,這一場狩獵活動必定充滿刺激,值得期待。
開始時,他極力表現友好,拉攏瑞斯福德參與到這場刺激的游戲中,在瑞斯福德拒絕之后他又婉轉地說,要么做自己的獵物,要么做伊萬的鞭下之鬼。總之,瑞斯福德面前是死路一條,不得不接受這場殘忍的以生命為代價的游戲。隨后,扎洛夫在對瑞斯福德的善意提醒時,提到了“死亡沼澤”,這是個危險的地方,“一個蠢貨到過那里。最可悲的是拉扎勒斯也跟了去,它是我最好的獵狗。”(264)言外之意是,一條人命沒關系,可惜的是獵狗不能再替我棵了。在扎洛夫眼中,人命還不如狗命值錢,這表現了他對人生命的不屑一顧。在游戲結束后,他回到臥室,在休息之前,他對獵狗說:“下次會有好運的。”因為扎洛夫通常會把捕獵到的人喂狗來犒勞它們,可是這次他的獵物瑞斯福德逃跑了,只希望下次能捕到獵物來做補償了。
三、社會達爾文主義毒化下的死魂靈
扎洛夫之所以慘無人道,歸根結底,是他腦子里根深蒂固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思想在作怪。社會達爾文主義認為達爾文進化論,特別是它的核心概念――生存競爭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類社會中也是一種普遍現象,并在人類的進化、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這種思想常被用來強調人種差異,階級存在的合理性,以及戰爭的不可避免性,等等。以英國哲學家斯賓塞為代表的一些西方學者受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提出“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觀點,認為人類分為強者與弱者、獵人與獵物,適者生存。對許多西方人來說,人類社會就是一個大獵場,統治它的是叢林法則。在這些思想的熏陶下,扎洛夫認為生活是強者的專利,弱者的職責就是為強者提供娛樂。在他眼里,他捕殺的水手都是人渣,不管是黑人、白人還是混血兒,他們20個人合起來也不及一匹純種馬或一只優秀的獵犬值錢。
可以說,扎洛夫絕不是一個普通的獵手,而是一個現性主義者,他把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乃至社會達爾文主義發揮到了冷酷和荒謬的極端,儼然以一個哲學家、分析家的口吻,冷峻地分析把人當做獵物的理由(“我必須創造出一種新的動物來獵取……理想的獵物應該具備哪些特點?答案是:必須有勇氣,有智謀――而最重要的是――必須具有思維能力。好在有一種動物能夠思維?!保τ谠宸騺碚f,生活是強者的,弱者存在的意義只是為強者提供樂趣。正是在這樣一種思想支配下,他才會設下陷阱謀殺同類,也正是這樣一種思想使得他能夠毫無罪惡之感地、談笑風生地描述自己一手制造的海難,談論他所獵取的對象(“我獵取的不過是世上的渣滓――不定期貨船上的船員。”),甚至認為自己給對手那么多的優惠和讓步是絕對的慷慨大方。
但是,這種世界觀帶給他的只是短暫的刺激和成就感,最后他遇到了真正的對手――瑞斯福德。在這種變態的世界觀的作用下,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落得玩火自焚的可恥下場。
扎洛夫的外在和內心之間形成了一個悖論:內心越是野蠻,語言越是禮貌;行為越是殘忍,舉止越是優雅。細致周到、關懷體貼、彬彬有禮、溫文爾雅的言辭和禮節終究遮蓋不住扎洛夫邪惡、野蠻、殘忍、的本性。扎洛夫之類的“文明人”居然為了尋求刺激不惜設下陷阱謀殺同類,視殺人為游戲,把人的生命看得一文不值。人性何在?道義何在?而且,扎洛夫之類在現實生活中并不鮮見,無法設想,這種弱肉強食的游戲倘或延續下去,蔓延開來,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類文明將走向何方?對于整個人類來講,這種游戲難道不是最危險的嗎?
經過三天的磨難,瑞斯福德體驗到了被追捕的感受――恐懼,對痛苦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最后,瑞斯福德終于戰勝了死亡,贏得了這場游戲,瑞斯福德世界觀肯定會發生變化,不會像以前那樣打獵了。故事的結局反映了作者的信念。成熟的讀者應該超越獵人追捕獵物的故事去追尋這篇小說的政治和道義主題。
參考文獻:
[1]Connell,Richard.The Most Dangerous Game[A].In Hou Yiling (ed) Contemporary College English:Companion Reader 4(C)Be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2]吳麗.最危險的游戲,最野蠻的文明[J].濟南大學學報,2006.05.
篇5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能較熟練地運用讀書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小學語文教學的編排在內容和數量上都受到局限,一個學期單靠教材上的幾十篇課文根本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這就需要大量的課外閱讀來補充“營養”,但學生如何來閱讀課外文章呢?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內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傳授方法,培養學生掌握、運用閱讀方法的能力,讓他們能夠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游。下面我就介紹幾種讀書方法。
一、巧設疑問,博覽群書
讀書時帶著自己渴望解答的問題去讀,邊讀邊思考,達到基本上讀懂課文的目的。如在教學《女媧補天》這篇文章時,我在上課前幾分鐘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引出疑問,如①女媧為什么補天?②女媧怎樣補天?③結果怎樣?等等,讓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去讀課文,使學生不盲目、有目的的讀。這樣一來,學生都知道必須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在平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有意識的要求學生看一些課外讀物,組織安排一些文學業余活動,讓各年級的小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逐漸提高他們的閱讀總量。低年級的學生,老師可以講一些童話故事、神話故事、寓言故事……這類書本有《西游記》、《封神演義》、《安徒生童話集》、《伊索寓言》等,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積累一些原始素材。到了三年級,讓學生逐步接觸一些現代文學作品,如魯迅、郭沫若、巴金等文學大師的短篇文章,并在班級中開展一些相應的文學活動,可以形式多樣,內容自行設計,包括敘述故事情節,說感受,討論問題等,加強學生對內容的記憶。高年級的學生,要求適當高一點,讓其慢慢接觸一些中國現代和古代的文學名著以及外國文學經典名著,為以后學生持續閱讀打好基礎。我們讓學生閱讀的目的,在于讓其汲取更多的文學養分,而不是去增加學生學習以外的負擔,為此,我們必須得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質與量。(1)要求學生有目的、有選擇的讀書。由于小學生所處的特殊年齡階段、使得他們辨別事非的能力有限,在要求閱讀時,要加以正確引導,不然學生凡是厚一點的書就看,看不懂的書也看,不該看的書也拿起來看,反正是老師要求讓看。這樣既加重了學生地負擔,不但給學生的學習帶來負面影響,而且效果也不會好的。(2)讓學生從開始讀書便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每個學生都用一本專用的筆記本,在平時閱讀中將自己認為精彩的句子,優美的修辭,好的用詞……可以摘錄下來,在空閑時可以拿出來琢磨琢磨,以加深記憶,循序漸進,閱讀中積累一些原始的東西。引導學生寫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之類的,加強對內容的理解,也可以幫助學生恢復記憶。
二、激發興趣,摘錄語句
中國有句古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時一邊讀,一邊想,一邊勾畫,畫出本課生字詞,并注上音;畫出重點詞語和句子以及自己喜愛的詞句;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號。通過閱讀,在課本上留下自己“鉆”過、“爬”過的痕跡。當然,閱讀時也要對必要的詞句等作適當的摘錄,如麗詞佳句、難詞難句、文章主旨等,逐步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學生會不會因為興趣而讀書,喜不喜歡找一些好書看,重不重視閱讀,這都會影響到他們的閱讀習慣。興趣是人所有行為的原始動機,也是人產生活動行為的意識源、學生會不會去自動閱讀一些課外讀物,接觸一定量的課外有益讀物,歸根結底他們有沒有一種原始的閱讀動機,是否具有這方面的意識,這正是我們最值得思考的地方。開展多種相關的班級或學校大型的文學活動,通過活動滿足學生在優越性上的表現欲,使學生愛動易動的天性得到釋放。開展和舉行一些如: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摘錄筆記評比、速擬提綱復述比賽,心得體會交流活動等,由易而難,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開展一些不同類型的活動,更有效的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圍繞小學生天生愛表現的特點,讓每個學生都有參加的機會。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最大限度的激起學生的表現欲,強烈的表現欲促使學生產生一種自我主動閱閱讀意識,這就是我們所期望出現的,也正是激起學生閱讀興趣的重點所在。多表揚,鼓勵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所取得的點滴成果,肯定他們的付出。如果條件允許,進行一些必要的物質獎勵。這也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一個方法,說起來容易,平常做起來就難。切忌因為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出現的小錯誤,小過失而批評、指責,小學生逆反心理強,這樣會使學生閱讀興趣受到影響。
三、擴大讀量,汲取養分
在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過程中,要善于加以引導學生學會和掌握利用工具書解決一般性的問題,例如不會的字詞,不懂的生活常識用語等。
篇6
每到世界讀書日,朋友圈里從不讀書的人又開始秀讀書了。這沒什么不好的,秀讀書這件事情,不比秀名牌包包更不靠譜。我也有自己的偏見,覺得秀讀書總比秀包包好。
名牌包包我秀不起,讀書,我總可以跟土豪們同臺共秀吧。
在讀書面前,人人平等。
讀書本來是現代人必需做的一件“必要的事情”,與空氣、水分、食物一樣必要,但是,因為目前盛行的極端“功利主義”的影響,人們把讀書看成是無用而奢侈的消費了,那個時間浪費在閱讀上,不如去購物,不如去喝咖啡。我們對自己的身體太好,而常常忽略自己的精神需求。
讀書,是“智人”與地球上其他生命的根本區別。
“世界讀書日”我一般沒空讀書,沒空秀讀書。我忙得很。首先,我要到圖書網去看誰有優惠,而“趁火打劫”,趕緊把放在“購物籃”里等待時機的那些書買回家。
這些年物價飛漲。雖然書籍也漲價,但總體來說比雞蛋、水泥和地皮便宜多了。每次買書、尤其是買了打折很厲害的書,我都感到很內疚,似乎又占了誰的便宜。
這種小農心態,這種小富即安的滿足感,及由此萌生的惴惴不安感,很像是過去小地主小富農――其實沒什么財產,多收三五斗就嚇得直哆嗦,恨不得挖個地洞把自己藏起來。
卡夫卡寫過一部短篇小說《地洞》,里面的主人公每天都忙著在修“地洞”,他/它小心謹慎,心驚膽戰,總覺得自己會煩什么錯誤,導致天敵輕易地侵入自己的領地。為此,他/它不斷挖洞,從一室一廳拓展到三室兩廳,還挖了一個逃跑暗道,隨時打算開溜。即便如此事無巨細地去彌補各種可能的過錯,但他/它仍然惶惶不可終日。
莫言也寫過一部短篇小說《地道》,主人公方山在自家院子里挖了一個地道,把超生又懷了新一胎的老婆藏在里面,像對付日本鬼子一樣與計劃生育工作隊斡旋,斗智斗勇,在極其簡陋而艱辛的環境下,他為自己的老婆接生了一個兒子,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地洞》與《地道》,是我讀過的最令人不安的小說。還是讓我們來談談更加快樂的閱讀吧。
我現在對閱讀的思考有了很大的變化,經典閱讀固然很重要,但我更推崇“面向未來的閱讀”。此前,我還專門做了一個與“萬物互聯”和“人工智能”相關的推薦閱讀書目。雖然是一名文科生,但是我也有提升自己科學素養的強烈愿望。
互聯網時代,人類的知識生產力得到了從未有過的激發,用發明家、未來學家雷?庫什維爾的說法,是“指數級增長”。這導致在知識爆炸面前,一切都是新的,知識在快速地生產出來,而讓過去的知識迅速地變舊――包括我這篇文章。
很少人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大多數人仍然抱殘守缺,守著“經典”在那里一唱三嘆,搖頭晃腦,如同卡夫卡《地洞》里那個不知名的動物。
我把知識分為“高保值知識”和“高折舊知識”兩種。
作為一個現代人,區分這兩種知識,并更為高效地、有針對性地閱讀,尤為重要。
從閱讀角度來說,找到一個自己熱愛的領域,不斷深入下去進行“深閱讀”,而形成你自己的獨特趣味,并創造出“一個人的書架”,是最重要的自我激發和創造性的閱讀。通過這種長時間的閱讀和積累,你就創造了你自己,或者說,你協同另外一種力量來共同創造了一個“新人”。
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的著作,是我的“一個人的書架”里最重要的藏書之一,不僅僅為了擺設,而是經常搬到床頭翻閱。
卡爾維諾的《我們的祖先》三部曲,我非常喜歡,常向學生和家長們推薦,其中《樹上的男爵》最得我心,常讀常新。我一度想寫自己的“上樹小說”《樹上的男孩》。最近幾年,我寫了若干篇歌頌樹的文章,也寫了幾篇上樹經驗的散文,越來越接近要動手寫《樹上的男孩》了?!皹渖系哪芯簟笨孪D俏疫h在萬里之外意大利半島上的兄弟,失散已久,幾百年未見。
卡爾維諾有一部長篇小說《寒冬夜行人》,也是我的摯愛。
卡爾維諾在書中寫到讀書,以及讀書的各種必備姿勢,絕對是讀書神器。
跟你們分享一下開頭:
“你即將開始閱讀伊塔洛?卡爾維諾的新小說《寒冬夜行人》了。請你先放松一下,然后再集中注意力。把一切無關的想法都從你的頭腦中驅逐出去,讓周圍的一切變成看不見聽不著的東西,不再干擾你。門最好關著……
你要先找一個舒適的姿勢:坐著、仰著、蜷著、或者躺著;仰臥、側臥或者俯臥;坐在小沙發上或是躺在長沙發上,坐在搖椅上,或者仰在躺椅上、睡床上;躺在吊床上,如果你有張吊床的話;或者躺在床上,當然也可以躺在被窩里;你還可以頭朝下拿大頂,像練瑜伽功,當然,書也得倒過來拿著?!?/p>
你們看看,找個讀書的姿勢,竟然如此繁復,但這不正是我們閱讀姿勢的最豐富的描寫嗎?
卡維諾在小說里繼續寫道:
“……理想的閱讀姿勢是找不到的。過去人們曾站在閱讀架前看書,習慣站著。那是因為他們騎馬騎累了,站著就是休息。以前還從來沒人想到過騎在馬上看書;可今天,騎坐在馬鞍上看書,把書放在馬背上或者用個特制的馬具把書掛在馬耳朵上,好像對你挺有吸引力?!?/p>
讀書的姿勢,真是有成千上萬種,最適合你的那種,是什么呢?
小孩子可能喜歡趴在沙發背上閱讀,鉆進被窩里頭戴“礦工燈”閱讀,躲進帳篷里緊張兮兮地閱讀。
我自己是“樹上的男孩”,曾在番石榴樹上搭了窩棚,打算一生都在樹上過,不再下地直立行走。我最愛的閱讀姿勢,是騎在樹枝上,一邊隨風搖蕩,一邊看書。當時看的是連環畫,小人書。那是一個書籍貧乏的年代,有小人書看就很不錯了?!兜氐缿稹贰兜乩讘稹贰缎”鴱埜隆贰镀皆螕絷牎贰惰F道游擊隊》,還有《三國演義》《水滸傳》,全都是人殺人,戰爭與戰爭,人與人爭戰。那樣一個直立行走的人類世界,我不愿意加入。我還是在樹上呆著好了。但我不是《樹上的男爵》里那個十二歲的小男孩柯希莫,最終必須加入這個社會,學會直立行走,學會人際交往,學會做作業,學會刷題考試。農業文明所締造、凝結的一切道德倫理行為規范,對我這樣一個采集文明前期的野孩子進行了精準制導打擊,以各種大山小山,消除了我身上的一切“孫悟空”。以至于到現在,我成了一個圓滾滾、胖乎乎的圓人。
只有讀到那些超有創意的,讓我悠然神往的杰作,這才讓我從人類社會中靈魂脫殼,回到樹上的世界。如宮崎駿名作《百變貍貓》里的白領回到公園,重新變成貍貓,歡聚一堂。
卡爾維諾在《寒冬夜行人》里繼續寫道:
“喏,干嗎愣著?伸直腿,抬起腳,蹺到一個軟墊上,蹺到兩個軟墊上,蹺到沙發扶手上,蹺到沙發上,蹺到茶幾上,蹺到寫字臺上,蹺到鋼琴上,蹺到地球儀上……調一調燈光,別讓它太刺眼?!?/p>
這就是閱讀的各種可能,也是各種不可能。伊塔洛?卡爾維諾是一個老頑童,他不給你任何裝出“博覽群書”的機會,他一開始就消解了你的各種可能預期:
“你不要期待這本書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
然后,好不容易找到合適的姿勢讀下去,發現這本書裝訂錯誤。你正入迷呢,滿心盼望著趕緊看到結尾,知道結局呢。結果書裝訂錯了,把別的小說裝到這本書第一章的后面,形成了一本貌似封面很好但內容錯位的書。你氣得要死,找出版商要求退換。
但是,閱讀,為什么就不可能是這樣“混亂”地、裝訂錯誤的閱讀呢?很多時候,我們閱讀一本書,還沒讀幾頁,就放下了讀另外一本書,這樣交叉閱讀,好像是裝訂錯誤一樣。各種不同的信息混入你的大腦,開始發酵,讓你眩暈,讓你迷醉。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那種農耕文明時代的目標太直接了,逼格太低。
現代,你可能是在裝修雅致的書屋里讀書,也可能是在茶吧里讀書。
你可能一邊喝茶,一邊焚香,一邊眺望藍天流云,一邊隨意地翻閱某本裝幀漂亮的書。你在讀心靈雞湯,你在讀勵志作品。你假裝閱讀,其實是尋找一個最合適的姿勢來傳播自己。有了微信和微博,你隨時可以自拍發朋友圈。你人生中可能從來不讀書,家里根本沒有書架,加起來也不到一百本書,很多還是時尚雜志、報刊文摘――你把這些也當成了讀書。有何不可呢?凡是印成文字的,都可以稱為閱讀。
互聯網時代找書的手段太多了,電子閱讀也越來越方便了,如果你真的喜歡閱讀,何必太注重形式?你完全可以在手機上閱讀,在kindle上閱讀,在ipad上閱讀,在筆記本電腦上閱讀。事實上,你的大多數文字閱讀,都是在電子介質上完成的。
你唯一缺乏的,可能是“深閱讀”的意識,和“組團閱讀”的習慣。你的閱讀,可能全都是消遣的,這就是你的一個小小的問題。閱讀帶有消遣功能,但是消遣不是閱讀的唯一功能。你要找到“命中注定的那本書”,隨著這本書一起,進入激蕩你心靈的世界。然后,不斷拓展你的閱讀邊疆,成為閱讀世界里開拓疆土的君王。
在寫作中,你是你創造的虛構世界里的君王;在閱讀中,你也可以通過有效的閱讀,成為你自己閱讀王國的皇帝。
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個性不同,隨著閱讀的深入和持續,你形成的“一個人的書架”也不同。這要比名牌包包,更能呈現你的個人獨特性。
我一直強調閱讀,要形成“一個人的書架”。我這兩天讀一個五年級小朋友寫的七千字科幻小說《楚門的世界》,被他小說里輕松穿插的宏大宇宙敘事震驚了,到處推薦。他小小年紀,就因能更為自由地閱讀,而形成了自己的“一個人的書架”,對科幻、科學及相關的知識,運用起來了如指掌,頭頭是道,整部作品在邏輯上顯得合情合理,無懈可擊,又留有足夠的想象空間。
知識經濟時代,隨著人們對知識的認識越來越深,知識一定會不斷漲價的,就像人們對房產投資一樣,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投資知識。趁著大多數人沒有醒悟過來,我們還是先屯書吧。別的不說,起碼紙張成本和印刷成本每年都在飛漲,你買到一本好書,就等于買到了一只好股票,坐等升值。
閱讀,與印刷術密切相關。從過去拆開一卷帛書、攤平一冊竹簡,翻閱一本槧印線裝書,觸摸一本羊皮卷,到后來大規?;钭钟∷?,知識開始普及,不再被少數特權人士掌控,人們開始被普遍地啟蒙,而從文藝復興、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人類社會發生了顛覆性變化。
文藝復興之后,人類的一個核心認識,是“大寫的人”站在地球上,信心十足地思考問題,探尋宇宙,不多拓展自己的知識邊界。從那之后,我們所知道的宇宙,我們所表達的世界,與之前完全不同了。這次“知R革命”,會讓人更多地認識自己,成為自己,表達自己。
篇7
關鍵詞:語文教學; 快樂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4-092-001
同學們,無論是萬紫千紅的春天,還是熱情似火的夏天;無論是碩果累累的秋天,還是那銀裝素裹的冬天,都各具風情,令人賞心悅目。若是在這樣的美景之中,能一卷書、一杯茶、一盞燈、一吟哦、一領悟,那該是何其幸福,何其快樂的事啊!
走近書店,我們常常會迷失在那一排排書架之中??觳臀幕匿佁焐w地,讓人幾乎忘記了名著經典的模樣。選擇什么樣的閱讀書籍,將直接影響我們閱讀的快樂程度。首先,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多方面合理地選擇課外讀物??词裁礃拥臅?,合不合乎自己的“胃口”,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每個人受自己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生活環境和社會閱歷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會有專屬于自己感興趣的閱讀書籍。有的同學喜歡閱讀生動活潑的神話傳說故事;有的同學則喜歡閱讀耐人尋味、一唱三嘆的中外名家名著;有的同學喜歡閱讀詼諧幽默、言簡意賅的短篇小說;還有的同學也許又偏愛閱讀帥氣威風、嚴密推理的偵破探案作品……在選擇什么作為我們的閱讀對象這個問題上,同學們首先應該堅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喜歡看什么就看什么,只要不是什么低級趣味、無聊寡淡的東西,還是可以自己做主的。
但是,一味只閱讀自己感興趣的,對自己不甚有興趣或是涉及其他方面的書籍一概否定,全盤拒絕,會造成我們閱讀面狹窄,知識貧瘠,這樣長期閱讀下去,對同學們來說將是弊大于利。大家都很熟悉的大文學家魯迅先生在談到少年兒童閱讀書籍的時候就曾說,讀書應如蜜蜂采蜜,只有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只叮盯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正所謂只有讀百家書,才能博采眾長。所以,同學們在選擇閱讀書籍的時候,可以經常和小伙伴交流,看看別的同學在閱讀什么,哪些書籍是大家交口稱贊的“熱門書”;還可以聽聽家長和老師的推薦,進行多方位、多類型的課外閱讀。古人說,讀史能使人明智,讀詩能使人靈秀,數學使人精細,物理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讀,皆成性格。趁著童年的春光正好,進行多方面廣泛的閱讀,豐富積累,擴大眼界,陶冶性情和品格,是同學們進行快樂閱讀的首要條件。
當然了,選擇好自己的閱讀讀物之后,同學們切不可如小和尚念經般有口無心地閱讀,只是走馬觀花地注意故事情節,所得就非常浮淺了。讀書要做到“五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閱讀本身就是一件能讓人深刻和成長的事,所以要么不讀書,要讀就要讀透,要向陶行知爺爺說的那樣,鉆進去,展開來。向雷鋒叔叔那樣,學會在學習之余擠時間盡享閱讀的時光。同學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和身邊的同學,有質量的閱讀不看速度,也不看數量,咱們應當在身心愉悅的閱讀過程中真正有所悟,有所得。
第二,交流碰撞,讓思想快樂地飛翔。閱讀結束后,我們可以和小伙伴們進行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比如舉行閱讀筆記展,讓我們來看看別的同學的閱讀筆記,了解他們是怎樣閱讀的,有什么心得或是觸動,和自己的比較一下,一致或是相背,到底誰對誰錯;再比如參加“閱讀沙龍”活動,在活動中暢所欲言,可以向別的同學推薦優秀讀物;可以聲情并茂地朗誦自己喜歡的語段;可以就大家都閱讀過的書籍進行討論,可以針鋒相對,也可以“英雄所見略同”……記得李老師班上的同學們曾經就《麻雀》這篇文章開展了閱讀沙龍活動。同學們將自己在閱讀中最受感動的語段做成小卡片,在活動中繪聲繪色地朗讀,摘錄相同語段的同學還進行了朗讀比賽;大家在討論中都談到自己被老麻雀的偉大母愛所震撼,由此還積累了一些贊頌母親,歌頌父母之愛的相關文章和詩歌,如朱自清的《背影》等;就在大家一致為老麻雀以愛的力量嚇退獵狗而津津樂道的時候,一位同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也許獵狗不是被嚇退,而是老麻雀的行為讓它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因為感動所以走開。他的見解起初受到同學們的批評,但是爭論后大家覺得他說的頗有幾分道理,于是大家欣然接受這溫馨而美好的另一種詮釋。同學們,你們看,參加這樣有趣而有益的閱讀沙龍活動,真是讓人“勝讀十年書”??!
當然,閱讀之后的交流還可以發生在老師和同學、家長和孩子之間,在某種程度上說,這一點不僅可以,還應該是必不可少的。這樣的交流,因為觸及心靈,所以能讓同學們想得更深,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李老師在班上一直開展著“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的親子閱讀活動。許多同學和家長閱讀相同的書籍,一起制定讀書計劃,進行讀書擂臺賽等。在豐富的親子閱讀中,許多同學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更具個性的價值判斷。所有這些都是同學們生命中的寶貴財富呀!當閱讀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當它像呼吸一樣和我們如影隨形,那么,你的生命之旅將就此走向精彩紛呈。
篇8
遲到的“走紅”
近年來,作家麥家屢屢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在圖書出版界和影視界都刮起了一陣又一陣“麥旋風”。前不久,他再度吸引了媒體的目光,其長篇小說《解密》英譯本在上市首日即改寫中國作家在海外銷售的最好成績,闖進英國和美國的亞馬遜圖書排行榜。
《解密》講述了數學天才容金珍的輝煌與隕落。這個身世曲折、患有自閉癥的年輕人,因緣際會成為一名密碼破譯員,為國家服務并立下功勛。但在研究一部頂級密碼的時候,容金珍因為遺失了記錄思考過程的筆記本,最終精神崩潰。
出版于2002年的《解密》是麥家的第一本小說,讓默默無聞的他聲名鵲起,并因為根據此書改編的電視劇而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明星。而十余年后,這部諜戰小說又讓麥家躋身國際超級暢銷書作家之列――美國FSG出版社開出了高達15%的版稅(如果銷售超過10000冊),預付版稅10萬美金。
“如此高的版稅和訂金,在我十多年的版權交易經歷中還是第一次,中國作家在海外的版稅大都在6%-8%,”麥家作品的海外版權人譚光磊說。他是臺灣光磊國際版權經紀有限公司總裁,自2010年同美國FSG建立版權交易關系后,先后推薦過14本中文小說,因為種種原因都沒有簽單。但看到《解密》后,FSG迫不及待地要出版這本書,并連同《解密》的姊妹篇《暗算》一同簽下。
麥家的成功對整個中國文學市場來說,不亞于一針興奮劑。長期以來,中國的圖書版權貿易一直處于逆差,版權引進與輸出比在2003年高達15:1。雖然逐年縮小至2012年的1.9:1,但輸出種類多集中在中醫、古籍、繪畫、書法等傳統文化領域。以輸出地域來看,主要在中國臺港澳地區和韓國、日本等漢文化輻射圈內。對一個以5000年文明為傲的國家來說,這實在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
《解密》受到西方讀者歡迎,與它本身的特點密不可分――懸疑成分、家族傳奇、破譯密碼、中國近代史等因素構成一個迷人的組合。但它的“意外”走紅也得益于兩個重要因素:翻譯和人。“解密”這兩個環節,也許能讓更多優秀的中國文學作品為全世界讀者所熟悉。
晚點飛機送來的好翻譯
2010年,在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當老師的米歐敏到上海參加世博會。因為飛機晚點,無所事事的她在機場書店買了兩本書,《解密》和《暗算》。因為電視劇的熱播,這兩本書近五年來都被放在書店的醒目位置。但米歐敏對此一無所知,她畢業于牛津大學,擁有古漢語博士學位,中國當代文學并不在她的閱讀范圍內。
米歐敏之所以要買這兩本書,是因為她的爺爺在二戰時期曾為英國諜報機構效力,在世界頭號破譯家阿蘭?圖靈的指導下工作。米歐敏隨便翻譯了其中的幾章,準備給她爺爺看。
米歐敏的譯文干凈利落,又透著一種古典的美和異國的氣質。麥家文字中透露的那種隱秘、詩意的張力,在譯文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能讓異國讀者也捕捉到那種美?!斑@樣一個怪異、扭曲、非常的故事,卻被作者用優美生動的散文化的語言書寫了出來,”《經濟學家》3月書評《每個人都應該讀的中國小說》,這篇文章的副標題是《終于,一部偉大的中國小說》。
事實上,中國過去35年來出現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但因為中譯外的翻譯人數極少,這些作品無法讓西方讀者、甚至國外的出版社見到。“翻譯是二度創作,他們既可以把一部二流作品提升為一流作品,也可能把一部經典之作糟蹋掉,”麥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河北省作協副主席解文閣(筆名大解)就沒有麥家這樣的好運氣。2012年,他曾為自己20萬字的作品《悲歌》尋找英文譯者。在多處碰壁后,他終于找到敢接下這項工作的翻譯,但報價高達800元每千字,這是一般英譯中翻譯的10倍,遠遠超出了他能承受的范圍。
中國作協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2013年9月,它聯合中國外文局舉辦了首屆中國當代優秀作品國際翻譯大賽,為20部當代短篇小說尋找翻譯。截止到2014年3月底,組委會共收到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6篇稿件,希望能在這些參賽者中尋找下一個米歐敏。
專業的版權人
麥家的另一個好運氣是專業的版權經紀人。他曾對媒體說,在譚光磊聯系他之前,他對版權一無所知,即便他本人愿意承擔翻譯費用,也不知道該從何處著手。
在中國甚至亞洲,作家都是直接與出版社聯系。但在英美,因為市場規模大且產業發展成熟,能夠允許更細致的分工,所以出現了版權經紀人制度。這些經紀人挖掘好的書稿,代為尋找合適的出版社、洽談合約細節,協助宣傳,同時也經手影視版權、海外版權、衍生權利(如大字版、有聲書版)的授權事務。作者本人則可以專心創作。
譚光磊2004年開始做版權經紀人,并成立了自己的版權公司。他曾引進過《追風箏的人》、《風之影》等暢銷書的中文版權,2009年開始向國際市場推送中文圖書?!鞍鏅噍敵鲂枰私鈬H出版界的游戲規則、話語系統和人脈,”譚光磊說,“我們要打進這個西方產業,真是個很艱難的過程?!?/p>
譚光磊目前同16個國家的版權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發現好書后,他會精心翻譯樣章,撰寫故事梗概,然后把資料發給合作的公司。這些公司會發給本國的出版社,并安排會面和談判?!斑@些都是基本流程,”譚光磊說,“能不能成功,有時還要講機緣?!?/p>
他從2009年底開始推《解密》的外語版權,但一年多沒有動靜。2011年初,米歐敏聯系到了譚光磊,并給他翻譯的樣章。譚光磊趕緊重新整理材料,通過英國的書探朋友,傳到企鵝圖書的主編手中,最終決定簽下英文版權合同。2012年,完整英譯稿出爐,譚光磊向FSG賣出美國版權;2013年是西班牙文、土耳其文、法文和希伯來文版權。2014年英文版上市后,媒體好評不斷,其他國家的版權接著陸續成交。
篇9
關鍵詞:賽珍珠 角度 方法
當今時代是一個全球化潮流迅猛發展的時代,不同文化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越來越頻繁。賽珍珠由于她的跨國經歷和她所接受雙重文化教育成就了她獨特的文化視角,始終能夠站在多元文化主義的立場,追求異質文化之間的和諧相處以及異質文化雙方價值觀上的共同點,從而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合主義”的中西文化觀。在全球化態勢下研究賽珍珠的作品及其價值,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賽珍珠的文學創造開始于20世紀20年代末,國內外學術界對賽珍珠的研究始于20世紀30年代,郭英劍曾將賽珍珠的研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30―1950年)。這一時期,人們對賽珍珠的研究與評論是自由爭鳴性質的,不受非藝術因素干擾的,因而總體是比較客觀的。第二階段(1950―1980年)。中美雙方兩種意識形態的尖銳對立,賽珍珠的作品基本上屬于禁書,有關的研究文字不僅量少且失于公允。第三階段(1980―)。經歷了“”的慘痛教訓使中國人民深刻意識到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強東西方交流的必要性。八十年代末,對賽珍珠作品的研究呈現出逐漸繁榮的局面,各種賽珍珠研討會紛紛召開,一批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著也都應運而生。
一.賽珍珠小說研究的角度
隨著賽珍珠在現代文壇上的地位越來越受到關注,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被賽珍珠的獨特視角和寫作方法所折服。對待賽珍珠及其作品的研究,主要包括對作品本身的評論鑒賞和所體現的文化精神、文化思想的審視,涉及到寫作動機、寫作傾向、寫作風格,以及作品題材、結構、人物描寫等各個方面。目前對賽珍珠小說的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賽珍珠代表作本身的主題、人物和民俗等的研究。1994年尚營林分析了賽珍珠作品中的主題,中國農民的傳統價值觀――戀土和傳統家庭模式。1996年,姚君偉就《大地》及其他代表作的人物形象分析推出了系列文章,他從王龍的負疚感這個視角王龍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周松林和劉龍對《大地》中的婚嫁狀態、神觀、食俗、住宅樣式和服飾等各種中國社會民俗都做作了細致的考察和分析。
2.對賽珍珠人文精神以及人道主義思想研究。作為中西方文化橋梁的賽珍珠,在全球化思潮的推進下,探討其所做的各項促進文化交流的人道主義工作,以及在一定的情感背景下所生成的作品對文化全球化的影響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如朱希祥的《全球化語境中的賽珍珠研究》鮮明地闡述了全球化時代下賽珍珠研究的重要意義,并為我們提供了對待異質文化的視角與方法。李淑秀通過對《大地》、《群芳亭》和《東風?西風》的分析,探討了賽珍珠的人道主義精神。2010年張桂玲在《論賽珍珠其人其文對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作用》中提出了以賽珍珠強大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以其獨具特色的作品滋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3.對賽珍珠在中國的接受情況研究。姚君偉在《賽珍珠在中國的命運》和《我們怎樣接受一個外國作家――賽珍珠在當代中國的命運》兩篇文章中探討了過去幾十年來賽珍珠作品在中國的不同命運。劉海平在賽珍珠母校倫道夫?梅肯女子學院主辦的“賽珍珠百年誕辰國際研討會”上也曾經做過《賽珍珠在中國的接受情況的再審視》的專題發言。
4.對賽珍珠作品中所滲透的哲學思想的研究。如周錫山的《論賽珍珠創作和論說中的辯證思想》具體闡述了賽珍珠對自己認識中國的辯證思想,對中西文化交融的辯證認識等。2004年,李貽蔭通過對《梁夫人的三個女兒》的分析探討了賽珍珠深受中國古典文學影響的哲學思想。
5.對賽珍珠作品與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較研究。2007年曾青梅通過對賽珍珠的《閨閣》與張愛玲的《金鎖記》對比研究,探討了賽珍珠和張愛玲女性意識的不同來源。蘭守亭的《魯迅與賽珍珠小說人物形象比較――以阿Q和王龍為例》以及朱坤領的《中國女性的悲歌與頌歌――論賽珍珠與蕭紅女性題材創作的差異》等都從不同的角度對賽珍珠和其他作家進行了深刻的對比研究。
6.對賽珍珠的創作風格與特色研究。早在20世紀30年代有人做過這方面的研究,雨初在《作者勃克夫人》一文中從風格、題材、結構、人物描寫和寫作態度五個方面分析了《大地》的寫作特色。2004年張春蕾對賽珍珠短篇小說的創作特色有過一番研究,認為賽珍珠“在創作方法和技巧上,她致力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畫、情節結構的布局安排、敘述方法的變化運用”。[1]
7.對賽珍珠翻譯作品的研究。《水滸傳》作為賽珍珠的一部典型譯著,引起了國內廣大學者的關注。如唐艷芳的博士論文《賽珍珠翻譯研究》、以及朱文武的《語用等效與文化信息傳遞的矛盾――對賽珍珠英譯本評價的思考》等都是對賽珍珠的譯著《水滸傳》的研究。
二.賽珍珠小說研究中的方法
對賽珍珠作品的研究,從研究的理論方法看,既有運用傳統方法的研究,也有運用女性主義文學理論、原型批評理論、后殖民主義等新方法的嘗試。
1.女性主義批評的方法。90年代,姚君偉、劉海平等學者都研究了賽珍珠對女性命運、地位和自我實現的關注以及賽珍珠對待中國婦女的態度。21世紀以來,關注賽珍珠女性主義的作品更是層出不窮,如王利娜的《女權主義的先行者――讀賽珍珠》,莊曉敏的《順從與反抗――從女性主義角度解讀賽珍珠中的阿蘭》等。
2.后殖民主義批評的方法。郭英劍于1994率先把賽珍珠納入了后殖民主義理論的視野,在《賽珍珠:后殖民主義文學的先驅者》中對賽珍珠的創作進行總體把握,他認為賽珍珠是一位反殖民主義者,是后殖民主義作家的先驅。2011年晏亮在《后殖民語境下的女性關懷――以賽珍珠、杜拉斯為例》一文中闡釋了賽珍珠和杜拉斯作為具有雙重文化身份的西方女性作家,她們的作品中滲透了后殖民主義和女權主義的有效聯合。
3.原型批評的方法。沈陽師范大學的王家勇獨辟蹊徑地根據弗雷澤的《金枝》中所描述的社會的無意識象征和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比較研究了賽珍珠《大地》和中國作家葉紫《豐收》中土地的原型主題――死亡與再生。2008年朱驊在《幻夢與原型:賽珍珠筆下的“中國話語”》中指出了賽珍珠將西方知識話語中的“農業中國”原型與美國海外擴張的“新邊疆”夢想結合,在不自覺中迎合了海外殖民的國家意識。
4.跨文化的方法。在賽珍珠的中西文化觀上,姚君偉推出了國內首部相關專著《文化相對主義:賽珍珠的中西文化觀》,率先從文化相對主義的理論視角切入,倡導對不同文化的建設性價值觀念持寬容和接受的文化態度,從而論證了賽珍珠是積極意義上的文化相對主義者。除此以外,他還在《論賽珍珠跨文化寫作的對話性》中談到“不同文化之間的人們是展開對話,達成相互理解,還是維持互相誤解的狀況,不同的選擇,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正是這個時候,我們聯想起當年曾經通過多鐘途徑進行跨文化對話的賽珍珠?!盵2]
5.比較文學的方法。北京大學的顧鈞在他的博士論文《在中美之間――對賽珍珠小說的形象學讀解》(2001)中,從形象學的理論視角來研究賽珍珠所塑造的中國形象。2010年吳小鵬又從形象學的角度,以作家的外部研究為切入點,深入探討了《大地》中的中國人形象。
6.生態批評的方法。生態批評是上世紀90年代興起于北美并迅速向世界擴展的批評浪潮,它站著在地球生物圈的高度上考察傳統文學經典的構成、現成文學理論的得失,從而能夠再現缺席已久的自然在文本乃至文化中的地位。[3]閆建華在《解讀賽珍珠的生態意識》一文中從自然與人的關系出發重新審視了賽珍珠的《大地》,分析氣候在《大地》中不容忽視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王龍與土地的悲歡離合,也決定了王龍生命的軌跡和意義。[4]朱麗在《賽珍珠中的生態女性主義探微》一文中從生態女性主義的角度把生態關注與女性思想結合起來,關注父權制社會中的生態問題與女性的生存狀態。
賽珍珠一生都致力于構建中西文化之橋,并力求達到“天下一家”的境界。因此,在這樣一個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主義占主導地位的文化語境下,我們研究這位“溝通中西文化的人橋”的美國女作家不僅具有學術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注釋:
[1]張春蕾,徐曉明:《文化交叉小徑邊的一脈馨香――賽珍珠短篇小說創作特色論》,《江蘇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第12頁。
[2]姚君偉:《論賽珍珠跨文化寫作的對話性》,《外語研究》,2011年第4期,第98頁。
[3]閆建華:在《解讀賽珍珠的生態意識》,《外國語言文學》(季刊),總第90期,第274頁。
[4]韋清琦:《生態批評:完成對邏各斯中心主義的最后合圍》,《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第4期,第117頁。
篇10
一、教材編選中的文體觀念
當今諸種中學語文教材,在文選與單元編排中,一般采用三種原則:以主題歸類編排;以文體歸類編排;以學生認知規律編排。其中,以文體歸類編排的原則,在高中語文教材中顯得更為重要。
僅以現行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教材(下簡稱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為例,可以看到,這套教材全五冊,共設計二十個單元。從大的框架來說,是以傳統的四種文學體裁――小說、詩歌、散文、戲劇來劃分歸類的,同時增加了新聞和報告文學、科普文章、隨筆雜文、文藝評論、自然科學小論文、演講辭這六種體裁,變為十大類文體;而從細部的劃分來說,又在幾個大的文學文體類別中,分出了一些更具體的單元。
小說類共有兩個單元。第三冊的第一單元“中外小說”,選錄了《紅樓夢》之《林黛玉進賈府》、魯迅《祝?!贰⒑C魍独先伺c?!?;第五冊第一單元選錄了《水滸傳》之《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契訶夫《裝在套子里的人》、沈從文《邊城》。粗看古今中外兼有,似乎沒有編排意圖上的區別,但根據編者提示,前一單元的重點是學習“欣賞人物形象,品味小說語言”;后一單元的重點是學習“把握小說的主題和情節”。這一細微的區別,是對不同小說特征的關注,也是對小說教學關鍵要素的提示,縱然在個性化的教學之中,教師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與發揮,但是,注意到這個區別,對于學生認知小沈并提高小說欣賞能力還是有幫助的。
散文類共有七個具體單元,包括:古代記敘散文、古代議論性散文、古代抒情散文、古代山水游記散文、古代人物傳記、寫人敘事散文、寫景狀物散文。如此具體劃分,不僅提示我們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認識散文這個大文體類別的豐富性和不同個性,還提示我們在不同散文文體欣賞中認識散文的發展歷史,練習不同的散文寫作手法,掌握不同散文文體的運用。
至于詩歌一類體裁的單元劃分,又有先秦到南北朝詩歌、唐代詩歌、宋詞、現代詩歌四個單元,顯然是以詩體文學發展中幾個具有高峰價值與標志意義的時代來進行的。注意到這個劃分原則,既可以在不同的學習集合中,突出某一個高峰期詩體文學的主要特征的闡發,又可以在點與線的聯結中,引導學生形成中國詩歌發展演變的簡略的史的概念。
戲劇單元中,僅僅選錄了《竇娥冤》《雷雨》《哈姆雷特》三篇作品,卻涵蓋了古今中外、戲曲話劇不同的類型,深入探究這幾篇作品,并借此放大對于戲劇的認識,可以引導學生建立戲劇文學的概略印象,并增加具體了解的可能。
這四類文學體裁之外的其他六種文體,雖然都可以獨立為一體來看待,但其間也有各種不同因素,也有復雜的相互牽連,理應注意到這個情況,并在教學中予以有意識的體現。比如,第二冊第四單元是演講辭,選編了《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講》、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恩格斯《在馬克思慕前的講話》三篇演講辭。蔡氏之辭,平實嚴謹,思想獨立,境界高遠,一直被奉為后來大學精神的重要范本;《我有一個夢想》則激情四射,文采飛揚,在銳利而獨到的思想和充滿詩意的想象中,震撼著當時的聽眾和后來所有讀過這篇演講辭的人;恩格斯的講話,即使拋開政治的因素不講,僅從語言表達的角度來說,也是極好的演講辭文本。
由宏觀的以文體編排教材的理念出發,并形成具體而清晰的認識思路,組織教學,突出重點,左右聯系,不僅可以擺脫拘泥于單篇課文論析可能形成的弊端,而且可以使教師的視野與思維居于所有單篇文章之上,其教學效果自然會有所不同。
二、文體的分界獨立與相互融通
每一種文體都具有明顯的外部特征與內在規律,具有各個不同的表達規范,這些都可以自然地體現在教學思維之中。闡釋這些外部特征、內在規律與表達規范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同時充分考慮到文體之間的相互融通,不僅會導致教學上的欠缺,而且也不利于提高學生掌握文體和運用文體手段的能力。
事實上,許多文體都“本同而末異”,而且在相互融通中,展現出更為豐富的藝術魅力。比如敘事詩與戲劇文學就有著非常密切的融通關系。
首先,敘事詩的敘事常常是戲劇化的。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選錄了三篇古代經典敘事詩《氓》《孔雀東南飛》《琵琶行》,其中《氓》與《孔雀東南飛》都以婚變為故事核心,而《琵琶行》同樣圍繞人生變故與婚姻變故的內核敘事,它們都涉及人間的悲歡離合,并且都以傳奇性悲劇為基本內容,這就不同于一般敘事詩的簡單敘事,而是有著明顯的戲劇性特征的故事敘述。
其次,在敘事中充滿了具有戲劇性的場景想象。
在戲劇文學創作中,作者需要帶著明晰的舞臺想象去編織故事,設置場景,設計人物動作語言,這也就是戲劇文學的舞臺性特征。作為敘事詩,當然不必要像寫劇本那樣進行舞臺表演想象,但是,必須進行場景想象。
最后,敘事詩也大量運用戲劇化的人物動作與語言。敘事詩描寫人物動作與語言是常見情形,因為這是敘事的基本要素。不過,優秀的敘事詩并不是一般地描寫人物動作與語言,而是特別重視人物動作和語言的個性化,使人物個性在動作和語言表演中得到充分表現,這也具有與戲劇相類似的特點。
除了敘事詩與戲劇文學之間的融通關系,教材中選輯的歷史散文《荊軻刺秦王》《鴻門宴》《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等,雖然是歷史的“真實”記錄,卻又都程度不同地具有小說和戲劇的特征;而《竇娥冤》《雷雨》《哈姆雷特》這些不同形式與風格的戲劇作品,又程度不同地具有詩歌和小說、散文的特征。如果我們意識到這些文體之間互相滲透、互相交融的現象,并將其自覺帶進教學之中,不僅可以有可能使教學別開生面,甚至深化學生對文學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反過來講,戲劇文學作品又同時具有作為抒情文學的詩歌和作為敘事文學的小說的共同特征。從傳統戲曲來說,它是所謂的“劇詩”,是以曲辭為主體的詩體文學,而它的敘事性又使它在一定程度上猶如小說;從話劇來說,如的《雷雨》,僅由人物對話和舞臺提示語組成,這是劇作家為適應舞臺演出需要所形成的劇本書寫形式,然而只要把這些一行行排列的對話連接在一起,它不僅在敘事本質上是小說的,在文本形式上也是小說的了。如果再從深一層的角度來探討,其戲劇場景的設計、人物語言的個性化等,也都具有小說的文體優長。
事實上,認識文體的分界獨立比較容易,理解文本之間的互相融通則比較困難,如果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傳達這種意識,困難可能更大。盡管如此,這無論如何是我們必須理解和掌握的。
三、文體的恒常因素與時代演變
文本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演變的,所謂“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劉勰《文心雕龍?時序》)。在不同的時代文化中,文體可能演變出一些不同的特征,展現出別樣的狀態,但是,演變中的文體又有一些恒常因素沒有變化或很少變化。在教學中認識這種“變”與“不變”,將其自然地納入教學思路與教學方法之中,是非常熏要的。
以詩歌文體為例。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設計了四個詩歌單元,未選錄同樣作為詩體文學時代經典的元代散曲,也未選錄現代詩歌中20世紀50年代以后的作品。這或許構成演變鏈條上的些微欠缺,但是,作為篇幅有限的教材,沒有必要面面俱到。僅就選人這些詩體文學典范作品來說,由古體而近體,南整齊的唐律而為宋詞的長短句,由古代詩體而現代詩體,同為詩體,變化的跡象非常明顯。這是不用過多費神就可以讓學生了解的詩體演變現象,但是這變中不變的三大恒常因素――詩意、節奏、音韻,不僅在教學中要予以關注,而且還應該將其作為欣賞詩歌與學習詩歌寫作的關鍵。同時,以這樣的認識思路為基礎,還可以衍生出詩體比較教學法,即將不同時代、樣式有別的詩體放在一起,在比較中認識演變的跡象,體味詩意、節奏、音韻這些由漢語文字寫作的詩的恒常因素及永久的藝術魅力。
再以小說為例。這套教材編錄的中國小說僅有四篇。兩篇古代長篇小說節選,兩篇現當代中短篇小說。同為小說,文體的差異也很大。
但是,不僅作為小說最恒常的藝術要素,像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等是這些小說共同的追求,而且,從小說文體的核心――敘述語言來說,變中也有許多不變之處,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有如下敘述:
(林沖)向了一回火,覺得身上寒冷,尋思卻才老軍所說,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來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銀子,把花槍挑了酒葫蘆,將火炭蓋了,取氈笠子戴上,拿了鑰匙,出來,把草廳門拽上;出到大門首,把兩扇草場門反拽上鎖了;帶了鑰匙,信步投東。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背風而行。那雪正下得緊。
許多傳統小說就像這樣,通過大量單音節動詞的運用,細致地敘述出人物的行動,在表現人物的性格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這樣的特點,為現當代許多小說家所接受,而且也在他們的作品中體現出來。這套教材選錄的魯迅《祝福》和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選錄的魯迅《社戲》《故鄉》《孔乙己》等小說中均有體現。
這是中國小說的語言傳統,也是中國小說文體的恒常因素,作為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完全可以從這種關系認識中,在這種鑒賞高度上進行教學構想。
當然,我們的思路應該多變,既可以根據作品實際突出不同文體在不同時代的恒常因素的體現,也可以緊扣教材具體分析同一文體在不同時代演變出的新因素與新特征。
四、文體的時代特征與作家個性
隨著歷史文化的不斷演變,文體在保持一定的恒常因素同時,又可能在某一個時期或某一個時代里形成相對穩定的被人們認可的形態。像現代新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形成的在整齊中變化排列的共同特征,以及到80年代朦朧詩所形成的無規律排列特征,都得到閱瀆與傳播的認可。
在認識這樣的時代特征同時,作為語文教學思維,還應該進一步引導學生探析同一時代特征中,不同作家在運用同樣文體時表現出的不同個性。
最為突出的例證,是教材中所入選的古代文學作品部分。
如同樣屬丁記敘散文的《左傳?燭之武退秦師》與《戰國策?荊軻刺秦王》的不同,同樣作為古代議論性散文的《孟子?寡人之于國也》與《茍子?勸學》的不同,而同樣被安排在唐詩單元中的四位著名詩人的七首詩也都各具風格。
特別是被安排在“宋詞”單元中的四位著名詞人的詞作,都不能僅僅當作靜態的單個現象,也可以在比較中分析同樣詞體的不同詞人個性。而且同為婉約詞人的柳永與李清照的四首詞可以互相比較,同為豪放詞人的蘇軾與辛棄疾的四首詞也可以互相比較。在比較之中,不僅引導學生認識了詞體,而且有助于學生認識詞人與詞體風格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