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誦讀陶冶學生情操及美育教育效果
時間:2022-04-29 11:14:37
導語:經典誦讀陶冶學生情操及美育教育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美育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與提升學生鑒賞美、創造美、表現美、感受美、追求理想境界與趣味人生的能力。高中階段開展經典誦讀,不僅能促使學生充分認識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還能實現審美教育的完善。因此,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需注重引導學生積極誦讀經典,陶冶學生的情操,并將美育作為切入點,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品位。
關鍵詞:語文;經典誦讀;情操陶冶;提升;美育;策略
美育教育不僅能夠使學生充分掌握相關審美知識,形成審美能力,而且還能形成正確審美觀。特別是高中語文的教學,其作為美育教育開展的重要載體,通常對學生的素質提高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在語文教學當中,經典誦讀不僅能夠使學生學習與掌握相關知識,而且還能通過閱讀,領略到人生百態,逐漸理解經典文本的豐富內涵及其博大精深。因此,在高中語文的具體教學中,教師需積極開展經典誦讀,對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在關注到學生自身發展以及學習需求的同時,促進學生對歷史文化進行傳承,充分了解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一、經典誦讀對陶冶情操與美育教育開展的重要性
高中語文開展經典誦讀,對學生的情操陶冶與美育教育效果提升通常有著重要影響,具體表現為:第一,有助于學生閱讀素養提高。新課改的不斷落實,高中語文的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不僅能夠使學生具備的文化素養得到切實提高,而且還能使學生在該過程當中,深刻的體會到作者寫作表達的情感,從而深化學生對于閱讀文本內容的理解與掌握[1]。同時,學生通過經典誦讀,還能實現自身語言的不斷豐富,促進自身語言表達力的提高,從而使學生通過經典誦讀,感受到經典閱讀的樂趣,并促進學生的閱讀素養提高。第二,有助于學生知識積累的增加。經典誦讀通常就是指導學生學習與閱讀些優秀文學作品,將其融入到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使學生深層次的理解與學習相關語言文字,而且還能通過經典誦讀,促進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提高,并充分沉淀與積累到學習的相關語文知識[2]。與此同時,通過經典誦讀,還能使學生積累到更多的優秀語句與語段,這不僅能促進學生積累的知識量增加,而且還能促進學生的思考與觀察能力提高,從而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第三,有助于學生修養提升。優秀的傳統文化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留下了許多珍貴、優秀的文學作品,文學作品當中通常蘊含了豐富的民族智慧以及內在精神,其中包含了許多具有參考與借鑒的道德品質與價值理念。高中語文的閱讀當中,引導學生積極閱讀我國的經典文學作品,并在學生朗誦中,主動融入自身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感悟,通過潛移默化的形式,促使學生了解到經典作品當中值得學習的價值觀念[3]。高中語文開展經典誦讀,通常需引導學生閱讀些類似于諸子百家、四書五經等經典名著,每種作品都代表了不同時代下不同流派,以促使學生在誦讀與學習中,深刻的體會到國學經典中的精髓,以此對學生情操進行陶冶,促使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從而使學生的自身修養得到切實提高的同時,培養出當代人所必備的核心素養。第四,有助于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具有數千年歷史,而國家發展中,其最幸運的是有屬于自己的文化,這亦是民族實現長久發展的根源,因此,不論哪個時代,傳承與發展民族文化,對每個人來說,都具有無法推卸的責任。隨著國家的多元化發展,文化發展逐漸成了國家發展與競爭的重要軟實力。中國的傳統文化通常具有獨特魅力,具有濃厚的歷史沉淀,因此,高中生需敬畏與傳承民族文化[4]。同時,高中語文開展經典誦讀,既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對優秀的傳統文化弘揚與傳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高中生而言,其作為面向未來的年輕人,是文化傳承的新鮮血液,學生只有繼承與弘揚傳統文化,才能保留完整的中國文化,并為后人留下充足的財富。
二、經典誦讀陶冶學生情操提升美育教育的問題
首先,學生的誦讀興趣缺乏。經典中的古人思想都是通過文言文記錄,而現代人交流中則更多是采用白話文,大部分詞語意思與表達習慣都產生了較大的變化,這就使學生在經典誦讀時,增加了相應的難度。其中,語言晦澀難懂只是一方面,而另個方面則是學生對于經典誦讀缺乏興趣。當前,學生接觸的移動媒體相對比較多,特別是網絡發展下,其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視頻與圖片不僅符合學生對于信息獲取的需要,而且還能滿足學生的感官需求。其次,對經典誦讀缺乏重視度。目前,我國的教育仍舊為應試教育,更看重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成績。同時,高中時期的學習成績會對學生能否進入好大學造成直接影響,這就使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更關注與高考相關的知識講解,而忽視了經典誦讀的開展。同時,家長關注到學生教育時,也不提倡學生學習與閱讀與高考關聯比較少的書籍,這就導致學生很少受到經典熏陶。同時,學生對于經典誦讀的興趣較低,這就使學生無法長期的誦讀經典書籍。最后,教學資源相對短缺。經典誦讀的開展另個問題就是教學資源缺少。近些年,想要使經典誦讀對于學生的積極影響得到切實提高,在強化經典文化教育的同時,需依據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與能力,對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書籍實施重新編輯。但是,在高中階段的經典誦讀開展中,只是局限于教材,沒有對外延伸與拓展,從而導致教學資源的短缺。
三、經典誦讀陶冶學生情操提升美育教育的策略
(一)基于教材審美元素挖掘的情操陶冶
首先,熟悉語文教材,依據教學活動以及教材不同點的選擇,因材施教、有所側重。對于閱讀而言,其更注重欣賞與感受,寫作更注重發現與表達,語文教材當中的文學作品是開展審美教育的關鍵,不同體裁也各有側重。如散文與詩歌的教學,通常由意境作為入手,找出意境開展的思路與線索,以深化學生對于美的享受,并通過反復朗讀,感受到其中的語言美。又或者戲劇、小說,其主要是抓住其中的人物形象美,在學生的頭腦中活化其中的人物形象,以引發讀者的思想情緒的共鳴[5]。而對于非文學作品來說,其美主要從結構、語言各個方面挖掘作品中的美點。因此,美育滲透需因文而異,不僅勉為其難,促使美育成了多余附加物,而且也不可以時有時無,需滲透于語文教學整個活動中。其次,注重教材鉆研,對語文教材當中美的潛因進行挖掘,將美育寓于作文誦讀。語文教材中包含了古今中外許多的名篇佳作,作品的藝術與其他形式一樣,都呈現出藝術家具備的審美理想,并反映出藝術家自身的思想情感。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劉勰曾說:“著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報文而見情”,由此可知,情屬于文學作品的主宰與核心,也屬于語文教學體現的生命,因此,語文教師需準確的把握作品中的情,深入挖掘教材當中具備的審美因素,以促使學生形成審美情感的同時,促使學生深刻的感受到作品當中的真、善、美,以深化學生對于作品的認識,實現美育教育。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其繪聲繪色的描寫了荷塘及晚上的月色,展示出自然美,文中的荷塘描寫:“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通過優美的語言,構造出優美的意境。
(二)基于經典誦讀環境的興趣激發
高中語文課堂上開展經典誦讀,該過程并非是教師簡單的說幾句,在誦讀活動開展前,部分學生由于不了解其價值,不明白其含義,就會對經典文學存有相應的偏見,致使無法激發出學生進行誦讀經典的興趣。面對該現象,語文教師就需注重教學手法的創新,或將教學內容與學生有興趣的事物結合,通過與時俱進的方式,依據學生的發展與需求,實現教學創新,這對于學生自身發展以及文化傳承通常具有重大幫助。例如,《大學之道》《論語》《老子》等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誦讀時,當中有許多有價值的學習內容,也有許多學生無法很好理解的內容,此時,語文教師可通過視頻、微課、影視作品等,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以提升學生閱讀理解力的提高。同時,語文教師可通過情境創設,將學生的誦讀深入至情境,以縮短學生和歷史知識的距離,從而使學生獲得豐富的誦讀體驗感。在學生的誦讀興趣得到充分激發的同時,激發出學生的誦讀積極性,在課外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到豐富的文學知識,從而使學生通過經典誦讀,實現自身核心素養的提高。
(三)基于經典誦讀的校本課程構建
高中階段的語文課程作為經典誦讀開展的主要途徑,學校可將經典誦讀融入到高中語文的教育體系當中,促進經典誦讀和高中語文課程的有效結合,通過不增加學生自身學習負擔的前提下,促進語文教育的進一步延伸,從而實現經典誦讀的校本課程構建。首先,將學生誦讀經典的興趣作為基礎,將增強學生的道德品質以及語文素養作為教育目標,以促進學生的讀書行為規范以及讀書思考加強,從而實現傳統化經典誦讀的課堂教育目標。其次,語文教師需不斷豐富經典誦讀相關的活動內容,經過經典的深入挖掘,對經典作品當中所蘊含的精神、思想與情感實施探知,以豐富學生自身的精神世界,并通過對經典作品中的文本結構的布局、創作手法、語言修辭等進行探知,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教師還需關注經典誦讀和地域文化之間的有效結合,促進課程的特色化提升,以促使誦讀活動的開展更具靈動性。另外,立足于經典誦讀的開展目的,通過相應的評價標準、評價方法等,促進誦讀活動的評價方法優化。例如,教師可將誦讀興趣、誦讀態度、誦讀數量等當做評價標準,從而使經典誦讀的活動開展價值與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四)基于感染情境創設的美感激發
高中語文的教學中,學生依據教師的講解而陶醉則是感染。教師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時,通過感染情境的創設,促進語文教學感染力的充分發揮,在充滿激情的教學中,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熱情與美的感受。首先,強化誦讀,從讀引情。文學家朱自清曾說“對于寫在紙上死的語言可以從聲音里得其意味,變成活的語氣”。由此可知,誦讀就能將作者的言語以生動的形象“復現”成動人的話語,其通常具備移情作用,可充分激發其中的美感。此時,朗讀者開展朗讀,聽者則聽他人朗讀,其是高尚的一種精神享受。在誦讀的境界中,經過生動的語言、自如的聲音、輕重徐疾、抑揚頓挫的音調節律,將作者的情感運動訴諸于學生的聽覺,再加上語義的理解,就能打動真情、搖蕩人心,以引導學生全面的開展鑒賞活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尤其是文學作品講解中,需貫穿誦讀,以讀助教。同時,誦讀不僅能讀出韻、聲、情,而且還能反復吟誦,才可以入境、察情,從而使學生身臨其境的享受到美。其次,以電教媒體創設相應的審美情境。對于電教媒體而言,其通常能呈現出光、形、聲、色的豐富組合與變化,其對于審美情境的創設通常具有顯著的優越性。學生經過多媒體創設相應的情境,不僅能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還能深刻領會到過程與速度,并與形象化手段相結合,服務于教學,以通過知識的講述,培養學生的美感,強化學生欣賞美的水平與能力。
(五)基于經典誦讀的閱古、思今、望遠
文學素養的提高并非是一朝一夕,其是日積月累的一個過程。學生只有多讀書、讀透書,將知識爛熟于心,學生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在寫作時信手拈來,學生只有經過該積累過程,才能實現文學素養的提高。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有很多經典作品對學生有著深遠影響,如屈原的《離騷》,其描述了自己不幸遭遇,且命運悲慘,其對昏庸帝王以及奸佞的小人進行抨擊,并呈現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一種愛國精神。而這種精神則是當前社會迫切所需的,因此,其既是歷史,亦是經典,也是時代呼喚的一種精神。通過文章中描寫的屈原精神,充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通過經典誦讀,則能使后人充分了解到其中的深意。因此,經典誦讀的活動開展,不僅能促進學生自身文學素養的提高,而且還能深入的了解相關歷史文化,感悟到歷史傳承的精神,從而實現感悟歷史、正視當今、放眼未來。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的教學,教師需明確傳統文化具備的價值,經過多種途徑展開誦經典的活動,這不僅能夠使學生深入的了解到傳統文化,體會到經典作品具備的魅力,而且還能促進學生的文化修養、審美能力的提高,從而實現學生自信心的提高,并為學生后期發展奠定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海鳳.巧借經典誦讀,提升高中語文教學實效[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2016(10).
[2]陳國勝.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中華傳統經典誦讀的價值探討[J].教育革新,2015(7).
[3]劉津.誦讀傳統經典,潤澤美好心靈——淺談“經典誦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7(9).
[4]楊海鳳.巧借經典誦讀,提升高中語文教學實效[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6(10).
[5]關超.高中語文開展傳統經典誦讀的價值及途徑[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8(6).
作者:鄭曉勍
- 上一篇:礦山掘進工作面機械設備安全管理研究
- 下一篇:建筑鋼結構焊接關鍵技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