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經濟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4 14:39:1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計量經濟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計量經濟學

計量經濟學研究論文

在這篇文章里,我試圖論說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個是科學史上關于宇宙本質的爭論。這個問題十分重要,因為對宇宙是有序運轉的,還是無序地紊亂地運轉的認識支撐了我們對于科學的信仰、我們的情感和某種程度上我們的人生哲學。也是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計量經濟學得以建立。第二個問題是關于學習計量經濟學的幾個基本問題。第三個問題,我將之稱為“計量之美”。我一直相信任何一個學科都是極其美麗的,因為,它們不僅告訴我們很多關于世界是如何運行的真知灼見,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們許多世俗智慧甚至一種人生哲學。因為我一直堅信,即使是讀同一本書,不同的人也會得到不同的讀書體會。因此,在這個問題之下,我僅就自己的體會談談計量經濟學的世俗智慧和對我們人生態度的啟迪。

一、隨機行走的世界

對我們所生活于其中的宇宙的認識和思考,一直以來吸引著各個時代思想家們的智慧。我們生活的這個宇宙本質上是什么樣的呢?是以一種有序的、有規律的方式在運轉還是無序的、雜亂無章的運轉?這種運轉能否為我們的智慧所認識?人們對這些關于宇宙問題的渴求正是造就了人類自身的智力進化和卓越品質的重要動力之一。

在我們今天的視野所及的范圍,我們知道對這些問題思考的最有影響力的思想是由18世紀的思想家們做出的。18世紀的思想家們建立了近代最有影響力的哲學體系,他們設計了一個“有序的”世界。在某種程度上,他們的世界觀是一種“決定論”的世界觀,堅信這個世界正在按照某種已經設計好的秩序在運行。持有這個“決定論”觀點的人包括諸如牛頓、愛因斯坦等最偉大的自然科學家。這個體系的科學性則是由牛頓定律和對牛頓體系進一步思考的數學定律所保證的。當然,自然科學家們這種關于宇宙的信念和洞見不可避免的影響到了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思想家們,其中也包括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的思想根基也是源于這樣的一種信念。他把這種自然科學的有序世界的觀點應用到人類社會里,形成了一種從看似“無序”到“有序”的觀念,提出了一個“和諧的經濟系統”的觀點。這種和諧的經濟系統的動力則是人的自利動機。

我們決不應該低估這種關于世界的觀點的影響力和洞察力。事實上,我們一直在這種“決定論”的世界觀下生活并做出各種與我們自身息息相關的決策。一種對于人類經濟社會的“完美和諧”的信念直接導致了大家對政府干預經濟的效果的質疑,并且主導了許多關于政府問題的爭論。這種“決定論”的觀點在很大程度上支撐著我們對于自由經濟的信心和我們對于世界的信仰。

但是這一體系在歷經幾個世紀之后,遭到了懷疑。對于這種“決定論”的世界觀的挑戰來自于統計觀點,尤其是概率論的成功。我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這二者對于世界的看法的分歧。比如我們說,消費函數是,其中,是自發消費,是可支配收入,c是邊際消費傾向。進而我們可以把消費函數寫作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數:。這個消費函數是更加廣泛意義上的數學若干函數中的一個。這個函數明白無誤地說明,居民的消費量將精確地取決于可支配收入、自發消費和邊際消費傾向。這種函數關系是一種確定性的關系。但是,我們知道,這種關于居民消費的斷言在現實中毫無疑問是會受到質疑的,居民的消費量并不是精確地取決于這幾個因素。在很大的程度上,這種消費關于自發消費、可支配收入和邊際消費傾向的關系是不確定的,或者說是隨機的,有著概率分布的。這就是二者之間的差別,持有決定論觀點的人依據一種確定性的函數關系認為,這個世界將會精確地按照數學定律所描述的那樣運轉。而持有統計觀點的人卻認為,即使是知道了這種關系,消費與其他幾個因素之間仍然是一種偶然的,不確定的,有著概率分布的關系。

查看全文

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探討

摘要:本文主要從計量經濟學的學習和理論應用出發,提出了計量經濟學的特點、學習的必要基礎、課程內容的要點和課程論文的撰寫。對于經濟管理類的學生如何學習計量經濟學這門課進行的闡述,重點敘述了如何使用計量經濟模型進行經濟學課程論文和畢業論文的撰寫,包括數據選取、方法運用和使用Eviews軟件來得出結論。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Eviews;計量經濟學模型

計量經濟學是統計學、經濟學和數學相結合的科目,是一門在經濟學中有很大用處的交叉學科。它應用數學語言來表達經濟理論和經濟問題,用統計方法來論述這些理論的一門經濟學分支。在社會經濟發展到了一定階段時,對于經濟問題的定量研究的計量經濟學就應運而生,從20世紀產生和發展,至今已成為一門比較完善的學科。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高等院校的經濟類專業相繼開設了計量經濟學,1998年計量經濟學納入了經濟學類專業必修的核心課程,在近年來發展迅猛的統計學中也是重要的專業必修課程。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方法論的學科,重點研究經濟學,在回歸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研究。在近年來發表的論文中可以看出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在2000之前使用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作為主要方法的論文有一成左右,到了2005年就有五成左右,現在經濟學論文使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已經稱為一個不可或許的方法。我國本科生的畢業論文使用的計量經濟模型方法的往往被作為優秀論文被大家學習。所以在大學課程中,把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掌握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過程。本文將從本人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感觸給出一些經驗。

1學習的基礎

美國現代經濟詞典給了定義為:計量經濟學是用數學語言來表達經濟理論,以便通過統計方法來論述這些理論的一門經濟學分支。對于經濟問題,一般分為四個步驟進行研究:這個程序化的步驟方便了這一方法的運用,因此對于要研究的經濟問題,只需把每一步驟所需內容掌握,就可以進行實際的問題的經典的一般性研究。任何一門學科都需要必要的基礎知識,計量經濟學也不例外,在大學二年級或者三年級開設這門課程,也是因為它所需要基礎知識的掌握,一般需要經濟學、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線性代數和經濟統計學的知識。對于經濟學,由于計量經濟學研究的是經濟問題,所以要在學習了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基礎之上,研究的內容都是經濟問題和經濟理論,在學習階段的案例和應用階段的論文都是經濟學里面的內容,因為要有必要的經濟學知識。對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該課程的方法幾乎全部來源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為了對于計量經濟學內容的理解,要知道隨機變量、概率分布、期望方差協方差、點估計區間估計,假設檢驗、方差分析、正態分布和統計量的三大分布,整個計量經濟學會反復使用這個知識,以推進本課程的理論推導,理論原由,給予方法論的理論基礎,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上述知識點都要靈活掌握運用,才能使計量經濟學得以順利的學習,快速理解模型中的第三步模型檢驗。對于線性代數,主要掌握的基礎內容是矩陣及其運算和線性方程組的內容,因為在多元線性回歸中基本都是用矩陣思想來研究的,表述、推到和性質用矩陣表達會更加清晰和容易理解,對于聯立方程組的模型研究要用線性方程組的結論,所以計量經濟學的學習要有線性代數的基礎知識。對于經濟統計學,要學會經濟數據的收集、處理和應用,在計量經濟學中,研究一切問題的基礎就是數據,而數據的收集就是首要因素,把數據應用到理論和軟件中,就需要用到經濟統計學中的數據收集、處理和應用。計量經濟學是學習理論方法,重視思想、方法和應用,輕推導。實際應用中一般使用軟件,大多數都使用Eviews。Eviews是EconometricsViews的縮寫,直接翻譯為計量經濟學觀察,通常稱為計量經濟學軟件包,它是美國QMS公司研制的在Windows下專門從事數據分析、回歸分析和預測的工具。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基本上不需要繁瑣的計算,全部交給Eviews來完成,因此還需要有必要的計算機基礎。

2學習要點

查看全文

計量經濟學實踐教學論文

1計量經濟學實踐教學的現狀

目前的教學現狀而言,該課程的教學定位是理論課,在教學中強調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嚴謹性,以數學課的講授方式為模板,且課程國內教材過分偏重于數學和數理統計學理論的推導,邏輯性強,內容緊湊,數學公式多,并且教材內容與經濟學理論的結合不緊密。再加上農林院校學生的數學基礎相對薄弱,學習起來更為困難,導致很多學生對這門課缺乏熱情。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及定量分析方法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已成為“計量經濟學”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很多學校增設了“計量經濟學”實踐教學環節,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但實踐教學內容選擇是否得當、教學安排是否合理、操作過程是否切實得到實施,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著不可忽略的作用。目前傳統的計量經濟學的實踐教學模式主要是以驗證式實踐教學模式為主,通常采用先講授后實驗與邊講授邊實驗兩種教學方式。對于前者這種教學方式致使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脫節,無法及時消化所學的理論和方法;對于后一種方式,盡管能夠使學生將理論聯系實踐,但也是一種“填鴨式”的向學生展示軟件如何操作,驗證書本內容,從而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相應內容,亦步亦趨地模范教師所展示的內容。并且學生的實驗作業大多是教師結合典型案例或者書本中的例題和習題,而這些案例難免有些過于陳舊,不符合當下的實際情況,缺乏經濟熱點。這些顯然都不符合計量經濟學這門應用性極強的教學要求。完整的計量經濟學模型一般步驟:(1)模型理論設計—確定模型所包含的變量和模型的數學形式;(2)樣本數據的收集;(3)模型參數的估計;(4)模型的檢驗—統計檢驗、經濟意義的檢驗和預測檢驗。但目前實踐教學中實踐內容都是典型案例或書本的例題和習題,因此實踐中只需要進行模型參數的估計、模型檢驗和估計方法的操作,忽略了變量的選取,數據的整理和理論模型的構建,這使得學生不能全面掌握計量經濟學建模的步驟,更不能將所學的計量模型準確的用于實際生活案例,從而導致了學生學習興趣不大,動手能力不強。

2提高“計量經濟學”實踐教學的幾點建議

2.1提前讓學生做好軟件學習準備工作

包括安裝Eviews、閱讀Eviews軟件中英文操作手冊和相關參考書。在授課的前半學期,每2周采取一次“1節理論課+1節軟件操作課”的教學模式,通過“即學即用”的方式,鞏固和強化理論知識,對理論方法能進行基本的實踐操作。

2.2計量經濟學課程引入案例教學,并建立案例庫

查看全文

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研究論文

摘要:計量經濟學是屬于經濟學范疇的一門文理滲透的交叉學科。高校本科階段的計量經濟學的學習,對文科背景學生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針對這種現狀,因材施教,積極探索教學改革,是計量經濟學教學的一項重要課題。

關鍵詞:文科背景;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理論、數學和統計學三者的綜合。計量經濟學本身并不涉及經濟現象及其演變的內部機理,計量經濟模型的建立和計量分析結果的解釋都依賴于經濟學的理論分析。從其性質來說,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經濟學科,或者說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是屬于應用經濟學范疇的一門文理滲透的交叉學科,而不是應用數學或應用統計學。

計量經濟學從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誕生以來,經過70余年的發展,其理論日臻完善,應用也十分廣泛,已經在經濟學科中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計量經濟學研究的是現實經濟問題,它必須以對經濟現象的透徹認識為基礎。此外,理論模型的設計和統計數據的搜集,必須在經濟理論指導下進行,模型參數估計和檢驗等也需要運用經濟理論,不是單靠數學知識所能完成的。在經濟分析從定性向定量轉化的過程中,計量經濟學的重要性已日益凸現,其應用已廣泛滲透于經濟學、金融學、財務學等學科。1998年,教育部經濟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將計量經濟學定為高等學校經濟學門類各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目前,大部分學校已將計量經濟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

計量經濟學的學科性質、課程特點和日益顯現的重要性,對當前普通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的學習和教學,特別是對文科背景的本科生,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一、文科背景下計量經濟學教學面臨的問題

查看全文

計量經濟學問題建議

一、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教學定位不明,缺乏專業針對性。以我校為例,《計量經濟學》是工商管理、國際貿易、信息管理、會計、物流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的必修課程。然而不同專業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要求不同,如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國際貿易等專業要求定量分析較多,應以理論方法為主,而工商管理、會計、市場營銷等專業則應以實際應用為主。并且,每個專業都有其專業特點和要求,必然導致計量經濟學在各專業的應用和應用程度有較大的區別。然而,現有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設置、教材建設、教學大綱的規范都過于泛化,難以適應專業需求。特別是教學案例的分析,此專業學生聽彼專業的案例,往往會聽得云里霧里的,結果不能激發學習的興趣,所以學校在安排課程時應盡量一個專業一個班,而不是多個專業一起,應根據不同專業學生設置教學案例。

2、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單一化。目前,計量經濟學教學方法或教學手段大體經歷了由黑板教學到黑板與多媒體結合,再到多媒體教學的過程。黑板教學多側重于計量經濟學基礎方法的數學推導和邏輯推理,而多媒體教學則更多以PPT的板書方式、計量軟件輔助教學來展開計量經濟的學習。現在比較受推崇的教學方式是黑板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只有在必要時才會用黑板表達相關方法的基本數學原理。一般院校要求計量經濟學課時至少要48課時,有的甚至要96課時。那么,對于如此復雜的課程來說,要想在短短的48課時內講完一元或多元線性回歸、非線性回歸、虛擬變量、異方差、自相關、多重共線性、聯立方程和時間序列等內容,來配合事先擬定好的教學進度計劃,就算是從事多年計量經濟教學的教師也要花費大量時間來掌握教學內容、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重點和難點,何況那些專業基礎知識不是很扎實、剛剛接觸計量經濟學的學生,他們只能被動地去接收老師所要傳達的所有信息,難吸收、理解這些信息的內容和作用,更無從談其應用。

3、輕能力培養與實際應用。學習計量經濟學的最終目的是要學會應用。然而,現在普遍存在的現象:大多數學生不會應用倒還算是小事,更甚者是根本就忘記計量經濟學內容。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有:(1)缺乏研究創造性培養,這一點主要體現著案例教學上。現有計量經濟學所提供的案例都是與章節內容緊密相連的,但多數案例仍然過于簡單化和抽象化,沒有給予學生充分挖掘的計劃,而使案例教學流于形式。我們知道,計量經濟學講究的是由問題入手,然后選擇變量—設計模型—收集、處理數據—建立模型—模型檢驗的過程。以GDP數據處理為例,學生首先應該判定GDP是按可比價格計算,還是按現行價格計算的;然后要檢驗這個數據是不是存在異方差性、自相關性等問題;最后,通過相關方法的解決處理,才能用這個數據去分析問題。而事實是,我們把所有可能面臨的問題都想到了,都提前做好了,那么學生在做案例時就像填空一樣,機械地完成教學內容的每一步,仍過多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這樣既達不到計量經濟學習的目的,也不能鍛煉學生研究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2)計量經濟學的理論課與實踐課銜接性不強。應用計量經濟學除了要學會計量方法,還要學會相關計量軟件(如Eviews,Stata,SAS等)操作與分析。然而,現在問題是計量經濟的理論課與實踐課銜接性不強:一方面是由于教學計劃導致的,48課時除了要上理論課,還包括實踐課,這就很難兩者兼顧;另一方面就是學校的教學條件跟不上,如實驗室太小,計算機太少,一次安排不下很多人上機等情況,這樣分批次就會影響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再者,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互動環節較少,學生演示機會不多,也會降低其學習計量經濟的興趣,課后不愿動手去練習操作。

二、計量經濟學教學的若干改進建議

1、合理安排課程設置。《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具有宏微觀經濟學、高等數學、矩陣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濟統計學等先修課程的良好基礎。許多老師都會有“難教”的感覺,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夠扎實,但作者認為也與專業培養方案的設置有關。比如大一、大二期間學習高等數學、宏微觀經濟學、矩陣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和統計學的學習,大三第一學期就應該緊接學習計量經濟學,而不是將計量經濟學安排在大四,這樣學生就會很快投入到計量經濟學的學習中,容易理解和吸收,而不是找尋或重拾學過但已忘記的內容。再者,我在教學中就碰到過將統計學與計量經濟學安排在同學期同時開課,甚至統計學比計量經濟學晚開課,這樣就給計量經濟學老師授課時帶來很大的困難,在講授過程中還得兼顧統計學基礎知識的講解,不但占用計量經濟學的授課時間,也會打亂教學大綱安排,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查看全文

計量經濟學與案例分析的整合

一、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案例分析研究的背景

在高等院校的經濟專業以及管理類專業課程體系中,計量經濟學課程是必修科目,教材中對于數理推導往往更在意,缺乏對經濟學的分析以及解釋,也就導致學生對于計量經濟學的深刻內涵缺乏了解,沒有建構完整的經濟學研究機制和理論框架。另外,在實際課程開設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進行的課程教育多為基礎理論,更加側重于理論模型以及方法的完整度,并沒有對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建立和應用進行集中講解,學生也就只了解一般的經濟學關系,卻沒有建構完整的數量分析機制,整體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層級結構也相對簡單,需要引起相關教學工作人員的高度重視。

二、計量經濟學理論教學中應用案例分析的重要性分析

(一)計量經濟學理論教學中應用案例分析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在計量經濟學理論講解過程中,要結合實際需求和教學結構,建構切合于實際需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基準,從基本教學理念出發,提高教學層級結構的同時,能有效升級整體教學目標的完整度。在本科院校的育人理念中,要培養全面型綜合素質人才,在計量經濟學研究過程中,就會將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落實在學生定量分析以及經濟學模型建立方面。在計量經濟學理論研究過程中,主要分為初級課程、中級課程以及高級課程三種,在初級課程中,教師主要講解的就是基本理論內容,相關信息和知識點也比較常見。在中級課程中,教師主要講解的就是多元線性回歸問題以及聯立方程模型等,整體教學內容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升級,在實際模型參數學習過程中,教師還是會將大多數課堂時間應用于理論講解以及檢驗模式建立方面,需要教師結合實際需求和經濟學模型,對相關信息進行集中處理,確保能對相關計量模型進行綜合處理,確保學生能對模型參數進行系統化處理和綜合評估,在加深學生理解程度的基礎上,確保基礎目標和教學運維操作結構更加貼合實際需求。

(二)計量經濟學理論教學中應用案例分析實現理論具象化

查看全文

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設計

摘要:課程論文是計量經濟學課程應用性教學的有效手段,但在教學實踐中如果設計不好,課程論文教學會因為網絡抄襲和同質化現象達不到教學的目的。為此,文章從論文課時設計、選題設計、內容設計和輔助教學手段設計幾個方面提出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教學的具體設計思路,以期為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應用性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以及教學效果的提高提供新的認識。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教學設計

1課程論文是計量經濟學教學的有效手段

作為經濟學實證經驗分析的一門重要方法類課程,計量經濟學是各國高校經濟類專業的三大核心課程之一。作為一門集統計學、經濟理論和數學三者于一身的應用性理論方法,計量經濟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經濟理論作為理論模型設定的依據,更需要學會應用數學、統計學方法和計算機工具去估計和檢驗模型,對現實經濟問題進行結構分析、經濟預測、政策評價和理論檢驗。所以對于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理論知識的傳授只是手段,最終目的應該是教會學生應用理論方法去分析和解決現實的經濟問題。為了方法應用的教學目的,在本科學習階段除了對計量經濟學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外,還需輔以其它的教學手段加深學生對方法應用的理解,常用的教學手段是案例分析和實驗教學[1-2]。雖然案例分析和實驗教學能夠對學生掌握計量經濟學方法的應用有所幫助,但這兩種教學手段還并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方法的應用。因為要用計量經濟方法進行實證分析除了理解方法的含義和應用步驟以及熟悉軟件的操作外,還包含更多的內容。計量經濟學模型研究的完整框架是:關于經濟活動的觀察(行為分析)→關于經濟理論的抽象(理論假說)→建立總體回歸模型→獲取樣本觀測數據→估計模型→檢驗模型→應用模型[3]。在這個研究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如:什么樣的選題適合做實證分析、變量如何選取、數據的可獲得性怎么樣、該如何對數據進行收集和處理、實證結果跟預想結論出現不一致的情況下怎么辦、如何從實證分析結果中提煉出有價值的觀點、規范的實證分析論文如何撰寫,等等。這些問題對于實證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但單純依靠案例分析和實驗教學并不能讓學生領悟應用中出現的這些問題。為此,李子奈(2010)主張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應該涵蓋“模型設定、數據診斷、模型估計、模型應用”全過程,將計量經濟學模型的設定理論和方法以及數據的分析和診斷引入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體系中,進行課程教學內容創新。所以計量經濟學的應用教學除了使用案例分析和實驗教學外,還需要在教學階段引入研究式的教學方法,課程論文就是一種可選的教學手段[4]。

2課程論文設計的問題

計量經濟學教學引入課程論文是可行的,因為高校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一般是在大三上學期或下學期。大三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已經具備對本專業經濟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對課程論文的選題是可以自主完成的。大一大二的文獻檢索課程也使得學生掌握了文獻搜索的技巧和途徑,對課程論文需要用到的參考文獻和相關數據資料也可獨立進行搜索。另外,在大三學習階段,有些高校還會專門通過課程論文指導培養學生的學術規范,為大四畢業論文的撰寫打好基礎。計量經濟學課程在本科大三階段引入課程論文的教學手段,正好契合這個學習階段的教學要求,既培養了學生撰寫實證分析學術論文的能力,又促使學生對之前掌握的專業知識融會貫通,學以致用。雖然從教師的角度看,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教學模式具有可行性,但在實踐中如果設計不好,效果可能不甚理想,容易出現兩個問題:一是網絡抄襲嚴重。使用計量經濟學做實證分析的學術論文在論文數據庫和網絡上比比皆是,學生很容易從這些網絡渠道獲取計量經濟學的范文。如果缺乏有效的課程論文驗收和考核方式,有些學生會從網上或數據庫中下載資料簡單拼湊成課程論文,有些干脆直接從網上下載論文交差[5]。二是同質化現象嚴重。有部分論文雖然不是通過網絡抄襲而由某些學生自主完成,但其他同學也會引用相同的選題,在研究內容、分析思路、軟件操作等方面完全一致,論文并沒有實質性差異,這是抄襲的另一種形式。如果學生的課程論文是通過抄襲而非自己的動手實踐完成,那課程論文的教學模式就失去了意義,非但沒有使學生掌握計量經濟學方法的應用,反而造就了惡劣的研究習慣。所以計量經濟學的課程論文需要適當的設計,以避免教學形式和目的相背離現象的發生。

查看全文

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措施

[摘要]基于因果推斷的計量經濟學近年來獲得了蓬勃發展。將因果推斷引入計量經濟學教學,有助于降低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的難度,提升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的興趣,提高學生應用計量經濟學的能力。因此應從改革教學內容,加強教師培訓和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等方面入手,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中更多融入因果推斷的內容,以提高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因果推斷;教學改革;教學效果;應用能力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類本科專業的核心課程,幾乎所有經濟類專業都開設了計量經濟學課程,此外,還有一些管理類本科專業也開設了計量經濟學課程。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具有較好的經濟學、統計學和數學基礎,特別是對矩陣、數理統計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計量經濟學對本科生來說是一門難度非常大的課程。學生為了學好計量經濟學一般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教師為了教好計量經濟學,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但是,總體來看,計量經濟學教學在很多大學都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很多學生期末考試結束后,可能很快就會遺忘所學的計量經濟學理論,或者也不懂得如何應用計量經濟學去分析經濟社會現象和問題。基于此,本文將從當前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入手,探討如何在因果推斷的視角下推動計量經濟學教學的改革,從而提高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效果,使教師和學生在計量經濟學的教與學中所付出的努力能得到更好回報。

一、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主要的問題

(一)計量經濟學與統計學的區分度不高

雖然大多數學者都將計量經濟學歸為經濟學的范疇,將計量經濟學看作是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但是計量經濟學的分析方法主要來源于統計學。統計學的主要目的是基于樣本數據對總體參數進行估計,由于抽樣具有隨機性,使得應用樣本數據估計得到的估計值也具有隨機性,因此需要對估計值進行假設檢驗,以判斷其是否具有顯著性。當前很多計量經濟學所講授的內容也基本遵循這一套程序,即先根據經濟學理論,確定被解釋變量和解釋變量,建立計量經濟學模型,然后利用樣本數據,運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極大似然估計、矩估計等方法解釋變量的系數進行估計,最后對系數的顯著性進行檢驗,從而得出相應的結論。事實上,這種估計和檢驗所得出的變量之間的關系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因果關系,而更多的是相關關系。雖然研究經濟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對理解經濟規律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經濟學更加關注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而不僅僅是相關關系。因為只有確定了變量之間存在真正的因果關系,才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以優化經濟資源的配置。比如縮小班級規模確實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嗎?如果能提高學習成績,班級規模減小1個百分點,學生的學習成績能提高多少個百分點?縮小班級規模所增加的成本與學生成績提高所獲得的收益相比,是否劃算?對班級規模與成績之間因果效應的準確估計將是回答上述問題的關鍵。雖然很多計量經濟學教材也強調計量經濟模型在因果推斷中的作用,但是卻認為計量經濟模型本身并不能得出因果結論,主要還得依靠經濟理論。因此,當前許多計量經濟學教材涉及的教學內容與統計學教材中涉及的回歸分析幾乎沒有差異,只是內容更加豐富而已,只是對一般的統計學教材中的回歸分析進行了簡單擴充,沒有真正體現計量經濟學與統計學的本質差別,學生感受不到計量經濟學的重要性,從而缺少學習的動力。

查看全文

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摘要:通過對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學習現狀進行抽樣調查。分析課程教學過程中,教與學之間存在的問題。最后,遵循新建本科高校應用型培養導向,探討提高計量經濟學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計量方法實踐運用能力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實踐教學;教學改革

一、引言

我國上世紀八十年代引入計量經濟學課程,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首次將計量經濟學確定為高等院校經濟學類各專業八門共同核心課程之一,隨之,全國眾多高校增添了計量經濟學課程,從而,積極地推動了計量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和運用。自本世紀初,一批新本科高校經教育部批準建立,新建本科高校定位是以應用型為主導,因此,培養經濟與管理類專業學生的計量方法運用能力頗顯重要。但是,當前這類高校普遍存在本科辦學時間短,生源基礎較薄弱,師資力量缺乏,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問題。針對上述情況,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探討提高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實踐運用能力的教學改革途徑。

二、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的學生現狀抽樣調查分析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為了能夠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期間,有針對性地建立統計指標,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抽樣調查,總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246份,有效篩查209份,對問卷中涉及到的學生現狀進行統計分析。1.學生對計量經濟學課程了解情況分析。通過調查發現,不了解該課程的同學有85%,聽上屆同學說過的同學有10%,了解并好奇的同學僅占5%,其中絕大多數同學對計量經濟學的發展及其重要性不甚了解,甚至有些專業性比較強的同學認為該課程對專業學習用處不大,可有可無,從而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學生的數學基礎情況分析。計量經濟學是經濟與管理類專業基礎課程,當前,經管類專業的學生大多數是文科生,對數理及數據處理思維相對比較薄弱。調查發現,60%同學認為自己基礎很差,30%同學認為基礎比較差,僅占10%同學認為數學基礎較好。但是,計量經濟學是由經濟學、統計學、數學等學科交叉形成的學科,因此,使得部分數學基礎較好的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感覺到計量經濟學內容晦澀難懂,學習困難重重,導致有的同學會在學習過程中失去信心和興趣,最終導致總體學習效果不理想。3.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況分析。通過調查發現,對該課程比較有興趣的同學僅有8%,近70%同學表示沒有興趣,剩下同學態度模糊不定。相對同學期其他課程,學生對計量經濟學了解和興趣程度偏低,其中主要原因是部分文科生同學,數理統計等基礎薄弱。另外,很多同學對計量經濟學的作用不清楚,因此,也不愿意在該學科花費過多時間。

查看全文

本科院校計量經濟學論文

摘要:計量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并列經濟與貿易類本科專業的三大核心課程。但是據筆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并不贊同這一說法。到底是因為課程本身難度大,還是學生基礎薄弱?無論從哪方面來講,高校本科階段的計量經濟學的學習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針對這種現狀,積極探索教學改革,是計量經濟學教學的一項重要課題。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調查問卷;教學改革

一、引言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1930年12月,弗瑞希和丁伯根在美國克里夫蘭發起成立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標志著計量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的一門獨立學科被正式確立。此后,計量經濟學迎來蓬勃發展。根據《經濟與貿易類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計量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并列經濟與貿易類本科專業的三大核心課程。這意味著,經濟與貿易類本科專業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比例為100%。由此可見計量經濟學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以本科院校經濟與貿易類本科專業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為背景,調查對象為廣州工商學院2016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全體本科學生,回收問卷173份,以計量經濟學問卷調查結果為依據,分析目前本科院校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探討解決方案。

二、本科院校計量經濟學現狀分析

(一)對計量經濟學存在認識偏差。對于計量經濟學對自己所學專業是否有幫助,大多數學生并未持認可態度。從調查結果來看,約72%的學生認為,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對于完善知識結構的作用不及本科所學習的其他課程。同樣,約64%的學生并不認可計量經濟學有利于從量化分析的角度深入地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這也意味著,僅有少數學生認可計量經濟學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這一數據顯然與計量經濟學作為經濟與貿易類本科專業三大核心課程之一的地位相悖。(二)對計量經濟學興趣缺乏。調查問卷主要從教學內容、課程難易程度、課程理論性、課程實用性、課程滿意程度以及課程期望六個方面考察計量經濟學課程給學生的印象。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學生持中立觀點,比如:教學內容方面,25%的學生表示內容既不陳舊也不新穎;課程理論性方面,24%的學生認為有一定的理論性;課程實用性方面,26%認為有一定的實用性;課程滿意程度方面,23%的學生表示無所謂。課程難易程度方面則出現明顯的數據傾斜,62%的學生認為課程十分困難,17%的學生認為課程相當困難,僅有不到3%的學生認為課程相對簡單;同樣,在課程期望方面,27%的學生表示非常不喜歡該課程。(三)學習主動性不夠。調查問卷主要從完成作業的獨立性和上機練習次數考察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約32%的學生基本獨立完成計量經濟學作業,大部分能獨立完成作業的學生占比為17%,僅10%的學生能夠完全獨立完成作業。從完成作業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比較主動,但是這里完成的作業并不包括上機練習(主要是EViews操作)。約37%的學生上機練習次數為2次,38%的學生小于2次。在上機練習過程中,約47%的學生并未能從中收獲知識,其中約19%的學生表示上機練習毫無收獲。(四)學習效果不理想。調查問卷主要從自我評價分數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在1至10分的區間內,72%的學生給出了不及格分數,其中21%的學生僅給了1分;僅5%的學生給出了9分及以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