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學研究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9 09:46: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計量學研究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自從Paelinck提出“空間經濟計量學”這個術語,Cliff和Ord(1973,1981)對空間自回歸模型的開拓性工作,發展出廣泛的模型、參數估計和檢驗技術,使得經濟計量學建模中綜合空間因素變得更加有效。
Anselin(1988)對空間經濟計量學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它以及Cliff和Ord(1973,1981)這三本著作至今仍被廣泛引用。Anselin對空間經濟計量學的定義是:“在區域科學模型的統計分析中,研究由空間引起的各種特性的一系列方法?!盇nselin所提到的區域科學模型,指明確將區域、位置及空間交互影響綜合在模型中,并且它們的估計及確定也是基于參照地理的(即:截面的或時-空的)數據,數據可能來自于空間上的點,也可能是來自于某個區域,前者對應于經緯坐標,后者對應于區域之間的相對位置。
國外近幾年空間經濟計量學得以迅速發展,如Anselin和Florax(1995)指出的,主要得益于以下幾點:
(1)人們對于空間及空間交互影響的作用的重新認識。對空間的重新關注并不局限于經濟學,在其它社會科學中也得以反映。
(2)與地理對應的社會經濟大型數據庫的逐步實用性。在美國以及歐洲,官方統計部門提供的以區域和地區為統計單元的大型數據庫很容易得到,并且價格低廉。這些數據可以進行空前數量的截面或時空觀測分析,這時,空間(或時空)自相關可能成為標準而非一種特殊情況。
(3)地理信息系統(GIS)和空間數據分析軟件,以高效和低成本的計算技術處理空間觀測的發展。GIS的使用,允許地理數據的有效存儲、快速恢復及交互可視化,為空間分析技術的藝術化提供了巨大的機會。至少目前線性模型中,缺少針對空間數據和空間經濟計量學的軟件的情況已經大為改觀。目前已有一些專門的空間統計分析軟件,并且SAS、S-PLUS等著名統計軟件中,都已經包括用于空間統計分析的模塊。
(二)空間經濟計量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空間統計學是研究空間問題的另一門學科,它是應用數學的一個快速發展的分支。它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早期,用以幫助采礦業進行礦藏量的計算。最早的工作是采礦工程師D.G.Krige和統計學家H.S.Sichel在南非進行的。70年代隨著計算機的普及以及運算速度的大幅提高,空間統計分析技術逐漸擴展到地球科學的其它領域。目前已經普遍存在于需要處理時間上或空間上相關的數據的科技領域中。
空間經濟計量學與空間統計學的區分不太容易。Haining和Anselin的觀點認為空間統計學的研究大多由數據驅動,而空間經濟計量學由模型驅動,即從特定的理論或模型出發,重點放在問題的估計、解釋和檢驗上??臻g統計學的主流是研究生態學和地質學中的物質現象,空間經濟計量學主要研究與區域及城市經濟有關的模型。有一種觀點認為二者的區分應基于作者將其工作對應于空間經濟計量學還是空間統計學,這種區分辦法可能較為簡單。
地質統計學(Geostatistics)發展于20世紀60年代,主要用于研究地質學現象的空間結構和進行空間估值。例如,在探礦過程中,通常是在空間上布點進行鉆探,然后對采樣得到的樣品進行分析,估計礦藏的分布和儲量。由于礦藏不開采的話,在時間上結構幾乎是不變的,因此地質統計學研究的問題主要是空間相關??臻g經濟計量學所研究的問題不僅存在空間相關,往往所研究的問題在時間上也存在相關。
在區域經濟學的理論中,人們建立了各種理論以及關系式來描述人類在空間上的行為,如研究城鎮問題的“引力模型”等。但在利用模型進行定量研究問題的時候,需要將理論或關系式用數學模型來進行刻劃,利用統計方法對模型進行估計、檢驗,并進行評價,這些正好是屬于經濟計量學研究的范疇。應該說,空間經濟計量學主要研究區域經濟問題,依據的是區域經濟學理論,但它還需要綜合數學,以及空間統計學等學科,因此它不等同于區域經濟學,而是一門交叉學科。
二、研究的問題
空間經濟計量學主要研究存在空間效應的問題。空間效應主要包括空間相關和空間差異性。在研究中涉及空間相鄰、空間相鄰矩陣等概念。
(一)空間相關
空間相關指在樣本觀測中,位于位置i的觀測與其它j≠i的觀測有關,即
附圖
存在空間相關的原因有兩方面:相鄰空間單元存在測量誤差,空間交互影響的存在。測量誤差是由于調查過程中,數據的采集與空間中的單位有關,如數據是按省、市、縣等統計的,但設定的空間單位與研究問題不一致,存在測量誤差。
空間相關不僅意味著空間上的觀測缺乏獨立性,并且意味著潛在于這種空間相關中的空間結構,也就是說空間相關的強度及模式由絕對位置和相對位置(布局,距離)決定。
對于空間相關,空間自回歸通常是其核心內容,空間自回歸模型的一般形式為:
附圖
在這個模型中,β解釋變量X(n×k矩陣)的參數向量(k×1),ρ是空間滯后相關變量的參數,λ是殘差空間自回歸(空間AR)結構中的參數。
W[,1]和W[,2]為n×n矩陣,是標準化或未標準化的空間加權矩陣,分別對應于因變量以及擾動項中的空間自回歸過程,這兩個矩陣可以不同,這意味著兩個過程由不同的空間結構生成。
這個模型可以退化成為普通的線性回歸模型、(純)空間自回歸模型、混合回歸與空間自回歸模型、殘差空間自回歸模型等形式。
對這個模型,普通最小二乘估計不僅是有偏的,而且是不一致的,參數的估計通常采用極大似然估計,近幾年,有學者嘗試采用貝葉斯估計對參數進行估計。
(二)空間差異性
空間差異性指空間上的區域缺乏均一性,如存在中心區和郊區、先進和后進地區等。例如,我國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經濟存在較大差別。
對于空間差異性,只要將空間單元的特性考慮進去,大多可以用經典經濟計量學方法解決。但當空間差異性與空間相關共同存在時,經典經濟計量學方法不再適用,而且這時問題可能變得非常復雜,因為這時要區分空間差異性與空間相關可能非常困難。
研究空間差異性的模型主要有:
E.Casetti提出的空間擴展模型(1972)和回歸參數漂移分析方法(簡稱DARP)模型(1982)。這時,空間差異性表現為模型參數隨空間位置變化,并以空間單元的位置信息作為輔助變量(稱為擴展參數)。
y=Xβ+ε
附圖
模型(3)為以經緯坐標(Z[,x],Z[,y])作為擴展參數的空間擴展模型。同樣可以以到中心區域的距離作為擴展參數設計模型。
將模型(3)的第二個式子右邊加入隨機擾動項,則為DARP模型。E.Casetti(1992)進一步提出了貝葉斯空間擴展模型。
D.P.McMillen和J.F.McDonald(1997),C.Brunsdon,A.S.Fotheringham;MartinCharlton(1996),提出地理加權回歸模型(簡稱GWR模型)。
附圖
(三)時空數據空間模型
在模型中考慮時間維增加了描述的復雜性,但綜合時間空間的模型在實際工作中非常有用。在經典的經濟計量學模型中,這是綜合截面和時間序列數據的情形。如果數據不存在空間相關,則可以采用PanelData模型。Anselin(1988)將似不相關(SUR)模型擴展到空間的情形,提出空間SUR模型。
三、應用前景及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一)在中國的應用前景
在我國,地質統計學是較早應用空間統計學的領域,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院就有人研究并應用Krige模型。空間統計學除了在地質學的研究中發揮作用,近十年來,周國法、徐汝梅等學者研究生態學中的空間相互作用,并于1998年出版了《生物地理統計學》。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對土地、森林、農業、礦產、能源、作物估產、災患檢測等進行應用,開始了我國空間統計學在經濟領域應用中統計調查的工作,為了將空間遙感調查技術逐步納入到我國統計的常規性工作中,1998年10月,國家統計局成立了空間統計研究室,并與中國科學院地理所合作,組成了“空間信息多重采樣設計的空間統計學應用研究”課題組,運用遙感技術和空間分析對我國農業耕地、森林、草地等資源以及城鎮動態變化進行調查,該項目獲得國家統計局2000年課題研究一等獎。
在我國地質統計學、生物地理統計學及利用遙感技術進行的各種調查,都屬于空間統計學的范疇。地質統計學、生物地理統計學主要研究空間相關及空間估值,在生物地理統計學的研究中還包括物種的空間擴散過程。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各種Krige模型、方差圖模型,以及空間自回歸模型??臻g動態采樣的研究,與地質礦產調查類似,主要涉及樣本在空間上的布局、有效樣本量的確定、采樣誤差的計算等問題的研究,根據其研究的問題和方法,也可以將其歸入統計學的抽樣調查分支之中。
隨著我國按地區進行統計的統計基礎資料不斷積累,尤其是遙感技術應用到統計調查中來,都將使得按時間和空間排列的數據資料極為豐富,對數據進行空間甚至時空分析成為可能,人們將逐漸從時間的角度轉向普遍從時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從經濟分析的角度看,空間經濟計量學在我國以下幾個方面將有很大的應用前景。
由于區域之間存在相關性,或者存在差異性,因此一項政策對每個區域的影響是不同的,通過運用空間經濟計量學方法對各區域進行研究之后,找到政策在各區域上作用的關系,對于政府決策、正確制訂政策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由于區域之間存在先進地區和后進地區,通過空間經濟計量學方法可以對先進地區與后進地區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研究。
按區域編制投入產出表時,空間的概念將發揮作用。
對房地產的價值進行評估時,在考慮外界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地區之間的相互關系,將對正確評估房地產的價值有很大幫助。
對環境污染進行研究時,運用空間經濟計量學方法對污染的傳播方式進行研究,有助于人們對環境污染進行控制。
在交通領域的研究,可以利用空間經濟計量學方法對人員、貨物在空間上的流動方式進行研究,同時對通道上的不同區段進行研究。
在對某種疾病(如流感)在空間上的傳播過程進行研究之后,對于疾病的預防控制將有很大的幫助。
建立了空間的概念之后,人們對于在空間上的抽樣將綜合考慮空間單元之間的相關性。而空間抽樣在空間上的布點方式也可以用作商業網點的布局研究。
總之,只要問題涉及到空間的概念,空間經濟計量學就將發揮其作用。對空間經濟計量學的深入研究及應用,將促使人們面對問題的時候,從空間或時空的角度思考問題。
(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目前的研究中,系統內的空間單元受到系統內其它位置單元的影響,但邊界處的單元還受到系統外與之相鄰的單元的影響,如何將這個影響考慮在模型中值得研究。
在具體問題中,距離的概念需要加以認真對待,單用地理上的距離有時并不合適,例如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聯系在今天并不是距離遠近決定的,電子化交易使得資金的流動非常迅速方便,因此,在研究這類問題時,如何將貿易、人員、資金的流動充分考慮到空間加權矩陣中去,尚值得研究。
貝葉斯方法在統計學各個分支的應用越來越廣,空間貝葉斯模型也是目前空間經濟計量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可變單元的問題。當數據匯總的級別變化,可能整個模型的描述都發生變化,對于不同的問題,可能影響模型變化的匯總的級別也不同,能否有一個統一的模式對系統進行描述尚待進一步研究。
時空數據的綜合分析,參數估計的漸近性質,模型的各種檢驗方法等,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經濟問題中,許多需要研究的對象是多維的,即研究對象是一個向量,如何在空間問題中建立一系列空間VAR模型,尚需研究。
不易獲得較為詳細且價格低廉的區域統計數據,將大大限制空間經濟計量學模型的應用。建立我國區域統計數據庫,要求價格低廉且方便實用,是擺在統計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Anselin,L.1988.SpatialEconometrics.MethodsandModels,DordrechtKluwerAcademic
Publishers.
2Anselin,L.andR.J.G.M.Floraxed.1995.NewDirectionsinSpatialEconometrics,Springer-Verlag.
3Brundson,C.,A.S.Fotheringham,andM.E.Chalton.1996."GeographicallyWeighted
Regression:AMethodforExploringSpatialNonstationarity,"GeographicalAnalysis,
Vol.28,p281-298.
4Brunsdon,C.,A.S.Fotheringham,andM.E.Chalton.1999."SomeNotesonParametric
SignificanceTestsforGeographicallyWeightedRegression,"JournalofRegional
Science,Vol.39,No.3,p497-524.
5Casetti,E.1972."GeneratingModelsbyExpansionMethod:ApplicationstoGeographic
Research,"GeographicalAnalysis,Vol.4,p81-91.
6Casetti,E.1982."
DriftAnalysisofRegressionParameters:AnApplicationtothe
InvestigationofFertilityofFertilityDevelopmentRelations,"ModelingandSimulation
13,p961-966.
7Casetti,E.1992."BayesianRegressionandtheExpansionMetod,"Geographical
Analysis,Vol.24,p58-74.
8Cliff,A.D.andJ.K.Ord.1981.SpatialProcesses:ModelsandApplications,Pion.
9Haining,R.P.SpatialDataAnalysisintheSocialandEnvironmentalScienc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0.
10Paelinck,JeanH.P.andLeoH.Klaassen.1979.SpatialEconometrics,SaxonHouse,
TeakfieldLtd.
11莊大方,張穩,羅建國.土地資源遙感調查中的空間信息多重采樣框架設計與GIS實現,統計研究,1999年第1期.
篇2
論文摘要:文章針對普及高等教育地區的教育質量現狀,用定性研究和比較研究的方法,基于IS0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基本思想,從多方面、多角度提出了若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建議。
一、問題的提出
為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要求,教育部決定自1999年起開始擴大高校招生規模。據《人民日報》報道,到2005年底,我國高校在校生超過2300萬人,毛人學率達到21%,標志著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進人大眾化教育階段。另有統計數據表明,2003年北京和上海的高等教育毛人學率分別達到52%和53%,進人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2005年,天津市高等教育毛人學率超過55%,成為繼卜海、北京之后第三個進人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城市這表明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不斷深化的同時,發達省市走向高等教育普及化已成為必然。
與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的高等教育尚處于發展階段。從毛人學率看,北京、海和天津等地區的高等教育已進人普及化階段,也有省市提出到2020年本地區的高等教育進人普及化階段,但這些地區的高等教育仍存在函待解決的問題。
1.中國高等教育難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目前,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層次還比較低。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國際教育分類標準》,我國高等教育目前主要集中在???高職)層次,而發達國家則主要集中在本科層次。這樣的高等教育發展層次使我國難以培養大量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據有關部門的調查,由于招生規模的擴大及傳統管理的局限性,部分畢業生素質呈下降趨勢,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和市場的需要。有數據顯示,61.15%的畢業生認為所學的專業知識的使用率不到1/3,甚至基本上沒有使用。此外,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注重的是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特別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變成了被灌輸者、被強制者、被馴服者,培養出的學生思想僵化、創新能力差、動手能力差、交往能力差。而社會和用人單位更看重的恰恰是高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由此可見,教育質量管理的有效性值得反思,高等教育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2.高校學生的國際化程度低學生國際化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主要方面,而衡量學生國際化的一個主要指標是留學生人數。我國高校要吸引留學生,除了依靠中國傳統文化外,高等教育的質量也必須得到普遍認可,即中國的高等教育達到國際標準。因此對我國的高等教育進行IS09000認證非常必要。但目前我國此項一作尚處于起步階段,更多的是在進行理論探討,教育部還尚對全閏高校教學水平進行評估。教育部關于教學水平的評估標準與IS09000體系中的教育標準還存在差距,對全國高校,特別是應用型高校的教育教學缺乏指導作用。
3.辦學效率和效益相對較差。我國相當一部分高校的管理效率低下,集中表現在機構臃腫,缺乏競爭機制,教師流失嚴重。我國對高校教師的學歷要求高,教師的收人低,工作負擔重。這導致高校缺乏吸引力,大批優秀人才從高校流失。相比之下,韓國社會對教師就極為尊重,教師的工作穩定、收人多,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愿意投身教育事業,并能夠在教育崗位上盡忠職守。以韓國最大的港口城市釜山為例,其人均收人約相當于上海人均收人的4倍到6倍,但高校教師的正常工資收人是上海高校教師正常工資收人的10倍以上,而且學校對教師的課時量和工作量沒有硬性規定。韓國鼓勵教師在外兼職或者自己開公司,積累更多的實際操作經驗,不但給學生帶來更多與產業相關的信息,還能讓他們更早地進人實踐環節。學校的教育不至于與產業脫鉤,也有利于學生就職。
鑒于上述問題,對學生進行創新性教育和建立旨在考查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迫在眉睫,特別是高等教育進人普及階段的地區,教育主管部門應率先在國內探究有我國特色的質量管理標準模型。
二、國外高等教育現狀及啟示
高等教育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非常重視高等教育的質量管理和質量認證。在美國,教育質量獎正式納人美國國家質量獎的評獎范圍。1999年教育質量獎正式啟動,美國的任何一個學區或一所中小學、高等院?;蚱渌鶎贆C構,都有權利申請這一最高教育質量獎。美國國家質量獎質量管理模型遵循如下核心價值和理念:愿景領導;以學習為中心的教育;組織和個人的學習;重視教師、員工和合作伙伴;快速反應的能力;強調未來;管理革新;事實管理;社會責任;強調結果和創造價值;系統觀。歐洲也設置了教育質量獎,即歐洲質量獎卓越質量管理模型。歐洲質量獎質量管理模型遵循如下核心價值和理念:結果導向;以顧客為中心;領導和堅定的目標;過程和事實管理;人員開發和參與;不斷學習、創新和改進;發展伙伴關系;公共責任。
在德國、日本和英國,政府十分重視高等教育的質量管理。如德國制定了質量認證發展戰略;日本正在探索加強社會第三部門對大學的評估和監督,平衡政府與大學之間的關系;英國政府面向全國統一制定高等教育質量保證的基本框架。
1992年,美國借鑒企業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并予以實踐的高校已達到220所。英國、加拿大已有許多教育和培訓機構成功地采用了國際標準化組織制訂的IS09001質量管理標準。他們認為質量形成于生產全過程,影響質量的全部因素必須在生產的全過程始終處于受控狀態,通過“過程管理”來保證產品質量。
三、ISO質量管理原則在高校教育質量管理中的應用
關于ISO質量管理原則在高校教育質量管理中應用的研究已經很普遍。IS09000系列標準是一套被國際上各認證評審機構認可的唯一的質量保證體系。IS09001標準的引言中明確指出:“標準是通用的,不是專門為某一工業行業或經濟部門而制定的。"IS09000系列標準覆蓋了房地產等39個行業,教育為第37類。IS09000系列標準的思想主要體現在“質量管理的八項原則”、“過程”方法和PDCA循環。IS09000標準的最大特點在于全面性、全員性、全程性以及預防性和持續改進性等,它融合了當前最先進的質量管理理論,并在實踐中獲得了成功。
在理論上,將IS09000引人教育領域有利于豐富和完善學校質量管理理論,同時也符合現代管理理論的發展趨勢;在實踐上,IS09000教育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有利于我國教育與國際接軌,增強其國際競爭力;有利于規范我國學校質量管理;有利于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維護消費者的利益;有利于獲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信任和支持以及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
綜上所述,對我國已經和即將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地區采用IS09000體系進行教育質量管理,可以體現全員參與、全程監控和全面管理的質量管理思想,使這些地區高等教育培養的學生成為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國際化人才。
四、提高普及高等教育地區的教學質量的建議
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已經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重要議題,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研究的國際化趨勢日益凸顯。當前,教育跨境服務面臨的最大挑戰在于跨境教育的質量。
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不僅要加強理論研究,更重要的是借鑒發達國家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的經驗,開創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質量管理體系以及國家教育質量獎的模型。在這一點上,我國已普及高等教育的地區應為其他地區起到表率作用。
首先,高校結合辦學定位和行業需求建立IS09000質量認證體系。教育管理ISO認證是中國高等教育走向國際并與國際接軌的“金鑰匙”。全球化的趨勢必然要求教育更加開放,更加國際化,更具前瞻性。隨著教育國際化興起,高等教育國際化已成為當代高等教育發展的潮流。高等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需要一套各國認可的質量保證系列標準。
雖然教育管理國際認證發展較快,但我國對此一直態度謹慎,至今尚未建立自己的認證機構,全國僅有十多所學校通過了ISO質量認證。對此,很多人呼吁組建教育管理國際認證機構,開展教育管理國際認證。目前,我國已著手組建教育管理國際認證機構,并準備從民辦教育人手開展教育管理ISO認證。
其次,建立專門的社會評價機構,對高校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進行監控、評估、咨詢。目前,國內高校的教育督導室幾乎都是學校內部教學管理機構,難以發揮社會監督和評價作用。
第三,學校組建專門職能部門,對教學質量進行管理,對校長、教師、學生以及參與教育教學的“供方”進行評估、監管。加強績效考核,改革工資分配制度,大幅度提高教師的收入,鼓勵教師公開參加社會兼職工作、社會實踐和職業技能培訓。
第四,啟動“人才一工程”“大師工程”“育苗工程”。缺少大師的學校和課堂,很難培養出類拔萃的人才。
第五,明確辦學特色,營造獨特的校園文化。高校的領導和決策層應組織對IS09000標準的學習,掌握其內容和實質,結合自身教育質量管理的現狀和特點,根據自身定位、辦學規模和條件、專業特色、培養模式、師資力量和校園文化等方面的情況,建構自己的質量管理體系,營造獨特的校園文化。超級秘書網
第六,改善學生和社會對教師教學的評價標準,改善教師和社會對學生的評價標準。把教育標準和企業標準能統一起來,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和思維方法訓練,使學生成為“會做人、會做事、會思考、會動手、會研發”的“五會”人才。
第七,加強課程建設,特別是精品課程建設和綜合實踐(訓練)性課程建設。以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來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課程教學是決定人才培養質量的最基本要素,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高校要利用質量管理評價標準來評價課程和學生,根據學生和用人單位的反饋信息加強課程建設。
第八,政府通過立法來規范高等學校教育質量保障的政策與行為,并制定各類型(特別是應用型)高等學校教育質量的國家標準,確立我國國家質量獎質量管理模型、評獎標準。
篇3
采用關鍵詞詞頻分析法,對1996-2011年中國知網學術文獻總庫中有關學科服務的論文進行關鍵詞統計分析,并從關鍵詞詞頻及詞頻年度變化的角度揭示學科服務的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從前50位高頻關鍵詞及其頻次可以看到:高等學校及高校圖書館是國內學科服務的主要陣地;對國家科學圖書館開展學科服務的實例介紹和研究也較多;10余年來學科服務工作的研究與實踐主要集中在學科服務的制度建設與反思、學科服務與信息服務和知識服務關系、服務模式、服務平臺、質量評價、隊伍建設等方面。
>>【關鍵詞】
學科服務 關鍵詞 計量分析 學科館員
學科服務是以學科用戶的信息需求和問題為驅動的,學科館員憑借其專業背景和圖書情報學知識及信息處理技能,依托本館文獻資源和技術支撐,為學科用戶提供深層次、個性化的文獻信息服務[1]。自1998年清華大學圖書館在國內率先建立學科館員制度以來,學科服務在我國已經開展了10余年,經歷了起步、反思、快速發展幾個階段。本文擬采用關鍵詞詞頻分析法,探討國內學科服務的研究熱點,揭示我國學科服務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數據與方法
檢索中國知網學術文獻總庫1996年―2011年有關學科館員或學科服務方面的文獻,檢索策略為“KY=‘學科館員' OR KY=‘學科服務' OR KY=‘學科化服務' OR TI=‘學科館員' OR TI=‘學科服務' OR TI=‘學科化服務’”,去除重復記錄、會議信息及一稿多投記錄后共檢出文獻2 954篇。套錄題錄信息,并利用VB編程提取題錄信息中的關鍵詞。合并同義、近義的關鍵詞后,再對經過處理的關鍵詞進行統計分析。
詞頻分析法是利用能夠揭示或表達文獻核心內容的關鍵詞或主題詞在某一研究領域文獻中出現的頻次高低,來確定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發展動向的文獻計量方法[2]。某一關鍵詞在某一領域出現的頻次以及變化可反映該詞所表征的研究主題被關注的程度和發展趨勢。
統計結果
對規范化后的關鍵詞進行詞頻統計,關鍵詞平均詞頻為7.59次。本文列舉前50個頻次較高的關鍵詞(見表1)。表1中的關鍵詞主要有限定性關鍵詞、主題性關鍵詞兩類。限定性關鍵詞主要限定研究的范圍,以時間、地區等限制性名詞為多見,如高等學校、高職院校、圖書館、高校圖書館、高職院校圖書館、醫院圖書館、國家科學圖書館等。從這些關鍵詞及其頻次可以看到:高等學校及高校圖書館是國內學科服務的主要陣地;對國家科學圖書館開展學科服務的實例介紹和研究也較多。主題性關鍵詞主要反映文章的主題內容,除學科館員、學科服務、學科館員制度外,有信息服務、素質、考核評價、服務模式、知識服務、核心競爭力等。
3.1學科服務與信息服務、知識服務
信息服務、知識服務在有關學科服務、學科館員的文獻中屬于高頻關鍵詞,其中信息服務(含學科化信息服務)的詞頻是223次(信息服務213次,學科化信息服務10次)。2005年以后,該詞的詞頻基本保持穩定。知識服務(含學科化知識服務)的詞頻是77次(知識服務70次,學科化知識服務7次),其詞頻自2004年以后逐年遞增。表明信息服務、知識服務與學科服務關系密切。隨著國內學科服務工作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者的關注力正在從學科信息化服務向學科知識化服務轉變,學科知識化服務將成為下一個研究熱點。部分文章探討了學科服務與信息服務、知識服務的關系。劉立騫等認為:信息服務注重信息資源的獲取和傳遞, 滿足于具體信息、數據或文獻的提供。它更多地體現了一種檢索和傳遞服務;知識服務則是面向內容、面向解決方案、面向知識增值的服務[3]。知識服務和信息服務有著明顯的區別,但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特定用戶的需求,它們始終相互交織并存在于學科服務的全過程。不過目前圖書館學科知識服務的能力明顯較弱,張紅霞對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現狀做了調查,結果表明:基于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新書通報和文獻檢索等傳統的信息服務仍然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而專題情報檢索等服務相對比較薄弱,提供知識含量相對較高的、針對學科專業課題方面的深層次的知識服務的能力還比較欠缺[4]。
3.2學科館員素質要求、資格認證(行業準入)與隊伍建設
著名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認為: “一個圖書館成敗的關鍵還在于圖書館工作者?!睂W科館員是學科服務能否深入開展以及服務水平高低的關鍵性因素,因而學科館員的素質要求、資格認證與學科團隊建設也是眾多學者研究的熱點。如王運顯提出包括基本素質、知識素質、技能素質等3個一級指標、17個二級指標的學科館員素質指標體系,比較全面地概述了學科館員應具備的素質[5]。
學科服務對學科館員素質要求很高,國內的學科館員很難達到要求,直接影響到學科服務的效果。學科服務起源于西方發達國家并在歐美等國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于是便有學者對國內外學科館員素質進行了對比研究。符瑞銳研究表明: 歐美等國實行了圖書館專業人員資格認證制度,從制度的角度確保了圖書館專業人員的素質。如美國公共圖書館及學校圖書館都要求專業館員必須具有ALA承認的學院或系頒發的信息學碩士學位[6]。而國內圖書館學科館員的素質則參差不齊,既具有學科背景又有圖書情報專業背景的學科館員數量相對較少。因此,學者們呼吁在我國盡早建立圖書館專業人員資格認證制度,全面提高專業人員的素質。
學科服務工作在我國已經開展了10余年,對于如何建立一支人員構成、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學歷和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合理的學科館員隊伍等問題的研究已迫在眉睫。袁紅衛、潘芳蓮等分析了我國學科館員隊伍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制定學科館員隊伍建設戰略規劃;通過管理創新,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優化人員結構;建立學科館員的選聘和競爭機制;建立學科館員的教育、培訓制度;建立健全學科館員的考評和激勵機制等[7-8]。
3.3學科服務質量評價
學科服務質量評價是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評估指標體系,選擇適當的方法和程序,對學科服務過程和結果進行價值判斷。依據被評價主體的不同,可分為學科服務質量整體水平評價、學科團隊服務質量評價、學科館員服務質量評價。有關學科服務質量評估的關鍵詞在2007年以后出現的頻次較高,說明這一領域的研究已引起學者們的關注――大致從理論研究、評估指標體系制定、評估方法3個方面展開。
理論研究主要涉及學科服務質量評價的必要性、目的、意義、作用、評估指標體系制定的原則等。多數學者認為在制定評估體系時應堅持科學合理、全面系統、客觀性、定性定量相結合、易操作性等原則。蔣家紅則認為評價體系的構建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因館制宜原則、個性化原則[9]。
學者們依據學科服務的內容、特點,借鑒和利用360度反饋評價法、平衡記分卡法、Libqual+TM、梯度評價法、層次分析法、模糊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熵權+層次分析法等方法,建立了多個評價指標體系。武三林認為可以從“德、能、勤、績、研”5個方面對學科館員進行考核評價[10]。徐愷英將平衡記分卡法應用于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的績效評估,把學科館員的業績評估分為學習與成長、內部流程、用戶(讀者)滿意度、信息利用4 個部分[11]。
大多數學者基本上從人員素質(綜合知識、能力、主動性)、工作業績、服務效果、服務環境等方面入手建立考評體系。這些考評體系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但也有不足,主要表現在:①指標比較繁雜,不易操作,沒有結合學科館員的特點及工作實際。如大多數評價指標體系都偏重于學科館員工作量的測評,忽視了對學科服務所產生的信息產品的質量評估;學科服務工作的內容具有不確定性,它賦予了學科館員更多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然而大多數評價指標體系忽略了學科館員的服務創新。②忽視了評價主體對評價結果的影響。目前學科服務質量評價的主體一般是館領導和學科用戶。學科館員服務的學科用戶不同,評價的結果自然會受到影響。③目前的評價體系過分強調了服務質量的評價,忽視了評價結果的反饋。
3.4學科服務模式
服務模式在2005-2007年為低頻關鍵詞,詞頻為1-3,2008后該詞出現的頻率較高,詞頻為11-27。這一變化說明學科服務的模式已成為近年來學者們研究的熱點。學科服務在我國已經開展了10余年,此時對各館學科服務的實踐進行總結歸納,形成學科服務模式是十分及時和必要的。眾多學者認為,學科服務模式主要有學科分館模式、學科館員-圖情教授模式、學科館員直接服務模式等。歐美國家很多大學組建了學科圖書館,支持特色資源建設和學科個性需求。我國部分高校將院系資料室建設成為面向教師用戶的學科分館,主要職責是用戶需求聯絡、參與文獻建設服務全過程、提供個性化服務等。學科館員―圖情教授模式是國內大多數圖書館采用的服務模式,盡管它有便于院系聯系、易于打開局面等諸多優點,但其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主要表現為對圖情教授的依賴較大。學科館員直接服務是一種雙向的主動服務模式,它減少了圖情教授中介這一環節,直接為院系教師提供服務。國外高校圖書館均采用此種服務模式,但在國內由于院系配合不夠、人員素質不高、人手有限等因素的影響,工作開展難度很大,服務效果不明顯。因而有學者認為學科館員―圖情教授模式是現階段我國學科館員制度不成熟條件下的有效服務方式,具有很強的實用性[12]。隨著學科用戶信息需求的日益多樣化,單憑某一個學科館員已經很難滿足學科用戶的需求,因而有學者提出了團隊式工作模式,即組建由多種類型人員組成的工作團隊, 分別負責學科聯絡、知識組織、情報研究、個性化服務等任務,在協同工作的基礎上提供系統化、深層次的學科服務[13]。
3.5學科館員的定位與工作職責
學科館員稱謂很多,比如聯絡館員、學科參考館員、學科目錄學家、學科專家館員等。不同的稱謂意味著學科館員在學科服務中扮演的角色和所承擔的職責是不同的。在學科館員角色定位上的模糊認識,勢必會影響學科服務工作的有效開展,因而學科館員角色定位及其相應的工作職責也成為學者們關注的焦點。目前大部分學者認為,我國學科館員的角色定位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即學科信息聯絡員、學科服務館員(學科參考咨詢館員)和學科信息專家。也有研究者把基于圖書館與用戶的聯絡人、用戶信息素質培訓者、參考咨詢館員角色的學科館員稱為“第一代學科館員”,把以融入一線、嵌入過程為主要特征的學科館員稱為“第二代學科館員”。與學科信息聯絡員這一角色對應的工作職責主要是學科資源建設、院系聯絡、用戶宣傳和培訓等。與學科服務館員角色對應的工作職責除學科信息聯絡員工作職責內容外,還包括對學科資源的評估、提供參考咨詢、制作學科導航、參與教學科研等。學科信息專家的工作職責主要是學科文獻信息研究、學科發展研究、跟蹤學科發展的前沿動向和研究任務,編輯學科動態與研究指南等。胡琳等學者對比分析了國內外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的角色及工作職責,認為國內學科館員工作職責定位存在失誤,并提出學科館藏資源建設是學科館員首要的工作職責[14]。李更良則認為學科館員應更加關注學科用戶研究、學科信息研究、學科發展研究、參與教學科研工作等,而不應當承擔本應由參考館員、采訪人員以及書刊流通人員承擔的工作[15]。漆俐紅等則認為:省屬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的角色定位應為“聯絡、導航、教育”[16]??傊?,各館可根據自身的館藏特點、人員素質等因素明確學科館員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職責。
3.6學科服務平臺
與學科服務平臺相關的關鍵詞有Web 2.0、博客、RSS、維基、微博、學科導航等。學科服務平臺是學科館員向學科用戶推送學科信息、介紹學科資源、解決個性化問題、交流溝通的虛擬服務平臺。有的大學圖書館自行開發了學科服務平臺,如上海大學圖書館利用各類開源軟件開發了基于Web 2.0的學科服務知識平臺,建立即時通訊、學科博客、學科維基、新聞聚合和學術機構庫等子系統;沈陽師范大學圖書館于2007 年立項建設圖書館學科服務內部管理系統,該系統主要用于學科用戶檔案的收集和保存、學科服務相關信息的管理、學科館員交流、學科服務工作統計等。有的大學圖書館直接引進國外成熟軟件Libguides作為學科服務平臺,如上海交通大學等。也有圖書館利用Web 2.0的某一技術開展學科服務。如華中科技大學利用博客作為學科服務平臺、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開發了基于RSS的科技信息聚合系統等。盡管這些平臺大部分都是利用Web2.0技術開發的,但服務效果不明顯,學科用戶訪問量不大、讀者參與的熱情不高。李慧美等認為,圖書館應借鑒豆瓣網成功形成由用戶為主體的社會網絡關系和用戶資源所構成的知識網絡的經驗,改進學科信息服務平臺[17]。盡管學科導航已運行多年,但真正實施得比較好的大學圖書館卻屈指可數。有些圖書館僅把它作為揭示免費資源的工具、已購數據庫的補充。因而有學者提出學科導航應以學科為單位, 以本館所購買或租賃的各類資源為主, 以因特網上的相關學術資源為輔, 進行收集、評價、分類、組織和整理, 建立分類目錄式資源組織體系,為教學科研提供全面詳細的學科資源指引[18]。部分文章也對利用博客、RSS、維基開展學科服務提出了建議。如利用Blog+RSS技術,建立新聞、導讀及培訓博客、學科信息導航博客、信息咨詢服務博客、專業及學術博客,還可在博文欄目設置中增設學科教師或研究生博客推薦欄,主動鏈接學科教師和學科研究生博客;利用wiki技術建立學科館員交流平臺;通過整合博客資源形成學科知識庫、百科工具書等。
3.7學科服務、學科館員制度與圖書館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是學科服務領域的高頻關鍵詞之一,詞頻是17次,說明學科服務與核心競爭力有一定聯系。圖書館核心競爭力是指高校圖書館在社會中的獨特競爭優勢, 是維持高校圖書館存在和保障圖書館發展的獨特的、外界不易掌控的能力,主要體現在文獻信息資源優勢和創新服務能力兩個方面。學科服務是近年來圖書館界開展的創新之一,是針對學科用戶開展個性化、知識化服務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學科館員制度的建立以及學科服務工作的開展將對圖書館產生深遠的影響,因而不少學者把學科服務工作提升到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戰略高度。
篇4
國內外等研究人員在不同環境下檢出的PPCPs,主要集中在高度城市化的地區,這些區域成為調查PPCPs污染因了和空問分布的重要場所。Morales等人在西班牙帶有禽畜糞便的養殖場土壤中檢測到質量分數分別為9.8 mg/kg和5.8 mg/kg的諾氟沙星和環丙沙星; Ajit等人在德國土壤中檢測到質量分數450^-900 },g/kg的四環素類抗生素,并相繼在奧地利、英國、意大利、瑞士和荷蘭等國家的水體及土壤中檢測到80多種PPCPs 。
近兒年,PPCPs在中國同樣引起廣泛的關注。ZENG等人在廣東6家污水處理廠污泥中檢測到質量分數分別為5.416^-21.21,0.715^-6.195,0.599^-2.870 mg/kg的佳樂察香、吐納察香、開司米酮<<};李彥文等人在廣州、深圳畜牧業土壤中檢測到質量分數分別為242.6 },g/kg的四環素類抗生素、33.3 },g/kg的磺胺類抗生素[7];同樣,田藝心等人在北京某污水處理廠脫水污泥中檢測到質量分數分別為201一226,65^-130 mg/kg的佳樂察香和吐納察香。諸如此類頻繁被曝出的PPCPs污染物事件,引起了人們的對PPCPs環境污染現狀的高度關注。
盡管對PPCPs的基礎理論研究已經經過十兒年的發展,但就目前而言國內外對PPCPs研究認知水平仍處在初級階段。EVGENIDOU等人通過對PPCPs近十年的研究成果總結發現,國內外學者針對PPCP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環境中的分類、行為與歸趨及毒理學分析。而目前關于PPCPs減量化的研究較少, PPCPs中包含的化合物類別廣泛,結構復雜,因此有必要對其吸附及降解機理展開研究。本文通過總結PPCPs在各類環境中的行為及歸趨,敘述了PPCPs的吸附與降解機理,分析了生物和非生物系統在減量化過程中的影響,并嘗試從吸附和降解機理上分析影響減量化的原因,尋求生物和非生物系統在減量化過程中分別存在的優勢及缺陷,以期為研究PPCPs衍生物及新型吸附材料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的參考。
1 PPCPs的環境歸趨
1.1水生環境中
近年來,PPCPs的含量日益增加,眾多研究者都將PPCPs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尤其在水生環境(河流、湖泊、溝渠、地表水及地下水等)中。水生環境中的PPCPs最初來源是人類使用的藥品,多種PPCPs的混合物被釋放進入地表水、地層水和海岸水,排放源分散。ORT等人研究發現,排放源大多是廢水處理廠、地下污水管道、藥品生產設備以及大型養殖廠,甚至大部分PPCPs能夠通過水生環境傳播到遠離源頭的地方,并目_這樣的暴露可能是持續性的。
據KURODA等報道,在日本常有污水泄漏污染地下水事件發生。 OSENBRUC等人發現,在德國和西班牙,同樣也有城市河水滲透,下水管道泄漏和城市雨水徑流等事件發生,這些都是導致PPCPs微量存在于水生環境中的主要原因。
根據KOLPIN等研究者大量研究數據表明,全世界的水生環境中抗生素的含量大約在同一個水平C TY1g}L ^' N}g}L級),不易檢測及去除。例如傳統污水處理廠,其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去除簡單溫和生物能降解的混合污水,對污水含有的PPCPS去除效果甚微。而PPCPS的長期積累所帶來的影響,主要針對污水處理過程中參與脫硝脫氮的微生物,KONG等人進行了研究,發現部分微生物改變了特性,包括微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和均勻性,以及脫硝脫氮過程中的氮循環,給水生環境帶來一定的影響。這些作用在水生及陸地環境中的微生物所產生的生態毒性的影響日益增加。
根據研究資料,KINNEY等人表明雖然水生環境中存在的是微量級PPCPs,所產生的循環效應影響卻是長久的[is-y。在水生環境中,PPCPS所帶來循環效應影響可通過水蚤、水藻、水生植物以及細菌相關的毒理學研究來證實,繼而針對PPCP生態風險評估是今后可發展的方向。
1.2土壤環境中
盡管最初對PPCPs的研究重點大多集中在水生環境領域,但是其在土壤中的歸趨正逐漸成為新的趨勢。宋存義等人在PPCPs對土壤環境影響研究中發現,PPCPs進入環境后,最易與土壤等有機介質產生吸附作用;周海東等人對土壤中PPCPS的減量化研究發現,土壤對PPCPS的分解速率相比水生環境中的分解速率低很多,這表明PPCPS在土壤環境中存留時問更長,化學狀態更穩定。HAMSCHER等人對糞源四環素類抗生素在土壤環境中濃度變化研究實驗得知,該抗生素在土壤中存放,其含量始終保持在初始值。桑文靜等人對察香類抗生素的研究表明,該類抗生素具有較強的親脂性,易吸附于土壤環境,可長期在土壤中殘留}zy
由以上大量研究結論總結得出,PPCPS在土壤環境中,具備污染源分散、分解速度緩慢、殘留時問長久、化學性質穩定等歸趨特點。由于土壤環境中生物鏈的毒性呈現逐級蓄積、逐級傳播的特點,因此微量的PPCPS很可能會對土壤環境產生一系列循環生態污染過程,最終對土壤環境下的生態系統帶來一定的危害。
2減量化機理
目前,國內外關于研究PPCPs的減量化機理仍然處于初級探索階段。Sonia Sua' rez等人研究表明,在環境中PPCPs減量化過程主要包括吸附及降解2個部分。大量的實驗研究表明,PPCPS的吸附過程往往是由于吸附材料或者微生物的作用,將PPCPS向固相(土壤或者填料介質)表面富集;而降解是白然條件和環境中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結果。深入研究減量化機理,從吸附劑、吸附質角度出發,是探索每種PPCPS高效減量化的重要途徑。
2.1吸附機理
PPCPs中包括的化合物類別廣泛,因此吸附機理很難預測o KINNEY在吸附的研究中發現,吸附行為往往是分了與特定的官能團相互作用的結果,并目_這一結果易受pH,溫度及光照等因素的影響[ys}PPCPs吸附的本質是PPCPs向固相(土壤或者填料介質)表面富集的動態過程。根據不同PPCPs表面富集作用力的不同,吸附分為表面吸附過程和在有機質中的分配過程,表面吸附以化學鍵力或引力作用為主要形式,主要理論包括:電了供體一受體(7T--rr EDA)理論、氫鍵理論、靜電作用和疏水作用等。
劉桂芳等人根據表面吸附理論對碳材料活性炭和碳納米管對PPCPs的吸附進行了總結,表明活性炭吸附PPCPs主要基于}rr-}rr EDA作用、靜電作用和氫鍵作用等機理,并目_吸附過程易受到活性炭投量、顆粒尺寸、接觸時問、目標物含量、pH、陰離了、陽離了和溶液溫度等影響。而分配過程主要與PPCPS的溶解度相關,是一種非競爭性、線性吸附[}zs}
此外PPCPS的吸附機制還存在其他方面的影響因素,CHOI等人就提出了以下兒種吸附機制:1}分了從液相進入其他相分中。這個過程主要涉及到吸附質的脂肪和芳香基團,微生物細胞膜的親脂性和污泥的脂分含量之問的相互作用關系。2)在吸附作用中吸附質的疏水性起決定作用,疏水性可以用辛醇一水的分配系數(K},)體現。PPCPs的Kaw越高,有機物疏水性越強,吸附劑吸附PPCPs的效果越好。吸附質帶電基團和微生物弱電性表面之問的相互作用有關。這與液相中吸附質的電解性能和溶解性能有關,可用電離常數(Ka)所表示。
2.2降解機理
環境中的PPCPs降解的方式分為兩種,分別為非生物降解及生物降解。這2種方式對PPCPs等物質共同產生降解作用。根據研究表明,非生物降解去除率為總去除率的30%^'S0%,而生物降解為總降解效果的50%^'70% o
2.2.1非車物降解
非生物降解現象普遍存在于PPCPs的白然降解中,一般包括水解、光解和熱解等兒種形式。部分PPCPs化學結構的不穩定性,容易水解,其中主要的影響因素是pH,溫度、時問及曝氣量等。LINDBERG等人研究發現溫度對阿莫西林降解有明顯的影響,在一定的條件下,隨著水的堿性越大,溫度越高,水解的速度也越大。光解是PPCPS等有機物在環境中的另一種重要的非生物降解方式,其中光照強度、吸附質的分了結構、溫度,pH是影響PPCPs物質光解程度和光解速率的主要因素。光解性強的抗生素主要有磺胺類、四環素類等,匡光偉等人對雞糞中的金霉素光解條件進行研究,發現在白然光照條件下的金霉素降解程度可以達到90%以上,而在避光條件下保存15d,其降解程度還不到10% ;哇諾酮類抗生素有較強的紫外光降解性能,土壤中混合物中伊維菌素在夏季半衰期7-14 d,冬季半衰期變為91 }-217 d,降解速率明顯放緩。
2.2.2車物降解
盡管多數PPCPs等有機物在白然降解過程中有較好的非生物降解效率,但是PPCPs?!L幱诒容^復雜的環境中,例如在水生環境中,經過水解產生水解產物,與被水解的有機物分了結構相似,相反增加了水體中類似有機物的含量。同樣,PPCPS在土壤或者固體介質吸附中,不易被光照射到、溫度不易升高,甚至會產生衍生物等一系列問題,PPCPs非生物實際降解率遠遠低于理論值,這就決定了非生物降解方式不能成為主要的降解途徑。
微生物的出現,為PPCPS在白然環境中的降解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生物降解也成為一種新型的降解方式。但是在環境中部分PPCPS等有機物在有氧條件下很難被生物降解,或者PPCPS的含量過低將會使得微生物營養貧乏導致降解率降低,這是PPCPS減量化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HUANG等人認為國際水污染控制協會推出的ASM2模型作為PPCPs的生物降解模型可以更好的研究活性污泥對PPCPS的生物降解機理。通常PPCPS是一些較復雜的大分了有機物質,因此必須在微生物參與下,經過水解代謝將其轉化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了有機物,才能被活性污泥微生物利用。賴后偉等人在對阿莫西林的研究中發現,盡管阿莫西林不是一種大分了聚合物質,但是由于其對微生物有害無法直接被微生物利用,因此仍然需要經過水解酶的參與,將其分解為易生物利用的有機物質,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因此微生物參與下的水解作用是阿莫西林生物代謝降解的限制步驟。
3 減量化研究分析
3.1 生物系統的影響
3.1.1水車動植物
水生動植物系統處理傳統污染物(包括TSS,BODS,氮、磷、重金屬和微生物污染物)擁有一個長期目_穩定的歷史,并目_在人工濕地、人工浮島等工藝方面的研究具有較為成熟的成果。然而,關于水生動植物系統對PPCPs減量化的研究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對于去除率、吸附性能、植物提取和生物降解等減量化過程的研究是少之又少。
水生動植物是生態治理的核心,循環型水生動植物系統是根據仿生學理論所構建的完善食物鏈體系,提高污水水體的白凈能力。其中水生動植物系統中兩個主要成員分別為水生動物和水生植物。水生動物在整個水生動植物系統中一直扮演著消費者的角色,被微量PPCPs富集的細菌、藻類、浮游生物是水生動物主要能量來源,比如魚、蝦等水生態動物經過體內分解消化會將含有微量PPCPs的代謝物排入環境中,這些糞便也是是水生植物和多種細菌微生物的重要養料,同時水生動物體內會殘存部分PPCPs物質,使得環境中游離性PPCPs逐級減量。水生植物系統中,主要通過植物吸附、植物修復、植物提取和累積等過程去除PPCPs,降低環境中的PPCPs含量,例如人工濕地和人工浮床,經常被選作PPCPs的二級處理工藝,水生植物系統的存在,使得PPCPS能夠被高效的去除。水生植物作為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穩定運行的關鍵。水生植物在污染水體中生長,根莖部位能夠吸收和分解濕地或者河床底泥中的PPCPS等長期累積的有害物質,但是水生植物持續暴露于PPCPS下,產生的PPCPS高度富集,對水生植物毒性和水環境面臨的風險是長期并目_難以預測的。因此水生動植物系統對PPCPs的去除是一個多樣化、復雜的物化和生物降解過程。
3.1.2微車物
微生物對環境中微量級PPCPs去除效果較好。周雪匕等研究表明,在污水的初級處理(混凝沉淀、氣浮)中,只有察香類去除率可達到30%^'50%。然而,微生物對PPCPs的去除率可以達到35%一75%,主要是因為生物膜或者剩余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具有轉化和吸附作用。然而VERLICCHI P等研究者表示,在微生物對PPCPs的去除過程中,其降解效率會受到HRT, SRT, k系數(生物)、溫度(在冬天及寒冷季節時期,產生低效率的溫度)、氧化還原條件(在厭氧、好氧條件下不同的去除效率)以及pH條件等因素的影響。
活性污泥是去除PPCPs的最主要的工藝,泥齡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當泥齡>10 d時,減量化效果最佳。JOSS等人表明,在脫氮的生物處理工藝中,PPCPs往往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可達到50%^'70%}40}0去除PPCPs的相關微生物需要在特定的條件下進行培養及馴化,才能提高對PPCPs的去除。經過長期逐步積累,可以在載體或者污泥底泥中馴化出能夠降解PPCPs的相關性微生物群落,并目_隨著PPCPs的積累含量加大,微生物群落呈現遞增趨勢,去除率也逐步增加。
根據研究表明,PPCPs經過微生物吸附或者降解后會產生代謝產物、共軌及降解產物和衍生物等。這些代謝產物中大部分通過廢水持續釋放到水生或者土壤環境中,還有一小部分在傳輸途中發生轉化,被微生物分解代謝。然而對這些轉化產物的毒性及特性的研究比較醫乏,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3.2非生物系統的影響
非生物系統在降解PPCPs等有機物過程中同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方式包括水解、光解、熱解等。HOU等人對非生物系統降解過程研究發現,阿莫西林在水中隨著溫度的升高,降解率逐漸增大,在37℃時,去除率達到70%,水解及溫度會使PPCPS中的化學鍵斷裂,破壞PPCPS的分了結構,從而起到降解作用。
在水生系統中,光解法是被看作最重要的減量化方法之一,季節、光強度、水深都會對去除率產生影響。另外,PPCPS在水中的吸光度也會對其降解程度產生影響。LLORENS等人對水平潛流濕地的工藝中雙氯芬酸和酮洛芬去除率的相關因素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較高的HRT和光照度大的水體去除率明顯較高。目前,關于PPCPs減量化非生物系統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也是未來PPCPs減量化領域研究的方向之一。
4結語與展望
近兒年,在PPCPs的相關研究中,研究者們在不同的地域對整體連續的污染點源進行監測,主要包括環境中的PPCPs的分類、含量、外界條件以及變化趨勢,這些都為環境中的分類、行為與歸趨及毒理學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數據。然而,隨著對PPCPs的逐步深入探究,研究者們發現PPCPs的去除是長久穩固目_毒性循環的復雜性問題,一是對污水處理廠等類似的工藝設施帶來未知的風險;二是對各類環境帶來循環性的毒性;三是對人類生活產生了不可避免的威脅。因此,深入研究PPCPs的減量化尤為重要。
篇5
關鍵詞:網絡信息計量學,研究內容研究方法,應用
網絡信息計量學是采用數學、統計學等各種定量研究方法,對網上信息的組織、存貯、分布、傳遞、相互引證和開發利用等進行定量描述和統計分析,以便揭示其數量特征和內在規律的一門新興分支學科。它主要是由網絡技術、網絡管理、信息資源管理與信息計量學等相互結合、交叉、滲透而形成的一門交叉性邊緣學科,也是信息計量學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和重要的研究領域。
與文獻計量學和信息計量學相類似,網絡信息計量學的內容體系是由它的理論、方法和應用3個部分構成的,其理論是基礎,方法是手段,應用是目的, 3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免費論文。
一、網絡信息計量學的理論研究
丹麥皇家圖書情報學院的研究團隊在網絡信息計量方面的研究貢獻巨大。1997年,該學院的T.C.Almind和Peter Ingwersen首先提出了“Webometrics”的概念,標志著網絡信息計量學的誕生。1998年,Peter Ingwersen受文獻計量學中的期刊“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的概念啟發提出了網絡影響因子(Web Impact Factor,WIF)的概念,用來分析一定時期內相對關注的網站或網頁平均被引情況,以此來評價網站在網上的影響力。這篇論文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此后眾多學者從概念定義、測度方法、實證分析、應用實踐等眾多方面對網絡影響因子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使其成為網絡信息計量學的前沿熱點和重要內容。更為重要的是開創了一種新的研究思路,證明了文獻計量學的經典概念和研究方法可以被成功地應用到網絡信息的研究中,此后更多的概念和方法被引入,明確了網絡信息計量學作為情報學分支學科的性質。
二、網絡信息計量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
網絡信息計量學并不僅僅是文獻計量學方法在網絡上的簡單應用,它的研究對象涉及諸多方面的問題。
2.1網絡信息的直接計量問題。
如對集文字、圖像、聲音為一體的多媒體數字信息的計量方法研究,對以字節為單位的信息量和流量的計量研究等。在第63屆國際圖聯大會上,美國計算機聯機圖書館中心奧尼爾提交的《萬維網可存取之信息的特點》一文對萬維網信息的統計指標、統計類型及其它問題進行了討論。奧尼爾認為,目前可以討論的內容包括:站點的數量、靜止的網頁數、靜止網頁的平均規模、交互式網頁的數量等;其它的統計內容還包括語言的分布、出版地、網頁的平均壽命等。
2.2網上文獻、文獻信息及其相關特征信息的計量問題。
如網上電子期刊、論文、圖書、報告等各種類型的文獻,以及文獻的分布、學科主題、關鍵詞、著者信息、出版信息等的計量,既涉及一次文獻的計量,又涉及網上二、三次文獻的計量問題。
對網上文獻增長規律的研究,有助于對科學知識增長規律的認識。對文獻老化規律的研究,對網絡文獻半衰期進行更加細致和完善的界定與探索,使網絡文獻管理趨于合理化。利用傳統的引文分析指標——同被引和引文耦等來表明文獻之間的定量化關系,可以反映出科學研究的理論方法的演變過程,也可以勾勒出科學研究的足跡與脈絡。
2.3網絡結構單元的信息計量問題。
如網絡站點的文獻信息增長、學科分布、信息傳遞,以及各單元之間的相互引證和聯系等的計量研究。
網站作為網絡時代的”知識地圖”成為網絡計量學家所關注的問題,不僅僅是網絡文獻保持著聚類關系,網站之間也有著獨特的引用關系。網絡文獻之間不僅是參考文獻的標注方式,更多的是使用了超級鏈接的方式;不僅僅是參考文獻條目,也可能是通過點擊得到引用文獻的全文。網絡計量學研究的正是萬維網(引文網)中的web網頁(引文)之間的引用關系,同被引與引文耦仍然可以用于揭示站點之間的相關性。
三、網絡信息計量學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網絡信息計量學可借鑒傳統的文獻計量學、情報計量學的文獻信息統計方法、數學模型分析方法等方法。但又不能將是文獻計量方法簡單地套。目前,網絡信息計量中主要適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
3.1鏈接分析法
鏈接分析法是在引文分析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引文分析可以用于研究文獻資源分布、確定核心期刊、研究科學交流和信息傳遞規律等。在網絡環境中,文獻以網頁的形式顯示在網站上,站點、網頁之間通過超鏈接相關聯,因而,網絡中的鏈接就可以看做印刷型文獻中的引文。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搜索引擎為網絡信息計量研究提供數據來源。McKeman于1996年首先提出了sitation這一新術語,用以研究網頁之間的引用關系。Rousseau認為,對網頁鏈接關系的研究與對發表文章的引文研究相似,但又不盡相同,他對網址的分布模式和進人網頁的鏈接作了分析,發現在他所研究的343個網址中最高層域名服從洛特卡分布,而且對這些網址的引用也符合格特卡分布,自引比例約為30%。
3.2統計分析法
運用統計分析方法進行研究是網絡信息定量研究的基礎,網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都離不開統計學的方法。在傳統的文獻計量學中,對文獻信息的統計分析業已形成相對完整的體系;而由于網絡結構的分散和復雜,以及網絡信息的豐富,網絡計量學需要重新構建針對網絡信息測度的統計指標體系,并在實際應用中將指標與各因素建立起對應關系,從而構建出數學模型,再不斷地進行修正,使之趨于合理。
運用統計分析進行研究,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收集和分析數據。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絕大多數的印刷版和光盤版數據庫已經實現了網上聯機查詢和檢索,為不同領域人員深入研究網絡信息的有關問題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已有的數據庫中,影響力最大的是美國科學技術情報所推出的三大索引數據庫,即《科學引文索引》、《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和《藝術和人文科學引文索引》。隨著期刊電子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可以通過有償和無償的方式很快捷地使用各類大型全文電子期刊數據庫,如Elsevier,SDOS,Kluweronline,IEEE/IEE等,這些數據庫都是進行網絡信息計量學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除了必備的網絡數據庫之外,網絡信息計量學研究還必須借助于強大的搜索引擎。
3.3圖論分析法
在圖論中,圖是網絡的一種數學表達。網絡是由結點和邊所組成的,結點之間通過邊相連接。在有向圖中,邊表示結點之間的定向聯系,Web就是有向圖的一個例子,其中的網頁對應于結點,而超鏈接則表示邊。
近些年來,網絡計量學的許多研究工作已經開始從圖形的角度來對網絡進行研究,分析網頁間超鏈接的拓撲結構,以直觀反映網頁之間的連接關系。A.Broder等人利用搜索引擎Altavista收集了200兆的網頁和15億個鏈接,并采用圖形分析法對本地和全球網絡圖形結構進行分析,得出了看起來像“領結”形狀的網絡結構圖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網絡圖的數據庫模型。
四、網絡信息計量學的應用前景
網絡信息計量學的應用領域是十分廣泛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4.1網絡信息資源的評價
網絡信息計量學可應用于網站信息資源評價及網站評價,就像引文分析可以用于確定網絡信息資源的權威性和可靠性。利用網站的鏈接和被鏈接情況,可以確定網站的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通過統計網站、網頁的點擊率,可以確定類似于核心期刊的“核心網站”和“核心網頁”。“核心網站”和“核心網頁”的確定有助于用戶快速查找和選擇利用網絡信息,增強上網的目的性,提高獲取所需信息的準確度和快捷度。免費論文。
4.2網絡信息計量學在網絡信息資源建設中的應用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資源信息必將逐漸成為數字圖書館的館藏主體。網絡信息計量學可以提供定量依據和科學方法,在探明各類型信息數量特征的基礎上,分析其增長和老化規律,判斷信息的價值和時效性,從而指導數字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建設,使有價值的信息更充分地發揮作用,使信息空間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文獻信息規律反映出的學術動態和信息利用規律反映出的讀者需求,可以指導數字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建設。例如,分析著者信息,可以發現具有不同數量論文的作者的分布規律,進而揭示科學工作者生產科學文獻的能力,并可以據此預測科學家數量的增長和科學發展的趨勢等。
4.3網絡信息計量學對搜索引擎檢索功能的改進
文獻信息規律的研究將使計算機信息檢索系統走向科學化、規范化,從而更方便用戶查尋。例如,面對網上海量的信息資源,且同一類信息分散在網絡的很多地方,使信息查準和查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免費論文。通過文獻計量學分析方法,確定出某一信息相對集中的網站,就會指導用戶進行有目的地查找。
4.4從網絡信息的交流研究各門學科的發展趨勢,實現對網絡信息的預測
在萬維網上,一個網頁或網站可能隨時增加新內容而成為新網頁、新網站;也可能因過時而從網上消失;個人主頁和網站也可因內容長期未更新而被主頁空間提供者關閉;一些網站也可能因不善經營而關閉,加上一些網站不時更新,使得網絡信息資源變化迅速。這同樣也帶來了信息老化的加速,甚至可能其速度還高于信息增長速度。通過分析某一領域網絡資源增長、老化、引證情況,可以直接或間接把握該領域的學科發展趨勢及其熱點問題。研究網絡環境下的科學信息交流,探討各學科發展趨勢,分析建立新的科學發展指標,為有關科技決策提供參考,這是網絡計量學的重要應用領域。
參考文獻
1.邱均平,張洋.網絡信息計量學的應用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7(9)
2.鞠延玲.我國網絡計量學研究熱點分析[J].科技信息,2008(9)
3.張洋.國內外網絡信息計量學研究現狀分析[J].情報雜志,2008(5)
4.趙啟民.網絡計量學的應用研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06(2)
篇6
【摘 要 題】理論縱橫
【 正 文】
20世紀90年代以后,以數字化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通訊技術綜合而成的現代信息技術,引發了人類社會的第二次信息革命,人類業已邁入知識經濟時代。新的社會環境使包括情報學在內的學科研究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我們需要新的理論和方法來加以研究和利用,情報學的傳統方法在面對新的問題時,就要進行自身的轉化。如面對浩瀚的網絡信息資源,傳統的文獻計量學方法就顯得力不從心,相應地網絡信息計量學(Webmetrics or Cybermetrics)就應運而生,用新的研究方法如鏈接分析法來描述和組織網絡信息世界。
1 網絡信息計量學
網絡信息計量學是在網絡信息環境下迅速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作為信息計量學的一個新的發展和重要的研究領域,它的出現使傳統的基于文獻和信息的文獻計量學、信息計量學面臨著新的變革。關于其定義主要有:網絡計量學是一門計算機科學,是一門研究互聯網上數據相互引用的科學,是一門對網絡文獻規律進行統計分析的科學,基于Web和軟件計量分析工具,集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計量學方法、統計學方法于一體,其應用范圍覆蓋了所有基于網絡通信技術的信息測度。網絡計量學是綜合采用文獻計量、信息計量、統計學方法、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對網絡文獻規律進行統計分析的一門科學。網絡信息計量學是采用數學、統計學的各種定量方法,對網絡信息的組織、存儲、分布、傳遞、相互引證和開發利用進行定量描述和統計分析,借以揭示網絡信息的數量特征和內在規律的一門新興學科。它主要是由網絡技術、網絡管理、信息資源管理與信息計量學等相互結合、交叉滲透而形成的一門交叉性邊緣學科。
2 鏈接分析法研究現狀
2.1 鏈接分析法的內容
鏈接分析法是網絡信息計量學中一個重要方法,它可以看成是文獻計量學中引文分析法在網絡環境中的應用。網絡超文本通過鏈可以將結點鏈接起來,一般使用兩種方法——索引鏈和結構鏈進行鏈接,它既可以表示信息之間的關系,又是構成網絡的手段。在將網絡相關信息資源內容鏈接起來形成新的信息鏈或信息集合的基礎上,融合了參考文獻鏈接功能,并通過引文關系來分析鏈接網絡信息資源的方法??梢园凑找贸潭群鸵脵嗤畔⒃磥矸治?,在網絡信息組織、檢索、評價、服務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2.1.1 鏈接分析法在網絡信息組織方面的作用
網絡信息資源生產者如網頁創作者使用鏈接分析,創建一些對訪問者有用的鏈接,可以鏈接到不同主題或相同主題質量更優秀的網頁。一般來說鏈接類型大致有:合作鏈接(被鏈接網站和鏈接網站之間存在合作關系)、友情鏈接(網站之間可能由于在資源或其它相關方面有關系,相當于影視術語中的友情客串)、推薦鏈接(被推薦網站由于質量好、人氣旺、訪問用戶多或是熱門網站等原因鏈接)、內容鏈接(被鏈接網站和鏈接網站在內容上存在著互補或相通關系等),可以起到網絡導航的作用,大大方便用戶在網上沖浪。Google還通過鏈接分析來確定網絡上的權威信息源來進行相關的排名。Google認為網頁制作者僅創建他們認為重要的網頁的鏈接,鏈接到另外的網頁就像一本書的引文,網頁之間的這種引文關系“像是對網頁進行評論的過程”。例如,網頁的制作者們創造了幾千個Yahoo的鏈接,困此Yahoo被當作一個重要程度點;如果許多重要的網頁都指向Yahoo,則其重要程度會更高。這種方法的好處是網頁制作者不可能誤導網站的排序,并且擴展性極好——當網絡增長時,產生更多的重要網頁的鏈接,自然更能確定該網頁是否是權威的信息源。
2.1.2 鏈接分析法在網絡信息檢索方面的作用
鏈接分析主要應用于網絡信息檢索方面,如搜索引擎收集信息、檢索結果的排序等。網絡信息檢索為用戶提供海量信息多媒體數據庫,采用超文本技術使檢索空間比傳統的信息檢索范圍更廣泛,以結點為單位組織,以超鏈接的方式鏈接相關內容,更加符合人們的思維方式,打破了線性存儲的限制,真正實現多維檢索。Web信息檢索系統可以利用鏈接信息來優化對相關文獻的查詢,能夠極大地提高檢索結果的相關性。在搜索引擎收集信息的過程中,J.Kleinberg認為搜索引擎的Robots直接訪問Web提取出權威頁(Authority Page)。但是如何提取出權威頁,這需要一個原始積累和評價過程。先給出一批起始網頁,Robot從這些源網頁開始收集,可以按照深度優先或廣度優先的算法進行。當網頁提取回來后,采用鏈接分析技術(具體用遞歸算法)來計算出權威頁。有了權威網頁,Robot在收集Web信息時,就有針對性地、高效率地訪問Web網頁。搜索引擎檢索結果排序方面也運用了鏈接分析技術,由于索引數據庫容量大,若用戶輸入一個關鍵詞,有可能會有成千上萬條記錄相匹配,搜索引擎對如此龐大的結果如何排序,如何把最相關的幾十條記錄顯示出來?搜索引擎按記錄號的順序提取結果集中的前幾十條記錄,再按鄰近圖(Neighbor Graph)算法對這幾十條記錄排序,最先顯示給用戶。這種檢索結果排序就是利用鏈接分析技術,大大減輕了搜索引擎的負擔,Yahoo、Google等搜索引擎就采用了超鏈接分析技術來對檢索結果排序。
篇7
【摘要題】理論縱橫
【正文】
20世紀90年代以后,以數字化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通訊技術綜合而成的現代信息技術,引發了人類社會的第二次信息革命,人類業已邁入知識經濟時代。新的社會環境使包括情報學在內的學科研究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我們需要新的理論和方法來加以研究和利用,情報學的傳統方法在面對新的問題時,就要進行自身的轉化。如面對浩瀚的網絡信息資源,傳統的文獻計量學方法就顯得力不從心,相應地網絡信息計量學(WebmetricsorCybermetrics)就應運而生,用新的研究方法如鏈接分析法來描述和組織網絡信息世界。
1網絡信息計量學
網絡信息計量學是在網絡信息環境下迅速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作為信息計量學的一個新的發展和重要的研究領域,它的出現使傳統的基于文獻和信息的文獻計量學、信息計量學面臨著新的變革。關于其定義主要有:網絡計量學是一門計算機科學,是一門研究互聯網上數據相互引用的科學,是一門對網絡文獻規律進行統計分析的科學,基于Web和軟件計量分析工具,集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計量學方法、統計學方法于一體,其應用范圍覆蓋了所有基于網絡通信技術的信息測度。網絡計量學是綜合采用文獻計量、信息計量、統計學方法、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對網絡文獻規律進行統計分析的一門科學。網絡信息計量學是采用數學、統計學的各種定量方法,對網絡信息的組織、存儲、分布、傳遞、相互引證和開發利用進行定量描述和統計分析,借以揭示網絡信息的數量特征和內在規律的一門新興學科。它主要是由網絡技術、網絡管理、信息資源管理與信息計量學等相互結合、交叉滲透而形成的一門交叉性邊緣學科。
2鏈接分析法研究現狀
2.1鏈接分析法的內容
鏈接分析法是網絡信息計量學中一個重要方法,它可以看成是文獻計量學中引文分析法在網絡環境中的應用。網絡超文本通過鏈可以將結點鏈接起來,一般使用兩種方法——索引鏈和結構鏈進行鏈接,它既可以表示信息之間的關系,又是構成網絡的手段。在將網絡相關信息資源內容鏈接起來形成新的信息鏈或信息集合的基礎上,融合了參考文獻鏈接功能,并通過引文關系來分析鏈接網絡信息資源的方法。可以按照引用程度和引用權威信息源來分析,在網絡信息組織、檢索、評價、服務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2.1.1鏈接分析法在網絡信息組織方面的作用
網絡信息資源生產者如網頁創作者使用鏈接分析,創建一些對訪問者有用的鏈接,可以鏈接到不同主題或相同主題質量更優秀的網頁。一般來說鏈接類型大致有:合作鏈接(被鏈接網站和鏈接網站之間存在合作關系)、友情鏈接(網站之間可能由于在資源或其它相關方面有關系,相當于影視術語中的友情客串)、推薦鏈接(被推薦網站由于質量好、人氣旺、訪問用戶多或是熱門網站等原因鏈接)、內容鏈接(被鏈接網站和鏈接網站在內容上存在著互補或相通關系等),可以起到網絡導航的作用,大大方便用戶在網上沖浪。Google還通過鏈接分析來確定網絡上的權威信息源來進行相關的排名。Google認為網頁制作者僅創建他們認為重要的網頁的鏈接,鏈接到另外的網頁就像一本書的引文,網頁之間的這種引文關系“像是對網頁進行評論的過程”。例如,網頁的制作者們創造了幾千個Yahoo的鏈接,困此Yahoo被當作一個重要程度點;如果許多重要的網頁都指向Yahoo,則其重要程度會更高。這種方法的好處是網頁制作者不可能誤導網站的排序,并且擴展性極好——當網絡增長時,產生更多的重要網頁的鏈接,自然更能確定該網頁是否是權威的信息源。
2.1.2鏈接分析法在網絡信息檢索方面的作用
鏈接分析主要應用于網絡信息檢索方面,如搜索引擎收集信息、檢索結果的排序等。網絡信息檢索為用戶提供海量信息多媒體數據庫,采用超文本技術使檢索空間比傳統的信息檢索范圍更廣泛,以結點為單位組織,以超鏈接的方式鏈接相關內容,更加符合人們的思維方式,打破了線性存儲的限制,真正實現多維檢索。Web信息檢索系統可以利用鏈接信息來優化對相關文獻的查詢,能夠極大地提高檢索結果的相關性。在搜索引擎收集信息的過程中,J.Kleinberg認為搜索引擎的Robots直接訪問Web提取出權威頁(AuthorityPage)。但是如何提取出權威頁,這需要一個原始積累和評價過程。先給出一批起始網頁,Robot從這些源網頁開始收集,可以按照深度優先或廣度優先的算法進行。當網頁提取回來后,采用鏈接分析技術(具體用遞歸算法)來計算出權威頁。有了權威網頁,Robot在收集Web信息時,就有針對性地、高效率地訪問Web網頁。搜索引擎檢索結果排序方面也運用了鏈接分析技術,由于索引數據庫容量大,若用戶輸入一個關鍵詞,有可能會有成千上萬條記錄相匹配,搜索引擎對如此龐大的結果如何排序,如何把最相關的幾十條記錄顯示出來?搜索引擎按記錄號的順序提取結果集中的前幾十條記錄,再按鄰近圖(NeighborGraph)算法對這幾十條記錄排序,最先顯示給用戶。這種檢索結果排序就是利用鏈接分析技術,大大減輕了搜索引擎的負擔,Yahoo、Google等搜索引擎就采用了超鏈接分析技術來對檢索結果排序。2.1.3鏈接分析法在網絡信息資源評價方面的作用
傳統的引文分析法在學術方面衡量學術期刊重要性的指標之一是“影響因子”(IF),哪家期刊和論文被引用次數多,影響因子就高,誰就被認為是權威,論文也就是優秀論文。在互聯網上IF對應于統計指向某一網頁的鏈接數目后對該網頁作出的排序,網站引用分析對應的是某個站點網頁被其它站點引用的情況的統計分析,也就是網頁可能被其它網站搜索提問命中的結果數的多少,采用計分法和線性代數方法對中心網頁和權威網頁分數進行迭代求和,以確定權威網頁和中心網頁。這與百度搜索引擎的創始人李彥宏1996年提出的搜索引擎的第二定律:“人氣質量定律”相一致。根據這一定律,用鏈接分析法進行統計網站被鏈接和訪問次數,可以作為評價網站和網絡信息資源質量的一個指標。再加上相應的鏈接文字分析,就可以用在搜索結果的排序上了,對搜索結果進行的按相關性排序,不完全依賴于詞頻統計,而是更多地依賴于超鏈分析。在Internet上鏈接關系反映的是網頁在全世界范圍內、同一學科類屬的影響力,評價范圍是很廣的、甚至全球性的。目前主要利用搜索引擎工具在網絡上檢索網站和網頁的鏈接情況,并按相關性對檢索結果進行排序,大大方便了用戶在浩
翰的信息海洋中迅速準確地獲得有用的信息,易于操作、實用且可以節省用戶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同行評議等定性方法的缺陷。
2.2鏈接分析法對情報學研究方法的意義
蘇聯科學家巴甫洛夫說過:“科學是隨著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成就向前的。研究方法每前進一步,隨之我們面前也就開拓了一個充滿種種新鮮事物的更遼闊的遠景。”情報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邊緣學科,是一個開放的綜合性知識體系,它善于吸收其它相關學科的知識和研究方法。上世紀60年代后,隨著科學的日益發展,科學研究中應用研究、實用研究和開發研究比重逐漸增大,情報學研究方法體系取得了長足進步,表現在:一是情報研究的領域、對象、內容等的擴大和深化;二是現代科學學科與方法的創立和發展。情報學研究方法體系是動態的、發展的。情報學科要想在原有的基礎上實現學科研究模式的更新
、學科結構的變革和學科體系的拓展,就必須研究和采用新的思維方式和新的研究方法,及時反映最新的學科學術動態和最新的理論學說,移植、借鑒其它學科的研究方法,如哲學方法、數學方法、社會學方法、經濟學方法、信息技術方法等來豐富自己的研究方法,并加以創造和大膽創新,不僅引起自身學科結構的變革和深化學科前沿的研究,而且不斷發展新的分支學科,促使學科研究充滿時代氣息。
鏈接分析法大大拓展了信息計量學在網絡環境下的應用,充實了網絡信息計量學的內容,是情報學研究的新領域,完善了情報學方法論體系。它是情報學逐漸成熟的一個重要歷程碑,標志著情報學理論方法的一個新的飛躍。
2.3鏈接分析法目前存在的問題
在文獻計量學中,傳統的引文分析法只要統計參考文獻數據就可完成引文分析的任務,但是在互聯網上,鏈接分析法的研究對象是網絡信息資源,網絡信息資源覆蓋范圍廣、動態性強,具的信息量巨大、不確定性、缺乏合理組織、難以預測等特點,且信息過載(InformationOverload)和信息污染(InformationPollution)現象嚴重;引用與被引用關系也變得十分復雜;鏈接分析法的適用范圍也是有限的;Internet是在一個商業化的環境中發展起來的,一個網站的被鏈接數量還與它的商業推廣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這種評價體制在某種程度上缺乏客觀性。因此,在使用鏈接分析法時要充分考慮以上問題,盡大可能保證其結果的可靠性。
3結束語
由于鏈接分析法借鑒了引文分析法的方法和思路,是情報學研究方法在網絡環境下新應用,目前鏈接分析法主要實驗工具是搜索引擎,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如人工智能、網絡信息檢索、計算機網絡、知識挖掘、自然語言處理等的發展,必將為鏈接分析法的研究和開發應用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持。情報學也必將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吸收其它學科的先進方法來深化、完善自己的方法論體系,建立起更為完善的體系結構,從而改變情報學學科的面貌。
【參考文獻】
1徐久齡等.網絡計量學的研究.情報學進展1998-1999年度評論,第三卷.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1999:78-105
2夏旭等.網絡計量學研究:現狀、問題與發展.圖書館論壇,2001,(12):44-47
3鄒志仁.論情報研究方法體系.江蘇圖書館學報,1990,(2):18-23
4楊濤.鏈接分析法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法.圖書情報知識,2002,(3):62-63
5劉雁書,方平.Web網站站外鏈接類型與特征調查-鏈接分析法可行性研究.大學圖書館學報,2001,(5):65-68
6鄒菲.試論網絡信息計量學在數字圖書館中的應用.圖書情報知識,2001,(1):16-17,20
7邱均平.信息計量學(一).情報理論與實踐,2000,(1)
篇8
[關鍵詞]書評 引文分析 科研評價 亨克?莫德
[分類號]G31
科研評價是科學技術活動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推進科學技術事業發展的必要保證。如何科學、合理、公正地對不同類型的評價對象實施鑒別、判斷、排序,是一個長期困擾科學學理論與科技管理實踐的難題。引文分析作為近年來蓬勃發展的科學計量學方法之一,逐漸進入到科研評價的視閾中。SCI、引文量、期刊影響因子等術語成為學術界耳熟能詳的“硬通貨”。但由此衍生的困惑乃至置疑之聲也越發使引文分析方法處于風口浪尖之中。著名科學計量學家,1999年度科學計量學最高獎――普賴斯獎獲得者,原荷蘭萊頓大學EWTS教授,現受聘于愛思唯爾(Elsevier)出版集團高級學術顧問的亨克?莫德(Henk F.Moed)撰寫的Citation Analysis in Research Evaluation《科研評價中的引文分析》一書,2005年由出版界巨頭施普林格(springer)公司出版,2010年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引入版權,并由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翻譯出版。該書對于國內學術界全面了解引文分析的本質、引文指標的構建,以及引文分析在科研評價中的優缺點展開了系統深入的闡述,對于厘清當前我國學術界和科技管理實踐中的某些誤區,指導科學理性使用引文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全書共分2大部分27章。第一部分介紹了全書的基本觀點和一般結論,第二部分是關于引文分析的基本觀點和結論的一些理論分析、案例舉要和實證研究。全書的研究對象具有覆蓋面廣的特點,既關注自然科學領域的評價問題,還討論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引文特征;既涉及了單篇論文、期刊的評價,又探索了學科、團隊等中觀評價,還剖析了國家層面的科研產出及其科研合作等宏觀問題。此外,秉持確定性和商討性的態度也是本書作者的主要研究和寫作風格。
作者指出,引文應用于科研評價的前提是,必須做到正式、公開、學術性。正式就是在進行引文分析之前,使被評價者和決策者明確引文分析所運用的各種指標的內涵;公開是指評價者使用的各類數據務必準確,并接收被評價者的核檢;學術性是指任何評價必須要有明確的理論假設、研究路線以及對結果意義和局限性的討論。學術質量是科研評價的中心話題之一。作者認為,“引文主義”所確立的研究質量和同行專家們所認定的學術質量都具有片面性。在引文分析與科技政策領域的關系上,引文分析畢竟屬于純學術領域,需要在理論框架下尋求適合的研究方法,而政策領域更關注的是可行性和政策相關性。作者認為,評價性的引文分析利用方式最好排除在政策領域之外。因為數據采集過程很容易出現錯誤,簡單的統計指標容易受到較強偏態分布數據的影響。對于廣為使用的期刊影響因子,作者認為,不存在一個衡量期刊績效的完美的單一指標。某個特殊指標的有效性隨使用的場合不同而變化。學科差異、引用時間窗口、期刊類型、標準化處理等都是利用影響因子必須考慮的因素。他強調,盡管影響因子存在某些局限性,但仍不失為一個較為可靠的指標。ISI收錄文獻的充分性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對來源期刊的統計發現,分子生物學、與人類相關的生物科學、化學等學科收錄的期刊十分全面,數學、地球科學、工程學等相對全面,而人文與藝術、社會科學的期刊覆蓋面較欠缺。對于前者,使用引文分析方法通常是恰當的,對于次者,作者建議應將非ISI來源期刊的引文補充進來,對于后者,應擴展引用文獻范圍,增加書籍和國際會議論文集的引文。尤其對于被分割為不同學派思想的學科領域,或者受民族和語言所阻礙的領域,不以引文分析數據為分析和評價依據可能效果更好。因此,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績效評價中,尤其是在定性研究主導的子學科中,尤其應慎用ISI引文索引。關于引文數據的準確性問題,如作者姓名、機構名稱和子領域劃分的模糊性,都會影響到結論的可靠性,作者認為,有必要運用更高級的引文數據處理。
以往在科研評價中我們有一個預設,即引文數量等同于質量。但果真如此嗎?莫德大膽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引文數量究竟測度了什么?這是一個與“科研績效”、“學術質量”、“影響力”相關聯的重要理論問題。作者在全面梳理了加菲爾德(Garfield)、斯莫爾(small)、朱克曼(Zuckerman)等人的觀點基礎上,認為盡管對引文的測度功能有不同的理解,但并不等于說引文分析就是缺乏理論基礎的。當然,“引文主義者”的觀點對探尋引文分析的學術理論基礎將產生負面影響,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在科研評價中運用引文分析,其目的不是要捕捉個人動機,而是要研究個體引用者共同表達其對學術活動結構和績效的社會觀點。當引文分析用于微觀和中觀層面評價時,可能會歪曲真實結果。即使擴大樣本也不一定排除所有偏差。原則上,用學術影響來解釋引用情況是行得通的,但是引用影響和學術影響的概念有時并不一致。筆者同意作者的謹慎態度,認為科研績效是與投入產出密切相關的概念,學術質量反映學術研究成果內在的創新性,而影響力則反應了學術成果的傳播和使用程度。引文數量對上述三個概念均有一定的測度功能,但更傾向于影響力測度。
盡管同行評議作為傳統的被認為是有效的一種評價方法而廣為使用,但是仍然受到學術權威、政治壓力、思維模式的影響,使同行間達成一致意見的程度偏低。作者通過大量案例研究指出,文獻計量指標應該被用作監測和研究同行評議過程的工具,并且在大多場合,同行評議和引文分析結果具有較強的統計相關性。筆者認為,在同行專家道德水準值得信賴的前提下,發揮專家主導作用并將引文分析作為輔助工具是值得嘗試的。而在學術規范尚未成熟之前,將文獻計量指標引入評價過程,發揮“鏡子”的映射職能非常必要。
此外,在引文分析的宏觀研究方面,作者也得出了一些相當有趣的結論。自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全球科技論文數量由于科學合作(共同署名)逐漸上升。這可能是受到科研評價中的“毛”數指標激勵使然,當然在醫學和生物學領域也可能由于受到強調在高影響因子頂級期刊發文導向發文數有所下降。通過國際科學合作,使得合作國都提高了本國的引用影響。但在雙邊國際合作中,強國與弱國合作從短期看可能會削弱強國的被引率。關于國家自引,作者研究發現,幾乎所有國家都過度引用本國論文,因此,所謂美國學者更傾向于引用本國論文的結論缺乏實證依據。至于其他國家更多引用美國論文,可能是一種引用偏見的影響,但不必強制取締。筆者認為,在
我國,通過與強國科研合作,可以提升我國的科研國際影響力,亦可以形成創新力強的科研團隊。但是在科研評價的成果數量導向下,可能會催生大量“偽合作”,這必然會曲解科研合作的初衷。
再者,作者對發展新的引文指標提出一些設想。如探索處理合作問題、測度知識庫的廣度、一致性及深度指標,有意與新生科學家鍛煉成長的指標,“定性的”引文分析指標等。此外,新的電子出版形式、數據庫和搜索引擎,在引文分析中作為來源文獻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盡管如此,仍應注意,來源文獻的多樣化并不支持學者對知識進步所做的貢獻越大這一結論。
最后,本書再次強調,政策制定者和公眾對學術質量信息的需求是合理的,但敘述學術質量不像其他社會領域的績效那樣可以直接測度,單靠文獻和引文排名,并不足以反映各評價對象間的關系,以及這些關系是如何影響個體對象的績效。
總結本書得出的基本觀點主要有:學術研究質量有一定的客觀性,但是引文測度的并不完全是實際的質量;引文評價和科技政策的價值取向不同;引文分析應用于科研評價時,數據的透明性和文獻計量學者的中立性是必要的;引文分析方法更適合宏觀層次評價,與同行評議方法各有利弊。
總之,這部著作為我們提供了使用引文分析方法應用于科研評價的富有啟發性的思路。對于解決我國科研評價中引文分析方法使用的越位和缺位問題,將給予極為有益的指導。
通過本書對引文分析與科研評價諸多復雜關系的系統闡述,筆者認為,引文分析在科研評價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巾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盡管已有的引文分析手段仍存在某些缺陷,但是它畢竟拓展了科研評價的視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同行評議方法固有的封閉性和主觀性帶來的評價偏差,使科研評價建立在客觀、公開、定量、可操作的基礎上。任何一個沒有偏見的學者必須承認,SCI對我國科技創新和科技事業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SCI本身沒有錯,關鍵是如何理解SCI及其引文分析的內涵和功能,并智慧地而不是絕對使用這些工具和方法。尤其在我國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領域,反對SSCI、A&HCl的不在少數。與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相適應,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者理應承載向國際學術界展示我國經濟、社會、歷史文化成果和爭取對國際問題研究的話語權的責任和使命。在特定階段,從科研管理角度適當給予激勵,至少是不壞的選擇。
引文分析仍有大量的理論和實證問題需要探索。從國際科學計量學界近年的研究現狀以及本書觀點看,引文分析要想在科研評價中有更大的作為,未來的工作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第一,進一步拓展引文數據庫源,如Google scholar、Scopus、ScienceDirect、開放獲(存)取等數據庫,并檢驗同一指標在不同引文庫的表現。對中文人文社會科學文獻,建議盡快建立中國學術著作數據庫。畢竟書籍是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的重要載體之一,目前書籍中的引文數據尚不能準確獲得。這對于全面反映評價對象科研績效是個缺憾。第二,進一步開發和設計新的評價指標,如類H指數、特征影響因子等,并檢驗新指標與經典引文指標的一致性和差異性。第三,進一步探討引文分析等科學計量方法與同行評議在科研評價中結合的機理,并提供可操作性的現實路徑。第四,科學計量學者有必要向政策制定者、科研管理者、學科研究者乃至公眾普及基本的引文分析理論和方法。當前實踐中出現的評價爭議和評價失誤與使用引文數據的簡單化、絕對化、過度化無不關系。歐洲科學計量學夏季學院即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篇9
〔關鍵詞〕科學合作合作網絡可視化
〔分類號〕G306.3
Analysis of Interprovincial Science Collaboration Network Visualization Based on CSCD and SCI Databases
Yin Lichun1Yin Fuliang3
School of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ali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Dalian116024
Jiang Chunlin2Wang Youqiang4
21st Century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enter,Dali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Dalian116024
〔Abstract〕Using the databases of CSCD and SCI, the paper gets the data matrix of science collaboration papers of 31 provinces in China, and constructs a series interprovincial collaboration networks with directed weight. The paper also makes the cooperation network visualization by using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oftware――Netdraw. The results show that developing provinces tend to cooperate with developed provinces, especially with the capital cities such as Beijing, but cooperation among developing provinces are seldom, and that cooperation differences among provinces in SCI database are more distinctive than in CSCD database.
〔Keywords〕science collaborationcollaboration networkvisualization
1引言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展和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學研究正日益呈現出既高度分化又充分整合的趨勢??茖W合作是實現研究資源共享、減低科研難度和學者獲得學術聲譽的重要形式??茖W合作的迅猛增長引起了眾多學者們的注意。著名科學學和科學計量學家普賴斯(J. D. Price),于20世紀60年代通過考察1910-1960年間發表于《化學文摘》中論文的署名形式,發現合作論文由不足20%增長至80%。美國科學社會學家朱克曼(Zuckerman)在20世紀70年代通過一項研究發現,在諾貝爾獎設立的頭25年中,合作獲獎者占41%;第二個25年達到65%;第三個25年則已高達79%。格蘭采爾(W. Glanzel)和克羅文(H.Gzerwon)從1992年出版的SCI中隨機抽取4 534篇論文進行分析,發現90%以上的論文是通過合作研究完成的[1]。不僅自然科學領域,而且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合作趨勢也呈加強之勢[2]??茖W合作已成為科學計量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可為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論基礎。
20世紀90年代后,科學計量學對科學合作的關注已經從簡單測算某一學科領域的合著率、合作度、合作強度等,開始向構建數學模型、聚類、可視化方向轉移。國內學者劉杰等對我國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快報》和Chinese Physics發表的有關混沌理論方面的學術論文合作關系形成的小型科學合作網絡進行了研究,發現該合作網絡及其內部連通組群的聚類特性和小世界特征等[3]。梁立明等人利用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對我國34個行政區跨省區科學合作的馬太效應和地域傾向進行了探討[4]。奧特(E. Otte)和魯索(R. Rousseau)將社會網絡分析成功應用于信息科學[5]??死锲婺?H. Kretschmer)運用網絡分析方法研究了62個COLLNET成員構成的合作網絡特征[6]。網絡分析方法在國內已經得到了廣泛的研究,但在科學計量學領域中的應用還極為有限,本文將利用網絡分析方法對國內省區間的合作特征展開討論。
2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使用的原始數據為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的CSCD(1998-2005)數據庫和SCI(2000-2005)給出的中國大陸31個省區合作論文分布矩陣①②,1998年和1999年無SCI合作論文統計項,具體數據略。所得分布矩陣中的列表示第一作者所在省區,行表示與第一作者合作的省區(不區分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只要第一作者省區和其他省區作者有合作,即累計一次,這樣矩陣中的元素就會有很大差異,合作次數越多,數值就越大。
3研究方法與結果分析
社會網絡分析方法最初主要應用于社會學研究,隨著數學、計算機科學和復雜性科學的發展,網絡分析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日臻成熟,幾乎在所有學科領域得到應用[7]。本文使用廣為流行的網絡分析軟件Ucinet對各省區合作關系進行分析,并繪出可視化圖形。
在網絡分析中,某一個節點的度就是與這個節點相關聯的邊的條數。對于有向網絡,節點的度又分為入度和出度。出度是指從給定節點出發的邊的數量,入度是指指向給定節點的邊的數量。31個省份之間基本上都存在合作關系,但合作次數差別很大。所得矩陣的行向量表示所在行的省份作為第一作者分別與各個列省份合作論文的次數。而矩陣的每一列則代表所在的列省份作為合作作者分別與各個行所在省份作為第一作者合作的論文數量。在本文研究的省區合作網絡中,節點代表各個省份;出度代表某一個省的作者作為第一作者的合作文章數量;入度則是某一個省的作者作為合作作者出現的次數。因此這個合作網絡是一個有向帶權重的網絡。為了能更加清楚直觀地展示出各個省份之間合作狀況,本文將各個年度段的合作次數取平均值,然后將合作次數少于平均值的邊去掉,這樣在圖上顯示出的就是合作強度很高的邊。
表1給出了1998年和1999年各省區科學合作的出度和入度值??梢钥闯?,北京作為我國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云集的地區,出度和入度值均處于最高水平,表明其在省區間科學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此外,江蘇、上海、廣東作為我國科技和經濟文化較發達地區也是其他省區尋求科技合作的主要對象。而青海、、寧夏和海南則極少與其他省區合作,其他省區也很少與其合作。從整個數據分布可以看出,在這兩年內,我國省區間的科學合作存在較大差異。從合作方向看,基本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即出度和入度基本平衡、出度大于入度、出度小于入度三種。出度和入度的差異反映了某省區與其他省區、其他省區與該省區合作的傾向性。
為了形象展示歷年的省區合作及變化情況,針對CSCD 1998-2005年和SCI 2000-2005年的數據,我們分別將相鄰兩年數據合并,這樣就得到了7組數據,形成7個合作矩陣。我們將數據轉化為Ucinet可接受的DL格式,應用Netdraw功能,以可視化的圖形來表示各省區的合作狀況,見圖1-7。各圖中的節點代表省區。節點的大小與節點的出度成比例,表示節點所代表的省份作為第一作者省份的發文情況。邊的粗度與合作的次數成比例,合作次數越多,邊就越粗。
首先分析在CSCD合作環境中各省區合作的狀況,見圖1-4。1998-2005年,在合作網絡中,北京作為合作的主導方,網絡節點最大,合作論文數最多,邊的粗度較大,與其他省區的聯系緊密,始終占據整個網絡的核心位置。江蘇、山東、上海、廣東、湖北等經濟發達省份的邊粗度也較大,表明這些省區與其他省區的科學合作也較為活躍。而新疆、內蒙古、寧夏、青海等省區不僅作為主導方參與的科學合作較少,而且與其他省區合作的頻度也很少,但合作次數有增加趨勢。再看在SCI合作環境中的情況。一般情況下,SCI收錄的論文往往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研究質量。我國學者之間以什么樣的合作方式進入國際科技交流領域,哪些省份之間合作的研究成果會更多進入到SCI,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圖5-7展示了從2000年到2005年6年間省區間合作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相對于CSCD,SCI合作網絡圖的節點之間的相對大小相差很大。這說明進入SCI系統,作為合作的主導方,省區間的差距拉大。在整個網絡中,北京仍然處于強勢地位,其次為江蘇、上海、浙江、安徽等省區。新疆、寧夏、青海、內蒙古、江西、等西部省區仍處于合作網絡的弱顯示度狀態,即以這些省區為第一作者省區的論文較少進入SCI系統。從連接省區間的邊的粗度來看,合作呈現出與強者合作的傾向。北京作為中心,幾乎所有的省區都偏好與其合作,上海、江蘇、廣東等省區也成為弱者合作的選擇對象,而弱―弱省區之間的合作卻較少出現,幾乎沒有多少邊的聯接。
4 結論
通過對兩個數據庫合作絡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合作中,在國內數據庫中表現出以北京為中心,以江蘇、上海等為次中心的網絡結構,弱勢省區傾向于與發達省區合作; 第二,以合作形式發表于SCI中的絡,同樣表現出北京等強勢省份的中心地位,作為主導方,與弱勢省區的差距相對于CSCD差距拉大。弱勢省區同樣傾向與發達省區合作; 第三,弱勢省區之間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合作傾向。
科學合作的動機十分復雜,合著論文僅是合作關系的外在表現。合作各方產出能力的差異、地理接近性、學科差異、基金投入、社會文化傳統、政策導向等均是影響科學合作的主要因素[8]。在我國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中,特別強調要加強自主創新,提升我國的科學技術競爭力。在有限的科技投入條件下,如何充分發揮創新功能,縮小地區之間科技經濟差距,加強省區科學合作,提高各省區科學研究效率,是一條可供選擇的路徑。
參考文獻:
[1]Glanzel W. Gzerwon H. A new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to bibliography coupl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national, regional and institutional level. Scientometrics, 1996(2):195-221.
[2]Smith M. The trend toward multi-authorship in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st,1958(130):596-599.
[3]劉杰,陸君安.一個小型科學合作復雜網絡及其分析.復雜系統與復雜科學,2004(3):56-62.
[4]梁立明,朱凌,侯長紅.我國跨省區科學合作中的馬太效應和地域傾向.自然辯證法通訊,2002,24(2):42-50.
[5]Otte E, Rousseau R.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 powerful strategy, also for the information science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2002,28(6):443-455.
[6]Krechemer H. Author productivity and geodesic distance in bibliographic co-authorship networks and visibility on he web.Scientometrics, 2004,60(3):409-420.
篇10
〔關鍵詞〕論文耦合 著者耦合 核心期刊 CNKI 文獻計量學
〔分類號〕G350
Bibliographic Coupling Analysis of 6 Core Journal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hu Zhengyong Jia Konghan Jia Yuwen Dong Yan
Management School of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116029
〔Abstract〕Based on bibliometrics methods and the data of CNKI, 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6 Chinese core journal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2005, including paper coupling, author coupling, coupling intensity, coupling ratio, the paper of most coupling, so as to provide a reliable and objective criter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se 6 core journals. It also discloses som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es.
〔Keywords〕paper couplingauthor couplingcore journalsCNKIbibliometrics
論文耦合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學者開斯勒(Kessler)在20世紀60年代初提出,這個定義是以論文本身為基礎的,即以被引證文獻為耦合鏈把某些引證論文聯接起來,從而體現引證論文之間的相互關系[1]。論文耦合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科技文獻之間的潛在規律,對研究情報學、圖書館學、文獻學,以至科學學和預測學都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幾十年來,論文耦合的研究始終因其獨特之處吸引著不少學者,而且其理論和方法還在進一步完善和深入,但總體而言,我國對論文耦合現象還未全面進行研究,特別是近幾年更鮮有所見。
因此,下本文通過統計CNKI的數據,對2005年國內6種圖書館學情報學核心期刊的論文耦合情況進行較為全面、系統地分析與比較,以期得出一些重要的有益結論。
1統計數量說明與引文基本情況
筆者基于CNKI的統計數據,對其中收錄的2005年出版的《大學圖書館學報》、《中國圖書館學報》、《圖書情報工作》、《情報理論與實踐》、《情報學報》和《情報資料工作》這6種圖書情報學核心期刊為統計源,提取其中的4 235篇引文作為統計樣本,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與CNKI搜索引擎生成的數據,對樣本進行了定量與定性統計分析。來源期刊中的“動態”、“通知”、“簡訊”等消息性文章不計入統計中。在此需要重點說明的是本文統計結果全部基于CNKI收錄與生成的引文數據,與6種期刊的印刷版本中的原始數據有一定的誤差(見表1)。
從表1 可以看出,2005年6種來源期刊的論文引文率為76.78%,低于2004年6種來源期刊的論文引文率96.12%[2]。這種誤差的原因主要是CNKI在論文錄入時有引文漏錄或CNKI系統本身的缺陷造成的,但本文只對具有引文的論文進行耦合比較,不影響結果。
2統計結果的分析與評價
2.16種來源期刊論文耦合比率
本文通過期刊某段時期論文耦合的篇數占全部具有引文的論文量的比率來反映6種來源期刊的耦合情況,以進行定量的比較。根據CNKI所錄的包括圖書館學情報學在內的所有期刊論文耦合比率,統計2005年6種期刊論文與6種期刊2005年以前收錄的論文耦合比率及2005年6種期刊的論文耦合比率(見表2)。
《情報學報》和《中國圖書館學報》與其他學科期刊或論文的耦合率最大,分別是6 955%和6 987%,這說明這兩刊的研究范圍最為寬泛,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更加頻繁、滲透更加深入。同時也可看出其余來源期刊與其他學科的論文耦合比率也很高,相差不大,這說明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論文的著者知識面比較開闊,易于采納其他學科的新思維、新方法,善于借鑒和引進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特別與計算機科學、網絡技術、管理科學等密切結合,產生了相當多的科研成果,使本學科的研究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大大促進了學科的發展。
2005年以前發表的論文與2005年發表的論文耦合比率最高的是《中國圖書館學報》與《圖書情報工作》,其次是《情報資料工作》和《情報理論與實踐》,《情報學報》和《大學圖書館學報》卻比較低,這說明《中國圖書館學報》和《圖書情報工作》的論文具有比較高的時間上的科研延續性,論文的某種屬性較大,相關性較高,包括論文的主題、引證的數據、資料或背景較為相近或具有延續性。相反,《情報學報》與《大學圖書館學報》的耦合率很低則說明其論文的延續性較低,但開創性較高,研究方向比較開闊與寬泛,創新性強?!肚閳罄碚撆c實踐》與《情報資料工作》則位于上面兩者之間。
在2005年發表的論文中,耦合比率的順序是《圖書情報工作》、《情報資料工作》、《情報理論與實踐》、《中國圖書館學報》、《情報學報》、《大學圖書館學報》。從中可以看出前幾種刊物的耦合比率都相差不多,唯獨《大學圖書館學報》的耦合比率比較低,這可能與《大學圖書館學報》本身的引文率相對比較低有關。據統計,《大學圖書館學報》的引文率在幾種刊物中一直是比較低的。例如,2004年6種期刊的論文引文率依次是:《情報學報》100%、《情報資料工作》99.32%、《情報理論與實踐》98.39%、《圖書情報工作》97.32%、《中國圖書館學報》96.03%、《大學圖書館學報》82.31%[2]。論文引文率高說明借鑒能力強,反過來論文引文率低也可能是原創性高,當然,這種引文率低也是相對的,《大學圖書館學報》的絕對引文率也是很高的。
從6種來源期刊的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圖書館學與情報學的論文耦合比率差不多,但相比之下,情報學的論文耦合比率要高一些,特別是在與其他學科的論文耦合上,這說明情報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滲透聯系略強與圖書館學,情報學的自身發展演變要快于圖書館學。
2.2耦合強度比較分析
論文耦合強度指被引證的論文的數量的多少,反映了引證論文之間的相關度,耦合強度越大,則引證論文之間的相關度越大。著者耦合強度指被引證的著者數量,揭示了一種學科專業人員在結構成分組成上的相關度,耦合強度越大,則引證著者之間的相關性越高。根據CNKI提供的數據,本文統計出了6種來源期刊2005年刊登的論文的論文耦合強度和著者耦合強度(見表3)。
上。6種期刊中論文與著者平均耦合強度最高的是《情報學報》(1.37),從中不難看出情報學的論文耦合強度要高于圖書館學的論文耦合強度,說明情報學的論文的相關性要高于圖書館學。情報學的學者相關度要大于圖書館學,被引證的論文與著者的數量多,也反映了情報學的研究更寬泛一些,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滲透更強一些。
2.3論文耦合最大分析
期刊中每篇論文與其他論文耦合所形成的相關網絡大小是不一樣的,對期刊中與其他論文耦合最多的論文進行定性分析,可以看出期刊論文的某些相關屬性,為包括文獻規律在內的文獻研究提供分析基礎。
從表4中可以看出,2005年6種來源期刊中與其他學科期刊中的論文耦合量最大的是《情報學報》第1期的論文《基于粗糙集加權的文本分類方法研究》(590篇),作者是胡清華,謝宗霞,于達仁;其次是《中國圖書館學報》第2期的論文《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述評(1995-2004)》(558篇),作者是吳慰慈。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6種來源期刊中這兩篇論文所形成的相關網絡最大,與其他學科或論文的交叉滲透最深,涉及面最廣,是2005年圖書情報學最為重要的論文之一,其作者也是圖書情報學比較優秀的學者,對這個相關網絡進行研究,可以看出圖書館學情報學所涉及的范圍。
6種來源期刊2005年的論文與2005年以前的論文耦合量最大的是《圖書情報工作》第5期的論文《競爭知識與競爭知識管理――關于情報與情報學本質的探討》(26篇),作者是龔蛟騰;其次是《中國圖書館學報》第2期的論文《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述評(1995-2004)》,作者是吳慰慈??梢钥闯?,這兩篇論文在各自期刊中的傳承性較強,與以前的論文形成的相關網絡最大。對這些相關網絡進行研究,可以分析出各自期刊論文的變化趨勢,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圖書館學情報學的變遷情況,對圖書館情報學的未來發展能做出某種科學上的預測。
6種來源期刊2005年的論文耦合最大的是《圖書情報工作》第10期的《數字圖書館建設與發展中的缺憾及思考》(7篇),作者是陸剛,其次是《情報理論與實踐》第3期的《論情報學的科學發展觀》,作者是向英明。這反映了關于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情報學的科學發展觀的主題在2005年的論文中具有最大相關網絡,某種程度上反映了2005年圖情學研究的最大熱點。
2.4耦合強度最大分析
對期刊中耦合強度最大的論文與著者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期刊中聯系最為緊密的論文和著者,能為學科中的論文檢索與學者之間的交流提供方便,可以組成相關著者群,為進行學術交流建立通訊網提供線索。從表5中可以看出,《圖書情報工作》、《情報學報》、《情報資料工作》的最大耦合強度都為4,《中國圖書館學報》與《情報理論與實踐》的最大耦合強度為2,《大學圖書館學報》中凡是有耦合關系的論文耦合強度均為1,因此可以分析出,圖書館學情報學2005年聯系最為緊密的是表中耦合強度最大的幾篇論文,他們反映出2005年圖書情報學研究最為一致的主題。例如《圖書情報工作》2005年第7期的論文《當代圖書情報學研究范式的變革及應用研究取向》就與第5期的論文《圖書館學的科學化與合理性》有很強的相關性,兩篇論文應該結合起來研究。表5中論文的作者可以建立必要的通訊網,加強之間的學術交流,讀者在閱讀本主題的論文時,可以集合起來閱讀,收益會更大,同時,也可為學科專業課題提供定題檢索的途徑,提高查準率和查全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