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經濟學的發展范文
時間:2023-12-29 17:53: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計量經濟學的發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中國,統計學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于2011 年成為一級學科,這標志中國的統計學正進入一個新的全面發展階段。與此同時,不少人對統計學的一些分支,特別是經濟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和數理統計學這些學科的定位、作用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與發展前景的認識并不一致,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認識誤區,甚至將經濟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的發展對立起來。這些認識誤區的產生,有其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因素的影響。但是,這不利于統計學的發展。因此,有必要厘清統計學科內部分支,特別是經濟統計學、數理統計學、計量經濟學與經濟理論等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發展前景。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從統計學與經濟學統一的視角,論述統計學各個分支,特別是數理統計學、經濟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和經濟理論( 包括數理經濟學) 各自的學科定位、作用,以及這些學科之間的相互關系。本文的分析表明,作為現代統計學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數理統計學在中國正在迅速興起。在經濟學中,經濟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由于與經濟理論的密切結合,在量化描述經濟現象并透過現象揭示內在經濟規律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兩者一起構成了經濟研究特別是實證研究完整的方法論,其中經濟統計學作為測度方法論是經濟實證研究與計量經濟學的前提條件與基礎,有其深厚的學科根基以及廣闊的發展前景,不可替代。
作為統計推斷的一般方法論,數理統計學的發展不會弱化經濟統計學與計量經濟學在經濟學中的方法論作用,相反地,隨著這些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經濟統計學與計量經濟學將得到迅速的發展,從而進一步提升中國經濟實證研究的水平與科學性。本文的結構如下: 第二部分分析并論述統計學、概率論、數理統計學、經濟統計學、計量經濟學以及經濟理論( 包括數理經濟學) 等學科之間的相互關系,特別是它們的區別與聯系。第三部分討論經濟統計學的主要特點,以及其在經濟研究與經濟管理中發揮的基礎性作用。第四部分討論發展經濟統計學的主要途徑。第五節是結論。
二、經濟統計學與計量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的相互關系
統計學是一門關于數據的科學,是關于數據的搜集、整理、加工、表示、刻畫及分析的一般方法論。統計學就其研究范疇來說,包括描述統計學( descriptive statistics ) 與推斷統計學兩大領域。描述統計學主要是數據搜集、整理、加工、表示、刻畫和分析等,包括概括性的數據處理與分析; 而推斷統計學則是基于樣本信息,對產生樣本數據的母體或系統進行推斷的方法論科學。現代統計學的迅速發展有兩個主要歷史原因,一是各個國家、政府和社會部門基于管理目的搜集社會經濟信息的客觀需要; 二是數學學科中的概率論的發展。在人類社會中,數據搜集的歷史非常悠久,描述統計學特別是數據搜集、整理、描述、刻畫與分析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數據的搜集及數據質量本身是任何有意義的數據分析的基礎與前提。沒有高質量的數據,任何數據分析及其結論將毫無意義。在當今信息爆炸時代,如何用簡潔、方便、易于解釋的方式,從大量復雜數據中概括其最有價值的信息,也是描述統計學的一個重要作用。
但是,現代統計學的發展及其在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中很多領域的應用,主要是由概率論的產生與發展推動的。概率論的產生最初主要是對賭博研究的需要,后來成為研究不確定性現象最主要的數學工具,廣泛地應用于自然、工程、社會、經濟等各個領域。在統計應用中,人們一般無法獲得整個母體的信息,而只能搜集到母體的一部分信息,即樣本信息,其主要原因是因為獲取整個母體信息的成本太高、時間太長或者因為客觀原因而無法獲得。因此,人們只能從有限的樣本信息推斷母體的規律特征。在這個推斷過程中,概率論對描述樣本信息與母體規律特征之間的關系提供了一個非常有用的數學工具; 更重要的是,它對基于樣本數據的統計推斷所獲得的結論能夠給出某種可靠性描述。這奠定了推斷統計學的科學基礎,也是統計推斷區別于其他形式的推斷( 如命理師根據手相或面相等樣本信息推斷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的最為顯著的特點。
因為這些原因,概率論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推斷統計學的發展,特別地,概率論提供了很多數學概率模型,可用于對母體的概率分布進行建模。因此,統計推斷就轉化為從樣本數據推斷數學概論模型參數值以及其他重要特征等信息。這樣,推斷統計學就主要表現為數理統計學的形式。數理統計學有兩個主要內容,一個是模型參數的估計,另一個是參數假設的檢驗。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數理統計學發明了很多推斷理論、方法與工具。這些推斷理論、方法與工具能夠從樣本信息推斷母體特征、性質與規律,并提供所獲結論的可靠性判斷。由于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大多是從實驗數據或觀測數據推斷所研究的系統或過程的內在規律,因此,數理統計學被廣泛而迅速地應用于各個學科和領域的實證研究。數理統計學之所以成為現代統計學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就是因為它作為一門嚴謹的實證研究方法論,符合人類科學探索的過程與需要,即從有限樣本信息推斷系統或過程的性質與規律。隨著中國科學的發展與研究水平的提高,包括人文社會科學在內的各個學科,對實證研究的方法論的需要將與日俱增。
因此,統計學特別是數理統計學今后將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與迅速的發展。描述統計學幾十年來也有長足的進展,在包括實驗或調查方案設計,數據的搜集、整理以及分析,無論在方法論、調查手段還是工具方面,都有極大改進。數據挖掘作為一門關于數據分析方法與技術的新興學科,可視為描述統計學的范疇。在描述統計學和推斷統計學之間,描述統計學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因為描述統計學牽涉到數據的搜集、解釋、整理、測度、表示、刻畫與分析,而數據及其質量是推斷統計學結論科學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描述統計學在刻畫數據特征時所使用的一些統計方法與統計量,也是推斷統計學的基礎工具。與描述統計學相對應,經濟統計學是對經濟系統中各個主體、部門、變量和各種經濟現象的一種數量描述。經濟統計學的本質是經濟測度學。經濟統計學可視為描述統計學的一個分支,但不是描述統計學在經濟學領域的簡單應用,而是描述統計學和經濟理論的有機結合。前蘇聯以及中國改革開放前的計劃統計,特別是部門統計,就是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理論和實踐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隨著中國經濟從計劃經濟模式轉為市場經濟模式,部門統計乃至計劃統計越來越不適用于描述中國經濟的實際運行。經濟統計學需要經濟理論的指導。這其實是著名經濟統計學家錢伯海( 1997)在他的晚年將精力從研究經濟統計學轉向研究社會勞動價值論的主要原因,因為傳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理論已經落后于中國經濟轉型以及中國經濟統計學發展的需要。經濟統計學主要是在描述統計學和經濟理論兩者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統計學與經濟學雙重學科屬性。
由于研究對象經濟系統的復雜性,經濟統計學中量化描述經濟現象與測度經濟變量的理論、方法與工具,比描述統計學標準教科書所介紹的理論、方法與工具要豐富和復雜得多。這也是經濟統計學的魅力所在。同經濟學可劃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一樣,經濟統計學也可劃分為宏觀經濟統計學、中觀經濟統計學和微觀經濟統計學。所謂宏觀經濟統計學就是國民經濟統計學,主要是搜集和整理整個國民經濟運行全過程的所有數據信息,對包括存量與流量、總量與結構、國內與國外,靜態與動態等各種方面進行量化描述與分析。
微觀經濟統計學也稱為企業經濟統計學,主要是對企業本身各種經濟活動、經濟行為、經濟現象進行量化描述。以企業財務為主要對象的會計學,在某種意義上是微觀經濟統計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即企業財務統計學。所謂中觀經濟統計學,是指對介于整個國民經濟與企業之間的中觀部門,如政府部門、產業部門,不同地區的經濟活動和經濟現象進行以數據為基礎的量化描述。與經濟統計學密切相關的一門學科是計量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假設經濟系統是一個隨機過程,服從某一客觀運行規律; 任何觀測經濟數據,都是從這個隨機經濟系統產生出來的。計量經濟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基于觀測經濟數據,以經濟理論為指導,利用統計推斷的方法,識別經濟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揭示經濟運行規律。有關計量經濟學的學科定位與方法論作用,可參看洪永淼( 2007,2011),李子奈和齊良書( 2010)。
可以說,計量經濟學是推斷統計學在經濟學的應用,但并不是簡單的應用,而是統計推斷理論和經濟理論的有機結合。
首先,在數理統計學中,統計推斷是通過數學概率模型對樣本數據建模。在計量經濟學中,計量經濟模型不僅僅是數學概率模型,其模型設定需要經濟理論的指導( 如選擇哪些經濟解釋變量) 。
其次,數理統計學的一些方法論并不能直接用于對經濟數據的統計推斷,因為經濟數據有其特殊性。比如很多高頻金融數據,有所謂的波動聚類現象( volatility clustering) ; 在勞動經濟學中,很多數據存在所謂的內生性,這種內生性對識別經濟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造成很大困擾。另外,一些計量經濟模型,如宏觀經濟學和金融學領域的動態資產資本定價模型( Hansen、Singleton,1982),是通過歐拉方程條件矩刻畫的,其中經濟理論( 如理性預期理論) 并沒有假設相關經濟變量的概率分布已知。因此,數理統計學沒有現成的方法可用于估計、檢驗這個模型。這就是為什么2013 年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Hansen( 1982)提出廣義矩( GMM) 估計方法的原因。
第三,使用什么樣的計量經濟模型,要由所研究的經濟問題來決定。什么時候需要用回歸模型,什么時候需要用波動模型,什么時候需要用整個概率分布模型,這并不是由研究者個人隨其偏好而定,而是取決于所研究的經濟問題的本質。例如,用歷史數據研究市場有效率理論以及資產收益率的可預測性時,合適的計量經濟模型是時間序列回歸模型( 即條件均值模型) 。這是因為預期收益率可由條件期望來刻畫( 陳燈塔和洪永淼,2003)。
第四,計量經濟學是經濟計量模型的推斷方法論,包括如何估計參數和進行檢驗參數假設,判斷模型是否正確設定,以及如何進行經濟解釋。參數假設與原始的經濟假說既密切相關又有區別。經濟學家關心的是經濟理論、經濟假說的正確與否,為此必須首先將經濟理論和經濟假說轉化為可檢驗的計量經濟模型的參數假設,然后利用經濟數據進行參數假設檢驗,并解釋參數假設檢驗結果的經濟含義。計量經濟學建立在經濟觀測數據的基礎上,即建立在經濟統計學的基礎上。經濟統計學對經濟變量和經濟現象進行量化測度,這些測度首先表現為經濟數據。經濟數據是計量經濟學實證研究的原材料。計量經濟學的推斷結論的科學性很大程度取決于原材料即經濟數據的質量優劣。
絕大多數經濟數據是現實經濟生活中的觀測數據,不能用可控的實驗方法獲得,因此經濟數據的測度具有巨大的挑戰性。同時,由于經濟觀測數據的不可實驗性,計量經濟學需要一些基本假設,如假設經濟系統是一個隨機過程,經濟觀測數據是經濟隨機系統的一個( 偶然) 實現,經濟隨機系統滿足某種平穩性或同質性條件,等等。這些假設是否符合客觀經濟現實也會影響計量經濟實證研究結論的科學性。對經濟變量、經濟現象的準確測度,是經濟實證研究的先決條件與基礎。沒有高質量的經濟數據,任何經濟實證分析及其結論將毫無意義。
與此同時,經濟統計學可以揭示、刻畫重要經濟變量的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也就是通常說的典型經驗特征。這些典型經驗特征實際上是經濟實證研究與經濟理論創新的重要基礎與出發點。測度與刻畫經濟變量的數據特征,包括它們之間數量關系的特征,是經濟統計學的范疇。如何更進一步地揭示經濟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內在規律,則需要經濟理論與統計推斷。經濟理論在某種意義上就像概率論一樣,可以指導對經濟現象的建模。因此,在經驗典型特征事實基礎上,以經濟理論為指導,對經濟現象進行建模( 所建模型即為計量經濟模型) ,并基于經濟觀測數據對計量經濟模型進行統計推斷,從中找出經濟變量的因果關系及經濟運行規律,并解釋經驗典型特征事實。這是計量經濟學的范疇。可以看出,計量經濟學是經濟統計學、經濟理論( 包括數理經濟學) 與數理統計學三者的有機結合,是一個交叉學科。正如著名計量經濟學家Goldberger( 1964)指出的,計量經濟學可以定義為這樣的社會科學: 它把經濟理論、數學和統計推斷作為工具,應用于經濟現象的分析。
隨著中國經濟學研究從定性分析為主轉為定量分析為主,特別是轉為實證研究為主,可以預計,計量經濟學作為實證研究最主要的方法論,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綜上所述,經濟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有不同的研究對象和研究范疇。經濟統計學是對各種經濟現象、經濟行為和經濟主體的一種量化描述,其本質是經濟測度學。而計量經濟學是在觀測經濟數據的基礎上以經濟理論為指導進行計量經濟學建模與統計推斷,從而檢驗經濟理論和經濟假說的有效性與正確性,并揭示經濟變量的因果關系和內在經濟運行規律。
很明顯,經濟統計學是計量經濟學的重要前提與基礎。經濟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兩者結合在一起,構成了經濟實證研究的完整的方法論。經濟統計學是經濟研究的基礎方法論,是整個經濟研究過程中的一個前置環節。計量經濟學的推斷方法,包括計量經濟學模型的構建( 由經濟理論指導) ,模型參數的估計、檢驗及其經濟解釋,是經濟實證研究的主要內容。1970 年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薩繆爾森曾說過,計量經濟學可以定義為實際經濟現象的數量分析,這種分析基于理論與觀測的并行發展,而理論與觀測又是通過適當的推斷方法得以聯系。換言之,計量經濟學是建立在經濟理論和經濟測度兩者基礎上的,而經濟理論和經濟觀測又是通過統計推斷方法,即通過數理統計學而聯系在一起。與經濟統計學一樣,計量經濟學同樣具有統計學與經濟學兩種學科屬性,并不是數理統計學的一個分支。以上各個相關學科之間的關系,可用圖1 表示。
三、經濟統計學的地位與作用
前文分析指出,經濟統計學是對經濟現象的量化描述與對經濟變量的測度,而計量經濟學則是在觀測經濟數據的基礎上,以經濟理論為指導,結合統計推斷,揭示經濟變量的因果關系與經濟運行規律。經濟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一起,構成經濟實證研究完整的方法論,其中,經濟統計學是經濟實證研究與計量經濟學的重要方法論前提,它起著一種基礎性方法論的作用。那么,經濟統計學在社會經濟管理和經濟研究中具體能夠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呢?
首先,作為經濟測度學,經濟統計學用數字描繪經濟系統的各種經濟現象、各個經濟主體、各個經濟部門、各個經濟層面在不同時間的動態立體圖景。Samuelson 和Nordhaus( 2000)指出,雖然GDP 和國民經濟核算似乎有些神秘,但它們是20 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如同人造衛星探測地球上的氣候,GDP描繪出一幅經濟運行狀況的整體圖形。這種對經濟現象的數字描述,為經濟學者、政府官員、企業家以及社會公眾了解整個經濟現狀以及進行相關的經濟決策,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信息。可以說,在現代經濟學中,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是經濟理論的基礎,而在經濟統計學中,國民經濟統計學是宏觀經濟學的統計版本,企業經濟統計學則是微觀經濟學的統計版本。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是對經濟系統的理論描述,而宏觀經濟統計學和企業經濟統計學是對經濟系統的一種現實描述,以數量的形式描繪了整個經濟運行的實際狀況。
第二,統計學有一個重要思想,是通過構造簡單、方便、易于解釋但又具有科學性的統計方法與統計工具,從大量數據中概括其最主要特征與最有價值信息。經濟統計通過收集每時每刻都在產生的大量經濟數據并且進行分析,從中獲取最有價值的信息,這是經濟統計的最主要任務與最主要功能。在信息爆炸時代,從海量數據中總結有價值的信息,并及時地以簡單、方便、易于解釋的方式將信息傳遞給政府官員、經濟學者、企業家、社會公眾,這些重要經濟信息是政府宏觀經濟管理與決策、企業微觀管理與決策及社會公眾了解社會經濟現象的重要基礎。舉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各國中央銀行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控制通貨膨脹。根據通貨膨脹率的變化趨勢,及時調整央行的貨幣政策,而通貨膨脹率,主要是CPI 的測度,其有效性、精確性與科學性是央行制定政策的依據。第二個例子是經濟增長率。GDP增長率是政府進行宏觀經濟決策與經濟管理的一個主要目標,是衡量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如何測算GDP 是一個重要問題。第三個例子是如何測算中國的人力資本( human capital) ,這也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一段時間以來,社會公眾對官方的經濟統計數字經常表示質疑,這種質疑一方面表明,中國經濟統計學家與經濟統計工作者還需要做大量的解釋工作和改進工作,另一方面也表明經濟統計學知識在中國的普及勢在必行。
第三,經濟統計學是經濟研究特別是實證研究的前提與基礎。經濟統計學提供的數據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實證研究結論的科學性。眾所周知,經濟學研究的最主要任務是通過對所觀察到的各種經濟現象進行理論思維與理論創新,揭示經濟運行規律。經濟統計學可以從觀測經濟數據中找出重要的經濟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這些數量關系構成經驗典型特征事實。經驗典型特征事實是對復雜經濟現象的一種概括性刻畫,是經濟學實證研究與理論創新的重要基礎。在宏觀經濟學中, Phillips( 1958)從英國宏觀經濟數據中發現貨幣工資增長率和失業率之間存在負相關的關系,這后來被轉化為刻畫通貨膨脹與失業率之間的負相關關系并稱為菲利普斯曲線。菲利普斯曲線作為宏觀經濟學的一個經驗典型特征事實,構成了凱恩斯以后宏觀經濟學理論發展的基礎。所有宏觀經濟理論都必須能夠解釋為什么通貨膨脹和失業率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上個世紀70 年代,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經濟陷入了滯漲階段,菲利普斯曲線變為正斜率,這個新的經驗典型特征事實推動了后凱恩斯宏觀經濟理論的發展。另一個例子,是由Mehra 和Prescott( 1985)提出的所謂證劵風險溢價之謎( equityrisk premium puzzle) ,即美國證券市場收益率遠高于無風險債券市場收益率。這一經驗典型特征事實,對宏觀經濟學與金融學領域的資本資產定價理論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微觀經濟學中,有所謂的恩格爾曲線,即一個家庭消費所占的比例隨收入的增加而逐漸減少。這是恩格爾通過微觀經濟統計數據發現的經驗典型特征事實。在金融學方面,早在1960 年代,金融經濟學家就發現,股票市場存在波動聚類現象,即今天一個大的波動,明天常常伴隨另一個大的波動; 今天一個小的波動,明天常常會伴隨一個小的波動,這兩種變化交替進行,而不是大小波動均勻分布。2003 年經濟學諾貝爾獎獲得者Engle( 1982)提出的著名的ARCH 波動模型之所以流行,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可以解釋金融市場波動聚類這個重要經驗典型特征。在中國,引起中國經濟學者、政府官員和社會公眾關注的很多重要經濟問題,其實都有經濟統計學的貢獻。
例如,經濟學家在分析中國經濟統計數據過程中發現,勞動收入在整個國民經濟收入中所占的份額在過去近20年中逐步降低。這個經驗典型特征事實成為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經濟學者的熱門研究課題。中國經濟研究特別是實證研究水平的提升,關鍵就是要能夠在細致、準確地搜集與分析中國經濟數據的基礎上,總結反映中國經濟在轉型期的經驗典型特征事實,在此基礎上提出經濟轉型理論解釋中國經濟的運行及發展趨勢,并運用計量經濟學方法驗證經濟理論的有效性。如果中國經濟學能夠遵照這種研究范式,那么中國經濟學的研究水平將得到很大提升,并對經濟轉型理論做出自己創新性的貢獻。但是,目前中國經濟統計學家、計量經濟學家和經濟學家在總結中國經濟經驗典型特征事實方面,做得還很不夠,對重要經驗典型特征事實在經濟研究與理論創新過程中的作用與重要性,也認識不足。
第四,經濟測度對計量經濟學的學科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首先,經濟測度的質量決定了計量經濟學實證分析結論的科學性。其次,經濟數據,特別是經濟數據的類型,對計量經濟學學科發展影響巨大。舉幾個例子: 首先是經濟數據觀測的誤差( measurement errors) ,對計量經濟學的推斷,包括參數估計和參數假設檢驗,有很大的影響,如導致不一致的參數估計。為了研究測度誤差的影響,計量經濟學很早就有了一個分支,即變量誤差的計量經濟學。當然,變量誤差也可能由其他因素而非測度誤差引起。第二個例子是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的發展。Nelson 和Plosser( 1982)在一個實證研究中發現,絕大部分宏觀經濟時間序列,包括GDP、CPI和股票價格,都是非平穩時間序列。這對當時以平穩時間序列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提出了挑戰,因為平穩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不適用于分析非平穩時間序列。
后來的單位根和協整等現代時間序列經濟學理論,就是為了研究非平穩時間序列而發展起來的。第三個例子是不完全識別計量經濟學( partialidentification econometrics) 。在微觀經濟數據中,有一些經濟變量不能獲得精確測度,比如在美國問卷調查一個人或家庭收入時,因各種原因只能調查收入處于哪個區間,不能獲得一個精確測度。這種不精確經濟測度,對計量經濟學實證研究造成了很大影響。特別地,在估計計量經濟模型參數值時,不能獲得點估計,只能得到區間估計。這種統計推斷的方法催生了一個新的計量經濟學分支,即部分或不完全識別計量經濟學。第四個例子,在大數據時代,各種以前沒辦法獲得的數據,現在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得到,比如在金融市場,可以獲得每筆交易數據,即tick by tick data,每次交易的價格、交易量以及交易的時間點,都可以完整地記錄下來。這種新型的交易數據,包含很多交易行為和市場微觀結構的信息。除金融市場外,超級市場或商店通過信用卡完成的交易,其交易以及交易者的信息,也同樣可以獲得。對這種實時交易數據進行計量經濟學建模及推斷,產生了一個新的計量經濟學分支超高頻數據計量經濟學( econometrics ofultra-high frequency data ) 。更多討論參見Engle( 2000)和Engle Russell( 1998)。
最后一個例子是面板數據。以前大部分經濟數據,要么是時間序列數據,要么是橫截面數據。現在,越來越多的二維數據,即對每個橫截面單位( 如個人、家庭、國家等) ,可以在不同時期跟蹤并測度。這種二維數據稱為面板數據。一個很著名的例子,是美國密歇根大學PSID 調查數據。這個數據庫調查了很多美國的個人和家庭,而且在不同時期跟蹤測度,對研究美國勞動力市場與收入分配發揮了重要作用。這種數據推動了面板數據計量經濟學的發展。實際上,不僅是面板數據,現在也可每天觀測到一個曲線,如IBM 股票價格每天從開盤到收盤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又如不同城市每天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這些在統計學上稱為函數數據,有相應的統計模型,更多討論參見Ramsey 和Silvema ( 2005)。上面幾個例子表明,數據的類型,即經濟測度的類型,在很多方面都推動了計量經濟學學科的發展,這其實是經濟統計學對計量經濟學發展的影響和重要貢獻。第五,一個多世紀前,有一位美國學者說過,統計思想與統計思維總有一天會和要求一個人能夠讀、寫一樣,是一個人在現代社會中所具備的基本能力。培養大量具有經過系統訓練的經濟統計人才,對完善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與提高治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中國經濟統計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大量高素質、具有系統的經濟統計學訓練的專門人才,推動中國市場化經濟轉型、提高宏觀與微觀經濟管理水平,提高國家社會治理水平。尤其是,現代社會是信息爆炸的社會,需要培養大量懂得搜集數據、分析數據、解釋數據、基于數據進行決策與管理的經濟統計人才
四、如何推動經濟統計學的發展
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升與發展經濟統計學?第一,堅持經濟統計學是經濟測度學這個基本學科定位。經濟統計學用數字描繪各種經濟現象、各種經濟主體、各個經濟部門和各個不同層次在不同時間的動態全景圖像。經濟統計學的最主要任務是經濟測度方法論的創新,發展能夠更精確地測度經濟現象、經濟行為和經濟變量的理論方法與工具,并應用于實踐。這個基本定位將保證經濟統計學在經濟學中的基礎地位,從而不會受到包括數理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在內的其他相關學科在中國興起的可能沖擊與影響。一些學者曾提出廣義經濟統計學的建議,將作為推斷方法論的計量經濟學作為其中一部分。
這種想法符合統計學的范疇定義,即如統計學分為描述統計學和推斷統計學那樣,經濟統計學也可分為經濟測度學和計量經濟學。然而,由于歷史的原因,計量經濟學作為一個學科在國外已有80 多年歷史,在中國也有30 多年發展歷史。如果將計量經濟學作為經濟統計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有可能會出現計量經濟學取代經濟統計學的情形。因此,堅持經濟測度學的基本定位可以更加明確經濟統計學的學科特色,有利于經濟統計學的長遠發展。在這方面,邱東( 2013)對國民經濟統計學科的定義與內涵、外延發展,做了精確闡述。
事實上,在國外,經濟統計學主要也是定位在經濟測度學方面。第二,發展經濟統計學必須立足本土化。在中國,經濟統計,特別是現代統計學意義上的經濟統計,歷史不是很長。中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之間、城鄉之間與不同群體或階層之間差異巨大,經濟統計不但水平較低,而且面臨的挑戰與困難也特別巨大。這種基本國情為在中國發展經濟統計學提供了一個很大的空間,比如,關于宏觀經濟數據的構建,一個重要問題是處理季節性因素。在西方的經濟統計工作中,季節性因素對經濟變量的影響,比如感恩節、圣誕節、元旦等等,其處理都有一套成熟的方法,但是這些方法并不完全適合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季節性因素。比如中國的端午節、中秋節、春節,都是根據中國農歷而定,而不是根據西方公歷而定的季節性因素。這些季節性因素的處理方法將與國外季節性因素的處理方法有所不同,這是中國特色。
又如,中國在過去30 多年,成功地從計劃經濟模式轉為市場經濟模式。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市場經濟發育、成熟的程度還比較低。中國經濟統計學家能否提出一套刻畫中國市場經濟發展成熟程度的指標,以測度中國市場經濟完善的程度? 還有,中國過去30 多年,以要素投入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已經面臨一個轉折點。中國經濟必須經濟轉型,以確保持續穩定發展。對中國過去30 多年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所帶來的一些不可持續的因素制約,如對環境污染的經濟成本,在統計方法上還沒有一個系統的、有說服力的量化描述與估計。最后,中國正處于實現以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為主要內容的中國夢過程中,對中國夢的量化指標的構建,包括對人民幸福感指數的構建,也是中國經濟統計學家,計量經濟學家與經濟學家可以做的具有理論與現實意義的研究工作。總之,立足本土、立足國情、服務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將使經濟統計學煥發出巨大的發展活力。第三,大力促進學科交叉與融合,通過學科交叉與融合,推動中國經濟統計學的發展與現代化。上文在描述經濟統計學的重要作用時,討論了經濟統計學對發展其他學科,特別是計量經濟學的重要作用。同樣地,包括經濟理論、計量經濟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學在內的其他相關學科的發展,對發展經濟統計學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前面提及,著名經濟統計學家錢伯海在他的晚年,集中精力從事社會勞動價值論的研究,他從經濟統計學研究中深深感受到要發展經濟統計學,特別是國民經濟綜合平衡核算體系,必須有新的經濟理論作為指導。作為經濟測度學,經濟統計學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統計抽樣調查。
在這方面,數理統計學特別是抽樣理論的最新發展可以提供很大幫助。在國民經濟統計學中,對宏觀經濟變量的測度,以及對宏觀經濟變量之間數量關系的描述及解釋,也需要經濟理論的指導。宏觀經濟變量是微觀經濟變量在一定時期內的加總( aggregation) 。由于微觀個體的異質性,加總以后的宏觀經濟變量的性質,以及宏觀經濟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與原始的微觀經濟變量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在微觀經濟學中,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需求函數,即微觀個體需求與個體收入之間的關系,如果對微觀層面個體的需求函數加總,所獲得的總需求與總收入之間的關系與原來個體的需求函數將有所不同,除非微觀個體消費者的效用函數滿足所謂的hypathetic utility function 假設。由此可以看出,對宏觀經濟變量的測度( 類似加總) 之后,如何理解宏觀經濟變量的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需要有微觀基礎,而這就涉及到經濟理論。另一方面,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學對理解宏觀經濟變量的性質也是很有助益的。例如,Granger( 1980)討論了微觀消費函數的加總問題。他假設個體之間的邊際消費傾向系數有所不同,而且微觀個體的邊際交易傾向的數值可視為是從 分布中產生的實現。
加總以后的宏觀消費變量與原始個體消費變量的統計性質將出現本質區別: 雖然微觀個體的消費是一個短記憶的時間序列,但是加總以后的宏觀消費變量將具有長記憶( longmemory) 的時間特性。總之,推動各個統計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將促進各個學科的發展,包括經濟統計學。不管是計量經濟學、經濟統計學或是數理統計學,這些相關學科都有它們共同的基礎,即統計思想與統計思維。因此這些學科完全能夠在互相交叉融合中不斷完善。同時,也有可能因此產生一些新的交叉學科。例如,實驗產生的數據與現實觀測經濟數據有很多不同特點。特別地,經濟觀測數據是各種因素聯合作用的結果,而且具有不可實驗性( 即不能通過重復實驗獲得) ,因此一般情況下沒有辦法將其中某一或某些因素所產生的經濟后果準確地分離測度出來。而實驗經濟學則借鑒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通過控制實驗條件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從而可以較精確地測度所關注因素所產生的后果。實驗經濟學實質上是通過可控實驗改進經濟測度,從而可以更好地研究經濟行為與經濟規律,包括經濟因果關系。
事實上,實驗經濟學與經濟測度學及計量經濟學的交叉與融合,正在產生一個新的交叉學科,即實驗計量學( experimetrics)。第四,為了發展經濟統計學,必須大力推動國際化,通過國際化推動經濟統計學的發展。在中國,經濟統計的歷史相比西方國家短得多,特別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只有30 幾年歷史,而西方成熟的市場經濟已有幾百年歷史,我們在統計資料搜集、統計方法與工具等各個方面,還有較大差距。上個世紀70、80 年代,中國國家統計局和廈門大學合作,提出了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這是西方經濟統計學、現代經濟學和中國經濟實際相結合的一個范例。今天中國的經濟統計學同樣可以從國外相關學科學到很多有益于自己學科發展的知識。例如,眾所周知,GDP 大體反映了一個經濟體社會財富水平。但是GDP 作為描述經濟發展的指標,有很多缺陷,既不能精確地反映總量,也不能反映經濟活動的質量與效益,更不能反映經濟結構、社會分配、民生改善、以及對環境破壞的程度等等。
認識到GDP 的種種缺陷,國外學者,包括經濟統計學家、經濟學家,過去幾十年提出各種指標,試圖修正GDP 的缺陷,比如Nordhaus 和Tobin( 1972)提出了去除環境污染和交通堵塞等成本的凈經濟福利指標; Repetto等( 1989)提出了扣除資源損耗成本的國內生產凈值; Daly、Cobb( 1989)提出了將財務分配狀況、社會成本等因素計算在內的所謂可持續經濟福利指標; Pinter、Hard( 1995)提出可持續發展指數; VonWeizsacker 等( 1997)提出了綠色GDP 概念,等等。這些對構建適合刻畫中國宏觀經濟增長與發展水平的指標都有很好的借鑒意義。第五,必須順應時展潮流,與時俱進地發展經濟統計學。我們正處于一個大數據的時代,大數據提供了極其豐富的信息。如何有效地獲取大數據中的有用信息,統計學無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方法、理論與工具。與此同時,大數據也為包括經濟統計學在內的統計學等分支學科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廣闊空間。例如,包括跨境電商在內的電子商務,正在中國蓬勃興起,深刻地影響了貿易、購物、消費乃至生產形態。如何統計電子商務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經濟統計問題,這也為經濟統計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又如,大數據使得以較高頻率測度宏觀經濟變量成為可能。目前絕大多數的宏觀經濟變量( 如CPI) 最高頻率只有月度數據,在大數據條件下,完全有可能獲得更高頻( 如每周) 的宏觀經濟數據,這樣可更及時反映客觀經濟運行情況。第六,加速經濟統計學教材更新換代,盡可能地全面反映幾十年來中國乃至世界上經濟統計學和現代統計學的研究成果。在國外,不論是統計學還是經濟學相關專業,大都沒有經濟統計學課程設置,因此也就沒有相應的教材。這與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等其他經濟學課程有很大不同。因此,中國經濟統計學教育必須更加注重教材建設,在明確學科定位的基礎上,總結國內外各個相關學科以及經濟統計的理論與實踐,盡量汲收國內外所有有用的研究成果與經驗,爭取使經濟統計學的研究與教育不但成為中國經濟學教育的一大特色,同時也成為引領世界前沿研究的國際化學科。
五、結論
本文從統計學和經濟學統一的視角出發,分析論述了現代統計學若干分支,特別是概率論、統計學、描述統計學、數理統計學、經濟統計學、計量經濟學以及經濟理論( 包括數理經濟學) 之間的內在聯系,包括它們的區別與聯系,以及發展前景。分析表明,統計學的這些相關學科,各自定位非常清晰,在各自學科發展方面,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發展空間。其中,經濟統計學既是統計學的分支,也是經濟學的分支,是統計學與經濟學結合的交叉學科,具有統計學和經濟學雙重學科身份。經濟統計學本質是經濟測度學,是經濟測度的方法論,是經濟學實證研究的前提與基礎。這是經濟學其他任何相關學科,包括計量經濟學,經濟理論,數理經濟學等無法替代的;也是統計學的其他相關學科,包括數理統計學無法替代的。
隨著中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作為推斷方法論的數理統計學與計量經濟學,因為有日益增加的需求而得到迅速發展。作為從樣本數據推斷母體特征的一般方法論,數理統計學因為符合科學研究與探索的過程與需求而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很多領域有廣泛的應用。作為經濟實證研究的推斷方法論,計量經濟學在中國過去30 多年來有了巨大的發展。在《經濟研究》、《統計研究》、《管理世界》等國內頂尖學術期刊,可以看到大量應用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方法的實證研究,而專門研究經濟測度的經濟統計學的文章的數量則相對減少,這主要是因為經濟實證研究對推斷方法論日益增加的需求。計量經濟學方法的大量使用,顯著地提升了中國經濟實證研究水平與規范程度。
篇2
根據交通運輸部2012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介紹,我國公路總里程已經突破410萬公里,再過10~20年,我國高速公路將達8.5萬公里,路網總里程也將達到 650萬公里,未來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建設行業市場總需求的增長速度將放緩,公路建設項目的立項審批周期將延長,非重點公路建設項目、計劃外項目的立項審批難度加大,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在沒有實用性新技術投入之前,利潤率很難有提升。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有一定的經濟規律,都要經歷一個由成長到衰退的發展演變過程,這個過程便稱為生命周期。一般行業的生命周期可分為四個階段,即初創期(也叫幼稚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公路基礎建設經過多年的發展,在我國境內已經基本完成框架建設,逐步進入衰退期。居安思危,要想保持企業健康有序的發展,除了改變企業現有的市場布局,另一個方向,就是挖掘產業鏈上下游的擴展空間,進入新興的市場領域。
二、我國公路橋梁的現狀
在公路建設行業步入產業成熟期的同時,公路養護、橋梁加固產業則迎來了發展的高峰。橋梁數量眾多、總體病害多是我國公路橋梁的主要特點。
一是我國現有公路橋梁有很多是根據20世紀七、八十年代頒布的設計標準建造的,其設計荷載均較低。隨著各種重型車輛的不斷出現,公路橋梁負荷日趨加重,這些橋梁經過多年的重載交通頻繁運行,普遍老化、衰退嚴重,絕大多數橋梁處于帶病工作狀態。
二是公路路網中還有為數不少的半永久性橋梁(約2.0%)與臨時性橋梁,其承載能力普遍偏低,其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差,安全隱患突出。一項橋梁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橋梁有相當一部分處于帶病工作甚至在危險狀態。
發達國家經驗表明,通常橋梁在建成投入使用的20-30年后,將愈來愈多的面臨耐久性和安全性不足等問題,隨著服役時間推移和交通運輸事業的持續蓬勃發展,橋梁維修加固工作任務也日趨繁重。
三、橋梁加固市場發展的經濟學依據
進入或在某個行業內進行市場擴張,必須考慮其市場前景及可行性分析。經濟學上常用PEST方法來對企業所處的宏觀環境即一切影響行業和企業的宏觀因素進行分析。盡管不同行業和企業根據自身特點和經營需要,分析的具體內容會有差異,但一般都應對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Social)和技術(Technological)這四大類影響企業的主要外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當然,實際調查中,企業還需要考慮行業壁壘和其他因素。
從國內趨勢來看,公路養護日益受到國家的重視。十一五期間,交通主管部門對服役橋梁檢測與維修加固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用于橋梁養護改造的資金顯著增加,為我國橋梁檢測與維修加固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活力。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ems86.com總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轉載須注名來源同時,從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等國家發展要求來看,橋梁維修加固將是大有可為的領域。
從發展階段來看,橋梁加固正步入行業發展的高峰期。我國正處于由低收入國家向中等收入國家邁進的重要階段。國際經驗表明,這一時期是公路發展由建設向養護逐步轉移的重要時期。而作為公路重要的組成部分,每年需要維修加固的橋梁數量,約占公路路網橋梁總數的15%。目前我國公路橋梁維修加固市場已初步形成,正處在快速成長期。
資金投入逐年加大。近9年來(2003-2011年),全國共投入專項資金147.9億元,改造危橋1.6875萬座/124.9萬延米,與同期開展的公路橋梁檢測、評定與加固技術研究及推廣應用等幾十項科技攻關工作,共同為公路橋梁養護管理工作提供了資金與技術的重要支撐。
從現有市場的技術水平來看,經過多年系統研究,我國已形成了一系列服役橋梁檢測與維修加固實用技術。在橋梁無損檢測、損傷診斷、承載力評定、主動加固技術以及補強材料應用等方面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基本建立了我國服役橋梁技術狀況評價、使用功能評定、承載力檢評和維修加固技術體系與標準規范。在服役橋梁隱蔽工程檢測、耐久性評估、剩余壽命預測和預防性養護等方面有了重要突破。
從企業利潤預期來看,由于受到技術、設備、經驗、資質等因素的影響,施工企業的水平參差不齊,事實上,橋梁維修加固工作對于技術和過程管理要求很高,沒有一定的設計、施工經驗,對被加固橋梁沒有充分的認識理解,不可能設計出合理、省錢、可靠的優秀方案,正因為如此,愈早掌握領先的技術、積累豐富的施工經驗,才能愈早使其從管理到技術都能逐步走向成熟,也更有助于獲取企業利潤的最大化。
從市場進入壁壘來看,橋梁加固工程的施工具有影響因素多、質量隱蔽性強、檢查難以及帶載施工風險高等特點,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橋梁加固工程施工的技術水平普遍較低。企業進入該市場行業的門檻不高,施工從業人員技術水平低,施工現場管理制度不完善,質量控制措施不科學,缺乏具體的技術規定,工序檢查無質量標準或標準不全。因此,現階段橋梁加固行業的市場準入較為容易,競爭水平低,但這有利于有實力的企業快速建立品牌,并迅速擴張市場份額。
四、在新行業中的競爭策略
篇3
關鍵詞:本科階段;問題解決為導向;計量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2-0102-02
一、引言
自上個世紀30年代誕生以來,計量經濟學無論是在自身的理論體系還是延伸的應用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著名計量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萊因教授指出:“在大多數大學和學院中,計量經濟學的講授已經成為經濟學課程中最權威的一部分。”上個世紀80年代初,國內學者開始了計量經濟學的科研和教學工作,經過四十余年的歷程,時至今日,計量經濟學已經成為經濟學研究和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學科,已經成為財經類院校本科生學習階段的基礎課程。盡管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在國內已經取得長足的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較為突出的是:重理論,輕實踐;重方法,輕能力。實際問題是計量經濟學方法發展的直接驅動因素,盡管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方法已相對成熟,但應用計量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仍是計量經濟學的首要任務。打破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中重方法、輕實踐的局面,培養學生應用計量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中的迫切任務。
為使計量經濟學的教學能夠更符合教育規律,計量經濟學教學的實踐者開展了一系列的嘗試。比如,裴育(2005)從管理體制、教學計劃、課程設置、硬件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實踐性教學考核方式等方面,對實踐性教學模式進行了研究。胡新艷等(2006)分析了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運用EDP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并介紹了EDP模式教學的具體做法。洪永淼和汪壽陽(2007)根據計量經濟學的學科特點和中國計量經濟學教學與研究的具體實際,借鑒國際主流計量經濟學的教學與研究經驗,初步探索中國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和研究規律,以盡快縮短中國計量經濟學與國際主流計量經濟學的差距。余國合(2008)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和應用能力等方面對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改革提出了建議。馬文成等(2011)在闡述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實施案例必要性的基礎上,從案例編寫、案例展示、案例分析討論等環節詳細探討了案例教學法在《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并指出了案例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王少平(2012)分析了計量經濟學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指出了能力培養的關鍵環節,并進一步給出了能力培養的策略。樓永(2015)在了同濟大學計量經濟學課程實驗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提出進一步完善研究型人才培養方式的思考與建議。本文在借鑒已有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實踐成果的基礎上,結合作者多年的教學實踐,指出了本科階段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應以問題解決為導向,并進一步給出了“以調動學習主動性的專業問題為引導、以增強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案例教學和實驗教學為主體、以適當深度的理論教學為支撐”的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從而對已有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方案提供了補充,為計量經濟學教學實踐者提供借鑒。
二、以問題解決為導向計量經濟學教學的必要性
1.明確計量經濟學的學習目的。實際教學中,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的目的并不明確,不知道計量經濟學的功能和作用在哪里,盡管在課程的緒論部分通常會對計量經濟學的誕生、發展、內容體系等加以介紹,但多數學生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直接拋出一個和現實緊密結合的可量化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提出若干疑問,組織學生討論解決問題的途徑,并給出以計量方法解決此問題的可行性思路,不但可以將計量經濟學的作用和學習的目標具象化,而且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具備了學習計量經濟學的興趣后,面對后續相對較難理解的計量經濟學知識點才能夠迎難而上。
2.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思維。實際教學中通常存在這樣的現象:當一學期的計量經濟學學習完成后,學生可以很容易地說出計量經濟學的方法體系,知道回歸模型可能會產生的問題,以及產生這些問題的補救措施,但是當真正拿出一個具體的現實問題,讓學生建立計量模型加以分析時,往往無從下手。計量理論學習得再好,如果不能夠將理論付諸實際,也只能是空中樓閣。以問題解決為導向,能夠使學生在學習計量經濟學理論的過程中,知道計量理論適用于哪些實際問題,以及其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最終達到融會貫通,培養起用計量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性思維。
3.適應創新性人才培養時代的需要。創新已經成為國家發展的基本戰略之一,而創新的關鍵是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大學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有義務承擔起創新性人才培養的重任。教學是創新性才培養的重要環節。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更應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建立起完整的采用計量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計量經濟學教學應強調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建立起一套以問題解決為導向,以實踐教學為手段,以理論教學為支撐的科學教學體系,適應創新性人才培養時代的需要。
三、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計量經濟學教學策略
1.以與學生專業緊密結合的實際問題為引導。計量分析方法在許多學科中都已具有廣泛的應用。由于不同學科學生的專業背景并不相同,如果仍然以經濟學實例為基礎講授計量經濟學,對于經濟學科外的其他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困難。這就要求計量經濟學教學中起引導作用的問題要與學生的專業緊密結合,是學生能夠理解的專業問題,這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計量經濟學的方法體系,而且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計量分析方法的主動性,真真切切感受到計量分析方法的魅力。實際教學中,起引導作用的問題應該在計量經濟學的首次課程中提出,并且問題要具有綜合性,問題的解決方法要盡可能囊括計量經濟學中較多的知識點,比如應該包含多元回歸、函數形式的設定、虛擬變量、異方差或自相關性等,通過這一問題的解決能夠使學生達到掌握計量分析基本方法的目的。
2.以案例教學和實驗教學兩種實踐教學方法為主體。實踐教學是本科生學習計量經濟學中的重要環節。在實際的教學中,實踐教學可以采用案例教學和實驗教學兩種方法。案例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計量經濟學中的具體知識點,比如在回歸分析中估計、假設檢驗、多重共線性、異方差、自相關等每個章節的教學中,案例都是必不可少的內容。恰當的案例能夠使計量經濟學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教師對學生的不同意見暫不做評論,將學生在討論中產生的疑問帶到知識點的學習中,通過學習修正案例討論中產生的偏差。實驗教學是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應充分利用學校的實驗室資源,通過上機實踐、自主學習、教師講授與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方式來熟悉計量軟件的操作,使學生能夠針對計量經濟學的知識點完成相應的操作,最終達到采用計量軟件完成數據分析的目的。此外,通過案例教學和實驗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計量經濟學的教材中有大量的數學推導,如果只是枯燥地講授這些內容,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無法得到發揮。在教學中通過恰當的案例分析與討論,結合具體的數據對案例進行實際的軟件操作,使學生在學習中進行充分的思考,釋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知識點的理解將會更加深刻。
3.以適當深度的理論教學為支撐。計量經濟學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建立起了完整的理論體系,無論是經典線性回歸模型假定下的最小二乘估計方法,還是微觀計量、時間序列等非經典建模方法,其理論體系都已日漸完善。計量理論的推導需要數學、統計學等前導知識,對于非數學專業本科生來說能夠準確理解計量理論的推導并不容易,任何一本計量經濟學教材都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數學符號,也正因如此,提到計量經濟學,學生普遍認為是較難學習的一門課程。盡管實踐教學是本科階段計量經濟學教學的主體,但這并不意味著理論就可以忽視,恰恰相反,為能夠理解好計量經濟學的知識點,適當的理論推導是必不可少的,理論的講解是學習計量經濟學的支撐,只有將理論理解得透徹,才能恰當地解決實際問題分析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才能更好地理解建模過程中所出現的異方差、自相關以及內生性等現象。然而,計量經濟學與單純的數學推導又不相同,計量經濟學中所涉及到的公式都具有較強的現實含義,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計量經濟學的結論是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重點問題。在實際的本科教學中,要把握計量理論講解的深度,重點在于介紹理論的前提假設和所得到的結論,不要陷入理論的煩瑣推導之中。
參考文獻:
[1]裴育.財經類高校實踐性教學模式探討[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5,(1):107-110.
[2]胡新艷,陳文藝.EDP教學模式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J].高等農業教育,2006,(4):58-60.
[3]余國合.芻議“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大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7):178-179.
篇4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經濟學;工商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6)10-145 -03
一、引言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學科(一級學科)① 與工商管理學科(二級學科)各專業的專業核心基礎課,計量經濟學在兩個學科的課程體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目前,計量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一起成為我國高校經管類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必修課程。有效的計量經濟學教學,能夠滿足學生后續進入研究生領域的學習,也有利于學生本科期間的科研活動以及畢業論文的撰寫需求。但計量經濟學發展至今,形成了諸多的理論,因此,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根據不同專業特點確定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內容就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這也成為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二、計量經濟學的框架體系
根據計量經濟學的學科特點以及研究數據的特點,一般計量經濟學學科主要分為經典計量經濟學、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以及面板數據計量經濟學。各部分涉及的主要內容有:
(一)經典計量經濟學板塊
經典計量經濟學主要包括:A1計量經濟學概述、A2計量經濟學發展歷史、A3一元線性回歸模型、A4多元線性回歸模型、A5線性回歸模型基本假定放寬帶來的問題以及處理(異方差性、序列相關性、多重共線性)、A6聯立方程計量經濟模型、A7虛擬變量模型、A8滯后變量模型。
(二)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板塊
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板塊包括:B1時間序列的平穩性檢驗、B2協整與誤差修正模型、B3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B4向量自回歸模型。
(三)面板數據計量經濟學板塊
面板數據計量經濟學板塊包括:C1混合回歸模型、C2 變截距模型、C3變系數模型。
三、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探討
(一)培養目標的比較
在我國按學科門類分,經管理專業主要分為管理學一級學科以及經濟學一級學科,工商管理學科是管理學一級學科下面的二級學科。1998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討論并確定了高等學校經濟學門類各專業的共同核心課程,包括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計量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統計學、會計學和國際經濟學共8門課程。而對于工商管理類學科,并沒有文件或會議把計量經濟學作為其核心課程,但多數高校都把計量經濟學作為工商管理類學科的專業基礎課。但經濟學與工商管理學科在培養目標中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對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目標也存在較大差異。
(二)學生培養能力的差異
一般來說,經濟學學科側重培養學生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以及經濟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工商管理學科的重點在于研究贏利性組織的經營活動規律以及相關的企業管理的理論、方法以及技術的管理類學科。在我國,工商管理類學科下設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旅游管理、會計學(審計)等專業。
(三)教學內容的差異
從培養目標上看,經濟學培養較為宏觀,特別是要求學生具有分析、預測經濟的能力。而工商管理學的培養目標較為微觀,學生側重于企業管理相關理論的學習,因此培養目標側重于微觀個體。在此背景之下,對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內容的要求也不同。
一般來說,經濟學科的研究數據都為宏觀數據,大都是時間序列數據或面板數據,而工商管理學科一般的研究對象為企業或者消費者等個體,側重于截面數據。特別是工商管理學科中的某些學科如市場營銷,側重于問卷調查,會廣泛運用到啞變量,因此兩者的教學內容必須有所差異。
四、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設置的策略選擇
(一)學時設置
一般來說,工商管理學科對計量經濟學的要求相對較低,而經濟學類由于預測等方面的需要,對計量經濟學要求相對較高,因此經濟學科計量經濟學一般設置為3學分,按16個教學周,合計48學時;工商管理學科一般設置為2學分,按16個教學周,合計32學時。
(二)數學基礎
計量經濟學是對數學知識要求非常高的學科,計量經濟學一般在學生學習完高等數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以后開設,因此一般大都在大二下學期或大三上學期開設,而此時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遺忘都較為嚴重。一般需要設置4學時的數學基礎課程。數學基礎一般圍繞:概率論基礎、隨機變量及其概率分布、統計量及其概率分布、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這些數學知識伴隨計量經濟學學習的始終,因此務必加強學生對這些基礎數學知識的復習。
(三)經典計量經濟學
經典計量經濟學主要涉及計量經濟學的課程導論、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異方差性、多重共線性等教學內容。該部分教學內容多,難點、重點也多,也是學習其他計量經濟學板塊的核心和基礎。因此是經濟學和工商管理學學科學生必須學習的重點。但在A7的子版塊中,由于工商管理學科學生在科研活動中一般的研究對象都是個體,因此他們對啞變量數據的處理要求非常高,該板塊對經濟學板塊做介紹處理,而對工商管理學科的學生必須重點來講,如LOGIT、PROBIT檢驗等。這個板塊大約占教學內容50%。
(四)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
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包括:平穩性檢驗、協整與誤差修正模型、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向量自回歸模型等。該板塊是計量經濟學的高級階段,也是經濟學科進行預測、時間序列數據檢驗的主要方法。因此在經濟學學科必須重點介紹。在工商管理學科,一般只做基本介紹。
(五)面板數據計量經濟學
面板統計是計量經濟學中比較難的板塊,對本科生來說屬于較為復雜的板塊,但經濟學學科的學生在畢業論文涉及中往往會用到該板塊的知識。因此該板塊在經濟學科中做較為詳細的講授,而在工商管理學科中只以介紹為主。
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如表1:
五、計量經濟學上機實驗內容設置
(一)課時安排
計量經濟學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特別是計量經濟學涉及到上機操作,因此必須安排好實驗學時。從教學的時間來看,經濟學學科適合安排8學時的上機實驗,而工商管理學科安排6學時的上機實驗。
(二)教學內容安排
上機實驗的教學內容有:
D1:包括計量經濟軟件的基本操作(如數據錄入、編輯等)、一元線性回歸的基本操作、多元線性回歸的基本操作等;
D2:數據異方差性、序列相關性、多重共線性的檢驗以及處理
D3:時間序列數據平穩性檢驗(ADF)檢驗、協整檢驗、誤差修正模型、格蘭杰因果檢驗
D4:面板數據的基本檢驗與操作。
(三)具體實驗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
具體實驗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見表2:
六、計量經濟學教學的其他建議
(一)重視計量經濟學的課下實驗
計量經濟學是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在學完了計量經濟學的基本理論以后,學生通過上機操作來實現對數據的各種處理練習。每個計量經濟理論都需要通過上機實驗來進行鞏固。但從現有的教學時間來看,不可能都對計量經濟學的實驗都進行統一的上機安排。因此必須重視對學生課下上機實驗的要求。教師應該將需要學生掌握的上機操作編制成講義,供學生課下練習,并安排好答疑工作。
(二)重視對計量經濟學的應用性的考核
計量經濟學是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教師在對計量經濟學的考核中,除了重視對基本理論、基本原理的考核以外,應重視對計量經濟學實踐能力的考核。在考核過程中,上機操作、課后作業、計量經濟學應用論文等都應該成為考核的重要方式,這樣才能摒棄學習該課程學習過程中的死記硬背的現象。對于本科生來說,甚至可以用上機操作考核取代傳統的閉卷考核。
(三)重視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對經濟思想的灌輸
計量經濟學是理論經濟學的重要分支,但計量經濟學絕對不是單純的“數字課”。教師在對基本理論介紹完畢后,要用真實的案例數據進行相關的演示,演示前必須交代好數據以及相關模型的經濟學背景,檢驗結束后,必須對該案例反映的經濟思想和經濟理論進行總結。這樣能夠讓學生明白計量經濟學的學習目的,不能讓學生單純地把計量經濟學理解為數學課。
(四)重視教材的選用
計量經濟學在我國引進比較晚,在師資、教材方面都存在諸多不足。在我國,計量經濟學的教材分原版教材、翻譯教材以及國內原創教材。原版教材由于價格昂貴,對英語水平要求高,一般都被選用研究生教材。翻譯教材一般篇幅過多,也不適合作為本科生教材。因此一般本科教學大都選用國內原創教材。國內教材的案例數據一般都來源于中國經濟問題,方便教學,也能更好地反映中國的經濟問題。但國內原創教材大都存在篇幅過短、錯誤較多等問題,因此教師在選用教材的同時,應考慮編制相關的學習講義,供學生系統學習和掌握。
(五)重視計量經濟學的規范性教學
計量經濟學應用型比較強,在學生今后的畢業論文、科研活動中會頻繁用到計量經濟學工具。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過中,要重視規范性方面的教學。如許多學生會出現如下錯誤:撰寫回歸方程時不寫∧符號;撰寫回歸模型時沒有誤差項ε;有的學生混淆顯著性水平和置信度兩個概念等等。這些規范方面的錯誤雖然不會引起誤解,但卻導致讀者對論文形象大打折扣。因此教師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計量經濟學的規范性方面的教學。
參考文獻:
[1]洪永淼.計量經濟學的地位、作用和局限[J].經濟研究,2007,(05):139-153.
[2]李子奈.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決定將《計量經濟學》列入經濟學門類核心課程[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8,(09):78.
[3]李子奈,潘文卿.計量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李子奈.關于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創新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0,(01):18-22.
篇5
移動學習的出現讓傳統教學出現了革命性的變化。在傳統的信息化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PPT或視頻傳遞相關信息和知識點,學生接受信息、知識點并完成作業,最后通過考試對學生進行評估。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作為主體負責提供內容、反饋并評估學生。傳統的課堂教學對學生所造成的壓力較大,也沒有除了考試外的有效評估手段,教師很難得知學生到底有沒有理解獲取的信息。另外,傳統的課堂教學將教師置于長時間的工作環境中――他們負責收集、提供、反饋和評估,尤其是在班級人數超過40人的情況下,教師的工作負荷讓他們無法進行自身職業發展,導致未來的諸多教學問題。
移動學習的出現在某種意義上改變了這一狀況。首先,移動學習通過科技的輔助,提供了一整套管理和評估方法,將教師從大量的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例如,在一次考試后,教師批改試卷時需要收集錯題信息并分析信息,這個過程煩瑣且冗長,有了科技的輔助,教師只需要點幾個按鈕即可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考試的錯題信息會通過直觀的統計圖的方式展現給教師,也便于橫向和縱向對比。
其次,教師傳遞的信息并不一定能被學生完全理解,移動學習允許學生使用完全理解的信息幫助學習。Stephen Krashen提出了輸入假設(comprehensible input),認為學生只有在接受可理解的信息時,才能最終獲得知識。但Susan Gass和Michael Long等研究者認為可理解信息只是單方面的。由于每位學生的智商、理解能力、背景知識等個人狀況都不相同,教師提供的可理解信息并不確定能夠被所有的學生理解。于是Susan Gass和Michael Long就提出了被理解的信息輸入(comprehended input),即輸入信息只有被接收者真正理解時才有價值。這就像生物信息學家向地質學家講述蛋白質的折疊、誤折和聚合一樣,即便生物信息學家使用了淺顯易懂的語言(他們認為自己傳達出了可理解的信息),由于缺乏相關背景知識,地質學家依舊無法真正理解蛋白質的折疊問題(信息并沒有被理解)。在移動學習中,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能力和相關的背景知識自己決定是否對相關信息進行深挖或補充,或是尋找更容易理解的信息幫助自己理解――通過視頻、動畫、互動等方式實現。
再次,移動學習能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和控制學習過程,也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個性化學習環境強調了學生對于學習過程的掌控和調整,而移動學習恰恰是建立個性化學習環境的方式之一。在傳統的課堂學習里,學生跟著教師的節奏進行學習,無論理解能力好壞,都必須接受完全一樣的信息。另外,有些學生習慣于寫,有些學生習慣于讀,還有些學生習慣于聽,不同的學習風格無法最大化課堂教學效果。但在移動學習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習慣和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對學習過程進行掌控,以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與此同時,教師的教學也可以更有針對性。教師可以通過移動設備觀察合作、參與環節,并通過設備收集的數據了解學生的優勢和劣勢,對此做出有針對性的幫助即可滿足學生需求。當每位學生都使用移動設備時,完成整體任務的比例可以觀察,這相較于傳統課堂是一個極大的進步。傳統課堂的小組討論和小組合作中,如果有學生不參與討論或合作,在最終的結果中很難體現,但有了科技的幫助,教師有能力了解每一位學生對某一任務的貢獻和完成度,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并做出即時反饋。當然,評估標準的設定也不再是全國或全省一個標準。由于教師有能力收集到充足的數據,他們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設計完全符合他們成長規律的標準,并幫助學生最終達到這些標準。
最后,移動學習提供了溝通和交流的環境,幫助學生真正地理解知識,完成創造過程。學生通常在討論中才能夠理解、應用所學到的知識,而這卻是傳統課堂不具備的。在移動學習中,學生可以利用設備的種種特性,創造屬于他們自己的內容,分享內容給伙伴,分享達到學習目標的不同途徑。
教師也不需要在45分鐘內不斷講述各種知識點。相反,教師只需要在課程開始時將含有知識點的資源交由學生自己定位、搜尋、過濾和評估相關信息,再由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對信息的討論、總結、反思和創造等過程。在課堂外,教師則可以根據學生情況提供各種資源鏈接,即可引導出類似課堂中的學習過程。
移動學習的出現,對教師教學的方式方法有著極大的影響,更完全變革了學生學習的方法。教師不再只是信息傳遞者,還需要兼備極強的信息創造、收集、分析、評估和引導能力。學生也不再只是信息接收者,還需要兼備極強的思維、辯證、判斷、定位、過濾、互動、溝通等能力。移動學習也不再是傳統教育所代表的行為和認知過程,更是一種創造、批判、交流和互動的過程。圖1~3分別為傳統學習、信息化學習和移動學習的特點。總的來說,移動學習改變了過去傳統的學習,包括了書本、考試和教師等因素,并創造了包含信息資源、形成性和總結性評估以及輔導員的全新學習模式。移動學習將書本變成了多媒體的信息資源,考試變成了形成性的評估,以了解學生的實時狀態,并結合總結性評估重新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統計。
移動學習在國內的發展瓶頸
1. 移動學習 ≠ 移動化學習
TechEDGE中國子項目在2013年10月針對國內的中小學教師做了一次調查,研究他們使用教育科技進行教學的態度和方法。在調查中,我們涉及移動教學相關的部分。調查結果顯示,超過90%的教師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機、平板電腦或電子閱讀設備,大約23%的教師在課堂中使用了移動設備進行教育,使用的主要設備為平板電腦。100%使用平板電腦的教師把平板電腦當作一種信息展示設備使用,即多媒體播放設備。他們要求學生使用平板電腦觀看與課程相關的PPT或視頻,把移動設備當作一種教學設備而不是學習設備。對照Laurillard的對話框架,學生使用移動設備的學習過程沒有對應四個過程中的任何一個,而變成了和黑板一樣的信息傳遞平臺。同時,過度依賴第三方的課件內容強制學生根據教師的節奏和內容進行學習,忽略了互聯網和軟件應用在學習中的作用。在移動科技環境的公式中,一旦移動軟件應用s(MA)和互聯網i的作用消失,移動科技環境A就變成了僅包括設備d和移動能力m,限制了學習的發生。因為缺少的移動應用和互聯網功能所帶給學生的互動、討論和反饋環節,移動學習的優勢變成了單純的移動化學習,在特性上很難和傳統學習方式區分。
2. 教師職業發展
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移動學習中也不例外。移動科技在學習中的應用減少了對教師教學行為的依賴,卻對教師的整體設計和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需要學習如何將21世紀能力和課程進行整合。這是一項龐大的工程,不僅需要教師了解整合、傳遞和評估的過程,更需要教師提高課堂的自由度,允許學生發散思維、使用移動設備整合信息。其次,國內對教師的職業發展關注度很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幫助教師適應新時代的教學,但國內的教師職業能力培養卻很容易成為“一錘子買賣”,即對某一部分的知識只進行若干次的培訓,完成培訓后缺乏跟進。這就像在學校四周建立四面墻,將學校孤立在新的信息時代。TechEDGE項目總負責人Guy Trainin指出,教師常常被強制進行各種培訓,而他們通常對培訓內容并沒有多大的興趣,這也是導致跟進的培訓無法進行或根本沒有跟進相關培訓的原因之一。如何利用移動設備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科技和設備的特性在發展,在教學和學習中的方法也不同。軟件開發者也在不斷地開發功能更全、操作更為簡單的軟件滿足師生的需求。如果教師不能及時跟進,自己原有的方法和內容很快就會落后――而學生一直都走在科技的最前沿,這也就造成了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之間出現新的間隔。最后,培訓對教師需求的定位不明。信息技術培訓和課程整合培訓完全是兩方面的培訓,教師有能力使用各種科技并不代表著他們有能力將各種科技整合進課程。這一點在移動學習上尤為明顯。
3. 21世紀能力的缺失
ATC21S在2009年了21世紀學生所需要具備的十種能力,包括:(1) 創造和創新;(2)辯證思維、問題解決和決策;(3)學習如何去學習;(4)溝通;(5)合作;(6)信息讀寫能力;(7)將技術作為工具進行研究的能力;(8)公民意識;(9)未來生活和職業;(10)個人和社會責任。這些能力和移動學習息息相關,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移動學習的效果。
當我們進行移動學習時,免不了利用互聯網和相關軟件應用搜尋需要的信息資料。在這個環節中,信息讀寫能力的作用就會體現出來。信息讀寫能力(Information Literacy)不僅僅包括了閱讀或輸入相關的信息,更包括了搜尋、定位、評估、過濾、創造、分享以及高效使用信息的能力。信息讀寫能力在過去的20年內變化極大。試想在20年前,我們在圖書館中搜索信息,利用相關詞條在大范圍的索引中尋找信息,一旦在索引中搜尋到相關的信息,就可以直接定位,如果重復這一過程若干次,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而在移動學習中,信息的搜尋變得極為困難――雖然信息的獲取變得更為簡單,但如何找到有效信息成為學習中的一大難題。當我們在搜索引擎中輸入一個或若干個關鍵詞,如不是專有名詞,可能會得出數百萬條結果。顯然,逐條篩選這些結果是不現實的。這時,我們就需要利用信息讀寫能力幫助我們完成信息搜尋工作。在一般情況下,由于網絡環境中輸入信息的人員層次參差不齊,思維方式更是完全不同,對于相同信息的詮釋也就完全不同,甚至有些信息是完全錯誤的。在搜尋信息中如何過濾無效信息、評估并定位有效信息,對國內學生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對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決策能力都是一種考驗(這些能力都是21世紀能力中的一部分),并且這些能力在學校中是很少被提及的。即便學生找尋到相關信息,如何將信息轉化并創造出自己和伙伴們能理解的內容,也有很多的困難(假設我們不允許單純的信息復制)。
與此同時,由于國內學生的學習主要為個人學習,很少在課堂外進行合作或溝通,在學生遇到信息讀寫困難時缺乏討論、反饋和互動的環境和行為(有些學生可能會用即時通訊工具相互詢問,但相關的討論耗時勞神且無正確結果的保證),使得提高信息讀寫能力更加困難。與此同時,學生對移動學習認知的局限性也讓他們失去了很多學習機會:學習不僅僅是觀看視頻,更是將過去和現在的信息進行關聯、分析和重復的過程。這也是21世紀能力中強調的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
4. 移動學習的環境
目前國內的中學生很多都有了自己的手機或平板電腦,家長對學生使用移動設備的管理力度也有所降低,但依然視移動設備尤其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為娛樂設備而非學習設備。在學校方面,管理者站在維護學校安全和穩定的角度,限制學生使用移動設備。不可否認,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學生在擁有移動設備后的確可能影響學習,但更多的學生則會進行移動學習――他們搜索、創造和分享信息,溝通交流、存儲相關資料(很多學生的個人空間里都有如何學習各種科目或某知識點的相關資料)。不過,由于網絡的限制(大多數學校不提供無限網絡連接且手機數據流量較貴),他們無法隨時隨地連接網絡搜索資料支持自己的學習。缺乏了網絡支持的移動學習,移動學習的信息優勢就難以體現。
5. 軟件應用和軟件語言
在移動學習中,我們最常遇到的就是語言問題。我們常常能夠找到非常適合自己或學生學習的軟件應用,卻因為語言不通而不得不放棄。比如,socrative就是一款非常優秀的免費即時測驗軟件,但這款軟件沒有漢化版,甚至沒有推出漢化版的計劃。這也就意味著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必須懂得一些英語或其他語言,才能幫助學習繼續下去。這個問題在各個平臺上都很明顯。
國內也有很多的軟件廠商開發各類學習軟件,但從TechEDGE中國子項目的研究來看,目前還沒有出現具備創新性和易用性的應用。大多數的應用都是和網站的學習內容捆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信息讀寫能力和利用科技的研究能力。一些應用只是學習網站的專屬瀏覽器或多媒體播放器,將移動設備變成了展示設備。也有一些軟件雖然轉為學習設計,卻忽略了學習的本質。例如,一些背單詞軟件通過單詞對照表和不斷重復幫助學生完成英語學習。第二語言研究者早已通過實驗證明,通過單詞對照表學習單詞是不科學的和沒有輸出的。
如果無法解決語言和軟件應用問題,移動學習在國內的發展會受到限制,學生和教師都會丟失一些完成學習的機會,令移動學習的優勢大打折扣。
結 語
對于移動學習的未來,我們很難預測未來有什么變化,就像是十年前我們甚至不知道移動學習會真的有幫助一樣:設備的技術革新、軟件應用開發的進步以及互聯網質量的提高都會對移動學習的方式方法有著極大程度的影響。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移動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并幫助他們培養能力以適應21世紀的需求。
篇6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統計軟件;案例教學
1998年,《計量經濟學》首次被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確定為高等學校經濟類本科專業的八門公共核心課程之一。時間已經經歷了八個年頭,國內涌現出了一大批計量經濟學教材,在這些教材編寫中,基本上都是針對財經院校統計專業的學生而編寫的,過多強調統計學知識的講解,沒有很好適應針對本科所有經濟類專業的通用的教材,不利于非統計專業的經濟類學生學習。對于非統計專業的經濟類學生而言,這些教材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點和不足。這些問題的存在給高校《計量經濟學》的講授帶來了很大的難題。本文將針對《計量經濟學》教材的選用給出一些具體建議,并對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方法進行一些探討:
一、當前《計量經濟學》教材普遍存在的問題
1.教學體系較為過時和陳舊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快速發展的學科,尤其是近二十年來計量經濟學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并且已經迅速應用到宏微觀經濟學各個分支了。而當前國內的許多這方面的教材幾乎都忽略了近二十年的最新研究成果,這對學生的學習和今后的發展都是極為不利的。
2.缺乏應用性強的與現實經濟情況相結合的具體案例
進行計量經濟學的教學,不僅要教授學生掌握大量基礎知識,同時更重要的是會用所學的知識對現實經濟情況進行定量分析和預測。但這種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在教學中大量引用與現實經濟情況有關的案例分析,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也能切身認識到計量經濟學在現實中的應用。既能容易使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又能使學生學會定量分析現實經濟現象。
3.計量經濟分析軟件相對滯后
學習計量經濟學必須要對大量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因此選用一個好的統計軟件對初學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教學中大多數選用的軟件是TSP、SHAZAM等軟件,該軟件是用DOS命令的方式進行操作的,不利于初學者的學習。目前,國外比較流行的 統計分析軟件主要有EVIEWS、STATA等,這些統計軟件都采用菜單式操作方式,非常適合初學者學習使用。
二、當前計量經濟學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基于上述這些問題的存在,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的改革勢在必行,這一改革將有助于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及學生能力的增強。
首先,積極選用國外最新教材,盡可能與國際一流大學所用教材接軌。目前國外的一流大學所用的教材都非常新,基本涵蓋了近幾十年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成果,這一點是國內一些教材所不能比的。達達莫爾?N?古亞拉提所寫的《經濟計量學精要》一書堪稱計量經濟學的經典入門教材,該書既有數學、統計學的知識回顧,又有計量經濟學的一般理論,同時也包含了計量經濟學近幾十年的最新研究成果。無疑非常適合我國經濟類本科生學習。
其次,在教學中要多加強教學中的實踐環節。計量經濟學分為計量經濟學方法與計量經濟學模型兩部分,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方法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講授,雖然有少量的實踐環節,但在上機實驗時,學生的實驗作業大多是教師所給的或者是書本中的例題與習題,顯然不符合計量經濟學的學科特點。
新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在做基本練習及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礎上,從自己所處的現實經濟中尋找問題,收集經濟指標的數據資料,自己上機做模型分析,教師在其中主要起觀察、引導作用,指出學生所做分析的問題所在,在校正問題的基礎上,多挖掘學生所分析內容中閃光的一面,鼓勵學生加強實踐。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思考問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
當前存在的問題是學生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所學的計量經濟學方法來分析現實經濟中的問題,原因是當初學習時沒能做較多的與現實問題相關的作業。這一教學實踐環節的加強,有助于學生對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的靈活掌握。
為解決這一問題,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也應該有相應的較大改革。過去,由于受教學設備條件的制約,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方式主要以傳統的板書介紹為主。現在,隨著計算機設備的普及,以及學校多媒體設備的購置,計量經濟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來進行教學,自然就應該有現代化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與之相對應。
達達莫爾?N?古亞拉提所寫的《經濟計量學精要》一書給出了大量宏、微觀經濟實例,學生可以十分輕松地掌握計量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內容,并了解到計量經濟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另外在教學中,老師也可以結合課程指導對我國的經濟現實進行實證分析和研究。
最后,在教學中要多加強教師的培訓,尤其是要多加強應用統計軟件的培訓。目前我國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大多數選用的軟件是TSP、SHAZAN等軟件,而國外一些大學早已運用EVIEWS、STATA和MINITAB等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教學。一些老師嫌麻煩或對新軟件不太懂而不愿意采用這些軟件,這將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教學。因此加強教師對統計軟件應用的培訓就成為非常非常緊迫的事情了。運用這些計量統計軟件很容易對達達莫爾?N?古亞拉提所寫的《計量經濟學精要》一書的大量案例進行檢驗和驗證,有利于加強學生對基本流露年的掌握,也有利于學生對大量經濟現象的分析和解釋,同時也可以對我國的經濟成就進行分析和理解,增強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的濃厚興趣。
參考文獻
[1] 郭惠英.計量經濟學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初探[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2(1):46-47.
篇7
【關鍵詞】獨立學院教學改革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類專業本科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1998年7月被教育部定位經管類核心課程之一。開設此課程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領會如何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去分析實際的經濟問題。獨立學院作為我國本科層次的院校,經濟類各專業也陸續開設了這門課程,然而當前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計劃安排不合理,教材選擇不當,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過多等問題,同時獨立學院的學生學習的基礎不扎實,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差。眾多因素結合使得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差強人意。基于這種狀況,改善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的教學迫在眉睫。
一、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體系安排不恰當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集數學,經濟學和統計學為一體的經濟學課程。學習計量經濟學,要求學生必須具備經濟學,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學以及經濟統計學的知識。因此在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之前,必須開設宏微觀經濟學,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學課程。但是因為教學體系安排的緣故,有些經濟學專業在同一學期安排計量經濟學和統計學課程的教學,這樣使得學生在學習計量經濟學課程時候并沒有足夠的統計學的理論知識做支撐。另外因為獨立學院的學生數學知識較差,講授高等數學和數理統計學的老師為了滿足大部分學生的要求,講解的知識內容過少以及過于簡單。這樣使得學生在學習計量經濟學時,缺乏足夠的數學和數理統計學的理論基礎。
(二)教材選擇不合理
當前國內大部分的計量經濟學教材強調理論方法和數學推導,課本內容注重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理論介紹,對如何利用計量經濟學的理論知識分析實際的經濟問題,說明甚少。另外雖然國外的計量經濟學書籍內容體系完整,案例資料豐富,但是考慮到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的課時較少,學生的理論知識相對缺乏,學習起來比較有難度,因此并不適合作為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材。
(三)教學內容設置不恰當
計量經濟學的內容包括經典計量學知識和現代計量經濟學知識,經典的計量經濟學知識主要以回歸分析為主,現代計量經濟學知識包括有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空間計量經濟學和非參數計量經濟學等。獨立學院教師上課時選擇的教學內容偏少,只包含回歸分析的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以及多重共線性、異方差和自相關,不涉及任何現代計量經濟學的知識。這種教學內容的選擇使得學生對現代計量經濟學的知識基本一無所知,不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計量經濟學的發展。
(四)教學方法單一
目前大部分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的講授都是以教師講,學生聽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方式簡單,教學方法單一。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結合多媒體課件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同時對一些理論進行板書推導。在這個過程中缺乏良性的師生互動,課堂的氣氛沉悶乏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差,學生開小差,玩手機的現象非常普遍,導致的后果就是教學的效果普遍較差。
(五)考核方式不全面
目前獨立學院教師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考核較為簡單,期末最終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組成。平時成績包括考勤和作業,占總評成績的30%或者40%,期末考試占總評成績的70%或者60%。這樣的考核方式單一,不全面。同時期末考試的試題主要是對單一知識點的考察,很難綜合考察學生利用計量經濟學知識分析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因此最終得出的成績很難綜合評價學生對計量經濟學整體知識的理解程度。
二、獨立學院計量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建議
根據當前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幾點對應的建議:
(一)合理安排課程體系
根據計量經濟學課程內容的要求,合理安排課程體系。時間上,計量經濟學適合在大二下學期或者大三上學期開設。課程上,提前安排微宏觀經濟學,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數理統計學課程教學;內容上,講授這些課程的教師在講解這些基礎理論課程時,既要強調理論性,也要強調應用性,以幫助學生更快形成對經濟學整體內容體系的認識,也為學生更好的學習計量計量經濟學打下良好的經濟學,統計學和數學基礎。
(二)合理選擇教材
一本優秀的教材是學好計量經濟學的基礎。教材選擇不恰當,會大幅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根據獨立學院學生的綜合情況,一般不適合于選擇國外的經典的計量經濟學書籍作為教材。一般來說選擇一些國內的專家編寫,邏輯結構比較完整,應用資料相對豐富的計量經濟學書籍作為教材比較合適。比如西南財經大學教授龐皓編寫的《計量經濟學》。該教材邏輯結構完整,內容豐富,案例詳實,淺顯易懂,很適合作為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材。
(三)合理設置教學內容
計量經濟學包含的內容非常的豐富,即包括經典計量經濟學的知識,也包括現代計量經濟學的知識。教師在選擇的教學內容不能過少,結合獨立學院學生數學基礎薄弱,學習的獨立自主性較差的情況,可以以經典的回歸分析的知識內容為主,輔以時間序列分析。在講授內容的時候,以基本的思想和方法為主,理論的證明推導為輔。講授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在應用。
(四)創新教學方法
在課程內容講授中,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課件展示主體的教學內容,板書展示理論的演繹。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多采取案例教學和提問教學。要選擇與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關心的,并且了解的案例材料;講解中注重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形成一套完整的利用計量經濟學方法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框架體系。同時可以增加小組課程論文,并要求每組學生上講臺把自己組所做的論文詳細的講解給學生聽。在聽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積極提問,并給與提問的學生適當的考核加分。
(五)創新考核方式
獨立學院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學校,那么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考核也應該以這個大方向為基準,在平時作業,期末考試,出勤的基礎上可以增加其他的考核方式,首先,增加隨堂作業,并規定完成時間,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和積極性。第二,增加小組課程論文,要求學生用所學的計量經濟學知識分析一個實際的經濟問題,考核學生對應用計量經濟學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多種考核方式相結合,更有利于學生掌握和理解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和理論。
參考文獻
[1]龐浩主編.計量經濟學(第三版)[M].科學出版社,2014.
[2]李文潔.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探討[J].創新教育,2013(30).
篇8
一、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夠,學時偏少
我校區域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計量經濟學課程課時為32學時,這遠遠低于很多高~60學時的安排。課時安排偏少,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教師水平的發揮、教學內容的設計,學生對于該課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會大打折扣。
(二)課程定位不清晰
我校的計量經濟學課程究竟是理論課還是實踐課,目前有不同的意見。從目前該課程的學時安排來看,顯然是將該課程設定為理論課,在教學中強調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和嚴謹性。但是作為一名碩士研究生,其學習本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在掌握模型建立、參數估計、模型檢驗和運用的理論與方法之后,在自己的研究中結合研究課題實現將現實經濟問題抽象化和模型化。因此,目前對于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定位難以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上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三)研究型教學模式運用不夠,實驗教學
與案例教學質量難以提高計量經濟學是以數理統計為基礎,數學方法為手段,經濟理論為指導,考察現代社會中各種經濟現象的數量關系,預測經濟發展趨勢,檢驗政策效果等。也是經濟學課程中唯一一門對學生提出知識、方法、能力和素質的綜合能力要求的學科,這就決定了計量經濟學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當前,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課堂教學以講授為主,外加演示Eviews軟件以熟悉各種估計和檢驗方法的流程。計量經濟學研究思路包括建立模型、估計參數、模型檢驗及模型應用。目前的教學中主要就參數估計和各種檢驗的理論和方法進行介紹,而對如何從專業領域的經濟問題出發建立模型,如何應用模型分析實際經濟問題,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討論,學生的應用能力差。此外,目前應用廣泛的一些計算機軟件的實際操作訓練仍然是薄弱環節,學生上機操作訓練不夠,主要限于每節課最后學生的操作演示。
二、對完善計量經濟學課程建設的若干思考
(一)在明確定位的基礎上優化課程內容體系
課程建設的重點是設計科學合理的課程內容體系,這需要明確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定位。計量經濟學教學要盡量做到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應用并重,同時要聯系實際的研究情況。核心問題是如何優化課程內容體系使之適應創造性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和研究型教學模式的需要。為此,需要處理好以下4個方面的關系:首先,在整體思路上,處理好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基礎性、前沿性和時代性關系。計量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發展很快,前沿性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在研究生計量經濟學教學中既要介紹基本的經典理論與方法,又要講授一些非經典的理論與方法。經典理論方法是非經典理論方法發展的基礎,而且至今仍然被普遍應用,在課程內容建設中理應受到重視。同時,應當指出經典理論方法的主要特征及其與實際經濟問題之間的差距,在此基礎上闡述以微觀計量經濟學、非參數計量經濟學和動態計量經濟學為主要內容的非經典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從而追蹤本學科領域的最新成果,介紹新的理論和方法的發展動態。同時增加案例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不斷補充和優化課程內容體系,既保持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基礎性,又體現其前沿性和時代性。其次,在內容結構上,處理好理論、方法和實際應用的關系。研究生能夠結合各自研究方向應用所學的計量經濟學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課題研究中的問題是我們的主要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計量經濟理論與方法和現實經濟問題的結合,堅持理論與應用并重。在講完單一方程和聯立方程理論方法之后,還要講解單一方程計量經濟學應用模型和聯立方程計量經濟學應用模型及其在生產、供給、需求、消費、金融、貿易等主要領域的應用,同時根據學生的研究方向與課題,設置不同類型的專題講座與案例討論。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又能加深學生對于計量經濟學基本理論和方法的理解。再次,在理論與方法的講授上,處理好思路剖析和數學推導的關系。闡述計量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需要借助數學推導過程,然而要認識到,最重要的是思路而不是數學推導過程。很多數學推導過程都可以通過自學掌握,而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則要通過教師的引導才能掌握,只有讓學生理解和掌握了理論方法產生和發展的方法論,才有可能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因此,在時間極其有限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著重掌握的應該是常用方法及其思路,而不是詳盡的數學推導過程。一些較繁瑣的數學推導和更多的方法可以在課后針對有研究需要的學生另行安排。最后,在模型應用的講授上,處理好理論模型介紹和發展過程分析的關系。計量經濟模型在每個領域的應用都有其特定的演變與發展過程。通過各種應用模型的講解,可以讓學生熟悉常用的計量經濟模型及其估計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了解有關模型的產生與發展過程,以便其在未來的研究實踐中能夠根據具體情況提出和改進模型。所以在應用模型的講授上,應重點介紹模型演變與發展的方法論,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學生真正了解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方法是如何發展的。
(二)在積累豐富素材的基礎上加強教材建設
篇9
摘要:計量經濟學已成為國內外高校經濟管理類各專業最受關注的課程,筆者分析了計量經濟學課程建設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并提出了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相應措施。
一、引言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部分高等學校的經濟管理
類專業開始陸續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近十年來,定量分析經濟問題作的重要性越來越得到了大家的認同。經教育部全國經濟學教學指導委員會討論決定,把計量經濟學納人了經濟學類所有專業必修的(八門)核心課程舊J。此后全國各高校不僅經濟學類各專業普遍開設了計量經濟學,而且一些管理類專業也十分重視這門課程的學習。另外,《經濟研究》等國內的一些重要經濟學期刊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報道范圍更傾向于定性研究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及大量運用各種計量經濟模型的內容舊J。因此高校經管類教師都意識到計量經濟學的重要性,這也有力地促進了計量經濟學知識在經濟管理專業的普及。現在,計量經濟學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管理類各專業最受關注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國內高校經過多年的努力,在計量經濟學課程建設上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在充分肯定這門課程作用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也感到對于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建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改革與研究,這一改革將有助于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及學生能力的增強HJ。
二、計量經濟學在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一)課程內容不合理問題。例如,教學層次不明確以及數學推導的處理問題。由于計量經濟學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學科體系,通常被人們分為理論計量經濟學與應用計量經濟學,并根據內容深度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計量經濟學。從經管類各專業來看,給本科生、碩士生講授計量經濟學,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要求不同,有的以理論方法為主,有的以實際應用為主;且應用的領域、應用的程度、遇到的問題也有差異。目前計量經濟學課程已經形成多專業、多層次、多種要求的格局。但是現在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設置、教學大綱的規范、教材的建設與這種要求還很不適應,這可能是影響教學實效的重要原因之一。經濟學專業學生是文理兼收的,許多文科生源的學生數學基礎較差,他們普遍感到計量經濟學課程難學。
(二)教學方法不合理的問題。特別是關于多媒體教學問題,由于計量經濟學課程中存在大量矩陣推導,授課時大型矩陣在黑板上書寫困難,因此一般采用多媒體方式授課。多媒體方式授課的確可以節省教師大量板書時間,加快授課節奏,但同時也增強了學生思維的強度和負擔,減弱了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印象。另外,軟件教學問題,在該課程的教學中,往往是先講理論和方法,最后留下幾個學時來講軟件,或者根本就不講軟件,造成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不能很好結合使學生學完這門課程后不知道如何應用。
(三)實踐教學環節問題。理論與應用結合不緊密,方法與實例的結合不夠。傳統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學”與“用”脫離。我們曾指導多名本科生撰寫畢業論文,發現其中一部分學生在利用計量經濟模型分析實際經濟問題時缺乏系統性。例如:利用時間序列進行建模時,模型的隨機誤差項可能不滿足不相關的假定,但是他們最初并沒有考慮到這些問題,而直接利用模型的結果進行經濟分析。實際上,這些學生并不是不知道在理論上古典線性回歸模型要滿足“無自相關”的基本假定,但由于缺乏實際操作的經驗,往往忽略了對模型基本假定的各種檢驗。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如模型中變量選取、模型形式設定以及數據處理等問題。這些現象都說明傳統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學”與“用”相脫離,學生無法做到學以致用。
三、計量經濟學課程改革的探索
為進一步加強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適應經濟管理類各專業的要求,應當從多方面深化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改革。本文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計量經濟學課程定位和課程目標。本課程授課對象為管理學和經濟學各專業的普通本科生,本課程是經濟學門類各專業的8門公共核心課程之一,作為必修課程和考試課程列入各專業的教學計劃。通過這門課程教學,使學生掌握計量經濟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并能夠建立和應用計量經濟模型進行經濟預測、結構分析和政策模擬評價,具體來說,一是使學生具有扎實的計量經濟學理論功底,為經濟學其他課程的學習和進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礎;二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提高學生經濟計量分析能力和水平。
(二)制定適應滿足不同專業需求的《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體系。本課題試圖解決依據《計量經濟學》各教學層次中的通識性(計量經濟學的基礎性部分)與專門性(計量經濟學的專門性部分)原則,明確刻畫了不同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基本點,形成了能滿足經濟管理類本科教學需求且具有特色的《計量經濟學》本科課程體系框架、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的指導思想。超級秘書網
(三)計量經濟學教學方法改革。具體包括:改進多媒體教學、增加案例教學、開展計量經濟學網絡課件的建設、鼓勵學生大膽運用所學方法分析中國的實際經濟問題、鼓勵學生在畢業論文中大膽應用計量經濟學方法等等。針對國內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重理論體系,輕實際應用;教學對象劃分不清晰;重方法介紹,輕能力培養;普遍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忽視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等一系列突出問題,總結提煉我校計量經濟學教學的經驗。
總之,隨著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不斷嘗試和探索,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必將會取得明顯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寧向陽,劉延康.用認識范式新視角分析計量經濟學未來發展趨勢[J].統計與決策,2005,(S).
[2]李南成,張衛東.本科階段《計量經濟學》教學與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J].統計教育,2003,(6).
[3]俞培果,高翔.本科學生計量經濟學教學中若干問題的探討[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2).
篇10
關鍵詞 計量經濟學 教學效果 教學手段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在1998年教育部舉行的高等學校經濟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工作會議上,確定了高等學校經濟學門類各專業的共同核心課程,包括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計量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統計學、會計學和國際經濟學共8門課程。計量經濟學從30年前的幾乎無人知曉,到今天近乎50%的經濟學文章使用計量經濟學實證技術以及幾乎所有的大專院校均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然而,對于經濟類專業的學生而言,相較于其它專業課程,計量經濟學因其強調數理基礎的特點,一直以來被諸多學生稱為“最有難度的課程”,教學效果也很難有保證。本文以調查問卷為基礎,探討了影響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的諸因素,并在此基礎上,對于如何提高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提出了對策建議。
1 計量經濟學課程的特點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門分支,它將經濟理論、數學和統計推斷等工具用于經濟現象定量分析,相較于其它經濟類專業課程,其自身特點鮮明,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第一,注重數理基礎,強調邏輯推導。在經濟類專業的培養大綱中,一般先行開設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類與數理統計,再設置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在初級計量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最為核心的是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OLS)估計及高斯-馬爾科夫定理。這兩者的實現,本質是數理推導。如果學生未掌握微積分、線性代數及概率論相關知識,就難以理解OLS和高斯-馬爾科夫定理,也無法學習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
第二,理論教學和實驗上機并重。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的教學包括兩方面:理論教學和軟件運用,即在理論推導的基礎上,利用軟件實現估計結果,這兩者缺一不可。在經濟類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如果不講授理論,只講解軟件操作,學生會看不懂計量結果、一頭霧水;如果只學習理論,而不進行計量軟件操作,學生則體會不到計量經濟學的實用性,不能實現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互促進的目的。這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學習要求,即在理解理論的基礎上,熟悉計量軟件操作與運用。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或由于尚未理解理論推導,或由于上機環境不能滿足要求,導致學生覺得計量經濟學課程晦澀難懂。
2 對經濟類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的隨堂調查
本文采取計量經濟學課程結束時發放隨堂調查問卷的方式,選取湖北工業大學2010級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保險學3個專業的260名學生為分析樣本。在3個專業260名學生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115名,其中75名為文科生,文科生所占比例為65%;金融學專業學生149名,其中52名為文科生,文科生所占比例為35%;保險學專業學生26名,其中5名為文科生,文科生所占比例為20%。
2.1 學習計量經濟學的興趣調查分析
51%的學生對學習計量經濟學不感興趣,38%的學生對學習計量經濟學的興趣一般,僅有11%的學生對學習計量經濟學十分感興趣。
32%的學生認為計量經濟學學習對將來的學習或就業沒有用處,51%的學生認為計量經濟學學習對將來學習或就業幫助一般,僅有17%的學生認為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的學習對將來學習或工作意義重大。
結合平時和學生的交流,“學習興趣”“有助于就業”這兩者的調查結果反映了,有部分學生對待大學課程學習的實用主義傾向較嚴重:學生對將來就業有直接幫助的課程感興趣,而對將來就業沒有直接幫助的課程不感興趣。比如,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普遍對國際貿易實務這門課程感興趣,因為他們認為這門課程與將來就業緊密相關;而對于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對于將來從事國際貿易實務工作沒有多大幫助,也沒有多大興趣去學習這門課程。
2.2 計量經濟學學習難度的調查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72%的學生認為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較難,23%的學生認為這門課程的難易程度適中,僅有5%的學生認為這門課程較簡單。
雖然高達72%的學生認為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偏難,但在學習方法上,36%的學生從不進行課前預習,64%的學生偶爾會在課前預習,幾乎沒有學生在每次課前預習。結合在計量經濟學課堂上,有小部分學生從不完成課后作業,甚至在課堂上出現打瞌睡的現象,這說明有少部分學生認為這門課程雖然有難度,但是并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采取措施降低課程難度給自己學習帶來的障礙。
2.3 計量經濟學課堂教學的調查分析
我們選用的教材是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的《初級計量經濟學》,54%的學生認為教材選用合適,而46%的學生認為教材不合適,究其原因,絕對多數學生認為教材晦澀難懂。
計量經濟學教學學時設置是48學時,其中理論教學36學時,上機學時12學時。對于這樣的學時設置,只有21%的學生認為合理,35%的學生認為上機學時偏少,15%的學生認為理論學時偏少,也有15%的學生認為上機學時偏多,14%的學生認為理論學時偏少。計量經濟學學時設置的調查結果顯示了學生需求的多樣性,但其中較為突出的是1/3的學生認為,上機學時偏少。
教學手段的調查結果顯示,65%的學生認為多媒體和黑板板書相結合的方式更好,19%的學生認為僅使用多媒體教學更好,16%的學生認為僅使用黑板板書教學更好。
2.4 計量經濟學課堂講授效果的調查分析
55%的學生認為課堂教學效果一般,20%的學生認為課堂教學十分好,25%的學生認為課堂教學效果不好。該結果和前面各項調查指標的結果基本吻合。可見,學生普遍對這門課程較畏懼。即使一些認真學習、按時完成作業并最終取得不錯考試成績的學生,也對所學內容體系覺得不知所以然。
3 提高經濟類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的對策建議
(1)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糾正實用主義學習態度。面臨激烈的就業競爭,大學生的學習更加以就業為導向,實用主義傾向加強:即對將來就業有用的課程,就認真學習;對將來就業用處不大的課程,沒有學習興趣和動力。除了準備繼續教育的學生,經濟類本科生畢業后幾乎都從事實務性工作,因此他們認為作為研究工具的計量經濟學“不重要”或者“沒有用處”。針對部分學生有失偏頗的實用主義學習傾向,要求學生提高對自身的要求,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對學習計量經濟學的興趣。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在正確認識計量經濟學學習的難度之后,教育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變被動為主動,具體包括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小組討論等。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將得到提高和鍛煉,這將是其受用一生的技能。
(3)創新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在學時設置上,經濟類專業計量經濟學學時設置不應少于54學時,其中上機實驗學時至少占三分之一。在課堂教學中,黑板板書與多媒體課件并用,黑板板書有助于講解數理推導,多媒體課件有助于提高課堂信息量。結合本科應用經濟學專業的培養目標,針對經濟類專業學生數理基礎偏弱的特點,重點講授一元回歸的OLS估計,證明高斯-馬爾科夫定理,讓學生明白其中原理,對于多元回歸可以依此類推,讓學生自學,重點以軟件操作為主。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具體體現在計量方法在經濟研究中的運用。這樣一來,只懂數理推導的老師就無法很好地講解這門課程。這就要求從事該門課程教學的教師必須同時參加科研工作,長期地進行教學與科研實踐,才能對課程準確把握,才能融會貫通、深入淺出地進行計量經濟學教學。
(5)創新考核方法。考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充分發揮考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學習方法的作用。改革單一的閉卷考核方式,可以采取上機操作、分組撰寫科技論文的考核方法。
參考文獻
[1] 劉發躍,王婭.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影響因素研究——兼論探索性實驗教學方法的運用[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2(9).
[2] 方雯.提高“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效果的幾點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