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2-01-29 10:44:55
導語: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課程論文是計量經濟學課程應用性教學的有效手段,但在教學實踐中如果設計不好,課程論文教學會因為網絡抄襲和同質化現象達不到教學的目的。為此,文章從論文課時設計、選題設計、內容設計和輔助教學手段設計幾個方面提出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教學的具體設計思路,以期為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應用性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以及教學效果的提高提供新的認識。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教學設計
1課程論文是計量經濟學教學的有效手段
作為經濟學實證經驗分析的一門重要方法類課程,計量經濟學是各國高校經濟類專業的三大核心課程之一。作為一門集統計學、經濟理論和數學三者于一身的應用性理論方法,計量經濟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經濟理論作為理論模型設定的依據,更需要學會應用數學、統計學方法和計算機工具去估計和檢驗模型,對現實經濟問題進行結構分析、經濟預測、政策評價和理論檢驗。所以對于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理論知識的傳授只是手段,最終目的應該是教會學生應用理論方法去分析和解決現實的經濟問題。為了方法應用的教學目的,在本科學習階段除了對計量經濟學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外,還需輔以其它的教學手段加深學生對方法應用的理解,常用的教學手段是案例分析和實驗教學[1-2]。雖然案例分析和實驗教學能夠對學生掌握計量經濟學方法的應用有所幫助,但這兩種教學手段還并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方法的應用。因為要用計量經濟方法進行實證分析除了理解方法的含義和應用步驟以及熟悉軟件的操作外,還包含更多的內容。計量經濟學模型研究的完整框架是:關于經濟活動的觀察(行為分析)→關于經濟理論的抽象(理論假說)→建立總體回歸模型→獲取樣本觀測數據→估計模型→檢驗模型→應用模型[3]。在這個研究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如:什么樣的選題適合做實證分析、變量如何選取、數據的可獲得性怎么樣、該如何對數據進行收集和處理、實證結果跟預想結論出現不一致的情況下怎么辦、如何從實證分析結果中提煉出有價值的觀點、規范的實證分析論文如何撰寫,等等。這些問題對于實證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但單純依靠案例分析和實驗教學并不能讓學生領悟應用中出現的這些問題。為此,李子奈(2010)主張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應該涵蓋“模型設定、數據診斷、模型估計、模型應用”全過程,將計量經濟學模型的設定理論和方法以及數據的分析和診斷引入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體系中,進行課程教學內容創新。所以計量經濟學的應用教學除了使用案例分析和實驗教學外,還需要在教學階段引入研究式的教學方法,課程論文就是一種可選的教學手段[4]。
2課程論文設計的問題
計量經濟學教學引入課程論文是可行的,因為高校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一般是在大三上學期或下學期。大三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已經具備對本專業經濟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對課程論文的選題是可以自主完成的。大一大二的文獻檢索課程也使得學生掌握了文獻搜索的技巧和途徑,對課程論文需要用到的參考文獻和相關數據資料也可獨立進行搜索。另外,在大三學習階段,有些高校還會專門通過課程論文指導培養學生的學術規范,為大四畢業論文的撰寫打好基礎。計量經濟學課程在本科大三階段引入課程論文的教學手段,正好契合這個學習階段的教學要求,既培養了學生撰寫實證分析學術論文的能力,又促使學生對之前掌握的專業知識融會貫通,學以致用。雖然從教師的角度看,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教學模式具有可行性,但在實踐中如果設計不好,效果可能不甚理想,容易出現兩個問題:一是網絡抄襲嚴重。使用計量經濟學做實證分析的學術論文在論文數據庫和網絡上比比皆是,學生很容易從這些網絡渠道獲取計量經濟學的范文。如果缺乏有效的課程論文驗收和考核方式,有些學生會從網上或數據庫中下載資料簡單拼湊成課程論文,有些干脆直接從網上下載論文交差[5]。二是同質化現象嚴重。有部分論文雖然不是通過網絡抄襲而由某些學生自主完成,但其他同學也會引用相同的選題,在研究內容、分析思路、軟件操作等方面完全一致,論文并沒有實質性差異,這是抄襲的另一種形式。如果學生的課程論文是通過抄襲而非自己的動手實踐完成,那課程論文的教學模式就失去了意義,非但沒有使學生掌握計量經濟學方法的應用,反而造就了惡劣的研究習慣。所以計量經濟學的課程論文需要適當的設計,以避免教學形式和目的相背離現象的發生。
3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的教學設計思路
3.1課時設計
課程論文主要是通過學生課下的自我實踐完成,單純通過課堂是很難完成課程論文的教學任務的。一方面因為論文的寫作周期很長,課堂的氛圍和時限并不適合進行嚴肅且有創新性、探索性的學術論文的寫作,另一方面課堂也不具備文件檢索、數據搜索等論文寫作需要的條件。所以,本文認為計量經濟學要進行課程論文教學,教學活動的進行主要是在課下而非課上,沒有必要設立成單獨的實踐課課程,而應融入到計量經濟學的主課程和實驗課教學當中,根據教學進度在適當時點引入課程論文教學,通過課上指導和課下實踐的結合達到應用性教學的目的。一般高校本科階段計量經濟學主課程的課時安排是32~64學時,另外可能還有2~6學時不等的實驗課。在這種課時安排下,本文建議課程論文教學的課堂可安排4或5個課時,分別在課程的中期和后期進行:第1個課時主要用以講解課程論文的規范和寫作要求,可安排在主課程對基本的方法理論講解完了之后,在主課程的中期進行;另外2~3個課時則安排在學生完成論文初稿之后,用于教師對學生的課程論文初稿統一進行答疑、審閱和指正,學生再對論文進行修改完善。這部分課時根據學生人數和課時量靈活設置,學生多和課時安排充足的可設置3個課時,學生少和課時有限的可設置2個課時,可以安排在主課程的中后期課時,也可以與實驗課后期課時結合進行,如果是要求把課程論文的內容當作操作實踐的部分內容,則最好與實驗課課時結合;最后還有1個課時是用于對課程論文的寫作進行總結、點評和分析,可安排在主課程的后期。
3.2選題設計
本科階段學生一般還很難在學術上有所創新,課程論文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應用方法和掌握學術規范而非進行學術研究,所以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選題的設計不必要求有多大的學術創新性,而應注重方法應用的實戰性,在選題上可以選取一些應用計量經濟學方法比較成熟的領域。但如果選題都集中在某一成熟的領域,在該領域已經有數量較多的計量經濟學研究文獻,又容易出現上述網絡抄襲和同質化現象,所以選題的設計上應有所控制,不能給予學生太大的自由選擇空間。但如果實行純命題作文的形式,給每個學生都布置一個明確的論文題目,則學生體會不到用計量經濟學做應用研究時選題的重要性。不是所有的研究對象都可以應用計量經濟學方法來研究,在選題時應該對選題進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如何選取適宜用計量經濟學做實證分析的研究視角、這個研究視角是否具有現實意義、研究問題是否有理論基礎、如何確定研究變量、數據是否可以獲取和量化、樣本量是否滿足計量經濟學方法應用的要求,這些都是在確定選題時需要著重考慮的方面,如果把題目直接給定,學生就難以切身體會到研究中這些問題的存在。所以在計量經濟學選題設計上,不宜太自由,也不應太過死板,應該在靈活性和控制性中找好平衡點。建議用如下方法進行選題設計:按照學號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限定在一個研究領域選題,學生在該領域內自由選取研究角度,并且題目和內容不能完全相同。研究領域的確定是一個重要的工作,既要考慮到選擇的多樣性,也要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同時還應兼顧學生的可操作性。本科計量經濟學課堂講解的內容一般只能講到經典計量經濟學的聯立方程模型部分,所以研究領域應該選取應用經典的計量模型(多元線性回歸、虛擬變量模型、滯后變量模型、聯系方程模型等)能夠解決的。由于課程論文重點不在學術創新,研究領域可以選取研究較為成熟的經濟領域,如消費和收入、投入和產出、利率和儲蓄、價格和增長、宏觀經濟政策有效性等方面。這些研究成熟的領域一般都有充足的數據保證,在同時具備橫截面和時間序列數據的條件下,教師可以在研究領域基礎上對研究的樣本區間進一步細分,如規定該組內哪些學生研究哪一年份的問題,哪些學生研究哪些地區的問題,這樣就避免了學生研究的重復,進一步控制了同質化現象。
3.3內容設計
選題設計好了之后,雖然教師已經給每位學生安排了具有一定選擇自由度的研究領域,并規定了可研究的樣本范圍,但由于選取的是成熟的領域,相關主題已經有大量的研究文獻,還是有可能會出現網絡抄襲現象。為了保證課程論文是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操作完成的,還需要對課程論文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設計,可行的一種方法是在課程論文中體現個性化的研究內容和操作過程。但如果一篇課程論文把全部個性化的操作過程和結果都寫在正文中,文章會顯得冗余并且不合規范,學生也模糊了實證分析學術論文的寫法,反而起不到培養學術規范的目的。所以可采用如下的內容設計:把個性化的操作內容放在附錄當中。正文還是按照標準的實證分析論文的要求去寫,正文完后要求添加附錄。附錄內容包括學生搜集的變量樣本數據(附上數據來源說明),數據處理、回歸分析和檢驗的操作過程,以及每一個操作過程利用計量軟件得到的結果(要求學生把軟件操作結果的界面進行電腦截圖)。通過這樣的內容設計后,學生直接進行網絡抄襲的可能性就小了,因為一般的學術論文是不會把全部數據和軟件操作的每一個結果原汁原味的附上的,學生只有自己親自動手搜集數據和進行軟件操作,才能提交這些個性化的操作內容,這就避免了網絡抄襲行為。
3.4輔助教學手段設計
論文選題和內容設計好之后,還需輔予一定的教學手段,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具體而言有:一是論文考核的激勵機制。激勵機制對激發學生寫作課程論文的積極性至關重要,如果考核機制設計不合理,學生是否完成論文、完成論文質量如何對最終成績影響不大,很多學生會因為課程論文的強度和難度大而選擇敷衍了事,消極對待,課程論文就流于形式起不到教學的目的。為此需要從兩個方面對論文的成績考核方式進行設計:首先要提高課程論文成績占比權重。如果是考試課可以把課程論文作為平時成績的主要評定依據,成績占比提高到50%,與期末考試成績等重;如果是考察課可以直接以課程論文作為課程考核的最終形式。通過提高課程論文的成績權重,學生才會重視課程論文寫作,從中學有所獲。其次要設計合理明確的評分標準。評分標準應該根據教學目標把重點放在應用的準確性和規范性上,如規定高分的標準是:數據搜集的充分性、方法選取的適當性、方法應用的正確性、論文寫作的規范性以及研究內容的獨創性,對于有拼湊和模仿痕跡的論文要相應減分,有明顯抄襲無自主研究內容的論文則直接判定不及格。評分標準的設計將直接影響學生寫作努力的方向,對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重點至關重要。二是實證分析范文講解。大三本科生一般還沒有學術論文的寫作經驗,對于實證分析的論文如何撰寫可能還不甚了解,如果不加以指導,學生將無從下筆,上交的論文也會五花八門參差不齊,所以在課程論文寫作前用1個課時進行論文規范指導是必要的。可以選取一兩篇經典的計量經濟分析范文,給學生展示和講解。除了講解學術論文的基本結構和格式外,更重要的是講解計量經濟論文的寫作規范,如做實證分析的目的、實證的理論依據或模型構建、數據來源和變量選取的解釋、實證方法的應用說明、實證結果的展示和分析等。學生在寫實證分析的論文時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把實證結果不加處理就簡單把全部信息附在論文中,所以在講解中要強調,對于檢驗結果應該如何把重要信息進行重新編排,恰如其分地在文章當中給讀者顯示想要分析的內容,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和簡潔性。學生通過對范文講解的直觀認識,了解了學術規范,再進行論文寫作就不至于無所適從了。三是結合實驗課重點指導。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的寫作會遇到許多操作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課堂上案例分析所沒遇到過的。一般的上機實驗課也主要是驗證性的操作實踐,學生只需要依據給定的操作步驟和數據學會操作的內容。但現實研究不是簡單的一次性操作,而是反復對變量進行選取、樣本區間進行選擇、模型函數形式進行變換的實驗過程,單純通過驗證性的實驗課操作難以體會到這種探索的過程,為此徐占東和王維國(2009)提出了探索性的實驗教學。在實驗課中結合學生課程論文的內容展開實驗可以達到探索性實驗教學的效果。課程論文寫作就是一個研究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遇到諸如回歸結果系數不顯著、計量經濟學檢驗通不過、實證結果與經濟意義不相符等問題,在這些情況出現的時候該如何處理,如何把研究改良和推進,這就需要老師的點撥。利用實驗課的2或3個課時,讓學生把課程論文的內容當作操作實踐的案例,對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即可使學生掌握和鞏固軟件的操作,又能夠加深對應用計量經濟學方法進行探索性研究的認識,計量經濟學應用性教學的目的就實現了。四是課程論文作為案例分析。教科書中的案例只是為了討論特定的估計方法或者檢驗方法而設定的,而從計量經濟學模型設定理論的角度看,教科書中的許多例題的模型設定是錯誤的,如果只以課本上的例題作為案例分析講解會給學生以很大的誤導(李子奈,2010)。所以案例分析不應只局限于教科書上的例題講解,選取學生完成質量較好的優秀課程論文當做案例進行講解是一種好的教學方式。利用1個課時,通過對學生做實證分析較規范的研究論文進行講解以及對論文中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指正,學生可以更深入領悟到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做實證研究的全過程,除了了解方法的應用外,更重要的是能夠從案例中體會到計量經濟學模型設定方法以及數據的分析和診斷等一般教科書案例中沒有涉及的問題,加深對計量經濟學方法應用的理解以及對論文規范寫法的認識。
參考文獻:
[1]余妙志,蔣燁.案例教學在計量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2):245-246.
[2]徐占東,王維國.計量經濟學探索性實驗教學研究[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91-92.
[3]李子奈.關于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創新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0(1):18-22.
[4]馬成文,魏文華.研究式教學法在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商業經濟,2011(12):113-115.
[5]柯健.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教學模式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1(1):108-111.
作者:鄺雄 單位:海南大學
- 上一篇:財務部門工作心得體會
- 下一篇:成本會計與資源消耗會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