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禮儀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3 18:55: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節日禮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節日禮儀

節日禮儀:節日概述

節日禮儀

世界各國都有許多自己的節日,有官方規定的節日;也有民間的、傳統的節日;還有一些是有廣泛群眾參加的宗教節日。當節日到來的時候,人們用各種方式表示慶祝,國家之間也常常互致祝賀,以促進友好關系的發展。

一、國慶節

國慶節是每個國家的重要節日,但各國國慶節的名稱有所不同。世界上許多國家叫“國慶節”或“國慶日”;還有很多國家叫“獨立日”或“獨立節”;其余的有叫“共和日”、“共和國日”、“革命日”、“解放日”、“國家復興節”、“憲法日”等;還有直接以國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亞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則以國王的生日或登基日為國慶,如遇國王更替,國慶的具體日期也隨之更換。

法國是心7月14日法國大革命時巴黎群眾搗毀巴士底監獄這一天為國慶。1989年,當法國革命200周年的時候,法國舉行了十分隆重的慶祝活動。當天,在巴黎愛麗舍田園大街上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300多輛裝甲車、5000名士兵、250架飛機及直升機參加了閱兵式。33位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以及一萬多位外賓參加了慶典儀式。80多萬觀眾觀看了儀式。晚上,在雄壯的《馬賽曲》樂曲聲中,20萬支煙火騰空升起,8000多來自世界各民族的演員參加了協和廣場上的演出。

美國是以7月4日獨立日為國慶。每年這一天,全美大大小小的教堂鐘聲齊鳴。各地居民自發地舉行慶祝游行。大街上程式彩車、模型車、雜技車等同歡樂的人群一起,組成了浩浩蕩蕩的游行隊伍。游行結束,人們聚在公園或其他公共場所共同歡度節日。

查看全文

關于古代禮儀、節日

禮儀即禮節與儀式。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兇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禮儀。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圣、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生活類禮儀的起源,按荀子的說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君師者治之本”。在禮儀中,喪禮的產生最早。喪禮于死者是安撫其鬼魂,于生者則成為分長幼尊卑、盡孝正人倫的禮儀。在禮儀的建立與實施過程中,孕育出了中國的宗法制(見中國宗法)禮儀的本質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們認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見的鬼神在操縱,履行禮儀即是向鬼神討好求福。因此,禮儀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種特殊體現形式。“三禮”(《儀禮》、《禮記》、《周禮》)的出現標志著禮儀發展的成熟階段。宋代時,禮儀與封建倫理道德說教相融合,即禮儀與禮教相雜,成為實施禮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禮為勸德服務,繁文縟節極盡其能。直到現代,禮儀才得到

真正的改革,無論是國家政治生活的禮儀還是人民生活禮儀都改變成無鬼神論的新內容,從而成為現代文明禮儀。

古代政治禮儀

①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國都南郊圜丘舉行。古人首先重視的是實體崇拜,對天的崇拜還體現在對月亮的崇拜及對星星的崇拜。所有這些具體崇拜,在達到一定數量之后,才抽象為對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從殷代出現“帝”崇拜發展而來的,最高統治者為天子,君權神授,祭天是為最高統治者服務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結束。

②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禮儀與祭天大致相同。漢代稱地神為地母,說她是賜福人類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漢代以后,不宜動土的風水信仰盛行。祭地禮儀還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③宗廟之祭。宗廟制度是祖先崇拜的產物。人們在陽間為亡靈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廟。帝王的宗廟制是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不準設廟。宗廟的位置,天子、諸侯設于門中左側,大夫則廟左而右寢。庶民則是寢室中灶堂旁設祖宗神位。祭祀時還要卜筮選尸。尸一般由孫輩小兒充當。廟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長方體,祭祀時才擺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時行九拜禮:“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兇拜”、“奇拜”、“褒拜”、“肅拜”。宗廟祭祀還有對先代帝王的祭祀,據《禮記·曲禮》記述,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嚳、堯、舜、禹、黃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漢代起始修陵園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則始創在京都總立歷代帝王廟。嘉靖時在北京阜成門內建立歷代帝王廟,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查看全文

節日禮儀:母親節的來源

節日禮儀

慶祝母親節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

最早是古早古早的希臘人,為了榮耀希臘諸神之母~Rhea而開始的節慶。

英國母親節的發展

十七世紀英格蘭,為表達對英國母親們的敬意,乃訂四旬齋的第四個星期日為「MotheringSunday」,人們在這一天回家探視雙親,并致禮表示敬意。(注:四旬齋是指復活節前夕之前,星期天除外的40天)。

當時,有許多的窮人必須在有錢人家里幫討生活,而被迫離家寄宿在主人家里,在MotheringSunday這一天,主人們會放他們假,并鼓勵他們返家與媽媽團聚。為增加歡樂氣氛,也發展了一種特別的蛋糕稱為-motheringcake。

查看全文

節日禮儀:圣誕節的彌撤禮儀

節日禮儀

前夕彌撒

十二月二十四日晚間(晚禱時間前后,即午后五時左右)可舉行前夕彌撒,這也是屬于本節日的禮儀。依照新訂禮儀年準則,有一些重要節日擁有專用的前夕彌撒經文,在節日前一天晚間舉行彌撒時應采用此經文。如五旬主日(圣神降臨日)、圣若翰誕辰、圣伯鐸及圣保祿節、以及圣母升天節。中世紀的習慣,這

節日前一天是應做刻苦。補贖的一天。前夕彌撒是在早晨舉行,用紫色祭衣。新禮對這些均予以革新。二十四日早晨的彌撒仍予以保留,但視之為將臨期彌撒。

三臺彌撒

起源

查看全文

節日禮儀:春節的詩歌

節日禮儀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查看全文

節日禮儀:圣誕節的禮儀

節日禮儀

猶如中國的春節,有祭祀祖先和拜年的各種禮儀一樣,西方的圣誕節也有其約定俗成的禮儀和程序。圣誕節的禮儀可分宗教禮儀和世俗禮儀兩種

圣誕節的宗教禮儀

宗教禮儀一般是節日期間在教堂舉行的紀念性儀式。對于基督教來說,圣誕節期間在教堂紀念耶穌的儀式很多。但普遍最受重視的是圣誕彌撒。圣誕彌撒共有3臺,分別是子夜彌撒、黎明彌撒、天明彌撒。3臺彌撒暗示耶穌的三重誕生:第一重,耶穌誕生于圣父懷;第二重,耶穌由童貞女受孕誕生于伯利恒;第三重,耶穌以精神的方式誕生在善人心靈中。這3臺彌撒禮儀,基本代表了圣誕節宗教禮儀的全部。

子夜彌撒的儀式程序是:1、進堂詠。主教首先指出今夜彌撒的主題。這是一個固定的程序,每年主題都一樣,是歌頌主的誕生。接著吟唱圣誕頌歌:“救世主為我們誕生了,他就是主基督……”2、迎圣嬰。把圣嬰像隆重地迎接至預先設置的馬棚中。該儀式程序:①在教堂合適的地方放置“將臨圈”,圈上點4支紅蠟燭,圈中央置有遮以紫色布的圣嬰雕像;②主禮人(由資歷較高的主教或教宗擔任)穿紫色圓領大袍,在祭臺前領唱《仰望救主歌》等將臨期歌曲,并做禱詞;③主禮人換穿白色圓領大袍,與輔禮人來到“將臨圈”前,再唱《平安夜》或《光榮頌》,在歌聲中揭去遮蓋圣嬰像的紫色布,與此同時,打開圣堂的全部燈光,主禮人向圣嬰像獻香;④在圣誕歌聲的伴隨下,主禮人將圣嬰像捧到祭臺;⑤唱《福音路》,當唱到“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里”這句時,主禮人就把圣嬰像放在事先準備好的馬槽里。至此,“迎圣嬰”禮儀完成。3、誦《圣經》。由主教或教宗選取《舊約》中有關耶穌誕生的章節領讀,信徒跟著誦讀。這一程序時間最長,非虔誠信徒難以領會其樂趣和意境。

黎明彌撒和天明彌撒除不舉行“迎圣嬰”外,其他儀式與子夜彌撒大同小異。只是黎明彌撒因是在太陽東升時舉行,所誦經文更多地強調光的象征意義,詠唱頌歌時也多選擇對光的歌頌。

查看全文

節日送花禮儀

元旦:每年的一月一日,一年復始,萬象更新;舉國歡慶,合家歡喜。用那些色彩艷麗的花木裝點居室,或饋贈親朋好友,是許多大中城市居民的理想選擇。如金桔、在翠綠的葉片之間掛滿了金燦燦的果實,耀眼奪目,充滿喜慶與吉祥;在瓜葉菊青翠悅目的肥大葉片上,簇生著五彩繽紛的花朵,更能營造出喜氣洋洋的和諧氛圍。瓜葉菊俗名"富貴菊",贈于親友,既送去了富貴,又送去了吉祥。

春節:春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最喜愛的傳統節日,是辭舊歲、迎新春的歡樂日子,是親情、愛情、友情的大團圓,因此人們對春節用花的普遍心理是:色彩要鮮艷,能體現出合家歡喜、繁榮昌盛的美好心意。所以宜用表現熱烈、寶貴、吉祥的花卉饋贈親友或裝扮居室。1999年春節期間,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仙客來、杜鵑、月季、火鶴、瓜葉菊十分暢銷,短短不到10天時間,對路品種銷售一空。許多商家的統計數字表明,僅僅半月時間的銷量就占去了全年銷售量的40%。

情人節:每年的2月14日是玫瑰花的天下,紅艷艷的玫瑰花嫵媚嬌艷,芳香醉人,帶來愛意無限。一盒巧克力外加一枝玫瑰花,送女友或男友,送出一腔溫情纏綿;用紅玫瑰做一朵漂亮的胸花,別在愛人的胸前,可享受一份溫馨。雖說情人節來自西方,但由于它有助于青年人之間的感情交流,所以倍受歡迎,1999年的情人節,北京市場的玫瑰花高達25元一支,天津30元一支仍然脫銷。

父親節:每年六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是父親節。父愛較之母愛,雖一樣充滿無盡的人性之美,卻又是不同的。感受父愛,正如斟品醇濃醇香的老酒,杯中既裝著瓊漿似的辛辣,也盛滿大地般的溫存。在父親節這一天,做兒女的送上一束黃色康乃馨或石斛蘭,以表達對父親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在日本、臺灣等地,石斛蘭被視為"父親之花"。此外,白月季、三色堇、臘梅也是父親節的理想禮品。

中秋節: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傳統節日。唐菖蒲、蘭花、百合、火鶴等能體現人們花好月圓之情。桂花、大麗花、百合花、百日草等也是適合中秋節的花品。桂花高貴、崇高、大麗花色彩艷麗,華貴典雅,由于中秋節臨近國慶節,市場對一串紅、翠菊、蒲包花等花卉的需要量也很大。

母親節:美國國會1914年5月7日通過決議,確定每年五月的第二年星期天是母親節。母愛是無私的,更是沒有國界。母親一生為養育兒女嘔心瀝血,付出的最多。這一天正是提醒每位做兒女的要永遠記住母親的辛勞和養育之恩。康乃馨是母愛之花,它是慈祥、溫馨和真摯的代名詞。母親健在,紅色康乃馨是首選禮品;母親去逝,白色康乃馨是對母親最好紀念。困此,康乃馨暈一天花市的俏銷貨,1支康乃馨的售價可達1元至2元。值得注意的是,1999年母親節,有的地方己開始出現蝴蝶蘭、洋蘭等名貴花卉。

查看全文

節日鮮花禮儀專遞講究

新春佳節:可選送大麗花、牡丹花、水仙花、桃花、吉慶果、金桔、狀元紅、吉祥果等表示吉祥。

祝賀開業:可選紅月季、牡丹、一品紅等,表示開業大吉,生意興隆。

看望父母:選劍蘭花、康乃馨、百合花、菊花滿天星、后插成花藍或花束、祝父母百年好和,幸福美滿

探望病人:可選素靜淡雅的馬蹄蓮、素色蒼蘭、劍蘭、康乃馨表示問候,并祝愿早日康復。

送別朋友:贈一束芍藥花,表示依依惜別之情。

迎接親友:可選紫藤、月季、馬蹄蓮組成花束表示熱情好客。

查看全文

節日禮儀:節日禮儀3月8日國際勞動婦女節

節日禮儀

國際勞動婦女節(InternationalWorkingWomen''''sDay)又稱“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U.N.DayforWomen''''sRightsandInternationalPeace)或“三八”節,是全世界勞動婦女團結戰斗的光輝節日。

1909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女工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罷工和示威游行,要求增加工資、實行8小時工作制和獲得選舉權,這一斗爭得到了美國和世界廣大勞動婦女的熱烈響應和支持。

1910年8月,第二屆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大會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17個國家的婦女代表參加大會。她們討論了反對擴軍備戰、男女同工同酬、保護童工等重大問題,并一致通過了德國和國際工人運動的活動家、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書記處書記、德國《平等報》主編克拉拉·蔡特金等人提出的一項倡議:將每年3月8日作為國際勞動婦女節,以此來團結世界勞動婦女共同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戰爭、反對壓迫、爭取婦女自身權利和解放。

1911年,美國、德國、奧地利、丹麥、瑞士等國的勞動婦女首次舉行了國際勞動婦女節的紀念活動。從此,紀念“三八”婦女節的活動逐漸擴大到了全世界。

1917年3月8日,俄國彼得格勒的女工,勇敢地舉起了“三八”節的戰斗紅旗,舉行了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反對沙皇制度、反對饑餓的游行示威。

查看全文

我國傳統節日禮儀

春節

春節代表著新的開始與新的希望,春節是中國民間傳統中最為隆重和盛大的節日。歷朝歷代,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販夫走卒,所有的中國人都有把春節看作是喜慶團聚的好日子。

春節,古稱元旦。據民間習俗,從臘月二十四起到新年正月十五鬧元宵止都稱春節。現在春節的慶祝活動一般從大年三十(二十九)開始。春節期間,家家戶戶清掃一新,貼春聯、貼年畫、守歲、放鞭炮、拜年等活動豐富多彩。

掃塵: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每逢春節來臨,家家產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氣氛。

辦年貨:一到臘月,人們都要上街采辦過年的物品,買年畫,準備過年的春聯。

吃團年飯:團年飯意為一家團圓。臘月的最后一天要全家團聚吃一頓豐富的年飯。凡家中在外地工作或學習的家人都會盡可能趕回家團聚。這頓飯要吃得歡歡樂樂,菜肴吃食也具有吉利的象征意義,如魚(年年有余)、整雞(大吉大利)、青菜(清潔平安)、年糕(年年高)等。吃飯時,不要說喪氣的、不吉利的話,不能失手打破碗碟杯盞,不要碰翻椅凳,因為這些會被視為不吉利的征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