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模式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2 15:59:2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基本模式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基本模式

診斷思維的基本模式

1《傷寒雜病論》應用和發展了《黃帝內經》中的診病、辨證方法

中醫學的診病和辨證方法,雖然在《黃帝內經》中已有較詳盡的論述,但是其具體應用,則體現在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中。縱觀今本《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理法方藥的融會貫通,從理論與臨床相結合的角度看,真正奠定中醫學辨證論治基礎的當是《傷寒雜病論》。

如:關于望診,《黃帝內經》云:“察其形氣色澤”(《素問·玉機真臟論》);“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背者,胸中之腑,背曲肩隨,府將壞也”(《素問·脈要精微論》)。

關于聞診,《黃帝內經》云:“聽音聲而知所苦。”

關于問診,《黃帝內經》云:“臨病人問所便。”(《靈樞·師傳》);“凡未診病者,必問嘗貴后賤,雖不中邪,病從內生”(《素問·疏五過論》)。

關于切診,《黃帝內經》以大量篇幅論及切脈包括獨取寸口和三部九候之法,同時還論及觸診皮膚,腹部,四肢之法。

查看全文

演講稿寫作的基本模式

一、概況:

演講稿的寫作十分重要:社會上常有各種各樣的演講賽,演講稿寫得好不好關系到參賽單位的榮譽;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講話稿其實就是一種演講稿。

演講稿是為演講所準備的書面材料,是內容的視覺化,是口述論文。

演講,是在聽眾面前就某一問題表示自己的意見或者闡說某一事理的活動。凡三人以上、有一定時間的個人講話都可以稱為演講。

演講二字,可以說分為二部分,即演和講:

演--表像--整體--非理性--藝術生命體(人格力量等)講--實質--道理--理性--藝術政論文(精神感召力)

查看全文

教學基本模式管理論文

“字理識字”教學法依據漢字的結構原理,抓住漢字形與義的關系進行漢字形音義的教學。在上萬個漢字中,象形字只有二百多個,但它們是最基本的漢字,構字能力最強,是學習指事字、會意字、形聲字、轉注字、假借字的基在小學階段,象形字大多集中在低年級教材中。是小學低年級識字的重點。從6─8歲兒童的年齡特征出發基礎。運用字理進行象形字的教學,筆者提出“定向──明理──析形──練習”的基本模式。

一、定向。這一環節是指在開始教學生字前引導兒童進入準備狀態,產生對學習新知的趨向心理。教學一開始,教師應在學習者熟識的一定語言環境中提出所要教的生字,以建立兒童的定向基礎。換句話說,就是教師要把一個生字排在都已認識的字句中,以引導兒童識這個字的需要和注意。如教學“牙”字,可通過課文中“小馬畫月牙”的語句提出,還可以從頭天晚上出現的月牙,哪位同學牙痛等見聞提出,一般不宜孤立地提出生字。

二、明理。這一環節是指教師用展示漢字形體演變過程的辦法闡明字理。

先展示實物彩圖。象形字源于實物,源于大自然。因此,可根據字形表現的客觀物體的形狀繪出與漢字相應的具體事物彩圖。

再展示黑白概括線條圖。這是實物圖的抽象。如教“水”字,就須在展出流水彩圖的基礎上展出強調概括線條的黑白圖(畫三條浪線)。概括線條圖是幫助兒童由圖到字形成思路,進而理解和識記漢字的重要條件,不可隨意刪減。接著展示篆體漢字。實物彩圖和概括線條圖都是圖畫,不是文字,只有大篆、小篆等才是文字,其字形大多與現今使用的楷體相去甚遠。在通常情況下,以小篆作為從概括線條圖到楷體漢字的過渡比較適宜。最后展示正楷漢字,字體須與教材上的字體──正楷相同。

上述內容一般有兩種展示的方式:1.按順序分步驟展示漢字形體的演變過程。這種展示法常見于最初學習象形字的時候或學習一組象形字之初。2.將按順序排列的四個內容一次性展示出來,再引導兒童按順序逐步觀察理解每個內容。這種展示法常見于通過多次性展示法進行識字教學,掌握了一定的漢字演變規律之后。

查看全文

民事訴訟基本模式與審判方式改革

一、民事訴訟基本模式概念

模式,又可稱為“模型”,是指某一系統結構狀態或過程、狀態經過簡化抽象所形成的樣式。⑴也有學者提出模式是對某類事物或行為特征的概括或抽象,即模式通過提示該事物與他事物的本質屬性來說明此事物與彼事物的差異。⑵

民事訴訟基本模式又稱民事訴訟結構。當前法學界比較認同的民事訴訟基本模式稱之為當事人主義和職權主義兩種類型。但學界對于當事人主義和職權主義基本模式的含義卻存在不同的或模糊的認識。特別是對當今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事訴訟體制的英美法系、大陸法系和以原蘇聯為代表的民事訴訟體制的基本模式劃分的歸類并非一致,于是有學者提出在明確民事訴訟基本模式基本含義的前提下,進一步理清民事訴訟基本模式的劃分根據是必要的,如果不明確模式的劃分根據就不能夠正確地加以歸類,并導致連鎖錯誤。⑶

人們根據民事訴訟基本模式這一工具對三大法系(英美法系、大陸法系和以原蘇聯為代表的民事訴訟體制)進行分類。根據一部分學者的觀點,“英美法系國家多采用當事人主義,大陸法系多采用職權主義。”并認為這種觀點是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界通常的觀點。⑷還有一種觀點即張衛平學者于1993年在一篇題為《當事人主義與職權主義——兩種民事訴訟基本模式的分析》指出:不管是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其民事訴訟體制的基本模式都是當事人主義,而原蘇聯東歐各國都可納入職權主義模式。⑸有學者指出,兩種觀點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對作為兩種民事訴訟基本模式的當事人主義和職權主義的基本含義如何理解,即各自對當事人主義和職權主義有自己的定義。

所謂當事人主義在英美法系中被稱為“adversarysystem”,大陸法系就直接稱為當事人主義。由于法律體系形成和法律文件傳統的差異,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的當事人主義在理解和具體表現上略有不同。但一般認為,當事人主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基本含義:(1)、民事訴訟程序(包括民事訴訟中各種附帶程序和子程序,例如財產保全程序、先予執行程序等)的啟動與繼續依賴于當事人、法院或法官不能主動依職權啟動和推進民事訴訟程序;(2)、法院或法官裁判所依賴的證據資料只能依賴于當事人,作為法院判斷的對象的主張只能來源于當事人,法院或法官不能在當事人指明的證據范圍以外主動收集證據、訴訟爭點必須限于當事人雙方的主張。按照大陸法系訴訟理論的一般認識還把當事人應當在民事訴訟程序啟動訴訟終了和訴訟對象的決定等方面擁有主導權的原理稱為“處分權主義”(Dispositionsmarime)。當事人對訴訟程序繼續擁有主導權的法理稱為“當事人進行主義”。作為法院判斷的對象的主張受當事人的限制,證據資料只能來源于當事人的法理則稱為“辯論主義”。處分權主義和辯論主義是當事人主義的核心和基調。⑹

作為當事人主義的對立物的職權主義訴訟基本模式,在大陸法系的民事訴訟理論中,關于職權主義一般認識是“承認法院在民事訴訟中擁有主導權的原則總稱為:‘職權主義’”。具體為:(1)、法院對程序的進行、開始及訴訟對象的決定有主導權;(2)、訴訟證據資料的收集及訴訟爭點的確定一般由法院主動進行,并且認為對程序進行主導稱為“職權進行主義”;對程序開始、終了及訴訟對象的決定,訴訟資料的收集及訴訟爭點等方面的主導權稱為“職權探知主義(DispositionMaxine)。筆者認為,不管是英美法系,還是大陸法系中,對當事人主義與職權主義的理解主要圍繞以下兩方面確定:(1)民事訴訟程序的啟動、進行、推動由誰進行,即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依賴于當事人,另一種是由法院主導進行;(2)法院裁判所依賴的證據資料收集及訴訟爭點確定的來源。一種是由當事人收集證據資料,在自己訴訟主張范圍內確定訴訟爭點;另一種是由法院主動調查收集證據,同時確定訴訟雙方當事人的訴訟爭點。這些活動的進行如果是依賴于當事人完成的,稱為當事人主義,由法院依職權進行的,稱為職權主義。在當今兩大法系及原蘇聯為代表的民事訴訟體制中,由于相互取長補短,不斷對自己的訴訟結構進行調整,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外開放及經濟貿易往來等,加上國家對經濟生活領域的干預,兩大法系的訴訟結構或模式已相互吸收或部分融合,不再具有絕對的當事人主義和職權主義,但是要把握好民事訴訟的整體結構,建立具體的體現民事訴訟的公正、效率、自由等價值為內容及達到公平、合理地解決民事糾紛的目的的訴訟制度,尤其是充分發揮當事人的積極作用,并使其訴訟權利得以充分保障,法院的中立裁判者的身份得以體現,探討民事訴訟基本模式非常必要,也是促進審判方式改革的必要前提。

查看全文

公共管理基本模式的探究

摘要:公共管理是以政府部門為研究對象,合理整合社會各界的資源力量,實現公共福利和利益。研究公共管理的基本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務品質,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已經融入到全球發展化的進程中,這就要求我們政府采取有效的公共管理模式,進一步推行行政體制改革。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國內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發展現狀,提出存在的問題,來尋求我國政府公共管理的發展新趨勢。

關鍵詞:公共管理;基本模式;發展新趨勢

公共管理是以公共行政理論和現代經濟學為理論基礎,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務質量和水平,公共管理從產生意義上講是公共組織的一種職能,包括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組織和以公共利益為指向的非政府組織(NGO)為實現公共利益,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活動。公共管理是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部門整合社會的各種力量,廣泛運用政治的、經濟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強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績效和公共服務品質,從而實現公共的福利與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務廣大領域的一個組成部分,其重點在于將公共行政視為一門職業,將公共管理者視為這一職業的實踐者。

一、公共管理基本模式的特征

1、公共管理注重效率與公平的相結合

公共管理主張將行政規制通過法規和制度進行控制,放松嚴格的規章制度,反對輕視績效評估,過度重視法律法規。要想實現對績效目標的嚴格管控,就要根據績效目標對已經完成的情況進行評估,并根據效率、經濟和效果三個變量進行測量。

查看全文

證券持有體系基本模式論文

現代證券市場的正常運轉需要多方面的條件,有幾個市場服務機構是基本的,那就是證券交易、證券登記、證券清算和證券托管機構的存在。連續不斷的市場交易成交以后,清算機構進行清算(clearing);然后買賣雙方及時完成交割,這是結算(settlement),結算之后,通過相應的變更登記,才能說交易最終完成(finality)。

一、證券持有體系的變遷和基本模式

在證券市場上進行交易的前提是有相應的證券,但投資者對于擁有的證券通過什么方式持有,也就是證券持有方式,在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發育程度的市場上卻不盡相同的。從總的過程來看,證券持有可以分為兩種,即直接持有方式和間接持有方式。

(一)直接持有證券方式

這是一種較傳統的持有證券的方式,即投資者直接持有證券,表明擁有證券所有權,而證券發行人能夠直接知道投資者是誰,因此確認投資者的所有者權益。所謂的直接,是指不需要通過其他的中間機構就能夠表明證券所有權的歸屬和權益享受,這是區別于間接持有方式的重要一點。直接證券持有,根據證券是否進行了無紙化和托管,在持有方式上有些不同,但原理基本一樣的。

1、證券未進行托管:證券未進行托管時,證券主要形式是有形憑證。對于不記名證券,持有人就是投資人,可以憑證券享有相應權益;對于記名證券,其證券投資人是在證券發行人發行登記簿載明姓名的人。在直接持有方式下,發行人可以容易地知道誰是投資者,而投資者對于證券權益體現為直接的所有權形態。

查看全文

公共管理基本模式研究論文

我國即將啟動MPA項目。因為MPA(MasterofPublicAdministration)被譯為“公共管理碩士”,即其中的Administration被譯成“管理”,而不是如以往那樣更多地譯成“行政”,因此,MPA內涵的外推使得公共管理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如此受人關注。我們認為,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踐的角度,公共管理都存在著許多重大問題尚未討論清楚,十分有必要對其展開爭鳴。比如,PublicAdministration與PublicManagement都翻譯成“公共管理”,它們之間的區別究竟在哪里?難道僅僅是適用層次不同?有些學者認為,Administration指層次高的管理,Management指層次低的管理。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國研究生專業目錄在管理科學類中,把一級學科“公共管理”定為“PublicManagement”,而把二級學科“行政管理”定為“PublicAdministration”的看法,似乎從道理上講不通。①同樣,在MBA中BusinessAdministration譯為“工商管理”,這里所用的Administration,又如何用層次的高低來解釋?也有人認為Management主要用于操作層面,更多地從技術角度討論管理問題。如果仔細查閱中外管理學的相關?鰨孟笳庵擲斫庖膊惶妗K淙晃頤遣豢曬謐⒅卮室澹肥敵枰娑韻質等險嫠妓饕幌攏骸骯補芾懟庇搿耙話愎芾懟薄ⅰ靶姓芾恚ü殘姓薄ⅰ捌笠倒芾懟鋇牧滌肭鵓烤乖諛睦錚?/P>

一、新公共管理運動的啟示

目前我國已有許多專家學者正在研究公共管理問題,比如廈門大學陳振明教授在他主編的《公共管理學》一書中介紹了西方政府管理(行政學)的發展與演變歷程中所出現的三次范式轉換,即從公共行政學到新公共行政學,再到新公共管理學的三次重大突破。②國家行政學院季明明教授在“當代公共行政的改革實踐與公共管理學的崛起”一文中也指出,當代“再造政府”的行政改革浪潮極大地沖擊了傳統公共行政學體系,為公共管理學科的崛起作了鋪墊;公共行政、公共事務、公共政策構成了公共管理學科的三大支柱。③綜合上述兩位專家的看法及其他國內相關文獻,應該說在對公共管理尤其是公共管理的討論中,有兩點看法是共同的。

1.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出現與各國行政改革的浪潮是密不可分的,它有力地推動了“重塑政府運動”。在凱恩斯理論的影響下,當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干預市場并獲得巨大成功時,與“市場失靈”相伴隨的“政府失靈”也表現得非常明顯。一方面政府對社會、市場的管理,不僅使政府所承擔的任務越來越多,成為“萬能政府”,而且政府對外管理的實際效率也很低,在不少方面負面影響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政府中官僚機構膨脹,效率低下,財政支出擴大。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要求政府進行改革。人們在“實用主義”、“小政府意識形態”、“商業動力化”④等思潮的影響下,要求政府把公共事務特別是公共物品(服務)民營化;推進社區主義,建立理想的政府、市場、社區三足鼎立的公民社會;加強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的合作,發展非政府、非營利性組織;用企業精神再造政府,把企業管理中的組織文化注入到政府組織中,提高政府部門的競爭力。

在全社會和學術界都在反省政府的角色與作用時,英、美、新西蘭等國政府掀起了一股大力推進行政改革的浪潮。在英國,從撒切爾政府起就不斷提出了一系列堅持市場取向、減少政府干預的行政改革方案。從“階段革新計劃”到“公民憲章運動”,在民營化、公私競爭與融合、公共部門引進私人企業的管理機制、承諾公共服務的內容與標準、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等問題上,英國的行政改革都取得了一定成就。當然,這種改革被不少人稱之為“寧靜的革命”。八十年代初,美國的里根政府發動了一場大規模地放松甚至廢除政府管制的變革運動,并由此設計了一種使政府官員不僅對管理過程而且要對管理結果負責的新體制。克林頓政府繼續推進政府職能市場化改革的進程,提出了若干重塑政府的原則與措施,如把競爭機制引入政府機構,大力降低行政成本,建立“顧客導向”的管理服務體系,以企業精神重塑政府,使政府機構成為“以績效為中心”的組織。在這場全球化的行政改革浪潮中,新西蘭的改革十分激進,因而它備受人們的關注。新西蘭的政府再造運動的主要做法是:政府將那些具有商業性的職能與可以開展競爭的服務,從公共部門中分離出來;財務報告、預算、撥款等均需要考慮績效;在政府部門中區分決策與執行兩種不同功能;按契約中規定的競爭原則,在政府部門的部長與執行官之間,簽定“績效協議”、“采購協議”等,強化各自的職能。⑤

西方國家,特別是OECD國家的行政改革及其政府再造運動,為新公共管理的興起提供了強有力的實踐背景。“新公共管理被學者冠以各種不同的名稱(如‘經理主義’、‘公共管理’、‘以市場為基礎的公共管理’、‘以企業家精神重塑政府’等),這反映了人們對正在發生的行政改革的不同看法。盡管如此,但他們確實存在著某些共識:從傳統公共行政關注管理過程中的效率轉變到極大地關注管理結果以及管理者的個人責任”。⑥

查看全文

會計委派制基本模式研究論文

委派制是政府部門和產權管理部門以甩有者身份憑借管理職能,委派會計人員代表政府和產權管理部門監督國有單位或集體企業資產經營和財務會計情況的制度。實行會計委派制是會計管理體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是整頓和規范會計工作秩序、增加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迫切需要。實行會計委派制,使會計崗位進一步專業化,把會計人員的切身利益與單位脫鉤,既能使委派會計更好地履行服務和監督職能,也可以增強政府的調控力度,更有效地規范財經秩序,維護財經紀律的嚴肅性,保證公有資產的完整性。會計委派要根據受派單位的所有制性質、經濟規模和產權關系,可采取多種模式。筆者根據湖北、上海、四川、山西、安徽等地考察情況,就會計委派模式作一探討。

一、財務總監制模式

財務總監制的委派單位為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由財政或財政與國資部門聯合委派財務監,財務總監以國有股東代表人身份進入監事會,向出資人負責,獨立先例財務管理監督權,并列席公司董事會,財務總監的工資、津貼及資金納入財政預算,設立工資基金專戶,由財政部門統一管理發放。財務總監制適用于大型國有企業,目前已在湖南省懷化市、江蘇省鹽城市等地試點。

實行財務總監制,一是有利于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初步健全會計信息真實性的保障體制。財務總監以強化基礎管理和依法建帳為中心,整頓和規范企業的會計基礎工作,建立健全各項財務狀況虛盈實虧和虛虧實盈等問題。為會計信息的真實、準確、完整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有利于強化企業外部監管機制。實行財務總監割斷了其與企業在經濟、人事方面的隸屬關系,直接對維護國有資產權益負責,斷絕由企業局部利益驅動而侵蝕國有資產權益的現象,對企業亂擠成本、隱瞞利潤、收入不入帳等問題進行有效監督。三是有利于出謀劃策,增加為企業理財增效服務功能。財務總職能不僅是監督,而是寓監督于管理和服務之中,從科學、高效理財的角度出發,積極為企業生產經營服務。四是有利于增企業國資管理和財務管理意識。過去企業普遍存在重生產輕國資管理和財務管理問題。財務總監作為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代表駐進企業進行財務監督。其職權的到位使企業法人與管理人員感到壓力大,約束國資管理、處置和財務審批方面的隨意性,從而促使他們注意及時掌握和自覺遵守有關政策法規,規范經營管理行為,增強國有資產意識、財務核算意識和資本營運意識。

二、直接管理模式

直接管理模式的委派對象為單位的財會負責人、主管會計,有的還包括出納。被委派人員的來源,一是原單位產生,二是財政局現有人員選派,三是向社會公開招聘。委派部門為地方政府。管理體制按照“會計機構不變、會計地位不變,會計只能不變”的原則,對會計人員的人事檔案、職務晉升、工作調動、專業職稱、工資獎金、福利等實行統一管理,半建立和完善委派會計人員的社會保障制度,崗位輪換制度和獎懲制度。適用于行政、事業單位,已在湖北襄樊市、宜城市等地試點。這種管理形式有利于加強政府對行政事業單位宏觀調控,規范會計行為,反腐倡廉;有利于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

查看全文

我國成功企業基本模式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著重分析了選擇正確的戰略目標,企業要做邊界之內的事情,要確立卓有成效的經營管理理念,要有一個提前就位的好制度,要使企業的組織永葆活力等若干問題。

關鍵詞:能力邊界有效投入自我調節的機制本質性規則

在對近幾年中國各類企業的研究中,我深深地感覺到:凡是成功的企業或走上成功之路的企業都有自己特定的成功模式。這些模式在中國特殊的國情下雖然具有顯明的特殊性,但也透視出其中的本質性規則。歸納和總結這些本質性規則——即成功企業的發展模式,對我國現有的正處在發展過程中的企業無疑是有借鑒作用的。

一、選擇正確的戰略目標

成功的企業離不開對未來發展目標的選擇和確定。對企業而言,未來目標就是企業的戰略目標,就是企業的定位目標,這個目標的正確選擇和確定,要基于對企業自身實力和潛力的研究,要基于國家政策和法律的允許限度,要基于對國內外經濟及市場環境的客觀審視而最終確定。這種目標一旦確定下來,就要使企業的所有行為,特別是企業投資行為和執行力都要圍繞這一戰略目標而展開。在展開的過程中,就必然要逐步確定企業的人才戰略,資本運營戰略,成本控制戰略,對外發展及投資戰略等。

二、要有科學而卓有成效的經營管理之道

查看全文

資產證券化基本模式選擇探究論文

摘要:2007年12月8日,武漢"1+8"城市圈獲批,被賦予了金融創新試點權的武漢將資產證券化作為試點項目之一。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本文分析了資產證券化的三種基本模式,并在對這三種基本模式比較的基礎上對我國資產證券化的基本模式選擇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資產證券化;過手證券;資產擔保證券;轉付證券

一、資產證券化概述

資產證券化(assetsecuritization)作為一種金融創新產品,起源于20世紀70代的美國,最初應論文用于住房抵押貸款的證券化。雖然出現較晚但是卻以其融資方面的強大功能而成為目前國際上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金融創新工具。

(一)資產證券化的概念資產證券化是指發起人將缺乏流動性但是能在未來產生可預見的穩定現金流的資產或資產集合出售給SPV①,由其通過一定的結構安排,分離和重組資產的收益和風險并增強資產的信用,轉化成由資產產生的現金流擔保的可自由流通的證券,銷售給金融市場上的投資者。②而按照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資產證券化的定義則是:創立主要由一組不連續的應收款或其他資產組合產生的現金流支撐的證券,它可以是固定的或循環的,并可根據條款在一定的時期內變現,同時附加其他一些權利或資產來保證上述支撐或按時向持券人分配收益。簡單來講就是將一組流動性較差的金融資產通過一系列的組合和信用增級,使其轉變成具有流動性的資產進而產生新的收益。用圖表簡單表示如下:圖1-1資產證券化的結構③

(二)資產證券化的特征資產證券化作為一種新的融資方式與傳統融資方式相比,具有鮮明的特點,主要表現在:(1)資產證券化的資產是一個由眾多原始權益人的流動性較差的資產匯集而成的資產池,通過一系列的結構性重組并進行證券化,從而使這些資產實現流動性和可轉讓性。(2)證券化后的資產仍然繼續為該籌資資產服務,其地位和隸屬關系沒有變化。(3)資產證券化的原理是將一組流動性較差的資產通過相關的重組而使其變成流動性較強的資產,是一種融資方式,而這些融到的資金是出售資產的預期收入,一方面拓寬了原始權益人的融資渠道,降低了原始權益人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面使原始權益人在獲得了所需資金的同時,并未增加負債率。(4)資產證券化作為一種新型的融資方式,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凡是有可預見收入支撐和持續現金流量的資產,經過適當的結構重組均可以進行證券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