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實務課程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3 14:46:5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國際貿易實務課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改革探析
自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外貿發展十分迅速。近兩年來,隨著“一帶一路”的提出與深化,更是給外貿的發展帶來了重大契機。目前,全國有300多所獨立院校,其中80%以上的獨立院校都開設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而《國際貿易實務》作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適應瞬息萬變的世界經濟環境,提高獨立院校國貿專業的人才培養水平,最大限度的迎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急需進行國貿專業人才的供給側改革。
1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介紹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是國貿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國際貿易專業實操性最強的一門課程。該課程建設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該專業學生就業率的高低、以及學校未來的發展。國際貿易實務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內容覆蓋面很多,主要有國貿貿易慣例、術語,外貿合同中商品的品名、數量、質量、包裝,進出口商品的價格,商品的檢驗,貨物的運輸與保險,貨款的支付,貿易方式等等。
2國際貿易實務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作為獨立院校的國際貿易實務教師,作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在國際貿易實務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下。2.1學生英語水平過于薄弱,雙語教學效果不佳獨立院校的學生大部分英語水平較差,這就使得很多獨立院校很難實現雙語教學,即便已經開設雙語教學模式但由于學生很難聽懂,效果也不理想。雙語教學淪為一種形式。2.2任課教師理論性強,但缺乏實踐經驗不少獨立院校的國際貿易教師雖然畢業于國內外名校,但他們很多一畢業便到高校任教,沒有實踐教學經驗。以山西某獨立院校為例,國貿專業共有5名專職教師,分別來自于山東大學、蘭州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及韓國東亞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等國內外著名高校,理論知識很豐富,但沒有一名老師在外貿公司系統學習過。甚至有不少國內重點高校的國際貿易專業教師也從未到企業系統學習過外貿知識。2.3教學模式和方法上存在不足長期以后,我們一直是老師的教、學生的學,過分注重知識的傳輸,而忽略了學生的消化、吸收。大多情況下,老師課下辛苦備課、準備充分,課上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而學生們有的不停的做筆記,有的玩手機。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理論教學方式早已不再適應《國際貿易實務》這類實操性很強的課程教學需要。2.4教材內容編排不合理首先,教材更新速度慢。目前比較權威的國際貿易實務的教材是黎孝先的國際貿易實務,目前已有五版,雖在不斷更新,然而更新的速度依然遠遠落后于外貿的發展。其次,內容編排順序不合理。大部分實務教材在內容等的編排上是根據外貿的流程編寫的,術語、合同的簽訂、運輸、保險、貨款的收付、爭議的處理等,但也存在個別不足。如,黎孝先《國際貿易實務》(第2版)進出口商品的價格確定放在了保險之后,作者認為價格應與品名、品質、數量、包裝一起放在第四章。而且,在現實的外貿過程中,有時候并不像我們的教材編寫的那樣有那么嚴格的邏輯順序,似乎告訴學生外貿中他們就該遵循那樣的次序進行外貿操作。最后,大多數教材過于理論,具體操作講述不具體。比如,大多數教材都告訴我們《201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共有11種貿易術語,也大篇幅地介紹了它們具體的中英文名稱、進出口報關、運輸、保險、適用的運輸方式等,但卻沒有一篇具體的英文貿易術語案例、也沒有告訴學生如何根據不同的情況具體選擇術語。
3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改革的措施
日語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與發展,我國對外經濟與對外貿易活動愈加活躍,具有實踐經驗的應用型人才已經成為目前企事業單位急缺的資源。因此,本研究試圖將CDIO理念運用到高校日語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中,旨在解決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理論與實踐失衡的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CDIO理念;日語國際貿易務實;應用探究
一、引言
根據資料顯示,目前在高校日語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日語專業教學主要是用漢語進行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知識的教授,很難將日語與國際貿易實務結合起來。學生掌握了國際貿易實務的專業知識,但是不能夠熟練地使用日語進行貿易洽談;教學方法與課程要求之間存在矛盾;實踐教學滯后;雙語教學概念的匱乏;理論與實踐失衡。相關研究表明CDIO理念下教學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幾種問題。
二、實施方案
在本研究當中,為了科學的驗證將CDIO理念運用到日語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中的效果,在教學內容上,本研究將課時分為5大塊內容:市場調查、尋找客戶;推銷產品,進行磋商;簽訂出口合同;信用證的開立與審證;運輸、保險及出口貨物報驗、報關;在教學方式方法上面,為了達到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對該課程實現雙語教學的導入教學,在該課程的教學中,以日語進行主體教學的前提下,輔助以漢語的解釋、說明。對于難以理解的問題點、要點問題,用漢語進行解釋。這樣即學習了日語相關術語,又用漢語進行了對應理解,達到了日語與漢語的互譯訓練。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改革分析
摘要:“互聯網+”背景下,國際貿易方式悄然發生著變化,作為培養適合“行業市場需要”的畢業生的高職院校,如果還停留在基于傳統國際貿易模式下的教學,畢業生的知識儲備與行業發展現狀脫節,就業求職時,必將受阻。筆者從外貿行業發展現狀、課程教學目的和教學手段三個角度分析了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基于“互聯網+”背景下“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改革的意義,最后提出了教學目標融入“創新創業”元素;課程內容與“互聯網+”結合;教學方式與“互聯網+”結合的改革的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改革
近些年來,“互聯網+”已經改造及影響了多個行業,包括外貿行業和教育行業。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融入“互聯網+”元素,向跨境電商方向發展。教育行業亦是如此,在“互聯網+”背景下,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學生獲取知識已變得非常快捷,教師已然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和引導者。所以,以培育新時代“工匠”為己任的高職院校無論是在相關的課程內容上,還是教學手段上,勢必應該改革和創新。
一、“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改革必要性
(一)基于外貿行業發展現狀,課程的教學內容必須改革。目前,隨著“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電子商務極大地滲入到外貿行業,單純依賴傳統銷售渠道的外貿企業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企業向著B2B和B2C方向的跨境電商發展。即使依靠傳統銷售渠道的外貿業務,也在不斷地加入新技術、新方法。如運輸方式開始走向第三方物流,貨款結算方式走向第三方支付平臺,形式更加多樣化。新入職的外貿人才必須懂得跨境電商,了解行業的新變化,才能符合企業的需求,較快較好地適應外貿行業現狀和工作環境。所以,以行業發展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和應用型高等教育,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內容方面應該加以改革。(二)基于培養實用性外貿人才的教學目的,實訓項目必須改革。“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注重實際操作經驗,實訓項目必不可少。特別是在“互聯網+”技術和“跨境電商”技術廣泛應用的行業發展現狀下,學生應該知曉在“互聯網+”環境下,如何從業務磋商開始,直到合同履行完畢這一連貫的流程,熟練掌握每個環節的具體操作和一些意外情況發生時的應對技能,所以,傳統的割裂、獨立的各個實訓項目必須整合和串聯。此外,既然目前的國際貿易模式具有B2B和B2C兩個方向。傳統的以B2B為主的實訓模式也應該新增加B2C實訓,在此基礎上還可以融入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內容。(三)基于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主動性,教學手段必須改革。不可否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所涉及的知識點廣、專業知識繁雜,加上大篇幅的英語函電閱讀,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常常會產生畏難和厭學情緒,進而影響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學習的效率。另有一些同學,因為課堂學習和實訓的時間比較有限,因為諸多原因并沒有完全掌握和消化全部的知識點,如何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適時地查漏補缺成了老師和學生面臨的另一個問題。還有一些對自己的未來有明確規劃的同學,他們希望能夠獲取對自己未來的就業方向和就業崗位有幫助的知識點,從而個性化地去學習和拓展,而不是在課堂里“吃大鍋飯”。綜上,提高學生學習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成為了授課老師必須關注和解決的問題。因此,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普遍使用的現狀下,基于“互聯網+”載體開展課程教學,提高學生課程學習的主動性,成為教師改革教學手段的一個方向。
二、基于“互聯網+背景”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改革的意義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建設論文
摘要:國際貿易實務作為一門實踐性的科學,主要反映國際貨物買賣的內在規律及其表現形式。目前,國際貿易實務的教學偏重理論,不同類型和層次的院校在教學內容上缺乏明顯差別,教材不能很好地滿足外貿實踐的需要,對該課程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手段以及教材的編纂等微觀層面。如何增強課程的實踐性和時效性,如何加強校際合作以整合資源,如何細分課程以彰顯特色成為當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建設和改革的重點。
關鍵詞: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建設;課程改革
《國際貿易實務》主要涉及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貿易法律與慣例、國際金融、國際運輸與保險等學科的基本原理與基本知識的運用,是國際貿易專業的主干、核心課程之一。設置此課程的目的就是要探索并總結國際貿易實踐的一般規律,并運用這些規律進一步指導實踐。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注重操作性和實踐性。學生學習該課程后能從總體上把握進出口業務操作的全過程,并熟練掌握具體操作的細節,具備比較豐富的國際商務知識、風險防范意識和實際業務操作能力。二是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該課程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外語基礎和計算機處理能力,并要求掌握國際結算、貨幣銀行學、市場營銷學、經濟法、保險學、國際物流等領域的相關知識。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在二十世紀初進入我國的高等院校。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國內學者開始立足本國國情,積極致力于國際貿易實務本土化研究。[1]新中國成立后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外貿易的全面恢復,許多大專院校紛紛設立國際貿易專業,一大批國際貿易實務教材相繼問世,涉及的對象幾乎涵蓋國際貿易實踐的所有環節。各院校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建設上不斷創新,努力嘗試雙語教學、實踐教學和計算機輔助教學等模式。當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建設要從國際貿易實踐的一般規律及其所表現的新特點出發,緊密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根據不同的層次和對象,同材施教,培養優秀的國際貿易專業人才。
一、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不能很好地理論聯系實際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改革論文
一、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不能很好地理論聯系實際
國際貿易實務在本質上是一門實踐科學,該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必須與實踐結合。然而,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和其他專業的畢業生相比,除英語能力較強外,其他方面缺乏明顯優勢。這主要因為當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片面強調理論知識和已有經驗,在課堂教學中為了使授課內容能夠以更加形象。生動、豐富的方式得以體現,過分注重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等教學模式,而不是將重點放在教學內容本身的時效性和操作性。教師的講授從書本到書本,容易與外貿實際業務脫節。
2、教材編纂和選用方面比較混亂,教學內容滯后于實踐
目前,開設有國際貿易專業的院校多達數百所,這些院校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材編纂和選用上缺乏差異性和針對性。不同類型和層次的院校在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上大同小異,教材不能很好地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專業學生的教學需要。據統計,截止2007年3月有關國際貿易實務的教材多達300多個版本,這些教材雖名稱各異,但在內容和結構體系上差別不明顯。[2](各院校之間缺乏充分的交流與合作,不利搞校教學資源的優化整合。此外,由于國際貿易局勢變化較快,國際貿易實務教材往往滯后于實踐。一般而言,新政策的出臺和新理論的出現往往需要較長時間,而其作為教學內容被納入教材則耗時更久。例如:UCP600于2007年7月1日正式生效,但許多2007年以前出版的國際貿易實務教材仍然以介紹UCP500條款為主,這類教材由于不能及時更新就會滯后于國際貿易實踐,使用這類教材就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的需要。
3、實踐性教學環節較少,學生動手能力差當前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實踐性教學環節普遍較弱,學生缺少體驗進出口業務操作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困境與對策
[摘要]分析當前國際貿易實務教學現狀與困境,教材內容更新緩慢,課堂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欠缺,學生的創新能力不足,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教學缺乏有效融合。主要原因是由于國內外經濟發展新形勢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科研為主的高校考核機制無法對教師形成有效激勵,國際貿易理論的分析方法與實務脫節。提出以下對策建議:創新課程體系設置,將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有機融合,為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提供深厚的理論基礎,更新教學方法,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模式,拓展課程教學,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優化高校教師考核體系,激發教師參與教學研究與課堂創新的熱情。
[關鍵詞]國際貿易實務;教學困境;國際貿易理論與實踐
一、當前國際貿易實務教學現狀與困境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國際貿易在國民經濟中地位日益重要。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為30.5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7%,貿易總量首次超過30萬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我國對外貿易人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不足以滿足對外貿易快速發展的需求。高校作為對外貿易人才培養的搖籃,如何避免單向灌輸式教學模式,解決好國際貿易人才培養與市場實際需求的矛盾,引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發散思維,依然任重而道遠。總的來看,現階段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一)教材內容更新緩慢。現有國際貿易實務類教材雖然種類繁多,但內容架構基本相似,主要圍繞傳統國際貿易方式,以合同為主線展開。雖然教材版本不斷更新,但也主要是局限在對于一些國際商會規則和條例的更新,缺乏對于伴隨互聯網的興起,國際上貿易形式發生的新變化的體現。線上訂單,線下運輸交易導致現行國際貿易和無互聯網時代的國際貿易差異巨大,貿易投資和貿易模式的改變等方面的內容并沒有在現有教材中體現。教師按照以往教學計劃進行,缺乏對國際貿易新興事物的講解,學生所學知識與國際貿易的高速發展聯系的不緊密。(二)課堂教學方法單一。目前很多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師都有較高學歷,直接從高校畢業就從事了教學的教師占較大比例。缺乏在企業中鍛煉和成長的經歷,因此在教授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灌輸式教學方法較多,以教師為主體進行照本宣科。其結果導致學生對國際貿易實務的認識操作較淺薄流于表面,創新意識較差,部分學生甚至對課程產生厭煩情緒。在教學過程中,國際貿易實務以雙語教學為主,但學生英語水平良莠不齊,普遍較差,迫使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摻雜了大量的“教學英語”。(三)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欠缺。《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要求學生對國際貿易的法規條例、談判則和交易流程都要精準掌握。同時,也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有一定要求,如對國際貿易展位設計與商品展列、國際貿易商務談判等要都要求學生能夠具有現場操作和應變的能力。但是這些在以理論講述為主導的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依然沒有得到鍛煉,畢業后無法勝任國際貿易專業工作。(四)學生的創新能力不足。創新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一個行業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有更好更長遠的發展。但目前大多數高校所開設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還遠遠低于預期。由于缺乏創新能力針對性培養的模式,加之沒有復雜貿易環境的外部條件,導致學生所學的知識無法在實際的貿易過程中靈活運用。(五)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教學缺乏有效融合。國際貿易學科包括“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政策”和“國際貿易實務”三個核心組成部分。國際貿易理論主要解決“為什么以及如何開展國際貿易與分工”;國際貿易政策是在國際貿易理論的基礎上解決“一國在特定時期針對某一產業應采取何種貿易政策和措施”;國際貿易實務以合同為主線,著力解決“如何開展一筆具體的進出口業務”,主要包括交易磋商與合同簽訂、合同標的物及與其相關的條款、商品的包裝、價格和貿易術語、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國際貿易貨款的結算、國際貿易爭議的預防和處理等內容。長期以來,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教學是脫節的,個別高校將國際貿易理論與實踐放在一門課里面上,但多是理論部分歸理論,實務部分歸實務,缺乏將兩者有效的融合,導致國際貿易實務教學缺乏理論深度。
二、原因剖析
(一)國內外經濟發展新形勢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國際經濟陷入低速發展的困境,世界進入新舊動能轉換時期,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涌動,我國經濟也進入了新常態。在國內外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傳統國際貿易實務知識型傳授并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不僅對學歷的要求提高了,而且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以科研為主的高校考核機制無法對教師形成有效激勵。高校主要以發表科研文章數量以及科研項目作為教師職稱評定和考核的標準,對于教學以及教材類建設的支持力度不足,無法對教師形成有效激勵。高校新進教師的門檻一般都要求是博士學位,缺乏企業工作經歷,教師在教授實務類課程時缺乏實踐的指導,存在照本宣科情況。(三)國際貿易理論的分析方法與實務脫節。長期以來,國際貿易理論忽略了企業的主體地位,直到新新貿易理論的出現,將分析變量細化到微觀企業層面,才開始關注企業的異質性與出口和FDI決策的關系。傳統國際貿易理論假定所忽略的貿易摩擦和交易成本,正是現實國際貿易實務所考慮和關注的。貿易利得是抽象的、普遍的,國際貿易實務所考慮的貿易利得則是每一個具體的進出口企業所得到的貿易利得,因而兩者的分析角度和方法不同也是導致國際貿易理論和實務教學脫節的原因。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國際貿易實務是國際貿易、金融專業重要的專業課程。該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既熟練掌握進出口合同的談判、簽訂和履行技巧,又能妥善處理索賠、理賠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國際貿易實務作為一門以培養實踐能力為主的課程,在培養外貿公司、銀行等相關行業一線工作業務人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高等院校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薄弱,使得畢業生在校所學的知識不能很快適應崗位需求,人才市場出現了畢業生就業難,用人單位求才難的兩難現象[1]。由此看來,傳統“填鴨式”灌輸的教學方法已很難適應國際貿易崗位的要求。對此,筆者在從事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過程中,進行了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改革思路
(一)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傳統的教學方法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是施教者,是知識的灌輸者,學生是參與者,是知識的灌輸對象[2]。這種單憑教師的講解或多媒體教學,對于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是一門多邊交叉學科,內容涉及國際結算、國際物流、海上保險、國際商法、外貿單證等內容,既有理論層面的,又有實務層面的。對于從未涉足于國際貿易具體業務操作的學生而言,在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的教學方法下,學生很難理解和消化進出口合同的磋商、簽訂和履行。所以,在教學方法改革中,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全新教育理念,使學生從課程的學習者轉變為實際問題的解決者,從而更好地將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貫通起來。(二)注重實踐性教學環節。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是在《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INCOTERMS2010》、UCP600、URC522等國際貿易慣例、規則和法律條文指導下從事實際操作。在傳統教學中,學生普遍認為僅憑老師課堂上的講解,難以理解具體的國際貿易實務操作。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應該采取案例教學、實驗教學、場景模擬教學、雙語教學等多元化、富有實踐性特色的教學手段與方式,讓學生“干中學”,以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動態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二、改革實踐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根據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綜合性、涉外性和操作性等特點,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一)注重專業知識與法律知識的結合。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是對合同當事人雙方有約束力的法律文件,訂立合同和履行合同是一種法律行為,處理履約當中的爭議是解決法律糾紛問題。而且,不同法系的國家,具體裁決的結果還不一樣。這就要求教師從國際貿易實踐和法律兩個側面來講授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內容。(二)嘗試雙語教學。推行雙語教學是由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涉外性特點決定的[3]。該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知識,而且還必須會用英語與外商交流、談判及函電往來。如果學生專業英語知識掌握不好,就很難勝任工作,甚至會影響業務的順利進行。該課程使用雙語教學有助于學生將英語學習和國際貿易專業知識的掌握融為一體,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實施場景模擬教學。在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教師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以學生為主體,將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組合,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合同磋商、報價核算、合同簽訂、開證申請、備貨、商檢、報關、運輸、保險、結算等外貿業務中的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處于做外貿業務的實際情景之中,從而對進出口業務流程有一個形象生動的了解。(四)注重實驗模擬教學。利用國際貿易實務教學軟件,讓學生扮演出口商、進口商、工廠、出口地銀行、進口地銀行五個不同角色,從事不同貿易術語和不同國際結算方式下的國際貿易業務操作,尤其讓學生模擬CIF貿易術語和信用證結算方式下的國際貿易業務磋商、簽訂和履行的全過程,使學生對國際貿易實務有一個系統的全面的感性認識。(五)實施案例教學。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來說,廣泛采用案例分析與研討相結合的方法,教學效果明顯。教師與學生以典型的國際貿易實務案例為中心進行互動和雙向交流,使學生從課程的學習者轉變為實際問題的解決者,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六)改革考核方式。國際貿易實務實踐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其考核方式的改革。傳統的一張試卷定乾坤的期末考試模式,顯然不利于國際貿易實務實踐性教學的推進。在國際貿易實務考核中,考核內容應包含理論部分與實踐部分,并增加實踐考核的比重,將學生在案例教學、實驗操作、場景模擬教學等方面的表現都納入實踐考核的范圍,加強學生學習的過程控制,形成綜合能力的考核體系。
三、保障措施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改革透析
【論文關鍵詞】國際貿易實務案例教學仿真模擬教學
【論文摘要】國際貿易實務是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它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實踐性和應用性。盡管經過幾年的教學改革,教學內容不斷豐富,但在教學的過程中,實踐的作用沒有完全發揮出來。本文將結合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重點突出專業實踐的培養,探討教學改革的內容。
1、國際貿易實務課程開設的必要性及簡介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學科,它培養的是從事國際貿易業務的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應用型人才。作為應用型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培養既要注重智育也要注重德育;既要注重理論.也要注重實踐;既要注重知識,更要注重素質和能力。從目前調查情況來看我國普通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對口就業率為60%而一般外貿職業院校畢業生對口就業率達到70-90%甚至有的達到100%。這表明外貿企業更希望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學培養能與外貿崗位相對接也就是說它們更注重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教育。特別是隨著我國外貿經營權的全面放開對外貿人才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開設就顯得尤為重要。
國際貿易實務課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的一門主要課程,它具有綜合性、實踐性、應用性和時效性等特點知識涉及面較廣。通過本課程的講授可以讓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國際貿易基本概念、理論和慣例弄清實務操作機理,領會相關知識、理論和技法掌握《公約)}、Incoterms2000、UCP600、ISP98等常用國際公約和慣例,理解分析和處理國際貿易業務中出現的現實問題;并且通過仿真模擬操作可以讓學生全面系統的掌握國際貿易業務的具體流程和操作.成為社會需要的外經貿人才。
2、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實踐分析
論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改革
[摘要]本文從外貿用人論文單位即市場需求出發,分析高職外貿類人才所應具備的專業素質和基本能力,提出高職國際經貿類專業核心課程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以及改革設計與實踐的具體方案。
[關鍵詞]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改革設計與實踐
一、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改革設計的指導思想
以職業能力培育為核心,落實能力本位教育并進行全人教育。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改革設計應該以進出口貿易需要的技術和實務能力為核心,建立未來工作所需能力的項目和標準,訂立教育目標,進行項目內容規劃,最后設計評估指標,并與校外職業資格鑒定結合,鼓勵學生及時參加技術等級鑒定。同時,重視學生全面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培養全面能力的人。
二、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改革設計的目標
課程是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而組織的,不同的教學目標有不同的課程。所以,課程目標是我們進行課程規劃與設計必須首先予以討論的問題。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改革論文
一、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不能很好地理論聯系實際
國際貿易實務在本質上是一門實踐科學,該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必須與實踐結合。然而,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和其他專業的畢業生相比,除英語能力較強外,其他方面缺乏明顯優勢。這主要因為當前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片面強調理論知識和已有經驗,在課堂教學中為了使授課內容能夠以更加形象。生動、豐富的方式得以體現,過分注重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等教學模式,而不是將重點放在教學內容本身的時效性和操作性。教師的講授從書本到書本,容易與外貿實際業務脫節。
2、教材編纂和選用方面比較混亂,教學內容滯后于實踐
目前,開設有國際貿易專業的院校多達數百所,這些院校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材編纂和選用上缺乏差異性和針對性。不同類型和層次的院校在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上大同小異,教材不能很好地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專業學生的教學需要。據統計,截止2007年3月有關國際貿易實務的教材多達300多個版本,這些教材雖名稱各異,但在內容和結構體系上差別不明顯。[2](各院校之間缺乏充分的交流與合作,不利搞校教學資源的優化整合。此外,由于國際貿易局勢變化較快,國際貿易實務教材往往滯后于實踐。一般而言,新政策的出臺和新理論的出現往往需要較長時間,而其作為教學內容被納入教材則耗時更久。例如:UCP600于2007年7月1日正式生效,但許多2007年以前出版的國際貿易實務教材仍然以介紹UCP500條款為主,這類教材由于不能及時更新就會滯后于國際貿易實踐,使用這類教材就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的需要。
3、實踐性教學環節較少,學生動手能力差當前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實踐性教學環節普遍較弱,學生缺少體驗進出口業務操作
- 上一篇:國際貿易實務范文
- 下一篇:國際貿易實務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