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化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2 22:11:5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規范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規范化

規范化管理思考

實施規范化管理是當前地稅系統的一項重要的工作。近年來的實踐證明,規范化管理對提高工作效率、調動工作積極性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也使干部職工在規范化管理中找到了各自的定位,逐步實現自我管理。經過不斷探索和總結,我們認為規范化管理在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稅務干部的分工要考慮合理性與相對平衡性相結合

由于工作崗位不同,各項工作中都會不同程度地存在工作的輕與重、工作過程的簡單與繁瑣、工作強度的大與小以及工作程序的難與簡等差別,如果稅務人員的工作量、工作過程和工作強度等因素差別過大,考核的結果就容易產生“多干多錯多扣分、少干少錯少扣分”的現象。這樣的考核不但不能公正、公平和充分地評價每一位同志在某一時期內的工作表現,而且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造成考核的不合理,不利于規范化管理的推行。因此,在落實人員工作時,要充分分析每項工作的性質和工作崗位的特點,力求分工相對平衡和合理,盡量做到人與事有機結合和相互適應。

二、考核指標設置要盡可能細化、量化

個性考核是考核的重中之重,如果指標設置可操作性不強,過于籠統或者沒有硬性的標準,考核時就容易出現人為操作甚至無法進行的現象,導致考核結果只區別在共性部分,不能正確評價各人的工作效果,失去了實施規范化管理的意義。在以前的考核中,也曾出現過由于個別同志的個性指標設置不具體、不便操作,使得個性目標部分考核得滿分的情況,造成考核片面化。所以,考核指標設置要盡可能具體化和量化,在“工作有明確的方向,檢查有明確的目標,考核有明確的依據”的原則下,對能量化指標要盡可能用數字說話,實在無法用數字衡量的,可考慮日常方便獲取的第一手資料作為考核依據。

三、考核指標設置要充分考慮指標的可行性與挑戰性

查看全文

民政系統規范化情況報告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政務中心的具體指導下,我局加強領導,精心部署,堅持標準,注重成效,使政務公開及規范化建設不斷深化,樹立了高效透明的民政形象,優化了政務環境,促進了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轉變了工作作風,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動了民政工作科學發展。

一、精心部署,為政務公開及規范化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一)強化領導責任。全市政務公開和電子政務工作會議后,我局成立了由局長同志任組長,副局長、任副組長的市民政局政務公開及規范化建設領導小組,直屬各單位也成立了相應的工作機構。局黨組把政務公開及規范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擺上議事日程,今年兩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政務公開及規范化建設工作,制定下發了《市民政局政務公開工作實施方案》和《市民政局政務公開規范化建設活動實施方案》,從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工作內容和要求、保障措施等方面進行了具體規定。把政務公開的責任進行了分解細化,規定分管領導是該項工作政務公開的責任人,各科室負責人是本科室政務公開的第一責任人,全面負責本科室的政務公開,形成業務工作與政務公開同時抓的工作格局。

(二)強化監督檢查。我局政務公開及規范化建設領導小組在做好具體指導工作的同時,對機關各科(局、處)室、直屬各單位的政務公開工作進行不定期的檢查,及時總結和推廣好的典型,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不斷推動工作落實。今年8月份,結合開展“排憂解難服務月”活動,我局對直屬單位和縣區的有關政務公開工作進行了一次全面督促,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糾正。

(三)強化機制保障。我局在政務公開及規范化建設中建立了“三個一”保障體系,即:一個由局領導任組長的政務公開及規范化建設領導機構;一個由各方面人士組成的監督網絡;一套監督制約制度。我局聘請了五名同志為行風監督員,使政務公開工作置于社會監督之中;制訂了《市民政局加強機關效能建設規定》、《市民政局行政效能投訴處理辦法》、《市民政局關于加強紀律作風建設和機關效能建設的若干規定》、《市民政局違反行政許可法責任追究制度》、《市民政局規范權力運行制度建設工作方案》等20多項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依規章辦事的良好氛圍。

二、強化措施,確保政務公開工作落到實處

查看全文

證候診斷規范化

1病證結合及以方測證是證候診斷規范化研究的主要思路

中醫認為“證”是病的某一階段的主要矛盾的概括,它受病的基本矛盾的干擾,兩者之間存在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證候診斷離不開具體疾病的診斷,證候診斷的規范化研究應采用病證結合的研究思路,這樣才能對疾病過程中各個發展階段的證候作出正確的診斷,才能將中醫的證候演變規律更清晰地凸現出來。由于相對于中醫學病名而言,西醫學病名往往診斷明確,機制比較清晰,所以應選擇西醫診斷明確,而中醫治療有優勢,又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采用西醫辨病,中醫辨證,以病為經,以證為緯,病證結合的研究思路。“方”與“證”密切相關,方由證立,證隨方名,方能測證,證能驗方。很多有效的經方、名方是結合了中醫理論精華和長期臨床實踐經驗配伍而成,與其特定的證候有較明確的對應關系。而且,臨床療效是臨床醫學的核心和關鍵問題,證候分類在一定程度上應建立在方劑療效觀察的基礎上,通過以方測證還可以對“證”進行動態的研究。所以,有課題組提出“以候為證,以象為素,病證結合,方證相應,是建立辨證方法新體系的依據”[2];也有學者提出“圍繞證候病機及其與疾病和方劑的相關性這一中醫證候研究的重要科學問題,突出中醫學思維特征與現代科學設計融合的研究思路,以方劑干預治療效果作為比較參照系統,基于中醫以方測證的逆向思維的認‘證''''方法,不斷積累、完善,由此構建出具有堅實臨床科學基礎的證候標準,應該是病證結合研究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3]。但是,近10多年來,由于對“方證相對”的理解存在歧見,故有學者提出“以方測證”作為一種證候研究的方法并不可行。有的認為:每個湯方都有相對應的證,只要有此證即可用此湯方,常稱為“湯證”,湯證(方劑辨證)不同于八綱、病因和臟腑辨證,是指以湯辨證,相符即可應用,其實質是找出湯方的適應證[4]。有的引用柯韻伯《傷寒來蘇集》的話說:“合是證便用是方”,即某證只能用某方,某方只能治某證,處方用藥必須與病證對應,才能取得最佳的臨床效果[5]。這種觀點后來被研究《傷寒論》的學者們繼承下來,被概括為“有是證用是方”。持有這種觀點的學者們認為“方證相對”及“以方測證”不能對“同證異方、同方異證”的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應改稱為“方證相關”。還有學者認為“方證相對”應理解為“對癥治療”、“方病相對”等等。朱邦賢教授在分析上述觀點后則提出,中醫所講的“方證相對”是指方劑的藥物組成與配伍,與其主治病證所內寓的基本病機具有高度的針對性或相關性[6]。應當明確的是,“方證相對”中的方證或湯證,是指某方與某一特定病證間所存在的直接對應的主治關系,這一關系是建在該方內涵的“理”(該組方所針對的基本病機)和“法”(根據基本病機所確立的治療大法或具體治則)之上的。筆者是這樣認為的:“方”與“證”密切相關,如朱教授所述兩者是通過理與法相關聯,但由于關聯的程度不同,可以是多方對應于一證,也可以是一方與多證對應,其對應的程度取決于臨床療效,所以,根據臨床療效可以求得最佳對應的方證,以最佳對應的“方”來測最佳對應的“證”,這是目前證候診斷規范化研究的主要思路。

2在文獻調研、專家咨詢及病例回顧的基礎上,遵循臨床流行病學原則,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的臨床前瞻性研究,運用循證醫學的研究方法對證候診斷標準進行系統評價和完善,是證候診斷規范化研究的重要途徑

早期的中醫證候診斷規范化研究是以文獻調研與專家咨詢為主要途徑。所以,由此而建立的證候診斷標準必然會受到醫者水平、學術流派等影響,出現標準之間互不相同的現象。臨床流行病學的核心內容是設計、衡量和評價(design,measurement,evaluation,DME)。它把群體作為研究對象,強調在臨床醫學研究中應用科學的方法學,強化科研設計,排除各種偏倚和干擾因素的影響,確保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和研究結論的可靠性。所以,為提高證候診斷規范化研究的科學性、客觀性和準確性,應在文獻調研、專家咨詢和病例回顧的基礎上,遵循臨床流行病學的原則,開展多中心、大樣本、前瞻性的臨床研究。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則強調從系統研究中獲取證據,并重視臨床實踐中個人經驗與系統研究中獲得的科學證據相結合,對患者個體做出合理的臨床醫療決策,是臨床流行病學和現代信息學與臨床醫學結合的典范。賴世隆教授[7]評價說:“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是當今醫學界公認的進行臨床研究最為科學的方法學。”所以,應該運用循證醫學的研究方法對證候診斷標準進行系統評價和完善,包括對證候診斷標準建立方法和研究質量、診斷標準的診斷效能和診斷標準在臨床應用中的系統評價[8]。但運用EBM與DME方法時需要克服樣本量大,時間周期長等困難,解決出版偏倚(發表偏倚)、倫理和資金等問題。

3加強四診客觀化研究,在系統生物學的引領下,開展組學研究是證候診斷規范化研究的重要環節

由于受歷史條件的限制,以經驗為基礎的中醫學缺乏還原論的研究方法。所以,它無法解釋系統內部的組成成分和相互作用的關系,不能對信息進行量化。因此,必須將中醫思辨性的經驗描述和宏觀性概括過渡到高層次的分析與綜合相結合,這是中醫學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其實質是解決客觀化與定量化問題[9]。

查看全文

證候診斷規范化研究

1病證結合及以方測證是證候診斷規范化研究的主要思路

中醫認為“證”是病的某一階段的主要矛盾的概括,它受病的基本矛盾的干擾,兩者之間存在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證候診斷離不開具體疾病的診斷,證候診斷的規范化研究應采用病證結合的研究思路,這樣才能對疾病過程中各個發展階段的證候作出正確的診斷,才能將中醫的證候演變規律更清晰地凸現出來。由于相對于中醫學病名而言,西醫學病名往往診斷明確,機制比較清晰,所以應選擇西醫診斷明確,而中醫治療有優勢,又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采用西醫辨病,中醫辨證,以病為經,以證為緯,病證結合的研究思路。“方”與“證”密切相關,方由證立,證隨方名,方能測證,證能驗方。很多有效的經方、名方是結合了中醫理論精華和長期臨床實踐經驗配伍而成,與其特定的證候有較明確的對應關系。而且,臨床療效是臨床醫學的核心和關鍵問題,證候分類在一定程度上應建立在方劑療效觀察的基礎上,通過以方測證還可以對“證”進行動態的研究。所以,有課題組提出“以候為證,以象為素,病證結合,方證相應,是建立辨證方法新體系的依據”[2];也有學者提出“圍繞證候病機及其與疾病和方劑的相關性這一中醫證候研究的重要科學問題,突出中醫學思維特征與現代科學設計融合的研究思路,以方劑干預治療效果作為比較參照系統,基于中醫以方測證的逆向思維的認‘證''''方法,不斷積累、完善,由此構建出具有堅實臨床科學基礎的證候標準,應該是病證結合研究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3]。但是,近10多年來,由于對“方證相對”的理解存在歧見,故有學者提出“以方測證”作為一種證候研究的方法并不可行。有的認為:每個湯方都有相對應的證,只要有此證即可用此湯方,常稱為“湯證”,湯證(方劑辨證)不同于八綱、病因和臟腑辨證,是指以湯辨證,相符即可應用,其實質是找出湯方的適應證[4]。有的引用柯韻伯《傷寒來蘇集》的話說:“合是證便用是方”,即某證只能用某方,某方只能治某證,處方用藥必須與病證對應,才能取得最佳的臨床效果[5]。這種觀點后來被研究《傷寒論》的學者們繼承下來,被概括為“有是證用是方”。持有這種觀點的學者們認為“方證相對”及“以方測證”不能對“同證異方、同方異證”的現象作出合理的解釋,應改稱為“方證相關”。還有學者認為“方證相對”應理解為“對癥治療”、“方病相對”等等。朱邦賢教授在分析上述觀點后則提出,中醫所講的“方證相對”是指方劑的藥物組成與配伍,與其主治病證所內寓的基本病機具有高度的針對性或相關性[6]。應當明確的是,“方證相對”中的方證或湯證,是指某方與某一特定病證間所存在的直接對應的主治關系,這一關系是建在該方內涵的“理”(該組方所針對的基本病機)和“法”(根據基本病機所確立的治療大法或具體治則)之上的。筆者是這樣認為的:“方”與“證”密切相關,如朱教授所述兩者是通過理與法相關聯,但由于關聯的程度不同,可以是多方對應于一證,也可以是一方與多證對應,其對應的程度取決于臨床療效,所以,根據臨床療效可以求得最佳對應的方證,以最佳對應的“方”來測最佳對應的“證”,這是目前證候診斷規范化研究的主要思路。

2在文獻調研、專家咨詢及病例回顧的基礎上,遵循臨床流行病學原則,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的臨床前瞻性研究,運用循證醫學的研究方法對證候診斷標準進行系統評價和完善,是證候診斷規范化研究的重要途徑

早期的中醫證候診斷規范化研究是以文獻調研與專家咨詢為主要途徑。所以,由此而建立的證候診斷標準必然會受到醫者水平、學術流派等影響,出現標準之間互不相同的現象。臨床流行病學的核心內容是設計、衡量和評價(design,measurement,evaluation,DME)。它把群體作為研究對象,強調在臨床醫學研究中應用科學的方法學,強化科研設計,排除各種偏倚和干擾因素的影響,確保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和研究結論的可靠性。所以,為提高證候診斷規范化研究的科學性、客觀性和準確性,應在文獻調研、專家咨詢和病例回顧的基礎上,遵循臨床流行病學的原則,開展多中心、大樣本、前瞻性的臨床研究。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則強調從系統研究中獲取證據,并重視臨床實踐中個人經驗與系統研究中獲得的科學證據相結合,對患者個體做出合理的臨床醫療決策,是臨床流行病學和現代信息學與臨床醫學結合的典范。賴世隆教授[7]評價說:“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是當今醫學界公認的進行臨床研究最為科學的方法學。”所以,應該運用循證醫學的研究方法對證候診斷標準進行系統評價和完善,包括對證候診斷標準建立方法和研究質量、診斷標準的診斷效能和診斷標準在臨床應用中的系統評價[8]。但運用EBM與DME方法時需要克服樣本量大,時間周期長等困難,解決出版偏倚(發表偏倚)、倫理和資金等問題。

3加強四診客觀化研究,在系統生物學的引領下,開展組學研究是證候診斷規范化研究的重要環節

由于受歷史條件的限制,以經驗為基礎的中醫學缺乏還原論的研究方法。所以,它無法解釋系統內部的組成成分和相互作用的關系,不能對信息進行量化。因此,必須將中醫思辨性的經驗描述和宏觀性概括過渡到高層次的分析與綜合相結合,這是中醫學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其實質是解決客觀化與定量化問題[9]。

查看全文

新護士規范化培訓思考

【摘要】目的探討對普外科新入護士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規范化培訓后的效果。方法對87名普外科新入護士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規范化培訓。結果通過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規范化培訓后,新護士能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結論提高了新護士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效率及團隊協作能力,同時提高了和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

【關鍵詞】翻轉課堂;規范化培訓;教學;新護士

所謂規范化培訓,即指學生在護理類的專業院校全面學習完畢相關基礎知識之后,所接受的護理方面的專業化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這一培訓活動能夠促使新護士更加有效的適應從學生到護士之間的角色變換[1]。最近幾年,由于國內醫療事業的制度改革的持續推行,使得各地的醫院規模持續擴張,越來越多的新護士進入醫療機構進行工作,所以增強對新入護士的培訓力度,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2]。依照相關臨床研究結果可知,在新護士群體中,大多數都存在對于專業知識了解不夠、缺乏自主學習的動力和激情等問題。而隨著我國醫學護理知識的不斷更新換代,以及對于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水平要求的持續提高,當前,提升新入護士的綜合素質是一項極為緊迫的任務。翻轉課堂又被稱為顛倒課堂,這類富有創新思維的教學策略,能夠把傳統的被動式接受知識,轉換成為自主學習,從而不但能夠豐富其學習經驗,而且可以加強學習效果[3]。翻轉課堂是通過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就充分預習好課堂的內容,實現對知識的內化,而在課堂上與教師探討交流自己存在疑惑的知識點,或者通過小組討論形式的活動來達成對知識的充分應用,從而實現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變革[4]。我科于2016年8月~2018年6月應用翻轉教學模式對輪轉至普外科的87名新護士進行培訓,取得滿意效果。

1對象

選擇2016年8月~2018年7月到普外科輪轉的新護士共87名,按醫院要求每一批新護士到普外科輪轉3個月,共7批,其中,女性78名,男性9名,年齡在22~25歲,平均年齡(23.4±0.8)歲,本科59名,專科28名。

2方法

查看全文

醫院護士規范化培訓感想

由于全醫院甚至全社會都關注著患者的病情動態,對我們的工作既是鼓勵,更增加了心理壓力。我們必須以十二分的精神來工作,以100分的滿意來上交這份生命的答卷。對于一名規范化護士來說,上崗之前有很多情況需要去熟悉、去適應,所幸醫院給我們這些新的成員提供一次寶貴的機會。6月13號開始我參加了護理部組織進行的為期一周的護士規范化崗前培訓。雖然培訓時間很短,但是從中學到的知識卻是終生受益的。

通過此次培訓學習,我對醫院文化、發展歷史及托管民生醫院的概況,醫院的辦院宗旨、硬件設施、行為規范、服務理念及愿景都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同時我還認真學習了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職業禮儀運用,醫患溝通技巧,消毒隔離與職業防護,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護理核心制度及護理程序等相關知識,了解在以后工作中會遇到的常見問題及解決的辦法。

其次,這次培訓也使我們的執業素質有了提高,為我們能夠快速成長為一名有修養,有素質,有能力,有水平的護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幫助我們在平凡的工作中發現專業的價值和自身的價值。常言道:三分治療,七分護理。作為一名臨床護士,我們與病人接觸最密切,應該給與病人親人般的關懷,時刻了解他們的需要,滿足他們的需求,要用我們的愛心去幫助每一個患者。這不僅能提高醫院的護理質量,同時給患者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

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章制度與規程,規范我們的行為,促進人員的管理。《護士與法》使我們增強了法制觀念,強化法律意識,為依法執業找到理論依據。

通過護士長對護理的核心制度、護理程序的講解,我們了解了工作中各項工作的操作程序。護士工作職責為我們明確了工作內容和責任,有利于提高我們的責任心,做好本職工作。作為護士一定要腦勤、眼勤、口勤、手勤,要細心,有愛心、耐心、責任心,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要更好的服務于患者。

通過這次培訓,我還認識到建立良好的工作與人際關系對我們個人專業素質的提高和服務質量,服務意識的提高有重要意義。醫護人員與患者及家屬關系融洽,將有利于醫囑、護囑的執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查看全文

規范化管理思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社會全面和諧發展,村黨支部是核心,村支書是關鍵。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對村支書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村支書的規范化建設也逐步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然而,面對農村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有些村支書顯得“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有些“守攤”思想嚴重,疲于應付,存在“在位不到位”的現象。

為此,吉安縣始終堅持把建強村黨支部書記隊伍作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龍頭工程”來抓,堅持“提素質、強核心、聚民心”的工作目標,從村支書的選任、培育、激勵、監督等方面入手,創新工作方法,推行四項機制,進一步加強規范化管理,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推行“一推一考雙票決”選拔機制,擴大村黨支部書記任用的民主性。為克服鄉鎮黨委“委任”存在的“不透明”性和因村支部黨員少出現“選任”的“代表性”不強等弊端,該縣探索并總結出了“一推一考雙票決”選任村黨支部書記模式,即由全體村民對本村現有黨員投“信任票”表決村黨支部書記候選人資格,然后由鄉鎮黨委對得票超過半數的黨員進行組織考察,并從中提名2-3名各方面表現比較突出的優秀黨員作為村黨支部書記候選人(得票不過半數的堅決不予提名),最后召開黨員大會投表決票選舉產生村黨支部書記。目前,該縣通過“一推一考雙票決”的方法,把157名年紀輕、文化高、經濟型、開拓型、奉獻型的優秀黨員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二、推行“一培一煉四普及”教育機制,突出村黨支部書記培訓的實效性。一方面,采取農函大培訓、縣鄉黨校培訓、農業院校培訓、聘請浙江等發達地區的科技致富帶頭人來講課等方式,培養提高村黨支部書記的動腦能力;另一方面,縣委鼓勵和引導村黨支部書記帶頭創辦以流通服務組織、產業協會為主體的“三培兩帶”基地,每年選派新任村黨支部書記到江蘇華西、山東壽光等農村經濟發達地區參觀考察、跟班掛職等形式,鍛煉增強其動手能力,達到普及黨的先進性理論知識、普及涉農政策法規知識、普及市場經濟知識和普及農業科技知識的目的。自2004年來,該縣舉辦各類村支書主題培訓班33個,選派300多名村黨支部書記到一線或外出參加實踐鍛煉,“雙帶”率達98.4%。

三、推行“一提一補兩分明”激勵機制,注重村黨支部書記保障的公平性。該縣對現職村黨支部書記,按照“以責定酬,以績論獎,獎罰分明”的原則,規范村黨支部書記“基礎+獎勵”工資制度,逐步提高基礎工資的基數,年平均基礎工資由2002年的1500元提高到目前的3000元;獎勵工資根據任期目標和年度責任完成情況,按百分比予以兌現,充分調動工作積極性。對離任村黨支部書記,則出臺《離任村黨支部書記生活補助辦法》,對1949年來連續任職10年以上且在職期間帶頭遵紀守法、認真履行職責、工作成績突出的,根據任職年限長短分別給予480-700元的年生活補助,解決后顧之憂。該縣對已經核實的612名離任村黨支部書記進行生活補助。

四、推行“一述一評三比對”監督機制,體現村黨支部書記管理的科學性。該縣建立村黨支部書記年度述評和任期述評制度,各村黨支部在鄉鎮黨委的指導下,定期召開由全體黨員、村組干部、村民代表和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五老”代表組成的支部擴大會議,在村支書記向大會如實匯報年度內或任期內工作情況的基礎上,由大會對其履職情況進行民主評議,比服務看工作態度,比作風看工作效率,比實干看工作業績。并分優秀、好、一般、差四個方面進行書面綜合測評,按(“優秀”票數×100+“好”票數×80+“一般”票數×60+“差”票數×40)/有效票總數計算出測評得分,對測評得分達95分以上的獎勵第十三個月工資,對低于80分的進行誡免談話,并取消個人推先評優資格,對低于60分的就地免職。該縣有11名村支書在“一述一評三比對”中被就地免職,有23名被誡免談話。

查看全文

德育概念規范化研究

摘要:我國現今德育理論的來源相當復雜。其中包括:1.從開辟革命根據地以來的人民教育傳統;2.蘇俄德育理論影響;3.西方近代以來德育理論的滲透;4.儒家道德修養學說的深層影響;5.人民共和國教育發展過程中德育理論與實踐經驗的積累。

關鍵詞:德育;概念規范化;內涵與外延

Abstract:Ourcountrythemoraleducationtheory''''soriginisquitenowadayscomplex.Andincludes:1.sinceopeningrevolutionarybasepopulareducationtradition;2.SovietRussianmoraleducationtheoryinfluence;3.sinceWesternmoderntimesmoraleducationtheoryseepage;4.Confucianistmoralstrainingtheoryin-depthinfluence;5.inpeople''''srepubliceducationdevelopingprocessmoraleducationtheoryandexperience''''saccumulation.

keyword:Moraleducation;Conceptstandardization;Connotationandextension

前言

事實上不同時代不同國度“德育”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有別,德育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時有變化,德育的歷史內容更相徑庭,而我國教育理論界對不同歷史類型德育實踐研究的成果相當有限,對各種德育理論流派的探討還欠深入。人們對德育的理解不盡相同,而加入德育研究行列者又并非都屬訓練有素的專家,以致我國德育理論至今尚不成熟。概念泛化,觀念陳舊,邏輯混亂,更由于不少不恰當的提法早已上了“本本”,含糊不清的概念難以剔除,有價值的見解難以得到認同,理論界長期爭議不休。

查看全文

會計信息化的規范化研究

會計信息化環境下會計核算方法規范化的現實意義

會計信息化環境下會計核算方法的規范化,能簡化會計核算程序,提高計算機會計工作時效;對會計核算軟件研制的標準化、規范化起到促進的作用,在此基礎之上,對管理型軟件的開發應用有了進一步的拓展;在會計信息可比性實現上做出了努力,使會計信息質量有所提高;同時有助于加強國際會計協調,促進了會計的國際化進程;還能提升我國的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水平,縮小同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三、規范化會計核算方法的主要表現(一)規范化的存貨計價計價是存貨會計的重點所在,大致的計價方法可分為兩種,以是否以實際成本為基礎來進行區分。采用實際成本計價的方法多應用在存貨規格低、品種少的小型企業中。另一種以非實際成本進行計價的方法應用在大型企業和中型企業當中,這些企業的存活規格高、品種較多,對會計處理工作減輕了很大的負擔,同時還對采購部門業績的考核上有所幫助。但是,就目前看來計劃成本法不容樂觀。具體原因大致體現在以下兩方面:(1)傳統或實際成本的計價原則在計劃成本法中仍有較多的體現。會計處理手續過程的簡便和企業內部管理的進一步加強是會計人員對其進行運用的目的。但會計領域內伴隨計算機應用的廣為普及,以往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已漸漸的落后,自動化和高度集中的計算機數據處理,在使數據處理能力加強的同時,也使得數據處理的準確程度有了很好的保障,切實對會計核算的質量做出保證。(2)價格體制的改革。存貨的價格在計劃經濟時期多由國家操作,沒有很多的價格波動,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中,實際成本同計劃成本之間的問題不是非常的明顯。企業應在存貨的計算方法上,適當根據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生產經營的狀況做出調整,以在成本的計算上有更多的把握,為企業的管理和經營提供優質的服務。(二)規范化的成本分配在輔助生產當中輔助生產成本的分配在實際處理中由于不同的產品成本程序而有所變化。分配方法上有按計劃成本、按前后順序、交互的形式、代數的形式和直接分配的形式。傳統手工會計核算中,出于簡化計算手續的目的,通常在分配方法上選用直接分配的方式,但是它存在著很多假定因素,表現在輔助生產車間的產品被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和生產車間占用,不然的話就不適合這樣的分配方法;計算簡便是按照前后順序作為輔助生產成本的分配方法,它要求輔助生產費各做一次性計算,可順序在前的輔助生產車間不對之后的車間費用負責,使得分配結果產生相關的影響;按照計劃成本的分配形式進行輔助生產成本的分配時,對計劃單位成本要有很高的準確性,若在實際中的存在較大的差額脫離于計劃之內,對企業的經濟核算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同時影響到合理的會計核算資料的統計。使用代數形式的輔助生產成本的分配方法,在結果的輸出上正確率最高,但對于一些較多輔助生產車間的企業而言,由于要進行繁瑣的核算過程,不為企業廣泛使用。總而言之,沒有最好的會計核算方法存在與手工會計核算之內。會計信息化的實現,打破了這一不完善的僵局,即便有再多的車間,再多的未知數,都可輕松的運用代數形式的輔助生產成本的分配方法。代數分配法在會計軟件中的簡便程度優于其它任意的一種,并且得到的結果也是最可信的。所以,會計信息化環境下,輔助生產成本的分配問題上,必須要注重代數分配法這一規范化的方法。(三)規范化的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根據行業的不同有著很多的變化,這種定式同樣存在于相同行業的不同企業。所以說,要同會計信息化的本質和特征進行有機的結合,規范好現行會記成本核算的制定,設計出結合計算機自身處理的特征、新型的成本核算方法,設計思路上打破以往的慣性,把數據流轉的減少作為設計的初衷,考慮的相關對象上不再把數據處理的具體時間做研究。傳統手工會記核算上,采用的成本計算方法有很多種,來對管理要求和企業生產的特點做出充分的適應。其最重要的差別在于不同的成本計算對象,使用任一種方法,都要在成品、半成品的最終成本上做出相關計算。所以按照品種計算成本的方法做成本核算,是成本計算工作最本質、最基本的要求。(四)規范化的分類記賬憑證記賬憑證做何種類型的選擇,取決與企業的規模和單位的業務類型。對于傳統的手工會計核算,收款、轉賬和付款憑證是大型企業和中型企業記賬的主要憑證方式,而通用記賬憑證則作為小型企業的憑證方式。對會計記賬憑證種類選擇的科學性,對憑證的記賬和匯總都有著很大的幫助,使會計工作效率大幅度的提升,會計核算質量得到切實保障。信息化的環境下,以往這種分類的記賬憑證沒有了實際的意義,恰恰不同,過多種類的憑證類型,使計算機更多的對內容進行自動的判斷,看上去對記賬憑證的準確性、自動化做出了提高,但實際上不但多余,反而會對計算機會計系統的正常運行造成效率的降低。雖然現在的會計軟件在設計上都有記賬憑證類型模塊的出現,這也只是較多的在以往習慣于傳統工作方式的會計工作人員上做出適應。所以說,當前會計信息化環境下,盡量用規范化的通用記賬憑證作為記賬憑證的主要類型。(五)規范化的賬務處理科目匯總表、匯總記賬憑證、記賬憑證賬、多欄式日記賬的賬務處理程序,是傳統的手工會計賬務處理程序中常見的幾種類型。進行實際的組織會記核算時,有管理的具體需要和會計業務的繁雜程度在其中靈活的做出選擇。處理中必須要對工作量的多少做出思考,就使其夾帶了過多手工處理的局限性。循環和重復是其存在的主要缺陷,延遲的信息提供、較多誤差的數據和工作量的巨大使會計工作人員不能承受。會計信息環境下,重要的是在會計處理目標上做出考慮,即從各種會計信息上獲得到管理所需要的。所以,手工會計的賬務處理程序已經沒有存在的實際意義,要改變成日記賬務或記賬憑證的賬務處理核算形式,對計算機會計處理程序做更好的適應。

會計信息化環境下會計核算方法的規范化

(一)加快計算機會計工作的效率計算機替代手工方式進行會計核算,使之前的很多步驟顯得復雜落后,經過上述規范化的操作之后,徹底改變了以往手工處理環境下形成的固定格式,會計人員能都在會計核算方法上有一個快速全面的了解,并熟悉了使用步驟。另外,還使得會計核算方法更好的同計算機處理相融合,數據流程更清晰明了,效率更上一層樓,在會計核算的步驟上做出更多優化,計算機會計工作的效率得以充分提升。(二)會計核算軟件的規范化的提高不可否認,現今外國的會計軟件比我國自行設計的要領先很多,在廣度、深度上都存在著不少的偏差,一方面是由于國內的軟件發展的步伐較慢與技能掌握普遍欠缺的用戶所導致;另一方面是國內復雜繁瑣的會計核算方法,導致對軟件做研發時,一些功能難以進行開發,比如就成本核算子系統而言,在操作中無法進行實際的應用,開發出來沒有任何的意義,此類問題不進行有效解決必然會對我國會計信息化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勢必要尋找出有共性的東西,在會計核算中進行提取,從而為管理型會計軟件的普及帶來更多有利的條件。(三)會計信息質量的保障按照相關規定提高會計核算資料做相互之間的可比性,是可比性原則的主要內容。實際的工作當中,因為各種客觀因素的產生,使得會計制度的形成和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上出現多樣化。試想讓經營規模和經營范圍相一致,并相互間進行競爭的兩家上市公司作比較,會計處理方法在兩個)明細總分類賬戶是對總賬賬戶的補充及完善。該類賬戶能夠更好的使企業的經濟業務更好的進行分類與歸納,是對企業某一經紀業務進行明細核算的賬戶。該類賬戶是根據明細科目設置的,因而也叫明細賬。通過本文的對比與分析可以看出會計科目與會計賬戶之間互有異同。其中其差異主要表現在是否有明確的結構,反映資金形態的方式是動態還是靜態以及設置是哦福有相關的統一規定等幾個方面。而期相同支出主要在于賬戶是依科目而生的,因而其反映的經濟業務相同,名稱一致,記錄記錄形式相似。

本文作者:彭贈工作單位: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查看全文

肉雞養殖規范化創建

為貫徹2010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加快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農業部在2010年4月啟動實施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并下發了《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工作方案》。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于2010年5月根據農業部《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工作方案》要求,結合廣西實際情況,制定了《廣西實施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方案》。我公司接到文件通知后,組織干部員工認真地學習文件精神,并確定了以創建淥水江肉雞養殖場為標準化示范場的目標。在廣西水產畜牧獸醫局和廣西畜牧總站的領導與專家的指導下,經過公司干部員工的共同努力,我公司淥水江肉雞養殖場分別通過了自治區和農業部驗收專家組的考核,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肉雞標準化示范場。現將我公司的創建經驗介紹如下:

1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技術指導

為了確保淥水江肉雞養殖場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達到農業部和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的驗收標準,公司成立了以總經理黃雄為組長的淥水江肉雞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創建活動領導小組。為加強對示范創建活動的技術指導,公司成立了孫學高技術總監為組長的示范創建活動技術攻關小組。

2示范場建設基本情況

本場位于廣西隆安縣那桐鎮下鄧村,占地16.8萬平方米(252畝),距居民區3公里,周邊2公里內無其它廠礦企業。于2009年開始建設,邊建設邊投產,總投資1580萬元,現有固定資產820萬元。場區分為生產區、生活區和辦公區。欄舍為半封閉式雞舍,采用磚墻建筑結構,安裝三層階梯式肉雞飼養籠具。縱向負壓通風系統,濕簾降溫,自動供水,自動清糞,人工投料、控濕、調節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人工噴霧消毒,半自動加藥系統。污水處理采用沉降池處理后排放的方式,雞糞采用加工有機肥和農牧結合的方式。病死雞采用高溫煮沸的無害化方式處理。檔案管理按照標準化示范場的要求進行建檔,并采用電腦記錄統計。生產區由2l棟雞舍組成,每棟長69.3米、寬l0.5米,建筑面積730.8平方米,單棟飼養量6800只/批。采用單棟全進全出模式,飼養品種為金陵雞,屬優質黃羽肉雞。飼養周期105天(育雛期35天在公司育雛基地飼養,距本場10公里),空舍15天,年均飼養4.0批。

3主要特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