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用字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26 13:24: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規范用字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規范用字調查報告

篇1

1.錯別字調查報告調查地點:某市場

調查目的:走在繁華而熱鬧的市場里,刺眼的錯別字隨處可見;“我行我塑”理發店,“飛頭打耳”游戲廳,“花之招展”花館,“衫青水袖”時裝店 …… 這些店門常讓人覺得十分趣味,也覺得隱隱不安。污染了祖國的語言文字,以凈化祖國的語言文字。

調查材料分析:今天,在媽媽的帶領下,我帶著筆記本到夏西市場轉了一圈,在短暫的半個小時內,竟發現了不少錯別字,我用筆記本詳細地寫下來,下面是我在市場里發現一些錯別字,有的是亂用漢字同音混淆等…。一。 亂用漢字,修摩托被寫成休么。2 多筆少畫,全面護理,。3對字不理解:修自行車寫成修單車。二。簡繁體字混用:手?、青出於藍勝于藍等等……三、電視中,常常亂用漢字,在廣告中常出現一些新名詞,默默無鼠、快人快語等等……

我建議:商家應制造正規廣告,政府要加大力度監管。讓我們共同把這些牛皮癬,一同清除。

性質,見諒。

2.錯別字調查報告調查對象:街頭招牌,廣告,作業本

調查目的:增加對漢字的了解,學會規范用字

調查原因:前幾天我們學習了綜合性學習——倉頡造字。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漢字的歷史。我們祖國的漢字文化源遠流長,漢字的發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可在生活中,我們身邊的人都不太在意漢字的規范性,都不會規范用字。于是我決定,對身邊的錯別字進行調查,開展一次“規范用字”的調查活動,以便更好的了解漢字,書寫漢字,運用漢字。

調查過程和內容:首先,我走上街頭,統計街上所看到的商店的名稱。我目不轉睛地盯著眼前的每一個招牌,生怕有一個錯別字從我眼皮子底下溜走。可找了老半天,連一個錯別字都沒有。我心里好高興呀,大家都很規范的用字,可一想我的作文就又失落起來,萬一沒有一個錯別字我可怎么寫文章呢?!

于是,我更加細致的觀察,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忽然,我眼前一亮,一個服裝店的招牌出現在我的眼前——“布依布舍 ”。估計是服裝店為了招攬生意,所以才把“不依不舍”寫成了“布衣布舍”。意思是對那里的衣服很留戀。

接著,我又發現了一個賣祖傳止咳藥的小廣告,把“刻不容緩”寫成了“咳不容緩”,意思是它配置的祖傳止咳藥很神奇,有藥到病除之效。天啊,原來錯別字真是無處不在呀。

最后,我又回到家翻了翻我的作業本。結果,又看到了許多錯別字。把“磨蹭”寫成了“磨曾”,把“鋼琴”的“琴”字多寫了一點……看著一個個寫錯的字,我心里慚愧極了,羞愧的低下了頭。

調查結論:通過這次調查,我發現錯別字大概有以下幾種。

1.同音字,形近字:如“食不果腹”誤寫為“食不裹腹”,把“感慨”寫成“感概”。

2.意思混淆:如“湊合”寫成“湊和”。

3.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規”誤為“默守成規”。原因是不知道其中的“墨”是指戰國時期的人物。

調查后建議:

1.規范用字,正確掌握漢字的含義和規范書寫。

2.宣傳漢字的規范使用,糾正身邊的錯別字。

通過這次調查,讓我對漢字的規范使用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今后,我要檢查多翻翻《新華字典》,讀一讀《說文解字》,多了解一下中國的漢字。以后一定要正確的使用漢字,盡量避免在錯別字在作業中的出現。

3.錯別字調查報告地點:XX縣城

目的:尋找街頭錯別字,并記載下來,改正。

分析:

行走在街頭,各類城市廣告、宣傳畫廊、招牌、店牌、標語牌可以看見各式各樣的錯別字,調查發現,街頭路邊上各種招牌、廣告不規范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錯別字,有的用諧音亂改成語,用繁體字等。

一些街邊店面廣告上是出現錯別字,如“新形象”寫成“新形像”,一些服裝店把“一見鐘情”寫成“衣見鐘情”、“伊拉克”寫成“衣拉客”、“三國演義”寫成“衫國演衣”、“挑三揀四”寫成“挑衫撿飾”,就更是屢見不鮮。濫用簡體字的情況還經常存在于各種手寫的告示上,有的錯別字如果不經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還真有點難以辨認呢!

調查結果:

現在,在同學們的生活中,錯別字、繁體字、簡化字少了,甚至可以說是沒有了,我覺得,這次調查對我們的生活很有幫助,希望以后能多組織這樣的活動。

篇2

【關鍵詞】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特點研究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在信息化時代中,人們對信息的依賴程度不僅越來越大,對接收、篩選和利用信息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在教育改革中,要求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綜合性學習正反映了這一時代要求。本文主要對綜合性學習的特點進行探討研究。

一、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綜合運用

語文綜合性學習自2001年《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以來,引起了各中小學校教師學生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不僅成了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也成了新課改的一大難點。如何將“大語文”的思想貫徹到我們的教學當中,首先就應該對這種創新型的語文教學形態的特點進行詳細的分析研究。“綜合性學習”,顧名思義就是要將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關鍵在于“綜合”二字。主要表現為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等。

例如開著民間風俗調查,教師首先要向學生介紹一些民風民俗民間文化(傳統的節日、傳統的服飾、傳統的娛樂活動、傳統的食物……),啟發學生對民風民俗以及民間文化藝術產生興趣。然后將調查小組進行分類,可以分為民間故事收集小組、民間服飾調查小組、民俗風情探尋小組、風土鄉情攝制小組等。在進行訪問調查時,向同學們介紹訪問的禮儀和交際技巧,以及調查計劃和調查報告的基本格式等知識。在這過程中,不但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還要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走出語文課堂,利用采訪、調查、收集資料等方式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干去進行跨學科的綜合研究,并且將收集到的材料內容進行綜合整理,撰寫好任務書,在課堂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從中學會判斷、推理、綜合等思維方式,拓展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

二、課內活動與課外活動并駕齊驅

1996年國家教委頒布《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學大綱(供試驗用)》文件,使得語文活動課以與學科課程并列的身份正式列入語文教學中。在這份大綱“課程結構”部分,將語文課程分做兩大板塊:學科類課程和活動類課程。并規定:學科類課程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語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分為必修課、限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活動類課程包括閱讀活動、寫作活動、聽說活動等,主要形式有讀書報告會、朗誦會、故事會、演講會,還可以組織語文小組、文學社團等等。這份大綱中所言及的限定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沒有實施,但語文活動課卻從此成為中學語文課程的重要形態。“活動”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語文活動課的基本形態,“活動”就是強調要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內外的討論研究,共同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學的過程中活動,豐富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能力。例如進行社會用字調查活動,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可以分為兩大部分開展:首先是校內課堂的漢字調查,教師為學生開展漢字課。一是了解漢字悠久的歷史及漢字演變歷史、漢字形體的有關知識;二是學習現行法律對使用漢字的有關規定;三是欣賞學生行楷書法作品和課本知識短文呈現的行楷字范例;四是讓部分學生就自己的所見所聞說說社會用字的情況,教師小結分析社會用字錯誤的類型,由此提出活動的主題。其次開展校外漢字調查活動。分小組分類型實地考察社會用字狀況,并對不規范用字情況進行分類與統計,填寫社會用字狀況調查記錄表。各小組將資料在組內匯集、交流、分析、整理,填好調查統計表并考慮采取適當的形式來展示。在這種良好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可以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在自主活動中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

三、平等、自由、開放的語文綜合性學習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教師成為了課堂的主導者和領導者,學生便成為了追隨者和聽從者,這種教學模式不但磨滅了學生的個性,同時也忽視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在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課堂教學應該是平等、自由、開放的。平等,就是指教師與學生的地位平等,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揮家”,教師與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應相互尊重,相互促進。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意見,允許學生自由開放的發表自己的言論,不能無視學生的存在而進行盲目性的教學。語文活動課的開放性。語文活動課的開放性表現在時間、空間、資源的開放,時間上不拘泥于課堂45分鐘,空間上不拘泥于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還要密切關注語文學習與生活的聯系,從“死語文”的課堂走向“活語文”的課堂,引領著學生走進社會、走進生活。

四、結束語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以語文學科為主并綜合了其他學科內容的學習實踐活動,是以拓寬學習空間、增強實踐機會、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應該值得大力提倡和實踐。

【參考文獻】

[1]靳彤,語文綜合性學習:理論與實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