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模式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1 05:57: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工作模式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工作模式

德育工作模式

一、素質教育時代德育特性分析

確立和構建新的德育工作模式,要基于對德育工作規律的深刻認識和對現時代德育特性的正確把握。現代德育的特性則是指有別于傳統德育特別是應試教育時代德育的顯著特點。這些特征、特性或特點,是我們在實現德育工作模式轉變過程中不能忽略的。

1.時代性。現代德育是時代精神和時展對教育內在的需求。把握時代精神的主旋律,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發展和兒童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需要,是德育時代性的鮮明體現。時代性要求我們從現時代教育的最大實際,即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出發,來設計德育的目標、內容和工作模式。

2.開放性。自身的相對封閉性造成傳統德育工作效果的脆弱,使其對來自系統外部的沖擊顯得力不從心。如學校內部關系上智育與德育長期以來形成一硬一軟的格局,重業務輕政治、重智輕德的問題始終未得到很好解決。學校德育在外部關系上的不適應性,主要表現在面對復雜、多樣、生動形象的社會影響缺乏有力積極的反饋能力。青少年易于接受新觀念,教育者慣于堅持傳統觀念,固而學生對社會行為和生活方式的評價和取向,跟教育者有一定的差距。走出封閉,向系統外開放,構建開放型的新模式,將賦予德育工作鮮活的生命力。

3.競爭性。傳統的德育在應試教育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之前,也曾創造過輝煌。那是因為計劃經濟時代,我們的德育就好比在溫室中養花。我們所倡導的觀念在社會一直占有絕對的優勢,其它什么別的觀念意識可謂不堪一擊。所以,我們所宣揚的東西在人們的心目中生長得很順利,根本不用擔心風暴的襲擊。然而,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各種觀念、思潮,包括積極有益的和消極有害的互相交織在一起,充滿了整個社會。在這種情況下開展德育,就好比在野草叢中種植鮮花,時時刻刻都在同不良觀念作斗爭,只有依靠真理的力量去戰勝它們,才能使好的觀念在學生心目中生根成長。總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來自多方面的沖擊是現實難以回避的,增強德育自身的素質,提高德育的競爭力和實效性,在各種觀念的相互激蕩角逐中,破立相輔相成,批判壞的觀念,扶植好的觀念,可以說是新時期德育工作的一個突出特征。

4.整體性。德育工作不是孤立存在和獨立運行的,社會大系統、學校母系統和德育自身系統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制約著德育的功效。學生是德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學生的思想品德現狀受到社會廣泛影響。學校德育應當從影響學生思想的社會因素和社會提供給學生思想發展的客觀條件,設計自身的目標、內容、途徑和方法。在提高學生品德素質過程中,使學生能正確辨析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和社會觀念,增強對社會的適應性。從而提高德育自身對社會環境的積極反饋作用。同時,德育作為學校教育這一母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德育目標的實現既要寄托于學校整體的教育機制的發揮,又要促進學校各項教育要求的實現,激勵學生全面接受學校教育。因此,學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加強必須充分利用學校教育的整體機制,并促進其整體機制的發揮,而不是凌駕于學校整體機制之上。脫離學校整體機制而孤立地抓德育,往往是徒勞無功的。另外,德育作為全面發展教育的一個子系統,有自身的整體性。不同階段的德育目標、內容、途徑、評價等,既自成體系,又相互聯系、相互銜接,形成德育的整體性和科學性。整體的觀點也可以說是系統的大德育觀。5.實踐性。傳統德育包括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德育也重視實踐教育,但大多停留在理論上和實驗上。實踐的領域比較窄,時間不足,對學生的覆蓋面也不大。實踐不足,造成德育的說教化和學生對正面灌輸形式的逆反心理。理論高于實際,道德認識難以向道德情感、道德行為轉化,又導致德育的空泛、實效性不強,這是我們德育工作事倍功半的又一重要原因。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精神,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以養成獨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在素質教育模式下,將給德育實踐創造更寬松的氛圍和廣闊的時空領域。發揮學生主動精神、調動學生主動積極性的實踐教育,將是新時期學校德育的又一顯著特征,也是相對于傳統德育的最為重要的方面。

查看全文

期刊編輯工作模式分析

一、期刊編輯的心理建設

2020年伊始,肆虐,疫情蔓延迅速,人們為恐慌及焦慮所困,迷茫不知所措,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層層實施,大家被嚴格限制在家中,給期刊工作帶了很大的挑戰。首先,編輯的心理和情緒需要建設和管理。編輯們在家“享受”著超長假期、被限制出門,以及遭受著鋪天蓋地的疫情信息轟炸,這期間有人緊張,有人心理不適,即使后來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仍然有人不敢出門。另外,有的編輯在家辦公條件不具備,有的還要帶娃、看娃、輔導學習等使他們焦頭爛額,也會因為病毒的傳播性和致死性方面的未知而感到焦慮和恐懼,擔心會降臨到自己或者家人的身上,對未來一段時間感到無所適從,難以放松自己[1-3]。有的編輯認為科技期刊不是單位的主營業務可以適當地延后發行。這些負面情緒均給編輯工作帶來了不利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要先解決編輯們的心理問題。1.做好自身及家人的衛生與防疫,無必要不聚集,提倡居家辦公。2.工作方式和工作環境的轉變,在一定程度會影響編輯工作情緒,通過微信群加強編輯間的溝通與交流,緩解大家的緊張和焦慮情緒。3.在后疫情時代應定期組織心理疏導培訓,以精準疏導和共性疏導相結合,使編輯們的工作情緒維持平穩狀態,以便提高工作效率。以活動促工效,結合當下疫情防控特點和編輯部的實際情況,采取多種方式的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活動形式,線上集中式視頻見面活動,線下分散式互研活動(如做一些室內娛樂活動),可以促進編輯們的凝聚力和集體向心力,提高工作契合度和工作效率[4]。

二、復合辦公模式的建立

著名出版人郝銘鑒先生曾說過,出版人既是文化生產的組織者,又是文化產品的鑒定者;既是人類智慧的傳播者,又是精神氣候的營造者。科技期刊作為科技傳播的媒介,在此時應該有責任、有擔當,出版工作不能停擺。科技編輯應守好編輯陣地,為出版發行盡責;守好編輯審查,為廣大讀者負責;守好編審流程,為工作的高效性擔責[5]。

(一)探索編輯新模式

起初由于疫情居家辦公,各種身份與編輯身份共存。然而對編輯而言,傳統的工作流程嫻熟順暢,在時間和工作配合上形成了一種定式,如果想要打破這種模式,困難重重。但面對突發事件時間緊迫,刊物須正常出版,這要求我們必須具備利用現有資源快速打造產品的能力[6-7]。在辦公室環境中,大家已經習慣了在紙質稿件上進行校核與修改,每一個步驟都借助紙質稿件的流轉傳送著工作的成果,心里的感覺是踏實的,修改的痕跡是可以追溯的。但要完全脫離紙質稿件,用一種完全不熟悉的稿件編輯方式心理接受是第一步的,然后通過邊干邊改進摸索出一套有效的網絡辦公模式。我們調整了編輯部的審稿、編輯工作流程,編輯人員積極開展線上編輯審讀和校對工作,做到不見面、不接觸,溝通用微信,稿件線上流轉,完全實現無紙化辦公。

查看全文

中職德育工作模式分析

一、確定德育工作核心,更新德育工作模式

學校德育工作的核心是“愛”,方法也是“愛”。學校深知培養幼兒教師責任重大,因此,學校緊緊圍繞“合格幼兒教師的‘德’要社會認可;‘愛’要孩子認可;‘能’要家長認可”的教育目標培養幼兒教師。中職學生基礎薄弱,但可塑性大、樂于接受新事物,熱衷集體活動,發展空間大。因此,學校結合學生的特點,以“愛”為基礎,制定了“尊重個性、關愛生活、挖掘閃光點、因材施教”的德育工作模式,把立德樹人與學生的潛能挖掘、職業成長、個性發展結合起來,使德育工作以“愛”為突破口,深入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自我發現、自我改變、自我成長。

二、更新德育工作理念,提升育人質量

近年來,學校德育工作有了新突破,學校針對學生流失率高和思想道德滑坡等問題,制定并實施了《班級控掇保學獎懲制度》《學生德育工作評價方案》。過去,班主任管理班級時,對待后進生的態度并不積極,如今學校要求班主任轉變觀念,樹立“為一切學生健康成長服務”的管理理念。為提升學校德育隊伍管理水平,學校除組織教師參加各級教育機構組織的相關培訓外,每學期利用假期組織優秀班主任到教育先進省市參加德育培訓,有效地促進了學校德育管理綜合水平的提高。

三、以愛育人,以情感人

學校在加強德育工作管理隊伍建設、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時,更注重營造“愛、善、美、真”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學校、教師對他們的關愛,體會到同學之間純真、友善的情誼和家一般的溫暖。學校黨委成立的“愛心幫扶”制度搭建了教師關愛學生的橋梁,學校領導、黨員、班主任、專業課教師都積極加入愛心幫扶隊伍,通過“結對幫扶”與近百名學生結成對子,對他們進行實時思想引領、學習指導、生活幫助。愛與責任是師德的靈魂,是師德的核心,學校以愛育人,以情感人,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學生從被關心、被關愛、被溫暖中,逐步學會了關心別人、關愛別人、溫暖別人,滿懷熱情地參與到學校各種教學活動中去,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如今,我校學生招進來、留得住,并能認真完成學業,順利走上工作崗位。

查看全文

醫院藥學工作模式的轉變

隨著衛生事業的發展及人們對健康需求的變化,現有的醫院藥學工作難以滿足實際需要,包括藥物不良反應和藥源性疾病發生率居高不下、藥物浪費、藥物治療質量下降、醫保費用上漲、患者用藥負擔沉重等問題特別突出[1-5]。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對現有的醫院藥學工作模式進行轉變,使其在醫療服務過程中起到應有的重要作用,從根本上改變現實情況下出現的嚴重問題,切實保障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

1現階段醫院涉及藥物方面的主要問題

1.1大處方、貴處方、無指征用藥問題[6]

現階段藥物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大處方、貴處方、無指征用藥問題非常嚴峻,嚴重降低藥物應用質量和應用安全,其主要由主客觀因素造成,這些問題亟須得到解決。1.1.1主觀因素由于現階段醫療體制運行過程中對醫務人員,特別是對藥物應用的主導者———臨床醫師的補償機制不到位,個別臨床醫師出現開大處方,開價格昂貴的藥物,甚至無指征濫用藥物的現象,這些現象直接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威脅,同時使醫療質量下降,加重患者經濟負擔乃至破壞醫保政策。

1.1.2客觀因素

由于我國臨床醫師隊伍相對缺乏,工作量繁重,沒有足夠的精力去認真研究藥物應用質量和應用安全方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臨床醫師對藥物應用的藥效學和動力學知識缺陷導致其難以認識到藥物應用過程中的深層次問題[7]。

查看全文

師范生德育工作模式探析

【摘要】以“課程思政”理念引領高校師范生德育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創新發展的重大舉措。“課程思政”視域下師范生德育工作還面臨著德育目標不夠明確、德育實踐缺乏價值引領、德育模式亟待重建等困境,需要遵循統一主動性與自覺性、兼顧多元化與層次性、融合傳統性與時代性、統籌社會性與實踐性等基本原則,建構一個包含通識教育、大學文化、社會實踐等方面的師范生德育模式,形成協同育人效應。

【關鍵詞】課程思政;師范生德育;困境與原則;模式構建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全課程育人視角下對師范生德育工作進行研究使得研究內容與對象更具針對性,研究方法更為科學性和具體性,研究成果更具說服力,將大大豐富我國現有德育理論的成果。

一、“課程思政”視域下師范生德育工作面臨的困境

(一)德育目標仍不夠明確。師范生德育工作要解決的是“培養什么樣的教師、如何培養教師以及為誰培養教師”這個根本問題。現有思想政治課在教育模式上過于寬泛,缺乏針對性,導致了師范生德育力量弱,“兩張皮”問題突出。在教育目標上搖擺于專業化和廣博化之間、優良的師德傳統和當代師德觀念之間、高尚師德和實用主義之間,難以找到適合的契入點和突破口,從而導致師范生師德養成教育目標的不清晰和泛化,難以很好地回答“培養什么樣的教師、如何培養教師以及為誰培養教師”這個根本問題。因此,師范生德育工作需要組織力量、搭建平臺,明確師范生德育工作的德育目標。(二)德育實踐缺乏價值引領。文化多元化、價值多元化給師范生帶來了思想觀念的嬗變、理想信念的動搖、道德水準的滑坡等諸多負面影響。一方面,文化傳統和社會制度建構下的教師形象,已經被推向“圣人化”和“殿堂化”;另一方面,教師教育和社會需求推動下的教師培養,已經將實踐技能、技術運用和績效考核作為新的價值訴求,更多聚焦于教學能力和教學技能的獲得。教師正在集體卸掉“道德重負”,日漸退化為“職業飯碗”。當全社會都在提倡以德治國和公民道德規范,教師的道德教育標準遠遠超越了普通群眾的要求,在此種情境下,師德領域中存在的矛盾似乎已成為不解之題。(三)德育模式亟待重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價值觀念的變化,師范生德育工作也面臨著更為復雜的問題和挑戰。新時代師范生德育工作應當適應新形勢與新變化,建立新的德育模式。“課程思政”理念下的課程育人,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和優秀的道德傳統之中,具有重要的德育價值,為高校師范生師德養成教育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方向。如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和公民個人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有利于糾正當前高校師范生師德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教學技能輕師德培養的不良傾向,促進師范生的合格培養和全面發展。

二、“課程思政”視域下師范生德育工作的實施路徑

查看全文

思政工作模式與內容的關系

我們正處在一個充滿變革的時代,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尤其是當前,隨著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員工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更加多樣化、復雜化,這既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新的課題,也為思想工作者開拓思維、大膽創新提供了一個大空間、大舞臺。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正確處理好思想政治工作形式與內容的關系。

一、形式與內容要統一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要與時俱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載體如果不能成為廣大干部、員工所接受的形式,內容再好,也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應盡可能地利用廣大職工喜聞樂見的新形式,可以通過形式自由的座談會、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和多方面、多層次的教育培訓等形式,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搞得活一點、樂一點、輕松一點。如文化廣場活動、廉潔文化小品大賽、慶“七一”歌曲大賽等,讓員工在活動中接受教育與啟迪,寓教于樂。另外,不僅可以利用櫥窗、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還可以利用現在先進的科技手段開展工作,比如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展、廉潔文化成果展、技術人才風采展等,以現真技術加傳統宣傳展板的形式,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輕松地觀看、欣賞中強化員工知黨、愛黨、愛企業、愛崗位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少單位把思想政治工作搬上局域網甚至互聯網,有的單位定期巡回播放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聲像資料和宣傳資料。這些做法和措施,使思想教育的形式較好地順應了員工的信息獲取方式與習慣,這樣不僅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多樣,而且生動活潑,有聲有色,員工群眾也能踴躍參加,樂于接受。

二、形式要服務于內容

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企業結合實際,創造了許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給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使員工受到教益和啟迪。但同時也有個別企業存在追求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的創新,不顧內容需要,片面追求形式,在形式上搞花樣翻新的傾向。表面上轟轟烈烈,卻沒有什么實質內容,這種形式主義的東西是很有害的。比如,有的單位開展群眾性談心月活動,有計劃,有方案,但缺少操作性,不宜抓落實,結果只能是雷聲大、雨點小。有的單位在青年員工中搞人生觀教育,教育時間僅安排7天,卻組織開展了“十個活動”,一臺節目、一場演講、一次知識競賽等。可以設想,那么多活動,肯定會分散活動參與者的注意力和參與力,反而沖淡了教育的主題。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現實生活中的人千姿百態,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對待,不能指望大而化之的幾項活動就能達到解決所有人思想問題的效果。我們謀劃思想政治工作,在做好大眾宣傳的同時,更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解決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人的思想問題上。要深入到職工群眾中,體察民情,了解民意,捕獲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信號,準確把握群眾的思想脈搏,針對一個時期、一個單位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影響群眾工作和生活的難點問題,通過一人一事,反復細致地做思想工作,把事實講清,把道理講明,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凝聚人心,這樣,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真正落到實處。

三、形式與內容要和諧

查看全文

德育工作強化管理模式

一、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形成管理工作新格局

學校德育工作要實現整體優化,就必須打破傳統觀念,形成管理工作的新格局。理論和實踐告訴我們,學校管理工作僅靠幾名領導干部是不行的,必須調動全體師生和社會各界同仁的積極性,讓各級各類人員都來參與學校的德育管理。領導一班人是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組織者,是搞好德育管理的關鍵。為了提高管理效能,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領導自身素質的提高,領導要帶頭學習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德育工作的有關文件,學習德育管理的有關理論,領會精神,掌握實質。教師,是學校德育管理的主要力量,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心理管理、目標管理、質量管理。管理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師的勞動是一項復雜的創造性勞動,管理者必須注意激發其內部因素,發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德育管理工作中,我們要重視教師的心理需求、精神需求,在政治、生活、工作等方面關心他們,理解他們。學校要定期組織要求進步的同志和骨干教師參加政治學習,進行專題輔導講座,并經常同他們促膝談心。對有困難的教師,學校千方百計地幫助他們。有病需要到外地治療的教師,學校要積極幫助聯系醫院,派人護理,并從經濟上給予協助。這樣的事,教師會看在眼里,暖在心中,才會增強凝聚力。還要采取精神激勵、集體輿論等方法,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領導恰如其分的鼓勵,哪怕是短短幾句話,也會激發起教師極大的工作熱情,也會在教師中產生不可低估的心理作用。通過組織教師學習校內外先進人物事跡,開展經驗交流專題討論、主題演講等活動,采取及時表揚這一措施,來增強教師的榮譽感,促進學校的正確輿論和良好校風的形成,強化教師集體建設。為了加強科學管理,建立了對教師的工作量、出勤、工作成績諸方面的考核制度,在開展“四師”建設的同時,開展了校內的“六佳”教師典型,進一步增強了教師的責任感、使命感;為發揮全體教師在學校德育管理中的作用,建立了以黨支部為核心,有校長、工會主席、教研組長、班主任、骨干教師參加的德育領導組織;圍繞學校德育工作的總體目標,結合各自的工作特點,制訂了具體的責任目標;德育領導組定期指導、檢查、評估,調動了全體教師參與德育管理的積極性,保證學校德育管理總體目標的實現。學生是學校德育管理的主要對象,學生的管理作用不可忽視,離開了學生自我管理,就達不到管理目的。因此,我們要從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入手,注意發揮共青團組織的作用,放手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針對獨生子女任性、懶惰等特點,開展“六個一”評比競賽活動,即“:讀一本好書,寫一篇心得、唱一首好歌、節約一分錢、做一件好事、克服一個困難”。社會、家庭是學校德育管理的參與者。作為學校德育,既要對學校德育內部系統穩定性的客觀可控作用加以研究,又要對其外部層次開放性的系統調節作用深入探討,促使德育外部調節作用和內部可控作用協調一致,形成合力。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動態管理與靜態管理相結合,提高管理效能

學校管理工作要按一定的程序進行。我校在德育管理過程中,抓住計劃、實施、檢查、總結四個基本環節,實行階段把關,動態管理和靜態管理相結合保證了德育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計劃是管理過程的第一個環節,也是搞好管理工作的前提。學校既有三年德育工作長遠規劃,又有每年每學期的德育工作計劃,并且還有每周每日的工作要點及安排。既有整體計劃,又有德育系列教育的專題計劃。學校在制訂全校德育計劃時(包括專題計劃),首先要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充分聽取各方人員的意見,在對全體德育情況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制訂出切實可行,具有激勵作用的工作方案,然后交全體教職工討論、修改。我認為,只有計劃被全體教職工接受的時候,才能付諸實施。德育總計劃確定后,各層次人員都根據總計劃提出的任務確定自己的計劃,計劃確定后,最重要的是要落實。平時,德育領導組經常抽查各項計劃落實情況進行認真考評、總結、記入檔案,并按有關規定給予獎罰。在加強動態管理的同時,學校還要重視德育靜態管理。要修訂完善德育管理規章制度、德育工作條例、優秀班主任評比條件、職業道德達標記分卡等。制度的建立,能保證全體師生員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保證管理工作依章進行,才能避免德育工作的隨意性、盲目性。在制度落實方面,要從“嚴”入手,在“細”上下功夫。凡制訂的規章制度,就要堅決執行,絕不含糊。在管理工作中,要特別重視檔案卡片的建立和使用,應設立檔案盒、學生思想品德記分冊、教師德育工作記分卡片。只有強化管理,才能探求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才能推動學校的全面工作,不斷創新和發展,才能使德育工作務真求實。

作者:張春南工作單位:吉林省大安市職業教育中心

查看全文

互聯網+工會工作模式探索

【摘要】信息時代下,工會工作和互聯網進行結合,是工會的必然發展趨勢。基于此,工會干部要對“互聯網+”理念有透徹的分析,并且結合當前的形勢,切實的思考如何創新工會工作模式。對此,本文首先對“互聯網+工會”工作模式進行了闡述,然后結合實際情況,對其工作模式改革進行了相應闡述。

【關鍵詞】互聯網+;工會;創新

“互聯網+”是我國的發展戰略,工會要結合互聯網,建立起互聯互通的工作機制,將億萬工會職工連接到一起,利用互聯網為工會員工構建起線上線下于一體的服務平臺,中國工會在“互聯網時代”下的發展重點就在于此。

一、“互聯網+工會”概述

“互聯網+”是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以及經濟形態的不斷演變,社會各行各業和互聯網進行了有機結合,這一舉措為社會各個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以及新的發展渠道。而“互聯網+工會”,就是利用各項互聯網技術,為工會的各項工作創造新的發展渠道[1]。互聯網和工會業務工作的相互結合,為工會創造出了新的發展契機,同時也為工會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調整。在工會逐步發展的過程中,互聯網信息技術能夠讓工會實現無紙化辦公,同時實現檔案資料的數據化,結合“大數據”技術,工會的決策、發展能夠獲得更為可靠的參考資料。

二、“互聯網+工會”工作模式探尋

查看全文

企業員工幸福工作管理模式

[摘要]員工幸福工作因近年來國際社會對“國民幸福指數”的關注而備受重視。通過介紹歐美國家中企業員工幸福工作的管理模式主要類別和內容,對歐美國家中企業員工幸福工作的管理模式進行了評論,總結我國企業要推行員工幸福工作的管理模式,必須充分借鑒國外員工幸福感培育理念,并據此進行優化整合。

[關鍵詞]員工幸福工作;歐美國家;管理模式

近年來,隨著多國政府大力倡導提高公民幸福感,“員工幸福工作”成為企業管理領域的新課題。現有的研究證明,擁有工作幸福感的員工會在工作中保持高度愉悅和良好的積極性(Xanthopoulou等,2012)[1]。員工的幸福感如何是組織成功的關鍵因素(Page與Vella-Brodrick,2009)[2];員工的工作績效、組織承諾、工作滿意度等指標與員工幸福感的高度相關,工效設計等措施可以使員工的績效與幸福感提高(例如Krista等,2005)[3]。瑞士學者OliverHa咬mmig2007年調查5877名企業員工后發現,社會支持對于員工的工作幸福感是非常重要的[4]。歐美國家企業推行的員工幸福工作項目相對比較成熟,例如“幸福與健康計劃”、“情感與心理幸福計劃”、“戰略幸福計劃”等,對我國的企事業及學術界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一、當前歐美國家企業員工幸福工作管理模式的主要類別

當前歐美國家企業員工幸福工作管理模式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是實施政府推行的公民幸福計劃。美國、比利時、芬蘭、德國法律里有相關條文,美國、比利時、芬蘭、德國、加拿大、愛爾蘭等在國家層面上貫徹落實。也有各級政府層層制定政策的。以英國為例,四大行政區和下屬各個郡均有公民幸福計劃。美國的許多州也制定了公民幸福計劃。歐盟成員國早在2005年召開過心理健康會議,研究化解威脅歐洲人幸福感的主導問題———心理疾病,并制定10年的行動計劃。第二類是企業獨立推行的員工幸福計劃或項目。一些著名的大公司都有員工幸福計劃和專業工作團隊。蓋洛普公司等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詢公司也推出了員工幸福工作項目。

二、歐美國家員工幸福工作管理模式的內容

查看全文

高校工會工作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高校工會工作管理應當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順應信息化潮流,利用互聯網模式對管理方式進行改革創新,實現高校工會工作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與提高,保障工會工作的科學與合理。本文對“互聯網+”時代高校工會的管理模式進行探討,以期促進信息化時代背景之下高校工會工作管理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

關鍵詞:互聯網+;信息化;創新改革;高校工會;管理模式

高校工會在高等院校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完善而又合理的工作管理模式可助力于院校創建和諧校園,優化學校學習、生活氛圍,構建積極向上、欣欣向榮的院校特色,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心理健康的培養與疏導。高校工會管理在當今信息化時代能夠借助互聯網手段得到良好的發展,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與挑戰,探索工會管理工作模式對教育深化改革也有積極意義。

一、高校工會管理現狀及問題

信息化高速發展新階段的到來促進了高校工會管理信息化的蓬勃發展,同時工會管理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高校規模也不斷擴大。各高校為了順應教育的改革,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也對各自院校的工會管理方案做出了相應的調整與變化,這意味著對教育工會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就目前來說,傳統的工會管理模式所存在的弊端阻礙了高校工會管理的高速建設與發展,高校工會管理還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1]。

(一)工會管理人員信息化素養不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