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8 08:41:1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新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市區創建高新區意見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搶抓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帶來的歷史機遇和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實施的新形勢,適應國家鼓勵自主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要求,充分發揮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以下簡稱高新區)的引領、示范和支撐作用,加快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特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促進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的重要性
(一)促進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是我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客觀要求。當前正處于重要的戰略轉型期。面對國內外宏觀政策環境的深刻變化,我市既面臨著加快發展的良好機遇,又存在著產業結構、區域經濟、城鄉發展三大失衡和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問題突出、市場發育滯后、勞動力素質低下三大瓶頸制約。促進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其根本目的是要以高新區為引領,切實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實踐,努力將經濟發展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二)促進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是我市從整體上加快高新區轉型升級、提升綜合競爭力的必然選擇。高新區在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高新區的轉型升級事關能否提升綜合競爭力,事關能否走在全國、全省又好又快發展的前列。促進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其根本目的是要發揮高新區的引領、輻射和帶動作用,切實把建設創新型特色科技園區作為各級各類園區的重要發展方向,著力促進各類園區發展路徑的戰略性、根本性轉變,推動各類園區轉型升級,努力實現以創新驅動發展、以創新引領發展,不斷提升綜合競爭能力,進一步增強高新區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三)促進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是我市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重要舉措。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已成為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出臺了《關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決定》、《關于加強科技工作發揮支撐作用推進實施科教引領創新轉型戰略的決定》,編制了《大科教體系建設規劃綱要》并制定了實施方案,提出經過10—15年的努力,使我市成為具有強大創新動力和雄厚創新實力的城市,成為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城市,成為在某些關鍵技術、核心領域、戰略產業上具有領先優勢的城市。促進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其根本目的是要充分發揮高新區已形成的科技、產業和人才優勢,在區域創新體系、人力資源開發、國際國內科技合作等事關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重點領域作出新的探索,以推動我市科技創新工作的深入開展,如期實現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設創新型城市的目標。
二、促進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當代高新區商貿發展的啟發
本文作者:張冕工作單位:湖北經濟學院工商管理學院
1、國際高新區的發展歷史世界上第一個高新區是1951年誕生在美國的斯坦福研究園,因而國外的高新區起步早,發展歷史長,發展速度快。國外高新區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二個階段:(l)起步階段。這一階段是從1951年斯坦福研究園的興建到20世紀80年代。世界高新區的建設處于起步階段,且發展緩慢。1951年美國在加利福尼亞州興建的斯坦福研究園(StanfordResearchPark)占地僅有50英畝規模,開創了世界高新區的先河。與斯坦福研究園同時起步的是波士頓地區128號高速公路地區,但當時128號公路地區只是自發集聚了幾百家高新技術公司,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高新區。1959年,美國又興建了占地30多平方公里的北卡羅來納三角研究園。在這一階段,世界上其他地區的高新區還包括:1970年英國劍橋大學的圣三學院建立的劍橋科學園;法國于1969年開始籌建的索菲亞安蒂波利斯科學城;日本于1963年建立的筑波科學城等。應該說,在這一階段,世界范圍的高新區都處于起步階段,且數量很少,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世界上僅有20多個高新區,興建的高新區都位于西方發達國家,且絕大多數集中在美國。(2)高速發展階段。這一階段是從20世紀80年代到現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國經濟嚴重衰退,但是高新區卻獲得了以技術為導向的經濟增長,再加上世界新技術革命引發的世界性的產業結構調整,世界范圍內興起了創建發展高新區的熱潮。在美國,斯坦福研究園發展成了居于全美乃至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前沿的“硅谷”,128號公路地區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計算機基地之一。與此同時,美國其他各州又興建了大量的高新區。到1992年,美國高新區已遍及80個州中的42個州,總數達358個。在歐洲,英國又興建了蘇格蘭硅谷;法國建立了以生物技術為主的布列塔工業園,以航空航天技術為主的圖盧茲科學園;德國建立了西柏林科學園區、亞深技術中心、布倫瑞克科學園區。在亞洲,這個時期高新區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亞洲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紛紛行動起來,興建各種類型的高新區,如韓國的大德科學城,大田科學工業園區,光中技術城,新加坡的肯特崗科技園,印度尼西亞的瑟蓬科學城,印度的班加羅爾科學城,古爾風科學城,泰國和菲律賓等國的科學工業園。迄今為止,世界各地的高新區己經達到1000個,這些形態各異的高新區有力地推動了各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在目前的世界各地的科技園中,綜合其發達程度、發展速度、影響力大小、對我國高新區的借鑒作用等多方面的考慮,本報告將著重分析美國硅谷、印度班加羅爾軟件園、臺灣新竹科學園的發展狀況,并由這三家高科技園區的發展狀況分析高科技園區的特點,并以此為基礎對于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商貿流通規劃給出建議。2、美國硅谷的發展歷程與現狀硅谷(SiliConvalley)位于美國加里弗尼亞州,它是一個從舊金LlJ的PaloAlto向南到SaintJose長約48公里,從Cupertino到Fremom寬約14公里的狹長地帶,原名叫圣克拉拉谷(TheSantaClaravalley)。1938年williamHewlett和DavidPaCkard用538美元在租來的汽車房里成立惠普公司開始了他們自己的創業,也開始了硅谷歷史的書寫。此后,在特曼教授的鼓勵、支持和推動下,一部分技術性公司隨同惠普公司一起發展起來,為硅谷作為新興電子產業基地打下了基礎。二次大戰臨近結束的時候,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要盡快把國防技術轉為民用技術,把軍事研究中得到的信息、技術和經驗用于和平建設。特曼教授再度回到斯坦福大學,并提出把斯坦福周圍建成“科技人才區”,強化大學在科技產業發展中的角色。為了實現特曼計劃,斯坦福大學首先建立了斯坦福大學研究所(SRI,StanfordResearCh工nstitute),從事與國防相關的研究并幫助西海岸公司的發展;之后,斯坦福大學實施“名譽合作項目”向當地的公司開放課堂;到了1951年,斯坦福工業園(TheStanford工ndustrialPark)的建立,進一步將大學教育和研究與產業發展聯系起來。50年代中期,仙童(FairChild)半導體公司在硅谷成立,它發展之快,繁殖和派生出新公司的能力是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具備的。到了70年代,由于不能夠繼續從美國的國防市場中獲得動力,風險投資和風險資本家在硅谷的活動達到了高潮。可以說,是風險投資幫助了硅谷微電子企業實現了技術轉移和市場轉移,并促成了硅谷形成集成電路的企業集群。但是,由于1969年美國政府制定了稅收改革法,連續調高資本增益稅,美國的風險投資市場隨即蕭條下來,硅谷的發展也逐漸緩慢下來。不過,這種發展靠的是新技術以及這些技術創新所打開的新市場而取得的,1976年SteveWozniak和SteveJobS在汽車房里創立蘋果公司就是這樣的例子。為了促進本國的經濟,1978年美國政府重新制定了新的稅收政策,決定將增益稅從49.8%降到28%,基本上回到了60年代的水平,風險資本隨即活躍起來,硅谷的發展也進入了超大規模的時代。隨著日本打進并控制半導體存儲器市場,硅谷于80年代下半期進入了歷史上最糟糕的經濟衰退,但是,到了90年代初期,隨著咨訊網絡革命的爆發,硅谷迅速從衰退中走了出來,硅谷不僅成為一個復雜的、專「1生產與計算機有關產品的基地,而且成為計算機網絡這一新行業的領頭羊,它重新占據著世界經濟和科技的中心。今天,硅谷己經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的聚集地,風險投資家的樂園,世界高科技的人才中心,以及新經濟和新財富的谷地。ZOn年,硅谷人均GDP達到94000美元,居全美第一。硅谷的GDP占美國總GDP的50/0,而人口不到全國的1%。3、印度班加羅爾軟件園的發展歷程與現狀1991年,印度政府信息技術部為了促進計算機軟件工業的出口,在各主要城市逐步設立了巧個軟件技術園區,其中班加羅爾是投資的熱點之一,班加羅爾是印度軟件技術園區和軟件業的代表。早在80年代初,班加羅爾設立了少數幾家咨詢公司,初露鋒芒,1984年,美國得克薩斯州儀器公司率先打入班加羅爾,在那里設立了軟件開發公司,開展離岸開發業務。80年代后期,國際衛星通信的普及,使得西方公司普遍青睞印度龐大而廉價的人才‘市場,紛紛采用異地雇用印度人才開發應用軟件的生產模式,因特網的出現加速了這一進程。1991年,印度政府在班加羅爾和美國之間架設了印度第一座衛星通訊設備。90年代中期以來,涓涓細流變成了洶涌大潮,一些重要的高科技公司和跨國公司由孟買移至班加羅爾,HP、Digital、工MB、Motorola等大跨國公司入駐班加羅爾,班加羅爾由此而確立了亞洲軟件業都城的地位。1999年印度《IT行動計劃》,提出成為世界IT超級大國的目標,從各項政策與制度上保障軟件產業的優先發展,其中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高度鼓勵合作,尤其是與全球知名企業或軟件強國合作,如班加羅爾分別與美、中、日、以色列等國簽署大量合作開發計劃,班加羅爾最著名的軟件企業工nfosyS則與微軟、IBM、工ntel等企業建立多個合作項目,共圖發展。班加羅爾還匯集了一批大型科研機構,擁有印度工學院等7所知名大學,幾百所高等專科學校和高等職業學校。如今,在印度班加羅爾創立的高科技企業達到4500家,其中1000多家有外資參與;目前全世界大約有75家資質為五等(即最高資質)的軟件研發企業,其中有45個在印度,而這其中又有將近30個在班加羅爾;班加羅爾擁有近H萬IT外包員工,還有約n萬人在為美國、歐洲、日本、中國的企業編寫程序、進行計算機維護、金融服務以及其他重要的地區或國際性工作。班加羅爾地區已發展成為印度軟件之都,被稱為印度硅谷。ZOn年,班加羅爾地區IT業創造的產值已達280億美元,并預計今年還將有300k左右的增長。4、臺灣新竹科學院的發展歷程與現狀在八十年代前,臺灣經濟經歷了30年的發展,走過了一條由農業到工業,由輕工業到重化工業,由勞動密集型到資金密集型的道路,特別是通過進口林代工業和出口導向工業的發展階段,臺灣以其廉價的勞動力優勢,先期發展了輕工、紡織和家用電器等輕型工業,其后則推行以石化、鋼鐵兩大系列產業為主的重化工業,經濟獲得高速發展,一些日用產品如雨傘、鞋類、箱包、自行車等奪得世界銷售量第一位的輝煌業績,使臺灣在國際經濟上爭得一席之地,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但進入八十年代后,經濟發展條件發生了一系列變化:世界發生能源危機、臺灣資源短缺、島內市場基本飽和、勞動力工資不斷上漲等,尤其是主要外貿國美國宣布取消對臺優惠政策,并采取種種措施限制臺灣產品進入美國市場,臺灣經濟發展面臨了新的挑戰。因此尋找少用能源、少用原料、少用勞動力而向世界推銷相比之下還算廉價的腦力產品成為臺灣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選擇。加強研究開發以及吸引海外學人回島發展高科技產業,著手加速產業由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轉換,己成為臺灣經濟保持繁榮之路。為使臺灣經濟向現代化邁進,經過各方面因素權衡,將新竹建設為“臺灣硅谷”,集中發展電子、資訊等高科技產業,以推動臺灣產業結構升級換代。當局頒布了((科學工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并于1980年12月正式決定建立新竹科學工業園。以引進高科技產業,生產高科技產品為目標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其產業都是國外先進的高新技術的延伸,集成電路、電腦及周邊、通訊、光電、精密儀器及生物工程等六大產業,構成園區的“明星產業”,不但成為帶動全臺灣整體高科技產業的主力,也成為臺灣產業打入國際市場的主力。集成電路產業是園區的主導產業,其產值和從業人員都占一半左右。其發展速度也極快,年增產率多年保持在50%以上。新生產的集成電路產品在全球占有相當份額,僅次于美、日、韓等國,成為世界第四大生產基地。目前已投入“深次微米”開發計劃,國際上最先進的0.18微米的微影、蝕刻等技術正在研發中,計劃完成后,臺灣半導體產業在國際上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電腦及周邊產業是園區另一主導產業,其產品在臺灣占有極大比重,終端機、桌上型電腦、影像掃描器、可攜式電腦及網絡卡等均占40%至50%以上。在世界排名上位居前列,終端機、影像掃描器和網絡卡占有率分別達70%、64%和38%。在大陸聞名遐爾的宏基電腦公司,是園區一重要企業,其品牌在美國占有率排名前10位,成為全球第六大個人電腦公司。臺灣電子計算機產值能躋居世界第七位,是與科學工業園的發展密不可分的。光電和通訊等產業也以極快的速度發展,預計將成為臺灣高科技產業下一波的主力產業。
從國際高新區的發展歷程,特別是美國硅谷、印度班加羅爾軟件園、臺灣新竹科學園的發展狀況,可以得出以下幾方面對高新區內商貿流通規劃的啟示,包括:(l)對居民與員工的共同關注;(2)為創業青年提供良好的商貿輔助設施;(3)國際化的視角。1、對居民與員工的共同關注從國際各主要高新區的發展和現狀中都可以看到,高新區內的人員構成會隨著高新區的成熟而出現原有居民的數量比例不斷降低,高新區內企業員工的數量比例不斷增加的現象,因此,從長遠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在高新區內進行的商貿流通設施的規劃與建設應把關注重點和受益對象從區內原有居民慢慢轉變為居民與員工的共同關注。對于在高新區內的企業員工,也會出現與傳統工業區內的員工不同的特征,即工作與家庭界限的模糊性。工作與家庭生活在表面上的二分和內在的互斥一直都是傳統工業社會尤其是工業區的一個重要特征。然而,國際各高新區的發展現狀表明,過去那種把工作和家庭區分為兩個性質不同的文化領域的觀點不總是正確的。實際上,在高科技工業園內,工作和家庭的邊界是模糊不清的,以致于想證明什么是工作、什么是家庭都很困難。例如,硅谷文化研究小組發現很多硅谷內高技術公司中的工作人員會在工作的過程中利用公司里的電腦,在網上為朋友購買禮物或者購買家庭用品;另外也發現有不少員工在工作時間通過自己的私人便攜電腦通過進人到學校圖書館完成學位或技能進修。這樣的發現不僅揭示了家庭文化和工作文化之間界限的模糊不清,更使我們看到一個普通人每天在把工作和家庭結合在一起時所顯現出的創造力。按照這樣的思路,工作和家庭的關系在高新區內得到了協調和綜合。一方面,高新區內企業員工的工作過程對于其家庭的影響慢慢從消極轉為積極。在傳統工業社會,人們從工作中獲得報酬以維持家庭開銷,但同時工作者在工作中的異化也必然導致家庭的異化,因此可視工作為家庭生活所不可避免的威脅。在傳統工業社會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中,如果夫妻雙方都就職的話,他們每天的生活可以典型地描述為在工作和家庭的需要之間“走平衡木”。走平衡木的比喻認為工作上遇到的障礙和家庭障礙處于蹺蹺板相互對立的兩端這個比喻的實踐含義是它使我們認為家庭是對遭到破壞的情況進行修復的努力,特別是由于工作的侵擾而造成的破壞。當我們聯想到走平衡木的人突然失去平衡狀態時的情境,這個比喻就顯得很恰當。毫無疑問,這個比喻所隱含的是工作對家庭的影響是以消極為主的預設,以及封閉的靜態平衡最優化觀念,而非工作與家庭的關系應該是激發創造力的開放關系。然而,硅谷文化小組的研究成果表明,隨著高新區內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信息化的基礎設施無論在企業內還是家庭內都越來越高,MZM(MachinetoMachine,機器到機器)的出現更使得員工可以在企業內控制家庭中的各種設施,高科技園區內的個人在工作與生活中的界限變的越來越模糊,高科技園區中工作對家庭的影響正從消極轉向積極。而另一方面,在高科技園區內,家庭已經不僅僅是工作壓力和緊張的庇護所,還可以被視為一個多種用途的發動機。很多工作完全可以在工作場所之外進行,即使工作本身被鎖在公文包或者便攜電腦里,在家庭生活中仍然充滿關于工作中的困難解決以及社交關系的討論。按照上述分析,既然高新區內工作與家庭的界限會朝著不斷模糊化的方向發展,主要為工作服務的產業規劃和主要為家庭服務的流通規劃也應該不斷融合。一方面,在進行商貿流通規劃的過程中不應該僅僅把高新區看做一個工作的場所,而要同時關注員工的工作需求和家庭中方方面面的流通相關的需求,在二者的同時滿足下實現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家庭舒適程度的共同提高;另一方面,高新區內的員工主要由青年的知識型員工組成,這類人群的心理特征、行為特征、消費習慣等會與高新區內原有居住人員有較大的差異,按照國際各高新區內原有居住人也有比例不斷下降、企業員工數量比例不斷上升的經驗,就應該在高新區的商貿流通規劃中同時考慮員工和原有居民的不同需求特征,爭取實現二者的共同滿足,甚至更偏向于滿足區內企業員工的商貿流通需求。2、為創業青年提供良好的商貿輔助設施從國際各個成功的高新區的發展歷程來看,大學,特別是著名大學在其中起到的推動作用是功不可沒的。美國《商業周刊》曾經指出:“今日硅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聚集學術精英、科技天才一、無限想象力及資金四射的科技殿堂,造就它的溫床—斯坦福大學功不可滅。”斯坦福大學為硅谷培養了大批一流的創業人才,如工程師、律師、銀行家、風險資本家和資產上億美元的企業家。而且斯坦福大學不斷派生出新公司,如太陽、英特爾、惠普、蘋果、硅圖、思科、雅虎……等等,恐怕沒有人能清楚地知道,斯坦福大學究竟派生出了多少公司。由斯坦福大學的教授和學生創辦的高技術公司成百上千,創造了硅谷65%的產值和約25萬個工作崗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也為硅谷的成功起到了巨大作用,其科學精英們造就了許多科技新趨勢,其中包括關鍵性資料庫的發明、目前廣為人知的Unix系統以及微處理器運算效能提升的精簡運算指令集架構等,也培育出了包括英特爾的創始人GordonMoore在內的一大批硅谷精英。與硅谷中高校的推動作用相仿,印度工學院對于印度班加羅爾軟件園,國立清華大學對于臺灣新竹科學園,劍橋大學對于英國劍橋科技園都產生了類似的推動作用。各大高新區在與高新區內高校相互促進的同時,大多數還形成了鼓勵創業的文化氛圍。美國學者安納利•薩克森寧在《地區優勢:硅谷和128公路地區的文化與競爭》一書中指出,盡管128公路與硅谷開發相似的技術,又在同一市場上活動,但結果卻是前者蒸蒸日上,后者逐漸走向衰落,發生這種差異的一個根本原因在于它們的文化背景迥然不同。硅谷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園,其文化的主要特征是:鼓勵冒險、善待失敗、緊密合作。不管是新入區的創業者,還是區域內的老員工,都努力地創辦新公司,甘冒創業失敗之風險,而不滿足于在大公司一步一步地發展;在世界許多地方,技術或決策上的失誤是一種恥辱,會斷送人的前程,而在硅谷,對于失敗卻極為寬容,許多公司獎賞那些甘冒風險的人,而不是懲罰因冒險而遭失敗的人,從而推動各級管理人員和全體員工大膽地嘗試創新;區域內的人們認識到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全球競爭力的獲得依賴于區域整體優勢的發揮,于是,硅谷的發展真理是:競爭要求持續創新,持續創新則需要員工與員工之間的、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供應鏈相互之間的密切合作。印度班加羅爾軟件園相對而言更重視通過相互的合作與信息傳承來鼓勵和幫助實現青年人的創業過程。軟件園內崇尚共享知識的集體主義文化,班加羅爾的軟件工程師也很樂于向他人傳遞知識,做新手的“導師”。在集群組織內部,顯性知識通過正式培訓、企業內部互聯網和知識倉庫來轉移和流動;而隱性知識本身難于識別和轉移,于是班加羅爾的大多數組織采取非正式程序來轉移知識,例如“導師”制就是非常有效的程序之一,通過“導師”制,高手向初學者直接傳輸經驗法則,甚至關于客戶的信息和經驗也可以共享,專門技能和知識在班加羅爾軟件集群內得以順利流動。臺灣新竹科學園內同樣有著濃厚的推行創新的文化,在園內激烈的競爭中,也許只有10%的人能獲得成功,但失敗者也因進行了嘗試而受到稱贊。新竹科學園內的創業者在失敗時,沒有絲毫的羞辱感,他們認為其創業的動機更多來源于挑戰新技術。因此,他們勇于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并坦然面對失敗與挫折。新竹的文化認為,失敗并不是一個污點,而是未來成功的識別證,這樣的文化不僅證明了個人的自由創造欲望是經濟發展中最核心的推動力,而且把嘗試和失敗視作自由創造所必須的成本。按照上面的論述,在國際發展較好的主要高新區內,隨著大學與高新區的互相配合,伴隨著高新區內激勵、創新、寬容、學習、合作的文化氛圍,會有越來越多的的青年人才在高新區內工作和生活,這些青年人才不僅僅是高新區持續發展的源動力,也將慢慢成為高新區內的主要人群。因此高新區的商貿流通規劃要既能夠滿足其方便、快捷、時尚的生活需求,又要滿足其合作、展示、創新的工作需求,讓他們樂于長期留在高新區內,成為高新區效率提升的主要貢獻者。3、國際化的視角隨著交通、通訊等技術的不斷發達,人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正在不斷縮小,“地球村”己經可以形成,各大高新區內特別需要聚集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企業和精英人才,也會最明顯的體現出高新區內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和人員的共存性和國際性。在硅谷,新的移民浪潮使得國際化的程度越來越高,從世界不同國家過來的移民把他們自己關于家庭、工作和社會的觀念也帶進了高新區這個微型社會。硅谷文化小組研究時發現,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的愛好、文化有很大差異,他們會因為不同的原因而聚集,某種相同的技術設備也可能在不同類型的家庭環境條件下產生絕然不同的影響。例如:對不斷出現的新技術的普及使用可以使中國、印度、越南等家庭聚集在一起,因為一個成年的兒子為了教自己的媽媽新的電腦技術而不斷與家庭成員溝通;但是也可以使一些來自歐洲的家庭成員相隔越來越遠,因為這些新技術可能使家里的成年孩子緊緊地同企業界連在一起而疏遠家庭。在印度的班加羅爾軟件園內,己經有近一半的員工來自美國、中國、日本、以色列、英國等印度以外的國家,其他世界主要高新區內也都顯示出比附近地區高得多的國際化的傾向。針對高新區內出現的國際化的現象,在進行高新區內商貿流通規劃的時候就必需要從國際化的視角出發,多考慮各國,特別是高新區內人員眾多的他國文化,一方面盡可能使得各種不同文化來源的人員的通用和特定的商貿流通方面的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另一方面盡可能避免在商貿流通設施的規劃和建設中出現會導致不同文化來源的人員產生理解分歧的情況,從而避免不同類型人員的矛盾和沖突。
綜合上述有關國際高新區發展的現狀和觀點,我們認為,在我國高新區發展商貿流通業過程中有如下幾方面值得我們借鑒:1、既然我國高新區是一個政府主導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發展模式下的新技術開發區,就應該吸取如臺灣新竹科學園的經驗,無論是在各高科技產業方面,還是在商貿流通方面,都要注重政府在宏觀上的規劃性和微觀上的服務性這兩大職能。所謂宏觀上的規劃性,指的是在高新區建設過程中進行有關商貿流通方面的統一規劃,制定階段的發展目標、發展規劃,從而能為入駐園區的企業營造良好的商貿流通環境和發展環境;所謂微觀上的服務性,指的是各地高新區管委會應該將自己作為一個服務機構,為入駐園區的企業提供一攬子的高品質服務,這其中包括購物、餐飲、休閑、物流、會議、會展、娛樂、文化、教育、創業等各個方面在內的商貿流通是高品質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管委會需要時時跟蹤園區內企業和員工不斷出現的新需求,并在商貿流通規劃的指導下盡可能滿足這些需求,并不斷促進高新區內商貿流通效果和效率的不斷提升。2、明確高新區商貿流通針對的對象不應該僅僅是當前居住在各地高新區內的居民,而應該從長遠的、發展的角度看待本次規劃所針對的對象。按照國際各高新區的發展歷程來看,高新區內原有居民的數量比例會不斷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高新區內各企業的員工在高新區內安家落戶,導致其數量比例不斷上升。我國各地的高新區也不會違背這樣的歷史經驗,因此,其商貿流通規劃應該考慮,甚至是應該側重于考慮區內高新企業的員工的商貿流通需求。而如前文所述,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國際各主要高新區的發展歷程,高新區與區內高校的配合互動、高新區內濃厚的創新與創業氛圍都造成了高新區內的企業員工中大部分是由年輕的知識型員工構成,因此,新生代知識型員工對于商貿流通方面的需求也必將成為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商貿流通規劃制定時所必須考慮的要素。從工作的角度出發,新生代知識型員工在創業的過程中特別需要智慧的展示場所、需要與他人知識的溝通與協作、需要能夠鼓勵其不斷嘗試創新的氛圍。因此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商貿流通規劃應該針對這些需求特征,注重進行各級各類會展場所的布點,為青年人才的創新成果的展示提供平臺;注重多功能會議廳、可以進行工作交流的餐飲和休閑場所的規劃,使得青年人才可以方便地找到交流、合作的空間;嘗試在商貿流通規劃和實施的過程中鼓勵進入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商貿流通企業為青年人才的創新成果進行風險投資。從生活的角度出發,青年知識型員工技術水平高、生活節奏快、需求個性化強,因此高新區的商貿流通應該充分考慮這些需求特征,傳統的百貨商場等流通業態對這部份個體將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吸引力,而應該一方面多打造集購物、休閑、餐飲、會展于一體的大型商業中心,使得區內員工可以方便地在一個地點滿足多種需求;另一方面增加大型商業中心中給予個體的商品體驗功能,再通過進一步完善的物流和快遞配送的布局,以“實體店體驗十電子商務+快遞配送”的方式快速便捷的滿足區內青年員工的個性化需求。3、從國際高新區的發展經驗來看,高新區內人員組成的國際化程度將越來越高。因此,各地高新區區商貿流通規劃的制定應從長遠考慮,在規劃中考慮到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個體商貿需求的滿足。在規劃中需要考慮到教堂、其他主要國家的風味飲食、雙語學校等其他國家的員工的商貿需求,也要盡可能避免在商貿流通設施的規劃和建設中出現會導致不同文化來源的人員產生理解分歧的情況,從而避免不同類型人員的矛盾和沖突。盡管在這份報告中,我們對國際高新區的發展現狀做了比較充分的信息搜集和細致的分析,但一定還有一些尚未收集到的資料和尚未考慮到的問題無法吸收進我們的報告,也還存在一定的缺憾,因此也希望有關專家對本調查報告提出寶貴意見。
高新區用工難應對策略
[提要]我國許多工業園區在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和結構升級過程中,不同程度遇到了“用工難”“融資貴”等共性問題。這些問題給園區的高質量發展帶來不小的挑戰,久而久之將會影響“中國制造”開始向“中國創造”的轉變。為此,本文以安慶市高新區為例,分析園區“用工難”的原因所在,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用工難;強化服務;用工環境;就業平臺;共享用工
各類開發區、高新區是我國中西部大部分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安慶高新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安慶高新區)就是安慶市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一極。目前,該區內的主導產業是化工新材料和醫藥,并已形成一定程度聚集。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像國內諸多工業園區、產業集群一樣,遇到“用工難”“融資貴”等共性問題。
一、安慶高新區勞動力就業概況
安慶高新區是安徽省面積最大的化工區、國家循環化改造重點支持園區、安徽省三大化工產業集聚基地之一、安徽省政府與中石化集團公司戰略合作園區。園區現有企業117家,園區勞動力資源總人數約4,500人。其中,高層次人才有14人,均為理工科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52人,本科學歷450人,大專學歷754人,高中及以下學歷人數約3,230人。本文深入安慶高新區,對代表性化工企業就業情況進行全面調查研究,重點選取了區內海康藥業公司、鑫祥瑞環保科技公司和德士加化工公司三家企業作為分析對象(以下分別簡稱海康藥業、鑫祥瑞、德士加),這三家企業是高新區醫工醫藥和化工新材料兩大首位產業的典型代表,其中海康藥業是投產八年、生產經營穩定且處于快速成長期的企業;鑫祥瑞一期已經投產,二期即將試生產,屬改擴建企業;德士加是即將投產的初創期企業。這些入園企業在用工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招工難、用工難、留人難等用工難題。據統計,園區共有14家企業存在用工缺口,缺工企業占企業總數的10%,鑫祥瑞、海康藥業、德士加三家用工缺口較大。從專業來看,較緊缺的專業是化工專業畢業生;從學歷來看,較緊缺的是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技術研發人員;從工種來看,較緊缺的工種是生產一線的普通操作工及少量管理、科研、營銷人員。“招工難”的現狀,讓企業正常生產受到直接影響,部分有意向追加投資、擴大生產的企業家也因此猶豫不決甚至望而卻步。更重要的是,“招工難”的現狀也更深層次影響到安慶高新區新招商引資項目的洽談、落地,影響到其可持續發展。
二、安慶高新區“用工難”問題探討
高新區項目落成情況調查報告
項目是載體,項目是后勁,項目是潛力,項目是財源。抓項目就是抓機遇,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項目就是抓落實。這是市市委市政府在“推進項目建設,破解發展難題”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中,對抓項目建設重要性提出的真知灼見。而市高新區地稅局與園區項目引進直接聯系在一起,與項目建設直接聯系在一起。如何發揮地稅財政、調節、監督、服務職能作用,提高園區項目落戶的成功率,努力營造“人人議項目、行行出項目、處處上項目”的濃厚氛圍,助推園區項目早落戶,早開工,早受益,早見效,促使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是新時期地稅部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本文旨在探討地稅部門在推進項目建設做什么,為實現“和諧崛起,強市富民”戰略目標,作出一個部門應有的貢獻。
一、市高新區引進項目的現狀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園區領導和工作人員的上下努力,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實施產業經濟“十百千億工程”和推進招商安商“百日行動”為契機,以招大引強、推進大項目為抓手,堅定不移地實施大開放主戰略,走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開拓創新,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園區工業經濟呈現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從原來的荒山野嶺變成了現在的廠房林立、機器轟鳴;從原先的黃土山坡變成了現在的水泥公路四通八達、路燈通明;從原先的山間小村變成了現在排列整齊、規劃有序的大工業園區;從原來的人口稀少變成了現在的人聲沸騰,車水馬龍。各項經濟指標快速增長,呈現出蓬勃生機。今年1-5月,市高新區基礎設施投入3600萬元,占年初目標的36%;實現工業總產值34.59億元,占年初目標的35%;主營業務收入35.15億元,占年初目標的35%;實現財政總收入5281萬元,占年初目標的40%;引進億元項目5個,合同投資65億元,實際引進內資7.0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4297億元,其中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2個。
二、影響園區項目落戶成功率的一些主要原因:
園區項目落戶盡管取得了很大成績,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在向更快發展過程中,仍面臨一些制約項目落戶的因素,主要表現在:
(一)基礎建設配套不足,配套功能不強
高新區經濟發展措施
1襄陽高新區發展現狀
襄陽高新區,是襄陽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的中心區域,也是我國汽車工業、軍工企業的聚集地。目前,共有來自美、日、法、德、香港、臺灣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進區投資,各類注冊企業2992家,先后被國家授予汽車動力及部件產業基地、電機控制與電網優化運行裝置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知識產權示范創建園區、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國留學人員創業聯盟產業化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等十三張國牌。
2分析襄陽高新區發展中存在問題
目前,襄陽高新區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但是高新區的發展存在很多問題的制約,總結起來有以下五大問題。
2.1各項經濟發展指標低于國家高新區一般水平襄陽只是中部地區的一個地級市,與東部沿海地區和眾多省會城市相比,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人才資源和技術資源優勢都不突出。襄陽高新區和自己比,步子快、勢頭好;但和發展更好更快的城市比,差距依然明顯。盤點“家底”,襄陽市對本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矛盾的判斷仍是:總量不大、速度不快、質量不優。
2.2區內經濟總量比例太低、區外企業享受國家稅收政策存在問題襄陽高新區經濟總量不足,主導產業不強,骨干企業不多,合理的經濟結構還沒有真正形成,因此,襄陽高新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前提,是不斷提升經濟總量。只有足夠“量”的積累,才能完成“質”的飛躍,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政府予以相應支持。
高新區工作計劃
1、立足產業招商,調優結構促轉型
要按照“龍頭為重、量質并舉、特色集聚”的原則,抓住當前國內外資本、技術加快流動的難得機遇,積極推動高端項目向高新區集中,優質資源向優勢產業集聚。一是提升主導產業。圍繞高新區現有主導產業,緊盯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進一步引進上下游配套項目,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形成主導產業體系。要進一步發揮豐田研發中心的產業高端優勢和項目集聚優勢,不斷強化“豐田吸附效應”,繼續緊盯優質關聯項目、配套項目,更加注重引進項目的產業技術高端持有,生產價值的核心附加,加快打造汽車零部件產業高地。同時,利用高新區現有的電子信息制造業基礎,結合先進的光電技術、云計算及物聯網技術,重點打造物聯網應用技術園區,引導物聯網產業向高新區集聚。要積極籌劃建區十周年重點項目集中開(竣)工、簽約儀式活動,強化項目儲備,確保總投資再超百億。二是集聚服務產業。以開發建設南部新城和列入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激發新城產業的集聚效應,推動服務業招商平臺建設,促進高新區現代服務業跨越式發展,創建省級科技金融合作創新示范區。要重點打造以開晟母基金為龍頭的科技金融投融資平臺,以中國-東盟貿易中心為龍頭的保稅貿易平臺,以豐田研發和龍創設計為龍頭的汽車生產性服務業平臺,以廣和服務外包和網路神為龍頭的電子商務服務平臺,以豐田倉儲、普洛斯為龍頭的現代物流平臺,以中博夢工廠為龍頭的影視文化創意平臺,通過做大做優招商平臺,不斷豐富產業門類,細化產業分工,為南部新城建設積蓄源動力。三是創新招商理念。要高度關注國際知名公司、重要客商客戶群、招商中介公司,更加注重駐點招商、委托招商、網絡招商“多管齊下”的多元化立體招商體系,努力提升招商工作專業化水平。要通過政策激勵,引導推動入區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市場、資源、技術、人才等優勢,主動出擊,與國內外知名大企業、集團聯手合作,實現以商引商。要進一步加強對央企、國企及上市公司項目信息的捕捉及跟蹤力度,力爭今年有2-3家落戶高新區。
2、立足項目建設,集約集聚強效益
要始終以項目為主線,不斷提高項目的履約率、落地率、投產達產率、稅收貢獻率和社會回報率,切實增強高新區發展實力和效益。一是狠抓重點項目。堅持“項目責任化、責任具體化、進度序時化”,建立倒逼機制,實行服務前移,主動對接,力促重大項目快開工、快建設。確保總投資2億美元的豐田汽車零部件二期項目、總投資1.2億美元的三菱電機汽車部件二期項目、總投資6000萬美元的吉絲特汽車安全部件、總投資5000萬美元的博德先進儀器項目和總投資3億元的華融新材料等一批重點項目盡快開工。加快東洋飲料、三菱電機系列項目、忠明祥和精工、康迪泰克二期等一批總投資85.89億元的結轉項目的建設進度,確保今年全部竣工投產。二是強化土地集約。要進一步加大現有土地資源調轉引導力度,大力實施“騰籠換鳳”,積極發揮市場配置作用,靈活應用協調整合、過量回購、限期開工和逾期收回等方式,深挖潛力,努力實現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要繼續加大標準廠房建設力度,今年重點抓好30萬平方米以上的高標準多層標準廠房建設,通過“借天生地”,實現由向地面要效益到向空間要效益轉變。繼續執行投資強度硬性約束指標,堅持項目好中選優、優中求精的原則,優先保障畝均投資強度超百萬美元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前景看好的集約型優質項目用地。三是做優特色載體。要緊扣當前高新區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電子商務外包、文化創意等產業優勢,重點策劃、啟動、推進汽車生產性服務業產業園、電子商務外包產業園、以中博夢工廠為核心的文化影視產業園和波司登服裝服飾設計產業園等特色園載體建設。同時,進一步推進科技金融產業園建設,加快東南創投“母基金”推進速度,集中抓好當前在談成熟的力鼎資本、綜藝恒利和五執方略等項目,今年力爭再引進10家以上創投基金公司。四是啟動運作平臺。要進一步創新昆承湖、大科園、東南資產、高新投資等公司運作模式,加快實體化步伐,逐步形成投、融、建、管一體化,借、用、還一條龍的投融資體制,打造有穩定主營業務收入、有充足現金流、有可觀盈利能力的實體化公司,切實提升高新區資金運籌和保障能力。
3、立足科技引領,“以升促建”謀創新
要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主要驅動力,大力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聚焦特色產業,培育重點企業,形成創新集群,進一步深化“以升促建”工作,全力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和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一是積極推進創新體系建設。鼓勵企業建立和完善研發機構,力求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上有新突破,全年新認定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省、市級外資研發機構3家,省、市級企業研究生工作站5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家,高新產品30個,組織完成研發項目備案企業25家,申請專利300件。借助大學科技園項目孵化功能優勢,為產業發展構建“研發孵化—科技加速—產業化”的成長路線圖,進一步規范完善大科園企業管理和考核辦法,加快企業健康發展,優化大科園資源配置,激發各類創新創業項目的成果效應。規劃一批主導產業的專業加速器,推進科技“小巨人”企業的引進和培育。加大資金扶持力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創業載體建設。二是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按照“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有舞臺、有利益、有前途”的要求,以引進培育高層次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團隊為重點,落實“人才強區”戰略,大力實施人才引進培育計劃,主動對接國家“千人計劃”、省雙創人才、姑蘇人才和領軍人才計劃,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引進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科技人才和依靠核心技術自主創業的科技企業家。全年引進高層次領軍型創業創新人才團隊20個,成功申報市級領軍型人才項目不少于15個、市級以上人才項目不少于6個,新引進博士(含正高職稱)40名,碩士(含副高職稱)150名。三是全面構建產業創新平臺。進一步鞏固“多校一園”共建模式,加大力度引進和打造與現有產業對接度高的產學研合作平臺,重點扶持引進與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的、與提供科技咨詢及行業信息相關的、與金融及投資相關的三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同時,以引進以色列施拉特公司為契機,深度挖掘以色列先進的加速器管理經驗和機制,搭建高效的高科技產業化平臺,幫助本地企業加速發展和實現國外高新技術在本地的快速產業化,培育和發展總部經濟,帶動高新區產業轉型升級。
高新區財政文化的實施方案
全面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提升財政干部隊伍素質,經研究決定在全區財政系統開展高新區(*區)財政文化創建活動,為確保創建工作落到實處并取得成效,特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區第二次黨代會和區委二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優化機關作風;增強科學理財意識,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增強團隊意識,提高財政隊伍凝聚力和戰斗力,努力塑造財政隊伍新形象。
二、工作目標
創建高新區(*區)財政文化的目標就是通過財政文化建設激發全區財政干部樹立遠大理想,進一步提高社會責任感,加強工作責任心,全面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綜合素質。從而實現在全系統內部工作作風進一步改進,服務水平進一步優化,思想觀念進一步更新,使全區財政工作再上一個臺階。
三、實施范圍
高新區領導班子述職述廉報告
市委考核組及參評的全體同志:
2*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平頂山高新區工委、管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貫徹落實省八次黨代會、市七次黨代會、市紀委二次全會精神,圍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領導班子廉潔自律工作,從抓自律、抓制度、抓源頭入手,把黨風廉政建設貫穿于高新區的各項工作之中,從而為全區各項工作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根據市委、市政府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工作要求,下面我代表高新區領導班子作述職述廉報告,請予評議。
一、突出重點,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
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統攬全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為此,我們建立了一把手負總責,班子成員分工負責,各部、室、中心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的黨風廉政建設制度。并重點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1、落實“一崗雙責”,實行分級負責制
要求班子成員既要管好自己,又要對分管單位的黨風廉政建設負責,既要抓業務工作,又要抓分管單位人員的思想教育和廉政建設,從而形成了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做到了黨風廉政建設和經濟業務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檢查,一起落實。
高新區風險投資形式探索
東湖高新自主創新示范區風險投資的現狀
風險投資事業發展迅速早在1987年東湖高新區就成立了全國第一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嘗試風險投資。到2000年前后,相繼成立了數十家風險投資機構,并成功投資運作了馬應龍藥業、武漢健民藥業、火箭股份、三特索道等優秀企業成功上市。隨著中部崛起和武漢東湖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設立,先后建立了“湖北省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武漢普洛頓創投基金、農業創投基金,在政府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引導下,武漢東湖高新自主創新示范區風險投資市場己經形成總資本超過50億元的創業風險投資體系。
風險投資環境逐漸成熟武漢是我國較早從事光電子信息技術科學研究的地區之一,東湖高新自主創新示范區內具有相當的人才和技術優勢,集中了武大、華中科大等19所高等院校,56個國家級科研院所,擁有如國家光纖通信工程研究中心等一大批國家重點研究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已經形成了以光電子信息產業為龍頭,生物工程與新醫藥、環保、機電一體化、新材料、高科技農業等六大高新技術產業競相發展的產業格局,良好的環境給風險投資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武漢東湖高新自主創新示范區風險投資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在全國已產生了一定影響,但與京、滬、深等地區的風險投資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因此,武漢東湖高新自主創新示范迫切需要建設具有特色的風險投資模式,來提升風險投資的規模和發展速度,從而提高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等問題。
東湖高新自主創新示范區現有風險投資模式分析
風險投資募資模式風險資本是一種以私募方式募集資金,主要投資于非上市股權,或者上市公司非公開交易股權的一種資本形態。在美國,私募基金往往由基金管理人出資一定比例,成為擁有絕對控制權的一般合伙人(GP)。私人股本基金公司的控制權在GP手里,他負責尋找投資機會并做投資決定。在我國的高新區,主要指對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并產生穩定現金流的成熟企業的私募股權投資(PE)。而私募股權投資運作模式主要通過借道外資銀行或以股東借款的形式進行投資來解決境外私募股權基金問題,此外信托代持股份、股權回購、收購控股內資投資公司的境內殼公司等也是常用的募資模式。東湖高新自主創新示范區風險投資在募集資金方面,絕大部分采用有限合伙制和公司制形式,信托制和其他占很少一部分。因此,武漢東湖高新自主創新示范區應該在保持有限合伙制和公司制形式的同時,逐步擴大信托制、股權回購、收購控股內資投資公司的境內殼公司等募資模式的比例,不斷完善東湖高新自主創新示范區風險投資募資模式和融資渠道。
風險投資組織模式目前風險投資主要有有限責任公司制、股份公司制、合伙制、金融機構附屬和上市公司/集團附屬等組織模式。風險資本采用何種組織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風險投資效率的高低。美國目前最主要的風險企業投資的組織模式為有限合伙制,日本的風險資本組織模式主要是金融機構附屬。武漢東湖高新自主創新示范區,采用有限責任公司制的風險投資組織模式比例最高,股份公司制和合伙制也占有一定比例,相對而言,采取金融機構附屬和上市公司/集團附屬等組織模式的較少。所以,武漢東湖高新自主創新示范區有必要嘗試增加采取金融機構附屬和上市公司/集團附屬等組織模式的比例,豐富和完善武漢東湖高新自主創新示范區風險投資的組織模式。
高新區金融體系作用研究
【摘要】高新區是一個地區發展的重要引擎。而一個地區的金融體系則決定了該地區的整體效率。因此對于高新區金融體系的研究,對于提高高新區經濟與金融效率、促進高新區的進一步發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站在政府的視角,并以西安高新區為例,討論政府的出臺的相關政策對于高新區金融體系的作用,并提出相關的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高新區;科技金融;發展;政府政策
一、引言
高新區一般是指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由政府設立的,通過先進的管理手法進行管理的行政劃分。高新區旨在為該地區發展高新技術。高新區一般來說享受著稅收的優惠政策,并由于集聚效應在科技方面擁有著很強的正外部性。金融體系主要是指在經濟體中資金流動的框架。它是由金融資產、市場參與者、交易方式等概念所構成的綜合體。若從一般的意義上來看,高新區的金融體系通常包括了高新區金融部門,高新區企業融資模式、高新區企業的治理以及對高新區金融的監管體制四部分。這四大部分相互適應與協調,共同構成了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金融體系。金融體系通常具有自我穩定、自我適應、經營、傳導、配置、流動、定價、創新、信息等能力。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以及社會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高新區不僅具有創新密集性,產業集群性的特點,而且還是一個地區經濟與科技發展的重要引擎,因此,完善為高新區服務的金融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這與政府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是分不開的。
二、西安高新區簡介
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是一個國家級的高新技術開發區,于1991年設立,是成立時間最早的一批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十五期間,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年均拉動西安經濟增長4.5%以上,一直是西安甚至陜西最強勁的增長動力。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各項綜合指標均位于全國56個高新技術開發區前列。截至目前,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320多家,累計科技成果8200余項,在電力機械、制冷設備、石油設備、儀表儀器等方面擁有著巨大的產業優勢。自設立以來,西安高新區不僅聚集了大量的科技型企業,而且在金融方面相對已經較為成熟,擁有著包括監管機構、銀行以及多種其他金融機構在內的金融體系。其中金融管理機構包括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陜西監督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陜西監管局等。高新區管理委員會同時關注科技企業的融資問題,目前已經擁有了較為完全的融資制度體系。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目前有風投公司207家,其中一些著名風投公司包括新加坡祥峰、摩根、高盛、紅杉等。這些風投公司每月會在高新區展開聯誼會議,以促進風投公司之間的信息交流。在保險業務方面,華夏人壽、永安保險等保險公司在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設立了總部,中國人壽保險,中國財產保險,天安股份保險、江泰經濟保險等保險機構在西安高新區設立了省級機構。可以說,西安高新區的金融體系已經較為完善。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新區發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