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研究
時間:2022-09-05 09:34:33
導語:高新技術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采用因子分析法,運用SPSS25.0軟件,實證分析了我國高新技術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研究結果表明,我國高新技術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呈現一定的差異,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最強,信息化學品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相對較弱。并針對技術創新能力較弱的制造業指出了相關的問題和影響因素,從而為我國實現產業結構調整、調整區域經濟布局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高新技術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因子分析
隨著全球不同國家高新技術制造業計劃的相繼推出,高新技術制造業發展的競爭日益激烈,國家或地區的綜合實力又需要依靠制造業的規模和發展水平來體現,而高新技術產業最能體現制造業能力和前景。因此,高新技術制造業水平是影響地區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強弱的重要因素。技術創新能力是衡量一個地區或一個行業經濟發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技術創新能力強的行業,其經濟發展水平就會高。國民經濟行業中R&D投入強度相對高的制造業行業,包括醫藥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醫療設備及儀表制造業、信息化學品制造業。近年來,各高新技術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存在差異,如何均衡不同高新技術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對我國實現產業結構調整、調整區域經濟布局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1評價指標的選擇與建立
根據高新技術制造業的內涵與特征,結合有關高新技術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指標文獻的閱讀與研究,依據“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分析為主及數據的科學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的原則,并經過相關性和適用性的檢驗,文章選取了17個指標構成高新技術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包括R&D活動的企業數、R&D人員、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R&D經費內部支出、R&D經費外部支出、新產品開發項目數、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新產品銷售收入、專利申請數、有效發明專利數、引進技術經費支出、購買境內技術經費支出、技術改造經費支出、有研發機構的企業數、機構數、機構人員、機構經費支出共17個變量。
2實證分析與數學模型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發現當今大多數學者對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我國高新技術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的研究較少。蔣含明、李非曾運用因子分析法分析臺灣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新能力;陳忠誼、阮愛清曾運用DEA模型分析溫州高新技術制造業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因此,文章通過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我國高新技術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因子分析法的數學模型如下:
3數據處理與實證計算
3.1數據來源與處理
文章數據均來源于《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統計年鑒》,運用SPSS25.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進而對高新技術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進行綜合評價(文章所有數據均已標準化)。
3.2實證計算
運用因子分析法進行相關計算,得出變量的相關系數矩陣,并運用KMO統計量和Bartlett球形檢驗進行判定。通過計算,得到因子分析的適用性檢驗結果,KMO檢驗值為0.727,大于0.5,Bartlett球形檢驗的顯著性概率為0,說明原始變量適合進行因子分析。3.2.1提取公共因子通過分析可得變量的方差貢獻率和特征值,得到表1所示結果。由表1可知,可以用以上4個主成分來解釋17個原始變量的變異,其中四個主成分包括了75%的信息,用其進行計算研究是可靠的。3.2.2因子載荷矩陣分析通過提取四個主因子分量來建立因子載荷矩陣,通過分析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可以得到如下結論。第一公因子高載荷指標有R&D活動的企業數、R&D人員、R&D經費外部支出、新產品開發項目數、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新產品銷售收入、專利申請數、有效發明專利數、購買境內技術經費支出,這些指標可以反映產業的經濟效益,故可以命名為產業經濟效益因子。第二公因子高載荷指標有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引進技術經費支出、機構數,這些指標可以反映產業對技術創新的人員與經費的投入,故可以命名為產業資源投入因子。第三公因子高載荷指標有技術改造經費支出、研發機構的企業數、機構經費支出,這些指標可以反映產業為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激發技術人員創新的熱情的投入,故可以命名為產業創新環境因子。第四公因子高載荷指標有R&D經費內部支出、機構人員,這兩個指標都與科技有關,因此命名為產業技術人力資本因子。3.2.3計算因子得分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第三主成分和第四主成分的特征值分別為8.476、2.577、1.437和1.056,方差貢獻率的累計值為75.252%,蘊含了大多數的原始數據的信息,因此提取前四個因子來代替原有17個指標,分別記為F1、F2、F3和F4,其中F1代表產業經濟效益因子得分,F2代表產業資源投入因子得分,F3代表產業創新環境因子得分,F4代表技術人力資本因子得分,然后對高新技術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進行評價,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
4結果分析
根據五個高新技術制造業的因子得分可知,其技術創新能力存在差異,整體而言技術創新能力由高到低排序為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醫療設備及儀表制造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信息化學品制造業。
4.1產業經濟效益因子分析
從經濟效益因子得分來看,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的經濟效益最高,其次是醫藥制造業、醫療設備及儀表制造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信息化學品制造業的經濟效益最低。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把推進信息化作為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并將其提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故國家對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的經濟與資源分配比例較大,其經濟效益比較高,科技創新程度提升很快;對于醫藥行業來說,為促進醫藥行業的發展,政府發布了多項有利政策,并且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重視的程度不斷提高,其仍然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與投資價值;其余制造業的經濟效益因子得分均為負值,技術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4.2產業科技水平因子分析
從第二公共因子高載荷指標、第三公共因子高載荷指標來看,都反映了高新技術制造業的科技水平。隨著高新技術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已逐漸成為全球高新技術的制造中心之一,而其中的科技投入與高新技術制造業的產出有著較大的聯系。從公共因子高載荷指標的結果分析來看,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因子得分最高,而從2022來我國對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的投資規模不斷增加可以看出,其目的在于加速推進行業的發展和網絡通信的全國化布局。且無論是中央與地方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還是在“互聯網+”“寬帶中國”等國家戰略的帶動下,我國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相反,信息化學品制造業的因子得分最低,從分析中國信息化學品制造業的現存問題來看,信息化學品制造業的研發設計人才供需失衡,無法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同時,平臺管理水平落后、行業服務無序化、供應鏈整合度低以及行業本身的局限性等問題均影響了信息化學品制造業的科技水平。對于醫藥制造業、醫療設備及儀表制造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這三個行業來說,產業的科技水平處于中等地位,其在技術改造經費支出、機構經費支出、機構數等方面均有較高占比的投入,但從2020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達到24393.1億元,其中醫藥制造業研發經費投入達到784.6億元來看,該行業的科技投入水平較高,其技術創新能力也處于前列。
4.3產業技術人力資本因子分析
從技術人力資本的因子得分來看,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最高,信息化學品制造業最低。由于創新是經濟發展的主力,并且由于大企業風險承擔能力較強,擁有一定的規模經濟等優勢,其創新欲望和創新能力方面相較于小企業來說更高,所以創新活動會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而增加。通過數據分析表明,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在R&D經費內部支出及機構人員數方面均有較高的投入水平,故其在技術創新能力方面也處于領先地位。
5結論
通過對五個高新技術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進行研究,得到以下四點結論。第一,五個高新技術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技術創新的綜合水平最高,該行業的優勢最為明顯,這主要是由于我國現代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國家對該領域的高投入為電子通信行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國家大力發展的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物聯網和大數據等背景下必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未來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要在繼續發揮活力的基礎上,取長補短,不斷做優做強。第二,醫藥行業是高技術密集的行業,具有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高技術密集型的特點,世界各國都把醫藥行業作為重點產業,將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因此要加快體制創新,增強技術創新,加大科技研發的資金、人才投入力度,建立有序的投入機制,增強行業的核心競爭力。第三,信息化學品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最低,但其有著良好的增長態勢,因此需要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加強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加強內外部投入,提高技術創新效率和創新水平。第四,制造業的資源投入和創新環境會對技術創新能力產生一定的影響。從五個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分析來看,具有極高水平的技術創新能力的制造業,其在無論是政府的支持、國家戰略層面的支持,還是行業本身對技術經費的支出、研發人員的供給及行業的投資規模方面,均會對高新技術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產生影響。
參考文獻:
[1]蔣含明,李非.臺灣高新技術產業創新能力研究[J].亞太經濟,2012(6):131-136.
[2]任鳳敏,張曉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與科技投入的關系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88-92.
[3]唐中賦,任學鋒,顧培亮.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與實證分析[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11-15.
作者:于偉麗 張堰 于潤澤 張經強 單位:北方工業大學
- 上一篇:農村物流發展影響因素分析
- 下一篇:現代信息技術在學生考試管理的應用
精品范文
10高新區發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