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8 01:18: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考作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考作文探究論文
一高考作文的粗略分析
縱觀25年的高考語文卷,首先,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思想性一直是高考作文的主旋律。1982年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個題目取自千古絕唱《岳陽樓記》,要求論述的是人生的價值觀問題,議論的中心是“苦樂觀”,即對吃苦與享樂、逆境與順境等的人生態度。題句作者范仲淹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他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坦蕩胸襟和高風亮節,能引導考生積極思考個人與集體、局部與全局、眼前與長遠、榮譽與困難、權利與責任等關系。又如1992年高考作文中的記敘文,要求“記敘他們中誰又怎樣回來清理這個地方”,試題在所提供的材料中已明確點出:“‘運動鞋’‘紅雨衣’和‘傘下一對’,他們都有可能回來。”這就是一種積極向上、向善的形式,引導廣大青年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把愛護公共環境當作自己的自覺行動。1993年的試題要求在記敘文中贊嘆老樹皮,贊美新樹皮,這也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的引導,不少考生從老皮剝落,露出新皮這種自然現象,聯系到社會現象,贊嘆革命前輩崇高無私的奉獻精神,贊美新生事物強大的生命力,等等,這樣的立意就十分準確而切題。2001年和2002年分別要求圍繞“誠信”和“心靈的選擇”作文。在我國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讓當代青年學生思考和表述誠信和舍己救人等話題,顯然是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相關的。
其次,高考作文還考查學生是否掌握了較為辯證的思維方法。每年的高考作文題都是命題者集體智慧的結晶,有其深廣的寓意,考生可以從若干個不同的角度去提煉中心思想。如果能選準最佳角度切入,并能揭示出論題或所提供材料中的核心問題,那么文章就會有一定的深度和分量。1996年的《我更喜歡漫畫〈〉》,若就“醫”論“醫”,勢必不能寫深寫透,顯然也不太符合命題者的初衷。倘能就“醫”論“他”,把議論和批判的矛頭對準社會上形形色色類似“庸醫”的人,就能寫出立意高遠的好文章來。又如1991年的“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命題,分屬兩個完全不同的認識范疇,要求闡述的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社會問題。“近墨者黑”是從整體的社會現象來觀察問題的,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意識,從這個意義上說,當然是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則是就個體的思想表現而言的,人們都有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近墨者又未必黑。如若看不到這是兩種不同的認識領域,揭示不出其內在的規律,僅僅是羅列一些現象材料,那是不能論清題旨的。再如1989年要求給處在困惑和苦惱中的好友寫回信。毫無疑問,這封信的成功與否,關鍵取決于發友看了你的信后能否減輕乃至消除困惑和苦惱。你必須首先在好友報考重點大學歷史系和一般院校以及外經貿專業三者中確定其中一個,然后再說出一些能使他信服的道理來;與此同時,還要顧及好友、班主任及父母三方面的想法和可接受的程度。只有這樣,才能把信寫得入情入理,既觀點鮮明,又不失之于偏頗。
再次,高考作文對考生知識面的廣度和文章的布局謀篇及語言文字的運用等都有較高的要求。一位考生在1988年題為《習慣》的作文中寫道:“如果愛迪生習慣于黑暗,那么今天我們也許還點著蠟燭;如果趙武靈王習慣于寬大的袍子和沉重的戰車,也許趙國早就滅亡了;不客氣地說,如果老祖宗類人猿習慣于爬著走路,那恐怕我們今天的境況就不可想象了。”這位考生的知識面就較為寬廣和扎實,否則就不可能把科學發明、歷史演變、生物進化等方面的知識如此信手寫進文章里來。1986年的作文題是《樹木·森林·氣候》,要求考生從現實生活中選擇一個有意義的話題來發表自己的見解。這篇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帶有比喻性的。對于用比喻性的材料作文,一般所采用的方法是先引用材料,稍加概括,然后轉入自己確定的正題,這叫轉折入題。有位考生是這樣入題的:“‘一顆樹不能改變氣候,只有森林才能改變氣候’,提起森林調節氣候,我不禁想起了社會氣候……。”類似這樣的入題方法,就是掌握了斬折入題的個中要領的,它給后文的論述拓開了非常廣闊的余地,讓人讀來備感親切自然。文章的語言向來都有高低之分,文野之分,雅俗之分。不少高中畢業生由于長期的努力,語言的功底已較為厚實。我們高興地看到,每年的高考作文中都有精品佳作。這些優秀作文不但思想內容健康充實,而且語言也非常精美流暢。有的考生還擅長于把一些好詩好句十分貼切地引入文章,如1993年的作文,有位考生引用“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來贊美新樹皮,引用“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來贊頌老樹皮,不但顯得精要,也給文章平添了幾許高雅。又如1995年在根據《鳥的評說》展開議論時,有的考生引用了“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以及“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等詩句,很形象地闡明了人各有所長,又各有所短,要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的道理。
2高考作文的幾點啟示
第一,要提高對思想性在寫作中起統帥作用的認識。有的學生總認為寫作與作者的思想境界關系不甚密切,只要提高寫作技巧就能寫出好文章。其實這是認識上的一個誤區。魯迅先生說得好:“我以為根本問題在作者可是一個‘革命人’,倘是的,則無論寫的是什么事件,用的是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學’。從噴泉出來的都是水,從血管里出來的都是血。”(注:《魯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544頁)葉圣陶先生的語文教育論著中,更是反復強調思想修養的重要性,他說:“有些人認為只要學好了語文,思想內容的問題也會隨之解決,因而就想專在字詞語句方面下功夫。這個想法也不對。”(注:《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139頁)由此可見,我們在練習寫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及辨別是非的能力。1989年高考作文的書信中,有位考生告訴好友:“你千萬不要聽父母的話,他們都是時代的落伍者,滿腦子銅臭味;你也不要聽班主任李老師的話,他讓你考一般院校,是因為把握大,你考取了,他能名利雙收,不但可以提高知名度,還可以多拿獎金。”這位考生在信中所反映出來的思想傾向就是不夠健康的,當然只能得到極低的分數,因為它既不符合當時的客觀實際,也絲毫不能消解好友的困惑和苦惱。
高考作文思考論文
一高考作文的簡要回顧
如果把25年來高考語文卷中的大小作文綜合起來看,它們已涉及到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和說明等各種表達方式。若僅以大作文的命題形式而言,可分為單純命題作文和提供材料作文兩類。
單純命題作文共有3次。它們分別是1982年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議論文),1988年的《習慣》(文體不限),1994年的《嘗試》(記敘文)。
提供材料作文多達22次。這其中又可分為以下6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提供文字材料,縮寫和改寫各一次。1978年要求考生將一篇《速度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的議論文,由1800字縮寫成500~600字的短文。1979年要求考生把何為的短篇小說《第二次考試》改寫為《陳伊玲的故事》。
第二種情況是,提供漫畫自擬題目作文兩次。1983年要求對一幅《這里沒有水,再換個地方挖》的漫畫展開議論。1996年的作文題中出現了兩幅漫畫:一幅是《給六指做整形手術》,另一幅是《截錯了》。要求考生以《我更喜歡漫畫〈〉》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高考作文標題編擬指導
近幾年來,高考作文總是提供一段材料,提出某個話題,讓考生根據材料自擬題目作文,因此,如何編擬一個出彩的標題讓閱卷教師一見傾心,便顯得非常重要。而從考試實際情況來看,考生在編擬標題時普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題文不符;二是過于寬泛,大而無當;三是俗套。因此,我們要能編擬富有表現力和吸引力的標題。
巧妙地運用比喻、對比、引用、設問、反問、呼告、對偶、夸張等常見的修辭手法,結合文章的內容進行特殊的加工編擬出標題,可以收到新穎含蓄的獨特效果。
1.比喻式。
利用比喻是使題目生動形象的好方法。如《信念是飛翔的翅膀》、《生活不妨喝點苦酒》、《幸運是汗水的紅利》等都是用比喻手法擬出的好標題。1999年高考優秀文題《小心這把雙刃劍》,把移植的記憶比喻為能“在殺傷別人時也會殺傷自己的雙刃劍”,顯得準確而形象。
2.對比式。
客觀事物本身都存在著美與丑、好與壞、新與舊、善與惡等矛盾對立的方面,它們是相反相成的。因此,我們可以從中選出一組對應關系來編擬標題,展開議論。如《我要學與要我學》的高明之處在于巧妙地利用語序不同而將兩種截然相反的學習態度相提并論,鮮明貼切。高考作文佳題《評己與論人》、《我是天才,還是笨蛋?》、《標準與答案》等都運用了對比的方式,避免了“談及一點,不及其余”的偏頗,富有吸引力。
高考作文題目特點論文
毫不夸張地說,2004年全國普通高等院校統一招生考試的亮點,在語文、在作文。由于今年有11個省市實行自主命題,所以高考作文題目達到了15個。其中,全國卷有4個,另有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湖南、廣東、福建、江蘇、遼寧、浙江11省市卷。
在過去的幾年里,高考作文題目由于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限制性和暗示性,一直為語文教師和其他教育專家所詬痛。2004年的高考作文題目,盡管同樣是見仁見智,毀譽不一,但是,確實有了巨大的突破和創新,尤其是在內容上,引領著語文教學改革和作文教學的潮改革流。
6月7日之后,在下便致力于收集、研究全國高考作文題目,對照高考原卷、網上掃描件,一字一句,一個標點,一個符號,包括注意、要求在內,認真核對,務求保真,以便于研究。結果一共收集到包括北京高職單獨招生卷,吉林、遼寧少數民族漢語文卷在內的17個高考作文題目。
接下來,陸續就這17個作文題目,一一下水,親自作文,到6月19日,一共17篇下水作文全部試作完畢。
現在,在下就根據自己收集到的高考作文題目,結合自己下水親自作文的體會、感受,就中學生的語文學習和中學語文教學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當然,這都是事后諸葛亮,支招馬后炮,但“前事不忘,后世之師”,以期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作文變化趨勢論文
10年來的高考作文,是一份很有價值的研究材料,其中有明顯的發展變化,也有一以貫之、相對穩定的東西。
10年來,除了1994年、1999年和今年,其余7年的作文都是考兩個題,通常為“一小一大”:“小”是考某項具體表達能力的“小作文”,“大”是考綜合水平的“大作文”。下面重點談談10年來的“大作文”題目。“大作文是考點,從“大作文”入手即不難看出發展變化的主要趨勢。
1.對“大作文”、對綜合能力的日益重視。“大作文”篇幅較長,適于考生比較全面地展現綜合能力。10年中,除1992年外,其余9年都體現了對“大作文”的重視。特別是去年和今年,取消“一小一大”模式,只考“一大”,這就意味著它的分值比重提高了十個百分點。這個由考兩題到只考一題的變化,減輕了考生負擔,使學生思考的問題相對集中,構思和表達的時間比較充分,創造性的發揮得到一定的保證。
2.降低審題難度,減少對考生的限制。1998年以來連續3年,都不再是給“材料”作文,而是給“指導語”的作文,這是十分有益的探索。給’材料”的作文方式,使用了十多年,相對于簡單的命題作文(10年來僅1994年的《嘗試》屬于這種方式),它減少了猜題押題的可能性,有利于防止“宿構”。但連續多年的給材料作文也反映出不少弊端,因為這類作文以對材料的準確理解為前提,審題難度往往較大。比如1995年寓言詩的理解,1996年兩幅漫畫含義和標題中那個“更”字的理解,都造成不少考生的困難。而“指導語”,則是對一個相當寬泛的寫作范圍的直白說明,沒有什么難度。從1998年采用這種方式以來,審題失誤的考生大為減少。此外,文體的限制也逐漸松動。1997年以前對文體要求較嚴,1998年則“文體不限”,只要不是詩歌、戲劇、小說即可,1999年更進了一步,只要不是詩歌即可。到今年,連不寫詩歌的限制也取消了。文體限制的減少,有利于考生發揮自己的優勢,有利于個性差異的發展,這對恪守文體知識的作文教學套路是一個有力沖擊。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十年來,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高考作文命題也在進步,給予考生的自由空間越來越大。
還有一個僅從題目中不容易看到的變化,那就是評分方法的變化。今年作文不同于往年的另一特點,是開始按“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雙重標準閱卷評分。在保證基礎要求的前提下,兼用“發展等級”評分,這對于學生充分展示才華,發揮創造性,是巨大的鼓勵。
10年來的高考作文,變化中也有不變。
參加高考作文閱卷的十點體會
*年前(*年)的夏天,我應邀參加了省里的全國高考語文統一閱卷工作,我被分在作文評卷組,那年的作文題目是《誠信》。
開始是開會,講要求講紀律,并由有關專家對作文題目和評分標準進行分析解讀,接著開始試評,試評的五六份試卷是考試中心資深專家提供的各個等級的樣本作文,先由閱卷教師根據自己的判斷打分,然后閱卷組長公布專家給各個樣本作文的評分,再由閱卷教師調整自己的評分誤差,這個環節主要是對不同類作文評分的總體感受與把握。進入正式閱卷后,兩人一個小組,主要是便于商量和互相簽字。實際上需要商議的是兩類作文,一種是高分或滿分作文,一種是很差的偏題或脫題的有爭議的作文。其余的大部分中等作文不需要一一商量,也根本沒那個時間,只是簽字而已。
閱卷速度是很快的,而且是越來越快。根據我的體會,看一篇文章大概是3分鐘左右吧。可以算一個帳,記得我們那年每人每天平均閱卷量是8袋,每袋25份試卷平均需要一小時左右,這樣算下來,還不到3分鐘。天氣熱,任務緊,每天都有統計公布,誰好意思在那“慢慢欣賞”你的作文啊,除非你的作文有特點,特別吸引人的眼球,特別打動人的心靈,引起了閱卷老師的注意或共鳴。
三分鐘左右怎么準確評判?告訴你吧,一般是題目、開頭部分、結構框架和結尾快速整體掃描,這樣之后,你的作文大致應在幾類已經八九不離十了,然后再回頭看看語言、材料和立意就可以給出分數了。
那么什么是高考作文的優秀之作呢?或者說什么樣的作文容易得高分呢?從考場應試和閱卷實際操作的角度看,我覺得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題目要醒目
高考作文教學論文
一、要注意寫作的基本表達方式
基本功差還表現在無意于標點,隨手句讀,很長的句子卻沒有標點符號。這些同學可能不知道,好的標點是文章密不可分的有機組成部分。當年剛剛建立起稿酬制度的時候,有的雜志社不想把標點計算在文章字數內,此舉遭到了魯迅先生的反對,他認為標點是表達情感的有力工具,沒有標點的文章是不健全的,不能很好地表達作者的情感和態度。準確地使用標點可以讓文章生色,平添許多魅力。比如他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壽鏡吾老先生讀書,就使用標點“~~~”來表達老先生讀書拖長的音調,十分很形象。清晰、準確、合適的標點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成為非常有力的傳達情感的工具。許多學生不注意段落的組織,常常是想起來了就換一段,這也是不好的習慣。對于一篇八百字的作文來說,三四段略有些長,但寫到十幾段也未免太短了些,最好應該控制在五段到八段之間。這里需要向大家提醒的是獨立段的作用。我們在做記敘文閱讀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對于獨立段的考察,把一句話獨立出來另成一段,其目的就是要讓讀者注意到這句話,好給讀者一個清晰的印象,以此來強調意欲表達的情感或者強調某個情節。學生應該學會使用獨立段來擺明主題,讓閱卷教師及時看到,提高自己得分的幾率。
二、要學會“以小見大”
所謂“以小見大”就是從小處落筆,大處著眼,通過小的事件和角度來反應大的主題。這種手法常常通過日常平凡的小事小細節和有關細節材料的敘述描寫,加以適當的抒情和議論,來闡明大的道理,揭示深刻的社會意義。許多學生不會寫記敘文,就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經歷過大的社會事件,也沒有什么波濤起伏的人生經歷,總感覺沒有什么可寫的,而且,高考題往往和社會時事相聯系,也不容易從生活中取材。其實,寫作的根本原則應該是抒發真情,而許多小事件往往能夠體現最真實的情感,畢竟經歷大事件的人是少數。比如,有一年的高考題出的是改革三十年。這是個大題目,可以說的內容也很多,卻很不容易寫好。其中有一位考生就寫得非常好。寫他寫到,有一次放假回家,爸爸在客廳看電視,和他說起來原來家里看過的十四吋的黑白電視機,后來換成十七的,又換成彩色的,一直說到如今的五十四吋液晶壁掛電視,于是作者感到很自豪。去廚房幫媽媽干活,媽媽和他說起了從前的伙食,也是一步步講過來。飯做好了,他去臥室叫姐姐,姐姐正在上網,于是說起以前的娛樂。這個作文寫起來很輕松,取材也很方便,內容也集中,卻通過一家人近三十年的生活變化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獲得的巨大成就。這就是很經典的“以小見大”的寫法,這種寫法入口小,卻是滴水映日,通過家庭所獲得的好處體現了改革惠及萬民的積極意義。
三、要學會鋪陳渲染和點面結合
八百字的作文雖然短,可是也要注意有鋪陳渲染和點面結合。如果平鋪直敘,毫無波瀾,也會索然無味,味同嚼蠟。俗話說,文似看山不喜平,雖然我們不能要求學生在短短的八百字內設置多么曲折的情節,但我們也應該懂得鋪陳和渲染,使文章讀起來更加有趣。這一點可以通過側面烘托和環境渲染的手法來實現。側面烘托就是通過對其他人物和事件的敘述、描寫來渲染氣氛,烘托主要人物。側面烘托是用事物來襯托人物,或用景物來烘托人物。在高考作文《西游記》中,作者先寫了花果山的美好景色,為猴王的出世鋪墊了美麗的自然背景。環境渲染是指對人物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通過環境描寫可以交代文章的時代背景,還可以渲染氣氛,為塑造人物性格做準備,突出人物的心情,推動情節的發展。但是,運用環境描寫要注意的是,不能漫無目地隨性而寫。有的學生寫的文章看似很華麗,但是沒有考慮到此次景物描寫對于塑造人物揭示主題的作用,寫出來的景物甚至都脫離了故事的即設情景。除此之外,用景物描寫來渲染氣氛就要具體生動,細膩可感。好的景物描寫總是能夠給人身臨其境之感,作者通過多個角度的描寫,讓你看到他所看到的,聽到他所聽到的,聞到他所聞到的,感知到他所感知的。好的描寫總是通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甚至是作者的心理感受來傳達人物的真實感受,這需要寫作者有細膩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才能夠把讀者帶到文中的情景中,最終達到以情動人的目的。
作文命題趨勢分析論文
1995年全國高考語文卷將會出現什么樣的作文試題,這是廣大高中畢業班師生乃至家長共同關心的焦點。筆者通過縱向和橫向比較,綜合分析了近幾年的“全國卷”“會考省市卷”和“上海卷”的作文試題,從中歸納出了幾條規律和幾個特點,對1995年的高考作文命題趨勢作了一些預測,并探討了應試對策和方法,整理成文,以求教于方家。
一、關于高考作文命題的原則
1978年以來,高考作文命題一向堅持“依綱據本”的原則,體現了國家教委對高考提出的“既有利于高校選拔新生,又有利于中學教學”的方針。《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作文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命題作文、選題作文、看圖作文、根據文字材料作文、自擬題目作文,還有縮寫、改寫、擴寫等作文練習,教學時,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作文要注意聯系學生生活、思想和學習的實際,培養實事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好文風。”縱觀這十多年的高考作文命題,以上作文方式幾乎都涉及到了。近幾年來,緊扣全國統編中學語文教材單元作文訓練要求進行高考作文命題的趨勢愈來愈明顯。比如1991年的大作文,要求考生從“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中任選一題,寫一篇發言稿參加辯論,其中“近墨者黑”直接出自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的“寫作訓練”。對于辯論這種形式,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二單元有專章論及,考生也接觸過。1992年、1993年“全國卷”的大作文,1992年“三南卷”的續寫,都是要求根據所提供的一則短文進行合理想象,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有關這一命題的寫作知識和訓練,就在高中語文(統編)第二冊第一單元寫作訓練的“聯想和想象”一節。又如1994年高考作文題《嘗試》,此題要求考生所寫的內容,也在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的“寫作練習”第一題出現過。
由此可見,近幾年來的高考作文命題沒有超綱離本,較好地解決了“兩個有利”的矛盾,這對引導中學師生貫徹中學語文教學大綱,重視并用好課本上的寫作材料,扎扎實實并有序地進行作文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據此我們可以預測,1995年高考作文仍然會遵循“依綱據本”的原則,統編語文課本各冊“單元知識和訓練”的寫作訓練內容,仍有可能成為高考作文命題的內容,其中的寫作訓練題目,亦有可能成為1995年高考作文試題的類型題。
二、關于高考作文命題的特點和演變趨勢
高考作文試題的內容和題型總的演變趨勢是“穩中有變”。現歸納出幾個特點,分述如次:
作文快速思路管理論文
一、聯想法
高考作文構思必須展開聯想,這就是一種開放性的思維活動,恰似騰飛的翅膀。考生根據已確定的文章要點,對頭腦中現有的各種材料展開豐富的聯想,開始可能是零散的不集中的,這時的思維活動是放開的,要占有大量的材料,不要有所束縛,在此基礎上加以歸納組合,刪除選擇,使之成為一個系列整體。聯想有縱式、橫式等聯想方式。考場作文多數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聯想交錯運用。1991年高考的小作文就是典型的聯想和想象作文。所給材料是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圖,并舉例,具體要求是根據這位老師的啟發,把這圓想象成另一個物體。這就要求考生有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圓可以想象很多不同的相似物體,有的考生聯想到運動會的跑道,飲水用的井,日落日出的太陽等,這些都是很合理的。1990年給小姑娘作肖像描寫,1992年設想情境和人物思想性格,1993年寫環境和氣氛,寫人物的話語和神態等,都是給材料聯想和想象作文。考生只有較強的聯想和想象能力,才能思路開闊,構思新穎。
二、比較法
比較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世上沒有兩粒相同的沙粒”,在比較中見差異,只有學會了比較法,才能反映出這一事物與另一事物的區別,表現出各自事物的特點,作文才會富有新意,別開生面。
對事物可以從正反兩方面比較,這是一種對比,有比較才能有鑒別,這樣能把事物認識得更清楚。1991年全國高考作文把“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選寫成發言稿或議論文,就應用對比打開思路,展開論辯。1993年上海卷作文《機遇》和1994年全國高考作文《嘗試》就可用此法展開思路,在學習、生活和實踐中既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痛苦;既受贊揚,又被批評,在比較中見高低,見明暗,見差異。由此會思路頓開茅塞,而不至于淺嘗止。
對事物又可以從相似點或關系上進行比較,這就是類比,由此及彼,使思路順暢。1991年“三南”的大作文,聯系漫畫內容就“要學會關心別人”/“談回報”任選一題,由此想到類似的人和事,對愛心與奉獻問題展開議論。1995年全國作文題就寓言詩《鳥的評說》自選角度,自擬文題,聯系生活實際,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議論文,就應用類比論證法。七只鳥都毀謗別的鳥,反而又受到別的鳥的惡意中傷,我們可以想到“事修謗興,德高毀來”;揚己之長,克己之短;團結奮斗,改革進取等觀點,使文章針砭時弊,非常有現實意義。
作文命題趨勢管理論文
1995年全國高考語文卷將會出現什么樣的作文試題,這是廣大高中畢業班師生乃至家長共同關心的焦點。筆者通過縱向和橫向比較,綜合分析了近幾年的“全國卷”“會考省市卷”和“上海卷”的作文試題,從中歸納出了幾條規律和幾個特點,對1995年的高考作文命題趨勢作了一些預測,并探討了應試對策和方法,整理成文,以求教于方家。
一、關于高考作文命題的原則
1978年以來,高考作文命題一向堅持“依綱據本”的原則,體現了國家教委對高考提出的“既有利于高校選拔新生,又有利于中學教學”的方針。《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作文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命題作文、選題作文、看圖作文、根據文字材料作文、自擬題目作文,還有縮寫、改寫、擴寫等作文練習,教學時,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作文要注意聯系學生生活、思想和學習的實際,培養實事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好文風。”縱觀這十多年的高考作文命題,以上作文方式幾乎都涉及到了。近幾年來,緊扣全國統編中學語文教材單元作文訓練要求進行高考作文命題的趨勢愈來愈明顯。比如1991年的大作文,要求考生從“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中任選一題,寫一篇發言稿參加辯論,其中“近墨者黑”直接出自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的“寫作訓練”。對于辯論這種形式,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二單元有專章論及,考生也接觸過。1992年、1993年“全國卷”的大作文,1992年“三南卷”的續寫,都是要求根據所提供的一則短文進行合理想象,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有關這一命題的寫作知識和訓練,就在高中語文(統編)第二冊第一單元寫作訓練的“聯想和想象”一節。又如1994年高考作文題《嘗試》,此題要求考生所寫的內容,也在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的“寫作練習”第一題出現過。
由此可見,近幾年來的高考作文命題沒有超綱離本,較好地解決了“兩個有利”的矛盾,這對引導中學師生貫徹中學語文教學大綱,重視并用好課本上的寫作材料,扎扎實實并有序地進行作文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據此我們可以預測,1995年高考作文仍然會遵循“依綱據本”的原則,統編語文課本各冊“單元知識和訓練”的寫作訓練內容,仍有可能成為高考作文命題的內容,其中的寫作訓練題目,亦有可能成為1995年高考作文試題的類型題。
二、關于高考作文命題的特點和演變趨勢
高考作文試題的內容和題型總的演變趨勢是“穩中有變”。現歸納出幾個特點,分述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