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5 19:09:4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腹部手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腹部手術

腹部手術對呼吸影響論文

摘要:通過對50例全麻上、下腹部手術患者術后呼吸指標和臨床癥狀的觀察、比較、分析,發現二組在動脈二氧化碳分壓、氧飽和度、肺活量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在胸悶、氣促、嘔吐、呃逆癥狀程度量化比較上存在明顯差異。上腹部手術更易對呼吸造成不良影響,主要影響因素有:膈肌的刺激、切口疼痛、神經反射刺激、肺動脈壓增高等。并對此制定出有效的護理措施,減少了肺部并發癥。關鍵詞:全麻腹部手術呼吸影響因素護理近年來,全身麻醉隨著理論和技術的日益完善,已被廣泛用于各種腹部手術。但全麻是較諸其它麻醉影響病人的生理狀態最為顯著者[1],特別是對呼吸系統的影響更為明顯,這種對呼吸的影響,常常延續到術后,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礙。在臨床實踐中,我們發現全麻腹部手術后,不同部位的手術對呼吸所造成的影響程度不同。為此,我們收集共50例全麻腹部手術病人,分為上、下腹部二組,對術后相關的呼吸指標和臨床癥狀進行對照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對全麻腹部術后的病人進行有效的呼吸系統監測和護理,使呼吸系統并發癥的發生率有所下降。下面就將我們的分析結果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在19998-20008間,分別選擇全身麻醉上腹部和下腹部手術患者各25例,無嚴重的心肺疾病。上腹部組:男性11人,女性14人,年齡26歲-66歲,平均57歲,其中胃手術7例、膽道手術10例、脾臟手術4例、賁門手術2例、胰腺手術2例。下腹部組:男性13人,女性12人,年齡25歲-68歲,平均56歲,其中結腸手術12例、直腸手術13例。

1.2方法:1.2.1呼吸功能指標測定:二組患者分別在術前1天和術后6h,測定動脈血氣分析和氧飽和度,用Microlab3000Series(MicroMedicalLid,US)儀測定肺功能指標,并觀察呼吸情況。二組患者術前各項指標都在正常范圍,術后6h分別收集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CO2)、血氧飽和度(SaO2)、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指標,其中VC、FVC因受年齡、性別、身高等因素的影響而變化,故用實測值占預計正常值的百分比(A/P)來表示。統計方法:所有數據均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數據用SSPS統計軟件包處理,統計結果顯著性標準定為P<0.05。1.2.2臨床癥狀評定:術后6h至術后第1天分別觀察患者胸悶、氣急、咳嗽、嘔吐、呃逆等癥狀,采用癥狀自評量表五級評分制(見表1)[2]進行評分,由護士向患者說明評定的方法,理解后患者自己獨立打分,不帶任何誘導和暗示。采用秩和檢驗方法進行統計分析,數據用平均秩和表示。表1癥狀自評量表5級評分1.3結果:全麻上、下腹部手術后6h各項呼吸指標比較結果見表2。從表2看,二組在PCO2、SaO2上存在明顯差異。由于術后6h,受麻醉抑制、體力不支、切口疼痛等因素的影響,上、下腹部手術患者所表現的VC和FVC都比正常預計值有明顯的下降,其中,VC比較有明顯差異性。從表3看,二組術后胸悶、氣促、嘔吐、呃逆癥狀程度量化比較有明顯差異。表2術后6h兩組呼吸指標比較

表3術后癥狀二組比較2.討論人們認為術后肺部并發癥與術后肺部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有關[3]。全麻上腹部手術由于手術部位鄰近胸腔,創傷刺激、神經反射和炎癥反應對膈肌、胸腔、肺部所產生的影響比較大,會引起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主要有以下幾個影響因素。

2.1膈肌和胸廓的影響。膈肌運動是維持正常胸腔壓力和肺部膨脹所必需的。上腹部手術橫膈向頭方向移位,可使胸腔容量減少500ml,全身麻醉下的胸廓、肋骨架內徑的縮小,以及中心血容量的增高(約300ml)等都可使胸腔容量縮小[4],導致胸肺順應性降低。這種影響雖然會隨手術的完成、麻醉的消退而解除,但呼吸功能卻需要在術后比較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另外術后腹腔的膈下積液、膈下感染,會引起膈肌痙攣。術后胃腸脹氣、胃潴留、胃擴張,致腹內壓增高,膈肌上升。從表3看,上腹部比下腹部手術更易引起嘔吐、呃逆的發生,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肺活量下降,引起限制性肺功能障礙。從表2測定的VC看,上腹部比下腹部手術有明顯的下降(P<0.05)。

2.2切口疼痛。上腹部手術切口位置高,接近胸部,隨著術后麻醉的消退,切口疼痛會越來越明顯,患者由此懼怕深呼吸和咳嗽,只能作淺而快的呼吸,且不能及時將氣管分泌物咳出,而影響有效呼吸。從表3看,上腹部手術更易導致術后胸悶、氣促。另外,疼痛可引起骨骼肌反射性緊張,導致肺胸順應性下降,肺通氣不足,產生低氧血癥[5]。從表2看,上腹部比下腹部手術SaO2有明顯的降低,雖然絕對值不是很低,但不加以重視,必然影響呼吸生理功能。

2.3神經反射刺激。手術操作時,牽拉、損傷、壓迫上腹部相關神經,反射性刺激肋間神經、膈肌神經以及其它輔助呼吸肌的支配神經使胸廓、肋骨架內徑縮小。加之全麻手術抑制迷走神經興奮,從而抑制了呼吸中樞與肺臟之間正常的反射傳導。雖然在術中,可以通過麻醉師的輔助呼吸,保證維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但術后仍可表現為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肺功能減退。

查看全文

全麻腹部手術康復論文

摘要:為了更多的減輕患者痛苦,減少并發癥,通過與傳統的護理觀念相比較,筆者認為應縮短術前禁食時間、防治術后低溫及高血壓、盡早給予半臥位、有效控制術后疼痛。

關鍵詞:全麻腹部手術康復

KeywordsGeneralanesthesiaAbdominaloperationRehabilitation

全身麻醉及手術的刺激使全麻腹部術后患者易引起呼吸、循環、內分泌等系統生理功能的改變,如何促進患者的康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是全體外科護士共同的護理目標。影響全麻腹部手術術后康復的因素有許多,近幾年來,此方面有大量報道。在此筆者對幾個影響患者康復的不可忽略的因素綜述如下:

1術前禁食

術前禁食是為了避免麻醉期間胃內容物反流及誤吸而導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對于全麻腹部手術尤其重要。傳統的禁食時間為術前12小時禁食、禁飲,然而在臨床上,許多因素如灌腸等腸道準備的過早進行,使患者空腹等待手術時間大大延長,極易產生饑餓感,增加焦慮感及不適感,降低機體抵抗力,不僅影響患者的睡眠,還容易導致麻醉誘導期間低血壓的發生,影響到患者的愈后。

查看全文

腹部手術康復探討分析論文

摘要:為了更多的減輕患者痛苦,減少并發癥,通過與傳統的護理觀念相比較,筆者認為應縮短術前禁食時間、防治術后低溫及高血壓、盡早給予半臥位、有效控制術后疼痛。

關鍵詞:全麻腹部手術康復KeywordsGeneralanesthesiaAbdominaloperationRehabilitation

全身麻醉及手術的刺激使全麻腹部術后患者易引起呼吸、循環、內分泌等系統生理功能的改變,如何促進患者的康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是全體外科護士共同的護理目標。影響全麻腹部手術術后康復的因素有許多,近幾年來,此方面有大量報道。在此筆者對幾個影響患者康復的不可忽略的因素綜述如下:

1術前禁食術前禁食是為了避免麻醉期間胃內容物反流及誤吸而導致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對于全麻腹部手術尤其重要。傳統的禁食時間為術前12小時禁食、禁飲,然而在臨床上,許多因素如灌腸等腸道準備的過早進行,使患者空腹等待手術時間大大延長,極易產生饑餓感,增加焦慮感及不適感,降低機體抵抗力,不僅影響患者的睡眠,還容易導致麻醉誘導期間低血壓的發生,影響到患者的愈后。產生反流和誤吸的主要因素是飽胃及胃排空延遲。而影響胃排空主要因素是胃內容物的量,其次是胃內容物的種類,固體排空較慢,液體較快,而脂肪類則延遲胃排空。因此除了術前必須禁食外,還應考慮到不同種類食物應有不同的禁食時間。研究表明,飲水能稀釋胃酸,降低胃液PH值,又能刺激胃排空。因此,擇期手術病人,如不存在胃排空延遲因素(如腸梗阻等),可從午夜開始禁食,術前3小時禁飲,急診手術視情況而定。[1]

2術后低體溫通常醫護人員只注意患者體溫是否升高,而對術后體溫在350C以下常未予重視。實際上,持續過低體溫對人體是有害的,它能引起凝血病,導致出血增加;使代謝率降低,機體氧供減少,導致酸中毒;免疫功能損害尤其是中性白細胞的氧化殺傷作用降低,使機體對傷口感染的抵抗力降低,從而導致傷口感染率的增加;此外還可對心肝腎各臟器功能造成損害,嚴重的常可致死。引起圍手術期低體溫的原因主要有:(1)麻醉劑對體溫調節有抑制作用。麻醉抑制了血管收縮、寒顫和非寒顫產熱機制。(2)大量輸液輸血。成人每輸注1升環境溫度下液體或1單位(200ml)冷藏血可降溫0.250C。(3)低溫環境。(4)體腔開放。手術中切口暴露時間過長,水份蒸發。[2]由于全麻腹部手術多為大手術,手術時間較長,以上引起低溫的因素常同時存在,因此圍手術期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如(1)術中加強覆蓋,避免不必要的暴露;術后用溫暖毛毯遮蓋皮膚。必要時可使用壓力氣體加溫蓋被。(2)保持溫暖環境。(3)及時給氧(注意要濕化)。(4)加強體溫監測,對低溫者,采用能測量350C以下的體溫計,測直腸體溫。(5)對靜脈輸注的液體或血液加溫。研究表明,將液體加溫至370C,就可預防低體溫的發生。3術后高血壓機體對手術創傷和疼痛等刺激的應激發應,可引起術后高血壓。腹部術后高血壓發生率雖然沒有心臟手術高,但高血壓對已有心腦損傷的病人可引起嚴重的并發癥如左心衰、心肌梗塞、高血壓腦病或腦出血,并且還可能引起血管吻合口及創面出血。

一般隨著刺激因素的消除,體內兒茶酚胺、醛固酮的代謝排出,術后高血壓很快恢復正常。但如果刺激因素持續存在,如術后焦慮、疼痛、缺氧、寒顫不能解除,可導致血壓持續不降。因此,應加強對術后血壓的監測和應激原的管理。[3]

查看全文

全麻腹部手術對呼吸影響論文

摘要:通過對50例全麻上、下腹部手術患者術后呼吸指標的觀察、比較、分析,發現二組在動脈二氧化碳分壓、氧飽和度、肺活量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上腹部手術更易對呼吸造成不良影響,主要影響因素有:膈肌的刺激、切口疼痛、神經反射刺激、肺動脈壓增高等。并對此制定出有效的護理措施,以減少肺部并發癥。

關鍵詞:全麻腹部手術呼吸影響因素護理

近年來,全身麻醉隨著理論和技術的日益完善,已被廣泛應用于各種腹部手術。但全麻是較諸其它麻醉影響病人的生理狀態最顯著者[1],特別是對呼吸系統的影響更為明顯,這種對呼吸的影響,常常延續到術后,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癥或二氧化碳潴留等并發癥。在臨床實踐中,我們發現全麻腹部手術后,不同部位的手術對呼吸所造成的影響程度不同。為此,我們收集共50例全麻腹部手術病人,分為上、下腹部二組,對術后相關的呼吸指標進行對照分析,以便能根據分析結果對全麻腹部術后的病人進行有效的呼吸系統監測和護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下面就將我們的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臨床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在1999.8-2000.8間,分別選擇全身麻醉上腹部和下腹部手術患

者各25例,無嚴重的心肺疾病。上腹部組:男性11人,女性14人,年齡26-66歲,平均57歲,其中胃手術7例、膽道手術10例、脾臟手術4例、賁門手術2例、胰腺手術2例。下腹部組:男性13人,女性12人,年齡25-68歲,平均56歲,其中結腸手術12例、直腸手術13例。

查看全文

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診治與預防

摘要:目的探討婦產科下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治療的效果與預防措施。方法將本院婦產科在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接受婦產科下腹部手術的患者共計1000例選為研究資料,其中有30例患者出現了切口脂肪液化的情況,對患者進行了及時的診治,并提出預防措施。結果在全部的患者中第一類患者經過換藥治療之后均痊愈出院。第二類患者經切口換藥之后,在局麻下為患者實施清創縫合術,并配合支持治療,7-9天之后患者痊愈出院。全部患者沒有形成竇道和出現院內感染的情況。結論對婦產科下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要及時地進行對癥治療,并積極預防,療效較好。

關鍵詞:婦產科;下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治療;預防

在臨床婦產科中有些疾病是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其中下腹部手術是應用比較頻繁的手術方式。比如:剖宮產等都是下腹部手術。當前我國醫療水平不斷進步,在臨床中抗生素普遍應用,使得下腹部手術切口發生感染的幾率顯著降低[1]。但是,因為婦女肥胖等問題的影響,切口脂肪液化問題已經凸顯出來,引起了臨床的重視。本文探討婦產科下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治療的效果與預防措施。

1材料與方法

1.1研究材料

將本院婦產科在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接受婦產科下腹部手術的患者共計1000例選為研究資料,其中有30例患者出現了切口脂肪液化的情況,其中,婦科手術切口發生脂肪液化的患者為10例,剖宮產切口發生脂肪液化的患者為20例。患者的年齡為14歲-70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0歲。在30例患者中,婦科手術患者有10例,其中主要包括的情況為:子宮全切術、子宮次全切術,有部分患者為肥胖患者,還有部分患者合并糖尿病、中度或重度貧血等。剖宮產術患者為20例,其中,有5例患者為二次剖宮產切口,15例為橫切口;有些患者為肥胖患者,另外為妊娠水腫、貧血、滯產等等。全部患者手術持續時間都較同類手術延長20-30min,患者在手術中的出血量平均是151.3mL。

查看全文

腹部手術防治措施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對我院自1996年1月~2005年7月各種腹部手術后發生切口脂肪液化時所進行的治療方法進行對比分析。2002年3月前我們采用傳統方法治療,共27例,作為對照組;2002年3月后我們采用切口置管持續負壓吸引治療,共27例,作為試驗組。結果試驗組的平均治療時間和平均術后切口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結論適當的處理措施有利于減少術后脂肪液化的發生。切口脂肪液化時采用切口置管持續負壓吸引治療能減輕患者痛苦,縮短治療時間。

【關鍵詞】腹部切口;脂肪組織;液化

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術創口愈合過程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延長了愈合時間,給患者及家屬增加了精神上的痛苦和經濟上的負擔。及早發現和恰當的處理,能縮短療程,減輕醫生壓力。我院自1996年1月~2005年7月各種腹部手術后發生切口脂肪液化54例,其中27例我們采用皮下置管持續負壓吸引的治療方法,起到了良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自1996年1月~2005年7月,在我院各種腹部手術后發生切口脂肪液化54例。其中2002年3月前我們采用傳統方法治療,共27例,作為對照組;2002年3月后我們采用皮下置管持續負壓吸引治療,共27例,作為試驗組。兩組病例男女比均近似1∶2,年齡均在24~80歲,體形均較肥胖,皮下脂肪厚度4~15cm,所涉及手術類型均包括膽囊切除術、肝左外葉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膽腸吻合術、胃癌根治術、直腸癌根治術、肝切除(左半肝或右半肝)術,脾切除+門奇斷流術、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兩組病人均于手術后3~7天出現切口愈合不良,表現為較多黃色滲出液,內混有脂肪滴、積血及壞死組織,切口邊緣平整,無紅、腫、熱、痛等炎癥反應。滲液涂片鏡檢見紅細胞和較多脂肪滴,標本培養無細菌生長。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肥胖程度、手術類型、炎癥反應及滲出液量差異均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根據不同的治療方法,將病人分為兩組。對照組:拆除部分縫線,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清除壞死組織,擠壓傷口排除滲液,內置慶大霉素鹽水紗條引流,每日換藥1~3次,當創面肉芽組織新鮮時用蝶形膠布固定,直至傷口愈合。試驗組:不拆除縫線,于皮下深層、前鞘前面放置12號無菌吸痰管(揚州華夏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此吸痰管間隔2~3cm于不同方位側壁剪多個1~2mm大側孔。吸痰管遠端從切口上端第1、第2針間引出皮膚2~3cm(包含1個側孔),近端或吸引端從下端第1、第2針間引出皮膚(側孔不能外露),可用絲線固定或不固定。使用持續負壓吸引,負壓在0.010~0.015kPa左右,定期每日使用生理鹽水100ml由遠端沖洗皮下引流管1~2次,保持引流管通暢,2~5天后無分泌物時即可拔除引流管。

查看全文

腹部手術護理分析論文

1手術前護理

1.1擇期手術的術前護理

1.1.1心理護理各年齡組病人對手術均有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心理,致使術前休息不好,影響術后恢復,使高血壓病人血壓高,甚至危及生命。大多數病人有懼痛心理,病人對疼痛的感受因人而異,與其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等有關。針對上述情況,應給予適當的心理護理。首先醫護人員要儀表端莊,態度和藹,動作輕柔,操作準確,充滿自信,給病人以安全和信任感。根據不同病人的心態和要求,采取多種形式與病人及家屬交流溝通。向病人講明病情及治療護理計劃和整體護理措施,特別向病人講明本手術方法的安全性科學性和優越性。以解除病人對手術和麻醉的恐懼與焦慮。增加病人及家屬對醫護人員的信任,達到積極有效的配合,爭取早日康復。對影響休息的病人,施以小量鎮靜劑,使病人充分休息似良好的心態應戰手術。

1.1.2對老年合并癥的處理老年病人常合并高血壓,肺心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有的病人曾有手術史。對高血壓和冠心病病人,要嚴密監控血壓、心率等。以指導病人用藥,將血壓及心率控制在安全范圍內。對糖尿病病人,要嚴格控制飲食,監測血糖。指導應用降糖藥物,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后手術,以慢支及吸煙病人,要勸其戒煙,給抗感染及祛痰藥物,緩解感染癥狀;便秘者適當吃蔬菜,給予緩瀉劑,以免術后排便困難:要有計劃訓練病人在床上大小便,有些病人病程時間長,慢性消耗重,貧血,酸堿失衡,低蛋白血癥等,術前均應很好的糾正。

1.1.3小兒病人的護理小兒病人語言能力差。自制力不強,恐懼心理尤為突出。小兒病人對病情不能正確描述給我們的診斷和治療護理帶來困難。我們應面口慈祥和藹,盡最病人拉進距離,爭取他們的信任。做治療時動作輕柔。輸液時針見血,這就要求我們要有扎實的基本功。

手術前的晚上,是病人最緊張的時刻,多數病人難以入眠,我們隨時到病床前與病人交流,使其打消顧慮。安心休息。對確實難以入睡者。給予適當鎮靜劑。

查看全文

全麻腹部手術對呼吸影響護理對策論文

摘要:通過對50例全麻上、下腹部手術患者術后呼吸指標和臨床癥狀的觀察、比較、分析,發現二組在動脈二氧化碳分壓、氧飽和度、肺活量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在胸悶、氣促、嘔吐、呃逆癥狀程度量化比較上存在明顯差異。上腹部手術更易對呼吸造成不良影響,主要影響因素有:膈肌的刺激、切口疼痛、神經反射刺激、肺動脈壓增高等。并對此制定出有效的護理措施,減少了肺部并發癥。

關鍵詞:全麻腹部手術呼吸影響因素護理

近年來,全身麻醉隨著理論和技術的日益完善,已被廣泛用于各種腹部手術。但全麻是較諸其它麻醉影響病人的生理狀態最為顯著者[1],特別是對呼吸系統的影響更為明顯,這種對呼吸的影響,常常延續到術后,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礙。在臨床實踐中,我們發現全麻腹部手術后,不同部位的手術對呼吸所造成的影響程度不同。為此,我們收集共50例全麻腹部手術病人,分為上、下腹部二組,對術后相關的呼吸指標和臨床癥狀進行對照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對全麻腹部術后的病人進行有效的呼吸系統監測和護理,使呼吸系統并發癥的發生率有所下降。下面就將我們的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在19998-20008間,分別選擇全身麻醉上腹部和下腹部手術患者各25例,無嚴重的心肺疾病。上腹部組:男性11人,女性14人,年齡26歲-66歲,平均57歲,其中胃手術7例、膽道手術10例、脾臟手術4例、賁門手術2例、胰腺手術2例。下腹部組:男性13人,女性12人,年齡25歲-68歲,平均56歲,其中結腸手術12例、直腸手術13例。

1.2方法:

查看全文

腹部外科手術后治療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腹部外科手術后;胃排空障礙;綜合治療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腹部外科手術后胃排空障礙的診療方法。方法本院自1997年5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20例腹部外科手術后胃排空障礙的患者,其中15例行禁食、胃腸減壓、腸外營養支持(TPN),使用促進胃腸動力藥物等方法,保守治療,5例患者保守治療2周后癥狀無明顯改善,積極性行剖腹探查,松解粘連,空腸造瘺等治療。結果15例保守治療及5例手術治療的患者均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癥狀消失,隨訪半年,無胃排空癥狀復發。結論對腹部手術后出現胃腸排空功能障礙的患者予以積極綜合治療,效果好,能促進患者胃腸排空功能障礙的恢復,提高其生活質量。

功能性胃排空障礙(FunctionaldelayedgastricemptyingFDGE)是胃腸道腹部外科手術后比較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對這種并發癥的正確診療,有利于患者的康復,縮短術后住院時間,提高其生活質量。現對本院治療腹部外科手術后胃排空障礙的經驗與方法予以總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1997年7月至2007年7月期間本院收治20例腹部外科手術后出現胃排空障礙的患者,其中門脈高壓術后2例,賁門部癌手術后3例,胃竇癌6例,胃潰瘍3例,十二指腸潰瘍1例,十二指腸外傷2例,胰頭癌3例。手術方法包括脾切除術加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近端胃大部切除術加幽門成型術、遠端胃癌根治術、畢II式吻合術、畢I式吻合術、胃穿孔單純修補術、十二指腸潰瘍行單純修補術、十二指腸外傷行剖腹探查粘連松解術,胰頭十二指腸聯合切除術。術后情況:患者術后3~7d均出現肛門排氣,胃管引流量大致在300ml以下,拔除胃管后進食流質或者半流質2~3d后出現上腹部飽脹、呃逆甚至嘔吐含膽汁胃液,患者無腹痛。查體見上腹部膨隆或者平坦,無明顯壓痛反跳疼,聽診腸鳴音。76%泛影葡胺溶液稍作稀釋后,口服行上消化道造影,可見胃無張力,蠕動波減少甚或消失,吻合口通過欠佳或者緩慢。行胃鏡檢查一般無明顯陽性發現,少數可見胃壁增厚。所有患者生化指標等均正常。

1.2治療方法首先可給予患者心理護理治療,減少其焦慮恐懼情緒,并給予禁飲食,胃腸減壓,及胃腸外營養支持等,使用促胃動力藥物如多潘立酮,莫沙比利,紅霉素等。輔助中醫藥治療,若適量應用大黃以及針灸足三里、內關等穴位。另外嘗試放置十二指腸營養管,如放置困難可考慮行空腸造瘺,以求盡早恢復腸內營養,同時輔助治療。30例患者應用上述保守治療方法后均恢復,FDGE癥狀消失,2~3個月后隨訪復查癥狀無復發。10例患者行手術探查治療。解除梗阻因素如胃扭轉,胃體張力過高,內疝以及粘連帶壓迫胃竇或者幽門等結構。術中必要時可同時行胃空腸吻合、空腸造瘺、空腸與空腸側側吻合等。

查看全文

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感染預防對策

在外科手術中,手術部位感染是臨床常見的醫院感染和并發癥,會延遲切口的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使患者的經濟負擔增加[1]。手術切口感染在婦產科術后感染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因存在特殊的解剖部位,如果處理不及時,將會導致器官功能障礙、宮腔感染及敗血癥等疾病發生,對患者生存質量和疾病預后產生嚴重影響[2-3]。遂本文主要探究影響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的危險因素,同時采取有效的預防對策,目的在于促進切口感染發生風險降低,使患者疾病迅速恢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80例在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感染患者(觀察組),并選擇同期進行婦產科腹部手術沒有出現切口感染的患者(對照組),其中觀察組平均(45.16±6.35)歲,對照組平均(46.52±5.69)歲。影響組間比較的兩組之間沒有差異,P>0.05,可以予以比較。1.2方法。對比分析兩組的臨床病歷資料,對影響切口感染發生的因素進行分析,同時將預防對策提出。1.3統計學方法。選擇SPSS22.0系統軟件,用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同時Logistic回歸分析和單因素分析影響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發生的危險因素。

2結果

2.1單因素分析結果見表1。2.2多因素分析結果見表2。

3討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