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態勢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4 12:47:1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發展態勢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國際航空物流發展態勢分析
摘要:香港航空物流在國際上享富盛名,而隨著國內經濟的崛起以及電商物流業的高速發展,國內機場建設的逐漸完善,其航空物流也表現出快速發展之勢。粵港作為我國與世界接軌與溝通的主要城市,其航空物流的發展態勢對于中國國際貿易有著重要的影響。論文以選擇了廣東省的白云機場與香港國際機場為研究對象,分析他們國際航空物流發展現狀,并對其發展態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廣東省;香港;航空物流
一、粵港兩地國際航空物流發展現狀
(一)香港機場發展現狀。香港國際機場地個于香港赤立角,占地面積為12148km2,現時為全球最繁忙的機場之一,全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運作,國際貨運量在全球更是處于領先地位。根據香港政府的數據顯示,香港國際機場2017年上半年,總共處理的貨物達到了230萬公噸,與2016年同期進行對比提高了11.3%。現時大約有90多家航空公司擁有與香港機場進行往返的航線,總共到達的城市超過了一百五十個城市。(二)航空貨源分布。在跟香港通航的貨運班機國家與地區里面,航空貨運量排處前10名的是國家與地區占了總量的72.9%,具體見圖1所示。圖1與香港通航的貨運班機國家與地區貨運量占比(三)主要的運輸航線。我們減去了貨運量在300噸范圍內的航線,現今總共有70多條溝通了香港和其它國家與地區物流航線當中,貨運量占了前40名的航線占比超過了總運量的90%,這樣的一些所屬國家與地區的航線分布狀況具體見表1所示。貨運量處于前20名的航線里面,其占比超過了總運量的70%。(四)航空貨運細分市場分析。根據香港國際機場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年經過香港國際機場直接地進行轉運的航空貨物量大約占了整個航空運量的32%左右,而當中有82%左右的貨物均是通過香港空運貨站有限公司進行處理的。同時結合其統計所得,進港、出港以及進行轉運的貨物里面,其分別占了整個貨物總量當中的21%,46%以及32%。香港地區進行出口航空貨物重點是流向歐洲、北美以及東南亞地區,其總共占了整個航空總出口量的90%。而當中進口的航空貨物大部分均是來自東南亞、歐洲、日韓等地區的,其占比也達到了88%。綜上所述,在香港機場當中的總體的航空貨運里面,大約有50%是屬于航空出口的,而有1/3左右是航空轉運的,當中更有1/5屬于航空進口。就詳細的航空貨物流來看,航空出口大部分均是發向一些歐洲、北美以及東南亞地區的;而通過航空轉運的國家主要是中國內陸,部分東南亞國家等,將其視之為主要的轉運點;航空大部分均是通過東南亞、歐洲等地區運送到香港的。
二、白云機場機場基本情況和發展規劃
(一)白云機場。廣州新白云機場地處在廣東省的白云區與花都區交接位置,其為現時國內的第一家是完全根據中樞機場理念進行設計的機場,占地面積達到了3276hm2。其總共有跑道五條,每一年的旅客吞吐量已經達到了8000萬人次,而當中的貨物吞吐量可以做到250萬噸/年。而機場在定位方面是以廣州作為中心,可以成為全國的轉運中心,并且很好地與世界各國進行溝通的,目標在于將其打造成為國際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航空港。(二)區域以及經濟優勢。珠三角地區為中國最早進行對外開放、經濟發展最為活躍區域之一,同時經過多年的發展,有著很強的貿易基礎以及雄厚的貿易實力。而且在現今,該地區經濟水平依然表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遠遠要比國內的平均水平更高。同時,白云機場更是我國華南區域最大對外貿易地區,其有物流領域有著良好的發展空間。(三)貨物流量以及流向。現時,廣州白云機場總共已經開通了全國范圍里面的81個城市當中的120多條的國內航空線路以及通向境外18個城市里面的24條線路。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現時白云機場當中航空線路的主要流向是我國的華北以及華東地區,在國際方面主要的國家集中在東南亞地區。
藝術發展態勢論文
摘要設計藝術的發展推動了人類物質與精神文明的進步,人類社會的衍變也無時不刻地影響著設計藝術的軌跡。設計藝術對科技、社會文化變革的適應及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形成了其進步的要素與架構。
關鍵詞設計藝術工業設計社會文化
“設計不是一種職業,它是一種態度和觀念,一種規劃(計劃)的態度觀點。”——莫合力納吉(LaszloMoholy-Nagy)。“設計是包含規劃的行動,為了控制它的結果,它是很難的智力工作并要求謹慎的關鍵的決策。它不重視把外形擺在最優先地位,而是把與之有關的各方面后果結合起來考慮,包括考慮經濟、社會、文化效果。”——利特(德國烏爾姆造型學院)。設計從根本意義上講是社會和文化思想的反映,因此設計藝術從某種角度上說,是一種對社會的理想。討論設計藝術的發展趨勢,先要看看人們對社會的理想模式,或要求、或幻象、或期望、或責任等。
隨著時代的變遷,設計的觀念也在不斷變化。21世紀的科學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設計的觀念不斷地發展,探索未知,為后工業社會尋找新的造型語言和藝術理念,就是說設計已經不再只是用自己的方法去研究世界,更重要的是設計研究科學的雙重性的調和,即科技給人和人生存方式的影響及科技給社會帶來的污染和危急。設計的觀念決定了設計藝術發展方向,本文即從以下角度探討了設計藝術在未來的發展態勢。
1設計藝術的發展必須適應科技的變革
人類的價值和思維方法的改變都是漫長的,但是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狀況的發展思路與政策必然會極大地影響其發展。控制人口的增長和保護生態環境已成為我國必須堅持的基本國策。丹麥的設計師福林特(NielsPeterFlint)的設計觀念能給予我們許多啟示,他懷疑西方的物質享樂和消費注意價值觀,主張從工業文明的物質享樂轉變為非物質的過程,強調服務和無處不在的信息交換,他甚至向往東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現在他正專心于“衍續”(sustainable)產品和建筑的觀念設計研究,并開設了一家以自己的名字(flint)命名的商店,專門出售“衍續”產品。
設計藝術發展態勢論文
摘要:設計藝術的發展推動了人類物質與精神文明的進步,人類社會的衍變也無時不刻地影響著設計藝術的軌跡。設計藝術對科技、社會文化變革的適應及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形成了其進步的要素與架構。
關鍵詞:設計藝術工業設計社會文化發展態勢
Abstract:Thedesignart''''sdevelopmentimpelledthehumanmaterialandthespiritualcivilizationprogress,thehumansocietyevolvesalsoallthetimeaffectsisdesigningartisticthepath.Designarttheadaptationwhichand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possibilitytothescienceandtechnology,thesocialculturetransforms,hasformeditsprogressiveessentialfactorandtheconstruction.
keyword:Designartindustrialdesignsocietyculturedevelopmentmomentum
前言
“設計不是一種職業,它是一種態度和觀念,一種規劃(計劃)的態度觀點。”——莫合力納吉(LaszloMoholy-Nagy)。“設計是包含規劃的行動,為了控制它的結果,它是很難的智力工作并要求謹慎的關鍵的決策。它不重視把外形擺在最優先地位,而是把與之有關的各方面后果結合起來考慮,包括考慮經濟、社會、文化效果。”——利特(德國烏爾姆造型學院)。設計從根本意義上講是社會和文化思想的反映,因此設計藝術從某種角度上說,是一種對社會的理想。討論設計藝術的發展趨勢,先要看看人們對社會的理想模式,或要求、或幻象、或期望、或責任等。
淺析法律發展的態勢
本文作者:張月工作單位:鄭州大學
一、法律發展的涵義
張文顯教授曾指出:"與發展的一般意義相應,法律發展是一個整體性概念。它是指與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相適應`相協調,包括制度變遷`精神轉換、體系重構等在內的法律進步或變革。用''''法律進步''''、''''法律變革''''指稱''''法律發展'''',顯示了法律發展的核心和實質,也揭示了法律發展研究的價值。法律發展在基本內涵上與法制現代化是等值的。"而公丕祥教授認為,"在現代社會,法律發展具有特殊的涵義,它意味著從傳統型法制向現代型法制的歷史變革過程。"從這種意義上講,法律發展的概念與法制現代化的概念內在很契合,其本質意義在于伴隨著社會由傳統向現代的轉變,法律也面臨著從傳統型向現代型的歷史更替。在哲學意義上,發展本身作為一門理論形態,興起于20世紀四五十年代,至今經歷了從經濟增長為核心的傳統發展戰略、到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的基本需求發展戰略、再到以人類整體利益為核心的持續發展戰略的逐步轉變。它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而從其實質上講,必須代表全部范圍的變化。通過這個變化,整個社會制度把人們普遍不滿意的生活條件變成被認為物質上和精神上都更好的生活狀況和條件。由此我們把法律發展的涵義歸結為:一方面,法律發展指稱的是法律自身從簡單到復雜、從野蠻到文明、從落后到先進的演進歷程和前進趨勢。另一方面,法律發展是指每一個民族在每一個歷史發展時期根據自身文化現狀,在對傳統法律文化進行比較、分析和對世界文明的優秀成果加以借鑒、吸收的基礎之上所進行的法律改革目標定位和為實現這一目標的實踐過程。總體說來,"法律發展"可以表達為這樣一種概念:發展必須是根源于社會內部基本矛盾的變化,在法律發展過程中,任何一個民族都必須也只能根植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之中,否則,就只能是機械式地全盤照搬,根本談不上發展。法律發展意味著一種法治模式,它不能是任何絕對理性的建構,只能是全民族參與的集體的實踐,是一個民族選擇、探索和不斷試錯的過程。
二、法律發展與法律國際化和法律全球化的關系
在當今的法學詞匯表中,法律國際化與法律全球化是兩個使用頻率很高的詞匯。這兩個詞匯都是表征世界法律發展狀態和趨勢的概念,所以很容易被人們當作等值概念來使用。許多論著在使用這兩個概念時大多沒有對其加以嚴格區分,甚至將兩者混為一談。如果法律全球化與法律國際化是一回事,那么法律全球化就并非一個具有原創意義的新概念,不過是新瓶裝舊酒。在當前的法律全球化研究中,一件最為緊迫的事情是對法律國際化和法律全球化這兩個概念加以精確地界定和明確地區分,這是法律全球化研究卓有成效地開展的基本前提,同時也為未來中國法律的發展趨勢找好了門檻。(1)法律國際化國際關系的存在是國際化的前提。如果國與國之間彼此封鎖,不相往來,自然就不可能出現國際化現象。國際化這一概念描述的是不同國家在經濟、政治、法律、文化等各方面相互聯系、彼此影響的程度。里斯本小組對"國際化"所作的解釋是:"經濟與社會的國際化描述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民族國家之間所進行的各種原料、工業產品以及服務、貨幣、思想與人員的交換。"在法學范疇體系中,法律國際化是一個以國家為軸心來描述和分析世界法律發展狀態和趨勢的范疇。這個概念能夠有效地解釋民族國家時代世界法律發展的動態和趨勢。在民族國家時代,疆域界限分明的民族國家是世界舞臺上的主要角色,世界不過是由這些民族國家相加的總和。因此,"國際社會"這個詞非常準確地表達了世界的特點。在各個民族國家的疆域內,它們的政府在行使統治權,制定、實施國家的法律,建立和維護穩定的法律秩序。在民族國家之外和民族國家之上,既不存在具有更高權威的治理主體和具有更高效力的法律,也不存在同民族國家一樣行使治理權的主體和同國家法一樣有約束力的規則。國際法實際上不過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國家法,是國家法律主權的一種延伸。法律秩序只存在于民族國家的范圍內,世界層次的秩序主要是建立在民族國家間的互動關系及其力量對比的基礎上。(2)法律全球化從20世紀下半葉、特別90年代以來,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為支撐,以經濟的全球一體化運動為先導,人類開始進入全球化的新時代。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雖然對當今一些時代特征已經達成共識,但對全球化這個概念卻各持己見。而針對法律全球化也是眾說紛紜。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法學院教授夏皮羅認為,法律全球化是指全世界生活在一套單一的法律規則之下的程度。中國學者周永坤先生也認為,法律全球化是全球分散法律體系向全球法律一體化的運動或全球范圍內的法律整合為一個法律體系的過程。有些學者認為,法律全球化就是法律的非國家化。德國學者德爾布魯克認為,全球化應當解釋為市場、法律和政治非國家化的過程,其目的是促進各個密切聯系的民族和個人的共同利益。英國學者圖布伊納認為,法律全球化意味著私政府立法。法律可以理解為世界法律的多元化、一體化和法治化的發展趨勢。我國學者車丕照認為,法律全球化即全球范圍內法律的趨同化和一體化。這些解釋分別從某些方面揭示了法律全球化的內容,但都有各執一端、不及其余的缺陷。但是從中有的學者把法律全球化的基本標志和內容歸結為三項:第一,世界法律多元化。第二,世界法律的一體化。全球化不僅使國家與國家間的距離越來越短了,而且使事物與事物之間的時空聯系越來越擴大。一個國家或者一個組織的一項決定很有可能在其它國家或者組織引起軒然大波,甚至影響世界上很多人的生活。在法律方面,全球化使得全球范圍內存在的各種形式的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緊密聯系在一起,成為一體。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已經清楚看到這些法律規范正在聯為一體,國際法與國內法之間的界限正在變得模糊不清,而這種聯結的實現就在于國際法高于國內法的信念已得到普遍的確認。"第三,全球治理的法治化。法律的全球化是由全球社會各種力量共同推動的法律發展進程。但是通過上述比較我們可以看出。法律全球化是一個比法律國際化更高級、更復雜的階段。國家是法律全球化的促動者,法律國際化是法律全球化的起始階段。
三、法律發展與法律移植
小析績效審計發展態勢
澳大利亞公民比較關注和信任績效審計結果,澳大利亞政府和議會注重利用績效審計成果。公民可以從績效審計報告中了解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效果、效益情況及其投資決策正確與錯誤;政府和議會可以從績效審計報告中發現有關職能部門履行職責情況,并作為宏觀決策的重要依據。審計報告定稿后向議會各院和被審計事項主管提交,跨部門的要報財政部長。同時只要不涉及國家機密的全部上網,完全向社會公開。澳大利亞績效審計發展很快,取得了引人注目的進步,當然這是建立在法制健全、管理規范的基礎上,而且審計體制不同,國家性質不同。我們在借鑒澳大利亞績效審計經驗時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因地制宜地逐步推進我省的績效審計。
1加強政府績效評估背景環境的改進與績效評估標準體系的建立。
如果今后準備進一步在我省開展政府部門和國有機構的績效審計,就需要逐步改善和建設我們的“可審計性”的政府管理環境和背景。首先就是政府的每個組織和機構都需要有明確的工作目標,每項政策和項目都有精確的完成結果,以及如何評估和衡量。這是一個今后由管理型政府逐步向服務型政府改變的重要步驟。如果缺乏這樣一個背景和“可審計”環境,那么績效審計也很難取得很好的成效。
2加強對政府主要職能部門的績效考核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過去也曾為單位制定過績效考核的指標體系,但是與澳大利亞的做法相比,尚有一些需要改進之處:(1)沒有形成制度化;(2)由各單位自行制定,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要求,也沒有橫向的比較;(3)未向審計部門報告,也未與審計部門討論。我們應該借鑒澳大利亞的做法,逐步在我省建立和完善各單位和政府政策項目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3提高政府審計信息管理技術的應用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
產業發展態勢情況分析論文
一、總體增長狀況
2002年,受消費結構升級和國家擴張性財政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國民經濟呈現穩定持續增長的良好態勢,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8%,增速比2001年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長2.9%,對GDP的增長貢獻為5.6%;第二產業增長9.9%,對GDP的增長貢獻為63.3%;第三產業增長7.3%,對GDP的增長貢獻為31.2%。與2001年相比,GDP增量中第二產業的比重和貢獻率都明顯提高,工業仍然是拉動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力量。
從行業層面看,2001年至2002年年底,處于較好景氣水平(景氣指數大于110)以上的行業數量及所占比重呈遞增的趨勢,而處于較差景氣水平(景氣指數小于100)的行業數量及所占比重不斷下降。到2002年年底,20個主要的工業行業中已有11個處于較好景氣水平以上,情況比2001年大為改觀,處于較差景氣水平的行業數量則由2001年的11個下降到2個,如圖所示:
2001年至2002年工業行業總體景氣變化情況
根據2002年各行業平均景氣狀況,可將20個主要的工業行業劃分為五大類:
表12002年重要行業平均景氣狀況分類
世界航天產業發展態勢分析
世界航天產業的戰略環境
鞏固強化戰略地位,為航天發展定出總體基調。近年來,美、俄、歐、日、印等航天國家和地區把航天作為國家戰略重要組成部分,予以優先安排,在出臺的國家安全頂層戰略和綜合性規劃中均把航天擺在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美國特朗普政府將“美國優先”的思想提升到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強調應保持美國航天的領導地位和行動自由。在2018年3月的《國家航天戰略》中,系統闡述了航天發展總體思路和方向,為制定國家航天政策確定基調。統籌優化管理體系,為航天發展提供不竭動力。美、俄等主要航天國家實行總統最高決策、統一領導的管理體制,在總統的直接領導下,設立航天委員會等專門機構,負責制定國家航天政策或發展戰略。實施統籌協調的航天分工管理模式,對分工界面和職責權限做出明確劃分,軍民管理主體在履行自身職責的同時,注重相互間的協調與平衡。超前制定發展規劃,為航天發展描繪未來藍圖。航天具有高投入、長周期的特點,需要超前謀劃航天發展。為此,多個航天國家制定未來20年乃至30年的總體規劃。俄羅斯通過《俄羅斯2013—2020年航天活動國家規劃》《2016—2025年俄羅斯聯邦航天規劃》《2030年前及未來俄聯邦航天活動領域國家政策原則的基本規定》等,系統規劃航天產業發展,滿足國家在經濟社會、科學技術和國際合作等領域的需求。持續完善法律制度,為航天發展提供政策保障。目前已有29個國家頒布了航天法,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為航天活動提供了法治保障。
世界航天產業在各國的進展
航天發展至今,影響范圍不斷拓展,深刻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目前,全球共有12個國家具備航天發射能力,50多個國家擁有自己的衛星,先后有近9000顆衛星發射升空,2000多顆航天器在軌道上正常運行,幾乎所有國家都在使用空間服務。從各國進展來看,世界已形成美國、俄羅斯、歐洲為第一梯隊,中國、日本、印度等為第二梯隊,其他航天國家為第三梯隊的發展格局。美國處于全面領先,保持絕對優勢,發展勢頭未減,并有以顛覆性技術推動快速發展的態勢。俄羅斯曾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具有規模龐大的航天工業體系和相對雄厚的基礎優勢,目前正在重整旗鼓,力圖重返世界領先地位。歐洲以德國、法國為核心,多國聯合,既獨立發展又與美國合作,在運載火箭、對地觀測、空間科學等領域具有獨特優勢。日本通過以民掩軍的方式發展軍事航天能力,衛星應用和深空探測等領域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印度利用寬松有利的國際環境,在美、俄、歐的大力支持下,對地觀測、深空探測等領域進展迅猛。總體來看,各國在航天領域中既競爭,又合作,共同推動世界航天產業繁榮發展。競爭主要表現在國際規則主導權爭奪不斷加劇。圍繞航天新秩序的構建,傳統航天大國和新興國家激烈爭奪新的國際規則主導權,當前國際空間治理規則談判呈現議題多、協調難、利益沖突激烈,進程緩慢的態勢。合作主要表現在國際合作不斷深入,航天已成為服務國家政治外交大局的重要手段。航天多邊、雙邊合作日趨活躍,合作范圍向載人航天、空間科學等方向深化拓展。
世界航天產業經濟規模
隨著經濟規模不斷壯大,航天產業越來越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呈現四個特點。經濟規模持續增長,2018年首次突破4000億美元。2018年,達到4147.5億美元,同比增長8.1%,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十年來,穩步提升,從2382.5億美元穩步增長到4147.5億美元,復合增長率達到6.4%,遠高于全球經濟增速。政府航天投入和商業航天均呈現增長態勢。航天產業通常分為政府航天投入和商業航天兩個部分。政府航天投入通常受經濟環境等因素影響,存在一定的波動性,但總體呈現增長態勢。2018年,全球政府航天投入總額為858.9億美元,同比增長12.7%。十年來,全球政府航天投入有兩個階段特點。2009年到2014年,基本保持穩步增長態勢;2015年到2018年,經歷了2015年、2016年的小幅回落后,2017年的小幅反彈,在2018年實現了大幅增長,創十年新高。商業航天則呈現出穩步增長態勢。2018年,全球商業航天經濟規模為3288.6億美元,同比增長7%。近十年,商業航天收入持續增加,從1706.4億美元逐步增長到3288.6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6%。政府航天投入在航天產業中占比略有下滑,目前基本保持在20%左右。2018年,政府航天投入占比為20.7%。十年來,這一占比有兩條基線,2009年到2014年,基本圍繞27%波動;2015年到2018年,基本圍繞20%波動。這一下降也體現出商業航天對于航天產業的驅動力在逐步增強。航天產業增長驅動力不斷強化,未來增長前景十分廣闊。當前,各國政府從戰略安排、政策支持、預算投入等方面加大對航天的支持,航天產品加快優化升級,航天應用模式和服務持續創新,都為航天產業穩定增長提供了堅實基礎。特別是商業航天蓬勃發展,極大地促進了航天產業經濟規模增長,以及航天技術和發展模式創新。著名投資機構摩根士丹利在2018年年底預計,到2040年,航天產業經濟規模將提高到約1.1萬億美元。也就是說未來二十年,航天產業仍然有望保持5%左右的增長速度,展現了航天產業廣闊的增長空間。
我國文化發展態勢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世界進入了一個多元共生的時代,中國社會正處于一個社會轉型時期。20世紀以來,世界各種文化紛紛在中國亮相。中國文化先后出現了五種主要范式:“中體西用”范式,“全盤西化”范式,前蘇聯的馬克思主義范式,“”中的“文化專政論”范式,“綜合創新”范式。從上世紀70年代末到新世紀伊始,中國文化發展的基本態勢是主導多元,綜合創新。呈現這種態勢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主導多元文化雙向互動綜合創新的過程。
〔關鍵詞〕中國文化發展態勢主導多元綜合創新
當今世界已進入了一個多元共生的時代。中國社會正處于一個大變革的社會轉型時期。自上個世紀以來,中國文化的舞臺,五彩繽紛,世界各種文化競相紛呈。基督教文化,伊斯蘭文化,佛教文化,儒、道、釋文化,無不登臺亮相。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封建主義與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無政府主義、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各種不同性質、色調的主義、理論、學說、思想和主張,都在頑強地表現自己,爭奪和占領陣地,盡力擴大自己的影響。
進入21世紀,中國文化發展的基本態勢是什么?這不僅是海內外炎黃子孫普遍關心的現實問題,而且也是世界中國學研究的一個重大課題。本文想圍繞這個中心命題,重點談談當代中國文化曾經出現的幾種主要范式和進入新世紀中國文化發展的基本態勢問題。由于水平所限,自己的看法是否得當,還希國內外專家、學者批評教正。
一
中國現代文化的起始,發生在19世紀40年代。
社會轉型期民間舞蹈文化的發展態勢
一、文化人類學視野中的民間舞蹈文化結構
1.民間舞蹈是人體動態文化
民間舞蹈是一種文化現象,它用人類自身的形體動作和思想情感表現社會生活,體現民族歷史,傳情達意,抒發情懷。民間舞蹈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緊密相連,早在史前時期,我們的祖先就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來表達他們最激動的感情,舞蹈活動幾乎滲透到勞動、狩獵、爭戰、祭祀和等一切領域。人類進入階級社會后原始舞蹈也隨之發展分化,一部分成為為奴隸主表演的舞蹈,以后發展為宮廷舞蹈;另一部分是奴隸們的舞蹈,從祭祀性或其他功能的舞蹈逐漸發展成為民間舞蹈。由于各民族歷史發展不平衡,許多少數民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因此很少在史書中留下它們的蹤跡。然而極為寶貴的是植根于人民生活沃土中的民間舞蹈,經過數百上千年的傳承演變,至今仍流傳于各民族群眾生活中,尤其是地處邊疆交通不便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直至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仍較多地保留著原形態的舞蹈特征,具有舞蹈史前史的性質。它們的表演形式、風格特色及其內容所折射出的文化內涵,涉及到民族歷史、宗教信仰、生產方式、風土民情、道德倫理、審美情趣等各個方面,可以說民間舞蹈是社會文化交織融合的總匯演。
2.民間舞蹈的文化結構
歷史悠久的民間舞蹈,在長期的創造、傳承和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結構。從文化人類學和民俗學的視角,通過文化層次分析法來剖析研究,以便使我們更為準確地揭示其全貌和特質。
任何文化的產生、發展、演化都離不開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民間舞蹈的時間性,即民舞文化的縱向面,展現民舞產生、發展、變遷的過程,可稱之為“時間文化層”,即其歷史層面。從時間文化層來分析民間舞蹈的形態,可分解為“原生形態”和“變異形態”二種形式。二種形態的生成都具有一定的條件和背景,主要是自然生態環境、社會歷史背景、民舞群體的民族心理和審美心理等方面的綜合互動作用。原生和變異二種形態的演變,不是簡單的更替,而是累積和融合,它表現為原生形態舞蹈的基本節奏、步伐、動律和體態的基因及其功能、文化內涵,有選擇的保存和新形態的重新整合。民間舞蹈的空間性,即民舞文化的橫斷面,展示民間舞蹈的結構、表演環境、表演形式和程式,可稱之為“空間文化層”。從空間文化層來分析民舞結構,可分解為“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二種構架。表層結構是指民舞表演中可見的物質性、動態性等符號,符號象征物具有指稱、意味和記憶等功能。深層結構是指民舞主體即特定民族群體的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審美情趣等無形的意識形態,它是蘊藏在民族群體頭腦中的宗教觀念、價值觀念、生死觀念等。
加強宏觀調控,保持加快發展的強勁態勢
在宏觀調控中保持加快發展的強勁態勢
——周邊八縣(市)調研報告之一
按照市委主要負責同志的指示,8月中下旬,我們市委辦組成學習調研小組赴如皋、海安、寶應、高郵、姜堰、建湖、大豐、東臺周邊八縣(市)進行了調研。我們在這次調研中,圍繞積極應對宏觀調控,加快發展的主題,在聽取情況介紹的同時,每到一地,都堅持看開發區,看重點企業,以眼見為實較為充分地領略了各地發展的態勢。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在宏觀調控中,堅持加快發展不動搖。
這次周邊八地跑下來,宏觀調控對縣域經濟的發展有影響,但是各地積極應對的態度堅決,鮮明的特點是堅持加快發展不動搖。寶應的同行跟我們說,面對宏觀調控,他們不刮風、不跟風、不頂風,理論上不談多少,只講怎么辦,怎么干,從而保持了加快發展的良好勢頭。事實也的確如此。上半年,周邊八地在宏觀調控中都保持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從主要經濟指標來看,GDP增幅在18.4%-16.4%之間的有高郵、東臺、如皋、海安,在14.8%-13.2%之間的有姜堰、大豐、寶應,建湖增幅為11%;財政收入增幅寶應高達54.1%,姜堰為32.2%,高郵、海安在24%以上,建湖、東臺、大豐在17.7%-13%之間,如皋最低,為8.8%。從我們實地考察的印象看,各地的發展都較為實在,而海安、寶應勢頭最為強勁,這主要體現在開發區發展和大項目的建設上。海安縣城東區西園項目林立,近年來新開工投產的億元企業有好幾家,8月份又開工建設了一個投資達4.3億美元的外資大項目,該項目為生產8英寸0.25微米集成電路芯片,建成后可年產36萬片。寶應工業開票銷售增幅則高達64.4%,工業技改增長66.1%,目前在建的億元項目達10個。
2、堅持狠抓招商引資,大項目建設勢頭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