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進路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4 10:56: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發展進路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城鄉體育融合發展的動因與進路
摘要:從城鄉融合視角出發,城鄉體育發展就是要解決城鄉體育資源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實現城鄉體育資源的優勢互補。現階段城鄉體育須以共享作為目標,構建更為完善的城鄉體育融合發展政策體系,并結合城鄉居民對于體育需求的變化情況,對體制機制進行創新,以推進城鄉體育融合發展。
關鍵詞:資源配置;體育融合發展;協同發展;管理機制
城鄉融合既包含城鄉生產要素之間的流通,也包含城鄉在體制機制方面的協同。城鄉體育融合發展是指通過體育資源的整合與協調,縮小城鄉體育社會空間差異,能夠更好地滿足城市與鄉村居民的體育需求。
一、城鄉體育發展不均衡是城鄉體育融合發展的根本動因
鑒于城鄉體育資源分配不均衡,在城鄉融合發展進程中要以城鄉經濟作為保障,從城鄉居民的實際需求出發,推進城鄉發展的均等化、統一化。(一)城鄉體育資源分布不均衡。近幾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平穩,國家給予城市體育資源更大的支持,體育資源的種類和內容也變得更為豐富,同時也增加了很多人性化的元素,滿足了城市居民的體育需求。相比較而言,當前我國農村體育資源規模雖然也有所增長,但供給種類相對單一,功能也不完善,城鄉體育資源分配失衡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問題。公共體育作為一項公共服務事業,對政府部門財政撥款有較大的依賴,城市在政府投入方面具有優勢,城市體育資源配置也較為合理,而農村體育資源配置主要集中在鄉鎮一級,很少向農村延伸。加之農村體育系統不夠完善,即使體育資源到農村也很難找到合適的場地進行建設。此外,由于城鄉經濟發展還存在很大差異,很多企業在參與城鄉公共體育供給服務時,更多會選擇城市進行體育場館建設和體育設施建設,市場自動會傾向于城市地區,而農村地區由于其本身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滯后,市場投入的成本較高,且收益偏低。因此,不論是基于政府投入還是從市場選擇來看,城市體育發展的優勢明顯高于農村。這種城鄉體育資源分布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鄉體育融合發展[1]。(二)城鄉體育服務發展不均衡。國家在推進城鄉融合過程中出臺了一系列城鄉公共體育服務統籌措施,推進城鄉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但從當前看,由于受到經濟、政治、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制約,使得城鄉體育服務發展還存在不均衡的問題。由于城市經濟發展環境更為優越,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之下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社區開發商,都加大了公共體育服務投入比例,特別是在社區和人員密集區域修建了大量的公園以及體育健身基礎設施。通過完善城市公共體育服務系統有助于提升城市居民的公共體育服務幸福指數,也能夠更好的監測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狀況。反觀農村當前無論是在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在后期的場地和設施維護以及體育賽事組辦等方面都存在明顯不足,縣鄉兩級很難拿出足夠的資金滿足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三)城鄉體育現代化發展不均衡。我國農村體育現代化建設要想趕上城市的發展步伐,還需要解決一些關鍵性問題,特別是要徹底解決城鄉體育現代化建設步伐不一致的問題。指出,要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在這一思想引領之下,“全民健身”在整個社會上得到了廣泛響應,各級地方政府也針對本地體育事業發展出謀劃策,并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推動了各地區的“全民健身”運動。同時國家又成功申辦了2022年冬奧會,在這一背景之下,更應該認識到農村體育對于國家體育的重要性,農村體育發展程度直接關乎中國絕大多數人口的健康,影響著“全民健身”戰略的落實效果。因此推進農村體育現代化建設是落實國家全民健身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滿足農村居民對于體育現代化的迫切需求[2]。此外,農村體育現代化發展也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抵御落后文化陋習都具有現實意義,因此有必要在推進城鄉融合進程中解決城鄉體育現代化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二、新時期城鄉體育融合發展面臨的外部挑戰
探索地區金融經濟發展有效進路
摘要:因形成地區金融風險差異的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對金融活動干預不當。地方政府是金融生態的主體,是推動地方金融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對金融活動進行有效干預,并正確引導,促進中小企業及風險投資是促進地區金融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金融生態;政府干預;中小企業;風險投資
一、引言
金融風險是轉軌時期中國經濟的一個突出問題,也是理論界與金融實業界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鑒于國內地區間經濟與金融狀況存在的巨大差異,近年來,國內研究人員提出了研究地區金融風險的新范式,即金融生態系統的研究方法。
金融生態系統指的是:由金融主體及其賴以存在和發展的金融生態環境共同形成的動態平衡系統。金融主體包括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生產者,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消費者,以及保證金融交易得以順利進行的第三方,如會計及律師事務所、監管機構。金融生態環境指金融主體在其中生成、運行和發展的經濟、社會、法治、文化習俗等體制、制度和傳統環境(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2005)。在我國,由于自然稟賦和文化、歷史的差別,地區間經濟發展和金融生態環境有著巨大的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地方政府對當地經濟和金融的干預。
二、政府干預的經濟學解釋
融媒體中心發展成效與未來進路
摘要:縣域是鄉村振興的主戰場,縣級融媒體中心是在縣域內成立的宣傳機構。在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河北省邢臺市內丘縣打造的融媒體中心通過構建內容傳播矩陣、創新內容表達形式、優化敘事機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效,但是未來仍需從傳播矩陣、形式表達、敘事機制三方面發力,助力實現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
關鍵詞:縣級融媒體中心;內丘縣;鄉村振興
一、縣級融媒體中心助力鄉村振興初顯成效
(一)打造內容傳播矩陣
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主要以鄉村為基地,立足于當地民生民情。內丘縣融媒體中心自成立以來,通過“冀云內丘”客戶端、《內丘報》、內丘政府網、內丘縣廣播電視臺以及微信公眾號、微博和抖音進行多渠道的內容分發,形成“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全域覆蓋”的新局面。以本地平臺為依托,內丘縣融媒體中心還開通了人民視頻號、新華社內丘頻道、央視新聞矩陣號、商業媒體號等移動媒體平臺。各個平臺致力于助力鄉村振興,向百姓傳播多方位信息。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1月,《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主流媒體共刊發內丘縣的相關報道2000多篇。在鄉村產業振興方面,實現了多渠道分發,矩陣式傳播。內丘縣廣播電視臺公眾號開設《品味農家》欄目,展示當地特產果蔬、非遺商品以及邢白瓷等,助力實現產業興旺;“內丘發布”公眾號和《內丘報》都刊登了當地產業的相關內容,譜寫產業振興故事;在內丘縣人民政府網站首頁《內丘要聞》欄目上也有“金秋時節喜豐收”“‘電商+直播’助農增收”等產業振興的相關內容。在鄉村人才振興方面,內丘縣融媒體中心的微信公眾號、抖音號以及內丘縣廣播電視臺等都報道了內丘縣圍繞培育鄉土人才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一些高素質人才帶頭致富的相關事跡,廣泛宣傳內丘縣鼓勵和吸引人才的各項舉措,以期實現人才振興。在鄉村文化振興方面,微信公眾號和抖音平臺展示了各鄉鎮、農村豐富的文化生活。其中,微信公眾號的傳播最為廣泛。“內丘發布”推送的《大美內丘古韻新城———2017內丘向世界亮出新名片》《縣長楊輝做客<中國推介>向全球推介“千年古縣美麗內丘”》分別獲得2.3萬、1.8萬的閱讀量。內丘縣人民政府網站把內丘縣的文化旅游、鄉村風貌等用圖文或視頻加以展示,無不體現著“內蘊深厚,丘生魅力”。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則突破了鄉村因地理位置、發展水平等而無法對外傳播的局限,將內丘縣鄉村文化生動形象地傳播給了更龐大的用戶群體。在鄉村生態振興方面,內丘縣廣播電視臺的公眾號設置了《環保舉報》欄目,歡迎群眾舉報破壞環保的行為,而內丘縣人民政府網站的專題專欄也有大氣污染防治這種“重頭戲”,在醒目的位置設置生態相關的內容。由此可見,內丘縣多渠道發力,以期實現鄉村生態振興。在鄉村組織振興方面,政府網站突出政務公開重點,落實政策解讀責任,致力實現有效治理;微信矩陣則有金店鎮、侯家莊鄉等農村基層自治平臺,在給鄉民提供查詢、監督渠道的同時,也滿足了鄉民對鄉村振興相關內容的獲取,形成了覆蓋廣泛的傳播影響力,營造鄉村振興的氛圍。
(二)優化敘事機制
國內設施農業發展進路探究論文
摘要:介紹了**縣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發展對策,以期為**縣設施農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問題;對策;寧夏**
一、**縣設施農業發展現狀
**縣總面積2532.3km2,全縣轄12個鄉鎮156個行政村,總人口25.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3.0萬人。全縣劃為3個自然區域:北部黃土丘陵區,面積占57.9%,地勢起伏,溝壑縱橫;中部河谷殘塬區,面積占28.9%,地勢平坦,川塬相間;西南部土石質山區,面積占13.2%,地勢陡峻,為次生林區,局部巖屑剝離,且為陰濕地帶。
(1)設施蔬菜快速發展。全縣發展設施果蔬348.5hm2,其中蔬菜278.7hm2,日光溫室47.2hm2計590棟,塑料大棚231.5hm2計5786棟。
(2)設施菌草初具規模。**縣將菌草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發展旱作設施農業的重點,借助閩寧對口幫扶的資金支持,目前全縣菌棚達到562棟66.7hm2,全年可產鮮菇3000t,實現總產值2400萬元,同時可就地轉移農民工600多人。
中國機械自動化發展進路探索論文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制造技術是發展制造業的關鍵技術,是創造財富和為科學技術發展提供現金手段的基礎。本文分析我國先進制造技術及其自動化的現狀,并闡述我國先進機械自動化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機械自動化技術現狀應用與發展
一、引言
機械自動化,主要指在機械制造業中應用自動化技術,實現加工對象的連續自動生產,實現優化有效的自動生產過程,加快生產投入物的加工變換和流動速度。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是機械制造業技術改造、技術進步的主要手段和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機械自動化的技術水準,不僅影響整個機械制造業的發展,而且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技術進步有很大的直接影響。如何發展我國的機械自動化技術,應實事求是,一切從我國的具體國情出發,做好各項基礎工作,走中國的機械自動化技術發展之路。
二、機械自動化在我國的特點及作用
機械自動化的特點很多:第一,機械自動化是面向21世紀的技術,是具有明確的范疇的新的技術領域;第二,機械自動化技術是面向工業應用的技術,可以提高制造業的綜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第三,機械自動化技術是面向全球競爭的技術,同時是駕馭生產過程的系統工程,是市場競爭核心時間、質量和成本三要素的統一。
剖析我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發展進路
摘要:本文運用1982-2007年的時間序列數據,通過計算中國服務貿易總體及各項目的貿易競爭力指數(TC)、出口市場份額和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分析了中國當前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及其特點。接下來與印度、日本和美國的服務貿易競爭力及結構進行了對比,得出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整體較弱,旅游業競爭力最強,知識與技術密集型的其他商業服務業的競爭力緩慢改善的結論。最后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及其發展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貿易競爭力指數出口市場份額顯性比較優勢指數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的調整,服務業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持續上升,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與此相適應,在國際貿易領域,服務貿易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世界服務貿易出口平均增速就開始高于貨物貿易。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世界貿易總額占世界GDP總額的比重增長了10個百分點,而這10個百分點幾乎都是緣于服務貿易比重的增加。對于中國而言,服務貿易占貿易總額的比例一直偏低,我國是世界第三大貿易國,但是服務貿易規模在全世界只排第9位,服務貿易比重偏低,我國是貿易大國而非強國。而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增加服務貿易出口,對于我國轉變貿易增長方式和經濟增長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運用1982-2007年的較長及更新的時間序列數據,通過指數計算和國別對比,全面細致的分析了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特點及現狀。
一、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及其特點
保險經紀人市場發展進路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保險市場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保險業的競爭日趨激烈,保險經紀人發揮的作用將更加明顯。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分析我國保險經紀人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的基礎上,提出確立保險經紀人市場定位與發展策略,建立一個完善的、與國際慣例接軌的保險經紀人市場,從而促進中國保險業健康、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保險經紀人市場定位發展策略
一、我國保險經紀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保險經紀人監管體系不夠完善
(1)政府監管效力不高。在我國,保險市場的監管機構是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經紀人是由保監會的保險中介監管部進行監管。根據我國國情,保監會對保險經紀人實施監管是以《中國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和《保險經紀機構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為主要依據,確定了對保險經紀人監管的目標、內容和方式,保險經紀人的監管基本走向了制度化和法制化。但在實際工作中,對保險經紀人的監管在很多方面都沒落到實處,對一些違法違規行為打擊力度不夠,比如一些未經批準、不具備保險經紀機構設立條件的境外保險經紀人,在境內非法從事保險經紀活動的現象時有發生,對保險經紀人的市場退出實施不嚴等。
(2)社會監管機制缺位。在保險經紀制度成熟的發達國家,保險經紀人的資信等級由社會上一些權威評級機構評定,并建立有保險經紀人同業組織,如保險經紀人協會等,通過市場和同業輿論來調節和引導保險經紀人的經營行為,在保險經紀行業內部進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維護市場公平秩序,以促進保險經紀業健康有序發展。目前,我國尚未建立保險經紀人的資信評級制度,行業自律管理幾乎為零,雖然在大中城市基本上都建立了保險同業協會,但行業自律的作用還沒發揮出來。
中國商業健康險發展進路探究論文
摘要:當前商業健康保險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成為大家解決醫療費用問題的最佳選擇。但是,我國保險市場上的健康保險產品品種單一,缺乏專業的經營機構和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為了更好地發揮商業健康保險的作用,必須走專業化經營之路。
關鍵詞:商業健康保險社會保障中國
人生一世,最寶貴的是生命,但沒有健康,其他的又何從談起呢?健康保險在中國該如何發展,成為每個人思考的問題。筆者針對當前中國健康保險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發展健康險的一些建議。
一、我國商業健康保險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的保險業發展迅速,保費收人以超過30%的速度增長。與此相反,商業健康保險業從建國到醫療體制改革之前,幾乎處于停滯狀態,在醫療改革之后,才開始緩慢發展,但總體水平遠遠落后于廣大群眾的需求。總的來說,我國的商業健康保險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健康保險品種單一,覆蓋面窄
正義觀念論文:公共管控中正義觀念發展進路透析
作者:蔣勵佳單位:南京大學
廣而言之,公共管理隨著國家的出現而產生,人類社會進入國家以來,經歷了數次社會形態的更迭,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得生產關系發生深刻的變化,而由生產關系的總和所構成的經濟基礎所決定的上層建筑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也在改造自身。“自有國家以來,人類社會公共管理的模式發生了三次根本性轉換:從統治型模式到管理型模式再到服務型模式。”[8]這三種模式與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對人類社會人的發展的三個模式是相適應的。這三種模式分別以人的依賴關系為基礎、物的依賴關系為基礎和以個人全面發展為基礎。在近現代的西方思想家那里,正義正越來越多地被專門用作評價社會制度的一種道德標準,被看作社會的首要價值,而社會制度選擇所確定的價值或利益需要通過適當和有效的公共管理來實現。公共管理模式的演變和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人類社會在不同的層面和范圍追求實現正義的進程。二、基于分配之正義的“統治型”公共管理模式問題生產關系建立于自給自足自然經濟基礎之上的前工業社會是一個以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血緣關系為基礎的人身依附和身份等級特權社會。由于物質生活資料的匱乏和生產力的低下,人們謀求社會關系的支持以調節對自然的單向依附。基于人的自然差異和社會差異基礎上的分配關系是一種等級關系,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被普遍化和絕對化。人們在分配關系占主導地位的社會,人的人格是屬于依附型的,分配關系是人們之間最穩定的關系,每一個人在出生之時就被這種分配關系確定在社會的一個特定位置上以接受社會分配行為的支配,包含其祖輩在分配關系的等級、地位、角色和身份。社會中的分配關系是通過暴力加以維持和鞏固。分配關系是一個垂直的層級體系,分配關系自上而下逐級進行,整個社會處于一個分配與被分配的關系,分配的接受者作為人的全部主動性和能動性就在于其自覺地對分配者的依賴,人們之間依附與被依附就由分配關系的分配行為確定下來,是一種“權力———依附———服從的”權力機制,國家和政府對社會的公共管理是一種統治型管理,追求的是其階級的正義,而不是社會公共利益。“在前工業社會,政府也承擔著一定的社會管理職能,但規模極為有限,而且也往往是出于維護和強化其政府統治的目的。其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據統治者個人意志的高度集權和任意專斷,強烈的人治色彩成為其主要特征。”[9]統治者為了喚起并維持公眾對其“合法性”的信仰,竭力進行意識形態的宣傳教化。差等正義論、君權神授論和國家至上論等均大都屬于此范疇。柏拉圖指出,建立國家(或城邦)的目的是為了“善(即正義)”。[10]而正義的實現只有在每個人都從事適合于其個人天性的工作時才能達到。他把人劃分為三等,認為人們社會地位的不平等是上天安排好的。正義意味著界限意識、意味著堅守自己的職責,僭越和越界都要受到懲罰,這就是柏拉圖的正義觀。亞里士多德認為主與奴、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這種人的關系形式是天然存在于世上的。[11]奧古斯丁認為,法來自神意,是上帝意志的體現和上帝一切安排和命定的總和。而正義,正是對法的服從以及通過對法的服從而體現出來的對上帝的服從。在一般的意義上說,正義就是服從實在法。但前提是世俗的實在法必須努力滿足上帝的永恒法的要求。阿奎那認為,自然法的觀念及其表示的自然秩序與神的秩序之間是和諧一致的,自然法不過是上帝的。在統治者“不懈地”教化努力下,作為被管理者的公眾逐漸形成一種臣民的觀念和意識。“統治階級嚴重的左右著國家機器,他們在國家機器中任職,而國家(特別是統治者)也擁有無限的權力,因而它經常專橫地操縱民眾的命運。”[12]“君主或議會經契約授權后,便成為國家的主權者,他的權力是絕對的、至高無上的、不受限制的。臣民對主權者必須無條件地、絕對地服從,不僅在政治上要服從,而且在思想上也要服從。”[3]在統治性公共管理模式中,人們之間的等級差別被歸入到非人為的自然范疇,本身就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所以,按照等級差別進行分配,也被看作是自然的,被視作為合乎自然正義的,分配的正義也就這個階段的主要的正義類型。“統治型政府所要供給和維護的是一種自然觀念下的分配正義,只要社會分配是根據社會成員間被視為自然的等級差別而做出的,社會治理就是正義的。”
基于交換之正義的管理型公共管理模式問題
在工業化的過程中,由于遷徙的擴大,依賴血緣和地緣關系而結成的社會群體逐漸轉向由于社會化生產而結成的社會群體,人們之間的交往關系主要是以物質的或成文的規則為中介而建立起來的。工業社會中的商品經濟發展促進了人的解放,人作為獨立自主的個體存在逐漸得到確認。隨著交換關系的擴大與競爭意識的生成,社會進入了一個韋伯所說的理性“祛魅”的過程,自然正義觀的不合理性日益明顯地暴露了出來,人們開始呼喚一種根源于交換關系的公平的正義,源于理性交易倫理的契約大量增加,并在資本主義社會空前的巨大變革中成為一種主導日常生活的普遍社會倫理。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社會契約論以對資本主義理性精神的完美契合而成為構建和重塑新型政府與公民關系的主要理論資源,也為交換正義的實現提供了保障,形成了以“契約———規則———協作”的法律機制為基礎的治理模式,社會契約論強調公民權利先于政治共同體,政治權力源于公民權利自下而上的授予,這從根本上改變了前工業社會以君權神授、王權至上來獲取和維系合法性信仰的路徑,打破了統治型模式確定人們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身份基準,實現了“從身份到契約”的社會進步。從君權神授到主權在民,政府成為公眾對社會事務進行管理的工具。公共管理的內核———政府與公民的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形成從統治行政模式到管理行政模式的嬗變。官僚制所倡導的專業化、職業化、層級控制、命令服從和規則化管理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延伸,行政權力和行政職能的擴張使效率至上的公共管理進入管理型公共管理模式。隨著交換關系最終取代了分配關系的支配性地位,分配的正義也就讓位給了交換的正義。以交換關系為主導的社會突出人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實現人對人依賴關系的解放。在交換社會中,每一個交換主體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人,他作為個人的獨立性是交換關系賴以發生的基礎,交換意志的自由和自覺構成了社會在制度上的理性化,并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人的平等、自由。交換關系的確立需要三個要件:交換主體是獨立的、交換主體間的地位是平等的、交換主體是自由的。也就是說,交換主體間必須具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人格權利,必須獨立的做出交換的決定。交換行為才能泛化為一般的、普遍的社會關系。交換雙方的經濟活動被結合起來,形成更大的經濟體,以至于整個社會聯結成一個統一的系統。交換關系促進了自由和平等,把人們從等級關系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確立了人們之間的政治上平等的地位和經濟上自由活動的權利。反之,經濟活動的自由又促進了交換關系的形成和發展。當交換關系取代了分配關系在社會關系中的主導地位時,人的階級差別或等級差別的基礎就動搖了,隨之而來人在政治上以及各項權利的不平等就失去了制度的合法性。“這樣,近代的公共管理仍帶有強制性的內容和統治性的特征。盡管如此,它已不可能再采取赤裸裸的統治行政方式,而是擯棄人治的方式來遵循法治的軌道運行,并在越來越多的領域采用民主參與的管理方式,從而使管理擁有了更多的公共性,政治統治的色彩趨于淡化。”
基于合作之正義的服務型管理模式問題
在管理型管理模式下,由于制度設計的工具理性和公共組織設計的缺陷以及自上而下的管理機制,影響了政府公共精神的落實,排斥了公民作為委托人和評價者的身份。官僚制政府公共物品供給的一般化和標準化與社會需求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之間的沖突日益激烈,官僚制行政開始受到公眾的懷疑和批判,加之隨著公民權利的普及,公眾參與政治熱情日趨高漲,要求政府更加開放和有回應性,一種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正在興起。在這一新的管理模式中貫穿的是“公共服務精神”,政府將公民視為公共管理的顧客、公共管理的參與者,把自己視為為公民而存在的服務提供者,其治理模式是一種“服務———信任———協商“的倫理機制,其任務就是為公民提供高效、優質的公共服務,促進公共利益最大化,服務成為公共管理的終極價值。“這樣的公共管理應稱之為公共服務導向性的管理,或從政府的角度稱之為服務行政。”[15]“作為服務型社會治理或具有服務型社會治理屬性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其功能在于優化公共服務的供給,按照合乎公共服務再生產的要求,形成自己的治理機制安排。作為一個規范性命題,多中心治理是一個分擔公共責任的治理結構,不同的治理主體在多中心治理運轉中承擔最優化的公共職責,合作機制也就是一個責任機制。所以,多中心治理不僅是公共物品的物質再生產,同時也是公民社會權利的再生產及公共責任的再生產。”[16]“多中心治理模式是后工業社會、大眾民主時代社會治理的‘理想模式’,是后工業社會服務行政的表述符號—因為只有多中心治理模式才能與公共服務價值和要求相契合。”[16]“多中心治理”是一種直接對立于一元或單中心權威秩序的思維,它意味著地方組織為了有效地進行公共事務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務,實現持續發展的績效目標,由社會中多元的獨立行為主體(個人、商業組織、公民組織、政黨組織、利益團體、政府組織)基于一定的集體行動規則,通過相互博弈、相互調試、共同參與合作等互動關系,形成多樣化的公共管理制度或組織模式。[17]一個社會是否能夠公平,需要在社會結構中尋找答案,這是羅爾斯分析正義問題的基本理路。相對于單一中心的治理而言,多中心治理被視為一個公平合作的社會。羅爾斯認為社會合作有以下三個構成要素:[18](1)社會合作不同于單純的社會協調活動,而應是由公眾所承認的規則和程序來指導。(2)這種合作的理念包含了公平的合作條款的理念,即每一個參與者都可以理性地加以接受,而且如果所有其他人都同樣接受了它們,那么每一個參與者都應該加以接受。公平的合作條款表明了互惠性和相互性的理念:所有人都按照公眾承認的規則所要求的那樣盡職盡責,并依照公眾同意的標準所規定的那樣獲取利益。(3)這種合作的理念也包含了每一參與者的合理利益或善的理念。這種合理利益的理念規定了從那些從事合作的人們自己的善的觀點看,他們一直積極尋求的到底是什么。“顯而易見,無論什么時候,人們之間都會存在著差異,但是,在合作治理中,只有符合共生共贏目標的差異才是應當得到承認的,至于一些不符合共生共贏目標的差異,將被拒絕承認。在這里,承認什么和不承認什么,都需要有標準,在標準的背后為標準提供合理性和合法性支持的因素,無疑就是合作的正義。政府根據合作正義的要求并通過合作治理的方式去提供共生共贏的制度和規范,保障合作的正義的實現。”[13]通過多中心的精神表達與實踐,基于合作精神的政治平等、利益普惠的正義理念將會促進公共管理模式現代性的不斷生成與發展。
列車調度系統功能擴展探討
利用TDCS平臺擴展站控功能
車站TDCS的主要功能是采集現場動態信息,并及時傳送到鐵路局調度指揮中心,為上層TDCS網絡服務,擔當各級調度人員的“眼睛”;同時接受上層TDCS網絡下達的各項指令,及時根據指令完成行車組織工作,如接收3小時階段計劃、調度命令等。車站行車組織工作由車站值班員負責統一指揮。車站值班員擔負著接發列車和調車作業的安全責任。為保證嚴格按列車運行圖行車,車站值班員在接發列車時應做到“六親自”,即親自辦理閉塞、布置進路、開閉信號、交接憑證、接送列車、指示發車。車站值班員若指揮錯誤,會導致發生鐵路交通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以2009年為例,全路共發生C類及以上的各類鐵路交通事故299起,其中由于信號人員錯誤辦理進路或與進路有關的事故計43起,約占15%。因此,利用TDCS平臺擴展站控功能,防止車站值班員錯辦進路,預防事故的發生,是非常必要的。這里的站控是指利用TDCS平臺,構建一個基于安全警示的車站綜合智能卡控系統。(1)基層站段安全生產的迫切需要。在電氣化鐵路區段的車站,經常發生電力機車進入無電區或沒有接觸網線路的事故,在2009年全路運輸系統的37件C類事故中,有7件是電力機車進入無電區造成的事故。因此,研究利用TDCS平臺設置防止電力機車錯誤進入無電區(無網區)的卡控功能非常迫切。(2)設備保安全的需要。通過對鐵路交通運輸安全風險分析,人機互控確保列車運行安全(雙保險)是發展的趨勢。目前,動車組具有列車運行控制系統(CTCS),其他列車一般安裝有列車運行監控記錄裝置(LKJ),調度指揮系統也日趨完善。因此,充分利用TDCS平臺,在車站層面擴展站控系統功能,形成人機互控是十分必要的。(3)整合系統資源的需要。對于投入大量資金構建的TDCS網絡系統,應充分擴展系統功能,確保鐵路運輸安全,否則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1)具備接口條件。TDCS采用了與微機聯鎖設備接口的成熟技術,其硬件接口、軟件接口遵循RS-232/RS-422標準,具有交叉互連的冗余通道,同時TDCS具有很強的兼容性,系統機采集計算機聯鎖機上的信號、進路、股道占用等信息,并傳送到TDCS中心。其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2)可靠性、操作性強。在TDCS平臺擴展站控功能后,保持原TDCS的體系結構基本不變、通道不變,數據庫服務器、應用服務器、接口服務器、通信服務器、以太網交換機、中心路由器及其他相關硬件設備基本不變。(3)安全性高。符合《鐵路技術管理規則》的故障導向安全原則,而且系統不具備直接控制聯鎖、信號等功能,不會對信號、聯鎖造成任何影響。同時,TDCS是一個閉環系統,采用閉環網絡設計,整個系統達到“自成體系、安全運行”。(4)考慮前瞻性。在TDCS平臺擴展站控功能時,充分考慮其發展方向,與發展CTC調度集中互不沖突;預留各種接口,在需要進一步擴展功能時,通過對程序或數據庫進行簡單修改,即可達到功能擴展的目的。(5)符合風險預防的工程物理法。TDCS檢查出風險因素后,向作業人員報警提示,作業人員采取安全措施,從而預防風險事故的發生。(6)符合鐵路發展思路。2011年,為拓展TDCS功能,全路專門下發了運基信號電[2011]1929號電報,要求充分發揮設備保安全的作用。
站控功能探討
通過對股道、進路、道岔、信號機、特殊標記的相關檢查,當發現排列的列車進路(調車進路)不滿足《車站行車工作細則》規定的條件時,系統向車站值班員發出報警提示,車站值班員采取安全處理措施。(1)防止電力機車錯誤進入無電(無網)區。TDCS的車站系統界面上,增設無電區、停電區標注功能。電力機車采用綠底標記,通過系統檢查,綠底標記的列車進路、調車進路不能進入標注無電(無網)區線路,否則報警提示車站值班員。(2)防止旅客列車接錯股道。旅客列車應接入固定線路,辦理旅客乘降作業的旅客列車應接入靠近站臺的股道,特快旅客列車(動車組)原則上應正線通過《(鐵路技術管理規程》281條)。當排列的旅客列車進路不符合《車站行車工作細則》規定的線路時,系統給予報警提示。(3)防止超限列車接錯股道。對于掛有超限貨物車輛的列車,未按規定接入固定線路時,系統給予報警提示。(4)防止多方向車站錯辦列車方向。系統對出入口接發列車類型進行檢查,遇列車進路排錯方向時,給出強烈報警提示。(5)防止禁會列車在區間、站內會車。系統通過檢查交會條件,對掛有超限車輛的列車不能同時在站內或區間交會的情況設置報警提示功能。(6)具備特殊設備標記功能,對涉及特殊標記的進路給予提示。對9號道岔的側向位置進行標記,防止旅客列車、掛有跨裝等特殊車輛列車經9號道岔側向通過;對分路不良區段進行標記,當排列經由此進路或列車(車列)經過后,給予確認線路空閑的提示;對施工封鎖地段進行標記,防止向封鎖區間(地段)放行列車;對超限絕緣節、固定脫軌器、防溜枕木、高站臺、分相絕緣器位置等進行標記,在作業過程中,提示車站值班員確認是否具備安全條件。單機、軌道車和長期不移動的救援列車,容易發生列車占用丟失,對此結合TDCS的車次自動跟蹤和站場表示采集原理,實時監測列車車次和占用紅光帶之間的關聯關系,識別異常的列車占用丟失情況,并及時發出報警提示,調度員和車站值班員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列車沖突。在TDCS的車務終端上,設置非正常接發列車程序卡控表,如表1所示。車站值班員在TDCS生成的行車日志中,單擊相應的列車車次,界面顯示當前列車車次的非正常接發列車程序卡控表,車站值班員按程序作業,如發生“漏步驟”、“錯步驟”的情況,系統給予報警提示。在站段調度指揮中心增設車站服務器,用于匯總車站的行車日志、調度命令、速報、站存車和站場表示等,并部署查詢終端,方便站段管理人員從服務器上調閱上述相關信息。在TDCS車務終端,系統自動檢查列車車次和占用紅光帶的移動,當移動到進站、出站信號機時(可結合實際設置),能夠自動發出列車到達位置的提示,并通過無線頻率傳送到施工現場的防護人員手持電臺上。在TDCS車務終端建立技術規章電子庫,收集車務站段所有的規章文件、各類應急預案,并具備目錄索引功能。
預計達到的效果
(1)初步建立車站綜合智能卡控系統平臺。實現正常情況下的車站防錯辦、非正常情況下的接發列車關鍵卡控功能,逐步建立對現場關鍵作業的自動提示防護功能,形成人機互控保安全的局面,提高安全風險控制水平。(2)完善站段安全生產指揮的現代化網絡管理體系。實現信息收集網絡化、遠程控制、透明指揮功能;實現多崗位互控功能,鐵路局列車調度員、站段指揮中心、相鄰站崗位可以通過網絡實現互控;實現安全管理現代化,站段調度指揮中心可以檢查各站作業過程,解決站多、線長、管理難度大等問題。在允許TDCS控制車站信號、聯鎖功能時,可以實現站段調度指揮中心能直接控制車站的信號、進路等,給發展調度集中提供了新的模式(站段指揮中心集中控制),并且可以有效彌補目前發展CTC(調度集中)存在的進展慢、投資大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