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專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9 22:02: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電子信息專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電子信息專業

高職電子信息專業教學現狀研究

摘要:本文以上饒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選取學院電子信息專業一線教師20人,以及教學管理部門工作人員5人,展開主題為“高職電子信息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現狀”的調查,結果顯示:學院電子信息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仍處于起步階段,在教學硬件體系建設、教學軟件體系建設、教學保障體系建設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希望學院電子信息專業教學管理部門針對已有問題進行完善性改革,以提升電子信息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職電子信息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現狀

1調查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選取學院電子信息專業一線教師20人,以及教學管理部門工作人員5人展開此次調查研究。1.2調查方法。首先,訪談法。利用課后時間,與20名學院電子信息專業一線教師和5名教學管理部門工作人員進行一對一訪談,了解學院電子信息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其次,數理統計法。對調查所獲的數據,采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整理。

2調查結果與分析

2.1教學硬件體系建設情況。對學院電子信息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硬件體系建設情況的調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1)學院是否建立了電子信息理實一體化教學實訓室?(2)學院是否建立了電子信息理實一體化教學管理信息平臺?(3)在平時的教學中,你會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形式嗎?(4)你主要采用何種方法組織理實一體化教學?通過后期的統計將調查結果整理如下:(1)目前,學院建有電子信息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實訓室1個,能夠承擔單片機、FPGA兩門課程的理實一體化教學。(2)目前,學院尚未建成電子信息理實一體化教學管理信息平臺。(3)有5名受訪教師表示“經常采用”,7名受訪教師表示“偶爾采用”,剩余3名受訪教師表示“不會采用”。(4)10名受訪教師表示“采用課堂理論講授+實訓室實訓教學”方法,5名受訪教師表示“直接在實訓室組織教學”。2.2教學軟件體系建設情況。對學院電子信息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軟件體系建設情況的調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1)學院是否建成了電子信息理實一體化教學軟件支撐系統?(2)學院是否組織了系統的電子信息理實一體化師資培訓?(3)你對自己的理實一體化教學能力評價如何?(4)你認為開展電子信息理實一體化教學存在的軟件體系方面的障礙有哪些?通過后期的統計將調查結果整理如下:(1)目前,學院尚未建成電子信息理實一體化教學軟件支撐系統。(2)2014至2017年間,學院組織過2次電子信息理實一體化師資培訓,采用的方式為校內講座。(3)6名受訪教師表示“能力不足”,7名受訪教師表示“能力一般”,2名受訪教師表示“能力過硬”。(4)8名受訪教師表示“沒有完善的理實一體化教學軟件支撐體系”,7名受訪教師表示“理實一體化教學技能不過硬”,5名教師表示“學生的理實一體化學習能力較弱”。2.3教學保障體系建設情況。對學院電子信息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保障體系建設情況的調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1)學院是否建設了電子信息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管理部門?(2)學院每年是否會對電子信息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體系建設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3)學院采用何種方式對電子信息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效果進行評估?通過后期的統計將調查結果整理如下:(1)目前,學院尚未建立獨立的電子信息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管理部門,現有的針對電子信息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的管理主要由電子系負責。(2)學院每年會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用于電子信息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硬件和軟件的改善,但力度并不大。(3)目前,學院主要采用傳統的理論+實訓考核方式,對電子信息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效果進行評估。

查看全文

電子信息專業實訓教學論文

1電子信息專業實用人才基本素質

電子信息專業的人才培養是為了計算機應用的輸出打基礎,計算機技術是一種較復雜的高科技應用技術,包含軟件應用和硬件應用;電子信息技術本身就是一種復雜的綜合體,由計算機和電子信息應用技術結合而成的。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就是:能夠靈活應用應用計算機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的種專業素質較高的人才,學校就要采用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而達到要求,順利輸出人才,為企業創造價值,達到雙贏的成果。想要真正成為合格的電子信息專業的實用人才,有幾個基本素質是必須要具備的,也就是電子信息專業實用人才基本的要求。理解學習計算機軟件和硬件,從而在原有基礎上能進行基本的開發研究;再次是信息技術的掌握學習,也包括硬件等相關技術的應用;最后是綜合體的應用,也就是對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的掌握后,與電子信息技術的有機組合,生產出高端智能的高科技產品,應用于商業領域創造價值。

2實訓教學應用與電子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原因

2.1行業發展需求

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帶動了高科技的發展,電子信息應用技術也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到眾多的領域之中,應運而生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也被大力發展應用。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是跨越多領域行業的,主要是本領域的研發工作,也被應用在制造業里,包括生產機器和相關設備,還有各種電子產品的相關制造。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掀起了制造產業的一種革命浪潮。電子產業是新時代的產物,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不僅是企業甚至是有些地區抓住機遇,建立科學技術基地,引進人才,打造創業環境,帶動城市發展建設。

2.2電子信息專業培養方案要求

查看全文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能力分析

一、我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實踐能力培養現狀

(一)忽視實踐操作。分析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現狀發現:很多教師將重點放在了理論知識的傳授上,忽視了學生的實踐操作。由于此項專業所需的知識層面對實操性要求高,如若教師一味的開展理論教學,那么學生很難適應日后的工作,也阻礙了學生日后的成長和發展。(二)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枯燥、乏味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在學習《數字圖像處理》這節內容的時候,很多教師僅僅是為學生進行演示,并未安排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訓練。狹隘的課堂教學讓學生感到學習的無趣、枯燥,對本專業的學習也產生不了興趣,進而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三)考核制度不健全。雖然大量的實踐測驗進入到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測驗中,但在綜合測驗中,實踐測驗的比重卻不高,所以教學效果并不樂觀。此外,考核制度不健全讓學生在學習中大都采用機械式的記憶方法,完全忽視了實踐能力的發展。由此可見,教學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這是導致學生出現“高分低能”的根本原因。

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的目標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人才的培養,需要綜合國家的發展特點,同時還要分析當今市場的需要。當前,數字化技術已經被應用到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中,人們的生活與其密切相關,同時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這一專業也有了更深的認識,而且人們對電子產品的需要也在不斷地增長??v觀當前的經濟結構,我國產業機構實現了轉型,而且知識密集型產業也變成了產業結構升級的一個重要內容,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則是知識密集型產業的一個部分。可見,在這種大形勢的支持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也將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在實際的應用和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困難,主要表現如下:第一,缺乏創新能力,縱觀全球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我國依然處于初始階段,特別是在核心研究方面,根本就是以國外的先進技術為主。第二,人才培養方面,過分注重理論教學,完全忽視學生研發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一定要改變這種教學現狀努力向著核心方面發展。

三、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分析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是一個寬口徑的專業,包括電子科學技術和信息科學技術兩項內容,學習內容涉及電子學、信息技術、計算機三大知識板塊,其培養方向有些院校涉及三個方向,如無線通信、圖像傳輸與處理、信息電子技術等,有的院校則涵蓋兩個專業方向,如通信與電子系統和信號與信息處理。該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堅實的數理基礎,受到良好的科學思維、科學實驗和初步科學研究的訓練,系統掌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能,熟悉現代電子技術、現代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及網絡技術,能適應電子信息科學飛速發展,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和適應能力,能在電子技術、電子信息科學及電子信息產業等相關領域從事設計制造、科研開發,應用研究與技術管理等工作的高級理論和技術人才。(一)拓寬專業方向,打好專業基礎。分析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培養,為了凸顯本專業的學習,在傳統的教學中設立了大量專業技術方向的課程,但課時很少,同時還壓縮了此專業的基礎課程,導致學生沒有打好專業基礎。而如今的企業卻需要能夠有效處理各種實際問題的應用型、專業型人才,這些人才的培養不是簡單的一兩個專業就能培養的。所以,在電子信息與技術課程的設置上不能過分追求新、精,還要拓寬學生的專業基礎,強化學生的適應能力。通過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為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以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專業課的設置一定要注意不可過窄、深,要注重寬泛的知識的講解,讓學生能夠深知本專業的發展方向,同樣現如今電子技術發展迅速,知識更新短,專業課的講解一定不能過深,要讓學生認識到本專業的主要范圍和處理問題采用的方法。這樣的教學不僅夯實了學生的基礎知識,而且讓學生深刻了解了本專業的發展方向,以便能夠在日后的工作中應用。(二)加強實踐的教學比重。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教學中,教師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了解當下社會的具體要求,并將其有效地運用到教學中去。在課堂中,教師還要轉變以往以自己為主的教學,加強和學生的交流、互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實踐的環境。除此以外,教師還要從本專業的知識出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創造實踐的平臺,帶領學生到相關企業去體驗,例如在學習“傳感器技術”時,教師可以事先和工廠商量好,帶領學生進入工廠了解環境,了解不同的傳感器,并掌握其中的基本原理,學會合理選擇傳感器,并針對工廠當前的儀電材料、工藝、誤差理論等提出自己的意見。實景模擬的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三)優化課堂教學,健全教學體系。在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教學中,很多教師忽視了實驗和學生智能教學結合起來,進而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導致專業技術薄弱。基于此,從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方面考慮,增強學生的實操能力,教師要優化教學課堂,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此外,在考核中,要加強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實驗課程的聯系,以健全實驗教學體系。(四)注重發展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學生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能力的提升,需要以計算機技術為依靠,可見發展學生計算機能力的重要性。由于學生計算機能力的強弱對學生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的有效學習有著直接影響,所以教師要開展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學,并設立相關課程,以拓展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并不斷提升自身的計算機能力。(五)以競賽為平臺,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了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要鼓舞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比賽活動,為此教育者要根據社會的要求,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的目標,注重基層的教學、提升課程設計、注重科技創新的教學結構以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教學體系。此專業的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明確自己的學習計劃,并通過不同的競賽,從淺到深逐步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保證此專業的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實踐能力和大部分學生通過競賽活動獲得電子設計的基本能力。在各類型的競賽和培訓中心,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明確具體的發展目標,以逐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都能在此基礎上獲得一定的提升。通過各類型的競賽,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為學生的日后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六)加強理論和實際的結合。理論性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基本特點,在加強學生學習的同時,要想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就必須做好基礎知識的教學工作,完善學生的基礎知識理論體系,不過理論的學習僅僅是一個初級階段,學生要想深入掌握并靈活應用必須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為此,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要強化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更要努力提升學生的實操能力。例如,為了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梢远ㄆ诎才艑W生去工廠,尤其是進入到研發部門,進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此外,學校還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組織學生在寒暑假期間進入工廠實習,這不僅可以為工廠帶來新的活力,還會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在學生實習期間,學??梢愿鶕W生的具體表現給予補助,如此一來可以讓學生專注實習,對表現出色的學生要給予適當的鼓舞。

查看全文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初探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面臨的問題,并對該專業建設提出了四個方面的舉措,一是找準定位,凸顯特色;二是建立合理的師資隊伍;三是實施課程體系改革;四是推動校企聯合育人。最后對專業建設的實施方式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新工科;人才培養;專業建設

隨著5G時代的到來,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新一代產業革命即將爆發,由此催生的新的生產模式和產業形態將會引起人類社會的深刻變革[1]。為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支撐服務創新驅動發展、“中國制造2025”等一系列國家戰略。2017年2月以來,教育部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先后形成了“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和“北京指南”[2],并了《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關于推進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領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國模式、中國經驗,助力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為新一輪產業革命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是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下的特設專業,涵蓋了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等主干學科,培養的學生主要從事各類電子信息器件、設備和系統等領域的設計開發、生產制造、系統檢測、維護及管理工作,屬于新工科專業中的新型工科專業。目前國內開辦該專業的高校數量較多,開辦時間普遍較早,存在人員老化,課程體系落后于時展,學生所學知識與企業需求脫節等問題。許多高校積極響應國家新工科號召,在探討如何更好地培養適應未來新興產業和新經濟需求的新工科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3-5]。但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建設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使老牌的熱門專業蛻變為新型工科專業,依然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本文將對新工科背景下武漢輕工大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問題做一些初步的探討。

1專業建設舉措

1.1找準定位,凸顯特色。目前,全國很多高校都有開辦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找準自己的定位,實現差異化競爭,進而凸顯自己的特色。需要通過大量的資料查詢,市場調研,專題研討等手段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及時修訂培養方案。在新工科背景下,培養方案的修訂首先要體現新工科的特點,緊盯產業前沿,關注行業發展動態,了解電子信息相關技術的發展趨勢,以便更好地滿足未來新興戰略產業的需求。其次,培養方案的修訂要滿足服務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需要,為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最后,培養方案的修訂還要結合所在學校自身的辦學定位,以便獲得更好的辦學土壤,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新工科專業人才。武漢輕工大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開辦時間較早,最初歸屬于數理科學系,2011年在學校進行院系專業調整時劃歸為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為適應電子信息產業日新月異的發展需要,同時滿足學校“立足湖北,面向全國”的辦學定位,在2012年獲批了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將原來授予理學學位修改為理工兼授。2015年獲批了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重點強調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并交叉融合了武漢輕工大學其他特色學科專業來進行人才培養。2019年獲批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并歸屬于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下,作為特設專業,更加強調光電信息科學相關知識,進一步凸顯出了自己的特色。1.2建立合理的師資隊伍。師資隊伍是專業建設的核心目標之一,只有雄厚的師資隊伍才能形成強有力的學術影響力,招收素質更高的學生,培養出更受企業和社會的歡迎的人才。在新工科背景下,師資隊伍的建設首先要凝練學科發展方向,結合教師的學術背景,以團隊的形式積極探索學術前沿,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更好地支撐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其次,師資隊伍的建設還要注重與產業結合,注意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在教師招聘時優先考慮具有企業工作背景和項目實踐經驗的老師,同時積極選派青年教師到企業交流,鼓勵教師與企業工程師一起做科研項目或產品開發,使教師能更好地適應新工科背景下知識結構體系的更新與發展。最后,師資隊伍的建設還有注意人才梯隊的培養,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和職稱結構都要形成梯隊,使教師隊伍充滿活力。經過大量的調查和討論,結合學校的特色,本專業凝練出了兩個大的科研方向,一是面向食品安全領域的光電傳感技術,專注于基于電子信息技術的信息采集,處理及反饋等硬件技術。二是面向大食品、大健康的數字圖像處理技術,專注于食品領域相關圖像的處理、分類和品質標定等軟件技術。這兩個方向即能凸顯學校特色,又與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方向結合,因此近年來的師資隊伍建設都是圍繞這兩個方向進行。一方面積極招聘具有2-3年產品開發經驗的青年博士充實教師隊伍,另一方面積極選派青年教師進行訪學交流,并與企業進行聯合產品研發,在提升教師科研理論水平的同時,提升教師隊伍的實踐經驗。使教師在進行科學研究時,能更關注企業和社會需求,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并將研發成果轉化成創業項目,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1.3實施課程體系改革。電子信息行業技術正經歷著重大技術變革,這些變革必將影響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在新工科背景下,課程體系改革首先要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加強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適當增加前沿知識的教學。其次,針對理科專業重理論,輕實踐的特點,加強實踐教學,保證課程體系中各類實驗實踐環節的培訓質量,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最后,除了保證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外,還有注重學生人文素養和身心健康的培養,通過增加人文社會科學和美術體育等選修課程,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滿足學生個性化需要,使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本專業將課程分為通識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環節四個大的模塊。通識課主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日常英語應用能力,使學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理解并遵守職業道德和規范,更好地適應電子信息行業國際化、全球化的特點。學科基礎課主要培養學生的數學、物理等自然科學素養和計算機應用能力,使學生系統掌握電子信息處理、電子技術、微處理器技術等專業基本理論,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專業知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專業課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電子信息行業基礎儀器設備的使用能力,根據本專業特點,按照光信息檢測與處理和信號傳輸與處理兩個專業方向分別設置專業課程。實踐環節主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動手能力,包括查閱專業文獻,撰寫專業報告,獲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以及運用電子信息行業設備及工具,檢測、調試和維護電子設備及信息系統的能力等。針對不同學生對未來職業方向的不同需求,對四個課程模塊,又分別設置了必修課和選修課程,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1.4推動校企聯合育人。隨著技術的更新換代,就業市場也在不斷變化,大量落后的崗位被淘汰,同時又產生許多新的崗位。一些專業存在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不匹配的問題,導致學生就業存在困難,而企業也很難招到合適的人才。在新工科背景下,要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有效銜接,首先要搭建高校與企業的聯系橋梁,通過建立校外實習、實踐基地等方式,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和聯系,讓企業里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來指導學生。這樣一方面使學生能更好地了解本專業的相關崗位和需求,另一方面企業也能通過實踐活動,提前發現優秀人才并進行重點培養,實現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共贏。其次通過產教融合來培養更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充分利用企業的行業經驗,認真調查企業對人才知識結構體系的需求,讓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最后,還要大力改進實踐教學環節的管理水平,舉辦形式多樣的學科競賽和創業大賽,設置靈活多樣的考核形式,更加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考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近年來,本專業教師主動出擊,聯系到多家企業,掛牌成為學院的實習、實踐基地,并聘請企業相關專家和工程師擔任兼職教授和產業導師,指導并參與專業建設。教師也積極參與到企業的相關工程項目研發中,為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和咨詢。此外,本專業還積極探索理論課堂與實踐課堂的協調作用和綜合優勢,組織學生參加“電子設計競賽”“數學建模競賽”“機械設計創新大賽”等課外科技競賽活動和“互聯網+”等創新創業大賽。指導學生參加大學生科研活動。對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并獲得一定成績的學生,給予相應創新學分認定。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素養。

2結論

查看全文

電子信息專業本科生畢業設計研究

摘要:本文介紹了大理大學電子信息專業本科生畢業設計工作的組織模式,對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結合新時期下教育教學發展的內涵及國家對教育的導向,對今后工作進行了探索。旨在通過畢業設計環節,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大理大學;本科生;畢業設計;組織模式

本科畢業設計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教學過程的最后階段的一個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是訓練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和技能來分析和解決常見的實際工程問題。對培養學生較強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科研態度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等諸多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3]。目前,本科畢業設計存在諸多問題。為了更好地銜接本科教育與學生就業,加強學生能力建設,有必要對現有本科畢業設計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一、大理大學畢業設計工作現狀

大理大學工程學院多年來一直重視教學,以專業為單位組織開展畢業設計工作,以《畢業設計手冊》記錄階段性工作形式進行過程管理、以畢業論文學術不端檢測低于20%的合格線嚴抓論文質量[4-6]。同時,針對考研、考公務員的學生采取分流管理[7],并次年1月份和5月份組織兩次畢業答辯。以電子信息專業為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一)前期

查看全文

電子信息專業教學論文

1電子信息專業生產實習面臨的主要問題

目前電子信息專業學生生產實習面臨的問題主要為實習企業難尋。

生產實習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直接參與到電子信息及其相關企業的生產環節中。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國營企業被兼并或調整,無暇接收學生的實習;而合資企業、獨資企業由于害怕技術和管理方法泄漏以及實習會給企業帶來不便,也不愿意接待學生實習;再者由于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很難給企業直接創造利潤,因此,企業不愿意也沒有義務接收學生實習。而電子信息企業多屬于民營、外資或者合資企業,愿意接受學生實習的就更少;其次,組織學生到專業對口的大型企事業單位進行參觀是一般工科專業生產實習的傳統模式。但是對于電子信息專業,簡單的參觀模式效果并不理想。以往跟班作業或代崗勞動是生產實習的主要內容,但是對于電子信息專業,跟班作業或代崗勞動幾乎不可能。一是一般電子信息企業規模不大,即使能安排跟班作業,人數也十分有限;二是電子信息企業屬智力勞動密集型企業,跟班作業必須有指導教師,這些指導工作校內老師不能勝任,而企業為其自利益所慮,一般不會指派專業技術人員指導;三是軟件開發是一個特殊產業,按照軟件工程原理,研發小組中途增加新的成員不僅不能提高生產效率,可能還會增加軟件開發的復雜性,更何況是增加沒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學生;隨著高校擴招,高校實習學生人數急劇增長,加之目前企業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實習收費標準,使得實習所需的費用上漲,而學校對實習經費的投入遠遠滯后于企業收費增長的速度。實習經費不足嚴重影響了實習單位接納學生生產實習的積極性;另外高校連年擴招,導致學生人數不斷增加,要安排如此多的學生實習,在組織上和管理上都是十分困難的。

2校企聯合生產實習新模式探索

目前有些企業成立了專業化的實訓基地,其按照生產實習的本質要求,嚴格從看、學、做三個環節組織教學,為高校解決生產實習問題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這些實習基地依托大企業,面向高等院校,既有濃厚的現代企業氛圍,又具有一定的教育培訓經驗,是連接企業和學校的紐帶。

這類實習基地依托大企業,能很好解決學生到生產一線參觀學習的問題;實習基地有專門的培訓老師,他們來自企業研發和生產的第一線,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他們所采用的教學方式與高等院校有很大的區別,比如有的專業化實訓基地采用1:3:6的教學模式,即10%的時間針對實訓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對學生進行答疑式的理論培訓;30%的時間對實訓基地所依托的企業曾經開發的實際項目進行案例分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60%的時間組織學生參觀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生產流程,并進行項目開發實踐或代崗勞動;這些的實習基地通過自建研發實驗室或模擬生產線對企業已完成的項目進行再現開發訓練,保證學生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項目開發,體驗項目開發和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到實習基地進行實習可以促進學生擇業、就業觀念的轉變,促進學生從專業知識向專業技能的轉化,從學生身份向員工身份的轉化,最終實現大學生就業“零適應期”的培養目標。在實習的過程中學生將逐步樹立企業意識、責任意識、團隊意識、資源意識、效率和效益意識、競爭意識;同時老師會注重學生職業精神和團隊精神的培養以及實際動手能力、崗位適應能力、資源運用能力、協同工作能力的培養;實習基地還會幫助學生了解兩個產業背景,即:電子信息產業的背景,以及電子信息行業服務對象的行業背景。

查看全文

電子信息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工程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新工科”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等背景下,面向工程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優化與完善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南京郵電大學是以電子信息為鮮明特色的高校,已有多個電子信息類專業通過了專業認證并入選首批國家一流專業。結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和“雙一流”建設,以現代工程教育理念為指導,對電子信息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包括課內實驗、綜合實踐、創新訓練、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管理模式等方面開展了教學改革與實踐。結果表明,實踐教學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提高了實踐教學在學生工程能力培養中的作用。

關鍵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新工科;電子信息;實踐教學改革;工程能力培養

近年來,我國推動了一系列工程教育改革重大舉措。2016年6月,中國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表明我國的高等工程教育實現了國際實質等效[1]。2017年,教育部啟動“新工科”建設,并先后形成了“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和“北京指南”,主動布局未來科技領域人才培養[2−3]。2019年,教育部了《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明確指出要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能力,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4]?,F代工程教育強調教育目標要圍繞學生工程能力培養。2015年開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中重點強調了復雜工程背景下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的達成、可量化的評價機制、持續改進的措施等。2017年6月教育部主導審議通過的《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指南》進一步明確工程教育要結合產業需求和技術發展、瞄準國際前沿,并在此前提下推動教育教學改革[2]。在工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作為培養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實踐教學體系的不斷優化與完善以及如何更好地支撐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成為當前高校教學改革中關注的熱點[5−7]。南京郵電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也是國內較早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的高校。通信工程等5個電子信息類專業通過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部分專業通過兩輪認證)。本文結合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工程認證和“雙一流”建設工作的具體實踐,介紹以工程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電子信息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內涵建設的改革和探索。

1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現狀及改革目標

1.1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現狀?,F代工程應用是涉及多個領域的知識集成系統,對從業者的理論知識、動手能力和工程素養有較高的要求。為培養滿足社會和行業需要的工程技術人才,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應貫穿整個本科階段,其中實踐教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以電子信息為鮮明特色的工科高校,南京郵電大學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構建了較為完整的多層次、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8],如圖1所示。該體系在知識結構上分為通識基礎教育、專業基礎教育及專業教育三個階段;在實踐能力培養上分基礎技能訓練、綜合能力訓練和創新能力訓練三個層次;在實驗實踐空間上從校內實驗實踐平臺延伸到校外實踐基地,基本覆蓋了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所需的實踐教學全過程。經過多年實踐,該實踐教學體系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先后獲批了包括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國家級教學平臺、國家級精品課程等成果,學生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也取得了優異成績。1.2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照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現有實踐教學體系實施中仍存在不足之處,歸納為以下4點。1)部分工程基礎類課程(包括與之相關的實驗實踐環節)教學目標與所支撐的畢業要求指標關聯度不夠緊密,缺乏相關專業的針對性內容設置及教學方法的改革。2)個別實踐環節考核不夠細致,缺乏形成性評價,難以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及其效果進行有效評估,也影響了相關畢業要求指標點是否達成的準確及定量判斷。3)個性化的實訓環節偏少,學生綜合實踐的機會不足,不利于創新能力培養。4)復雜工程背景需求體現尚待加強,非技術因素畢業要求支撐偏弱,這對于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所需的綜合能力形成了限制。1.3實踐教學體系內涵建設目標。針對現有實踐教學體系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學?!靶鹿た啤焙汀半p一流”建設的新要求,近年來圍繞強化工程素養培養和復雜工程背景下實踐能力訓練開展了一系列改革嘗試。主要建設內容包括:1)深化基礎技術類課程群教學改革,加強學生基礎技術應用能力訓練;2)改革綜合實踐環節教學模式,加強學生專業應用能力訓練;3)完善創新訓練課程體系,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4)強化畢業設計教學改革,加強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培養。

2實踐教學體系內涵建設實踐

查看全文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能力培養研究

摘要:工程認證是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障制度,是一種以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為導向的合格性評價。本文分析了我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按照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相對接的原則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搭建以學生為中心的綜合能力培養環節和“一體四翼”的實踐能力培養機制,按照“三個循環”對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和教學內容進行持續的改進,使得培養的人才具備有電子信息領域工作的專業能力,滿足社會需求。

關鍵詞:工程認證;專業基礎知識體系;實驗教學體系;培養環節

一引言

專業能力是指勝任某項專業技術工作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素質,以及工作后管理職業的能力[1]。工程認證是國際上通行的工程類專業教育質量保障制度,其核心是確保工程類專業畢業生達到國際互認的質量標準,具備從事工程技術類工作的專業能力,認證的基礎是《華盛頓協議》。2016年6月,我國正式成為《華盛頓協議》成員國,這意味著我國正式融入了國際工程認證體系。同年8月,清華大學4個專業通過工程認證[2]。隨后,越來越多的高校都推行了以工程認證為標準的專業改革,力圖通過工程認證。當前,我國工程類專業在校學生占我國高??傇谛W生的1/3以上,使這些學生獲得工作所需的專業能力,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滿足專業認證標準的要求具有重要意義。為了順應時代對人才要求,根據工科專業發展趨勢和我校“十三五”發展規劃要求,本著“優先投入、成果共享、有序推進”的原則,我校于2017年啟動了工程認證專業試點,批準電子信息工程等4個專業為學校工程認證試點專業。按照工程認證要求重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強化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是目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開展工程認證必須要重點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二我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工程認證標準是以學生為中心,以行業企業崗位能力為導向,強調培養的畢業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和工程實踐能力。我國的工程認證由專業學會組織相關領域的教育專家和企業專家一起對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教學質量、畢業要求、培養目標等進行評價,確保相關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素質到達工業界認可的質量標準[3]。對照這一標準,我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還存在以下問題。(一)課程設置方面:專業課程設置面寬,課時壓縮嚴重,系統性的能力培養考慮不足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起源于物理學,又與數學、化學等學科關系密切。1998年,教育部將電子工程、應用電子技術、信息工程、廣播電視工程、公共安全圖像技術等11個專業合并成電子信息工程一個專業[4]。從理論上講,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設置很人才培養完全可以多樣化,高??梢愿鶕W校定位、地理位置和自身特點培養個性化的人才[5]。我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方案是在參考老牌高校的基礎上形成,幾經修改,學生專業課程設置仍沒有擺脫“厚基礎、寬口徑”的思路。具體體現在專業課程包括電路類、信號類、通信類、嵌入式系統、計算機類、磁波類和控制類等7大方面的內容。課程數目多,知識跨度大,課時壓縮嚴重,平均課時不足50個,最多的也只有64個課時。已有的課程設置不利于構建系統的學生專業知識體系,更不利于學生專業技能和素質的培養,特別是對于每門功課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學生完成該門課程學習后能否具有這些能力、經過所有專業教學環節的訓練能否使學生具備系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沒有科學的評估,甚至部分課程是根據教師專業方向而開設,導致學生的專業知識不夠系統。(二)教學理念方面:注重知識傳授,實踐能力培養欠缺前面介紹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知識內涵豐富,課程設置不合理。在實際教學中,也存在諸多不利于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觀念。首先,認為專業課程,特別是專業基礎課以理論為主,不需要實踐能力,因此,這些課程都由工程經驗不足的年輕老師主講。實際上,專業基礎課更需要有實際工程經驗的老教師擔當,可以更好地把理論知識講透,而且把理論和工程應用結合起來教學,學生對知識理解更透徹,學習積極性更高。其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理論性強,數學推導多,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主要進行理論分析和數學公式推導,使學生感覺內容枯燥,甚至有學生把它當成數學課程學習。再次,每門課程過于強調自身知識的系統性,沒能很好地考慮本課程在專業能力培養中的地位,忽略了該課程與其它課程的聯系。如《DSP原理及應用》主要是軟件和硬件結合起來實現數字信號處理算法,但實際情況下《DSP原理及應用》的教學側重于DSP處理器的功能和相應的應用,忽略了與《數字信號處理》等課程知識的融合。最后,重理論輕實踐,大多數課程都是先講授理論,把有限的實驗教學放在最后面,而且實驗項目中驗證性實驗比例過高,學生容易把理論學習當成主要學習任務。實驗項目很少設計綜合性實驗和團體合作性實驗,導致學生合作意識以及溝通交流、分工協作能力的培養不夠。(三)教學目標方面:自由化突顯,缺乏整體性目前,教學目標設置較自由,存在照搬知名高校標準的現象,偏離了工程認證的目標,也與我校學生的實際不符,培養的人才技能不強,崗位適應能力差。專業課程的整體教學目標設計沒有考慮市場對人才的知識結構和技能要求,更沒有密切關注社會具體崗位能力的需求,教學活動設計針對性不強。專業課程,特別是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目標設計過于依賴教材,教學活動側重于原理分析,教學目標往往是理解或者了解原理,沒有明確課程在學生能力培養中的地位,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導致學生獲得的知識與應用存在脫節。

查看全文

CDIO理念下電子信息專業實踐淺析

一、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專業理論知識是一切工程實際應用的源頭,但是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多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抽象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對抽象的概念和復雜的理論公式會有畏懼感,容易失去專業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環節中,針對每門專業課程開設實驗、課程設計和實習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形象,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因此實踐教學必不可少。目前我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根據專業課程的類別,在信號與信息處理、電子系統設計、通信系統設計、測控與監控系統設計等方向都開設了配套的實踐環節。為了充分發揮這些實踐教學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對理論學時進行了壓縮,在每學期的課程理論教學后,分配了更多的學時給予專業教育實踐環節,以提高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但是這種實踐教學形式在某種程度上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每個實驗或實習都僅是針對一門或兩門課程而設計的,例如對于單片機課程開設了單片機應用實習,對于通信原理和移動通信課程開設了通信系統仿真實習,對于微波技術與天線課程開設了天線仿真與設計實習,對于數字信號處理課程開設了DSP應用實習等等,這種實踐設計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對于該門課程或該方面涉及到的專業知識的理解,但是對于一個完整的工程實踐需要的是多方面課程的綜合體現,所以此實踐教學方式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由于信息科學技術屬于IT產業,發展極其迅速,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涌現,因此需要對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師提出更高的標準和要求,要對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及時更新,才能達到課程教學內容新穎,與實際聯系緊密的特點,充分體現CDIO工程教育模式對人才的培養。

二、CDIO實踐教學改革思路

1.案例式綜合教學

在CDIO工程教育背景下,為體現出工程應用性的特點,擬采用案例式綜合教育方式作為實踐教學的新嘗試,即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后,將多門專業課程知識融合,以工程案例的形式作為實踐題目。學生們以團隊的方式從案例整體構思開始,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初步確定工程系統框架,在此環節中學生們需要結合多門課程所涉及到的知識點才能確定整體流程。以學期或是學年為研究時限,根據興趣選擇案例題目,在整個設計和實施環節中學生們可以帶著問題來選擇與學習專業相關課程,從而有效提高學習積極性,鍛煉團隊間的分配和協作能力。該案例式教學方式的實現也需要學校能在制度上給予大力配合,如實踐地點實驗室的開放使用,學生可以更寬范圍的自主選課,同時實踐過程轉化為專業課程學分的有效性等。以射頻識別系統(RFID)的設計作為案例進行教學分析:在構思階段要自學射頻識別系統的基本原理和整體架構,它是由電子標簽、讀寫設備和應用系統三大部分組成。在設計階段,為了進一步具體實現射頻識別系統的各功能模塊,必須要設計系統的控制器、編碼器、調制器、本地振蕩器、發射器、接收器、存儲器、天線等,因此一個完整的系統實際包含了很多個微單元。在實施階段,根據所設計電路圖,利用電子元器件搭建實物射頻識別系統,焊接、測試、調試電路,實現系統功能指標。在運行階段可以將實現的射頻識別系統應用于指定的工程案例環境中,設計上位機應用系統軟件,例如射頻門禁卡、小區物業管理、學生上課簽到、圖書館借閱圖書等系統中。此工程案例涵蓋的專業課程內容包括“高頻電子線路”、“單片機原理應用”、“數字信號處理”、“微波技術與天線”、“信息論與編碼”、“通信原理”、“監控系統軟件設計”等。這樣的案例式綜合教學方式既貼近工程設計實例,又能涵蓋多門專業課程的相關知識內容,可以提高學生在專業學習中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解決學習過程中學生不知專業知識用在何處的彷徨和迷茫。理論與工程案例的結合充分體現了工程教育的實踐教學模式。

2.創新思維教學

查看全文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

1畢業設計選題工作

畢業設計選題是畢業設計的源頭和基礎,是決定整個畢業設計質量好壞的前提。因此,選題必須符合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基本要求,內容涵蓋本專業的核心課程;選題應聯系科研、生產或社會實際,促進學、研、產的結合;選題應反映本專業領域的科技發展水平和前沿動態,符合科技進步、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選題分量、難度、深度要適當,在滿足教學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因材施教。改進畢業設計選題工作,可以設立畢業設計課題審查小組,進行選題審查,對課題內容、工作量、難易程度、知識覆蓋面、可行性進行客觀的評估。其次,以就業為導向來選題。考研類學生專業知識扎實,學習能力、思考能力較強,選用理論研究型課題類型為主;專業相關崗位任職類學生,以工程實踐類課題為主,鼓勵到工作崗位中完成畢業設計;專業不相關崗位任職類學生,其就業對專業知識要求不高,以相對難度稍低的設計類或仿真類課題為主。

2畢業設計指導工作

畢業設計指導工作是決定整個畢業設計質量好壞的關鍵?;趯I導師制畢業設計指導工作的實施,有利于密切師生關系、促進教風和學風建設,有助于解決指導環節存在問題。專業導師負責制,即從大三開始,每位學生都選擇一名專業指導教師,由專業導師指導專業課程學習、專業技能訓練,由專業導師布置和指導其畢業設計。實施專業導師負責制,專業導師來自于科研教學骨干教師與企業工程師,學生和導師雙向選擇,建立專業導師制度;其次,三年級學生即可進入畢業設計環節,在導師指導下,確定專業方向,學習專業知識。

3畢業設計質量管理

3.1建立畢業設計規范制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