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人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5 09:19:1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存款人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保護存款人利益維護金融秩序論文
論文提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我國金融市場也不斷開放。在這種背景下,我國長期實行的隱性存款保險制度越來越顯示出局限性。如何保護存款人利益,維護金融秩序的穩定,盡快建立符合市場化改革要求的存款保險制度,已是我國金融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論文關鍵詞:存款保險制度;金融;風險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擴大,外資商業銀行的涌入將使金融機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缺乏競爭能力的中小金融機構將面臨退出市場的危險。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目前,美國的金融風暴使全球主要資本市場波動加劇,國際金融運行的不確定性增加,我國面臨的金融風險因素也逐漸增多。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對維護以銀行業為軸心的金融信用體系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和功能。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這意味著,作為一個國家金融安全網重要組成部分的存款保險制度,將全新登場。
一、存款保險制度的歷史
所謂“存款保險制度”,是有效保護存款人利益和維護金融穩定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安排。通俗點講,為防止和應對金融機構倒閉破產等風險,銀行繳納保費,參加存款保險。當危機發生時,存款保險機構及時向存款人予以賠付,依法參與或者組織對這家銀行的清算。
存款保險制度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早在1829年,美國即從紐約州開始建立存款保險機構,形成世界上最早的存款保險體系。直到六十年代,世界上才有9個國家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而從八十年代開始,存款保險制度進入高速發展期:一是因為1994年歐盟將存款保險制度作為新創立的單一市場的一個基本要求;二是因為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選擇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截至2003年,全球已經有88個國家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這個數字大約是1984年的四倍。其中,30個屬于高收入國家,17個屬于中高收入國家,30個屬于中低收入國家,10個屬于低收入國家。而且,存款保險制度與一個國家收入水平高低有很大關系,只有16.39%的低收入國家采用這一制度,而60.71%的中高收入國家和75%的高收入國家也采用了這一制度。無論怎樣,存款保險制度已經成為當今各國維護金融體系安全的重要手段。
銀行風險與存款人風險意識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以上市銀行為例,對企業和個人這兩類主要存款人的風險意識進行了實證檢驗。首先,利用股票的市場價格信號計算商業銀行的資產價值的波動率,以此作為商業銀行的風險指標。然后,通過企業存款余額和儲蓄存款余額對該指標進行回歸分析。檢驗結果表明:在信息公開的條件下,我國的存款人對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能夠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
關鍵詞:銀行風險市場紀律存款保險
當商業銀行面臨著較大的風險時,存款人為了自身的存款安全,會從商業銀行的存款賬戶上取走存款。反之,如果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較小,則存款人愿意把錢存入該銀行。因此,存款人的風險意識可以從商業銀行的存款余額與商業銀行風險的相關關系來判斷。當然,這種判斷的前提條件是與商業銀行經營風險有關的信息能夠被存款人觀察到,即相關的信息是公開的。目前,國內上市銀行的信息披露制度較為規范,與上市銀行風險有關的信息容易被存款人觀察到,可以作為檢驗存款人是否具有風險意識的一個試驗窗口。
本文以滬深兩市的五家上市銀行為例,對企業和個人這兩類典型的存款人是否具有風險意識進行實證檢驗,試圖回答以下問題:在信息公開的情況下,個人和企業是否已經具備了風險意識?個人和企業對商業銀行風險的敏感程度有何差異?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區分低風險敏感度和高風險敏感度的存款人,從而使存款保險制度和市場紀律的功能發揮各得其所?
模型的設計
(一)風險指標的選擇
銀行風險與存款人風險意識分析論文
模型的設計
(一)風險指標的選擇
本研究的目的是檢驗上市銀行的風險與存款余額的相關關系,以此來判斷存款人的風險意識。有兩類風險指標可供選擇,一類是不良貸款比率、資本充足率等會計指標。但是,鑒于研究的樣本較少,時間跨度較短,選用較多的會計指標會使模型的估計變得困難。另一類是市場指標,如商業銀行資產價值的波動率。市場指標一般是根據商業銀行股價等市場信息按照一定的理論模型間接測算得到。利用市場指標的前提是市場價格信號是有效的,上市銀行的股票價格能夠反映與銀行風險有關的信息,體現銀行的真實價值。于渤、高印朝(2005)對自1999年以來上市銀行的股價與會計信息的相關性進行了研究后認為,上市銀行的會計信息對股價具有顯著的解釋能力,這表明我國上市銀行的股價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基于上述考慮,本文選用商業銀行的資產價值波動率作為反映商業銀行風險的指標。
(二)線性模型
考察商業銀行存款余額與商業銀行風險的相關關系時,還需要同時考慮其他的相關因素,如:居民的收入水平、物價水平、存款利率等。按照一般的經濟學理論,居民的收入水平越高,居民儲蓄存款會越多。通常,國際上用GDP(或人均GDP)來表示一個國家的居民收入水平(胡學鋒,2001)。同時,物價價格水平上漲會使貨幣的購買力下降,從而使儲蓄存款的增幅下降。此外,就是存款利率。存款利率的提高會使商業銀行吸收更多的存款。綜合以上因素,本文建立如下的線性模型:
透析銀行辦理儲蓄業務常見問題的法律對策
儲蓄業務是金融機構的重要基礎業務之一。近幾年金融系統存款糾紛案件屢屢發生,狀告儲蓄機構賠償糾紛案屢見不鮮,由此,金融機構吃盡了苦頭。本文就如何規避銀行存款業務風險相關問題提幾點看法。
儲戶本人申請存單(折)掛失時銀行應哪注意兩大要件?
國務院《儲蓄管理條例》第31條、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執行<儲蓄管理條例>若干規定》第37條規定,存款人辦理掛失手續時需要向儲蓄機構出示本人身份證明并提供存款資料,包括姓名、存款時間、種類、金額、帳號及住址等有關情況。據此,對個人儲蓄存單辦理掛失應當具備兩個要件:一是掛失申請人須持本人身份證件,二是應當提供存款的有關情況。
首先,應當審查掛失申請人是否為其本人的身份證件,該身份證件是否真實,它和存款憑條所記載的內容是否一致。至于辦理掛失應提交身份證件的范圍,應按照《關于執行儲蓄管理條例》若干規定第34條規定的要求進行審驗。
作為身份證件,應具有排他性、唯一性、真實性的特點,但是,目前不論是居民身份證還是戶口簿、軍人證,亦或是護照、居住證,均不完全具備以上特點。就以常用的居民身份證為例,居民身份證本應最具權威性,但由于防假措施不夠,易被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有效期一般為10年或20年,照片往往與本人相貌存在一定或較大的差異,難以辨認;在辦理身份證的環節,因種種原因存在一人不僅有多張身份證,且有多個號碼的問題。再如戶口簿,因其沒有粘貼照片,無法與持證人核對;戶口簿沒有防偽措施,有些公安機關的專用印章模糊、易偽造。身份證件本身所存在的這些缺陷,使其難以起到有效的證明任用,這就給銀行識別真假身份證件及識別身份證件與持有者之間的關系造成很大的困難。為了防范由于識別身份證件所形成的風險,銀行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提倡在開立存款帳戶時設定密碼,留下簽字、指紋、地址,在辦理掛失等業務時進行核對;二是要求存款人同時提多種身份證明,以相互印證。三是將身份證件復印由儲戶簽字后留存入檔銀行用作證明。四是銀行應當盡快與公安機關建立身份證明查詢系統。
其次,應當審查掛失申請人是否能夠提供存款的全部情況,所提供的內容與銀行記載的內容是否一致。存單遺失后,并不是所有的存款人均能非常完全地提供儲戶的姓名、開戶時間、儲蓄各類、金額、帳號及住址,有的甚至連存單是誰的名義開立都回憶不起來。有的儲蓄操作人員因存款人提供掛失的要素不全,擔心日后發生糾紛由銀行承擔責任,不愿辦理掛失手續。如果存單確屬掛失申請人所,因其提供掛失的要素不全拒絕辦理掛失,一旦存款被他人冒領,銀行可能會因此承擔賠償責任。這使得銀行處于兩難。我們認為《儲蓄管理條例》列舉存款時間、帳號等項目,僅是列舉說明所需提供的存款資料,為儲蓄機構查找存款人有關存款、辦理掛失止付提供的檢索,并不是要求一定提供所有的存款資料,所以,只要提供的存款資料能夠確定需要掛失止付的存款即可,并無必須地要求提供全部存款資料。法律要求提供存款情況的目的是為了防止他人通過掛失冒領存款,在實行實名制之后,通過核對掛失申請人與存款人的身份證號即可判別掛失申請人是否為存款人本人,如果確認為是其本人,就應當予以辦理掛失。所以,前提還是身份證件必須真實。
商業銀行存款產品設計論文
首先,存款產品的創新通過其構成要素的不同組合就可以實現。美國銀行存款產品的構成要素一般包括:期限、開戶起點要求、日均余額/聯合余額、優惠(減免賬戶管理費、免費簽發若干次支票、利率優惠等)、懲罰(收賬戶管理費、降低利率)等。這些基本要素不同的排列組合就形成了美國銀行市場上多種多樣的存款產品。換言之,對這幾種要素進行重新組合,賦予不同的內容就是對存款產品的創新。美國銀行一直以來都努力圍繞著存款產品的流動性和收益性進行創新。如本文前面提到的1970年由美國馬薩諸塞州互助儲蓄銀行推出的一種新型活期存款賬戶——可轉讓支付命令賬戶(NegotiableOrderofWithdrawalAccount——NOWAccount)。該賬戶實際上是一種不使用支票的支票賬戶,是對活期存款的一種創新。它的創新體現在既可使客戶享受到轉賬結算的便利,同時又可取得利息收入。還有八十年代的新型活期存款帳戶——超級可轉讓支付命令賬戶(SuperNOWAccount),就是在可轉讓支付命令賬戶的基礎上提高了銀行所支付的利息,并且多了能夠隨意簽發支票的功能。這兩種賬戶是美國銀行業歷史上較為經典的創新,體現出了存款產品各構成要素之間不同組合的強大的創新功能。
其次,注重市場細分。不同的存款人的需求是不同的,有的存款人看重帳戶所能支付的利息,有的則看重賬戶的支付功能;有的存款人每月需要簽發很多張支票,有的則很少簽發支票。美國銀行在設計其存款產品時非常注重這樣的需求導向。如花旗銀行的兩種支票賬戶:BasicChecking適合每月簽發支票次數有限且無法達到銀行規定的帳戶余額要求的存款人群體,而TheCitibankAccount是針對能夠滿足余額要求,而且每月需要簽發多張支票的存款人設計的。或者,當存款人既能獲得一定的利息,同時也能夠滿足銀行的帳戶余額要求時,他就會選擇TheCitibankAccount。不同規模的銀行,存款產品設計的不同也體現銀行選擇的客戶群體的不同。大銀行的付息帳戶余額要求要明顯高于小銀行(社區銀行),這是因為大銀行所希望吸引的客戶群主要是市場上較為高端的,能保持高存款余額的那一部分客戶;而小銀行面對的主要是當地的社區居民,他們難以滿足大銀行的高余額要求。
第三,賬戶余額要求的作用突出。首先,穩定的資金來源是銀行持續經營獲利的重要源泉。賬戶余額要求是美國銀行衡量對存款人所開立賬戶收費與否的一個標準。當存款人的帳戶余額能夠達到銀行要求時,銀行就會免收其賬戶管理費;反之,存款人就會被收取一個月5美元至15美元不等的賬戶管理費。而且,對于一些高余額要求的賬戶,銀行還會對滿足余額要求的存款人減免支票費、ATM跨行交易費、賬單費等等。這些誘人的條件使得存款人會主動考慮取款的次數和頻率,盡量保持自身帳戶余額不低于銀行要求,銀行穩定和持續的資金來源同時也就得到了進一步的保證。其次,美國銀行考察存款人賬戶余額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要求存款人的單個賬戶滿足最低余額要求;二是要求存款人在本銀行開立的所有賬戶余額加總后滿足一個最低要求,即聯合賬戶余額要求。一般來說銀行都會選擇實行聯合賬戶余額要求+單個賬戶最低余額要求。這樣的做法有一個極大的好處,就是吸引存款人在一家銀行盡可能多的開立不同功能的賬戶。當存款人某種賬戶余額要求低于銀行要求時,就可以用其在本銀行開立的其他賬戶的資金余額進行補充,從而避免被收取賬戶管理費等各項費用。
參考文獻:
[1]丁友剛.對銀行收費的理性思考——基于銀行業成本核算模式變遷與銀行收費動因和依據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3,(11).
[2]李寶軍.人民幣小額存款賬戶收費問題質疑[J].金融會計,2005,(10).
存款保險理論比較論文
【摘要】實踐表明,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公眾信心,維護金融安全。就我國目前的情況而言,無論是出于對存款人的保護還是從確保金融體系和社會經濟穩定來考慮,都有必要盡快考慮研究建立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的可能性及其模式。本文從存款保險的理論研究以及制度比較兩方面,就存款保險的必要性、組織形式、投保形式、覆蓋范圍、保護程度以及資金來源等方面進行了闡述,以期為我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提供參考和借鑒。
自1933年美國國會通過格拉斯·斯蒂格爾法(GlassSteagallAct)設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以來,全球已有70多個國家先后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在提高公眾對金融機構的信心、抑制個別金融機構倒閉造成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降低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正因如此,存款保險制度和金融監管當局的審慎監管以及中央銀行的最后貸款人功能一起被公認為金融安全網的三大基本要素。
目前我國已有一些金融機構因經營不善虧損巨大而被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破產和關閉,由于沒有適當的市場退出機制,在社會上造成了相當程度的恐慌,嚴重影響了公眾對金融體系的信心,同時有關部門在處理這些問題金融機構時也是困難重重、處處被動。無論是出于對存款人的保護還是從確保金融體系和社會經濟穩定來考慮,我國都有必要根據實際情況,并結合國際慣例,盡快考慮研究建立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的可能性及其模式。
本文從存款保險的理論研究以及制度比較兩方面,就存款保險的必要性、組織形式、投保形式、覆蓋范圍、保護程度以及資金來源等方面進行了闡述,以期為我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存款保險制度的主要特征
存款保險是指為從事存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建立一個保險機構,各成員金融機構向保險機構交納保險費;而當成員金融機構面臨危機或經營破產時,保險機構向其提供流動性資助或者代替破產機構在一定限度內對存款者給予償付的制度。其核心就在于為金融體系提供一張安全網,防止存款者因個別金融機構倒閉而對其它金融機構失去信心,由此導致擠兌,引發銀行恐慌和金融危機。
存款保險體制道德風險探究
存款保險制度最早興起于美國,后許多發達國家紛紛引進此制度,以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目前中國也正考慮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保障存款人的利益。但是存款保險制度中各個主體道德風險的存在,使得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困難重重,如何規避道德風險,以使存款保險制度的作用能夠充分發揮,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對于存款保險制度道德風險的研究一時間成為熱點。
存款保險制度又稱存款保護體系,是一個國家的貨幣主管當局為了維護存款者的利益和金融業的穩健經營與安全,在金融體制中設置負責存款保險的機構,規定本國金融機構必須或自愿地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率向保險機構繳納保險金進行投保,在金融機構出現信用危機時,由存款保險機構向金融機構提供財務救援,或由存款保險機構直接向存款者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以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的制度。存款保險制度與最后貸款人制度,作為金融監管的保護性措施,為保護公眾利益,維護公眾信心,維持金融體系的安全穩定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存款保險制度是金融同業之間的一種風險轉移和補償機制,體現了金融機構之間共擔風險、共御危機的一種努力,它通過直接保護存款人的利益來維護公眾的信心,進而防止銀行恐慌,維護金融安全,明確的救助標準也規范了這個制度。但是,存款保險制度也有明顯的缺點,其存在的嚴重的道德風險使得存款保險制度的運行離不開嚴格的監管,這無疑加大了存款保險制度實施的成本,并最終轉嫁給參加存款保險的銀行。
一、存款保險道德風險的概念
經濟學上的道德風險,是指隱藏行為的風險,具體表現為在簽約后,交易的一方違背承諾,進行有利于自己、損害他方利益的行為。存款保險制度中的道德風險是指存款人、投保機構、存款保險管理機構以及監管者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以存款保險機構和存款人的損失為代價,以更高的風險決策追求最大利益并最大限度地減少自身的損失,以致發生銀行倒閉的可能性。
存款保險道德風險是先于存款保險而存在于銀行體系中的,它是由于銀行本身存在的信息不對稱以及有限責任制度形成的,是內生于銀行體系運行中的。但是,不可置否的是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誘發了更大的道德風險。
銀行人民幣結算賬戶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以下簡稱銀行結算賬戶)的開立和使用,加強銀行結算賬戶管理,維護經濟金融秩序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存款人在中國境內的銀行開立的銀行結算賬戶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存款人,是指在中國境內開立銀行結算賬戶的機關、團體、部隊、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組織(以下統稱單位)、個體工商戶和自然人。
本辦法所稱銀行,是指在中國境內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經營支付結算業務的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含外資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外國銀行分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
本辦法所稱銀行結算賬戶,是指銀行為存款人開立的辦理資金收付結算的人民幣活期存款賬戶。
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以下簡稱銀行結算賬戶)的開立和使用,加強銀行結算賬戶管理,維護經濟金融秩序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存款人在中國境內的銀行開立的銀行結算賬戶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存款人,是指在中國境內開立銀行結算賬戶的機關、團體、部隊、企業、事業單位、其他組織(以下統稱單位)、個體工商戶和自然人。
本辦法所稱銀行,是指在中國境內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經營支付結算業務的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含外資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外國銀行分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
本辦法所稱銀行結算賬戶,是指銀行為存款人開立的辦理資金收付結算的人民幣活期存款賬戶。
存款保險金融監管探討
摘要存款保險制度作為金融安全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存款人利益的直接保護來達到維持金融體系穩定的目的,其作用不容忽視。但是,任何制度都有其缺點,信息不對稱導致了存款保險制度中道德風險的存在,它嚴重影響了存款保險制度實施的功效,本文通過對存款保險制度道德風險的研究,以期找到防范和克服道德風險的方法和手段,為存款保險制度在世界各國的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存款保險道德風險存款人投保銀行金融監管者
存款保險制度最早興起于美國,后許多發達國家紛紛引進此制度,以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目前中國也正考慮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保障存款人的利益。但是存款保險制度中各個主體道德風險的存在,使得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困難重重,如何規避道德風險,以使存款保險制度的作用能夠充分發揮,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對于存款保險制度道德風險的研究一時間成為熱點。
存款保險制度又稱存款保護體系,是一個國家的貨幣主管當局為了維護存款者的利益和金融業的穩健經營與安全,在金融體制中設置負責存款保險的機構,規定本國金融機構必須或自愿地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率向保險機構繳納保險金進行投保,在金融機構出現信用危機時,由存款保險機構向金融機構提供財務救援,或由存款保險機構直接向存款者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以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的制度。存款保險制度與最后貸款人制度,作為金融監管的保護性措施,為保護公眾利益,維護公眾信心,維持金融體系的安全穩定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存款保險制度是金融同業之間的一種風險轉移和補償機制,體現了金融機構之間共擔風險、共御危機的一種努力,它通過直接保護存款人的利益來維護公眾的信心,進而防止銀行恐慌,維護金融安全,明確的救助標準也規范了這個制度。但是,存款保險制度也有明顯的缺點,其存在的嚴重的道德風險使得存款保險制度的運行離不開嚴格的監管,這無疑加大了存款保險制度實施的成本,并最終轉嫁給參加存款保險的銀行。
一、存款保險道德風險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