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特性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4 02:31:4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創作特性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創作特性

油畫創作中的藝術特性探求論文

論文關鍵詞:藝術風格多樣性油畫創作藝術個性藝術觀念美學意義

論文摘要:藝術創作是一種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精神活動,藝術的無盡魅力就存在于其作品的獨特風格之中。油畫藝術的創作過程無疑就是在創作實踐中將自己城立的藝術觀念、創造性思維、審美意識以及個人的藝術追求進行最集中的體現和展示。凝聚著藝術家的藝術觀念、創造性思維、審美意識以及個人的藝術追求的“藝術個性”,構成了繪畫藝術的生命,無疑也是繪畫藝術最為恒久的動力之所在。

翻看人類的藝術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出藝術發展的脈搏,在各個時期藝術發展的背后,有那么多熱血沸騰,充滿激情的畫家,通過對藝術個性的張揚和執著追求,才使他們藝術作品大浪淘沙般地載人燦爛多彩的、充滿文化氣息的繪畫藝術史冊。當我們在為這些偉大的藝術家們而傾倒和敬仰之時,我們也許無法抑制自己的想象,會情不自禁地問:是什么使這些藝術家們在渴望著張揚自我個性的狀態中,以飽滿的熱情創作出那么多感人的充滿個性色彩的藝術作品。

一、藝術風格的多樣性

在漢語中,風格一詞最早見于南北朝,指人的風度品格,用以說明一個人的個性氣質或行為方式。所謂藝術風格,則主要是指“藝術作品在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中體現出來的整體特征”,它是通過藝術品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更為內在和深刻、從而更為本質地反映出時代、民族或藝術家個人的思想觀念、審美理想、精神氣質等內在特性的外部印記。

1.藝術的多樣性是由藝術的本質特性所決定的

查看全文

剖析貝多芬創作概貌及奏鳴曲創作特性

摘要: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1827),是德國偉大的作曲家。他創作的32首鋼琴奏鳴曲在鋼琴藝術史中占有獨一無二的位置,他把鋼琴奏鳴曲這一形式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峰,提高了鋼琴奏鳴曲的藝術表現力,它對于鋼琴藝術的重要性被喻為“新約圣經”,是每位學琴者的必修課程,也是鋼琴家的必演曲目。本文對貝多芬鋼琴奏鳴曲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理論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綜合筆者演奏過其中的第十首的實踐,對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演奏所作的專題研究。主要論述了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創作概況。以貝多芬的創作背景為出發點,闡明了貝多芬人生觀的確立,對其音樂創作所產生的重要影響。貝多芬通過自個人艱苦奮斗實現美好理想的音樂理念,是他鋼琴奏鳴曲中獨特藝術個性形成的思想基礎。以及論述了貝多芬第十鋼琴奏鳴曲的創作特征。

關鍵詞: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演奏研究

一、貝多芬創作概況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1770-1827)德國著名作曲家、鋼琴家,他是集古典主義之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的一代宗師,被后人尊稱為“樂圣”。他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各類作品。貝多芬是世界藝術史上的偉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創作集中體現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進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義的形象可以用“通過苦難—走向歡樂;通過斗爭—獲得勝利”進行概括。

貝多芬的生活道路充滿了坎坷崎嶇,他所處的時代又極其復雜多變。但是,在當時先進的世界觀的指導下,他一向面對現實,正視矛盾,相信任何艱難險阻都會得到克服,人類的前途最終是光明美好的。在他死后,人們發現他的札記上,寫著一句話:“通過斗爭達到勝利”。貝多芬不僅用這種思想積極地對待自己的生活,用它來觀察和認識社會的事物,而且,他的很多作品也都鮮明地體現了這個思想。在他的音樂創作中,他十分強調矛盾和矛盾的沖突,要求音樂形象在矛盾斗爭中得到統一。貝多芬是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疾、孤獨和痛苦造就的人,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追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獻出了畢生精力。病痛折磨、遭遇悲慘、內心惶惑,然而,憑著他對人類的愛和信心,始終堅持自己艱苦的歷史,慘淡經營著自己的作品。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貝多芬將近而立之年時就有了失聰的先兆,這位年輕的作曲家為此不祥之兆而感到惴惴不安,這是可想而知的。一時間他竟想到了自殺。

1802年到1815年間有時被稱為是貝多芬創作生活的中期。在這期間,他的失聰癥在不斷加劇,從此便深居簡出。他那日漸嚴重的失聰癥使人們形成了他是一個厭世者的錯誤印象。他曾同好幾個妙齡少女有過海誓山盟,但最終卻似乎都在不幸中結束。他終生未娶。其中,貢獻給鋼琴音樂的32首奏鳴曲在他本人的創作乃至整個西方音樂史中都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在繼承前輩優秀傳統的同時,也吸收了當時進步的法國革命音樂中英雄的調性,使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特點,找到了一條通向古典主義最后境界的道路,“把古典主義音樂從美的境界帶人了崇高的情感境界,創造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英雄風格”。

查看全文

動畫創作獨特性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獨特快樂元素是我在創作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種創作思路,在具體的含義上并不只是對應人的心理思維.獨特快樂元素的具體內容是:在創作的過程中提倡切身體驗的原則,勤于積累,深入生活.在創作的過程中堅持本色演繹的原則,勇于創新,敢于突破;在創作的過程中始終重視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互相學習,各盡所長.

關鍵詞:獨特快樂元素自然心源本色演繹團隊之星<<老鼠嫁女>><<旱地行船>>

(一)緒論動畫創作的過程本身是非常枯燥的,這就要求創作者去捕捉自己的快樂元素,只有尋找到合適的快樂源泉(即題材),才能夠在創作中始終保持一種自如的心態,從而出色的完成影片中的每一個環節,在創作中享受快樂.獨特,既動畫創作者本身所具備的新穎特殊性(即本土化的創作).從藝術創作本身來看,每一位藝術家的特點都有明顯的不同之處.動畫師應當將自己的本色藝術特征,通過動畫創作的形式展現出來.獨特快樂元素是我在創作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種創作思路,在具體的含義上并不只是對應人的心理思維.而可以被理解為一種方法."獨特快樂"元素將被引申到動畫創作的具體實踐當中去.獨特快樂元素的具體內容是:在創作的過程中提倡切身體驗的原則,勤于積累,深入生活.在創作的過程中堅持本色演繹的原則,勇于創新,敢于突破;在創作的過程中始終重視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互相學習,各盡所長.它簡單的體現在創作過程中的三個方面:培養創作理念--自然心源選擇創作題材--本色演繹完成創作過程--團隊之星其中第一個方面是創作的基礎,第二個方面是創作的具體內容,第三方面為完成創作的基本保障.我們知道有了好的題材和優秀的制作力量,而沒有良好的團隊凝聚力也是無濟于事的.在學習和創作動畫的過程中要培養在這三個方面的意識和能力首先還是先回到動畫這一概念上來.動畫師總是被比做上帝,這是經由動畫師的手才能誕生出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動畫帶給大家的是無比的快樂,而這份快樂是由無數人的辛勤勞動與汗水換來的.我們往往習慣看事物美好的一面,然而動畫真正的魅力恰恰就是它漫長枯燥的制作過程.能夠意識到這一點我相信就會找到始終鼓勵我們克服困難的動力.如同馬拉松比賽一樣,一張張原畫就是邁出的每一個步伐,在最后沖刺到終點的那一瞬間是無比美好的..這也是"獨特快樂"元素在動畫中的廣泛含義.在這里將著重闡述從學習到實踐的過程中獨特快樂元素的重要意義.

(二)本論

獨特快樂的自然心源創作的過程是藝術家解開心結的過程,藝術創作始終要堅持深入生活,并在這個過程中切身體會.在我們準備創作之前,或者在考慮創作題材之前一定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積累生活當中的素材.走出校園,深入社會.因為在學校我們更多的是在學習專業技術和專業方面的文化知識.這樣下去的后果是逐漸使我們喪失觀察生活的實際能力,而最終使自身的藝術洞察力漸漸退化.最多也只是成為匠人.所謂匠人,就是只有技法,而無思想,更談不上創造性.這種人注定永遠沿著別人的路走,或永遠在某種外力的牽引下行動1.中國畫論中有這樣的古訓:"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在創作時不僅描寫對象的外貌特征,而且重視感情注入,心靈的引渡,把從對象所激發的感悟、思考和想象同時表現出來,這源于自然的心源或心象,才是藝術創作的依托.

2在這個章節要探討的是如何從學習中創作,再從創作當中學習.學習到感悟再到實踐三者之間的聯系是環環相扣的關系.往往我們在學習時是被動的去接受一些思想或方法.這并不代表我們已經掌握灌輸到大腦中的理論.動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藝術科目,也就是說要通過具體的實踐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動畫理論中的原理.下鄉寫生、采風,積累素材是我們在創作之前必須打好的基礎.要以它為依托從中受益.通過長期的自我積累和自我完善,才能提高個人的藝術修養.在這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創作的一些獨到思想也會應運而生.

查看全文

陸在易藝術歌曲創作特性探析論文

摘要:陸在易是當代的一位資深的作曲家他借鑒傳統的作曲技法,吸收民族音樂的精華,創作的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藝術歌曲,在中國樂壇享有盛譽。陸在易的藝術歌曲,歌詞平實,涵蓄深刻,旋律婉轉、流暢,具有濃郁的歌唱性格和抒情性質。他的藝術歌曲充滿了強烈的藝術魅力,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關鍵詞:陸在易藝術歌曲創作特征伴奏特點

一、陸在易藝術歌曲的創作過程

陸在易,1943年出生于浙江余姚縣(今屬慈溪市)的一個水鄉小村。藝術歌曲三首《橋》《家》《盼》《我愛這土地》《望鄉詞》及藝術化通俗歌曲《故鄉雨》在2001年、2002年與2003年分別獲首屆、第二屆和第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在新時期20余年的創作生涯中,對祖國前途和民族命運持之以恒的深情關注和哲理審視,成為他為之不倦歌唱的主題。他創作的音樂作品情感豐富、內涵深刻,且具有濃郁的歌唱性格和抒情氣質,尤其他創作的藝術歌曲更具特色。他深刻理解藝術歌曲體裁的藝術特征和美學規范,深刻研究中國語言的特征,在借鑒前輩們創作藝術歌曲的寶貴經驗基礎上,運用傳統的創作手法,創作出了具有民族風格、個人風格的藝術歌曲。

陸在易從小喜歡粵劇,學習民族樂器,有著深厚的中國音樂文化底蘊。他創作藝術歌曲,首先建立在對我國民族音樂風格的深刻研究基礎上,其次是對祖國語言的悉心研究。他努力研究“腔”與“詞”的關系,即曲調與詞的關系,對漢字的四聲走向與音樂旋律聲腔的緊密結合有較細致的研究。他借鑒外國藝術歌曲的表現手法及吸收我國藝術歌曲創作前輩們的寶貴經驗進行創作。陸在易藝術歌曲的創作,用他本人的話說是深刻認識了人與大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及創作技術的積累。他熱愛大自然,是大自然美麗的風景賜予了創作的靈感。社會中人與人的真誠相待,人們純真而樸實的情感是他歌頌的主題。陸在易忠實于現實人生,努力挖掘和表現人性,把自己要宣泄的真情實感,要表達的哲理思考,用所掌握的各種音樂技法真誠地袒露給聽眾。因此,陸在易創作理念的核心:對真話、真情、真實、真理及其藝術化表達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并把它當作一切創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創作出了有自己獨特風格的中國藝術歌曲。

二、陸在易藝術歌曲的音樂分析與創作特色

查看全文

探究李斯特歌曲創作風格特性

摘要:李斯特的藝術歌曲很有特色,創作中開拓性的大膽革新手法和嫻熟技巧,不但代表著李斯特的創作風格特點,也使之在浪漫主義的眾多藝術歌曲中獨樹一幟。文章在論述影響李斯特藝術歌曲創作風格的因素前提下,對其典型藝術歌曲中的戲劇性的朗誦旋律、形象化的伴奏織體和豐富多彩的和聲特點進行了分析、總結,為進一步深刻認識李斯特的創作思想和藝術特征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李斯特藝術歌曲創作特征

一、影響其藝術歌曲創作的幾個因素

李斯特的青少年時期是以鋼琴演奏家的身份而活躍于歐洲各國舞臺的,令人眼花繚亂的旅行、復雜多變的生活與創作環境和異常頻繁的各種社會活動使李斯特有機會廣泛了解各國風土人情,接觸各種思想和思潮。這一切大大地豐富了他的音樂創作,創作中也體現出明顯的兼收并蓄特點,滲透著各種影響因素。

作為文學藝術中的一種潮流,浪漫主義在18世紀末已初現端倪,至19世紀初已經席卷了幾乎整個歐洲。巴黎是當時歐洲各國最偉大的文化藝術中心,“那里是各種政治宗教派別及藝術流派爭相競妍的舞臺……而年輕的藝術家想得到承認必須到巴黎去尋求發展。李斯特定居這里后一邊自學文學、哲學和文藝評論,一邊學習作曲,同時結交了巴爾扎克、海涅、拉馬丁、柏遼茲、肖邦等文壇、畫壇、樂壇的各界頭面人物,對浪漫主義思想有深刻的理解。李斯特認為音樂和文學及其他藝術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依靠并運用這種聯系,音樂就能達到人的思想、感情、意志所交織的焦點,從而使文學、繪畫等題材完全融化到音樂結構中,造成引人注目的戲劇效果。為了強調音樂中的文學性和哲理性,李斯特創作了大量的交響詩及其他文學性標題音樂,由于藝術歌曲從誕生時起就是和文學中的詩歌聯系在一起的,所以標題音樂的創作從一定意義上大大豐富了他的藝術歌曲創作內涵。

影響李斯特藝術歌曲創作的另一個因素是匈牙利的民間音樂。匈牙利民族具有悠久的民間音樂傳統,從16,17世紀的“歷史歌曲”和18,19世紀流行的“庫魯茨歌曲”來看,其音樂旋律富有即興朗誦音調,同時滲透著匈牙利境內吉卜賽人的歌舞因素。李斯特自幼喜愛民間歌舞,并常跟隨當時挨家挨戶演出的波希米亞吉卜賽戲班子看戲,這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盡管李斯特長期住在法國和德國,音樂創作也與法德聯系較大,但在19世紀中葉歐洲民族解放運動的滋養和激發下,李斯特對舊的匈牙利傳統仍較為珍視,并常以自己的祖國和人民為驕傲,匈牙利的主題也始終貫穿著他的整個創作過程。這“不僅表現在以民族旋律為依據或受其啟發的作品中,也表現在他那火一般沖動型,活力充沛的氣質上”。如根據詩人尼科勞斯·列瑙(N.Lenan,1802-1850)的詩譜曲的《三個吉卜賽人》人聲和伴奏就廣泛運用了帶有增二度音程的吉卜賽音階,伴奏中模擬吉卜賽人所奏提琴(fiddle)和岑巴羅琴(Cimbalo)的音樂使歌曲從頭到尾洋溢著吉卜賽音樂的情趣,既粗獷豪放,又清新柔和。此外,李斯特的另一首歌曲《訣別》也具有類似的民間音樂特征。

查看全文

李斯特的藝術歌曲創作特性剖析

摘要:李斯特的藝術歌曲很有特色,創作中開拓性的大膽革新手法和嫻熟技巧,不但代表著李斯特的創作風格特點,也使之在浪漫主義的眾多藝術歌曲中獨樹一幟。文章在論述影響李斯特藝術歌曲創作風格的因素前提下,對其典型藝術歌曲中的戲劇性的朗誦旋律、形象化的伴奏織體和豐富多彩的和聲特點進行了分析、總結,為進一步深刻認識李斯特的創作思想和藝術特征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李斯特藝術歌曲創作特征

一、影響其藝術歌曲創作的幾個因素

李斯特的青少年時期是以鋼琴演奏家的身份而活躍于歐洲各國舞臺的,令人眼花繚亂的旅行、復雜多變的生活與創作環境和異常頻繁的各種社會活動使李斯特有機會廣泛了解各國風土人情,接觸各種思想和思潮。這一切大大地豐富了他的音樂創作,創作中也體現出明顯的兼收并蓄特點,滲透著各種影響因素。

作為文學藝術中的一種潮流,浪漫主義在18世紀末已初現端倪,至19世紀初已經席卷了幾乎整個歐洲。巴黎是當時歐洲各國最偉大的文化藝術中心,“那里是各種政治宗教派別及藝術流派爭相競妍的舞臺……而年輕的藝術家想得到承認必須到巴黎去尋求發展。李斯特定居這里后一邊自學文學、哲學和文藝評論,一邊學習作曲,同時結交了巴爾扎克、海涅、拉馬丁、柏遼茲、肖邦等文壇、畫壇、樂壇的各界頭面人物,對浪漫主義思想有深刻的理解。李斯特認為音樂和文學及其他藝術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依靠并運用這種聯系,音樂就能達到人的思想、感情、意志所交織的焦點,從而使文學、繪畫等題材完全融化到音樂結構中,造成引人注目的戲劇效果。為了強調音樂中的文學性和哲理性,李斯特創作了大量的交響詩及其他文學性標題音樂,由于藝術歌曲從誕生時起就是和文學中的詩歌聯系在一起的,所以標題音樂的創作從一定意義上大大豐富了他的藝術歌曲創作內涵。

影響李斯特藝術歌曲創作的另一個因素是匈牙利的民間音樂。匈牙利民族具有悠久的民間音樂傳統,從16,17世紀的“歷史歌曲”和18,19世紀流行的“庫魯茨歌曲”來看,其音樂旋律富有即興朗誦音調,同時滲透著匈牙利境內吉卜賽人的歌舞因素。李斯特自幼喜愛民間歌舞,并常跟隨當時挨家挨戶演出的波希米亞吉卜賽戲班子看戲,這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盡管李斯特長期住在法國和德國,音樂創作也與法德聯系較大,但在19世紀中葉歐洲民族解放運動的滋養和激發下,李斯特對舊的匈牙利傳統仍較為珍視,并常以自己的祖國和人民為驕傲,匈牙利的主題也始終貫穿著他的整個創作過程。這“不僅表現在以民族旋律為依據或受其啟發的作品中,也表現在他那火一般沖動型,活力充沛的氣質上”。如根據詩人尼科勞斯·列瑙(N.Lenan,1802-1850)的詩譜曲的《三個吉卜賽人》人聲和伴奏就廣泛運用了帶有增二度音程的吉卜賽音階,伴奏中模擬吉卜賽人所奏提琴(fiddle)和岑巴羅琴(Cimbalo)的音樂使歌曲從頭到尾洋溢著吉卜賽音樂的情趣,既粗獷豪放,又清新柔和。此外,李斯特的另一首歌曲《訣別》也具有類似的民間音樂特征。

查看全文

拉赫瑪尼諾夫鋼琴音樂創作特性探求論文

摘要: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音樂創作是其全部創作領域中的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體裁之廣,數量之巨,水準之高,是其許多同時代的作曲家所不能企及的。本文力圖從音樂創作的旋律、和聲、織體、配器等幾個角度人手,對拉赫瑪尼諾夫鋼琴音樂的創作特征作出簡明而清晰的概括。

關鍵詞:拉赫瑪尼諾夫鋼琴音樂

作為一位跨越19一20兩個世紀的最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家,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SergeiRachmaninoff,1873一1943)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主義迭出、流派紛呈的時代。但就其音樂的整體風格而論,他還仍應被看作是一位具有強烈而引人注目的浪漫主義精神氣質的作曲家、鋼琴家與指揮家。盡管他的音樂中借鑒有古典主義和現代主義各流派代表者的個別作曲技術元素(特別是塔涅耶夫的復調和斯克里亞賓的和聲)。

拉赫瑪尼諾夫的一生,創作了大量的交響音樂、鋼琴作品與藝術歌曲。但在其蔚為可觀的音樂作品之中,鋼琴音樂的創作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即便是在當今的音樂表演舞臺上,仍閃爍著熠熠的光輝,甚至成為許多鋼琴演奏家們的“必經之路”。

拉赫瑪尼諾夫鋼琴音樂的創作風格直接根植于19世紀的浪漫派音樂,特別是承襲了肖邦和李斯特的創作特點,同時也有著舒曼與勃拉姆斯的影響。就其音樂創作的表現手法和技術手段而言,拉赫瑪尼諾夫所使用的音樂材料并不象他同時代的作曲家那樣復雜,但蘊涵在其作品之中的、極高水準的方法與技巧,卻是許多他的同時代的作曲家所不能企及的。本文將從音樂創作的旋律、和聲、織體、配器等幾個角度,對拉赫瑪尼諾夫鋼琴音樂的創作特征作以簡明而清晰的概括。

一、旋律

查看全文

傳統美學興之手法的藝術創作論文

一、“興”在藝術中的表達

“興”是一種內心情感的發動,它最早是原始人游行儀式中興發感動的力量,胡經之把“興”的內涵概括為三個層次:感興起情、神思、興會。葉郎概括為三階段:準備、興發階段、延續階段。他們都注意到“興”是由淺而深、漸次升華的審美心理的過程。此過程完成了藝術意象的建構?!芭d”作為一種審美心理具有靈感性質,貫穿于心師造化和神思內涌中的共同因素,自然地從情緒啟發感動,“興”是藝術的意象欲出,以詩書畫為代表作為中國之藝術。這些藝術創造過程非常強調意象,藝術的審美創造的獨特性,即建構的過程。在藝術初期的構思中“興”為藝術創作的發動前提,而轉化為直接物象,即胸中有竹的意象過程。鄭板橋把畫竹過程分成:眼中有竹(物象)—胸中有竹(意象)—手中之竹(藝象)?!芭d”為藝術家審美心理內在的創造過程,自然天成也就是順應轉化藝術創造表現的過程,自然地發展到后面的藝象階段。“興”在審美心理層面上已成為一種融主客觀、理性與直觀、認識與體驗為一體的審美范疇,它能促進情感及藝象的統一。書法在“興”的創作藝術表達上最具有顯著特點,不僅單從創作表現上統一協調,更是書法家內心情感與外在創作表達的統一,即情感寓藝象,藝象表現情感,真正體現出作者的情感過程及創作過程的統一,“興”已成為創作的一部分,即藝術創作尊重情感自然天成。藝術正是由這種“興”呈現的自然純正及情志、韻意,即藝術閃爍著美。

二、“興”在藝象表達中的審美特性

“興”作為藝術家審美心理的意象,能促使藝術家心中創造表達激情,自然生成的自覺沖動,潛心于自己創作作品之中,創作出許多始料未及的神奇物象?!缎绿茣窂埿瘛懊看笞?,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即醒自視,以為神,不可復得也”,即由于處于高度興奮,主題為興,以為是神之作品,某種意義上“興”本身是創作的主題表現,是內心抒發與某種形式上的“技法”,按照格式塔理論就是某種力在情感形式上的體現,也就是情感與藝象形式的結合體顯“興”的自主而自由的爆發特性,而真正達到藝術作品中的“心手合一”。長期以來,藝術作品所反映的都是客觀的現實,都涵蓋著藝術家的主觀思想。唐代畫家張就曾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彼爬ǖ木褪菑目陀^現象、藝術意象到藝術形象的整個過程。“興”的藝象表達很好地展示了藝術家創作的全過程中審美心理的情感變化及藝術形式運動。

三、“興”的藝象表達在藝術創作中的意義

“興”作為一種藝象表達的方式,從創作表達的形式入手,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體現在藝術的創作過程中,它的藝象表達過程是自主、自由的自我體驗及自我呈現的一個游戲般的過程。在藝象表達創作中能促成藝術創造的過程統一及形式、內容、技法情感上的和諧?!芭d”作為主體表現,是表現自己本質力量的一種自我呈現的審美活動,它獲得了藝術品質并最后為藝象的藝術品提供了保障。在藝術創作中藝象表達貫穿其間,把各個階段匯通合一,從傳統美學范疇中體現它的完整及獨特性。作為感悟興起的審美心理,從審美心理自然發展及延伸到藝象表達中的一種審美創作形式體現到藝術創作作品中。布顏圖說:“興,乃創作之必須。”可見興是藝術創作中非常重要的東西,張法在《直覺與興》中指出“興是藝術創作至關重要的東西,有興則有藝術,無興則無藝術”?!芭d”具有審美心理靈感的性質,它的藝象表達在藝術創作中極好地體現了藝術家本身的情感,體現出藝術的魅力及感染力。

查看全文

直覺在藝術創作的蝴蝶效應分析

【摘要】直觀知覺在心理學方面是思維的基礎,在哲學與藝術方面,直覺是表現、是創造、是形式的形成。藝術創作通過不同表現形式而傳遞,直覺則被感覺或情感具體化為意象存在于其中,使藝術作品傳達的精神內涵與受眾的心靈相互交融、碰撞。在這一過程中,藝術創作作品成為可感知的形象語言,傳達出的思想意境對人們的精神感悟產生影響。文章從介紹心理學的直覺特性與藝術創作之間的關系入手,分析直覺對藝術創作者的影響,以及藝術作品的內在情感性再度波及受眾的效果與反應,分析直覺在藝術創作中點狀的呈現和其對于觀者思想的巨大影響作用。

【關鍵詞】思維的直覺特性;表現;藝術創作;蝴蝶效應

思維的直覺特性與藝術創作之間,重要的是體現著畫者之靈與畫意之魂的契合。直覺是藝術表現的思維基礎,藝術家的工作就在于將客觀物象與主觀幻象再度整合與重現,追求主觀感情的真實。藝術創作是表達藝術家感情和內心世界的工具,藝術家抒發自我感覺的意象傳達,在藝術作品中力求表現出人的內在精神與思想。本文針對直覺特性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形成的具體情況,研究藝術創作與心理學的直覺呈點狀擴散形成泛化效應的關系,強調在藝術創作語言表現探索中,直覺表現本質與思想表現價值內在體系建構的特質。

一、直覺與繪畫之間的關系

從哲學與藝術方面來說,意大利知名哲學家克羅齊指出:“藝術是幻想或者直覺?!彼闹庇X理論表明直覺或表象同時也是表現,直覺亦即創造,創造亦是表現,是形式的形成。藝術創作通過表現等形式傳遞出來,直覺就是感受或情感形成意象,沒有在表現中對象化的東西。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直覺是思維意識中的感性反映認識活動,是由物象映射于視覺這一活躍領域,在光的作用下,物象之形貌與色狀及其所居空間域點,于心理的映象回饋時形成的空間點狀變化活動的“場”,并在短時內組織形成統一的知覺意象,完全自發于潛意識且為感性的純粹征述。因此,繪畫寫生能力是人對物象產生情感內化的知覺外化再加工能力,人對感官意象的記錄局限于感知結構,事物相互作用的秩序組成事物成分。所以,藝術表現即繪畫的過程,是一個理解的過程,當物象出現在人的視域中,它的形與色即觸發人內在情感的記憶反映,物象成為個性情感化的意識形象。而由意象源生的直接感染力,在繪畫過程中是作品思想內涵形成情感外化影響的關鍵。直覺貫穿于藝術創造和藝術欣賞的整個過程,即觀者對藝術作品所用材料和表現素材的直觀反映。或許因藝術作品中的形象、場景等某個因素久念不忘,成為潛意識的一部分。柏格森的玫瑰花香味事件表明,當香味沖擊嗅覺后,很多模糊的童年記憶就會涌入腦海,而所反映的這些回憶并非是那些花朵,卻是帶著這些滿滿回憶的一種芬芳的印象?;ㄏ愕挠诚穹答佉喾Q為意象,意象中的花香對于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氣味感受。玫瑰花香好比藝術創作中的直覺,創意在無意中形成構思,藝術創作的構思不斷喚起回憶,不同的回憶造就具有個性特點的創作作品,形成的不同創作個性衍生出不同的藝術風格,造成風格各異的繪畫創作。如同蝴蝶效應,這些流派紛呈的藝術創作作品,是由于心理的直覺元素激發記憶中儲存的豐富意象,再經過藝術者構思加工整理,形成藝術品多元化風格表現的巨大成果。又比如,拉斐爾為構思《花園中的圣母》理想的效果,在猶豫中無意間看見一位美麗、淳樸、健康的女孩在剪花,豁然開朗的他即刻確定了想要的形象,用畫筆描繪女孩的美麗形象,成就了《花園中的圣母》形象的典范。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藝術家的直覺就是人們在藝術創作或者鑒賞過程中,不經過邏輯思考而直接創作出或者體驗到對象的美之本質的能力,這個過程是感性的,沒有經過任何的理性分析。

二、體現在藝術創作中的直覺特性

查看全文

民俗文化在紫砂陶刻裝飾的影響

【摘要】當一種事物具有了普遍而樸素的認識便會被稱作“民俗”,民俗是民間文化傳承當中最貼近身心的生活文化的一部分。民俗文化中的很多元素最終都衍變成了藝術家藝術創作時的種種素材。紫砂器原本就是作為普通人的日用陶器而誕生的,所以當其衍變出自身的藝術特性時,也充分表現出了它的民俗性,這一點可以從清代曇花一現的皇室紫砂器當中窺見一二,而陶刻作為紫砂裝飾的一部分,同樣也有著這樣的特性,作品“流連戲蝶時時舞”的創作便來自于這種源于“民俗”的特性。

【關鍵詞】紫砂;陶刻;裝飾;蝴蝶;民間風俗

中國的民俗現象千差萬別,無法盡數,但其也并非無所不包,正如世人對其的定義一樣,它源自于集體,是一種自發的潛意識的集體行為,在時間上它具有傳承性,在空間上則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將其擴展開來或者籠統地來說,就是所謂的“地域文化”,不過隨著時間與空間的轉變,民俗也會發生變異,但并非是說新的民俗取代了舊的民俗,而是同樣會產生很多情況,有可能被取代,有可能同時存在,亦有可能消亡,行為、語言,最重要是內心的認同,構成了一個復雜多彩的民俗世界,這不啻于一座藝術創作的題材寶庫。紫砂創作是一門帶有鮮明文化印記的藝術,與之相伴的紫砂陶刻自然有著相同的特性,歷來民俗文化就對陶刻裝飾形象的塑造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

作品“流連戲蝶時時舞”的創作來源于雍正粉彩瓷器紋樣,共蝶紋四組,每組由一對相異的蝴蝶與四季花卉構成,不過紫砂材質的特性更加注重點線面的變化,在原本瓷器的基礎上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使之更加適應作品本身?;▍查g蝶飛舞,百花盛放,舞蝶戀花,代表了世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蝶與耄耋之耋同音,也包含著幸福長壽的吉祥寓意。跟純粹的藝術相比,裝飾藝術顯然帶有很強的功利性,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而存在的,并以此作為準則,在不排斥大眾的普遍信仰前提下,提供一種更為樂觀、積極的思想,所以是一種經過雕琢的藝術創作,其斧鑿的痕跡幾乎無法抹去。也就是說其更易于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是更能夠反映創作內心意念的產物,其誕生的過程與周圍的生活環境有著深刻的聯系。

雍正時期的粉彩瓷器從造型外觀上還沒有發展成后世乾隆年間更為奢靡的多變形態,相對較為古樸,這與紫砂器的本質特色相若,但若要將其上的裝飾圖案直接移植到紫砂器上,仍然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種種矛盾,所以在原本的裝飾形象基礎上要進行適當簡化。這種簡化并非是暴力的單純刪減,而是需要順應當時民俗文化的特點,將這些特點保留以后的簡化處理,粉彩瓷器的裝飾形象有著質感強烈、明暗清晰的特點,所以畫面多層次分明,就如同國畫中的工筆畫,滲入淋漓揮灑,夾雜有夸張變形,這些特質在紫砂器上近乎難以還原的,運用陶刻裝飾來再現這種形象,就需要從原本的形象中提煉出足夠的點線面,加以重新組合。在這個重新組合的創作中,“蝴蝶”的形象仍然秉承那個時代的大致輪廓,但由于原本彩色的圖案轉化成了“黑白”兩色,線條的選擇就成為了重中之重,而恰巧表現線條是陶刻裝飾的核心技法,在作品“流連戲蝶時時舞”上,優美的線條或長或短、或深或淺,在搭配和構思中創造出應有的藝術效果,陶刻是用刻刀代替畫筆,所以畫面的筆墨感極為重要,作品“流連戲蝶時時舞”上蝴蝶的形象各有不同,就如同中國畫中的筆墨寫意,妙趣橫生。所以雖然整個的畫面看起來非常簡潔,契合紫砂形體的造型,但從局部來看,線條的組合復雜而多變,但又井然有序,不單調,不累贅,仿佛能感受到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一股自然的氣息撲面而來。

綜上所述,在這件作品上,陶刻裝飾創作形成一種完美的輔助關系,讓原本的紫砂作品更具形象上的吸引力,裝飾與造型從傳統的民俗文化中吸取養分,讓人無形中產生熟悉和親切的感覺。四種裝飾造型都分別構成一個整體的裝飾效果,合成一套,更添風采。在樸素的表面上,熟練地運用線條,優化了傳統裝飾形態的藝術氣質,憑借一把刻刀詮釋出了創作時內心對美的領悟。當代的紫砂創作,更應該繼承傳統,在了解更多文化的基礎上,詮釋內心,形成自我的藝術風格,這樣才能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紫砂作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