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赤字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0 13:13: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財政赤字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財政赤字

通貨膨脹與財政赤字探究論文

1理論回顧

有多種理論來解釋通貨膨脹和赤字之間關系的傳導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是Barro(1976)在討論李嘉圖理論體系中持續赤字是否導致通貨膨脹的問題時認為,一旦政府債務存量的增長率超過了產出增長率,持續赤字就會通過貨幣化的形式引起通貨膨脹。

二是Sargent和Wallce(1981)就時間、利率對財政赤字的影響進行了詳實的論證,指出對于給定現值的財政赤字,如果現在較少地采用鑄幣稅(也即貨幣發行)彌補,即一部分財政赤字由國債發行彌補,則將來勢必要用比原本更多的鑄幣去彌補。

三是Dornbusch(1998)等提出的分析框架,認為通貨膨脹對債務存量的實際價值和實際利息率具有顯著影響。

四是Wray(1997)等提出的成本效應理論,認為赤字影響總供給。

查看全文

關于消化鄉鎮財政赤字的調研報告

鄉鎮政權是國家政權的基石,鄉鎮財政狀況直接關系到鄉鎮政權的穩定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面對我縣鄉鎮財政赤字的嚴峻現實,為了推進全縣鄉鎮財政消赤保平工作,2001年7月20日縣六屆人大常委會第26次會議作出《關于加強鄉鎮財政消赤保平工作的決議》。最近,根據縣委的部署,縣七屆人大常委會又組成專門調研組,采取召開不同類型鄉鎮的鄉鎮長座談會,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查閱有關消赤保平資料,多次召開碰頭會等形式,摸清實情,掌握根源,商討對策?,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鄉鎮財政赤字和“消赤保平”工作現狀

鄉鎮財政赤字,是指鄉鎮本年度內財政收入不夠支出的虧空部分,其中包括掛賬和負債。兩年半來,雖然縣政府認真貫徹縣六屆人大常委會的《決議》,投入滿腔熱忱和大量精力,采取多種措施,但消赤保平工作收效并不明顯。從總體上看,鄉鎮財政赤字進一步加劇。經縣審計局、財政局調查核實,2002年底全縣鄉鎮帳面赤字為16209萬元(不包括中小學校負債9255萬元,下同),隱形赤字5953萬元,兩項合計實際赤字為22162萬元。有35個鄉鎮出現赤字,占鄉鎮總數的97.2%。其中:赤字在100萬元以下的有12個鄉鎮(共601萬元,占2.7%),100萬元到500萬元的有16個鄉鎮(共3467萬元,占15.6%),500萬元到1000萬元的有3個鄉鎮(共2223萬元,占10%),1000萬元以上的有4個鄉鎮(共15871萬元,占71.7%)。2001年全縣鄉鎮赤字總額為26511萬元,比上年增長100%,2002年赤字總額比上年下降16.4%。2002年赤字比2000年增加200萬元以上的有…….等鄉鎮,增加金額合計9183萬元,2002年比2000年赤字增長兩倍以上的有……..等鄉鎮,增加金額為8381萬元。赤字資金來源:有金融機構借款9834萬元,其他機構借款3220萬元,個人借款1904萬元,占用專項資金478萬元,應付未付5264萬元,其他渠道1462萬元。

鑒于鄉鎮財政赤字的嚴峻形勢,縣委、縣政府一直把鄉鎮消赤保平工作提高到加強基層政權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高度來對待。2000年縣委、縣政府分別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鄉鎮財政工作的通知》(×委發[2000]95號)、《關于加強鄉鎮財政預算管理,限期消化鄉鎮財政負債的通知》(×政發[2000]81號)等文件,要求鄉鎮加強財政管理,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逐步消化鄉鎮財政赤字。同年,縣政府成立了“××縣鄉鎮財政消赤保平工作領導小組”,縣財政局成立了鄉鎮財政消赤保平工作辦公室,具體負責鄉鎮財政消赤保平工作。2001年3月縣財政局制定鄉鎮財政收入上臺階、消赤保平的獎勵政策,決定對抓收入有成效、消赤明顯的鄉鎮,分別給予收入上臺階、消赤保平和當年綜合財政收支平衡等獎勵,對赤字加劇的鄉鎮給予通報批評。三年來共兌現獎勵資金314萬元,下達困難補助資金351萬元,并對消赤保平工作落后的鄉鎮予以通報批評??h財政部門組織業務培訓,提高了鄉鎮長和鄉鎮財政所(組)有關人員的業務水平,樹立了依法理財的觀念,增強了消赤保平的責任感。

2002年縣財政在我縣實行農村稅費改革和上年度多次增加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的大背景下,對縣鄉財政體制進行了重大調整,大幅調高鄉鎮人員經費支出標準。其中:行政人員和教職員工提高到20000元/年人,其他事業人員提高到16000元/年人;鄉鎮財政支出基數從2001年的12722萬元提高到2002年的23924萬元。2003年又進一步提高人員經費支出標準,鄉鎮支出基數又比上年增加了1500多萬元,同時提高各項事業發展資金的補助標準。由于連續兩年的重大調整,大大增強了鄉鎮財政可支配能力。為確保教師工資及時足額發放,2002年3月縣政府發出了《關于批轉××縣中小學教師工資財政統一發放實施細則的通知》,從2002年5月1日起,對農村中小學校所有財政供養的在編在職正式教職工工資實行統一發放。為加強對鄉鎮財政資金運轉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監督和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實行了以財政電子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靈溪、龍港、金鄉、錢庫、宜山和巴曹等鎮分別建立了鎮預算會計核算中心,對所屬預算單位實行財政集中統一核算。

2003,縣委、縣政府狠下決心,解決了歷年來一直未能解決的臨時工清退問題,共清退鄉鎮臨時工349名,為進一步消化鄉鎮財政赤字奠定了基礎。

查看全文

小議中國財政赤字政策的取向

財政赤字政策是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應對短期經濟波動熨平經濟周期的重要手段,在經濟發展某些階段上也是擴大公共投資、提高經濟長期增長率的重要方式。赤字政策的使用,既要有量的考慮,即赤字率高低的選擇,也要有質的考慮,即赤字使用方向上的選擇。赤字政策如果運用得當,能夠起到維護宏觀經濟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等多方面的作用。

財政赤字政策的國際經驗及其啟示

縱觀各國經濟發展史,特別是美國、日本和歐洲一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史,我們發現財政赤字政策使用相當廣泛,這些國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借鑒。

一、財政應追求長期平衡而不是短期平衡

財政收支平衡是宏觀經濟政策追求的基本目標之一。但這種平衡主要應立足于長期平衡,而不僅僅是短期平衡。從歷史上看,美國、日本和歐洲的赤字率在短期內都曾出現過較大的波動,如從1981年到2000年的20年間里,美國、日本、法國、德國和英國的赤字率最高分別達到過6%、7.3%、6.0%、3.3%和7.7%,但其長期赤字率則基本穩定在2.5%左右。上述幾國過去20年間平均赤字率分別為2.6%、2.5%、3.1%、2.2%和2.6%。這說明在一定時期根據實際需要實行一些短期的財政赤字,以此換來財政長期的平衡是必要的。歸根結底,財政平衡是要以經濟長期持續發展為基礎,脫離經濟總體情況的財政平衡既無意義也不可持續。

財政赤字在短期波動而在長期平衡首先是由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引起的。除去戰爭因素赤字較高的年份往往都是經濟比較蕭條的年份,如美國20世紀以來出現過四次赤字比較嚴重的時期,赤字率超過了3%,究其原因都是由經濟蕭條引起的。而隨后的赤字率下降甚至赤字減少出現贏余又都是經濟狀況轉好、經濟進入復蘇和高漲期的結果。比較典型的如美國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的經濟高增長最終消除了美國的巨額財政赤字,并轉而出現贏余。因而在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上,財政收支是不平衡的,而在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中,財政收支則又應是相對平衡或是基本平衡的。

查看全文

緩解高額財政赤字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多國債務發出“SOS”;全球呼吁減赤“聲高浪急”;市場恐慌令歐元遭打壓;減赤也是一柄“雙刃劍”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越來越多的國家被卷入主權債務風險的漩渦之中、四國財政赤字狀況超出歐盟所規定的上限,要求其削減赤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發表的有關各國公共財政的報告預測、不少有識之士乃至政府要員都發出削減赤字的強烈呼吁、財政赤字和巨額國債將使投資者擔憂美國政府信用、歐盟聯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出臺總額7500億歐元的救助機制、市場存在另一種擔憂是歐洲央行購買政府債券可能會引發通脹、救助資金的出資國能否確保資金及時到位也備受市場關注、削減赤字是一把“雙刃劍”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從歐洲到美洲,乃至亞洲,社會各界對主權信用風險的關注度正在日益增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5月14日更是在敦促發達國家采取“緊急措施”解決高額財政赤字問題時警告說,如果該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不僅歐洲債務危機得不到緩解,就連發達國家經濟發展也將受到極大拖累。

1多國債務發出“SOS”

自去年10月希臘主權債務危機爆發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被卷入主權債務風險的漩渦之中。5月12日,歐盟委員會對丹麥、芬蘭、塞浦路斯及保加利亞4個成員國也發出警告,表示四國財政赤字狀況超出歐盟所規定的上限,要求其削減赤字。至此,歐盟27個成員國中已有24個成員國財政赤字狀況超標,僅只有愛沙尼亞、瑞典和盧森堡符合歐盟規定的3%的上限。而英國當前財政年度和下一財政年度的預算赤字規模也將超過政府預期,2010年英國預算赤字將為歐盟27個成員國中最高。

除了歐洲方面政府債務“告急”外,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財政狀況也是紅燈頻閃。5月12日美國財政部在月度預算公告中稱,美國聯邦政府4月份預算赤字為826.9億美元,這是美國聯邦政府連續第19個月出現預算赤字。有預測說美國2011年財政赤字將高達1.6萬億美元,全部負債更是占到GDP的50%以上。而日本財務省發表的數據更是糟糕:日本國家債務總額已占其GDP的229%,位列發達國家之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發表的有關各國公共財政的報告預測,發達國家總體財政赤字占經濟總量的比例將由2007年的73%增至2015年的110%。西方七國的這一比例將升至二戰以來最高水平。更有不少專家認為,在希臘主權債務危機引爆后,西班牙、葡萄牙、日本,英國、以及美國都可能成為“下一個希臘”。從表面來看,金融危機是歐洲債務危機爆發的“催化劑”,導致歐洲政府入不敷出現象加劇惡化。但從更深層次來看,這意味著原來高福利、低增長、制度僵化的歐元體制已出現問題,難以持續下去,削減赤字已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查看全文

政府集中財力管理財政赤字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為什么提出這個問題;什么是財政支出效益;理財觀念的轉變——收與支的關系;提高財政支出效益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國當前國家財政特別是中央財政相當困難、增收與節支并重,從道理上講是沒有人反對的、稅務部門已從財政部門分離出去、經濟效益是經濟活動的核心問題、財政支出項目的千差萬別,也給考核效益帶來復雜的問題、加強財政支出管理,提高支出效益、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財政也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基礎性、公益性投資與競爭性、盈利性投資等,具體請詳見。

一、為什么提出這個問題

黨中央和國務院提出了我國今后l5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宏偉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關鍵是實現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即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和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在轉變增長方式中,國家財政面臨兩方面的任務:一方面,是通過財稅改革并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促進增長方式加快轉變;另一方面,是財政本身由供給型財政轉變為效益型財政。后一方面是財政工作的一個根本性轉變。

我國當前國家財政特別是中央財政相當困難,財政赤字不斷擴大,債務負擔很重。為了克服當前的財政困難,黨中央提出振興財政的號召,關鍵措施是增收節支。一方面,要完善稅制,加強征管,強調集中,糾正財力分散化的趨勢;另一方面,要嚴格控制財政支出,杜絕各種浪費現象。增加收人,對克服財政困難固然重要,但控制支出和提高支出效益同等重要。

在財政管理中,增收與節支并重,從道理上講是沒有人反對的。但在實際工作中,重收輕支,重投人輕效益,卻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有些人自覺或不自覺地陷入一種扭曲的思維方式,認為財政工作首要的是多收,收人越多,支出規模就越大,工作成績也就越大,至于支出效益可以放到第二層次的次要地位。這是從供給型財政向效益型財政轉變中亟待扭轉的一種不良傾向。

從財政部門的職責分工看,稅務部門已從財政部門分離出去,相對獨立地專司稅收征管工作,財政部門理應集中主要精力抓好財政支出管理工作。從中央與地方的分工看,在分稅制模式下,絕大部分收人集中在中央,而絕大部分支出下放到地方使用和管理。十分明顯,提高支出效益的主要任務自然落在地方財政身上。

查看全文

國際比較債務擴大防范財政風險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關于我國財政風險的現有分析與判斷;沒有認識和計算的政府財政赤字;財政的風險將出在缺乏有效管理的地方政府赤字和債務;建議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國債余額和赤字分別占當年GDP的比重、需要從基本概念說起、中央代地方政府發債,實質上就是中央代地方政府打了赤字、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發債的數量根本沒有作為地方政府的赤字計算、與目前政府預算會計實行的是收付實現制,而不是權責發生制有關、我國許多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的地方政府可能將長期存在赤字和借債情況、地方政府的債務歸還問題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修改《預算法》、建立地方財政預算對地方債務管理的制度和專門機構、推進政府預算會計制度改革,逐步由收付實現制轉變為權責發生制等。具體請詳見。

一、關于我國財政風險的現有分析與判斷

至今為止的研究成果表明,源自國債和赤字的財政風險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國債余額和赤字分別占當年GDP的比重;二是政府的隱性債務和或有債務狀況。2002年3月,財政部在向人大做的2001年決算和2002年預算的報告中,明確公布了國債負擔率和赤字率兩個指標。2001年中央財政赤字2598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7%,債務余額15608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3%。從這兩個指標來看,與國際上許多經濟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相比,財政風險并不是很大。從政府的隱性債務和或有債務來看,現有國內的研究成果和國際組織、經濟學專家對中國的研究成果表明,這部分債務占GDP的比重約為75~125%左右(世界銀行:1998年,劉成:2000年)。將這部分債務進行國際比較,隱性及或有債務的指標也不是很高。以美國為例,大致與我國公布的國債負擔率和赤字率同一口徑的聯邦債務率,目前在50%左右,1993年底的聯邦債務大約為3.2萬億美元,但是如果考慮隱性債務,聯邦債務幾乎是官方數字的3倍(哈維·S·羅森:《財政學》)。國內的研究成果反映,許多國家政府隱性及或有債務規模都很大(劉成,2000年),與此相比,中國政府的財政風險并不是很大。

上述的判斷已經基本形成共識,無論從官方公布的數據,還是經濟學界研究的成果,可以說已經為人所認識的政府赤字和債務表明,盡管隨著債務的擴大,財政風險在積累,但是短期來看風險不大。

二、沒有認識和計算的政府財政赤字

首先,需要從基本概念說起。重溫什么是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現代經濟學、財政學理論中的定義是,財政赤字是政府支出大于收入的數量。當政府形成財政赤字時,它就必須向公眾舉債來支付其款項。為了借債,政府需要發行債券,即用以承諾將來償還的一種借據。政府債務指政府借款總額或累計額。理解赤字和債務的關鍵點在于:政府債務是政府應付款的存量,而財政赤字是政府支出大于收入而形成的新債務流量(保羅·薩繆爾森、威廉·諾德豪斯:《宏觀經濟學》,第16版)。我國自1993年起,規范了財政赤字的彌補辦法,即全部由發行國債來彌補赤字,而不準許向銀行借款和透支,自此上述定義完全可以適用于我國。

查看全文

地方財政債務和風險管理論文

一、關于我國財政風險的現有分析與判斷

至今為止的研究成果表明,源自國債和赤字的財政風險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國債余額和赤字分別占當年GDP的比重;二是政府的隱性債務和或有債務狀況。2002年3月,財政部在向人大做的2001年決算和2002年預算的報告中,明確公布了國債負擔率和赤字率兩個指標。2001年中央財政赤字2598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7%,債務余額15608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3%。從這兩個指標來看,與國際上許多經濟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相比,財政風險并不是很大。從政府的隱性債務和或有債務來看,現有國內的研究成果和國際組織、經濟學專家對中國的研究成果表明,這部分債務占GDP的比重約為75~125%左右(世界銀行:1998年,劉成:2000年)。將這部分債務進行國際比較,隱性及或有債務的指標也不是很高。以美國為例,大致與我國公布的國債負擔率和赤字率同一口徑的聯邦債務率,目前在50%左右,1993年底的聯邦債務大約為3.2萬億美元,但是如果考慮隱性債務,聯邦債務幾乎是官方數字的3倍(哈維·S·羅森:《財政學》)。國內的研究成果反映,許多國家政府隱性及或有債務規模都很大(劉成,2000年),與此相比,中國政府的財政風險并不是很大。

上述的判斷已經基本形成共識,無論從官方公布的數據,還是經濟學界研究的成果,可以說已經為人所認識的政府赤字和債務表明,盡管隨著債務的擴大,財政風險在積累,但是短期來看風險不大。

二、沒有認識和計算的政府財政赤字

首先,需要從基本概念說起。重溫什么是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現代經濟學、財政學理論中的定義是,財政赤字是政府支出大于收入的數量。當政府形成財政赤字時,它就必須向公眾舉債來支付其款項。為了借債,政府需要發行債券,即用以承諾將來償還的一種借據。政府債務指政府借款總額或累計額。理解赤字和債務的關鍵點在于:政府債務是政府應付款的存量,而財政赤字是政府支出大于收入而形成的新債務流量(保羅·薩繆爾森、威廉·諾德豪斯:《宏觀經濟學》,第16版)。我國自1993年起,規范了財政赤字的彌補辦法,即全部由發行國債來彌補赤字,而不準許向銀行借款和透支,自此上述定義完全可以適用于我國。

按照上述的定義,我們從下面的表格數據中會發現一個重要的矛盾和問題。

查看全文

歐洲國家的財政預算制度

[摘要]歐盟通過《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和《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了成員國的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不能超過3%和60%,對成員國財政預算政策的制定、協調、監督和懲罰做出了規定,形成了歐盟財政預算政策的基本框架。但在經濟出現衰退的情況下,歐盟的財政政策難以發揮有效的作用,成員國之間的財政政策協調也缺乏機制性安排。

歐盟1993年1月生效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和1997年6月執行的《穩定與增長公約》,為歐盟成員國制定財政預算政策設定了基本規則?!恶R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了成員國的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不能超過3%和60%的總原則。《穩定與增長公約》對《馬斯特里赫特條約》這一原則做了詳盡的規定,它由一個“決議”和兩個“規定”組成,分別是《歐盟理事會關于穩定與增長公約的決議》、《歐盟理事會關于加強預算狀況監督和加強經濟政策監督與協調的規定》和《歐盟理事會關于加快實施過度財政赤字程序和對有關問題說明的規定》,對成員國財政預算政策的制定、協調、監督和懲罰等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和說明,形成了歐盟財政預算政策的基本框架。

一、歐盟財政預算的總原則

《穩定與增長公約》的出發點是歐盟成員國必須制定中期經濟發展穩定規劃(由歐元區成員國制定)和中期經濟趨同規劃(由非歐元區成員國制定),確定實現中期財政預算目標的時間表,努力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預算接衡或略有贏余。成員國負責制定和實施各自的財政預算政策,但必須遵循歐盟規定的總原則。第一,通過限制預算開支,而不是增加稅收,實現減少財政預算赤字的目標。第二,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相對較高的國家,必須加快降低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第三,預算支出必須提高效率,改革和控制公共消費支出、公共養老金支出、醫療保健和失業補貼、加大國有企業民營化步伐等,把更多的政府開支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源開發和勞動力市場建設等生產性經濟活動。在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穩定下降后,減少企業和個人的稅收負擔。

二、財政政策的協調和監督機制

歐盟理事會、歐盟委員會和成員國政府負責監督和協調歐盟成員國的財政預算政策。

查看全文

創建預算平衡法律體系論文

摘要:財政赤字和公債規模失控是現代國家的政府共同面臨的難題。與靜態的預算平衡相比,對預算為什么不平衡的追問以及使之重新趨于平衡的法律對策更加值得關注。法律控制不同類型的財政赤字的目標,都指向預算平衡:其法律意蘊應當由傳統的財政收支平衡轉為總體經濟平衡,德國經濟憲法中有關總體經濟平衡的規定可以為我國提供最具參考價值的借鑒。至于通過專門立法促進預算平衡的典型,當屬美國聯邦的赤字削減型預算平衡規則。盡管其因為試圖改變和突破聯邦權力的分立制衡原則而經司法審查認定為違憲,然而,對促進型經濟法的理論研究而言,仍不失為極佳的制度范例。

關鍵詞:預算平衡;總體經濟平衡;法律促進;促進型經濟法

一、問題的提出

預算平衡或稱財政穩健是各國財政憲法和法律中最重要的基本原則,然而,近一個世紀以來,關于預算平衡的合憲性和合法性的討論卻從未停息。一般認為,財政收支平衡的預算案看起來似乎更合理、更合法、更合乎道德,然而,現實卻往往并非這么簡單。僅以美國2010年的財政赤字和公債規模為例:“預算總額高達3.72萬億美元,其中,財政赤字在西方國家,預算赤字與財政赤字的概念基本一致,但是,我國目前仍存在大量預算外甚至體制外收支項目,預算收支的范圍要比財政收支的范圍小一些,使用財政赤字的概念更能描繪我國的財政狀況。預計達到1.56萬億,約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6%和預算總額的41.9%”,“截至2010年6月1日,公債余額高達13萬億美元,占GDP的90%”[1]。財政收入不足以支持財政支出需要而產生的財政赤字和由此累積的公債規模失控問題,已成為困擾現代國家政府的共同治理難題。美國向來以迅速解決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難題見長,也總是能作出最有效的制度性回應,其預算立法的紛繁復雜程度也不亞于其他法律領域,還制定了專門的赤字削減型的預算平衡規則。比起賬面上的收支平衡,更值得關注的問題是:預算為什么不平衡?制度性成因何在?這么多規則為什么沒有起作用,是規則本身不合理,還是規則的執行出了問題?

以全面統一的預算和對預算的有效監督為特征的現代預算制度建立于20世紀初,根源于法治財政和民主財政的要求,其初衷就是為了解決各國相繼出現且日趨嚴重的財政赤字問題,以防范或化解財政風險甚至財政危機。然而,預算制度后來的實踐并未如制度初創者所設想的那樣:財政赤字隨之逐漸削減或消除。美國自1776年建國起至今的聯邦預算,有一半財年出現財政赤字,其成因可能是戰爭或經濟衰退,有時也沒有明顯的理由。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使主張赤字財政政策的凱恩斯主義漸漸成為主流,政府干預經濟的力度、廣度和頻度加大,也深刻地影響著美國的財政政策決策和財稅立法。自1985財年至今,除了1998-2002財年出現財政盈余外,其余財年均出現財政赤字。平衡是預算的題中之義,“某種意義上,平衡預算可以視為對現代政府的財政權進行更全面的憲法約束的第一步?!盵2]如果預算不需要保持平衡、財政赤字可以隨意編列,就沒有編制和執行預算案的必要了。傳統預算平衡理論強調財政赤字只能出現在戰爭爆發或經濟衰退年份,為何財政赤字頻現?

除了美國,大多數OECD國家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起,也幾乎每年都會出現財政赤字。其中,固然有各國政府加強對經濟的干預、通過編制赤字預算案來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和充分就業的因素,也跟各國預算過程的民主化、法治化,甚至說政治化、選舉化的趨勢有關。“不足為奇的是,財政責任的分工導致這些國家存在著經常性的財政赤字。花錢總比征稅來得容易,沒有什么有效的手段能夠讓財政政策的雙方進行統籌安排?!盵3]大多數國家的政府漸漸意識到財政赤字如此頻繁再現,一定是哪里出了問題,而且,現實中的預算平衡并不那么容易做到。于是,很多政府想方設法重新平衡預算,特別是設計了很多方法來掩飾或加工預算數字,以回避真正削減財政赤字的困難:諸如玫瑰色的騙局(rosyscenarios)、短期行為(one-shots)、利用多個預算搗鬼(interbudgetmanipulation)、泡沫與支出時機的選擇(bubblesandtiming)、避重就輕(duckingthedecision)、利用政府間體制作祟(playtheintergovernmentalsystem)和星號魔術(magicasterisk)等[4],但并未真正解決問題。

查看全文

財政風險警戒線測試

一、問題的提出

在國際金融海嘯的猛烈沖擊下,中國出口需求的急劇下降使得內需不足問題日益嚴重,在此背景下,我國2005年實施的穩健財政政策(即中性財政政策)嘎然而止,以“擴大內需保增長”為目標的積極財政政策(即擴張性財政政策)于2008年11月在我國重新啟動。目前來看,我國現行的積極財政政策既有龐大的財政增支內容(如總額約4萬億的擴大內需十項措施),也有頻繁的減稅措施(如建國以來單項稅制改革減稅力度最大的增值稅轉型),增支減稅的結果勢必使得大規模國債增發(包括中央的地方政府債券)不可避免,從而對我國財政安全運行帶來較大沖擊,相應地,由此引致的現實財政風險問題則需要較為深人細致的實證研究。

從財政理論和實踐來看,一國或地區的財政風險通常用財政赤字率和債務負擔率兩大指標來衡量。這里,財政風險警戒線可界定為財政赤字與債務規模的安全區和危險區之間的分界線。在此方面,“國際警戒線”通常指的是1993年正式生效并標志歐盟誕生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中規定的兩大財政標準:(I)歐盟成員國財政不應有“過度赤字”,赤字占當年GDP的比重(即財政赤字率)不應超過3%;(2)一國政府債務總額占GDP的比重(債務負擔率)不應超過0%。在國內,常有學者引用上述兩大“國際警戒線”來判定我國財政風險狀況。然而,就其產生背景而言,《馬約》關于財政赤字率和債務負擔率的標準只是歐共體成員加人歐洲經濟貨幣聯盟的入圍標準。盡管這一標準是對財政風險的某種度量,但就其本身而言,并不直接具備所謂“國際警戒線”的屬性。因此,部分學者對“國際警戒線”的適用性紛紛質疑。例如,羅云毅(2003)¨1認為,對社會經濟條件各不相同的其他國家而言,該標準顯然難以成為具有廣泛適用性的國際標準。賈康、趙全厚(2000)[51認為,警戒性指標只是起警戒作用的一般性經驗指標,并不一定與其他各國的具體情況吻合,特別是難以適應對各國某個特定時期債務適度規模的判斷。倪紅日(1999)哺1則認為3%和60%并不是赤字和債務的警戒線,而是歐盟成員國的限制線。為此,理論上就需要重新研判財政風險“警戒線”問題。劉迎秋(2001)"1曾運用債務一赤字模型對赤字率和債務率之間的動態關系進行了理論分析;王寧(2005)¨1進而運用類似劉迎秋的模型,得出我國最大可承受的財政赤字率在4.04%一4.67%以及最大安全債務負擔率在50.5l%一58.36%的研究結論,但其模型較為簡單,數據也較為陳舊,從而削弱了其對目前我國施行的積極財政政策的現實指導意義。總體上,現有文獻對如何確定適用于我國的財政風險警戒線水平方面鮮有研究或研究不夠深入。本文認為由于國情的個體差異較大,具有普適性的財政風險“國際警戒線”的存在性本身就是一個偽科學命題,而專門探討具體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財政風險警戒線往往更具現實意義和政策參考價值。為此,本文在財政赤字率和債務負擔率的模型推導基礎上,通過實證研究探求我國財政風險兩大警戒線的大致水平,從而期望能夠對我國目前全面施行的積極財政政策有所啟迪和參考。

二、模型的推導

基于內生增長理論、政府預算約束理論和個人跨期消費理論,這里先對財政赤字率的警戒線模型進行推導,進而對債務負擔率的警戒線模型進行推導。

(一)財政赤字率模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