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特征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8 22:28:1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表現特征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表現特征

傳統招幌藝術表現特征研究

摘要:招幌是招牌和幌子的統稱,通常以圖形、文字、色彩等符號語言來宣傳商品、招攬顧客。傳統的商業招幌在其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通過對傳統招幌設計元素和表現特征的分析,挖掘其文化內涵及內蘊的美學思想,進而研究傳統招幌藝術對現代廣告設計的影響和啟示。

關鍵詞:商業招幌;視覺藝術;表現特征

招幌是招牌和幌子的統稱,起源于原始的物物交換,其主要目的是宣傳經營內容和商品特色。隨著集市的興起和商業的繁榮,早期原始的經營方式無法滿足商業需求,招幌便應運而生。招幌通常以實物和標識物為主,招幌標識物以圖形、文字、色彩來增強視覺感染力。酒旗是最早的招幌標識物。經過宋代“坊市合一”的刺激,招幌的形式種類在明清期間呈現出多樣化形態,構建了獨特的民俗商業風景[1]。現代廣告設計多有借鑒和傳承古代商業招幌意蘊,并形成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藝術風格。

一、傳統招幌的設計元素

(一)天然淳樸的材質。材料的選擇貫穿招幌設計的整個發展過程,不同的材質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和視覺效果。古代店鋪懸掛在門外的招幌,店家往往直接懸掛物品和直接懸掛信物作為招牌。初期形式和材質都比較簡單,后來皮、麻、竹、藤、革、石、木、棉等常見材質也得到廣泛應用。這些材料的靈活運用,不僅可以渲染商業氣氛,裝飾店鋪,給店鋪添彩,還可以更好的突出商品的優點特點,吸引商客的參與商業活動,刺激他們購買商品的欲望[2]。同時,這些天然材質的使用,體現了中國傳統招幌獨特的價值,是原始質樸的藝術形式,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傳統思想和民族智慧的結晶。(二)直觀規則的形制。傳統招幌是商家用來招攬客戶的特定符號,這些形制大多通俗易懂,能夠準確快速的將商品信息傳遞給大眾,認識了解其中的示意。行業內也大都有約定俗稱的視覺形制,直觀通俗,一目了然。例如,掛幌的多與少代表了商鋪不同的規模和檔次;晚上打烊后幌子一并收回店鋪的,否則視為正在營業,來客人是要按規矩接待的。根據史料記載,不是所有的招幌都遵循規制。一些商家對幌子的設計和布局進行簡化和概括,賦予新的特色。例如,《清明上河圖》主要刻畫了北宋期間汴京以及汴河兩岸的商業氣氛和自然景觀,其中招幌旗幟、招牌各色各樣,美不勝收[3]。可以看出很多商家在幌子上繪制了生動的圖案和紋飾,這種大膽的構想直觀且裝飾性強,久而久之一些商家就把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圖案作為自己行業的標識,不再輕易更換。這些新的特色一樣具有傳統的文化積淀,是對傳統招幌設計精髓的延續和發展,是招幌藝術具有長久生命力的根本。(三)單純鮮明的色彩。招幌作為一種“勸說”形式,不能用理性的說教方式來面對受眾,而是通過視覺讓受眾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尋找和感受商業氛圍。招幌色彩設計追求簡潔、直觀、鮮艷,對比強烈的色調,甚至可以具體到表達人們喜怒哀樂的復雜情感,進而激發人們內心占有的欲望。由于受居住地域和宗教信仰以及生活環境的影響,招幌的圖形、文字、色彩給人的認識和感受也不盡相同。中國古代招幌藝術圖形、文字和色彩主要基于華夏民族文化的色彩基調,即樸實的自然本色,追求色、形、意的統一,強調簡潔、明快、對比、統一,渲染一種質樸、熱情、陽光的視覺情感享受,在視覺和心里上催化著對商客的情感[4]。

二、傳統招幌的藝術表現特征

查看全文

民族聲樂演唱表現特征

【摘要】民族聲樂是以中華民族的一種語言和音樂風格,表達中華兒女思想、感情的聲樂作品及表演形式。作為歌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聲樂的演唱風格有多元化的特點,因此,它就有著不同的處理和表現特征。

【關鍵詞】熟悉作品;字正腔圓;聲樂表演聲樂,古代音樂理論中一般用來泛指音樂、音樂活動,又常指規模比較盛大的、兼有歌唱和樂舞的音樂;現代辭匯指用人聲演唱的音樂。

歌唱者既是“樂器”,又是“樂器”的演奏者。它不僅僅是把人聲組織起來的音樂,而是更多的融合了聲樂技巧和表演藝術。我們知道,一首歌雖由詞曲作者創作而成,只有通過歌唱者的演唱,把歌的曲調、內容呈現給聽眾。以下的內容正是以我個人目前的視角角度所認知的,如何理解民族聲樂演唱的處理和表現及其重要性。希望借此論述能獲得老師,以及同學們的幫助和指點,以便我在聲樂道路上有所收獲并順利前進。

1.熟悉和了解作品。要想唱好一首歌,首先要了解作品。記得在我學唱由王志信老師譜曲、劉麟老師作詞的《遍插茱萸少一人》時,一開始只顧趕時間會課而忽略了其他的因素,認為唱會旋律記住歌詞就行了,什么歌曲的情感、吐字、氣口等這些看似很小的問題都沒有做好,結果一首原本非常動聽,深情真摯的作品唱出來連自己都沒有被感動,更別說去感染旁聽者了。后來聽到一個老師這樣說過:“我從分析作品,了解作品到熟悉作品的時間,遠遠超過我演唱作品的時間。事實證明,這種方式使我更能準確透徹的把握作品所表達的情感與意境”。于是,我開始認真學習這種方法并以漸漸從中受益。

當我拿到一首作品時,首先細看譜面,包括每一個裝飾音、附點以及連線,然后理解并詮釋歌詞的內容,用心去感受作者在創作這首作品的心靈體會,以及有關音樂背景的知識,包括音樂作品產生的歷史時代、作曲家的生活經歷、創作個性及作品的創作意圖。在之后的學習中鍛煉自己對音樂、歌詞中體現的人、情、景、物、趣,還有音樂的調性所帶來的不同效果,以及作品配器、伴奏旋律的體會。這樣一來,經我仔細研究過的作用就是幫助我較準確的能夠處理作品中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感情來。還有一些氣口,如偷氣或聲斷氣不斷等特殊氣口的技巧處理。這樣,花了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去推敲作品的細微之處才能把握住歌曲的感情基調,才能正確理解詞曲作者的創作意圖,演唱起來才能情真意切,感染別人了。之后當我再拿出《遍插茱萸少一人》時,才明白很多感人的細節都被我忽視了太多。這首感人至深的抒情作品,字里行間都是用情來寄托的。一些細節方面,如:歌曲中高潮部分的三句“遍插茱萸少一人”并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要唱出對比情緒、情感遞進的韻味來。第一句驚奇,第二句著急,第三句又是嘆息的處理方式。這樣一來,看似簡單平淡的重復就被情感化,與之所帶來的效果就是情感得到臨如其分的渲泄,也更情真意切了。

總之,演唱一首歌曲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演唱者本身對歌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聲情并茂的表現方式,越能把復雜的問題和內容分析透徹,那么我們對它的了解和認識也就越深入,解決與表現它的手段也就越有效。

查看全文

雜交玉米種特征及栽植表現

強碩68是2001年以D72為母本、D38-191為父本組配成的玉米單交種[1]。母本D72是以自交系901141擴繁后的雜粒為基礎材料選系。父本D38-191是大連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在旅系綜合種和自330組成的群體中選擇優良單株進行加代選育成系。其雜種優勢模式為PB群×旅大紅骨群。原預試代號“昊晟6號”,2007年通過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遼審玉[2007]351號。2011年度獲遼寧農業科技貢獻獎一等獎。目前,該品種在遼寧省極晚熟玉米種植區累計推廣約120萬hm2,生產中各種性狀表現優良,創造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喜愛。

1特征特性

該品種在遼寧省春播生育期為138d左右,適宜在有效積溫3100℃左右的適宜生態區域推廣種植。幼苗葉鞘紫色,葉片深綠色,葉緣紫色,苗勢強。株型半緊湊,株高300cm,穗位136cm,成株葉片數23~24片。花絲綠色,雄穗分枝數12~18個,花藥綠色,穎殼綠色。果穗錐型,穗柄中,苞葉中,穗長22.1cm,穗行數18~22行,穗軸粉色,籽粒黃色,粒型為半馬齒型,百粒重34.6g,一般產量9525kg/hm2。其根系發達、莖稈堅韌,活稈成熟,米質極佳,穩產性強,熟期偏晚,抗逆性強。

2種植表現

2.1高抗倒伏

強碩68從組配到審定以至推廣,經歷了多次惡劣天氣的選擇和檢驗。該品種在母本配合力測定階段,于2005年8月8日遭受超強臺風麥莎的摧殘,但是9級大風過后,莖稈僅是稍微傾斜而無折斷。在2007年遼寧省玉米區域試驗極晚熟組農藝性狀調查,倒伏率0.0%,倒折率0.0%。在2011年8月7日又通過了臺風梅花狂風暴雨的檢驗,田間表現為莖稈堅韌,根系發達,抗折抗倒。

查看全文

公共藝術的發展及特征表現

摘要:社會經濟的發展,隨之而來的經濟和文化也得到提升,大眾群體在物質上得到滿足的同時對精神世界的追求要求也愈加增高。公共藝術正隨著時代和人們的熱切呼喚發展而前進,在其表達形式、傳遞情感上隨著時代的改變而多樣化。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國城市公共藝術建設亦獲得了長足地發展。公共藝術在城市空間建設中所具有多種特性成為公共藝術的發展所具備的基本條件。

關鍵詞:審美;公共藝術;改革開放;公共藝術特征

一、引言

公共藝術最早出現在西方國家,是為解決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城市環境問題而興起來的。城市摩天大樓的建立,讓人們與自然環境距離疏遠,未能夠顧及到人作為城市的主體感受,于是以公共藝術形式美化城市空間環境。公共藝術以其獨特的形態裝點著城市空間,藝術與城市文化空間相互融合,以藝術的形式展現在城市中,傳承著城市的文化,體現地域特色。我國公共藝術出現的較晚,大約在90年代才被人們逐漸認知,并在發展中不斷得到重視。

二、公共藝術發展初期

自新中國成立至80年代左右,這一時期可以稱為公共藝術發展的初期,因為該時期的公共藝術表現形式較為固定。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由于特定的社會形態造成的。新中國成立之初,公共藝術的呈現形式多以主體性雕塑為主,大多為紀念性雕塑,為紀念革命英雄人物,歌頌和贊揚他們的大無畏的奉獻精神,出現一大批的革命英雄人物雕塑,一時間在全國興起來。這在當時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該時期的歷史事件留下了時代的印記。這一時期的公共藝術,多是在固定的主題下進行創作的,這種現狀下,讓藝術家在政府和社會的壓力之下,從而約束了藝術家的創造能力。所以在公共藝術發展的初期,盡管一些作品有新意,但是大多數的題材過于單一、雷同之處,且制作工藝較為粗糙。造成這些的原因是由于大環境所造成的。但是,這一時期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那就是團結協作精神。由于,是政府部門所有的大項目制作都是和一些藝術家共同完成,他們共同設計,制作作品樣本,討論,最后使作品臻于至善。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紀念堂,當時有108位雕塑家投入到這一項目中。

查看全文

剖析戲曲音樂結構和表現特征

戲曲音樂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兩種不同的體系,即曲牌聯套體和板式變化體。戲曲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是世界音樂史上較為特殊的音樂現象,它源于民歌、曲藝、歌舞、器樂等多種音樂成分,有著嚴謹的結構方法和表現體制,是中國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曲牌聯套體

曲牌聯套體是將若干支曲牌按一定章法組合成套,以構成一折(出)戲的音樂。一本若干折(出)戲,即由若干成套曲構成。這種戲曲音樂結構方法開始于南、北曲,至昆山腔逐漸成熟,而戈陽腔則作了不同發展。在梆子、皮黃出現之前,曲牌聯套體曾是中國戲曲音樂唯一的結構形式,昆曲、高腔至今仍在沿用。曲牌聯套體由諸宮調發展而成,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的衍變過程。從南、北曲到昆曲、高腔所用套曲,其曲體大致分為:1、單曲體,同一曲反復使用,除引子與尾聲外,全為同一曲牌的反復,此種曲體在南曲(特別是在戈陽腔與高腔)運用較多。2、循環體,兩種循環交替,除引子尾聲外,完全或部分采用兩曲循環交替如北曲的(滾繡球)與(倘秀才)二曲,南曲的(山坡羊)與(水紅花)二曲。3、多曲體全套均由不同的曲牌組成,雖然其中個別曲牌可以連用,如北曲稱(幺篇),南曲稱(前腔)的都是。

套曲在形式上又有長套與短套之分,長套所用的曲牌可以多達二十余支,短套也可以僅由二、三支曲構成。

套曲的構成因素,首先在于宮調的選擇運用,組成套的多個樂章,必須是宮調相同,或雖不同但可以是相同的曲調。因此,在一套之中,通常只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或音雖不限于同一個宮調,有時也可以用上二至三個,但應是近關系調。宮調的選擇運用,即是為了求得全套的協調統一,這也是作為一種戲劇性的表現手段而用,因為每一宮調都有它不同的調性色彩與表現功能。而戲劇的情節則有喜有悲,是悲、歡、離、合,它需要通過音樂來體現。這些情節均須選用不同宮調的套曲。宮調對一折(出)戲的情感表現起著奠定基調的作用。就全局范圍來講,各種宮調的變化對置,無不體現著情調色彩的變化對比。

構成套曲的另一要素,在于一套之中的板式變化。南曲每支曲牌都有一定的板式,或為三眼板,或為一眼板或為散板。引子與尾聲通常為散板,說明套曲在節奏上以散板起,以散板終。過曲的部分,因為包含的曲牌較多,這些曲牌基本原則是慢曲在前,中曲次之,急曲之后。這種散起散收,由慢漸快的變化,體現了音樂情緒的發展,也是與戲劇情節、矛盾的變化起伏過程相適應的。

查看全文

探討繪畫的創作靈感和藝術表現特征

摘要:本文首先論述了繪畫創作靈感的源泉,認為靈感來源于生活;來源于文化底蘊;來源于勤奮;來源于獨立思考;來源于個性。其次描繪了本人對靈感的一些看法和自身體會。最后論述了繪畫的藝術展現以及靈感與藝術展現技法的關聯。筆者認為繪畫表現技法基本功的深化和積累可以幫助畫家發現思想潛意識中的可燃點,從而增加了突發的靈感所誘燃的機率,增加了靈感出現的機會。

關鍵詞:靈感來源創作思維積累展現

1靈感源于生活

畫家必須深入生活,隨時留心觀察自然景色、周圍環境、各階層人物、各民族風情、各種建筑、社會現象、特別是人情世故、風俗習慣、歷史淵源等。將這些觀察、感受、分析、研究的信息儲存在腦海中,形成許多藝術顯現,成為日后創作的積淀。伴隨著創作思路,逐漸從已有的積累中迅速地搜索出有關信息,并將其范圍逐漸縮小,向創作思維靠攏、逼近、誘出若干思想火花,當突然爆發出一個偶然的奇想時,點燃了整個思路而突然貫通,形成靈感。這就是靈感產生的過程,生活中看到的景物,有的當時沒有引起我的注意,有的是一時沒悟出合適的表現形式。在冥思苦想進行創作的構思時,這些潛藏在腦海深處的東西,在翻閱速寫的偶然啟示下,會突然爆發出來。如果創作時沒有真實甘受,就應該放下畫筆去感受生活,等充實后再回到畫架前。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也是靈感的源泉,一切靈感都是生活經驗的產物。所以說生活的積累是產生靈感的基礎源泉。

2靈感源于文化底蘊

藝術各門類是相通的、交叉的、互動的,文學、詩歌、繪畫、音樂、雕塑、舞蹈、建筑都有相互融通和滲透的界面。文學的美和境界有助于提高繪畫的品味。詩歌與繪畫更是關系密切。唐代大詩人、畫家王維的作品既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音樂中的標題音樂如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樂既是音畫,以音樂語言表現田園風光。雕塑的表現手法也與繪畫有許多相通之處。舞蹈也是一種造型藝術,生動絢麗的舞姿是繪畫的豐富素材。葉淺予的畫表現舞姿最為傳神。建筑藝術中的對稱、高聳、曲線、直線的協調、凝重、流暢等要素對繪畫都有借鑒價值。作為一個畫家,要對文學、詩歌、音樂、舞蹈、建筑等學科都要涉獵,加深研究以拓寬自身的文化底蘊。

查看全文

剖析科技時代動畫視覺語言符號表現特征

摘要:科技發展迅速的當今,世界文化傳播的范圍越來越大,人類社會正由文字時代轉向圖像時代,視覺文化的研究價值日益凸現。作為動態視覺藝術的樣式之一,動畫中的視覺語言符號的運用,深刻地影響著動畫作品的表形性思維的表述。在傳統基礎上,數字化、多媒體為動畫一中的視覺語言符號注入了更多的形式和手法,在視覺語言引導的通感體驗中把信息更完整地傳播給受眾。

關鍵詞:動畫視覺語言符號數字化多媒體信息傳播

符號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媒介,又是表達思想觀念與情感的物質手段。符號以其特有的指示性成為受眾實現知識的傳遞與相互交往的重要途徑,人類意識領域正是一個符號的世界。動畫是藝術與科學的交互與綜合,是一種創造運動幻覺的視覺藝術,它用虛構的世界反映現實中的生命世界,是創造或轉達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的完美媒介。其內核是社會文化的傳遞與超越,其本質是創造,同時,它作為視覺語言符號,又是信息傳達的媒介和一種社會文化的載體。動畫的創作過程中,設計師扮演著翻譯的角色,將多樣化的信息和感官體驗迅速而準確地轉譯為各種視覺元素傳播給受眾。

一、符號元素

1.1符號元素與符號學

事物顯現出的主要信息特征、標記就是它的符號。人們對事物特征化的主要信息產生的記憶可稱為符號記憶。符號的顯現是任意的,可為某種圖像、聲音、色彩等。在當代各個門類的視覺藝術形式中,藝術家在對符號的運用作不斷的研究與探索,通過作品將某一圖像不斷地運用、錘煉并符號化,作視覺意義的升華,這是現代藝術的特征之一。符號的運用強化了作品自身的面貌特點,讓人過目不忘,這就是符號的力量。符號學.正是研究符號規律的科學它涉及交際的全部,任何表意的東西都在符號學研究范圍之內。因其看似簡單卻深刻的影響作用逐漸被引申到動漫設計領域,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動畫中的視覺語言傳達得更加科學準確,表現手法更加豐富多彩。

查看全文

剖析科普影片中表現主義特征及趨勢論文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表現主義在科普影片創作中的應用,以及表現主義在科普影片創作中的發展趨勢,期望對其發展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科普影片紀實手法表現主義

除具備傳統科教片“以科學為內容,運用多樣的電視傳播手段,宣傳科學思想、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方法以及弘揚科學精神”的特點,。科普影片不僅講述知識,還關注科學事件的發展和人物。它的本質特征之一是敘述故事。然而,單一遵循紀錄片“客觀、真實”的紀實主義風格,再加上原本就顯得枯燥乏味的內容,必然出現情節牽強附會、科學知識難以普及、受眾不滿意等情況。因此,創作科普影片時,堅持知識的科學性以及秉承紀實主義風格的前提下,融人表現主義會使科普影片更具觀賞性。

一、紀實主義風格VS表現主義的特征

科普影片作為紀錄片的一種。主要運用的是紀實方法。在我國,說到紀實方法,一般指的是巴贊的理論。巴贊認為紀實主義是“存在先于含義”。紀實主義反對主題先行,導演只需“把事實交給大家”。它只是客觀存在,主題就已在其中了,并非導演賦予的。紀實主義所表達的意義,則來自現實本身,它是現實說話。

巴贊的紀實理論是建立在攝影影像本體論的基礎上的。他認為影像“按照嚴格的決定論自動生成,不用人加以干預,參與創造”。“一切藝術都是以人的參與為基礎的。唯獨在攝影中,我們有了不讓人介入的特權。”他還認為“攝影的美學特性在于揭示真實。”而主體的人,對客觀世界往往有成見和偏見。只有把人排除出去,客觀世界才能真實地呈現出來。在表意方面,他反對“含義先于存在”,主張“存在先于含義”,要求“僅僅通過對現實表象的展現揭示出現實的含義”。在結構方面,他反對人為地戲劇結構,要求具有“具有更多的生物學的特點”,“故事的發生與發展具有生命般的這是與自由。”在鏡頭方面,他反對理性蒙太奇,倡導長鏡頭。

查看全文

當代中國油畫藝術的表現性特征

摘要:中國的油畫藝術,它作為西方的舶來品,在中國經歷數百年之久,已經開始慢慢融入到中國人的生活當中。在這一過程之中,其在借鑒和吸收西方表現主義諸多流派其精華的同時,也注意到與本民族的文化藝術精神的再造。本文將從其發展過程來研究中國當代表現主義藝術的特征以及對中國油畫藝術的本土化影響。

關鍵詞:表現主義繪畫;中國油畫藝術;表現性特征

繪畫中的表現主義,起源于德國,之后在詩歌、戲劇、小說等領域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二十一世紀初,由于全球化浪潮的影響日趨顯著,任何一個地區或角落發生輕微的變化,都會在世界范圍內產生巨大的顫動。中國油畫藝術自從西方傳入以來,經過數百年的演變,開始日趨成熟起來。對于中國當代的表現性油畫藝術,其產生與西方的表現主義有著一定的關系,除了受中國傳統寫意觀念的影響,而且在程度上,也正是受西方表現主義觀念的影響,才會有中國油畫中的表現性因素的形成與發展。

一、西方表現主義藝術的歷史追蹤

表現主義繪畫,它追求的是自我及內心的探索,是新一代的年輕人尋求知識的力量。他們在西方現代哲學中尋找理論上的依據,之后在藝術領域出現了表現主義。表現主義,是指藝術中強調表現藝術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觀情感,形成的一種對形體進行變形乃至怪誕處理的思潮。在藝術觀念上,反對藝術的目的性,并且認為主觀是唯一的真實,否認客觀世界的客觀性,用以發泄藝術家們內心激烈的情緒。表現主義是社會文化危機下,人們精神混亂的反應,在動蕩不安的社會時代,表現的更為突出和激烈。表現主義藝術在形式上不追求清晰地色彩表現,也不追求準確和穩定地造型,而是以情感上的沖動為契機,突出藝術上色彩的情緒表達。表現主義繪畫藝術,對表現對象時更多的是主觀上的處理,畫面上也不完全遵循科學的客觀規律。因此,對于客觀物象的塑造是更具表現力的主觀情感塑造,而不是傳統的再現性。在畫面形式上,重視色彩對人的心理上的影響,以表現出色彩的情緒化;構圖上,它有意識地增強了構圖的抽象性,不再遵循傳統繪畫中的構圖基本原則和表現如傳統繪畫中的和諧之美。繪畫中的表現主義首先發生于1905年的德國,隨后在北歐諸國迅速發展起來,并且在詩歌、戲劇和小說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表現主義一詞,最早出現在威廉•沃林格在《狂飆》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文章里,并且和塞尚、梵高等畫家聯系在一起。1912年在狂飆美術館舉行的“青騎士”畫展這個名詞再一次出現,此后,便成為德國繪畫中反自然主義和浪漫本能傾向的統一稱謂。“橋社”和“青騎士”畫派是德國表現主義最為有名的兩個團體。“橋社”于1905年,創建于德累斯頓,主要成員有恩斯特•路德維希•凱爾希納、埃米爾•諾爾德、凱斯•凡•東根等;“青騎士”畫派,發源于1912年的慕尼黑,主要成員包括瓦西里•康定斯基、弗朗茲•馬爾克、奧古斯特•馬克等。橋社的藝術家反對傳統繪畫寫實,強調的是對物象進行變形處理,注重個性、主觀感受及感情色彩的藝術特點;青騎士畫派在繪畫形式上則超越了表現,對客觀事物的處理更加抽象,對主觀情感的表達也更加直接。正如馬克所說,這些畫家在“創造一種傳統,而不是追隨一種傳統”。表現主義運動雖然最先產生于德國,但是早在北歐一些國家的傳統藝術中,就有表現主義因素的存在。比如:早期的日耳曼人蠻族藝術;中世紀產生的哥特藝術;文藝中期有些藝術家的作品中,也存在夸張乃至變形的藝術形象,這些都表現出了強烈的表現主義傾向。此外還有19世紀晚期出現的象征主義,或者具有表現主義傾向的藝術家們,他們多選材情愛的和悲劇的主題來表現自己的主觀主義。20世紀40至50年代,抽象表現主義運動,代表畫家有威廉•德•庫寧、杰克遜•波洛克、羅斯科和紐曼等人。二戰后,美國的藝術家們憑借抽象主義進行了自我解放,擺脫了歐洲藝術家們的影響,還產生了一些新的觀念。比如波普藝術、偶發藝術、大地藝術、觀念藝術以及行為藝術等,這些都是美國在當時成為引領國際藝術思潮的實驗基地。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毫無節制的藝術創新,藝術與生活的界線日漸模糊,在理論界還出現了“藝術終結”和“繪畫死亡了”的聲音,這使得當時的藝術一度陷入了迷茫。直到70年代晚期,一些歐洲藝術家試圖開始對傳統繪畫復興,來擺脫當代藝術所造成的藝術上的虛無感,出現了一系列的新的繪畫精神,而正是在這一背景之下德國新表現主義產生了。德國新表現主義與傳統的德國表現主義不同,它更加強調政治和社會批判,不再僅僅停留在用筆觸和色彩表達藝術家的內心情感,代表畫家有喬治•巴塞利茲、馬庫斯•呂佩爾茨、約爾格•伊門多夫等。

二、中國當代表現性繪畫

查看全文

剖析產品設計中的文化意蘊表現特征

摘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文化與企業、文化與經濟的互動關系愈益密切,文化的力量愈益突出。對于制造行業來說,這種文化色彩首先體現在企業的產品上。就是說,企業生產的產品決不僅僅具有某種使用價值,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某種物質生活需要,而且越來越多地考慮人們的精神生活需要,千方百計地為人們提供實用的、情感的、心理的等多方面的享受,越來越重視產品文化附加值的開發,努力把使用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融為一體,突出產品中的人性化含量,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理的和心理的需求。

關鍵詞:產品;文化意蘊;知識經濟

我們需要發掘自身文化、研究自身文化、發展自身文化的價值,并創造性地將它融入企業的產品設計當中,豐富產品的文化意蘊,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這需要我們自身加倍努力與探索。因為,未來的企業競爭將是文化的競爭。

一、產品、產品文化、企業文化

什么叫產品?狹義的理解,只是工廠生產出的實物,如食品、服裝等。廣義的產品概念,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凡是提供給市場的、消費者認為可以用價值來衡量的,或使用后能滿足消費者某種需求、某種欲望的一切,都可稱之為產品,例如服務、咨詢也是產品。

所謂產品文化,是以企業生產的產品為載體,反映企業物質及精神追求的各種文化要素的總和,是產品價值、使用價值和文化附加值的統一。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文化與企業、文化與經濟的互動關系愈益密切,文化的力量愈益突出,這種文化色彩首先體現在企業的產品上。就是說,企業生產的產品決不僅僅具有某種使用價值,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某種物質生活需要,而且越來越多地考慮人們的精神生活需要,千方百計地為人們提供實用的、情感的、心理的等多方面的享受,越來越重視產品文化附加值的開發,努力把使用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融為一體,突出產品中的人性化含量。換言之,企業產品不僅是技術和工具的產物,而且是員工崇高理想和自覺奉獻精神的結晶;不僅凝結著一般的抽象的人類勞動,而且凝聚著職工無限的創造力,是企業員工群體特定的價值觀、思維模式和心理的、知識的、能力的綜合素質的體現。說到底,產品深深地打著企業文化的烙印,二者相融相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