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論治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8 19:29:5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辨證論治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辨證論治的思維過程研究論文

【摘要】對近代學者所提出的辨證論治步驟和方法作了簡要綜述,并指出其中的不足,再以圖示的形式說明辨證論治的整個思維過程,提出辨證論治的八個步驟:四診、證候、病機(初步病機、臨床病機、核心病機)、治則、主方、處方,并說明其中的特點。

【關鍵詞】辨證論治;步驟;方法;思維過程

辨證論治在具體的臨床應用上,其實就是一種思維方法,怎樣把握整個辨證論治的思維過程,對于臨床診療的規范化有重要意義。本文嘗試說明辨證論治的步驟規律,使辨證論治的方法變得更為實在,以落實辨證論治的臨床應用。

1辨證論治步驟和方法

在過去曾經有許多學者對辨證論治的步驟作了探討,如方藥中氏[1]以《內經》病機十九條的概念提出辨證論治七步,即臟腑經絡定位、陰陽氣血表里虛實風火濕燥寒毒定性、定位定性合參、必先五勝、各司其屬、治病求本、發于機先等。秦伯未氏分三步,即理、法、方藥;肖德罄氏[2]提出三段十二步模式,三階段包括診察、八步辨證、三步論治;郭振球氏[3]提出辨證七步、論治三步;姜春華氏提出從五方面辨證等。趙云長氏[4]提出六辨法辨證體系,即辨病因、病位、病性、病勢、病機,最后辨病證。朱文鋒氏[5]提出60項辨病位、病性的要素組合成證,再從各種辨證方法的關系,說明辨證的原理。董明強氏[6]更創制了十證、七位、四辨的方法來辨證。以上辨證方法的提出,對中醫辨證論治的發展起了不同程度的推動作用。

但是,此等研究普遍存在兩個問題:第一,由于歷來大家對“證”的含義理解不統一,所以以上討論的層次并不一致,而且其中有些研究是基于對“證”的錯誤理解而建立出來的,因此其討論亦變得無意義。“證候即通過望、聞、問、切四診所獲知的疾病過程中表現在整體層次上的機體反應狀態及其運動、變化,簡稱證或者候。”[7]簡言之,證就是“臨床表現”,而不是“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8];第二,類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辨證求機、如何準確判斷病機的問題上深入探討,辨證求機雖然是辨證論治的核心內容,但并不是其全過程,因此這些研究未能全面地剖析辨證論治整個過程中的思維方法。

查看全文

高熱辨證論治規律分析論文

1理

任寶琦[1]認為于六淫風寒邪毒乘人體正氣之虛,衛外之陽不固而侵襲機體,風邪屬陽而主動,其性開泄,易疏泄人體肌腠;寒邪屬陰,其性凝滯而主收引,易使腠理閉而氣不行。此時,風寒之邪乘人體正虛而內侵。風寒之邪侵襲人體,首先侵犯肌表,由于太陽經脈居人身之陽,故首當其沖,風寒之邪束于外,陽氣被郁于內。在外感高熱風寒證階段,“陽郁”的病機貫穿疾病始終,成為高熱不可忽視的主要矛盾。

內傷發熱多與飲食不節,勞倦太過,七情郁結有關,導致人體臟腑氣血不和,陰陽失調而發病。虛者多因真陰虧耗而氣下陷,陽火上升而發熱(“陰虛生內熱”及元陽虛陰火生);實者多由氣、火、痰、瘀、食、郁,阻礙了營衛氣血之正常運行,導致了五藏六腑之不和而發熱。但是發熱惡寒、寒熱往來、但熱不寒和潮熱在外感發熱和內傷發熱中均可出現。

2法

治療外感,若因于寒,可用辛溫解表法,若因于熱,可用辛涼解表法,若因于其它,則隨癥治之,并且根據病因不同權衡,例如疏表清氣法、祛暑化濕透表法、清解法、宣通法等。治療內傷則根據病因病理,陰虛發熱者,治以滋陰清熱;陽虛發熱者,治以溫腎回陽;氣虛發熱者,治以益氣升陷,甘溫除熱,趙瑞學[2]用補中益氣湯甘溫除熱法兩劑治愈外感高熱;營衛不和發熱者,治以調和營衛;血虛發熱者,治以養血補氣;肝郁發熱者,治以疏肝理氣;食滯發熱者,治以消食導滯;痰飲發熱者,治以理氣化痰;血瘀發熱者,治以活血祛瘀。此外還有補腎壯水法、清法、活血化瘀法、下法、清營涼血法等,JiaYantao用源自葉天士《溫熱論》中清營涼血法治療了40例癌性發熱病人并取得了良好效果[3]。

3方藥

查看全文

勞務工失眠治療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勞務工的失眠特點,總結治療體會。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08年6月某廠468例勞務工失眠病例,進行類型、證型、治療等方面的統計分析。結果:失眠類型:難以入睡占82.91%,與肝經失調有關的證型共265例,占56.62%,明顯高于與其它證型病例之和(P<0.001),總的治療有效率89.49%。結論:勞務工失眠,采取藥物和心理配合的綜合治療,從自身、廠方、社會三方面著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勞務工;失眠;辨證論治;心理治療

失眠是勞務工常見病癥之一,它影響著勞務工的休息、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功能,帶來身心健康的困擾、生理節奏混亂、活動能力降低,嚴重影響機體的修復。現就2007年7月-2008年6月,某廠468例勞務工失眠的診治情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該廠有20000多名勞務工,他們的年齡在18~42歲之間,18~25歲青年人占95%,女性占總人數的63%,男性占總人數的3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85%,未婚占91%,來自全國各地。就診的468例中,女性316例,占67.52%;男性152例,占32.48%。24歲以下187例,25~34歲的25例,其他年齡段4例,平均發病年齡(21.3±1.96)歲,病程最短2周,最長3年。

1.2診斷標準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1]中失眠的診斷標準。

查看全文

剖析男性不育慢性病癥臨床診療策略

摘要:男子不育癥是指男子婚后二年以上,且在女方無病及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情況下與其長期同居而無子女者。近年來該病癥有不斷增加的趨勢。該癥病因病理復雜,治療困難。古今醫者均以頑癥、疑難癥而視之。祖國醫學對該癥有許多描述。如《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曰:“男子脈浮弱而澀,為無子,精氣清冷”。《諸病源候論·虛勞無子候》說:“泄精,精不射,但聚于頭,亦無子。”筆者多年來不斷探求男子不育的診治技巧,對該病的診治積累了一些臨床體會,茲敘述于下,以饗同道。

關鍵詞:男子不育癥臨床證治

一、辨證論治是取得臨床效果的關鍵

近年來由于受現代醫學的影響,對該病的治療多以對癥治療為主,而忽視了辨證論治的重要性,往往使效果很不理想。大體上該病可分為三個證型。

1.1濕熱下注型該型多見性欲減退,陽痿不舉,時有遺精,納呆口苦,大便不爽,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精液多表現為液化不良,死精子多。治以清化濕熱為先,再以滋陰補腎善后。清化濕熱可用四妙散,滋陰補腎以知柏地黃湯合七子填精湯為佳。

1.2陰虛火旺型該型多見睡眠不安,多夢易醒,陽事易舉,或早泄,遺精,頭暈心悸,神疲乏力,口苦口干,小便黃,舌質紅,脈細數。精液檢驗多表現為精液數量少,活力低下。治以滋陰降火、填精補腎。方用七子填精湯加減。藥用金櫻子、枸杞子、菟絲子、車前子、五味子、覆盆子、當歸、仙茅、知母、黃柏等。

查看全文

解析腎病的中醫治療

腎病是腎臟的各種病證,人體臟腑之間,內環境與外環境之間均保持著動態平衡,內外界多種致病因素如果破壞了人體的平衡,導致臟腑氣血功能失調,病及于腎,則引起腎臟疾病的產生,專家指出中醫藥辨證施治,整體調節,療效較為鞏固。

1辨證論治整體調理

中醫治病的根本是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得出一個“證”,據證用藥,所謂辨證論治,證相同,其基本治法相同,體現其“共性”,同時由于每個人體質因素、精神狀態以及年齡、性別、甚至飲食習慣等的不同,處方用藥都有變化,有一定的靈活性,體現具體患者用藥的“個性”。許多腎臟疾病采用中醫辨證論治能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多數腎臟病病程較長,病情復雜,容易復發甚至加重惡化,患者情緒易波動,性情抑郁,悲觀煩躁,中醫很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導,幫助患者認識和適應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耐心,并取得患者單位、家庭的配合,同時指導患者活動、鍛煉,增強體質,注意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2專方專藥證病合參

中醫治療腎病的基本特點是辨證論治,同時也兼顧到辨病。證和病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醫學語言,描述患者機體的異常狀態,證反映人體某階段的主要矛盾,具有動態性,并能概括全過程的病理生理特征,反映基本矛盾,兩者結合,既能解決基本矛盾,又能重點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對于某一疾病某一證候,長期用藥觀察,得到較為肯定的療效,固定處方,經過現代藥理、藥效、毒理等研究,科學開發出新的制劑、新的藥物。

3中西結合提高療效

查看全文

男子不育癥的臨床診治剖析

摘要:男子不育癥是指男子婚后二年以上,且在女方無病及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情況下與其長期同居而無子女者。近年來該病癥有不斷增加的趨勢。該癥病因病理復雜,治療困難。古今醫者均以頑癥、疑難癥而視之。祖國醫學對該癥有許多描述。如《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曰:“男子脈浮弱而澀,為無子,精氣清冷”。《諸病源候論·虛勞無子候》說:“泄精,精不射,但聚于頭,亦無子。”筆者多年來不斷探求男子不育的診治技巧,對該病的診治積累了一些臨床體會,茲敘述于下,以饗同道。

關鍵詞:男子不育癥臨床診治

1辨證論治是取得臨床效果的關鍵

近年來由于受現代醫學的影響,對該病的治療多以對癥治療為主,而忽視了辨證論治的重要性,往往使效果很不理想。大體上該病可分為三個證型。

1.1濕熱下注型該型多見性欲減退,陽痿不舉,時有遺精,納呆口苦,大便不爽,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精液多表現為液化不良,死精子多。治以清化濕熱為先,再以滋陰補腎善后。清化濕熱可用四妙散,滋陰補腎以知柏地黃湯合七子填精湯為佳。

1.2陰虛火旺型該型多見睡眠不安,多夢易醒,陽事易舉,或早泄,遺精,頭暈心悸,神疲乏力,口苦口干,小便黃,舌質紅,脈細數。精液檢驗多表現為精液數量少,活力低下。治以滋陰降火、填精補腎。方用七子填精湯加減。藥用金櫻子、枸杞子、菟絲子、車前子、五味子、覆盆子、當歸、仙茅、知母、黃柏等。

查看全文

傷寒方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研究論文

【摘要】《傷寒論》為一部以治療外感疾病為主的專著,但其奠定了辨證論治的基礎,其中許多方藥同樣可用于內傷疾病。高血壓病為現代西醫病名,可歸入中醫內傷雜病的范疇。目前,中醫界不少人一見高血壓病不辨證即對號入座認為“肝陽上亢”,套用清肝、平肝法,已落入“中藥西用”的窠臼,療效有限。筆者采用辨病和辨證結合的方法,用傷寒方五苓散、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承氣湯、麻黃附子細辛湯、吳茱萸湯等配合降壓藥治療高血壓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關鍵詞】五苓散;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大承氣湯;麻黃附子細辛湯;吳茱萸湯;原發性高血壓

發性高原血壓是指目前尚未闡明其原因的高血壓病。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中醫學無高血壓病病名,而早在《素問·至真要大論篇》中有“諸風掉眩,皆屬于肝”、《靈樞·海論》“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的記載。“眩暈”、“頭痛”等病癥的描述與高血壓病的一般臨床癥狀相近。對高血壓病患者發生心、腦、腎并發癥進行中醫診斷時,則可分別歸于“心悸”、“胸痹”、“中風”、“水腫”等病證中進行辨病辨證治療。筆者在臨床中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掌握傷寒方所治病證的病機,運用傷寒方結合西藥治療高血壓病,取得較好療效,現介紹如下。

1五苓散

五苓散首見于《傷寒論·太陽病篇》,由豬苓、茯苓、澤瀉、桂枝及白術組成。五苓散作為“太陽膀胱蓄水證”的主方具有利水滲濕、溫陽化氣之功能。

水飲、濕邪蘊結于下焦,本可就近從小便而去,但膀胱氣化不行,水無去路,反逆而上行,則吐涎沫而頭眩,腹脹滿或水腫身重,小便不利,水動于下,則臍下悸動沖逆。飲在下焦,當從小便去之,治用五苓散化氣行水,使水氣下行。方中重用澤瀉為君,取其甘淡性寒,直達膀胱,利水滲濕;茯苓、豬苓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增強利水蠲飲之功;加白術健脾氣而運化水濕,桂枝宣通陽氣,蒸化三焦以行水,助膀胱氣化。澤瀉、白術有降壓作用,澤瀉、茯苓有降脂作用,整方有利尿、降壓等作用。筆者臨床用本方加減治療具有頭眩、心悸、小便不利及舌質淡胖有齒痕等特點的高血壓。

查看全文

張景岳論治郁證淺析論文

【摘要】從分類歸屬和辨證論治的角度,對張景岳論治郁證理論及臨床經驗進行探析,總結其論治郁證的創新及貢獻,進而闡述其醫學思想在論治抑郁證中的體現與發揮。

【關鍵詞】張景岳郁證辨證論治

在明代張景岳以前,醫家多執《內經》“五行之郁”及朱丹溪“六郁”之言,認為郁證乃實證,當從實邪論治,直至張景岳的《景岳全書》方指出,將《內經》中的五行之郁單一理解成實證確屬謬誤,“夫論治之法,固當辨此五者,而不知經語之玄,本非鑿也,亦非專治實邪,而虛邪不在是也”[1],明確指出郁證有實有虛,治法也不應只循消法,“但知解郁順氣……不無失矣”。一改往昔舊謬,表明了亦可從虛論治情志之郁的治療思想。本文擬從郁證的分類歸屬、辨證論治為出發點,闡述張景岳郁證理論以及臨床論治經驗,總結其論治郁證的創新及貢獻,進一步挖掘發揮張氏醫學思想為臨床思維提供借鑒。

1重新定義抑郁癥歸屬

張景岳對抑郁證在中醫歸屬上的貢獻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是定義上的貢獻,更系統地定義了情志之郁;二是分類上的貢獻,明確地將情志之郁與五郁區分開來。

1.1定義情志之郁張景岳在《景岳全書·郁證》的論情志三郁證治篇說到,憂郁者的癥候為“戚戚悠悠”“精氣但有消索”“神志不振”等情緒低落、悲觀消沉的虛證表現,這與抑郁證的臨床表現是一致的。在病性上,他將憂郁證定性為“全屬大虛,本無實邪”,補充了郁證虛證的空白。關于抑郁證一名的定義,是由現代精神病學所命名的。它指代一組心理癥候群,在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ICD-10)對其診斷標準為:心境低落、興趣和愉快感喪失,導致勞累增加和活動減少的精力降低[2]。由此可知,抑郁證在中醫的辨證中,應該主要屬于虛證。除了臨床癥狀表現外,在發病誘因上,張景岳也注意到了憂郁的病因乃應激事件所導致的情感沖擊,如“衣食之累,利言之牽,及悲憂驚恐”等。抑郁癥的社會學研究認為,人是社會的動物,應激事件對人抑郁證的發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張景岳提出的情感之郁無論是癥狀、病因病機上都符合現代抑郁證的診斷,可見他的醫學觀點在抑郁證診治上,是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的。

查看全文

中醫藥理論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闡述傳統中醫藥理論“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含義,并引用至現代教學中,以中藥炮制學的教學為例,簡要剖析“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教”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推動中醫藥理論在教育教學中的傳承。

關鍵詞:“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德育滲透;分層教學

中醫藥理論與傳統的中國哲學密不可分。在教育行業中,很多教師、學者喜歡引用國內外教育界的科學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并收獲了大量的成果,但是對于傳統中醫藥理論在教育界的發掘、推廣卻研究甚少。故此,作為一名中醫藥專業的教師,以中藥炮制學的教學為例,簡要剖析中醫藥理論在教育教學中的發展和應用。

1“整體觀念”的含義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

1.1“整體觀念”的含義

“整體觀念”來源于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天人合一”。中醫學的“整體觀念”強調的是人體內外環境的和諧統一,既包含了人體內部環境的統一性,也注重人與自然的統一性。

查看全文

中西醫結合對醫學管理質量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辨證管理模式對醫學管理質量和結局的影響。方法:研究為前瞻性研究,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隨機選取2019年8月~2020年1月醫院神經科收治的100例患者納入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10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單純西醫學管理方案,患者入院后評估病情,制定管理方案,關注風險管理,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觀察組采用中西醫結合辨證管理方案,注重病因病機分析、體質調護、辨證論治、整體分析和辯證施護。比較兩組各管理環節管理質量評分、各項管理結局評分。結果:觀察組臨證管理、飲食調護、情志調節、用藥指導、健康指導、個性化服務、質量控制、專科管理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專科管理質量、細節管理質量、患者心理彈性、患者自我管理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辨證管理模式能夠提升醫學管理質量,改善醫學相關管理結局。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辨證管理;管理質量;管理結局

中西醫結合辨證管理模式在臨床管理中的應用廣泛,既突出了西醫疾病管理中的專科管理和臨床路徑管理,也將中醫學中的辨證理念和整體觀念進行了有機的整合[1]。多項研究均證實,在醫院專科管理中納入中西醫結合管理理念有助于綜合提升科室的管理水平[2-3]。醫院近年來將中西醫結合辨證管理模式逐步納入到科室的管理流程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管理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為前瞻性研究,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隨機選取2019年8月~2020年1月醫院神經科收治的100例患者納入本次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10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齡36~77歲。觀察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齡37~75歲。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1.2方案對照組采用單純西醫學管理方案,患者入院后評估病情,制定管理方案,關注風險管理,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觀察組采用中西醫結合辨證管理方案:①病因病機分析:從中醫學角度分析疾病發生發展的內在病因和外在影響因素。重點分析七情致病的特點,掌握“六淫”各自的性質與致病的特點。分析陰陽失調、正邪相爭與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關系。②體質調護:由于個體的性別、年齡、性格、生活環境均有所差異,因此需要分析患者的體質特點,從而真正地實現個性化的體質調護。③辨證論治:收集患者全面、完整的臨床資料,對疾病的客觀情況形成完整的認識,形成較為符合實際情況的辨證結論。基本的辨證方法為八綱辨證,治療原則為調節整體平衡、去其有余、補其不足。④從整體觀念出發,審證求機論治,明辨標本緩急。掌握病情的動態變化,分別從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三個方面順其病勢。⑤辯證施護:重視調攝護理,通過適當的調護,利于正氣的恢復、邪氣的祛除和促進患者早日康復。1.3觀察指標各管理環節管理質量的評估:將管理環節劃分為臨證管理、飲食調護、情志調節、用藥指導、健康指導、個性化服務、質量控制、專科管理等方面。統計并比較觀察組、對照組在以上各管理環節中的各項目的管理質量評分(各項目滿分為10分)。將管理結局的各項評價指標設置為:專科管理質量、細節管理質量、患者心理彈性、患者自我管理。各項指標評分滿分為10分。統計并比較兩組各項管理結局指標的評分情況。1.4統計學方法本文研究數據收集后均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和計算。觀察組、對照組間的各管理環節管理質量評分、管理結局各指標評分比較均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